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现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科技进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我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具体的科技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分析其重要发明创造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阐述。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分析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技进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针对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现代科技进步的历程及其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2.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在分析这个问题时的应用。
3.学生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作业布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驱动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现代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产品等,让学生思考这些产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的。接着,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说现代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进步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标要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学习目标1.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阶段科技发展的概况,感知现代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全面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以唯物史观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3.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板块一激趣导新播放“中国科技高光时刻”视频。
板块二自主学习互学探究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根据教科书P.29-32梳理,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自主学习》填空。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以来现代科技进步的原因。
材料一(1)理论基础: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二(2)国际时势:战争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刺激;材料三(3)原子能等开发与利用;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①积极:可以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应用于生产生活:A.可以应用于医学研究与诊断治疗,造福人类健康;B.可以服务于很多生产领域,提供新能源;C.可以为新的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等。
②消极:原子能的滥用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核武器扩散、核泄漏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材料四(4)政策鼓励: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材料五那些高风险、高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几乎都是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兴建的。
这种做法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占有之间的矛盾,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并分析这些成就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2.运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设计实践活动,如调查、采访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科技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出近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2.分析科技进步对以下领域的影响:经济、教育、医疗、环保等。
3.针对某一科技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们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科技伦理素养的重要性。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关注科技发展动态,关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我会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使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科技伦理素养。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节课讨论的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身边人们对科技发展的看法和态度。每组收集至少20份有效问卷,并进行分析,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3)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线上讨论,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5.教学反思与改进:
(1)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一组现代科技发展的图片和视频,如5G通信、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3.课堂活动:
(1)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现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案例分析:分析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科技观和价值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现代科技发展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推荐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对以下内容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1.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大成就的理解;
2.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多维度影响的分析;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3)课堂互动:设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巩固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等,评价其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提示:可以从信息技术革命、生物技术发展、能源技术进步等方面进行选择。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关于科技进步对家乡影响的调查活动。要求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科技进步对家乡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提示:可以从家乡的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题1:列举20世纪后半叶科技进步的三个重要成就。
题2: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总结易错点,提醒学生注意。
(五)总结归纳,500字
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科技进步对你们家乡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20世纪后半叶的科技成就,分析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变革,还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科技进步的案例,分析其对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关于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小组讨论。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结束后,撰写一份小组讨论报告,总结本组的观点和收获。
3.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难点: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自身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为例,分析其对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了解现代科技进步的历史背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2.学生能够分析科技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改变生活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科技现象。
3.学生通过课堂互动、课后实践等途径,提高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科技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同时认识到科技带来的伦理、环境等问题,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科技类话题具有浓厚兴趣。但同时,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程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历史学习与现代社会关联不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历史课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对各小组的报告进行点评,总结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和负面影响。
2.强调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3.提醒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如让学生在学期末对自己在科技领域的成长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采集月球样本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
2.提问:“你们认为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有哪些影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其次,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隐私泄露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观。
再次,我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例,如航天事业、高铁技术等,让学生为祖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感到自豪,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总结:科技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将学习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1.回顾已学过的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导学生了解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和重要成果。
2.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目标与素养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通过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2)通过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3)通过了解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通过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2.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通过分析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2)通过分析现代科技进步带来文化生活新模式和人类视野的新变化,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情境与问题1.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图片、音像资料、科技新闻报道、政府科技发展战略等途径,了解新科技的主要领域和主要代表成就。
2.学习“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通过政府官方数据、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新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途径,认识新的科技革命对劳作方式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展示和交流、社会调查、专题汇报研讨等方式,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
