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目前,中国环境治理结构呈现出纵横交错的复杂状态,且面临诸多困难。要走出困境,必须切实深化体制改革,重新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结构,因为制度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还要强化区域之间的环境合作,尤其
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各级政府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并重视技术创新和政策环
境创新,把公众参与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本文对我国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环境治理;困境;出路
1环境治理困境
1.1观念困境
生态伦理上有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种认识范式,生态治理问题上
依然存在自然本位和人类本位之争。要发展还是要环境,是代内权益优先还是兼
顾代际权益,从根本上讲,指的是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一种思想与观念,既包
括人们对环境持有的价值观和认识水平,也包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目前,这种环境价值观和自觉意识还比较欠缺。首先,宏观层面,国家和地方片面追求
经济GDP的思想仍比较严重,尚未形成绿色GDP的理念。其次,中观层面,企
业外部经济行为突出,社会责任感缺失,没有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再次,微观层面,公众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淡薄,缺乏环保权利与义务的认识。总之,思
想和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环保意识的缺失势必导致环境治理行为的滞后,治理行为的滞后势必导致治理效果的不佳。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
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要真正意识到环保是一种关乎子孙后代的长期事业,也是
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1.2技术困境
第一,环境检测上对待检测对象污染指标的检测不够准确,侧重点仅限于单
项污染指标检测,缺乏整体环境状况的评定;第二,环境检测标准、方法及过程
较国外相对落后;第三,企业能源利用、污染防治、排污及废弃物处理技术不够
成熟;第四,对突发污染状况缺乏应急措施,监测预警和执法能力薄弱;第五,
环境治理科研成果转换率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基础落后。
1.3执行困境
各级环保部门是否拥有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执法队伍,并对新环境法的执行
落实到位。如对超标企业追究刑事责任要严格取证,必须到省级监测站获得,取
证时间、力量、经费等是否能得到充足的保证;地方政府部门是否会摒弃地方保
护主义思想,以牺牲经济GDP和个人政治前途来保护治理环境。国家与国家间、
地方与地方间环境治理协调机制是否建立,如跨区域环境治理难的问题,归根究
底就是在跨县市、跨省市的区域合作防治中缺少一个责任主体,没有一个行政主
体直接负责,共同负责等于均不负责。对于环保成本如何分摊,环保责任如何划
定等都存在一系列执行难度。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执行障碍,比如环境污染问
题的长期性、复杂性;企业欺上瞒下,与行政机关打游击;行政机关执法懈怠、
时严时松,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环保部门既是监察部门,又是管理部门,既是裁
判员,又是运动员和教练,权责不明;环评机关尚未完全与环保部门脱离等。这
些都加大了我国环境治理的执行难度。
2环境管理转型和创新提升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2.1系统化
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对流域、区域、地上、地下、陆地、海洋进行整
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
2.2科学化
未来将加大环保科技投入,特别是强化科技与管理决策的深度融合,强化关
键技术的突破导向,还将以开放的心态加强同其他地区及跨国企业的环保科技合作。
2.3法治化
中国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取得明显进展,各项法律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它还
透露,要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的垂直管理改革,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目
前已有九个省市组建了环境警察队伍。
2.4精细化
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环境管理方式,将区域流域污染类型进一步细分,落实到
控制单元和网格,将各级责任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采取更有针对性的。
2.5信息化
未来将在环境保护中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和融合。
目前,环保部正在实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全国的环境监管执法、环境质量和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环评审批和管理、重污染天气应急会商和应对等
管理平台。
3走出环境治理困境的出路
3.1提倡现代化治理方案
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多变性和蔓延性的特点。只凭借政府的力量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是十分艰难的,在提倡府际协同治理
环境的同时也要使用现代化治理方案。比如物理法治理、化学法试验技术、生物
法治理技术和风险评估等技术的出现,使环境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我国政府
应利用现代化治理技术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并增强政府对治理手段的创新意识,
使其两者有机结合形成政府治理体系的工具性保障。
3.3坚持齐抓共管,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全面落实相关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协
同机制,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切实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环境治理工作真正深入人心、家喻
户晓,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3.4加大宣传,健全我国环境管理治理体系
在全球环境治理新趋势以及我国积极参与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客观要求下,
需改进目前我国管理部门分割、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等环境管理问题,破除现行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弊端,加大生态环保职能和相关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职能有
机统一、运行协调高效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在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方面,通
过设计完备周密、可操作性强、适时进行调整的环境法律制度,规范人们和企业
的行为,降低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目前中国参
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技术支撑等方面与当前的需求严重不匹配,
要在资金、技术能力和人员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在科技支撑方面,参与全球环
境治理必须按照国际思维来行动,遵循全球治理和环境治理的内在规律,过去几
年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投入较大,但在其他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投入相当有限,
未来要抓紧开展专项研究,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制定科学策略。在公众
参与方面,一方面,发挥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