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从道学文化看中医药学的发展前景中医学毕业论文
从道学文化看中医药学的发展前景道学文化将整个宇宙看作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以道的“生化原理”来认识世界,认为宇宙是由道“生成”的,并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
道学是一种“生道合一”的学说,将爱护天下众生放在首位,认为“生命”本身就是道的体现,并将“养生”视作“修道”。
因此,在道学中汇集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防病治病、养生益寿的医疗方术。
实际上,中华民族的医药学就是由方仙道的巫史医学、早期道教的方士医学逐渐演化而来的。
这就是说,原初的道教医药学是中国医药学的母体,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也是阴阳五行学说、天人感应原理等取象比类的道家术数学,因此我们可以论定中医药学理论应属于道学文化的范畴。
盖道学原为“身国同构”之学,视医身与医国其道由一,因之中医药学本身就是道学。
至于中国养生学属于道学的范畴, 更是不言自明的。
中医药学之名,本是比照西医药学而来,上个世纪中国传统医药学在西方医药学的冲击下几无生存之地而日见式微。
在现代社会,探讨中医药学的发展前景,创新中医药学文化,对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揭示中国医药学的文化底蕴,首先须考察中国传统医药养生学的本来面貌。
考中华民族之道学文化,本肇始于纪元前七千年伏羲、神农、黄帝时期的母系原始公社文化,中医药学也是由神农首先发明,至黄帝时代发扬光大的。
道学文化是全世界唯一保存下来的三皇时代母系氏族共产公社文化,中医药养生学也是全世界唯一保存下来最古老的氏族公社时代的医药养生学。
由于三皇时代是中国氏族公社政体的共产社会,道学文化发轲奠基并日趋繁荣,中医药养生学也首先是一种文化医学,它是彻头彻尾属于道家思想体系的医药养生学。
人们可以从《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等古医书中捕捉到中医药养生学传自远古的信息,并从中揭示它们的本来面貌及其文化底蕴。
《帝王世纪》有神农尝百草开创医药学的记载。
而今学术界考据古书,多头脑僵硬拘于文字之辈,缺少能与古人思想交通及对话之学养,所作出的定论多不可信。
道教内丹理论对明清中医养生学的影响_许敬生
发生密切的联系 。它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促进 行一阴阳 ,阴阳一太极 ,五脏均有此金木水火土 ,何乃指坎中
了明清时期命门学说的发展成熟 ,使明清时期的中医养生重 之阳为火 ,指右肾为少火也 。”[3 ]这里的“仙家”即指道教内丹
视命门阳气和治形宝精 ;在方法上它为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 术 ,其命门理论受内丹取坎填离思想影响显而易见 。
·19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17 卷第 4 期
112 内丹学说的主要内容
精与气合炼成为气 ,达到“三归二”;大周天重点在于将气与
向腰间 ,开始重视命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 因此 ,命门学说复苏的重要理论准备是心肾相交理论的
兴起 。心肾相交理论说明“心主 (火) 论”已过渡到“心 (火) 肾 (水) 并重论”,中医命门学说正是在完成了这一至关重要的 过渡之后于明代蓬勃发展起来的 ,而导致这种过渡的决定性 因素正是内丹术取坎填离 、坎离交媾的思想 。由于《难经》的 命门学说没有在医学内部得到延续 “, 主心 (火) 论”向“心 (火) 肾 (水) 并重论”的过渡 ,便成为命门学说复苏的重大契
自《难经》提出命门理论后 ,并未引起魏 、晋 、隋 、唐医家 下 ,开始了对人身太极的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 ,他们发现
的关注 ,虽然有晋代王叔和《脉经》提出“肾与命门俱出于尺 道教内丹理论中的丹田与人身之太极 ———命门有着诸多相
部”,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提出督脉命门穴 ,杨上善《太素·经 似之处 ,于是借鉴内丹理论对丹田的论述 ,将道教内丹之丹
道家文化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道家文化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道家文化与中医药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以自然规律为导向,寻求达到身心健康和长寿的方法。
中医药学则是一种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医学体系,它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相通,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道家文化中的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探讨了人体的构造与功能,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黄帝内经将人体视为一种微缩的宇宙,主张人体与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它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由于人体和外界环境的阴阳失衡所导致的,通过调整阴阳平衡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道家文化中强调了个体的自我调整能力,追求调整阴阳平衡的方法。
而中医药学则提供了实际的调整方法,如针灸、中药、按摩等治疗手段。
道家文化也提供了一种理念,即摒弃过度依赖外部干预,鼓励人们通过调整自身的行为、情绪和心态来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文化中追求自然与和谐的观念与中医药学的治疗原则相契合。
中医药学强调个体特征和整体观念,注重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与道家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相符合。
中医药学注重“辨证施治”,即通过辨别病因、病机和病理特点,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道家思想与中医文化
道家思想与中医文化摘要】道家思想与中医文化密不可分,通过举例说明道家思想和中医文化的联系,进一步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老子道家传统文化中医道家是老子创立的,以“道”为理论中心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科学思想史》中关于道家有这样的论述:“道家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个人修炼成仙的各种因素,但它却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
