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相关概念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考点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⑴、⑵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 洪水
B 风暴潮 C 干旱
D 水土流失 E 泥石流 F 台风
⑴.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 是 A 、 C 。在图(四)中,地区I与地区III共有的自然灾害 是 ABCE (多项选择);在地区II内 C 、 D 灾害的分布 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Ⅳ E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其他原因: 河流源区环境恶化,中下游引蓄洪能力下降等。
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
三 、中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危害的范围较广。图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类型:洪水和雨涝
2、洪水: ——气候季节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 河道容纳,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 导致河堤缺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 现象。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⑷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图像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
考点5 : 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考点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效记忆】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
复杂性
周期性
潜在性
自然灾害
突发性
群发性
多因性
考点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3.自然灾害的分类
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洪涝、 干旱、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等。
1、自然灾害概念: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 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
冻害、异常高温、干热风、暴雪、 冻害、异常高温、干热风、暴雪、 冰雹、冻雨、浓雾、 冰雹、冻雨、浓雾、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塌陷等 海洋灾害:海啸、海冰、风暴潮、咸潮、 海洋灾害:海啸、海冰、风暴潮、咸潮、赤潮等 生物灾害: 病虫害、鼠害、草害、 生物灾害: 病虫害、鼠害、草害、蛇灾等
实例l 1976年唐山 级大地震 实例l、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 年唐山7.8级大地震。 实例l——突发性 实例l——突发性 实例2 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实例2、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南 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 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 实例2——周期性 实例2——周期性 实例3 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 实例3、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 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实例3——群发性 实例3——群发性
生命 人类 生 财产 自 然 灾 害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 17日 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 明神礁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90米的火山岛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 10日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 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基本原理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基本原理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基本概念灾害:就是能够给人类与人类赖以生存得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得事物或现象得总称。

一般分为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与自然现象得区别)就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与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与危害得自然现象或一系列自然事件。

(对人类与人居环境没有造成破坏得自然现象不能称为自然灾害)1、1 自然灾害得内涵与本质“自然灾害”就是人类生存依赖得自然界中所发生得异常现象。

地球上得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得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两个属性:一就是其自然属性,就其本身而言仍然就是自然界部分物质以特殊方式进行得自然运动,这种特殊方式得自然物质运动可称为事件;二就是其社会属性,上述事件会对它所及范围内生存与活动得人员、生物与已存在得资产产生一定得损害,这种损害被称为“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基础自然灾害事件得发生也即部分自然界物质进入急剧位移运动得发生(或变异),必须有一个能量积累得过程与发生能量转换得条件,能量积累得过程与所达到得程度则受到一定条件得限制。

我们把自然灾害得发生所必须具备得能量积累得条件与发生能量转换得条件合称为自然基础。

发生滑坡事件得自然基础就是比较陡得地形坡与坡地组成物质得结构构造特征,也即特定得地质地貌条件。

灾害系统就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共同组成具有复杂特性得地球表面系统,灾情就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相互作用得产物。

孕灾环境就是由地球几个圈层组成得综合地球表层作用环境,它对灾害系统得复杂程度、强度、灾情程度以及灾害系统得群聚与群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

致灾因子致灾因子就是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得变异因子,指造成灾害得罕见或极端得事件。

致灾因子包括自然致灾因子、技术致灾因子与人为致灾因子。

自然致灾因子:自然界对人类得各种威胁现象,地震、暴雨、泥石流等;技术致灾因子:起因于技术或工业环境得致灾因子,如生产上得安全事故;人为致灾因子:造成灾害得人为原因,包括动乱、暴乱与战争等。

自然灾害学

自然灾害学

第一章自然灾害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1.1自然灾害灾害——指因致灾因子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资源破坏的情况。

致灾因子——可能引起人民生命伤亡及财产损失与资源破坏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

1.1.1灾害链——一种灾害发生引发一系列灾害发生的现象串发性灾害链:指因某一种原生灾害发生后,诱发产生的一系列的灾害现象。

并发性灾害链:指某一原因或某个地区同时所产生或发生的一系列的灾害现象。

1.1.2 灾害群灾害群聚:灾害多度(DD)=单元灾种数(n)/区域灾种总数(N)单位:%灾害群发:灾害频度(DF)=期间灾害发生频次(f)/时段灾害发生频次(F)单位:%1.1.3灾害强度和被灾指数相对致灾强度:自然致灾因子造成的相对破坏或毁坏能力的程度,是造成区域灾情的基本原因(条件)。

