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你知道?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是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和实践经验源远流长,已经在人类健康保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内科作为中医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涵盖了人体内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疾病治疗方法。

1. 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受到外界寒冷和风寒的侵袭所引起,主要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和咳嗽等。

中医治疗感冒的主要原则是调整气血平衡,恢复正常的身体机能。

常用的中药包括麻黄、石膏和桂枝等,这些中药能够祛风寒、解表散邪,帮助身体恢复正常。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特征是血压持续升高。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针刺、中药调理和饮食控制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山楂和龙胆草等,这些中药能够活血化瘀、降血压,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3. 心神不宁心神不宁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和抑郁等。

中医认为心神不宁是由于心脏气血不足,或者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中医治疗心神不宁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和草药调理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川芎和茯苓等,这些中药能够调和气血、平抑情绪,帮助心神恢复平衡。

4. 风湿病风湿病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和肿胀。

中医认为风湿病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艾灸和中药调理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乌和乳香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风湿病患者的症状。

总之,中医内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一些常见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中医内科强调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通过针灸、推拿和中药调理等方法,有效缓解了许多慢性疾病的症状和痛苦。

然而,中医治疗仍然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许多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内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内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内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了"以人为本、以整体为重"的理念,注重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和治疗。

在内科常见病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法独具优势,可以发挥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内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在中医药中被归为“风寒”、“风热”等类型。

中医治疗感冒主要采用中药汤剂,如麻黄汤、银翘散等;同时也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二、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胃炎以调整胃的“脾胃”功能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

此外,中医还会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等。

三、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与肝火上升、气虚血瘀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从调节肝火、补益气血入手。

常用的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养心安神汤等。

另外,中医也会推荐适当的运动和调整饮食,以控制血压。

四、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浓度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肾虚、脾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以调理脾肾为主,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此外,中医还会尽量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并建议患者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五、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心脏病是一类心脏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中医认为心脏病主要与心火旺盛、气滞血瘀等有关。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常见的中药方剂有大青龙汤、通心络胶囊等。

此外,中医还会建议患者适当调整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心脏康复。

六、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肝炎是一类以肝细胞损伤、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中医认为肝炎主要与肝郁、湿热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肝炎主要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为主,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调胆汤、柴胡疏肝汤等。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临床经验与技巧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临床经验与技巧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临床经验与技巧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临床应用,拥有丰富的治疗常见病的经验和技巧。

下面将从常见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病症的辨证论治以及方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常见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常见病主要包括感冒、咳嗽、腹泻、便秘、头痛、失眠等,针对不同的病症,中医药有着独特的治疗原则。

例如,对于感冒这类风寒感冒,中医强调清热解表、宣肺化饮的治疗原则,常用的方药有麻黄汤和葛根汤等。

而对于腹泻这类湿热腹泻,中医则强调利湿泄热、健脾止泻的治疗原则,常用的方药有苦苓汤和黄连石膏汤等。

二、病症的辨证论治在中医临床中,辨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辨证是指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全面分析。

例如,对于头痛这一常见病,可以根据患者的头痛位置、性质、伴随症状等,将其辨证为肝阳上亢型、肝火上炎型、血虚头痛型等不同类型,然后再针对不同类型进行相应治疗。

三、方药的应用方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适宜的方药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显著的疗效。

例如,对于内痔出血这一常见病,常用的方药有石膏败血散和大黄蟾合剂等,可以有效止血和清热解毒。

对于口干口渴、大便燥结的情况,常用的方药有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等,可以润肠通便。

四、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疗法是中医医疗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广泛用于常见病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例如,对于颈椎病这一常见病,可以选用风池、肩井等穴位进行针刺,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僵硬。

总之,中医治疗常见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组合,如中药汤剂、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常见病与西医药治疗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与西医进行合理衔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率。

中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阑尾炎的多个方法

中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阑尾炎的多个方法

中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阑尾炎的多个方法慢性阑尾炎则多有急性阑尾炎史,仅有右下腹不适感或隐痛,可因活动、饮食不节而诱发。

本病常用的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方一: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

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方二: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方三: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

方四: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

任选其中1种,水煎;分3--4次服,每日—剂。

本方可用于急性阑尾炎。

方五:白芍18--45克,甘草、柴胡各6—12各,枳壳、丹皮、黄柏各10--15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重者加倍服。

本方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

方六:地榆、槐花各30克,半枝莲15克,甘草3克,鲜生地30克,连根葱20根。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

