电容器电容教案

合集下载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本文是《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的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掌握电容器的常见类型、特性和使用方法;3. 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与电容器的关系;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资源:1. 电容器示意图、图片或实物;2. 相关电路图示;3. 实验仪器和元件。

教学内容:一、电容器的概念和作用(理论授课,约20分钟)1. 引入电容器的概念,简要介绍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2. 分类介绍电容器的常见类型,如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并讲解各种类型的特点与应用领域。

3. 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电容器的特性和参数(理论授课,约20分钟)1. 解释电容量的概念和单位,介绍电容器的电容量与其尺寸、介质等因素的关系。

2. 介绍电容器的极间电压(额定电压)和耐压特性,以及其在电路中的保护作用。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的极性特性,区分极性电容器和非极性电容器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三、电容器的连接方式和功能实现(理论授课,约15分钟)1. 介绍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并讲解不同连接方式下电容值的计算方法。

2. 利用示意图或实物演示不同电容器连接方式对电路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功能实现。

四、电容器的实验验证与应用(实验操作,约60分钟)1. 设计并组织实验,验证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荷存储能力。

2. 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电容器,测量其电容量和极间电压,并比较它们的特性差异。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现特定功能,并通过实验验证电容器的作用。

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五、电容的概念和计算(理论授课,约15分钟)1. 引入电容的概念,与电容器的区别进行说明。

2. 探讨电容与电荷量、电压和介质的关系,并介绍电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3. 引导学生运用电容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教学过程学生自己解剖请同学们拿出电容器,它和老师展示的电容器一样,只是敲碎并且去掉了外壳,请大家把它轻轻展开,直至露出电极的末端。

电容器我们看到的电容器有两片锡箔,叫做电容器的极板;两极板中间用绝缘纸隔开;每个极板用一根导线引出一个电极;最后,再加外壳封装。

这是电容器的构造。

写板书一、电容器的主要构造讲授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两个金属极板各引出一根导线,中间夹有绝缘介质。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板书展示3.电容器的种类二、电容器的电路图符号一般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可变电容“电容器示教板”这些都是电容器,外形有方的、圆的、扁的,但它们的主要构造是相同的。

(1)按绝缘介质分,有(2)按两极板间距离,两极板正对面积是否可调,分为边写板书边讲4.电容器的符号半可变电容三、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工作方式写板书二、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工作方式现在我们学习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工作方式演示实验1介绍1.充电(1)介绍电量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使电量计指针偏转(2)介绍示教板电路操作检流计,电流从左端流入,指针向左偏,反之则之;用以检查电路中有无电流,方向电量计,用以测量电容器极板上所带Q(3)S接B检流计,指针偏转后复零,表明有图示方向的充电电流,使电容器充电。

(4)S接A,检流计指针反偏后复零,电量计偏转,可以测出电容器充电时所带电量。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板书计算机模拟充电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时,电路中有电流流过,相当于有正电荷从右极板通过电源流向左极板,从而使两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电荷。

当电容器带上电荷后,两极板间就建立了电场,产生了电势差,电荷越多,电场越强,电势差越大。

当电势差与电源电动势相等时,电路中就没有电流了。

这样使电容器的两极板带上等量异号电荷的过程叫充电。

写板书我们把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叫电容器所带电量。

1.充电——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电荷。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分析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4. 能够利用电容器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电容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的分析。

2. 利用电容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引入实例:老师带一块电解电容器和一个带电体向学生展示。

2. 引导学生观察电解电容器的特点和表现出的电容性质。

3.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

4. 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到底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探究】(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电容器的结构和原理。

2. 给学生展示一个电容器的图示,并解释其中的主要部分。

3. 提问:根据你们的观察和理解,电容器是如何存储电荷的?学生回答。

4. 引导学生讨论:电容器的电容量是什么?它跟什么有关?5. 解释电容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6. 提问:现有一个电容器,它的电容量是100μF,那么它可以存储多少电荷?学生进行计算。

【展示】(2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个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充电过程中电容器内部的变化。

3. 提问:你们能解释电容器充电的原理吗?学生回答。

4. 解释电容器充电过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5. 给学生展示一个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6.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放电过程中电容器内部的变化。

