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介入放射名词解释和问答

介入放射名词解释和问答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囊导管等器材,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成形的一系列技术。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是指那些仅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中,某一期细胞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3.介入性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下,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科学。

4.经导管栓塞术,是指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5.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

6.肿瘤消融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包括射频、微波、激光、超声、高频电灼、冷冻、局部注射等消融治疗术,治疗途径包括经皮、内镜下和开放手术中。

7.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各组成部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增殖,产生新细胞,以代替衰老、死亡和创伤所损失的细胞,这是机体新陈代谢的表现,也是机体不断生长发育、赖以生存和延续种族的基础。

8.动脉内药物灌注术,是指在影像学的指导下通过导管在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抗癌药物及血管堵塞性物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提高肿瘤内药物浓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同时阻断肿瘤部位血流,促使肿瘤缺血坏死。

9. 栓塞后综合征,指器官动脉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发热、反射性肠郁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

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

10.是指非靶血管或脏器的意外栓塞,包括返流性误栓和顺流性误栓两种。

11.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问答题1.2.3.阻塞靶血管使肿瘤或靶器官造成缺血坏死;阻塞或破坏异常血管床、腔隙和通道使血管动力学恢复正常;阻塞血管使之远端压力下降或直接从血管内封堵破裂的血管利于止血。

4.。

介入放射学资料(仅限借鉴)

介入放射学资料(仅限借鉴)

名词解释1、介入放射学(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栓塞后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可逐渐减轻、消失。

5、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6、首过效应:是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

7、层流现象:由于药物的比重通常比血液小,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和血液混合,特别在卧位时给药时,药物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8、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9、球囊血管形成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带导管的球囊置于血管狭窄处,打入造影剂使球囊充盈,从而使狭窄管腔扩张成形的技术。

10、支架血管形成术: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

11、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技术,引入导丝、导管,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12、经皮穿刺消融疗法: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13、介入性(内科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器官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川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介入常用名词解释

介入常用名词解释

介入常用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们今儿来聊聊介入这个事儿,说一说介入常用的那些名词。

先来说说“介入治疗”。

这就好比是一位悄悄潜入敌营的高手,不搞大动作,却能精准地解决问题。

它可不是那种大刀阔斧的开刀手术,而是通过一些小小的通道,比如血管,把治疗的工具送进去,对病灶进行精准打击。

你想想,这是不是比直接“强攻”要巧妙得多?再讲讲“介入手术”。

它呀,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秘密行动。

医生们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在人体内部展开一场“无声的战斗”。

不像传统手术那样“大张旗鼓”,介入手术更像是一位“特工”,悄悄地完成任务,还能把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这难道不神奇吗?“介入器械”也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可都是医生们的“秘密武器”啊!比如说导管、导丝,它们就像是一条条灵活的“小蛇”,在人体的管道中穿梭自如。

还有各种栓塞剂,那可是堵住“敌人”退路的好帮手。

你说,这些器械是不是特别厉害?还有“介入诊断”,这就像是侦探在寻找案件的线索。

医生们通过各种手段,比如造影,来找出身体里隐藏的问题。

这可不比福尔摩斯破案容易,得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的判断能力。

“介入护理”也不能忽视。

这就像是战场上的后勤保障部队,要照顾好患者的方方面面。

从术前的准备,到术后的护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没有他们的细心照料,介入治疗的效果可能也会大打折扣呢!“介入康复”呢,就像是战后的重建工作。

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功能,重新找回健康的生活。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一起努力。

你看,介入这个领域里的这些名词,是不是都充满了神秘和力量?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魔法词汇,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所以啊,当我们听到这些名词的时候,可别觉得陌生和害怕,要相信现代医学的神奇和医生们的高超技艺!咱们得对健康充满信心,不是吗?。

非血管介入名词解释

非血管介入名词解释

非血管介入名词解释非血管介入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在身体内部插入薄管(导管)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非血管介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非血管介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血管造影(Angiography):血管造影是通过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中,利用X线摄影技术来观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造影通常用于检查冠脉、脑血管、肺部血管、肾血管等。

2. 血管扩张(Angioplasty):血管扩张是通过导管内放置一个特殊的球囊,然后将球囊膨胀,以扩大狭窄的血管。

血管扩张常用于治疗冠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等。

3. 血管栓塞(Embolization):血管栓塞是通过导管将栓塞物(如金属线圈、栓塞剂)放置在血管内,从而阻塞血管,使肿瘤、畸形等病灶缺血坏死。

血管栓塞可用于治疗肾肿瘤、宫颈畸形、肺动脉栓塞等。

4.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极置于病灶内,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病灶组织凝固坏死。

