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教育培训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教育培训制度

1.制定辖区预防接种教育培训计划,承担辖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岗前教育培训和在岗复训。

2.根据卫生健康部门要求,岗前教育培训每年至少 1 次,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不少于16 个课时。

3.从事岗前教育培训师资须具中级以上职称,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至少满 5 年,熟悉预防接种工作服务流程,能较全面掌握预防接种相关法规、政策和要求的专业人员。

4.岗前教育培训系统全面,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警示教育、工作规范、岗位要求及疫苗管理、冷链管理、服务流程、信息系统操作等内容。

5.必须专门培训卡介苗接种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人员。

6.每年至少业务轮训辖区预防接种人员一次,并在培训证备

注。

7.根据预防接种工作需要,组织疫苗与冷链管理、预防接种服务、安全接种等专题培训。

8.按月召开预防接种工作例会,以会代训,传达落实新政策、新知识和新要求。

9.每次教育培训活动文件、照片、签到、课件、试卷和培训

总结要及时归档备查。

10.岗前培训成绩须报同级卫生健康部门,由其颁发培训合格

证和上岗证,从事卡介苗接种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人员,上岗证上必须单独注明或单独发证。

- 2 -

预防接种培训课件

预防接种培训课件 预防接种培训课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预防接种成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预 防接种不仅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还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 了提高人们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了解,预防接种培训课件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 育工具。 一、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接种是一种主动预防疾病的措施,通过给予人体疫苗,使其产生免疫力, 从而抵抗病原体的侵袭。预防接种不仅可以保护个体免受疾病的侵害,还可以 减少疾病在社会中的传播,从而起到群体免疫的作用。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不可 忽视,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一些传染病,保护人们的健康。 二、预防接种的原理和方法 预防接种的原理是通过给予人体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从而形成免疫记忆,使人体能够在接触相同病原体时迅速产生免疫应答,防止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预防接种的方法包括注射、口服、喷雾等不同途径,具体 的方法根据疫苗的类型和使用对象的年龄等因素而定。 三、常见的预防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疫苗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麻疹、腮腺炎、风疹、百日咳、肺炎球菌、流感等。这些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相应的传染病,保护人们的健康。在预防接种 培训课件中,可以详细介绍各种疫苗的特点、适应症、禁忌症等内容,帮助人 们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 四、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预防接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但也会存在一些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 注射部位疼痛、发红、肿胀等,以及一些轻微的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乏 力等。这些副作用多数是暂时的,很快会自行消失。预防接种培训课件可以向 人们详细介绍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帮助人们正确对待和理解这些现象。 五、预防接种的推广和普及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预防接种培训课件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通过培训课件,可以向医务人员、家长和公众传递预防接种的相 关知识和信息,提高他们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接种意识和信心,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预防接种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尽管预防接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有些人对预 防接种存在误解和担忧,拒绝接种疫苗;另一方面,一些疫苗供应不足、价格 昂贵,限制了预防接种的普及。未来,我们需要加强预防接种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加大疫苗研发和生产的力度,确保疫 苗的供应充足和价格合理。 总之,预防接种培训课件在提高人们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了解方面起到了重要 作用。通过详细介绍预防接种的原理、方法、疫苗种类、安全性和副作用等内容,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应对预防接种,提高接种意识和信心,促进预防接种 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 支持预防接种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接种门诊工作职责 接种人员工作职责 接种门诊管理制度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免疫报告制度 责任区域卫生资源免疫预防工作利用管理制度责任区域服务人群定期访视制度 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制度 预防接种操作规程 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告知制度 冷链管理制度 安全注射制度 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疑似接种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社会监督制度 计划免疫资料管理和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免疫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须知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预防接种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接种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服务责任区域明确; 2、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3、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4、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5、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疾控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6、县乡镇各接种种门诊点有建立符合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要求的电脑,刷卡机,打印机及互联网平台等设施和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

