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词性和语法功能,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1. 名词动用: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一狼洞其中”(《狼》),“洞”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打洞”的动作。
2. 形容词动用: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和“远”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表示“亲近”和“疏远”的动作。
3. 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名称。
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和“入”原本是动词,在这里表示“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
4. 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状态、方式、工具等。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用箕畚”的方式。
5. 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和“劳”原本是形容词或动词,在这里表示“使……痛苦”和“使……劳累”的意思。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年级上册语⽂⽂⾔⽂词类活⽤归纳 很多同学⼀看到语⽂⽂⾔⽂就头⼤,更别说整理⽂⾔⽂知识点了,为此,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初中⼋年级上册语⽂⽂⾔⽂词类活⽤,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年级上册语⽂⽂⾔⽂词类活⽤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中却经常⽤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
如:"⽇削⽉割,以趋于亡"中的"⽇""⽉",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天天、⼀⽉⽉,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样 2、⼈皆得以⾪使之⾪:像对待奴⾪⼀样 3、君⼦博学⽽⽇参省乎⼰⽇:每天 ⼆、名词⽤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作动词。
活⽤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象,泰然不⾁⽽肥矣"中的"⾁",就是吃⾁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2、屠⼤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3、流⾎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4、⼤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5、范增数⽬项王。
⽬:⽰眼⾊ 三、名词使动⽤法 ⽂⾔⽂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欲以⼒⾂天下之主"中的"⾂",就是名词作动词,⾂服的意思。
(使天下之主⾂服。
) 1、先破秦⼊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汗⽜充栋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法 在⽂⾔⽂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师"的意思。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如下:
1.名词作动词: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打洞”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中的“箕畚”,表示“用箕畚”的意思。
3.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
点,如“此皆良实”中的“良实”,表示“善良诚实的人”。
4.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
点,如“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表示“擅长”的意思。
5.动词作名词: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点,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和“入”,表示“出产的东西”
和“收入的东西”。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如“无案牍之劳
形”中的“劳”,表示“使……劳累”的意思。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怎么样”或“以……为……”的意思,
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表示“把……当作宾客对待”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一、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它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而具备了其他词类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衣锦还乡。
(衣:穿衣)2. 风正一帆悬。
(风:顺风)二、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蚕食鲸吞。
(蚕、鲸:蚕一样地吞食)2. 燕雀处堂。
(燕雀:比喻敌人)三、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根深蒂固。
(根:扎根)2. 厚积薄发。
(厚、薄:积累丰富和积累少)四、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大雅:高尚的人)2. 聪明正直。
(聪明:聪明智慧的人)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状语的语法功能。
例如:1. 风餐露宿。
(风、露:在风里吃,在露天睡)2. 车载斗量。
(车、斗:用车子装,用斗量)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或形容词在后面接宾语时,不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而是表示动作行为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影响或结果。
例如:1. 栗斯惴惴,生之者甚少。
(生之者甚少:使人活下来的很少)2. 损己利人。
(损己利人:使自己受损失而使别人得到好处)3.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使璧完整地归还赵国)4.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使羊丢失后再修补羊圈)5.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6. 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使汗毛竖起,使骨头发冷)7. 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安静下来)。
初中课文词类活用例子大全
初中课文词类活用例子大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2、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3、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4、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5、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7、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8、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9、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1、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2、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13、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14、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桃花源记》15、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
《唐雎不辱使命》1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17、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1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名词用作动词,参与。