此外,道家又根据他们的原理而行动,由此之故,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理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见,道家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流派。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人物,他们的一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流派,还渗透到了中医学领域。
下面以《老子》、《庄子》、《黄帝内经》三本书为载体,举例说明道家思想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1.顺应自然规律《老子.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人(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老子看来天地之间有四种东西是最重要的,即道、天、地、人。
人的行为以地为法则,地的行为以天为法则,天的行为以道为法则,道的行为以它自己的本然为法则。
“道法自然”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界本身的客观规律与法则,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改造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说明人的生命要顺应自然规律,才不会得病。
保养生命的关键就在于调摄人的神、气、形,以求保持人的生命过程的和谐发展,适应自然界阴阳四时的变化规律。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影响在中医学形成之初的战国时期.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对中医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最深,对中医学最有指导意义的是道家。
道家的哲学思想及其所研究的生命科学与医学最贴近,加上后来不少著名的道家同时又是医家,所以医与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故作此文以一探其中干系。
一、道家宇宙观与整体观1、道生万物,道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因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也就是说道生万物,道是万物之本源。
《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在这里《老子》继承、升华了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了天命神权的思想,首次阐述了“道”的概念,把它作为世界的本源与万物的最高范畴。
老子所说的“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它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是一个“混成”的整体,其运动方式是变化流逝而终返本源,周流不息而循环往复。
它不受局限而无终无止,包容万物而无边无际。
万物是以“道”为最大共性和最初本源的有机整体,天地万物以至人类皆是同构同源之体。
2、道生万物,万物一气《老子·一章》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可见道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对立统一。
《庄子·天地》也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所说的“一”就是“道”的别名,反映了宇宙的整体与不可分割性。
庄子将“道”的概念具体化,还丰富发展了“气”的理论,并将“道”、“气”、“一”或“一气”等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庄子·知北游》指出:“人之生,气之聚也。
道教对中医药的影响从本草与服食养生说起
道教对中医药的影响从本草与服食养生说起*导读:道教医学与道医中国古代历来有十道九医之传统,学道者习医既是帮助他人之途径,亦是修道、识道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教医学是在与中……*道教医学与道医中国古代历来有十道九医之传统,学道者习医既是帮助他人之途径,亦是修道、识道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教医学是在与中医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以长生成仙为最终目标,同时兼顾防病治病,其中既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等道教文化色彩明显的生命科学内容,又容纳了道医所采入的诸多传统中医学知识,与中国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医是近代对奉行道家思想或道教教义的医者的概称。
早期如晋葛洪《神仙传》中壶公、董奉,汉魏以后,如晋葛洪、南朝陶弘景、隋杨上善、唐孙思邈、宋王怀隐、元丘处机、清傅山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们或学黄老,或为道士,均引道论医。
*方术神仙、道教与中医本草学《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是中药学的奠基之作。
后世诸家本草,大多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本经的成书,大约在战国至东汉。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
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这种三品分类的表述,以及将许多金丹药类药物列入上品药,认为它们具有延年等功用,都表明此书与秦汉时期方术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
战国时期道家的养生学说与方法,至秦汉时期,由于秦皇汉武对于得道成仙的痴迷,神仙、服石、炼丹、房中术一时大行其道,社会上形成了一批被认为持有长生之药或特殊法术的方术之士,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修行成道的神仙。
于是,这方面的著作大量出现,与一般医药学著作并传。
如《汉书艺文志》方技部分,包括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4类,其中医经7家216卷,经方11家274卷,房中8家186卷,神仙10家205卷。
论道家对中国古代科学影响
6道家的科学性
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从科学的概括性定义,可以看出科学是世界观属于纯粹唯物的学术体系,但是在一般方法论上所反映的逻辑形式却是和哲学共通的。
道家学说,亦是哲