7、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门诊工作职责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和考核;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和检查;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上级报告免疫接种等工作报表。 2、掌握服务区域内行政组织机构,交通,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基本情况并建立相关档案;掌握辖区内总户数,总人口数,0—7岁各年龄组儿童数,0—7岁各年龄组流动儿童数等并记录在册;所有免疫接种资料实现档案化管理。 3、对每一名计划免疫接种对象建立接种证,接种册(卡),积极推行和搞好免疫接种金卡等信息化管理工作。 4、接种门诊建设必须达到"县级合格"以上标准。接种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免疫接种资格证。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示范接种门诊, 5、坚持日,旬,月/双月接种制度,为各种疫苗的接种对象实施接种服务;坚持免疫状况调查制度,定期安排专人上门通知接种对象,并开展接种后跟踪管理,落实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接种率指标;开展免疫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知识传播。 6、对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或接种事故进行监测并按规定程序与要求及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是防控疾病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预防接种工作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防控疾病的蔓延,具有重 要意义。本文将从政策法规、工作机构、活动计划和工作流程等方面,阐述预防接种 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一、政策法规 建立预防接种工作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预防接种工作的目的、任务、组织机构、工作职责、管理制度等,为预防接种工作提供明确的制度保障。 国务院于2005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接种法》,明确了预防接种工作 的法律地位,规定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 各级政府机关应当设立预防接种工作的领导机构,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预防接种规划,确保预防接种工作形成监管机制。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等机构也出台了相关法规和规范,加强了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二、工作机构 建立预防接种工作制度需要明确工作机构。根据人口规模和行政区划等情况,建立相应的预防接种工作机构,确定各级机构的职责、人员编制和分工。 一些省市级以上的机构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即CDC,是负责本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的主要机构。其下属的预防接种科的职责包括: 1、组织本区域内预防接种规划、规定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组织接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3、制定和实施接种设备和疫苗质量控制、分配与管理制度。 4、开展接种情况监测和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5、制定和实施接种回访、信息统计、档案管理和宣传工作等。 三、活动计划 每年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各类预防接种活动计划,明确预防接种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对象等,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有序开展。 预防接种活动计划可以根据疾病传播的季节性、流行病学特点等需要,合理配置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顺序。按疫苗供应等情况,优先进行必需疫苗接种。同时,也可以 根据年龄、职业、人口结构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接种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接种率,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 四、工作流程 建立预防接种工作制度,需要规定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操作规程,从而确保预防接种活动的全过程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1、预防接种对象筛查:确定预防接种的人群,并对其接种时间、接种剂量、接 种地点等信息进行筛查。 2、指导咨询:对接种对象进行口头或书面指导,强化宣传教育,消除困惑和担忧。 3、接种现场:严格执行接种程序,对疫苗和接种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确保安全和卫生。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一、加强冷链设备的管理,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 二、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经常擦拭保洁,建立温度监测记录.每日2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三、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四、所有免疫规划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保持库房清洁卫生。 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 一、疫苗实行一个窗口专人管理,健全疫苗、注射器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注射器领发台帐,出入库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有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二、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的采购按照有关规定,由省级组织实施。 三、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疫苗的损耗系数及库存等制订第一类、第二类疫苗和注射器计划,每年八月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免疫规划疫苗需求量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严格按照《条例》有关规定购进第二类疫苗,严禁从无疫苗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购进疫苗.供应渠道原则上按照省→市→县(区)→乡(镇)→接种门诊(接种点)主渠道。 五、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分发和使用疫苗和注射器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疫苗过期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注射器储存和运输时要注意防潮,避免和挥发性、腐蚀性物品存放一起. 六、预防接种单位每月月初将上月疫苗、注射器使用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填写疫苗、注射器预算表,于每月5日前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通用5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篇1 一、预防接种门诊每日或每月定若干天数为预防接种日,为辖区内适龄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 二、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预防接种的实施。 三、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需建立预防接种卡、证。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入托、入园儿童可由托幼机构暂时代管。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 四、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并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且经过县级以上预防接种知识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接种时接种人员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带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得从事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五、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六、强调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免疫卡册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七、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单位工作职责 1.收集适龄儿童信息,定期开展责任区域内适龄常住儿童、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和摸底调查,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 2.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对辖区新生儿接种单位、狂犬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考核和评价。 3.制定并上报第一类疫苗、注射器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采购计划,负责疫苗接收、储存和使用管理。 4.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提供第一、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记录并保存接种信息,确保安全接种。 5.负责常规免疫接种率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告工作。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国家和我省规定的要求。 6.协助托幼机构、学校做好入托、入园、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7.承担冷链设备使用管理和疫苗冷链温度监测工作,保证疫苗质量。 8.报告及协助调查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9.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咨询,发放宣传材料。 10.负责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的日常维护、预防接种数据录入、上传和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11. 做好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协助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调查和疫情控制。 12.收集和上报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13.落实接种单位管理相关要求,保证本单位日常管理、运行、服务等工作符合相关部门、相关规定要求。