7. 提问:你们能解释电容器放电的原理吗?学生回答。

【应用】(3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电容器的特性解决。

2.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10分钟)1. 总结电容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电容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电容器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

五、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完整版)电容器和电容教案

(完整版)电容器和电容教案

《电容器和电容》教案《电容器和电容》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并分析其充电、放电过程。

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容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难点】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分析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全新的物理元件,叫做电容器。

举例:水杯。

这是一种盛水的容器,那么电容器其实也是一种容器,只不过它是用来装电荷的容器。

环节二:导出概念电容器【实物体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电器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这么多的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电容器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环节三:明确概念【定义概念】电容器: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解质,就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

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

教师画出电容器充、放电的示意图,分析并总结:电容器充电:两极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

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

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

电容器的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

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

放电后,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容器的电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学习目标] 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重点)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 3.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重点) 4.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电容器和电容[先填空]1.电容器的组成两个彼此绝缘的导体,当靠的很近且之间存有电介质时,就组成一电容器.2.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过程内容充电过程放电过程定义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中和掉电容器所带电荷的过程方法将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两极相连用导线将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场强变化极板间的场强增强极板间的场强减小能量转化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其他能(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公式为C=Q U.(2)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3)单位:1 F=106μF=1012pF.[再思考]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上常用定义物体量的方法,列举你所了解的用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提示】 加速度a =Δv Δt ,电场强度E =F q ,电势φ=E pq 等.2.根据公式C =QU ,能否说电容C 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成反比?【提示】 电容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不能说C 与Q 成正比,与U 成反比.[后判断](1)电容大的电容器带电量一定多.(×)(2)电容的单位有F ,μF ,pF,1 F =103μF =106pF.(×)(3)电容为C 的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 ,若电荷量增大为2Q ,则电容变为2C .(×)(4)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是指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5)电容器放电的过程就是两极板电荷中和的过程.(√)常见电容器及平行板电容器[1.分类.⎩⎨⎧按电介质分:聚苯乙烯电容器、陶瓷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等按电容是否可变分: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2.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和击穿电压(1)额定电压:电容器能够长期正常工作时的电压.(2)击穿电压:电介质被击穿时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极限电压,若电压超过这一限度,则电容器就会损坏.3.平行板电容器(1)构成:由两个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构成. (2)电容的决定因素①决定因素:两板间距离d ,两板的正对面积S ,两板间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r .②关系式:C=εr S 4πkd.[再思考]1.在选用电容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提示】注意电容器上标的两个参数即电容和额定电压.2.如图1-8-1所示,开关S与“1”端接触后,再与“2”端接触,灯泡是否发光?怎样解释?若发光,电流方向如何?图1-8-1【提示】当电源与“1”接触,给电容器充电,上极板带正电荷,下极板带等量负电荷,当电容器上电压与电源电压相同时,充电完毕,当接“2”时,电容器通过灯泡放电,放电电流是从正极板流出沿灯向下随电荷减少电压降低、灯泡逐渐变暗,放电完毕,灯泡熄灭.[后判断](1)电容器外壳上标的是额定电压.(√)(2)电解电容器使用时,正、负极不能接反.(√)(3)平行板电容器间插入电介质时电容变大.(√)(4)平行板电容器带电量为零时,其电容为零.(×)学生分组探究一对电容的理解(深化理解)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2.为什么说电容器的电容描述了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对电容的理解图1-8-2(1)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相当于直筒形容器容纳水的本领.电容相当于直筒形容器的底面积,底面积越大,水位每上升1个单位高度,水量就增加得越多,而对应的电容越大,类似地两极板间电压每升高1 V,两板就会容纳更多的电荷量.这里的“容纳”并不是指容器可盛的最大水量或电容器可带的最大电荷量.图1-8-3(2)通过Q-U图象理解,如图1-8-3所示,Q-U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中Q为一个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U为两板间的电势差,直线的斜率表示电容大小.因而电容器的电容也可以表示为C=ΔQΔU,即电容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大(或减小)1 V 所增加(或减少)的电荷 量.2.公式C =Q U 与C =εr S4πkd 的比较公式 内容C =Q U C =εr S 4πkd 公式特点定义式决定式意义对某电容器Q ∝U ,但Q U =C 不变,反映容纳电荷的本领平行板电容器,C ∝εr ,C ∝S ,C ∝1d ,反映了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联系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由QU来量度,由本身的结构(如平行板电容器的εr 、S 、d等因素)来决定第3步 例证——典例印证,思维深化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4×10-8 C ,两极板间的电压是2V ,那么这个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如果电容器的电荷量减少了1×10-8 C ,则板间电压变成多少?