学大家庭其中一员,其基础的逻辑形式不仅和现代科学有共通性,在方法论上更有着高度的一致。尤其是道家刻求自然真实规律,遵循自然真实规律的这种价值观,更使它拥有十分接近唯物主义科学的特性。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道家学说诚然体现了这些哲学性。
通过对现象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抽象的规律。形成以法自然为最高价值,奇偶辩证统一的事物变化为世界观,应用到实际事物上便是方法论。
如此看待道家学说,我们才能去芜存菁。了解真实的道家学说,以清明的眼光看待道家在科学发展中得作用。
数学。是的,中国古代数学虽然在历代统治阶级不受重视的情况下,艰难发展。但是广大劳动人民还是在实际生产作业中,总结发现了大量数学规律。虽然最终没有形成完备的学术体系,但是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发现,早在河洛术数被创制伊始,我国古代先民就已经学习总结一套独特的数学规律。或者说,道家理论基础的术数之学,其本身正是早期的数学规律发现和应用所形成的体系。在这样的数学体系下,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以有别于现代数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发现并实践出大量数学定律,为我国历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既然如此,道家作为诸子百家其一,如何独早于诸家呢?
于是必然要说到道家的基本宇宙观和价值观以及方法论。
笔者看来,既然河洛之书所昭示的宇宙观,是诸家乃至我们民族的根性。那么河洛之书所表达的到底是如何意义?
通过术数,在易经中的基本体现。我们发现河洛术数的基础就是八卦,八卦将世界物质变化分成2,4,6,8,分别冠之两仪,四象,六合,八卦以偶数叠加相对作用,这样的相对作用环环相扣,循环不息。以偶数表达的基础是阴阳这一个基本理论。得出的结果便是万事万物在阴阳对立作用中,以偶数的数学无限交叉衍生性,体现万事万物的在相对作用下由简到繁,生生不息的物质唯动基本概念。
《道德经》道家思想与中医学的联系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9, 7(2), 11-16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journal/cnchttps:///10.12677/cnc.2019.72002Correlation between Taoism of Tao Te Ch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nqing Tang, Changying Li*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Received: Jul. 4th, 2019; accepted: Jul. 18th, 2019; published: Jul. 25th, 2019AbstractTaoism impacted deeply the course of Chinese history as a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aoism contained prominent humanistic thoughts and wisdom and tried to interpret objective laws about universe, nature, society and life. Taoism, the view of universe and nature and the in-dividual life view have influenc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guided its therapeutic principles,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healthcare .There was much in common between Taoism and TCM about their theories and practices, which embodied their correlation. It is helpful to inherit and develop essential traditional culture by summarizing Taoism.KeywordsTaois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rrelation《道德经》道家思想与中医学的联系唐汉庆,李常应*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收稿日期:2019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5日摘要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道家学说对于中医养生学的贡献
道家 的 “ 为 ” 思 想 对 中 医养 生 学 具 有 重 要 无 的 指 导 意 义 。 老 子 主 张 “ 索 抱 朴 ,少 私 寡 欲 ” 见 、 “ 甚 , 去 奢 , 去 泰 ”, 要 求 人 外 表 要 素 朴 、 内 心 去 要 淳 厚 ,要 减 少 私 心 和 个 人 的 欲 望 ,去 掉 那 些 极 端 的 、 奢 侈 的 、过 分 的 想 法 。 因 为 人 要 是 过 分 地 追 求 奢 华 生 活 反 而 致 死 ,所 以说 老 子 养 生 哲 学 思 想 的秘 诀 可 谓 是 “少 私 寡 欲 ”。 道 家 追 求 “人 的 自然 属 性 ”,主 张 “ 、 静 、定 、 悟 ”,颐 养 天 年 ,遵 循 虚 的 是 自然 的 秩 序 ,实 质 上 也 是 “有 为 ” 前 提 下 的 “ 为 ”。 道 家 的 养 生 术 如 “ 情 山 水 ”、 “ 棋 书 无 寓 琴 画 ”、 “ 室 养 生 ” “ 吸 吐 纳 ”,认 为 “ 淡 虚 房 、 呼 恬 无 ,真 气 从 之 , 精 神 内 守 ,病 安 从 来 。 道 家 的 ” “ 静 ”,其 含 义 是 养 生 要 强 调 静 养 。 《 子 ・十 六 清 老 章 》 提 出 : “ 虚 极 ,守 静 笃 。 《庄 子 ・ 宥 》 中 致 ” 在 说 : “ 静 必 清 ,无 劳 汝 形 ,无 摇 汝 精 ,乃 可 以 长 必 生 。 认 为 天 之 六 气 , 需 要 按 时 序 运 作 ,保 持 清 静 ” 有 序 ;人 体 只 有 顺 应 大 自然 的 六 气 的 变 化 规 律 , 阳 气 才 能 固 秘 ,正 气 充 盈 ,虽 有 外 邪 亦 不 能 致 病 ,人
道家养生对中医命门学说形成的影响
道家养生对中医命门学说形成的影响摘要:命门学说奠基于《难经》,发展成熟于明代。