中医认为,感冒主要是病邪入侵导致气血不通,治疗的重点是疏风散寒、祛邪和通络,调整气机。

一般可采用以下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辨证分型:中医通过辩证分析来确定感冒的病因和病机,常见的辨证分型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湿感冒等。

2.风寒感冒的治疗:对于风寒感冒,中医常采用祛寒散寒的方法。

方剂常选用麻黄汤或葛根汤,可以通过发汗来驱散体内的寒邪。

3.风热感冒的治疗:对于风热感冒,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方剂常选用银翘散或薏苡仁汤,可以通过解毒、清热来缓解症状。

4.风寒湿感冒的治疗:对于风寒湿感冒,中医常采用祛风散寒、化湿的方法。

方剂常选用羌活胶囊或感冒宁颗粒,可以通过祛风、散寒、化湿来改善症状。

5.中药治疗:一般感冒都可以采用草药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白芷、薄荷等,可以通过疏风散寒、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等作用来改善症状。

6.食疗调理:饮食对于感冒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可以适当摄入一些有助于疏风解表、祛风散寒的食物,如姜、葱、辣椒等。

另外,还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

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病种和不同的体质状况会有所不同,需要针对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中医治疗。

在选择中医治疗方案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包括辨证分型、舌诊、脉诊等,以确定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食疗调理、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一种专科,研究针对人体内部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在中医内科中,有许多常见病的诊疗技术被广泛运用。

一、诊断技术1. 四诊合参法: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断核心是四诊合参法,即望、闻、问、切。

医生望病时会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病征,闻病时会倾听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等病征,问病时会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病史,切病时会通过按压特定的部位来判断病情。

2. 脉诊:中医内科非常重视脉象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触诊病人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病情。

常用的脉象有滑脉、涩脉、缓脉等。

医生根据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 舌诊:舌诊在中医内科中也是常见的诊断技术。

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舌质、舌色等来了解病情和病理变化。

例如,舌苔厚重可能代表湿热内蕴,舌质红绛可能代表热盛等。

二、治疗技术1. 草药治疗:中医内科常通过使用草药来治疗常见病。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医生会给予不同的方剂。

常见的方剂有通宣理肺汤、理气宽中丸等。

草药治疗以其疗效温和、副作用少而受到广泛应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常见的针灸疗法有针刺、艾灸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的疗法。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内科常将推拿按摩用于治疗一些病因属于气滞或血瘀的疾病,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4. 中医养生:中医内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强调对健康的养护。

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化,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给出相应的养生建议,例如合理的饮食安排、适量的运动等。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技术包括四诊合参法、脉诊、舌诊等,治疗技术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这些技术结合个体化的调理,能够有效地治疗中医内科常见病,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同时,中医内科也在推进现代化的发展,融合了一些先进的医疗科技,以提高诊疗水平和效果。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Introduction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内科的常见病诊疗指南,帮助您了解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

在中医内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等。

例如,可以采用绿豆、草果、薏苡仁等中药制剂来清热解毒;也可以通过艾灸或针灸来疏风散寒。

此外,在感冒期间需注意保暖、多饮水等。

二、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炎症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胃痛、恶心、呕吐等。

中医内科常常采用调理胃气、清理湿热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服用黄连、厚朴等中药来调理胃气;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方式来促进胃气运行。

此外,胃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持续升高的血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医内科常常采用调理气血、平肝降压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气血;还可以服用当归、川芎等中药来平肝降压。

此外,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中医内科通常采用调理脾胃、清热利尿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服用黄芪、山药等中药来调理脾胃;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清热利尿。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限制糖分的摄入。

五、失眠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常常采用调理心气、安神宁心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通过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心气;还可以服用酸枣仁、远志等中药来安神宁心。

此外,失眠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注意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疲劳。

六、贫血贫血是一种以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医内科常常采用滋补气血、益脾补肾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通过服用当归、熟地黄等中药来滋补气血;还可以采用艾灸、针灸等手段来益脾补肾。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发热等。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治疗时注重辨证施治。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辨明病邪的性质,如风寒、风热等。

2. 中医治疗:根据辨证结果,中医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或使用中草药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可选用麻黄汤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

二、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持续入睡的症状,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心神受损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失眠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针对失眠的不同原因,中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失眠,可选用柴胡泻肝汤进行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方面。