射频消融常用于治疗肝癌、肺癌等。

5. 放射性栓塞(Radioembolization):放射性栓塞是通过导管将放射性微小球体(如银屑状球体)注入肿瘤血管中,从而使肿瘤局部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栓塞常用于治疗肝癌。

6. 经皮经导管抽取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此技术常用于治疗肝内胆管阻塞,通过导管插入肝内胆管,进行造影和引流。

非血管介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心血管病、肿瘤、肝胆疾病、中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非血管介入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对高龄、高危患者更加友好。

然而,非血管介入也有一些局限性,如操作技术要求高、适应症有限等。

总之,非血管介入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介入医学演讲稿_范文

介入医学演讲稿_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介入医学这一领域。

介入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微创、高效、安全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介入医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介入医学的定义介入医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医学领域内,运用介入技术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介入治疗不同于传统的手术、药物治疗,它是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方式。

通过在体外操作,将导管、支架等医疗器械送入人体内,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治疗,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介入医学的发展历程介入医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医学逐渐拓展到神经、肿瘤、骨骼、消化等多个领域。

如今,介入医学已成为一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医学领域。

三、介入医学的应用领域1. 心血管介入:包括冠状动脉介入、瓣膜病介入、心律失常介入等,是介入医学最为成熟的领域。

2. 神经介入:包括脑血管介入、脊髓介入、周围神经介入等,广泛应用于治疗脑梗塞、脑动脉瘤、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

3. 肿瘤介入:包括肝癌、肺癌、胃癌等实体瘤的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手段实现肿瘤局部灭活、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等目的。

4. 消化系统介入:包括食管静脉曲张、胆管结石、胃溃疡等疾病的介入治疗。

5. 骨科介入:包括腰椎间盘突出、骨肿瘤、骨折等疾病的介入治疗。

四、介入医学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介入医学在未来将会有以下发展趋势:1. 微创化:进一步缩小手术切口,降低患者痛苦。

2. 精准化:利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和治疗。

3. 多学科交叉:介入医学将与更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更多新的治疗手段。

4. 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介入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之,介入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介入医学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音。

201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第二篇 介入放射学

201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第二篇  介入放射学

第二篇介入放射学一、名词解释1.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经导管动脉栓塞术: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3.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发生粥样硬化的动脉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4.药物血管造影: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介入血管造影中,局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再进行血管造影的方法,称为药物血管造影。

5.肿瘤染色:富血管性肿瘤在动脉造影的实质期,肿瘤被造影剂充填,形成染色,密度常高于其周围组织,称为肿瘤染色。

6.首过效应: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

7.层流现象:药物的比重通常比血液小,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和血液混合,特别在卧位时,药物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E )A.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作引导,利用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学科B.介入放射学是通过临床与影像诊断结合进行微创治疗的医学专业C.介入放射医师是利用影像引导进行微创治疗的专业临床医师D.介入放射治疗是已经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开放性手术的现代医学E.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主要任务的临床辅助学科2.第一个系统阐述了介入放射学概念,并形成共识的学者是:(B )A.Margulis B.Wallance C.Dotter D.Forssmann E.Seldinger3.介入放射学中最基本的技术“经皮穿刺动脉插管术”的发明者是:(E )A.Andreas Gruntzig B.Charles Dotter C.Alexander MargulisD.Werner Forssmann E.Sven-Ivar Seldinger4.堪称血管成形术之父,1964年首先发明同轴导管的是:(B )A.Andreas Gruntzig B.Charles Dotter C.Alexander MargulisD.Werner Forssmann E.Sven-Ivar Seldinger5.1977年首先使用双腔球囊导管进行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是:(A )A.Andreas Gruntzig B.Charles Dotter C.AlexanderMargulisD.Werner Forssmann E.Sven-Ivar Seldinger6.在介入血管造影中,常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高造影诊断的准确性。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

1. 螺旋CT(S 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 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 MR 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 MR 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哈医大20‎09年复试‎题)5. MR C 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 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 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 HR 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dn‎12. C 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影像学知识点

影像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IVR(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技术达到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手段的总称。