在命门学说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道家养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命门;命门学说;道家养生Abstract: Mingmen doctrine is founded on the "difficult by the" mature in the Ming Dynasty. Mingmen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mature process, the Taoist healt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Mingmen theory is the Taoist theory of health and medical practice to combine the product. Key words: Mingmen; Mingmen doctrine; Taoist health中图分类号:R22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0966-02“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而命门学说,则始于《难经》。
自晋唐到明代,经众多医家的补充、丰富和完善,命门学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成熟的中医理论,并有效地指导养生和临床实践。
命门学说认为:命门为先天之太极,是人体精、气、神的根源,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水火之府,阴阳之宅,精气之海,死生之窦,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
命门学说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中,道家养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难经》提出命门理论之后,从晋唐至金元,命门学说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
其中,对命门学说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医家当属葛洪、杨上善、孙思邈、刘完素、朱丹溪等。
晋·葛洪属历史上著名的道医,其在养生实践的基础上,于《肘后备急方》中明确提出了“肾阳”等概念名称;隋·杨上善对老庄诸学十分精通。
【推荐】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思路
【推荐】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思路一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保持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特色。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主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医学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包括各个部分的全息性和部分之间的联系性。
中医学以整体思维来研究人体,认为任何一个部分的机能都是整体机能的反映。
西医学运用解剖分析还原方法来研究人体,是由部分到整体的思维。
按照中医学的整体思维,来研究人体的某一具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某一功能,是由整体到部分的研究思路。
中医与西医的研究思路虽然不同,但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体,两种不同的研究必然会产生一个交会点,这可能就是揭示人体生命规律的目标点。
就目前来说,证的研究可能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的突破点。
因为证是中医学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思想的集中反映,证的病理模型研制、客观化研究和机理研究是按照中医学研究思路而作的探索,应是提倡和鼓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是将中医学理论纳入现代科学研究序列。
中医学应属自然科学,当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理论。
结合目前中医学理论研究的实际,提出以下研究思路:即在明确某一理论和概念之内涵的基础上,抓住某一点或某一环节进行细致的深层次的微观研究。
或探讨其内在的机制或机理,或以现代实验技术建立证的病理模型的方法,以求建立证的评价标准,或对某一理论作出科学的阐释,或找到某一方药的作用部位或作用环节。
如对肺主行水理论的研究,在确定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的科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建立肺行水与呼吸相关的病理模型寒饮蕴肺证家兔病理模型,在研究和确立该证评价标准的同时,也从某一侧面得出肺行水的内在机理,同时也可找到治疗该证的温阳化饮方的作用环节或作用部位。
因而可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肺主行水的理论作出科学的阐释。
三是继续强化中医学在思维方法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研究。
在继续传统思维方法研究的同时注重革新。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是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而渗透于中医学的,它们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筑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方法学作用,但它们并非中医学固有的概念或理论。
论老子“道”学观对中医学的影响
Ab s t r a c t : L a o T z u s d a o i s m i s ma i n  ̄t o d i s c u s s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l i f e a n d u n i v e se r , t h a t i s , h a r m o n y b e t w e e n h u ma n s a n d u n i v e r s e .He
1 . 老子 “ 道 法 自然 ”与 中 医学 “ 天 人 合 一 ”的
关联 道法 自然是 老 子 道 家哲 学思 想 的核 心 , 而 天 人 合一则是 中医学理论 中的主体 , 从 表面来看二者是 两个独立的个体 , 但其内在实质是相同的。 道法 自然 阐 述 的是 世 间 万 物 与 自然 规 律 之 间 的关 系 J 。“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 法 自然 ” , “ 道” 是指 世 间万物 的客 观规 律 , “ 法” 是遵 循 客 观规
论 老 子“ 道" 学观 对 中 医学 的影 响
福建 中 医药 大 学( 福 州, 3 5 0 1 2 2 ) 陈秋 霞 罗宝珍
即“ 天人之道 ” , 提 出 了“ 生命 秉 天地之 气” 的观点 , 即 阴阳
五行 , 其哲学思想中主要有唯物观和辩证法。 中医气、 形、 神及 阴阳平衡都 受到 了老子“ 道” 学观 的影 响, 推动 了中医
道家与中医学的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源头。