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制度 1.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并落实疫苗冷链管理、预防接种服务、安全接种、环境消毒、异常反应处置、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各项工作职责和制度,确保单位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序。 2. 落实疫苗冷链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按要求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和设备维护,做好疫苗接收、登记、存储、使用等工作,保证冷链设备正常运行和疫苗质量。 3.做好接种单位日常环境卫生管理,落实环境消毒、医用废弃物处理和安全接种等制度,保证环境整洁、卫生、安全。 4、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5.预防接种人员上岗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服务规范、文明礼貌、有问必答。 6.公示门诊服务时间、疫苗信息、服务流程、接种人员和咨询投诉电话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7.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满足群众疫苗接种需要。 8.落实安全接种制度,规范接种行为,保证接种无差错。 9、按要求做好免疫规划适龄儿童日常管理和信息维护,为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服务对象做好预防接种服务,确保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目标。 10.接种前应做好统计应种对象、发放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各种药械及人员安排等准备工作,保证接种工作正常开展。 11.接种时按询问诊、登记、接种、留观流程开展接种工作,并严格落实“三查七对”、疫苗接种操作、疫苗预约和接种后留观 30 分钟要求,接种结束后须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作好数据备份。 12.发现不良反应后,应积极应对,按要求做好解释、报告、指导和处置。 13.指定专人负责辖区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及维护,落实信息安全制度,确保信息系统资料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14、落实培训和例会制度,积极组织、参加专业培训会议,每月参加和召开例会。 15.按要求做好预防接种相关资料档案化管理。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

预防接种知识培训 预防接种知识七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清第一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简介疫苗是如何预防疾病的, 接种疫苗是将细菌或病毒经过适当处理后以无危害的形式引入人体,这些外来的物质会引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保护性的免疫蛋白和可杀伤应,从而产生保护性的免疫蛋白和可杀伤细菌的免疫细胞。一旦真正细菌或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能识别出来,并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反应,这类反应比从未接受过疫苗的人体更强烈,从而保护人体不患上某种疾病。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学》二、计划免疫的分类常规免疫 (常规接种) 常规免疫是指接种单位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包括卡介苗、乙肝、脊灰、无细胞百白破、含麻疹疫苗成分的疫苗、乙脑和流脑、甲肝疫苗等。强化免疫强化免疫是指在短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特定年龄组儿童,不论其既往免疫史如何,均进行一次免疫。如消灭脊灰所开展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消除麻疹所开展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任何人均应按照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儿童进托儿所、幼儿园和将来上学、出国均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什么是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为了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健康而免费提供的疫苗,所有的宝宝都应该接种。然而,“一类疫苗”能预防的疾病毕竟有限而威胁宝宝健康的疾病还有很限,而威胁宝宝健康的疾病还有很多,由于预防这些疾病的疫苗不在国家免费接种之列,因此它们被统称为“二类疫苗”。“二类疫苗”按照“自费并且自愿”的接种原则,每个国家根据国情的不同会选择在本国应该优先接种的疫苗。国内和国外的预防接种疫苗种类对比随着疫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是指预先在人体内注射或口服疫苗,通过人体的防御系统产生免疫力,从而使人体对相应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预防接种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还能减轻疾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预防接种工作,制定预防接种工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个预防接种工作制度的示例: 一、组织机构 1. 设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预防接种工作。 2. 指定预防接种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预防接种工作。 二、责任分工 1.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预防接种工作相关政策和制度,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 2. 预防接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预防接种计划,组织接种点的建设和管理。 3. 各级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4. 医疗机构负责开展预防接种活动,提供接种服务,记录和报告接种情况。 5. 公众负有义务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种相应的疫苗,并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预防接种计划