2.通过专题讲座、社会调查、人物走访、网上资料检索等方式,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重点1.现代科学技术代表性的领域和成就。
2.中国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3.现代科学技术的革命性意义。
难点1.现代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2.现代科学技术不当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通过三年努力,率先在四个方面形成重要影响力,卑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率先形成全球综合性大科学设施群雏形,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城市公共数字底座,率先构建一流的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
《行动方案》明确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基建”四大重点领域-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程标准1.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2.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课程结构一、科技彰显人类智慧二、科技让生活更多可能三、科技与人类的未来一、科技彰显人类智慧目标:知道20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
活动:1.根据教材总结20世纪以来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
2.请说说你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具体体现?收集答案:1.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空间技术海洋技术2.Siri、谷歌翻译、微信语音转换、商场智能导购、智能手表、移动支付、刷脸支付、车牌识别、扫地机器人二、科技让生活更多可能目标: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活动:1.根据视频了解互联网+的定义。
2.参照视频对互联网+的定义,并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思考不同行业被“互联网+”后,会出现哪些变化?收集答案1.互联网+是指在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2.“互联网+”购物=淘宝、京东“互联网+”饮食=美团、饿了么“互联网+”出行=摩拜、ofo“互联网+”交易=支付宝、微信钱包“互联网+”企业政府=各类信息化办公软件……三、科技与人类的未来活动:就“科技与人类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科技的空前发展和飞跃对人类有根本性的动力意义的。
人从使用、制造原始石器工具开始,到今天使用、制造电脑、网络和明天克隆人的器官身体,每一步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惊喜,他日以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带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经济的发展变化,改善我们的生活。
今天以科技为动力的社会进程和市场经济正不以人(个体或某些群体)的意志为转移,不可阻挡地前行。
科技在未来也将是一把双刃剑,既开阔造福人类的前景,也可能带来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问题。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认识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辩证思维,既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也认识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丰富多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发展的历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亮点二:问题导向深入浅出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针对这些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展示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生物科技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科技进步的历程和重要节点;其次,分析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提高生产效率、改变生活方式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进步对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如数字鸿沟、环境污染等;最后,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生物科技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节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科技发展对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二、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时空观念:能够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历史上人们的生活或经济活动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与延续及其意义。
史料实证:运用有关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济与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继续强化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认识社会生活变迁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使学生通过学习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历史,进一步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新技术革命的领域和重大成果。
2.教学难点理解新技术革命和革命性意义和所带来的挑战。
四、教法学法1.教法:正面讲授、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人类科技革命历程生:根据所学回顾人类科技革命历程。
师:历经漫长的科技革命历程,如今我们已然踏入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阶段。
与过去的科技革命相比,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和迅速。
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习。
【自主学习】1、探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背景?2、梳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代表性成就?3、思考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讲授新课】本课分为两大部分:(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现代科技进步的评价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背景师:展示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探究分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背景?材料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基因检测服务等,引起学生对科技进步的兴趣。接着,提出引导性问题:“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哪些深远影响?”让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表达、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对比不同时期的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在促进社会进步、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5.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课后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回顾近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为学生理解现代科技进步奠定基础;其次,着重分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现代科技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最后,以人性化、生活化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在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科技成就的感知和理解。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如:“你认为未来科技发展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新的变革?”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方法,深入探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科技进步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如:“你们小组认为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鼓励学生相互倾听、交流、借鉴,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如:“请小组成员谈谈自己在探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其他小组的启示。”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科技的重要性。
2.学生自我归纳: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作用。
2. 掌握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3. 了解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理解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现代科技技术对改变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2. 难点: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右图是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什么科技领域的技术?对!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
2. 【学习新课】(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等。
1.2. 航天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促进了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同时,航天技术也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通讯和交通方式,如卫星通讯、卫星导航等。
1.3.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医疗手段和药品,如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同时,生物技术也为农业和食品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转基因食品、生物农药等。
1.4. 原子能技术: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如核能发电、核能供热等。
同时,原子能技术也为工业和军事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核武器、核潜艇等。
1.5. 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材料,如高性能陶瓷、超导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促进工业的发展。
1.6. 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环保手段,如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
同时,环境科学技术也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资源利用方式,如太阳能、风能等。
1.7.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智能工具,如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等。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1.回顾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强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系统讲解现代科技进步的主要成就,如互联网、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具体影响。
3.分析科技进步背后的驱动因素,如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4.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掌握了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仍存在理解不够深入、系统的问题。此外,学生在分析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时,可能缺乏全面、多角度的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科技现象入手,探究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技进步的内在规律和外部条件。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
2.教学策略: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展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科技领域,如互联网、生物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选择的科技领域在近现代有哪些重大突破?