《曹刿论战》1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马说》20、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2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2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2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2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外:名作状,对外。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汇总在文言文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②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④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⑤名词用作状语下面就初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现象作如下归纳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详解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主要有: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晋军函陵”中的“军”是驻扎的意思,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中的“奔”是飞奔的马,属于动词活用为名词。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故木受绳则直”中的“直”是变直的意思,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积善成德”中的“善”是善行,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 数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是统一的意思,属于数词活用为动词。
6. 使动用法。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亡”,使……灭亡,属于使
动用法。
7. 意动用法。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认为……美,
属于意动用法。
以上是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掌握这些类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考点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汇总
文言文考点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汇总在中考文言文考察中,词类活用和古今异议词是常考点。
今天跟着助手一起复习这部分内容: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
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
如:(二)名词做状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
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
如: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如:三、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的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如:四、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古今异议词汇总为便于初三复习备考,特将七—九年级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集录如下:总结,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
有些词的意义,以前包含的范围较小,后来范围扩大了。
比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指长江黄河,今指“所有的江流河水”。
②词义缩小。
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后来缩小了。
例如“国”在古代指“国家或京城”,今义只指“国家”。
③词义转移。
古代一些词的词义,已经由原来的意思转变为新的意思了,这就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牺牲”原是指祭祀用来做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即是此意;现在的“牺牲”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词义发生了转移。
又如“走”,古义是“跑”、“逃跑”、现在是“步行”的意思。
④感情色彩的变化。
指汉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不同的改变,比如,“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在古代汉语中是指不当面批评,属中性词,今义是指“诽谤”“中伤”的意思,就是贬义词。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词类活用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词类活用
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个常见的语言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例子:
1. 名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被用作动词,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或行为。
例如,“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本意为马鞭,这里用作动词,意为“用马鞭驱赶”。
2.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在文言文中也可以被用作动词,表示与该形容词相关的动作或变化。
例如,“腰白玉之环”中的“腰”,本意为“腰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挂在腰间”。
3. 名词用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被用作状语,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状态或方式。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本意为“簸箕和畚箕”,这里用作状语,表示“用簸箕和畚箕”。
4. 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可以表示使某物或某人发生某种动作或变化。
例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本意为“劳累”,这里表示“使……劳累”。
5.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形容词可以表示对某物或某人的主观感受或评价。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本意为“美丽”,这里表示“认为……美”。
6. 动词的为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可以表示为了某物或某人而进行的动作或行为。
例如,“余悲之”中的“悲”,本意为“悲伤”,这里表示“为……感到悲伤”。
以上只是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部分现象和例子,实际上在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词类活用现象。
掌握这些词类活用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有时候不及物动词的后面虽然不带宾语,但是从上下文的意思看,仍是使动用法。
例如《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个“来”字是使远人来的意思。
古代汉语及物动词用如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它具有这种动作。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朝秦楚”,不食齐宣王朝见秦楚之君,相反的,是齐宣王是秦楚之君朝见自己。
下面各句中的及物动词是使动用法: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
《左传·宣公二年》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这些动词由于后代把他们读成另一个音,与纯粹的及物动词区别开来,就变成了另一个词了。
但是后代并没有改变所有的使动用法的及物动词的读音,而且改变读音的也不限与使动用法的动词,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根据古书注解里的读音来判断一个及物动词在具体的句子里是纯粹的及物动词或是使动用法。