1. 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全市预防接种计划,包括疫苗种类、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 2. 定期评估和调整预防接种计划,根据疫情变化和科技进步,及时更新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等。 四、接种点建设 1. 根据预防接种计划,确定合适的接种点的数量和地点,确保接种设施和设备齐全、卫生安全。 2. 建立接种点管理制度,包括接种医生资质要求、接种记录要求和疫苗库存管理等。 五、疫苗供应 1. 健全疫苗供应链,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和充足。 2. 定期检查和更新疫苗库存,及时补充不足的疫苗。 六、信息系统建设 1. 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接种对象信息、接种记录和疫苗库存等。 2. 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七、宣传教育 1. 开展全民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加强对接种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保护公众健康的关键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通过引入病原体抗 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从而达到预 防疾病的目的。预防接种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个具有科学规范管理的 制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有 效推行的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对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预防接种是预 防疾病传播的核心策略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消灭 某些传染病。例如,通过全球范围的接种计划,天花已被全面消灭, 小儿麻痹症也大大减少。然而,预防接种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信任,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应具备科学规范性。管理制度应建立在科 学的基础上,准确反映疫苗接种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南。例如,制度 应确保疫苗的配方和生产符合国家或国际的质量标准,确保疫苗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此外,制度还应详细规定接种的时间、途径和剂量等 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疫苗的最佳效果。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预防接种的质量和效果。 再次,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需要注重信息共享和公众教育。信息共享 和公众教育是保证公众对预防接种的理解、接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 制度应确保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疫苗相关信息,包括疫苗的接种 计划、接种的目的和效果、副作用和安全性等。此外,公众也需要了

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增加他们对预防接种的主动参与和支持。信息共享和公众教育可以建立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任,推动管理制度的有效推行。 最后,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疫苗是涉及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药品,因此必须具备严格的监管机制。管理制度应规定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确立监督机制,定期对疫苗生产、运输、储存和接种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制度还应明确处理疫苗事故和投诉的程序和流程,保证公众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只有通过健全的监管机制,才能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是保护公众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它需要具备科学规范性、注重信息共享和公众教育,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只有通过全面、有效地推行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才能实现预防接种的最大效益,保证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大家携手努力,让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为全球公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幼儿园预防接种内容和制度

幼儿园预防接种内容和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疫苗的预防接种成为了预防儿童传染 病的有效手段。在幼儿园,预防接种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将重 点介绍幼儿园预防接种的内容和制度。 一、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和 控制传染病的一种主动措施。幼儿园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保护幼儿免受传染病侵害。幼儿因为年龄小,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传染病侵害,预防接种能有效地减少儿童的疾病发生率。 2.保护幼儿园集体环境健康。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场所,疫苗接 种可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维护园内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3.预防接种是法定的义务。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儿童必须完成规定的 疫苗接种,幼儿园是培养儿童身心健康的机构,有义务落实预防接种。 二、幼儿园预防接种的内容 1.常规疫苗接种 常规疫苗接种包括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 苗等。这些疫苗针对常见的传染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2.流感疫苗接种

流感是常见传染病之一,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突然爆发的特点。对于幼儿园来说,流感的传播风险较高,因此流感疫苗接种也是幼儿园预防接种的重要内容之一 3.其他疫苗接种 除了上述常规疫苗和流感疫苗,还有一些特殊疫苗也可能纳入幼儿园预防接种的范围,比如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等。这些疫苗通常是针对具体疾病的传播风险进行个体化推荐和接种的。 三、幼儿园预防接种的制度 1.接种登记制度 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接种登记制度,每位幼儿的接种记录都应有详实的登记,并进行定期更新。 2.接种宣传制度 3.接种卫生管理制度 幼儿园应建立接种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接种场所进行消毒和通风,确保接种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4.接种纪录查询制度 幼儿园应建立接种纪录查询制度,方便家长随时查询自己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接种证明材料。 5.接种风险告知制度 幼儿园应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接种风险告知制度,向家长提供关于疫苗接种的风险告知,让家长在明确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接种决策。