-这些突破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思维方式?
-科技进步在所选领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激发学生对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关注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2、能过把握古今中外不同人群社会生活中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关系;能够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历史上人们的生活或经济活动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与延续及其意义。
【学习重难点】1、重点:认识新技术革命的领域和重大成果。
2、难点:理解新技术革命和革命性意义和所带来的挑战基础知识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概况:①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技术迅速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3)意义: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技领域主要成就意义(影响)计算机和互联网①1946年,“埃尼阿克”的问世,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②1969年美国计算机局部互联;后来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网络进入各个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出现“无人工厂”“无人仓库”等,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航天技术①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②俄美法中等发射大量航天器;③美国实现登月创举;④人类在太空中建立了细密的地球测控网。
对现代国防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海洋技术①美国最先研究,发现深海生物群落,首潜马里亚纳海沟;②2012年中国“蛟龙号”是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中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原子能技术原子动力已用于多个领域推动国防和经济的发展生物技术DNA技术、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学等生物学分支突飞猛进一个个“生命之谜”被科学家从分子水平予以解释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2.现代科技进步的意义生产方式(1)原因: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高二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案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认识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客观的认识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双重影响。
2.时空观念:了解现代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科技进步的原因。
3.史料实证:广泛搜集现代科技进步的史料,对于已经搜集的史料进行分类、整理。
4.历史解释:在掌握现代科技进步成果的进程的基础上,对于现代科技进步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要认识到好的一面,也要意识到弊端。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感受我国科技的发展,形成民族自豪感,同时要感受世界科技进步速度之快,要增强学习能力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难点: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教学方法】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爱同学”是小米旗下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引擎,智联万物的AI虚拟助理。
搭载在小米手机、小米AI音箱、小米电视等众多小米生态链设备中,在个人移动、智能家庭、智能穿戴、智能办公、儿童娱乐、智能出行、智慧酒店、智慧学习共八大类场景中使用。
新课讲授: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根据下列材料,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材料:人类已经经历两次巨大变革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历时数千年的农业革命……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的兴起……现在人类正面临第三次浪潮的冲击,这是人类生活中爆炸性事件,在微电子学、生物学、空间科学、海洋学、信息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工业群——信息电子工业、生物技术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将取代传统的工业……将使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类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
——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材料:二战后,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大力发展科技……美国和西方在电子、新材料及其加工业等方面之所以能够领先于苏联,从一定程度上也是被美苏军备竞赛给逼出来的。
教学设计1: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本课通过两个子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讲述了现代科技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现代科技技术对改变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2.难点: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右图是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什么科技领域的技术?对!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
那么,现代科技进步的表现如何?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概况如何?有何具体成就?自主学习(一)总体概况1.世界: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成就: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2.中国:时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巨大成就。
意义: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片情境自主学习(二)具体成就1. 计算机技术1946年,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美国军方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2. 网络技术历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
后演化为互联网,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
意义: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3. 人工智能技术特点: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历程:①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②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认识其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意义。
2.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变革的推动作用,理解现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了解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理解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有何重大意义?2.现代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分拣机器人【教师活动】图片反映的是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在生活中运用的场景,“机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到现代科技的例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新课讲授】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展示史料:材料一工业文明为了维持财富的持续增长,不断征服自然。
由此引发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危机。
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科技,为世界带来了一种以信息控制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
——李克、朱新月著:《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常态下中国制造迎来千载良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2页【教师活动】概念阐释:“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1)农业革命:发生在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标志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2)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的一场生产与技术的革命。