被灾指数:某县域所受各种自然致灾因子影响的规模程度,为被灾指数(C)1.1.4灾害机制——物质与能流耗散机制与灾害生态机制A:物质和能流耗散机制——因为灾害系统是一类非平衡的耗散系统。

就逻辑概念来说,它表现出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一系列扰动——涨落——相变——新态------的耗散机制,具体则表现为系统的波动、渐变与突变。

波动与渐变——目前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建立动态机制模型;突变——则可利用突变论模型转换为灾害突变机制模型。

灾害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流的耗散机制,其核心是灾害时空变化的动力学过程,集中反映了灾害系统的致灾过程。

B:灾害生态机制——指灾害系统所具有的一系列共同或相似的生态学特征,主要揭示成灾过程。

(1)反馈机制正反馈机制——使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的过程。

负反馈机制——使系统越来越稳定的过程。

(2)阀值机制——在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的相互作用下,出现致灾的临界值(域)的机制。

(3)迟滞与综合加重机制迟滞——环境灾害、人为灾害均表现出明显的致灾与成灾的时间差,把这种时间差理解为灾害系统的迟滞机制。

如:沙漠化;人吃污染水等等。

迟滞机制的作用——对灾害系统致灾成灾的预报,进而进行减灾等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自然灾害(知识整理)

自然灾害(知识整理)

自然灾害知识整理
(一)自然灾害及其分类
1.自然灾害定义: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形成自然灾害的条件诱因:自然界的异常变化;承受灾害的客体: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

3.影响灾情程度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②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经济水平)
③防灾准备与设备④人口年龄、性别
⑤防灾教育与防灾意识⑥灾害发生的时间(白天/夜晚)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
⑤洪涝
②干旱和旱灾
③台风
④寒潮
⑤沙尘暴
2.地质灾害
①地震
②火山喷发
③滑坡
④崩塌
⑤泥石流
⑥地面塌陷
⑦地面沉降
3.海洋灾害
①风暴潮
④海冰
4.生物灾害
②鼠害
③病虫害
④森林火灾。

高中地理1.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课件中图版选修5

高中地理1.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课件中图版选修5
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 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 瓦、折木,苗稼荡然。
广泛性、频繁性、严重性
B:英国科学家预测,如果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 大地震,再次在旧金山或洛杉矶发生,死亡人数将达 1.1万和1.4万,经济损失将达550亿美元,综合损失是 1906年的数十倍。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大地 震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 的灾害经济损失之最。
机场、船 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
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注意: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 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通常需 要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被认识到,但它们的 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往往更广泛和长远。 如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造成的生态环 境破坏至少需要50年才能恢复。
资料四:2003年11.26,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帮发生. 级地震,30秒造成2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1876_1878年, 中国华北地区连续3年大旱,山西.河南 山东 等省因饥 饿死亡1300万人
答:突出的突发性和渐发性。
补充案例:
A:日本神户在1955年以前的几十年中有记录的赤潮仅 5次,而10年后的1965年,一年发生了44次,至1975 年高达300多次。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地扩大,以往20 年间,自然灾害已造成大约300万人死亡。

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概念
避免。
不可抗拒
自然灾害的力量超出了人类的能力 范围,人类无法通过自身力量来完 全抵抗。
破坏性强
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人员伤亡
社会秩序混乱
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 给受灾地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导致社会秩序 的混乱,给政府和救援机构带来巨大 的挑战。
• 生物灾害:如虫灾、疫情等,对农作物、人类健康造成威 胁。
成因:自然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等
01
02
03
过度开发
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 利用等,导致土地荒漠化、 水旱灾害频发。
工程活动
如水库溃坝、矿井崩塌等, 引发次生灾害。
城市化进程
城市热岛效应、排水系统 不足等,增加城市内涝风 险。
机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等
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包括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以 及农田、工厂等生产设施。
03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机制
成因:自然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等
气候变化
如暴雨、干旱、台风等,导致洪水、 土地沙化、饥荒等灾害。
地质构造
如地震、火山爆发、地陷等,造成建 筑物破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成因:自然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等
定义
洪水是由于大量降雨、融雪或水 库溃坝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泛滥,
导致水灾的现象。
影响
洪水可能导致淹水、泥石流、滑 坡等灾害,对农田、城市和基础
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实例
2013年7月,中国南方多地发生 洪涝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案例三:火山喷发灾害
定义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
重破坏和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这些自然力量包括地质、气象、水文、生物等各种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洪水、干旱、泥
石流、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广泛性、破坏性和
难以预测性的特点。