古代民众防病治病的实践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儒释道,儒释道三家与中医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其中的道家与中医的渊源尤为紧密。
儒家主要是从道德观念的层面给予中医以影响;佛家传入中国是在两汉时代,此后,其“以法疗病”的理念及医疗技术才逐渐融入中医;道家修炼的目的是与道合真,羽化而登仙,对身体的珍视无以复加,因此极为重视养生,把养生和修道、得道视为一体,如道家经典《妙真经》写道:“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身。
”因此,道家与以防病治病为宗旨的中医最为贴近,不仅其理念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医的指导思想,其养生保健的不少技术和法则也转化为中医重要的防病治病的治法治则,此外,从道家名士中产生了中医发展史上的不少大家。
本文对此试加阐述。
一、中医的主要理念源于道家中医受《易经》的影响最为深刻。
众所周知,《易经》是百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
张其成先生说:“在先秦典籍中,只有《周易》为儒、道两家所共尊——儒家尊之为‘六经之首,道家尊之为‘三玄之一’。
”〔1.1〕儒家和道家均把《易经》奉为最高经典,进行各自的阐释。
《易传》作为《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儒家所阐发,它主要是从伦理道德的层面来对《易经》进行诠释;而《易经》中与中医有关的理念却是由道家大力发扬的,如阴阳五行理论,道家将其进一步细化、系统化了。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的不少观念源自于《易经》。
《易经》与《道德经》中的重要理念均成为中医的指导理念。
阅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可知这并非虚言。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道家的“阴阳五行”说成为中医的核心理念《庄子。
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
”整部《易经》都被解读为阴阳两字。
《易经》里虽然没有说到五行,但按张其成先生的看法,《易经》里所说的四象八卦就是五行〔1.53〕。
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
有关阴阳,《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道家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道家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1. 阴阳平衡观念:道家哲学强调阴阳平衡的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构成的。
这种观念在中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维持阴阳平衡,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2. 五行学说:道家哲学中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以及药物的属性和作用。
3. 养生观念:道家哲学强调养生观念,认为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可以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这种观念在中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医理论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来保持身体健康。
4. 整体观念:道家哲学强调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观念在中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医理论认为,治疗疾病应该从整体出发,考虑到人体内部的各种因素和相互关系。
总之,道家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它为中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哲学指导,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中医临床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杨徐杭陕西中医学院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渗透中医学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古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昌盛时期。
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精气学说,成为科学文化界的主导思想,中医学毫无例外地接受了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使当时的医学达到了新水平。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和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规律是推动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
中医学借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以诊断和治疗疾病。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说明阴阳平衡对维持机体生命的重要性。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它们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体现了事物间的整体联系和协调关系。
中医学借以说明五脏的属性及自控调节的整体观念,补充了阴阳学说在解释病理方面的不足。
《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气有余,则制其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
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的论点,揭示了脏腑病变传变规律,对预测疾病、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一切有形物质的基本元素,是产生万物的本源,中医借以说明人体生命现象、疾病原因等,使之成为中医学特有的气学理论。