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胃肠功能紊乱所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或脾胃虚弱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消化不良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消化不良主要采用中草药调理脾胃功能、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选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养生习惯的改变同样重要。

四、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压力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严重时会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肝火上炎、肾阴虚等因素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高血压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中草药调理肝火上炎、滋养肾阴等方法。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20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200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针灸推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主要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针灸推拿科有许多优势病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一、颈肩腰腿疼痛颈肩腰腿疼痛是目前非常常见的病症,常常由于生活和工作姿势不正确、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痛感,并且能够改善肌肉的松弛度,减轻疼痛。

主要治疗方法为针刺和推拿。

1.针刺:通常采用局部和远端穴位,如肩井穴、足三里穴等。

通过在疼痛处或相应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针刺时注意要深浅适度,避免误伤。

2.推拿: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可以结合草药拔罐等辅助治疗方法来增强疗效。

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很常见的病症,常见的有胃痛、腹泻、便秘等。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缓解病症,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痛和腹泻等症状。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腹部来刺激和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的不适。

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偏头痛、神经性耳鸣等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和神经的功能,缓解症状,并且较少出现副作用。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阳明胃经的额外穴、手太阳小肠经的阳池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头部和颈部来刺激神经和穴位,缓解头痛和耳鸣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严格掌握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内科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了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与治疗。

在中医内科领域中,有一些常见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内科学。

1. 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通过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例如,丹参、山楂和郁金等草药被广泛用于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心脏功能。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病等并发症。

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和调整饮食习惯。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降低血压,中药如黄芪、天麻和山楂则可以帮助稳定血压。

此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低盐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疾病,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调整饮食习惯。

中药如五味子、苦瓜和黄芪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水平。

针灸可以刺激胰岛素敏感性。

此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低糖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于控制糖尿病也很重要。

4. 肺病:中医内科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治疗肺病常用的方法是中药治疗和推拿按摩。

中药如杏仁、百合和连翘等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肺部功能和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推拿按摩则可以通过刺激肺经、活血化痰来改善呼吸系统状况。

5.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和胆结石等常见且困扰人们的问题。

中医内科治疗这些疾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穴位按摩。

中药如陈皮、山楂和白扁豆被广泛用于改善胃部炎症和消化问题。

穴位按摩则可以刺激胃脾经、调节胃肠功能。

以上只是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它疾病需要相应的治疗。

中医内科在疾病的治疗中注重辨证施治,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草药组合或针灸技术。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方案针灸科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运用针灸手段来治疗病症。

下面将介绍针灸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

一、头痛针刺穴位:百会穴、风池穴、太阳穴、巅顶穴、昆仑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按揉、捻转、拔罐、针刺等。

二、颈椎病针刺穴位:风池穴、天柱穴、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四白穴、肩外俞穴、孔最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拨叩、按揉、捻转等。

三、肩周炎针刺穴位:肩井穴、肩中俞穴、中渚穴、昆仑穴、睛明穴、翳风穴、天宗穴、曲池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点刺、按揉、揉捻等。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穴位:筋缩穴、阳关穴、中脘穴、委中穴、委阳穴、髂疏穴、承山穴、委中穴、白马穴、腰阳关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五、膝关节炎针刺穴位:伏兔穴、阳陵泉穴、委阳穴、阴陵泉穴、忌兔穴、阳陵泉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六、失眠针刺穴位:百会穴、神庭穴、心窗穴、三阴交穴、内关穴、太渊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七、月经不调针刺穴位:关元穴、中脘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四川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八、冠心病针刺穴位:曲池穴、内关穴、神门穴、内关穴、阴陵泉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灸疗、按揉、推拿等。

九、高血压针刺穴位:翳风穴、关元穴、内关穴、昆仑穴、神门穴、四白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按揉、推拿等。

十、面瘫针刺穴位:阳白穴、迎香穴、颊车穴、太阳穴、印堂穴、四神聪穴等。

常用疗法:针刺、按揉、推拿等。

以上是针灸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采用不同的穴位和疗法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针灸科的治疗方法相对安全、有效,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体质和病情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灸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针灸治疗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颈椎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该病不仅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还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大家要关注颈椎病,多了解该病相关知识。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经脉不通,所以通常会采取针灸的方式开展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一下颈椎病相关知识以及中医针灸治疗方式。

一、颈椎病常见症状颈椎病主要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引发相关临床症状的疾病。

该病的常发人群为40岁以上,但随着电脑族的兴起和扩大,颈椎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