【思路点拨】 电容器的电容C 可用公式C =QU 计算,且电容与电荷量无关,只由电容器本身决定.【解析】 C =Q U =4×10-82 F =2×10-8 F又因C =ΔQ ΔU 得ΔU =ΔQ C =1×10-84×10-8V =0.25 V所以U ′=U -ΔU =2 V -0.25 V =1.75 V . 【答案】 2×10-8 F 1.75 V电容器电容、电荷量、电压的分析电容器的电容只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电荷量两极电压无关,因此,在分析电荷量、电压时电容器电容不变是分析问题的关键点.第4步 巧练——精选习题,落实强化1.电容器A 的电容比电容器B 的电容大,这说明( ) A .A 所带的电荷量比B 多 B .A 比B 能容纳的电荷量多 C .A 的体积比B 的体积大D .两个电容器的电压都改变1 V 时,A 的电荷量改变比B 大【解析】 电容是电容器的固有属性,根据电容定义C =QU ,电容的物理意义是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每改变1 V 时所改变的电荷量的多少,电容C 不表示电容器容纳或已容纳电荷量的多少.【答案】 D2.(多选)对于给定的电容器,下列是描述电容C 、所带电荷量Q 、电势差U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线,正确的是( )【解析】 在电容定义式C =QU 中,C 由电容器结构决定,与Q 、U 无关,A 正确,B 、C 均错误,Q 与U 成正比,D 正确.【答案】 AD学生分组探究二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拓展延伸)第1步 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2.平行板电容器电荷量或电压保持不变,当d 和s 变化时会引起哪些变化? 第2步 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电容器两极板始终与电源两极相连此时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U 保持不变,若用“↑”表示相关物理量增大,“↓”表示减小,则:(1)电容器极板间距离变化.(2)电容器的正对面积变化.2.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此时电容器所带电量Q保持不变.(1)电容器极板间距离变化(2)电容器的正对面积变化.第3步例证——典例印证,思维深化如图1-8-4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开关S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开关S闭合.一带电液滴悬浮在两板间P点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8-4A.带电液滴可能带正电B.增大两极板距离的过程中,电阻R中有从a到b的电流,电容器中负电荷从B到AC.断开S,减小两极板正对面积的过程中,液滴将加速下降D.断开S,减小两极板距离过程中,液滴静止不动【思路点拨】液滴如何运动决定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而电场强度又与板间电压U和两板间距d有关.【解析】带电液滴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电场力方向向上,电场方向向下,故液滴带负电,A选项错误.由C=εr S4kπd和Q=CU可知,当两极板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C变小,所以Q变小,因此电容器放电,放电电流的方向从a到b,负电荷由B板经电源和电阻R流向A板,选项B错误.断开S,由C=εr S4kπd,Q=CU和U=Ed知E=4kπQεr S,Q不变,S减小,所以E增大,电场力大于重力,液滴加速上升,C选项错误.由E=4kπQεr S知,Q不变,d减小,E不变,液滴静止不动,D选项正确.【答案】 D电容器动态分析的思路(1)确定不变量:是电压U不变,还是电量Q不变.(2)用决定式C=εr S4πkd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变化情况.(3)用定义式C=QU及变形式Q=CU,分析电容器带电量或两板间电压变化情况.(4)由于U=QC=Q·4πkdεr S,故匀强电场强度E=Ud=4πkQεr S,可以分析电容器极板间场强变化情况.第4步巧练——精选习题,落实强化3.(多选)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图1-8-5是由电容器作为传感器来测定压力变化的电路,当待测压力F作用于可动膜片电极上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8-5A.若F向上压膜片电极,电路中有从a到b的电流B.若F向上压膜片电极,电路中有从b到a的电流C.若F向上压膜片电极,电路中不会出现电流D.若电流表有示数,则说明压力F发生变化【解析】F向上压膜片电极,使得电容器极板间的正对距离变小,电容变大,电容器和电源相连电压不变,由C =QU 知Q 变大,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外电路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瞬时电流,电流表也就有示数了,直到再次充满,B 对,A 、C 错;只要压力F 发生变化,极板间距离就变化,电容也就变化,电流表就有示数,D 对.【答案】 BD图1-8-64.如图1-8-6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压为U 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A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 .P 点的电势将降低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D .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的电荷量将增大【解析】 电容器与电源相连,电压U 不变,当上极板向上移动时,极板间距离d 增大,电场强度E =Ud 减小,静电力减小,带电油滴将向下运动,选项A 错误;由U =Ed 知,P 点与下极板间电势差减小,P 点电势降低,选项B 正确;由E p =qφ知,油滴带负电,电势能增加,选项C 错误;由C =QU 知C 减小,U 不变,Q 将减小,选项D 错误.【答案】 B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结合问题的解决方法1.静电计指针和外壳分别与两块平行金属板相连接,使两块金属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且电容器电荷量Q不变.2.由决定式C=εr S4πkd,根据所给问题中εr、S或d的变化,确定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的变化情况.注意电容器间插入电介质时意味着εr变大,电容C变大;插入金属板时意味着d减小,电容C也变大.3.根据U=QC,可确定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的变化,进而可以确定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化情况.图1-8-7(多选)平行板A、B组成电容器,充电后与静电计相连,要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A板向上移动B.B板向右移动C.A、B板间插入电介质D.减少极板上的电荷量【解析】A板向上移动,正对面积S减小,或B板向右移动,距离d增大,根据C=εr S4πkd,电容C均减小,由U=QC知电势差U变大,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度增大,A、B对;A、B板间插入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εr增大,根据C=εr S4πkd,电容C增大,由U=QC知电势差U变小,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度减小,C错;由U=QC得,减小电荷量Q,电势差U变小,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度减小,D错.【答案】AB静电计与验电器的区别及联系(1)从结构上看,除了共同具有的金属球、金属杆和指针(或金箔)以外,静电计的外壳必须是金属制作,金属球、金属杆和指针(或金箔)连接成了一体,金属外壳与地球又连接成了一体,而这两体就组成了一个电容器.(2)从原理上看,验电器的金属杆和指针因带有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从而使指针张开.而静电计的金属外壳与金属杆之间形成了电场,指针上的电荷由于受到了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了偏转.(3)从功能上看,验电器主要功能是检验导体是否带电,而静电计的功能主要是测量电势差,当然也可以检验接触的导体是否带电.。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容器的作用及其构造⏹感知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研究并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此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合理猜测→实验验证,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相关实验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获取、加工、分析科学实验数据的基本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已有的知识与方法,类比迁移到解决不熟悉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能力。