预防接种安全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平安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平安接种制度 〔一〕预防接种制度 幼儿实行预防接种,以进步群体幼儿免疫程度,到达控制或消除常见、多发性传染病的目的。 ⒈ 全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常见传染病的'疾病预防工作。 ⒉ 保健医认真做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建立《幼儿接种疫苗登记册》,做到人人登记,登记率100%,及时向家长建议补上漏种疫苗。 〔二〕传染病管理制度 幼儿园是孩子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传染病容易造成流行,必须加强传染病管理,确保幼儿安康。 ⒈ 保建医应及时理解疫情,发现疑似传染医应当即隔离,报告园长和医管部门,通知家长及时就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⒉ 建立幼儿生病请假、患传染病立即报告制度。针对缺勤儿童,班长要及时与家长联络,假如发现有疑似病例或医院诊断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等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⒊ 把好入园体检关,所有幼儿入园和员工入职需持有符合要求的体检报告,入职和入园表中有保健医签字栏,保健医审验体检合格签字后,方可入园。 ⒋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检疫制度,并实行正确的防疫措施,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⒌ 检疫期间不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不混乱、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疫情病症方可解除隔离。 ⒍ 在传染病期间我园采取晨午检“严苛制度”,本着对全体孩子负责的原那么,保健医对有疑似传染病病症的幼儿,有权要求家长及时送医院检查,检查排除前方可入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做到传染病无爆发。 ⒎ 根据季节、疫情、疾病流行等特点坚持开窗通风检查,并根据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防疫工作。 ⒏ 在幼儿园入口显要位置,由保健医负责创办《卫生宣传专栏》,同时用短信、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根据季节、疫情向教师、家长宣传预防疾病知识,进步防病意识。要求家长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三)晨、午检查制度 理解幼儿当时安康状况,早期发现异常,针对详细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1. 建立晨、午检查制度。

完小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4篇)

完小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培训主要对象为全省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疾病预防控制的领导、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和村卫生所(室)承担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乡村医生。 据介绍,建立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让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明确农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重大意义,农村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的重要性;熟悉重点传染病发病机制、传染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感染过程;掌握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点、传染途径、流行环节和易感人群;熟练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培训内容为《____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定期进行考核,做到培训有计划、落实有方案、效果有考核、约束有奖惩。年度疾病预防控制考核合格,作为个人年度考核、职务聘用、执业年度审核的依据之一。 省卫生厅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高度重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技术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和防控能力培训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强化效果。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督导,制定传染病防治知识和防控能力培训

督导计划,省辖市卫生局每半年对县(市、区)传染病防治知识和防控能力培训情况检查督导____次。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乡村医生传染病培训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派业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协助搞好培训辅导工作。省卫生厅也将适时____进行督导 完小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二) 一、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按照____部门和教委要求,____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 2、学校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晨检或巡查、学生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3、学校应主动与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二、疫情报告 学校应于____小时内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三、培训教育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制度 什么是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制度是指由政府或医疗机构制定的一套针对特定 疾病的接种计划和管理规范。它的目的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注射疫苗,人体会产生特定的免疫反应,形成对疾病的抗体,从而提高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或细菌的抵抗力。通过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群众的健康。 预防接种制度的目标 预防接种制度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 1.保护个体健康: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体免疫系统 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特定疾病的感染,减少疾病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

2.控制疾病传播:通过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有效减少 疾病的传播途径,阻断传染链,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 3.消除疾病:通过定期和全面的疫苗接种,可以最终 实现对某些传染病的消除,终结疫苗可防范的疾病在人群 中的传播。 预防接种的主要疫苗 预防接种制度通常会涵盖以下几类疫苗: 1.儿童疫苗:包括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 破疫苗、麻风疫苗等。这些疫苗主要用于儿童接种,目的 是预防常见儿童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2.成人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 苗等。这些疫苗主要用于成人接种,目的是预防成人常见 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其健康。 3.特殊人群疫苗:包括乙脑疫苗、登革热疫苗等。这 些疫苗主要用于特殊人群,如疫区居民、特定职业人群等,以预防特定的疾病风险。