(一)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就是眩晕,原理是颈椎病患者颈部的伸展或旋转导致体位改变最终诱发了眩晕症状。

具体表现在体征方面,发病的时候患者的颈部活动受限,导致眩晕、恶心以及心慌等症状。

部分颈椎病患者在患侧锁骨上面开展听诊检查还会听到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

并且用拇指对后颈部进行触诊的时候能摸及患推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并且移位的关节部会有比较明显的压痛感。

(二)头痛通常来说,颈椎病患者的眩晕症状会与头痛症状同时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枕大神经病变导致的。

疼痛情况为间歇性的跳痛,从一侧后颈部放射,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灼热感。

除此之外,斜方肌受到副神经周围支配影响可能会在发病时出现痉挛情况,而从斜方肌穿出的枕大神经支受到挤压也会诱发头痛。

(三)视觉障碍部分颈椎病患者会出现视觉障碍,这是因为颈椎病会诱发基底动脉系痉挛,而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出现缺血性的病变,就可能导致视力减退,甚至还会导致失明。

(四)根性症状由于局部解剖关系,椎动脉型患者可能伴有一些神经根性症状,主要表现在颈部、肩部以及背部。

其中颈部症状最明显的就是活动受限,颈部会发僵或者是酸胀疼痛,而这些症状在按摩之后会有好转。

但是在劳累或者是姿势不正以及突然的寒冷刺激时以上症状又会加重。

肩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双肩发沉,肩部有比较明显的酸胀感和疼痛感,在按压颈部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疼痛感。

【穴位针灸】张宝旬中医治疗小妙方(6个)

【穴位针灸】张宝旬中医治疗小妙方(6个)

【穴位针灸】张宝旬中医治疗小妙方(6个)睡眠不好,用铅笔类似硬物点按风市治疗失眠的效果很好。

风市穴--位于大腿外侧,具体的做法大家可以仍然站立起来,保持立正的姿势,中指间触到的地方就是风市穴。

模特照片搜自百度。

感谢。

牙疼选择劳宫穴最为长效,合谷只有临时疗效。

按压,掐,都可以有效。

送给牙疼的盆友。

痔疮疼痛,用风湿膏药贴委中会有很好的效果。

要用最便宜的那种上海白膏药,一个穴位用半张。

孩子久咳会喘,这时候抓紧炖一个黑豆蜂蜜梨。

如图蜂蜜黑豆在里边,炖好吃梨,黑豆可以丢弃了。

咳喘早期,这的办法解决过好几个孩子问题。

老年人口渴是很常见的症状,是糖尿病的前兆。

鱼际每天用牙签压迫50次有很好的效果。

例假过多淋漓不断,这个穴位有很好的调整例假效果。

用圆珠笔芯压迫100下。

压得微微有点痛有效果。

第五批【健康长寿】精品推荐如下:[精]【中医秘方】《金公丸》治疗癌症秘方,治愈率96%以上[精]【中医秘方】龙眼茶治近视验方,一千度近视降到只有两百度![精]【老中医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秘方,一般三付就可治愈![精]【中医单方】治疗中老年人腰腿痛,5 天见效,20 天治愈![精]【图文精品】中草药图样和性能介绍大全,令人一目了然![精]【药膳养生】男性滋阴比壮阳更重要:每晚喝点红枣粥[精]【中医忠告】男女房事需要应天时[精]【民间秘方】根治青春痘的中医绝技(转载)[精]【民间秘方】《巨胜酒》治疗白发变黑发[精]【台湾秘方】治疗成人咳嗽,既经济又有奇效的方法,久年陈咳有奇效[精]【祖传秘方】治疗鼻息肉效方,息肉全掉光,没一点痛苦[精]【民间偏方】四大类常用偏方集锦,生活中绝对有用,让你方便对症看方[精]【满族秘方】各种久治不愈慢性咽炎,一周根治[精]【中医秘方】治疗经年不愈耳鸣效方,三剂痊愈[精]【偏方集锦】80个小偏方需者大喜欢[精]【黎族秘方】祖传《老年阳痿一用灵》冲剂,用之甚灵[精]【穴位治疗】有“鼻息肉”别开刀,点“鼻通穴”把病消[精]【中医秘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特效方,在2005年就在网上治疗了1500人[精]【民间秘方】治疗奇难杂症的效方集锦[精]【台湾秘方】荨麻疹是痒难忍、验方治疗效如神[精]【民间秘方】治咽炎,治一个好一个[精]【食疗精品】降血脂食物大搜集[精]【男子喜讯】《强肾固精功》让你有求必硬[精]【中医秘方】治疗耳鸣特效方,3~7天即获痊愈[精]【中医偏方】治疗失眠的特效偏方,让你一觉睡到大天光![精]【穴位治疗】手脚上有三个清火穴,上火时按按就好[精]【美容秘方】川芎当归炖鸡蛋,一个半月打造剥壳鸡蛋般的肌肤[精]【民间秘方】腰椎间盘突出绝密特效治疗方法[精]【台湾单方】胃痛胃胀是胃炎,单方一味治痊愈[精]【中医秘方】各种保健酒的配方及功效[精]【台湾秘方】身患飞蚊症,籽药把目明[精]【祖传秘方】专治白内障效方,已经治愈数百例[精]【民间秘方】骨碎补治腰痛,一周奇迹般地消失。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是一门研究儿童疾病的中医学科,中医治疗常见病是
中医儿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1. 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治疗感冒注重辨证施治。