⏹树立正确对待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通过了解超级电容器、电容触摸屏的应用,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定义。

难点:电容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真谛是“沟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内化为自身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学习,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思维训练也更加深刻。

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态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等。

电容器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LC振荡、无线电知识的基础,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是这堂课的基本目标,在本节课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自制的电容器把电容器比较理论的知识很形象地展现给学生,由浅入深,学生在头脑中很容易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通过学生实验理性分析电容器两极板电压和所带的的电荷量的关系来探讨电容这个物理量,用定量实验的方法来定义电容C 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正对面积S、板间距离d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受到物理量的探究过程,猜想---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总结实验结果。

物理教案电容器 电容

物理教案电容器 电容

物理教案电容器电容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4.学习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掌握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4.电容器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介绍电容器的定义、基本性质和计算公式等,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的概念。

2.实验方法:通过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直观地演示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1.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电容器是具有在两片电介质之间存储电荷的能力的组件。

它的基本构造包括两个极板和介质层。

当电容器两端接上电源,电荷会在两极板之间积累,形成电场。

2.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电容C的计算公式为:C=Q/V,其中Q是电容器存储的电荷量,V 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3.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可以用RC电路描述。

当电容器两端加上电源并与电阻串联时,电容器会逐渐充满电荷,电阻起到限流作用;当电源关闭时,电容器会释放电荷,电荷流经电阻而缓慢耗散。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荷积累和电场的作用原理,电容器的存储能力取决于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和介质的介电常数。