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息则气之孤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儒学思想融入中医学成为中医学核心内容的阴阳五行学说自形成之日起就和儒学密切相关,作为儒家方法论的象数学说中所包含的阴阳学说、运动观点、推类比附等内容对中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都有重大影响。
如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医理论中有充分的体现并有所发展,中医把经络、脉象、五官等均与天地相比附,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的生克理论是由儒家所创后又与阴阳学说结合运用,进而被中医学家用以解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现象,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道教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 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 满足感。 。知足常乐”就是要这种满足感通 过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 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儿也 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遨游,要珍惜自己 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仔细想一想,你就 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 的,而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 到的。如果你总是去想自己拥有而别人无法 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满足,感到快乐, 感到幸福,心神自然清静。如果你总是去想 别人拥有而你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 失望,感到沮丧,感到不幸,心神就会感觉 不安。
才能长命百岁。又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 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 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 愚者佩之”。意思是说能够顺应四季变化而 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的人,就不会患疾病, 即所谓“得道”。顺应自然规律的人是聪明 人,反之则是糊涂人。
2有关“治未病"的观点 老子日: 。知,不知,尚矣l不知, 知,病也。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 病,以其病病。”意思是说自己已经很渊博 了,还总是认为不足的人是最高尚的。自己 明明知之甚少,还要装作知识渊博的人就会 不断出毛病。只有严于律己.时时鞭策自己 不要出毛病的人.才不会出毛病。圣人之所 以很少出毛病,就是因为他们严于律己,时 时鞭策自己不要出毛病,所以不会发生毛 病。还提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 观点,这些论述原是社会学的理论,被《黄 帝内经》引用变成中医学预防为主的观点。 《黄帝内经》称: 。圣人不治已病治 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 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 铸锥,不亦晚乎!”也就是说,一个有道的 聪明人知道不要等有了病再来治疗,一个国 家也不要等发生了动乱再来治理,如果一个 人等到有了病再来用药进行治疗,一个国家 等到发生了动乱再来治理,就像感觉到渴了 才想起去挖井,已经发生了战争才想起去铸 造武器.岂不是太晚了吗?l
中医流派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中医流派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儒家与道家影响: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注重仁爱和人伦关系,强调医生应以慈悲心对待患者,这种思想对中医医者患者关系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道家注重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医理论中的“顺应自然”、“平衡阴阳”等观念起到了推动作用。
2. 辨证论治流派的影响: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不同的流派在辨证论治方面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张仲景的伤寒论和王叔和的溲证论等,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3. 学派之间的争论:不同的中医流派之间存在观点上的分歧和争论,这种争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争论促使中医学者不断思考、探索,推动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4. 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医学发展受到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对中医学的重视程度不同,改变了中医学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经济的变化也会影响中医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医学的发展受到了多个不同流派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医学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建构:道家文化对中医理论在建构过程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道家的气论思想在中医学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发展为完善的精气神学说。
同时,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等思想也被中医学所吸收,形成了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自然疗法。
2.疾病诊疗:道家文化对中医的疾病诊疗也有所影响。
例如,道家注重养生之道,提倡“治未病”,这与中医“预防为主”的观念相吻合。
此外,道家文化中的一些方剂和治疗方法也被中医所借鉴,形成了中医独特的诊疗方法。
综上所述,道家文化对中医学的理论建构和疾病诊疗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