首先,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往往难以提前预测和防范,
造成了不可预见的损失。

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飓风、龙卷
风等气象灾害,以及洪水、干旱等水文灾害都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

其次,自然灾害的广泛性意味着其影响范围通常较大,不仅会
对受灾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对整个国家甚至全
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此外,自然灾害具有破坏性,即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
的破坏程度较大。

比如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洪水会
淹没居民区和农田,火山喷发会覆盖大片土地等。

最后,自然灾害的难以预测性意味着人们往往很难提前获知自
然灾害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影响程度,这给灾害防范和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总的来说,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的突发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广泛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点。

对于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加强预防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笔记

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笔记

地理必修一自然灾害笔记一、自然灾害概述。

1. 概念。

-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 形成条件。

- 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例如,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异常表现,暴雨是降水的异常增多。

- 必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

荒无人烟地区发生地震,如果没有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就不能称之为自然灾害。

3. 分类。

- 气象灾害。

- 包括热带气旋(台风)、干旱、寒潮等。

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中心附近风力可达12级及以上;干旱是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寒潮是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

- 地质灾害。

- 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急剧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滑坡是山体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 水文灾害。

- 像洪涝和风暴潮等。

洪涝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排水不畅,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当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相遇时,会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 生物灾害。

- 例如病虫害、鼠害等。

病虫害会使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鼠害会破坏农作物、传播疾病等。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1. 地震。

- 成因。

- 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是地震的主要成因。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张裂,地壳中的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承受极限时,岩石就会突然断裂或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就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危害。

- 直接危害:- 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毁坏等基础设施破坏,导致人员伤亡。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本节知识梳理】 本节知识梳理】 概念 自然属泛性、 频繁性、 频繁性、不确定性
特点
周期性、 周期性、不重复性 联系性、 联系性、不可避免性 严重性、 严重性、可减轻性
返回
【阅读思考】
• 课本第6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 并思考以下问题: 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 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 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2.查找资料,说一说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洪 水是多少年一遇。 答案:1.不是。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 “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灾害的概率是2 %。 2.1954年的洪水是百年一遇。 返回
百慕大神秘灾难 北美黑风暴 智利大雪崩
孟加拉特大洪灾 智利大海啸 通古斯大爆炸
喀麦隆湖底毒气
伦敦大烟雾
尼奥斯河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导读问题】 • 什么是灾害?包括哪两大类?
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 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 人为灾害两类。
C.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 之 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l949年的2155 年中,共发生水灾l029次,较大的旱灾l056次,几 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l0~20 年出现一次。 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 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联系性 和不可避免性; 和不可避免性; D.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 口县一带(北纬40°41′,东经122°50′)发生了一次 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l6~21千 米,震中烈度为 IV度强。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 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 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 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具有可减轻性。 自然灾害具有可减轻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 与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人为原因
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人为因素 也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加剧。
中国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预警体系
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灾害信息,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这些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更 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地质条 件复杂,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气象灾害发 生概率较高,包括干旱、洪涝、
台风等。
中国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这也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
滑坡、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 性、不可预测性和强大的破坏
性。
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有 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地理学是 研究自然灾害的重要学科之一

自然灾害的类型
自然灾害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这些灾害常常给人类带来极大 的损失。

水灾分布
我国水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地区。
水灾影响
水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很大,包括 房屋的破坏、农业的损失、交通的 阻断等。
中国台风灾害实例分析
台风类型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由 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形成的, 通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洪水
等。
台风分布
我国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地区,尤其是福建、广东、浙
江等省份。
台风影响
台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很大, 包括房屋的破坏、农业的损失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1、自然灾害的概念形成自然灾害的两个必备条件①诱因:自然变异现象;②客体:人、财产、资源。