1.TAE(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指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某种物质通过导管注入血管内而使之阻塞以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2.PTA(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囊等器材,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成形的一系列技术。

3.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

4.栓塞后综合症;是指介入栓塞治疗后3-5天中,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称栓塞后综合症,是由于栓塞后局部缺血,代谢产物或物质吸收所致。

5.首过效应(TAE):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

6.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也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

7.经导管栓塞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导管向靶血管(A、V)注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治疗技术。

8.seldinger穿刺法:是指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seldinger穿刺法。

二、填空题。

1.常用栓塞物按栓塞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中期)、(长期)。

2.X线的防护措施包括时间防护,(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

3.人体中唯一的一根通过静脉窦的结构是(海绵窦)。

4.直肠癌X线钡灌肠表现包括:(肠腔内出现充盈缺损)、(肠管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内可见大而扁龛影)、(病变区肠壁僵硬而蠕动消失)。

三、简述题。

1.叙述DS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①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他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3、青枝骨折:儿童期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宜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

4、支气管气象:实变的肺组织与支气管相衬托,在实变区可见支气管影。

5、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含气区域。

6、Kerley’s B线: X线片上两下肺野近肋膈脚处外带,有数条垂直于胸膜的线状影,长约2cm,也可见中上肺野外带,多见于肺动脉高压、肺间质水肿。

7、龛影: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征象,常见于溃疡性病变。

8、IVP:排泄性尿路造影或静脉尿路造影,将有机碘液注入静脉内,经肾排泄,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排入肾盏、肾盂,并流经输尿管至膀胱,使之显影。

9、DS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10.超声波: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

二、填空题:1、医学影像学包括超声、X线、CT、MRI、核医学。

2、X线影像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经过显像过程。

3、X线图像上所示影像的黑白(密度)取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厚度。

4、水的CT值约0Hu,空气的CT值-1000Hu。

5、假性骨折常见于骨质软化等疾病。

6、儿童特有的骨折有骺离、青枝。

9、心脏大血管正常投影在后前位胸片上心左缘分三段,上段为主动脉弓、中段为肺动脉段、下段为左心室。

10、心影增大在后前位胸片上常见的三种心型二尖瓣型、主动脉瓣型、普大型。

11、法洛四联症四种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介入放射

介入放射

介入入射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介入放射学:它是在影像医学的基础上,在影像的(x线、超声、ct、mri)监视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或采集组织,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

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其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极大多数介入技术必须通过这种通道来完成诊断与治疗过程。

Seldinger技术:1953年,seldinger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需缝合血管,完全取代了以往手术切开的方法,很快被广泛采用,成为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Driscoll穿刺法经皮穿刺引流术:胆道内外引流术TAE: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是介入放射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可定义为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栓塞水平栓塞程度靶器官低血流控法定位法栓塞反应:是指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多为自然过程,对症处理后可康复。

化疗性栓塞返流性误栓内科性器官切除:对器官的栓塞治疗主要目的为消除或抑制其亢进功能、减少体积或使之彻底消除。

IAI:即动脉内药物灌注术。

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可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再由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一次冲击性IAI:指在较短时间内,通常为30秒至数小时将药物注入靶动脉,然后拔管结束治疗的方法。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TIPSS二判断题1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T2穿刺针是用“G”表示其大小,数码越大管径越粗。

F3导管的规格是以Cm为标准。

F4导丝的作用就是引导导管。

T5脾亢部分性脾栓塞以栓塞上极为主。

F6造影剂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

T7消化道出血首选栓塞治疗。

F8 A VM是指脑动脉畸形。

F9介入放射学几乎涉及临床医学每个领域。

T10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的严重并发症是刺激性咳嗽。

介入穿刺诊疗技术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介入穿刺诊疗技术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介入穿刺诊疗技术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介入穿刺诊疗技术相关的名词及其含义。

介入穿刺诊疗技术是一种通过刺入体内组织或血管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中。

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原理对于医务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讲述:引言、穿刺诊疗技术概述、介入穿刺技术分类、主要介入穿刺诊疗技术名词解释及说明以及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相关的介入穿刺诊疗技术名词进行解释,并说明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并加深对其操作原理和临床应用领域的认识。

2. 穿刺诊疗技术:2.1 定义和背景:穿刺诊疗技术是一种通过插入针或导管到人体组织或腔道内部进行医疗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多种医学领域,包括放射学、外科学、神经学等,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穿刺诊疗技术在医学发展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精确的诊断信息,还可以在同一过程中进行治疗。