般情况下,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如麻黄汤、小柴胡汤等。

另外,艾灸、推拿等辅助手段也常被应用。

2. 腹泻
腹泻是儿童消化系统常见的问题,中医治疗腹泻注重调节脾胃
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饮、大椿液等中药方剂。

此外,腹部捏脉、按摩等手法也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3. 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哮喘注重调和气机。

常用的治疗方案有桔梗汤、麻杏石甘汤等中药方剂。

此外,针灸、
艾灸等疗法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

4. 儿童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中医治疗湿疹注重疏风清热。

常用的治
疗方案包括血府逐瘀汤、地黄丸等中药方剂。

另外,中药外敷、针
灸等疗法也常被采用。

5. 胃痛
胃痛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中医治疗胃痛注重调节脾胃
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案有四君子汤、小儿四逆汤等中药方剂。

此外,穴位按摩、艾灸等手法也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案
还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建议
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 张志英. (2014). 中医儿科治疗原则. 中华中医药学会.。

常见病验方选编

常见病验方选编

常见病验方选编常见病验方选编引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用药安全等优点。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验方,以供临床参考。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等。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麻黄汤麻黄汤是治疗感冒最常用的方剂之一,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组成。

此方剂能够祛风解表,宣肺散寒,适用于感冒初起时出现发热、头身骨节酸疼等症。

2. 桑菊饮桑菊饮是由桑叶和菊花组成的方剂,能够清肺解毒,凉血降火。

适用于感冒后期或者因风寒引起的咳嗽、喉痛等症状。

二、咳嗽咳嗽是由于呼吸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分为干咳和湿咳。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杏仁膏杏仁膏是由杏仁、百合、麦冬等组成,能够润肺止咳,适用于干性咳嗽。

2. 橘红丸橘红丸是由桔梗、半夏、生姜等组成,能够化痰止咳,适用于湿性咳嗽。

三、便秘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习惯不良、缺乏运动等。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是由芒硝、大黄等组成,能够通大肠气道,适用于便秘程度较重者。

2. 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由甘草、枳壳等组成,能够滋润肠道,适用于便秘程度较轻者。

四、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不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精神紧张、环境噪音等。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丸是由黄连、茯苓等组成,能够镇静安神,适用于精神紧张引起的失眠。

2. 夜光丸夜光丸是由夜光果、枸杞子等组成,能够滋补肝肾,调节睡眠,适用于因体虚引起的失眠。

五、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期间或前后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和疾病因素。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验方:1.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是由当归、生姜和羊肉组成,能够温经散寒,适用于寒性痛经。

2. 逍遥散逍遥散是由白芍、茯苓、陈皮等组成,能够调和气血,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

外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

外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

外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外科常见病的治疗中,中医采用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病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外科常见病多由气血不和、湿热内蕴、经络阻塞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病的主要方法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

在实践中,中医采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法,以及中药方剂和手法按摩等手段,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

二、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病的常用方法1.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舒经活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拔罐治疗:拔罐是通过负压作用,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达到消炎、止痛、舒经活络的目的。

4.中药方剂治疗:中医常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等作用的中药方剂,如当归、赤芍、川芎、木瓜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手法按摩治疗:手法按摩是通过按摩手法,舒经活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治疗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过度劳累、受凉等不良因素刺激,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3.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清淡、保持充足的睡眠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四、结论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实践中,中医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以及中药方剂和手法按摩等手段,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