4.电容器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应用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常被用作滤波器和电子隔直流元件。

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器可以工作在电容器通电时的直流电场,也可以通过交变电压进行充放电,起到储能的作用。

六、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在电路中的应用。

同时,可以查看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等,得知他们在实践中是否能够熟练操作电容器,并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计算公式。

《电容器与电容》 教案

《电容器与电容》 教案

物理选修3-1 7 电容器和电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2、知道电场能的概念,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3、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实物观察与演示,在计算过程中理解掌握电容器的相关概念、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难点: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与应用三、主要讨论的问题:1 电容器构造:电容器的充电、放电2电容定义:公式:单位:电容的物理意义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4、常用电容器5 例题分析:【例题1】下列关于电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的电容越大,带的电量越多B.电容器的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升高单位电势差所能容纳电量的多少C.根据可知,电容器的电容跟电容器的电量成正比,跟它两极间的电压成反比D.在击穿电压以下,无论电容器的电量如何,它所带的电量与电压的比值是不变的【例题2】.连接着电池组的电容器的两极板靠近时,则()A.电容器的电容C变大;B.电容器极板的带电量Q变小;C.电容器极板的电势差变小;D.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E不变.四、实例探究:1.在如图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电路中,第一种情况是电键S始终闭合,缓慢拉开两板;第二种情况是闭合电键S后又断开,再缓慢拉开两板。

设两种情况下拉开极板后,板间场强大小分别为E1和E2,则:()A.E1>E2 B. E1<E2C. E1=E2D. E1和E2均小于未拉开前的场强2.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d和两极板面积S都可以调节,电容器两板与电池相连。

以Q表示电容器的电量,E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则:()A.当d增大,S不变时,Q减小,E减小B.当S增大,d不变时,Q增大,E增大C.当d减小,S增大时,Q增大,E增大D.当S减小,d减小时,Q不变,E不变3.一平行板电容器通过开关和电源连接,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保持9V不变.先闭合开关,把一个厚0.5mm的金属板平行插入间距为1mm的两板之间( 金属板的面积和电容器极板的相等).等稳定后再打开开关, 拔出金属板设整个过程中金属板未和电容器极板相碰.则此时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压是( )A.9VB.18VC.4.5VD.0V4.如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板M、N间有一带电油滴A,闭合K恰能使A保持静止.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将M板向右水平移动,A滴将向上加速;B.在M、N之间插入一个电介质(在A的右方),A仍静止;C.断开K,将N板竖直向下移动,A仍静止;D.断开K,将N板向右水平移动,A向下加速.5.一个电容器当它两极板间电压由10V增加到30V,需要给它补充电量6.0×10-3C,那么这个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当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为10V时,每个极板上带电量为多少?。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容的定义;2.掌握计算电容值的方法和公式;3.能够解释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电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1.电容器模型和示意图;2.多个电容器;3.连线和电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电容器模型和示意图,引入电容器的概念;2.提问学生对电容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电容的定义和计量单位;2.解释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引入电容的计算方法;3.解释电容与电荷量和电压的关系,推导电容的公式。

三、电容值的计算(20分钟)1.指导学生使用电容的公式计算电容值;2.给出多个电容器,让学生计算它们的电容。

四、电容器的工作原理(15分钟)1.介绍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电场储存和释放电能;2.解释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3.提问学生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五、小结(10分钟)1.总结课堂内容,回顾电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让学生研究不同类型的电容器,如电解电容器、聚合物电容器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2.给学生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电容器电路来解决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道关于电容器的计算题;2.鼓励学生外出观察使用电容器的场景,并做相关记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容的定义,掌握了计算电容值的方法和公式,同时也了解了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实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电容器与电容教案

电容器与电容教案

电容器与电容教案标题:电容器与电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 能够计算简单电容器的电容量;3. 能够分析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准备:1. 电容器实物及示意图;2. 幻灯片或投影仪;3. 计算器;4. 实验装置。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 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闪光灯、手机电池等,介绍电容器的概念和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与电容器相关的词汇或术语有哪些。