通过引导设备(如电生理学导航技术和影像引导技术)和经皮穿刺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定位并采取必要措施。

2.2 发展历史:穿刺诊疗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的穿刺诊疗技术主要是在20世纪得以快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X光引导下的针灌注技术来治疗癌症。

此后,随着图像引导设备、电子显微镜、超声、激光和射频等新技术的应用,穿刺诊疗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3 应用领域:穿刺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的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肿瘤治疗: 介入肿瘤治疗包括经导管化疗、放射球囊塞入术和射频消融技术等,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存率。

- 心血管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穿刺诊疗技术可以用于心脏、冠脉和主动脉等心血管系统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冠脉造影及扩张、心起搏器插入等。

-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领域主要采用电生理学导航技术来进行脑神经刺激和深部脑电刺激等手术。

医疗器械公司植入介入培训人员内容

医疗器械公司植入介入培训人员内容

医疗器械公司植入介入培训人员内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医疗器械公司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对介入医学进行深入了解,并培训相关人员。

本文将从介入医学的基本概念、器械公司的角色以及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介入医学的基本概念介入医学是指通过血管、导管等途径,将医疗器械引入体内进行治疗或诊断的一种医学技术。

它通过无创或微创的方式,可以在不开放患者体腔的情况下完成诊断和治疗。

介入医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肝胆介入、肾脏介入等多个领域。

二、器械公司的角色作为医疗器械公司,其在介入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器械公司需要研发和生产符合临床需求的介入医疗器械产品。

这些产品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医生在临床操作中的要求。

其次,器械公司需要为临床医生提供培训支持,使其正确、安全地使用介入医疗器械。

最后,器械公司还需与医院、学术机构等合作,推动介入医学的发展和应用。

三、培训内容1. 产品知识培训:医疗器械公司需要向培训人员详细介绍其所生产的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包括产品的功能、结构、使用方法等。

培训人员需要了解每个产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2. 操作技术培训:医疗器械公司还需要向培训人员传授介入医疗的操作技术。

这包括介入手术的步骤、操作要点、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等。

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培训人员可以熟悉器械的使用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3. 安全培训:在介入医学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器械公司需要向培训人员传达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并教授各种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培训人员需要了解如何规避操作中的风险,以及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应如何处理。

4. 技术更新培训: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速度快,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

医疗器械公司需要不断向培训人员传授最新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能力。

临床医学中的介入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介入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介入医学概述介入医学是一门利用各种介入技术和器械,通过经皮或经内窥镜途径,对人体进行治疗或诊断的学科。

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广泛,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中的介入医学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常见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基本原理介入医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开放手术刀口,利用影像学引导和导航技术,将治疗器械或药物送入人体特定部位,进行治疗或诊断。

它通过血管、导管或器械进入体内腔道,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并能达到更精确的治疗效果。

二、常见应用2.1 血管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是介入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通过导管进入血管系统,对血管疾病进行治疗。

常见的血管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介入、脑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等。

例如,在冠状动脉介入中,医生可以通过血管插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

2.2 经皮介入治疗经皮介入治疗是通过皮肤切口,将导管插入体内进行治疗。

它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封闭血管、引流脓肿、放置置管等。

例如,在肝动脉栓塞治疗中,医生可通过经皮插管方式进入肝动脉,将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以达到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

2.3 治疗性介入放射学治疗性介入放射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介入技术和影像学,用于治疗肿瘤、肝脏疾病和血管畸形等。

常见的治疗性介入放射学技术包括经导管介入栓塞、经导管介入消融和经导管介入射频治疗等。

三、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精准治疗介入医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通过个体的基因、表型、影像学等特征,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3.2 多模式治疗介入医学将逐渐实现多种治疗模式的结合,如将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相结合,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0×3'单选30×1'多选10×1'简答题5×6'名词解释1.(P1)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p20)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P31)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简称栓塞术):是介入放射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P38)化疗性栓塞: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化疗药物灌注合并进行,特别是使用碘油化疗乳剂。

5.(P39)栓塞后综合征:版本1介入治疗栓塞后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继而出现临床症状(如栓塞部位疼痛,全身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是一过性变化,一般在10-15天内逐渐缓解,消失,可以进行对症处理(脾栓塞疼痛可持续很久)。