同时,在使用中医治疗方法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受凉等不良因素刺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你知道?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针灸常用方你知道?治感冒病歌诀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对外感风寒具有较强的发散作用。

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

鼻塞不通,前额疼痛可加迎香、上星。

咳嗽加尺泽。

喉痛加少商、商阳(此即二商),点刺出血。

治咳喘歌诀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哮喘天突膻中刺,痰多丰隆与合谷。

肺俞、中府为肺的俞穴与募穴,内关为治疗胸胁部病症要穴。

加尺泽、足三里,补土而又生金清肺热。

哮喘时取上穴再加天突,膻中,若是痰多可刺丰隆、合谷。

治胃肠病歌诀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腹泻隔姜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肠胃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可用“俞募配穴”治疗,一般用胃俞、中脘即可,也可同用大肠俞与天枢,或小肠俞与关元,再配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及内关等。

腹泻可隔姜灸神阙穴。

反酸可加公孙、行间。

治肿胀歌诀肿胀肾俞膀胱俞,京门中极不可漏,三里地机多有用,三阴交穴并复溜。

肾为水脏,开窍于二阴。

膀胱为津液之府,职司小便,脾主运化水湿,脾肾阳虚肿胀,可以用肾与膀胱的俞募穴,脾经的三阴交、地机,还可加足三里。

治小儿遗尿歌诀遗尿神门并关元,三阴交穴和兑端,膀胱俞募配三里,调整习惯愈不难。

用膀胱经俞募穴膀胱俞、中极,加关元、三阴交,再加神门、足三里、兑端,治疗遗尿病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嘱患儿调整习惯,白天注意不要过度疲劳,傍晚后尽量少饮水。

治妇女病歌诀妇科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要记牢,更年石门三里穴,归来太冲痛经消,经少气海并带脉,经多隐白大敦妙。

妇科病书主要涉及冲脉、任脉以及肝,脾两条经络,可用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通治,如为更年期病症加石门、足三里,同时还可以配合对症加一些其它穴,如失眠加印堂,头晕加百会等。

痛经针归来、太冲。

月经过少不畅取气海、带脉,月经过多取隐白、大敦,点刺出血。

如属虚证,可灸隐白。

治心神病歌诀心神三里三阴交,神门关元合谷捎,头痛太阳列缺好,失眠涌泉印堂要,眩晕内庭百会刺,内关中脘呕吐消,心悸内关合心俞,肾俞太冲可通调。

心主神,心神病可选足三里、三阴交,或神门、关元、合谷。

头痛可加太阳、列缺。

失眠加涌泉、印堂,眩晕加内庭、百会,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

心悸加内关、太冲、心俞、肾俞,交通心肾,养血镇静。

治阳痿早泄歌诀阳痿早泄需开导,再刺三里三阴交,命门曲骨太冲穴,关元肾俞加灸烤。

阳痿早泄病人,常与缺乏生理知识,还有思想负担较重有关,因此治疗时要问清情况,给以正确解释开导,暂时夫妻分居,容易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治癫狂病歌诀风府少商加上星,隐白申脉并大陵,曲池颊车承浆穴,轻刺舌下重劳宫,男刺会阴女玉门,常用之穴是人中。