2、自然灾害系统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了自然灾害系统。

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共同作用。

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受灾体: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灾情: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例题1】自然灾害情况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共同的作用。

据此完成(1)~(4)题。

(1)孕育环境包括()○1大气圈○2岩石圈○3水圈○4生物圈A ○1B ○2○3C ○2○3○4D ○1○2○3○4(2)下列属于致灾因子的是()○1洪水○2山崩○3地球表层○4自然环境A ○1○2B ○3○4C ○1○3D ○2○3(3)导致灾情、构成自然灾害的有()○1致灾因子作用于受灾体并造成危害和不利影响○2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3山洪爆发冲毁桥梁○4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A ○1○2B ○3○4C ○1○3D ○2○4(4)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 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 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C 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D 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3、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4、自然灾害的危害存在地域差异○1差异性的表现○2社会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

这两方面都是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具体见下图:○3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5、自然灾害的规律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偱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6、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连发性或称灾害链。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基本原理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基本原理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基本概念灾害:是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或现象的总称。

一般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与自然现象的区别)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或一系列自然事件。

(对人类和人居环境没有造成破坏的自然现象不能称为自然灾害)1.1 自然灾害的内涵与本质“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两个属性:一是其自然属性,就其本身而言仍然是自然界部分物质以特殊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这种特殊方式的自然物质运动可称为事件;二是其社会属性,上述事件会对它所及范围内生存和活动的人员、生物和已存在的资产产生一定的损害,这种损害被称为“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基础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也即部分自然界物质进入急剧位移运动的发生(或变异),必须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和发生能量转换的条件,能量积累的过程和所达到的程度则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我们把自然灾害的发生所必须具备的能量积累的条件和发生能量转换的条件合称为自然基础。

发生滑坡事件的自然基础是比较陡的地形坡和坡地组成物质的结构构造特征,也即特定的地质地貌条件。

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共同组成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面系统,灾情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孕灾环境是由地球几个圈层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作用环境,它对灾害系统的复杂程度、强度、灾情程度以及灾害系统的群聚与群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

致灾因子致灾因子是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变异因子,指造成灾害的罕见或极端的事件.致灾因子包括自然致灾因子、技术致灾因子和人为致灾因子。

自然致灾因子:自然界对人类的各种威胁现象,地震、暴雨、泥石流等;技术致灾因子:起因于技术或工业环境的致灾因子,如生产上的安全事故;人为致灾因子:造成灾害的人为原因,包括动乱、暴乱和战争等. 灾害与致灾因子的区别:灾害是致灾因子造成的社会后果,是致灾因子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环境的破坏情况,是致灾因子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灾害影响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致灾因子的性质、概率和强度,而且取决于社会的抗灾能力.灾害链现象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原生灾害: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的相关概念
自然灾害指的是发生在自然界中的各种意外事件,如地震、洪水、
火山爆发、风暴、干旱等,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下面是
关于自然灾害的相关概念: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
自然灾害可分为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三类:
1.气候灾害:主要包括洪水、干旱、风暴、台风、暴雨、暴风雪、寒潮、高温、雾霾、冰雹等。

2.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地面塌陷、崩塌等。

3.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疾病、害虫、动植物破坏、生态系统紊乱等。

二、自然灾害的原因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导致的。

以下是引起自然灾害的
主要原因:
1.气象因素:气候变化、高温、风暴、干旱、洪水、暴雨等。

2.地质因素: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生态因素:疾病、害虫、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破坏等。

三、自然灾害的特征
自然灾害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不可避免性: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自然事件。

2.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是突然且意外的。

3.广泛性:自然灾害可以影响广大地区、许多人和大量财产。

4.连锁性:自然灾害可以引发其他的自然灾害,甚至是引发社会性灾难。

四、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
1.社会方面: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失踪、精神创伤等影响。

2.经济方面:自然灾害会对生产、经济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方面造成巨大损失。

3.环境方面:自然灾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引发生态系统崩溃。

五、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和谐共处、减灾避险、科学防御等方法:
1.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2.减灾避险:通过减少灾害的发生概率和损失,降低灾害的危害。

3.科学防御: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灾害预测和防御能力,减少人类因自然灾害而遭受的伤害和损失。

六、结语
自然灾害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应对和
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