要判断是纯粹的及物动词或是使动用法,非从上下文观察不可。
我们以“朝”字为例:《孟子·公孙丑上》“武丁朝诸侯”和《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将朝王”,结构相同,前一个“朝”是使动用法,后一个“朝”字是纯粹的及物动词。
又如《汉书·李广苏建传》“欲因此时降武”,《史记·项羽本纪》“涉间不降楚”,前一个“降”字是使动用法,后一个“降”字是纯粹的及物动词。
我们在这些地方一定要辨认清楚,以免发生误解。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
它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我们试把兼语前面的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去掉,并把兼语后面的动词一道兼语前面去,这样就成了使动。
试比较——使.姜氏惊.。
惊.姜氏。
晋侯.使赵盾饮.酒。
晋侯饮.赵盾酒。
显而易见,使动用法比兼语式的句法精炼。
我们这样分析,只是为了便于了解使动用法,不是说使动用法就是由兼语式改造而来的,相反地,在上古汉语里,这种兼语式反而是罕见的。
这一点应该注意。
使动用法这种语法造成一种特殊现象。
举例说,“胜之”和“败之”意义相同,就因为“胜”被用为一般的及物动词,而“败”字是使动用法,“战胜了他”和“打败了他”(使他打了败仗),意义就是一样了。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被用如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正”字用如使动,意思是使其衣冠正。
下面各句中的形容词是使动用法: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赵策四》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论语·子路》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礼记·礼运》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梁惠王上》抑王与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后快於心与?《孟子·梁惠王上》什一,去闹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
《孟子·滕文公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公孙丑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告子下》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前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也偶然用如使动。
例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史记·晋世家》第一例“生死”与“骨肉”为对。
“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字是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同样,“肉骨”也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肉”字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
正因为“生死”“肉骨”是两个动宾结构,所以中间能用“而”连接。
第二例“国”字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异姓立国。
古代汉语里名词用如用如动词的情况非常罕见,这里也就不赘叙了。
(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
定义: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例如《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不是说孔子使鲁国和天下变小了,而是说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小了(以鲁为小),天下小了(以天下为小)。
又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以贤知勇。
《礼记·礼运》甘其食,每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十八章》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书》形容词用如意动,他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
从意思上看,“甘其食”就是以其食为甘,“美其服”就是以其服为美。
这也是非常精炼的句法。
形容詞的使動和意動有兩件事情應該注意:第一、我們衡量形容詞用如動詞(使動、意動)和衡量名詞用如動詞,其標準大致相似。
就一般情況說,代詞前面的形容詞一定用如使動或意動(“富之”“輕之”“苦其心志”是使動,“賤之”“甘其食”是意動),因為代詞照例是不被形容詞所修飾的,代詞前面的形容詞只能用如動詞。
此外,肯定了賓語之後,就會知道賓語前面的形容詞用如動詞(“危士臣”是使動,“賢勇知”是意動),等等。
第二、同一個形容詞在句中是使動用法還是意動用法,常常是靠上下文來分辨。
例如“左右以君賤之也”,“賤”字用如意動,因為他不是使之賤的意思;但是《孟子·告子上》“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賤”子則用如使動,因為他是是之賤的意思。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定义: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如: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之,我可以不夫人不如无闻而药.之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四)名词作状语。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是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a、有的表示比喻;b、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c、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
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第一,表示比喻。
这是拿用作状语的拿个名次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其后秦稍蚕食魏。
(史记·魏公子列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汉书·李广苏建传)“人立而啼”,意思是说像人似的站着苦。
其余由此类推。
这种用法,修辞的一位非常浓厚。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做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
例如: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
(孟子·万章下)(君,鲁缪公;伋,孔伋)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虏使其民”,意思是把秦国的人民当做俘虏(奴隶)来使用。
其余由此类推。
第三,表示出所或工具。
例如: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国语·鲁语上)童子隅坐而执烛。
(礼记·檀弓上)夫以亲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徇,示众)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汉书·霍光传)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前三个是表示处所的,后两个时表示工具的。
这类用作状语的名词,有的虽然前面可以加上适当的介词去理解,但是不宜认为是省略了介词。
试以“童子隅坐而执烛”为例,如果说成“童子于隅坐而执烛”,倒反不大合乎古代的语言习惯了。
同样的,“车裂商君”也不宜认为是“以车裂商君”的省略。
以上我们讨论了普通名词作状语。
我们怎能知道某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呢?用作状语的名词和用作主语的名词一样,其位置都在动词(谓语动词)的前面,因此,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谓语)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使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根据同样的道理,有些名词性词组,他们在句中的作用,实际上和用作状语的单个名词大略相同。
例如: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左传·隐公元年)乐岁终身..饱。
(左传·僖公三十年)纵江东父兄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在讨论古代汉语名词用作状语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时间名词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