(3)信息革命:指由于信息生产、处理手段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以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为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导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科学技术都是如何发展的呢?【教师活动】展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教师活动】讲述: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是由美国军方为了满足计算弹道的需求而研制的,194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它的出现,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技术是如何发展的呢?阅读教材29页第3段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1)军用网络的出现:1969年,美国国防部把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起军用网络。
(2)互联网: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目前已遍布全球。
(3)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阔步发展,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教师活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回答【学生活动】(1)科学理论的进步:相对论、量子理论等的提出。
(2)二战中的军事需求。
(3)二战后美苏冷战和军备竟赛的要求。
(4)二战后发展经济的要求,各国对科技的大力支持。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活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有哪些?(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
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联系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国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教师活动】讲述互联网的影响。
【教师活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值,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世纪问题的技术。
通过教材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场景。
【学生活动】应用场景①自从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②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
【教师活动】思考: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表现呢?提示: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密切相关,渗透到航天技术、海洋技术、原子能、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中。
例如3D打印机、无人驾驶汽车、军用无人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
【教师活动】提问:应该如何继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呢?【学生活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鼓励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师活动】思考人工智能技术的意义和问题?(1)意义①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
它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生产力,积累大量财富,打破经济发展困局,促进经济的再一次腾飞。
②人工智能利用机嚣代价人脑的部分功能,不仅减轻了人类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强度,而且使人类的劳作方式更加简单和自由,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③人工智能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人类的文明进程向前大步推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自由、轻松美好。
(2)问题:当越来越多的劳动岗位被机器人占领,这些只生产不消费的劳动者也将打破社会结构的平衡。
失业率的上升、消费力的下降,都可能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从应用的角度可分成以下10类:航空、航海、通信与导弹的融合、人员跟踪、消费娱乐、测绘、授时、车辆监控管理、汽车导航与信息服务、军事。
——曹冲、荆帅主编:《北斗导航:定位精准时空》,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年,第11页【教师活动】可以看出导航定位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
通过教材学习航天技术的发展。
(1)产生:自从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发展:许多国家利用航天技术服务于军事部门与国民经济,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3)影响: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4.海洋技术的发展【学生活动】(1)美国海洋技术的发展: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
(2)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曾在水下数千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并且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教师活动】我国的海洋技术是如何发展的呢?①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②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教师活动】新材料不断更新,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2001年,一名参观者在纽约市博物馆内观看人类基因组数字显示图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简单地说,纳米技术就是用原子和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现在做一件村衫,需用大块的布,经过栽剪缝纫,浪费大量的边料。
将来,我们做一件衬衫,需要多少个原子和分子,就用多少个原子和分子,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世界将变得多么环保!想象一下,当你电脑上设计出一条花布裙子,击一下制作健,不一会儿,就在桌子大小的“纳米魔箱”中传送出一件你需要的花裙子。
——罗振主编:《第四次工业革命:纳米技术》,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0页作为21世纪三大主导技术之一的纳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大气污染的治理。
利用纳米技术治理有害气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利用纳米材料所具有的催化活性,一方面,催化降解气体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从而减少废气的排改;②利用纳米材料(颗粒、介孔固体)的巨大表面而具有的优良吸附性来吸附分离气体中的有害成分。
——吴何珍著:《纳米技术与环境保护,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85页【教师活动】阅读材料,从现实生活出发说明什么是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在当前的应用情况。
【教师活动】新材料技术的意义: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新材料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例如铝锂合金材料相对于普通铝合金,在同等重量下强度更大,在同等强度下重量更轻,这一性能对飞机而言非常重要,同时,该材料损伤容限性能和抗腐蚀性能也更强,大大提高了飞机寿命。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教师活动】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在以机器大工业为特征的200多年的工业社会中,机器大大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如一部起重机可以举起几十吨重的物件。
电子计算机具有人的某些智能,它安装在机器上,能使机器自动化,大大减轻了人类的脑力劳动。
目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以进行上亿万次计算。
这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重大的革命。
——摘编自黄顺基著:《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1、33页材料二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音像影视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而且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有信息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黄顺基著:《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5页材料三在文化传递过程中,所用的传媒不同,传播的效果也就大不相同。
如课堂讲授,容纳的学生最多不过两三百人,如果把它放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全世界的网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受益。
互联网克服了传统媒介所受的时间、空间限制,极大地加速和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
——黄顺基著:《新科技苹命与中国现代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6页【教师活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些意义呢?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问题。
【答案示例】1.人类劳作方式发生变化(1)计算机与人工智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2)大量的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人们越来越依靠技术革新来实现利润增长。
(3)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