此歌诀即唐代名医孙思邈治癫狂症十三鬼穴所改编,歌中舌下即舌下中缝,它在金津和玉液两穴之间。

玉门穴位于大阴唇上方,少用,病情若重者可一次用十三穴,轻者可选五至七穴,每次交换使用,但都要用泻法强刺。

另外,百会、间使、丰隆、太冲也为常用穴,可作备用。

中风急救歌诀中风闭证针百会,劳宫涌泉紧相接,脱证内关灸关元,莫忘隔姜灸神阙,人中闭脱可通用,闭症十宣可放血。

中风急救,首先区分闭证、脱证,方能有的放矢。

不论闭证、脱证皆可应用人中,对于闭证可在十宣放血。

脱证千万不能多用灸的办法。

《医宗金鉴》云:“脱证撒手为脾绝,开口眼合是心肝,遗尿肾绝鼾声肺,闭证握固紧牙关”,可供辨别闭、脱证时参考。

口眼歪斜歌诀口眼歪斜合谷先,地仓攒竹丝竹空,百会颊车二白用,再取内庭和太冲。

口眼歪斜属风邪中于经络,可用歌中穴位尽早治疗。

二白指阳白与四白,初起针患者患侧,久则两侧均用。

配合葱白煎汤来熏洗患侧,避风寒,忌烟酒,收效较快。

治四肢病歌诀四肢病用局部穴,分经取穴轮流医,患侧病久健侧治,针刺阿是功效奇,下肢环跳足三里,绝骨阳陵并解溪,上肢外关曲池刺,合谷后溪并肩髃。

四肢疼痛、半身不遂等,均可局部取穴,但是还要辨证分经取穴,一般先针患侧,病程日久针刺感觉迟钝时,亦可先针健侧,再针患侧,遇到疼痛,有时取阿是穴效果好。

治眩晕证歌诀目眩头晕足三里,百会印堂风池取,太冲曲池兼合谷,三阴交穴并后溪。

眩晕因肝阳偏亢,上冲头目而致,可用太冲调治肝经,足三里导气下行,再配其它各穴。

若痰热盛者可加中脘、丰隆。

针刺治疗多用泻法。

口齿咽喉歌诀齿痛颊车并下关,喉痛风池和廉泉,齿痛人中喉照海,两症合谷全承担。

四总要穴:面口合谷收,故齿痛喉痛可应用大肠原穴合谷,一般加局部穴,痛重时可加人中。

肾阴虚火旺齿痛喉痛,可加肾经照海养阴清热,润喉止痛。

治疗耳病歌诀耳病下关及听宫,耳门完骨风池行,外关中渚合谷穴,久病再把肾俞针。

耳部为少阳经所过,取手足少阳经耳门、完骨、中渚、外关和其它局部穴,加面部治疗总穴合谷即可。

耳为肾窍。

耳病久者,治疗要加刺肾俞。

治疗眼病歌诀眼病太阳和睛明,攒竹鱼腰四白中,合谷光明一般刺,其它穴位手要轻。

—般眼病局部取穴加合谷即可。

胆经起于眼外角的瞳子髎,刺光明对目疾较好。

眼部的各穴位要轻刺不要捻转、提插,另配风池治眼病,治疗时针感由穴位传向同侧眼部效果明显。

治疗腰痛歌诀腰痛主穴选委中,肾俞命门大肠俞,咳嗽痛增不能动,加刺阳陵问轻重,风寒急性难俯仰,攒竹二穴可用上,腰痛连腹卧不安,天枢针后可起床。

四总要穴:腰背委中求。

急性腰痛可在委中放血治疗,局部配肾俞、命门、大肠俞。

若痛甚以致不能咳嗽,咳则疼痛增加,刺阳陵泉,用泻法。

边针边令患者咳嗽,问疼痛是否减轻。

因风寒而致急性腰背疼痛,前俯后仰困难,可针两眉头攒竹穴,出眼泪效果更好,此为笔者经验。

如果是腰痛连腹可针天枢,从阴引阳。

五十肩痛歌诀五十肩痛不能举,攀头摸脊穿衣难,先刺条口透承山,合谷曲池肩髃全,还要配合多锻炼,阳陵泉穴不能忘。

五十肩又叫肩凝症,多在五十岁左右得此病,表现肩部疼痛不能上举,攀探头部,后摸脊柱,穿上衣等俱感困难。

先以针从条口透承山穴,再依次针合谷、曲池,最后针肩髃。

还要令患者高举患肢上下活动或者以肩为圆心以患肢为半径作画圆活动,以加强功能锻炼。

治疗落枕歌诀画头项强痛难回顾,先刺承浆后风府,前后困难刺后溪,左右难转昆仑寻。

“先刺承浆后风府”出自玉龙歌,屡用屡效。

如果前后低头抬头困难加后溪通督脉。

若左右回顾转头因难,针昆仑,以疏通太阳经气以止痛。

针灸辩证不离经络针灸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

针灸治疗学理论在基本理论、辨证原则上,与内科治疗学理论有许多相同点,但在诊察、分析、治疗方面突出地依附于经络理论,从而构成了有别于内科治疗学的辨证特点。

1、察经是诊断、分析的重要依据察经是指在分析临床病候的基础上,对有关经脉(包括本经、表里经、同名经、相生相克经等)和穴位进行审、切、循、按、扪的检查,以发现异常的变动经脉。