讲解电容器的基本知识(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电容器的示意图,并解释其结构和工作原理;2. 解释电容器的单位-法拉(Farad);3. 讲解电容器的等效电路和C-V特性曲线。

引导学生计算电容量(15分钟):1. 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电容器的电容量;2.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电容器的电容量。

示范实验(20分钟):1. 展示一个简单的电容器实验,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电容量;2. 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解读;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讨论与应用(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2. 讨论电容器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不同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例子。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电容器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2.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学习。

拓展活动:1. 布置电容器的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2. 提供拓展性实验或课外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电容器的应用领域。

备注:此为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理解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

2. 让学生掌握电容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电容器的电容。

3.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旁路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通常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法拉(F)。

2. 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C = Q/V,其中Q是电容器中存储的电荷量,V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3. 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电容器的大小和形状不同,常见的有平行板电容器、圆柱电容器等。

4. 电容器的应用: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应用于滤波、耦合、旁路等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采用示例法,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容器,引起学生对电容器和电容的兴趣。

2. 讲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

3. 讲解电容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4. 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讲解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电容器。

6. 讲解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旁路等。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容器应用的理解。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容器和电容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给示例,计算不同电容器的电容。

2. 请学生思考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3.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电容器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容器和电容概念的理解。

2. 示例练习:收集学生对电容器电容计算的练习结果,评估学生对电容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高中物理电容器教案

高中物理电容器教案

高中物理电容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容器的计算方法和使用;
3. 能够解决与电容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容器的概念和原理,电容器的计算方法。

难点:电容器的使用和与其他元件的组合问题。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简单的电容器和相关的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电容器的概念,引出电容器的作用和用途,并与学生讨论电容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三、计算方法(15分钟)
1. 电容器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计算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电容器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五、综合练习(15分钟)
1. 解决一些与电容器相关的综合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

六、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加强对电容器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与电容器相关的练习题,以加深学生对电容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电容器相关的问题。

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练习,进一步加深对电容器的理解和应用。

电容器实验教案研究电容和电容器的特性与应用

电容器实验教案研究电容和电容器的特性与应用

电容器实验教案研究电容和电容器的特性与应用【电容器实验教案:研究电容和电容器的特性与应用】引言:电容器是电路中常用的元件之一,具有储存电荷和释放电荷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为了深入了解电容和电容器的特性以及其应用,我们设计了一套实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使用原理及相关实验操作方法。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了解电容器的基本定义、性质和分类;2. 掌握不同类型电容器的结构、原理及特点;3. 实验验证电容器的电容量和介质材料、极板面积及距离之间的关系;4. 理解电容和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1. 电容器(包括电解电容器、金属箔电容器等);2. 直流电源、万用表、电阻;3. 连线、开关等。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1. 实验前准备:a. 详细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特点;b.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实验一:电容器的电容量测量。

a. 将电容器依次连接到直流电源和电阻上,组成RC电路;b. 记录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绘制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计算电容器的电容量。

3. 实验二:电容器的介质材料、极板面积和距离对电容量的影响。

a. 更换不同材料的电容器进行实验,记录电容量的变化;b. 改变极板面积和距离,观察电容量的变化曲线。

4. 实验三: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a. 将电容器连接到直流电路中的不同位置,观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b. 分析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并探索电容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实验一:记录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数据并绘制曲线。

a. 电容器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 实验二:记录不同材料、极板面积和距离下的电容器电容量数据。

a. 不同材料电容器的电容量比较图;b. 极板面积和距离对电容量的影响曲线图。

3. 实验三: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五、实验总结与思考:1.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实验结果;2. 思考电容器的特性与应用,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3. 探讨电容器在电子设备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优势。

电容器 电容教案

电容器 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及电场源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讲解了电容的功用,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再讲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整个这一节的内容,是后面学习LC振荡电路的必备知识,是学习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基础,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比较抽象,因此再教学中,可以多增设实验,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我们通过实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对于设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纸制电容器的构造,用充电的电容器短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学生感受到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显示充放电过程,并用实验演示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关系.另外,可以借助媒体动画、视频将过程再现,这样,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教学设计示例第八节电容器电容一、教学实验器材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各种电容器(包括“25V 4700。