预防接种制度的实施 预防接种制度通常由卫生部门或政府制定,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的内容: 1.疫苗接种计划:制定接种疫苗的时间、次数和剂量 等具体方案,根据不同疫苗所需的免疫时间和效果,制定 不同的接种计划。 2.疫苗接种点:确定接种疫苗的具体场所,如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以方便公众前往接种。 3.疫苗接种人员:培训专业接种人员,确保其具备接 种操作技能和知识,为公众提供安全和有效的接种服务。 4.疫苗供应和质量监控:建立疫苗供应链,确保疫苗 的质量和安全性,包括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等环节。 5.疫苗接种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接种登记和管理 系统,对接种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及时掌握接种覆盖率 和接种效果,为疫苗接种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预防接种制度的意义 预防接种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托幼机构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 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全体师幼的身体健康,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组组长)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带领保健组人员每日对来园幼儿进行晨检、协助班级教师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协助厨房班组做好食堂卫生、指导教职员工做好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三、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对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四、在本单位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长沙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五、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疫情报告人。园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隔离。 六、在本单位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及时将疑似患者隔离在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滋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内暴发和续发。 七、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 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八、发生传染病期间,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 九、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 十、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园。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 幼儿园 2021年x月xx日 笫2页共16页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须知 预防接种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儿童的监护人应当配合接种单位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为保护您孩子健康,请协助我们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首次办理预防接种证免交工本费。 2、《儿童预防接种证》是您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国家规定,幼儿园、学校在办理儿童入园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希望妥善保存,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补办。 3、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凭证接种,每次接种应由医务人员作好记录并签名,避免发生错种、漏种和重种。 4、请自觉遵守接种场合秩序,听从工作人员先后顺序安排。儿童家长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疫苗前应主动、如实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尤其是发热、急性传染病、慢性严重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既往接种史、过敏史和家庭成员中有无癫痫病、脑病、惊厥、过敏等。疫苗接种后有无反应?如有,请告诉是何种疫苗、主要症状、发生时间等。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具有免疫接种资格的接种单位(接种门诊、接种点)接种疫苗,并对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接种单位在接种疫苗时应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自毁型或一次性注射器,否则,可以拒绝接种,并有权向上级部门反映。 6、儿童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无论是常住儿童(含计划外生育儿童)或流动儿童、暂住儿童都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对未按时接种的儿童应当补种。 7、第二类疫苗为有价疫苗,您可以根据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疫苗接种指导意见或接种实施方案,本着“自费、自愿”的原则接种,并按物价部门的规定交费。 8、有些疫苗需连续多次接种才有效,请你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不要半途而废。如果没有按时接种,请及时补种。 9、疫苗接种是安全的,但个别人在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反应、全身不适、低热等症状,一般1~3天即消失,请不必担心。偶发其它异常反应者,请及时诊治并与接种单位联系。 10、接种疫苗后,必须在接种场所休息15-30分钟。

预防接种制度

目录 1、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1) 2、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职责 (2) 3、安全注射制度 (3) 4、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5) 5、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6) 6、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8) 7、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制度 (9) 8、预防接种操作规程 (10) 9、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 (11) 10、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12) 11、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 (13)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上班穿工作衣、佩带胸卡,衣帽整齐,服务热情周到,使用文明用语;坚守工作岗位,上班时间不干私活; 二、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按时做好室内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疫苗、注射器、冷藏包、冰排及各种药械等;严格“三查三对”,即诊查儿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出生年月日、本次接种疫苗品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四、接种时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技术,做到安全预防接种; 五、接种后注意留观儿童反应情况,正确处理接种反应并及时上报;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六、应及时处理剩余疫苗,并做好疫苗交接;及时上证、上册并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登记薄或录入微机; 七、普及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 八、正确使用和保养微机,做好数据备份,及时上报传计划免疫各种报表; 九、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职责 一、收集掌握本辖区人口资料,包括总人口数,15岁以下人口数,0-7岁各年龄组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流动的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 第一章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 1 组织机构 1.1 疾控机构 县级及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设立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业务部门(中心、所、科、室)。 1.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其职责设立预防接种科室。 1.3 接种单位 1.3.1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或任务。 1.3.2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3. 2.1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1.3. 2.2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1.3. 2.3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1.3. 2.4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承担常

规接种服务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2 人员 2.1 各级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单位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专业技术和接种人员。 2.2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3 职责 3.1疾控机构 3.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1.1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和其他疫苗的使用指导原则;制定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的方案、指南等技术文件。3.1.1.2开展预防接种相关的政策、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科学研究与评估,为国家预防接种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3.1.1.3 开展预防接种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工作人员技 术培训。 3.1.1.4 开展相关疾病监测,指导疫苗可预防疾病疫情的调查处理。 3.1.1.5 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技术指导与评价,承担国家免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