版本2:介入栓塞治疗后3-15天中,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消化道症状等表现,称栓塞后综合症,是由于栓塞后局部缺血,代谢产物或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次重要的:6.(P38 P46)血流重分布:对正常的动脉血供进行栓塞,使之血供由其他动脉供给,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

栓塞的前提是不造成被栓血管供养器官的缺血坏死。

7.(P40)介入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内脏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可用于脾功能亢进、脾大、肾脏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及异位妊娠等的治疗。

8.(P40)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IVR(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技术达到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手段的总称。

2、TAE(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指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某种物质通过导管注入血管内而使之阻塞以达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3、PTA(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指经皮穿刺置入球囊导管等器材,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成形的一系列技术。

4、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

5、栓塞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出现的预料中的症状和体征 .二、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C )A、不锈钢圈B、明胶海绵C、微球 D、血凝块E、球囊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B )A、48小时以内B 、48小时~1个月C、1个月以上D、2个月以上E、3个月以上3、PTA的全称是( A )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B、腔内支架术C、经皮引流术 D 、血管内化疗术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4、无水乙醇特点是( E )A、价格昂贵B、不溶于水C、有抗原性D、固体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 B )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C、诊断性和治疗性D、神经性E、非神经性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E )A、胃镜B、超声C、透视D、CTE、心电图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D )A、扩血管B、抗肿瘤C、缩血管,止血 D、溶栓E、降低血液粘度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 B )A、PTCD术B、脾动脉栓塞术C、经皮腰穿刺术 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E、冠脉搭桥术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A )A、明胶海绵颗粒B、碘油C、微粒D、无水酒精E、自身血凝块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D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B )A、假性动脉瘤B 、暂时性动脉痉挛C、插管器械折断D、血管断裂E、皮下血肿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 B )A、自体血块B、明胶海绵C、可脱球囊D、螺圈E、聚乙烯醇13、经动脉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A.误栓致器官梗死B.疼痛C.感染D.栓塞后缺血E.其它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 B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C、左肱动脉D、右肱动脉E、颈动脉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 B )A、右肾上腺水平B、双肾静脉下方1~2cmC、左肾下极水平D、髂嵴水平E、左肾上腺水平16、不适合扩张成形术治疗的胃肠道狭窄性病变为 CA.慢性食管炎性狭窄B.幽门良性梗阻C.术后1个月内发生吻合口狭窄D.贲门失弛缓症E.中下段食管癌17、男性患者,57岁,右下肺近胸膜处有一2cm×3cm大小肿块,选择活检方法最佳的是( D )A、纤支镜下活检B、经气管内活检C、纤支镜冲刷活检D、经皮肺穿活检E、经气管穿刺活检18、关于经导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错误的是( C )A、控制出血B、治疗血管性疾病C、治疗冠心病D、消除病变器官E、治疗肿瘤19、血管成形术的禁忌证包括( E )A、二尖瓣狭窄 B 、局限性血管闭塞C、闭塞段远端器官无功能D、肺动脉瓣狭窄E、急性炎症期20、患者女性,48岁,右肝区疼痛2年,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示肝右后叶8cm×10cm富血供肝癌。

放射介入名词解释

放射介入名词解释

放射介入名词解释
放射介入是一种融合了放射学和介入医学的综合性医学技术。

它主要涉及使用影像设备,如X射线、超声、核磁共振等,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放射介入中,医生通常会在患者的血管或非血管部位插入导管或其他医疗器械,以进行疾病的治疗或诊断。

这些导管或其他医疗器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位、扩张、封堵、注入药物或采集样本等操作。

放射介入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肿瘤、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放射介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管损伤等。

因此,在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介入可能是指介入治疗,是一种以医学影像学为基础的微创治疗方法,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使用导丝或导管进入血管,然后使用相关设备或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

具体如下:
介入治疗是一种集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方法。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核磁共振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者微小创口,将特定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其突出特点是微创,与内科、外科并列成为重要的临床学科,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两大类。

按照治疗疾病所属的系统又可分为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妇产科介入、骨骼肌肉介入等。

神经介入包括全脑血管造影、急性脑梗死取栓、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脑动脉瘤栓塞术等。

心血管介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等。

肿瘤介入包括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与药物灌注、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肿瘤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等。

其他介入比如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产后出血介入治疗、DSA介入融通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