鲁科版高二物理选修3-1_《电容器_电容》名师教案1

鲁科版高二物理选修3-1_《电容器_电容》名师教案1

电容器电容教材分析:《电容器电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以及常用的电容器。

2.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能量的变化。

3.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C=Q/U,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1.知道利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利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电容器的电容。

2.学会在实验中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容的概念和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电容的定义和引入。

2.对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电视机电路板和楼灯声光控电路板、电源、导线、玻璃棒、橡胶棒、毛皮、丝绸、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绝缘电介质、多媒体、金属碗具教学模式:“互联网+”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充分运用Hiteach系统智慧课堂教学软件与教师平板形成互联互动的教学环境及智慧课堂IRS抢答器等、QQ高清视频.功能展示:①批注功能;②放大功能;③拍照/实物投影功能;④课堂互动功能;⑤Hiteach抢答功能;⑥Hiteach统计功能;;⑦PPT投影功能;⑧放大功能;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教学:PPT 投影功能 PPT 投影 功能;视频试题推送功能; 课堂互动功能;教师启发提问:两个靠近的同学是否构成一个电容器?两个平行相对放置的金属板能否构成一个电容器?(出示平行板电容器)学生思考作答:能,人体和金属板是导体,中间的空气是绝缘物体。

教师总结:这种电容器叫平行板电容器,其中的绝缘物质电介质是空气。

演示: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并提醒学生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

高二物理电容器与电容教案.doc

高二物理电容器与电容教案.doc

高二物理电容器与电容教案.doc
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荷的电子元器件。

在电路中,电容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滤波、存储能量、延时等多种功能。

本次教学将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电容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等知识,以期达到对学生电容器的基本理解和计算能力的提升。

一、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电容器一般由两个金属板和介质组成。

在电容器中,金属板是导体,界面上的介质是绝缘体。

当电容器两端加电压时,由于金属板之间的介质存在,就会形成电场。

电容器的基本单位是法拉(F),1F=1C/V(库仑/伏)。

电容器的容量大小取决于金属板间距、介质材料、面积等因素。

二、电容器的计算方法
1. 平行板电容器的计算公式:
C = ε A / d
其中C表示电容量,单位为法拉(F);ε表示介质常数,A表示两平行板面积,d表示两平行板间距。

其中C表示电容量,a表示内球半径,b表示外球半径,d表示两球间距,ε表示空气介质的介电常数,为8.85×10^-12 F/m.
三、电容的影响因素
1. 金属板间距:金属板间距越小,电容量越大。

2. 介质材料:不同介质材料其电容量是不同的。

一般介电常数越大,电容量越大。

四、电容器的应用
1. 充电和放电:通过将电容器连接到电源上充电,再将它与电路连接,可以在电源失效时提供电荷,延长电路的使用时间。

2. 滤波电路:在滤波中,电容器被用作低通和高通滤波器。

3. 积分电路:电容器可以被用作积分电路,这在模拟信号处理中非常常见。

4. 时钟电路:电容器被广泛地用作时钟电路的元器件。

电容器教案

电容器教案

电容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电容器的符号表示和各种类型的电容器的特点。

3. 掌握电容器的串并联关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4. 了解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电容器的符号表示和各种类型的电容器的特点。

3. 电容器的串并联关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电容器的串并联关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电容器实物、示波器、电容器的连接线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

五、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 教师通过举例子提问方式,引出电容器的概念。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0分钟)
1. 教师通过图文解释的方式,讲解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和原理。

步骤三:介绍电容器的符号表示和各种类型的电容器的特点(30分钟)
1.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介绍电容器的符号表示。

2. 教师讲解各种类型的电容器的特点,如固定电容器、可变电
容器等。

3.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听讲解,掌握电容器的符号表示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3. 了解电容器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
电容器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2. 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及教师方法: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介绍电容器的作用,例如电容器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的电容代表了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

然后,教师通过具体实例演示电容的计算方法,例如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例如电子设备中的电容器应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等,让学生分析电容器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练习与巩固(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电容计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及作业布置:
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帮助;
2. 学生课堂讨论得分;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电容器的电容计算方法,写出一篇100字的小结。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没有涉及到电容器的更深层次的应用和电容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展开。

同时,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也比较少,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