变动经脉,是指经络诊察中发现的异常经脉。

如循行部位的异常(包括经络中的形态变化)、疼痛,医者在循切诊察中的指感等,动脉搏动过盛过弱,局部皮肤色泽变化等。

察经发现的变动经脉与临床病候,有时是一致的,如咳喘病候是手太阴经变动;有时是不一致的,如咳喘病候反见手阳明经变动,心悸病候见足少阴经变动,便秘病候见足厥阴经变动。

这种不一致恰恰反映出中医关于疾病传变、标本、经络理论的深刻性。

通过察经而发现、确定变动经脉,是针灸治疗学辨证过程的重要步骤,是临床“辨经”的基础,“选经”的根据。

《灵枢·刺节真邪》曾明确提出:“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

”在《内经》《甲乙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讨论了察经的内容。

概括起来,察经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审:包括审视和审度两层意思。

审视是观察、比较体表经络色泽的异常,络脉的浮显、沉陷等,以判断经络的虚实、寒热。

审度是分析、综合经络系统的全部变化,以确定哪些经脉发生了异常变动,它与临床病候的联系形式。

审度应贯穿经络诊察的全部过程。

切:指切候全身体表经络的“脉动”之处,了解动脉的充盈、虚小,包括人迎、头角、颊车、脐上、脐下、足背趺阳、足跟太溪等各部位的脉动情况,并加以比较。

以测知何经何络有异常变化。

脉盛者为实,脉弱者为虚,实则多热,虚则多寒。

循:指循摩、推压体表经络的循行部位,了解经络下有无结节、条索样肿物,胸腹部位有无肿物、疼痛,肢体部位有无畸形、触痛等变化。

按:指按压体表局部和腧穴,特别是各经脉的原、络、背俞、募、郄、五输穴等,了解其反应变化,如喜按、拒按,按压时产生舒适感、疼痛感、麻木感等等。

扪:以掌面触贴患者的体表皮肤。

比较各部位皮肤温度有无明显差别,区分寒热发于阳或发于阴,了解皮肤润泽、枯涩变化。

经络诊察仍属中医的四诊范围,只是着眼于体表经络、腧穴的诊察,目的在于了解经络的变动情况。

察经是在人体自身上寻找病候的客观指征,是中医古代的物理检查方法,临床上必须熟练、细致地进行,才能取得比较可靠的诊察材料。

2、辨经是辨证核心辨经指辨别疾病的所在经脉和累及经脉,是在察经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出现的症候分析、认识疾病的过程。

《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经脉是疾病的反映系统,同时也是疾病的治疗系统。

辨经就是根据察经所发现的变动经脉,临床病候,来判断疾病所在的经络(经脉、经别、络脉)所属,确定该经的虚实、寒热状态。

辨经要点如下:(1)辨认经脉的标本传变察经发现的经脉,有时是一条经脉,有时是两条以上的经脉,这就需要结合临床病候出现的先后、演变过程,来分析其标本所属、传变过程。

例如,某45岁女性患者,以心悸不眠1个月就诊。

察经发现心、肝、脾经有异常反应。

患者10个月前患肝炎,经住院治疗6个月恢复正常。

上月经水骤至(已闭经1年之久),且量多,延续15天之久。

此证系肝病传脾,太阴已虚,统摄失司,血下过多,心之生血无源,故悸动不宁,阳不入阴故不眠。

辨其病本在脾,标在心。

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为治疗经脉,培补后天,滋生化之源。

取隐白、大都、足三里、建里。

针治10余次而安。

(2)辨别经脉的虚实、缓急察经时发现的异常经脉,还需辨别出这些异常经脉的虚实属性和虚实程度,明确其虚实、缓急。

例如,某50岁女性患者,咳喘不得卧3个月。

前医或治肺或调治肺脾或从脾肾入手均未效,并曾用西药(从前用之有效)亦不愈。

察经发现脾、肺、肾、大肠4条经脉均有异常反应。

结合患者有自汗、恶风等症状,既往有咳喘宿疾,半年前做过子宫全摘术;肺与大肠两经反应特点是中府、尺泽、曲池明显压痛等情况。

辨其病本为脾肾两经,属虚;病标为肺、大肠两经,属实;病机为太阴不布、阳明不降。

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本例标急、本缓,选太阴、阳明两经,配手足同名经的合穴,尺泽、阴陵泉、曲池、足三里,以升其清、降其浊。

针治3次已得平卧,咳喘缓解。

再拟治本,缓缓调之。

在辨经的基础上,再根据经络气化理论,结合脏腑功能的相互影响,即可选择出最适宜的经脉,做为治疗、调整经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