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概念和意义1.1 消防安全燃烧的定义1.2 消防安全燃烧的意义第二章火源与燃烧过程2.1 火源的分类与生成机理2.1.1 火源的分类2.1.2 火源的生成机理2.2 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2.1 燃烧三要素2.2.2 燃烧的特点第三章燃烧的基本条件3.1 可燃物3.1.1 可燃物的分类3.1.2 可燃物的特性3.2 氧气3.2.1 氧气与燃烧的关系3.2.2 氧气的供应方式3.3 点火源3.3.1 点火源的种类3.3.2 点火源的作用与选择第四章燃烧的支持条件4.1 点火温度4.1.1 点火温度的定义4.1.2 点火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2 燃烧温度4.2.1 燃烧温度的定义4.2.2 燃烧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3 燃烧的活性4.3.1 燃烧的活性定义4.3.2 燃烧的活性测定与影响因素第五章火灾的危害5.1 火灾的危害种类5.1.1 火灾对人员的伤害5.1.2 火灾对环境的影响5.2 火灾的危害机理5.2.1 火灾蔓延机理5.2.2 火灾烟气的危害第六章火灾的防控措施6.1 消防设备与装备6.1.1 消防器材的分类与作用6.1.2 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维护6.2 消防系统6.2.1 消防水系统6.2.2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6.2.3 消防烟气排烟系统6.3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6.3.1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6.3.2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6.3.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第七章灭火与救援7.1 灭火技术7.1.1 灭火剂的种类和选择7.1.2 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7.2 灭火救援措施7.2.1 火灾现场的初期处置7.2.2 火灾扑救与逃生自救第八章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减轻8.1 灾害事故的预防8.1.1 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的关系8.1.2 灾害事故的事前预防8.2 灾害事故的减轻与应急处理8.2.1 灾害事故的事后救援与处理8.2.2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九章案例分析9.1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9.2 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分析9.3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案例第十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未来趋势10.1 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10.2 灭火救援技术的发展10.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的创新结语以上是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的大纲,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形式
1 明火燃烧
2 非明火燃烧
明亮的明火是可见光的一种,通常是可燃物表面 的氧化反应导致的。
非明火燃烧指没有明亮火焰的燃烧形式,如炭化、 熔化、蒸发。
3 烟气燃烧
4 火焰燃烧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产生的烟气是火焰中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由可燃物和氧气生成的可见光 和热能。
燃烧的类型
化学燃烧
化学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和能 量。
物理燃烧
物理燃烧是指通过物理方式使物 质发生氧化分解反应,释放出能 量。
生物燃烧
生物燃烧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过程
1
燃烧的三要素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没有其中一项燃烧无法进行。
燃烧的安全问题
燃烧的危险性
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燃 烧物飞溅、热辐射等危险因素。
燃烧的防范措施
正确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品,加 强火灾预防和探讨 如何预防和应对火灾事件。
2
燃烧的反应物
燃烧反应物是可燃物和氧气,可燃物氧化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
3
燃烧的副产物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烟气等。
燃烧的应用
燃烧的热力学应用
燃烧的环保用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被用于发电、 发展清洁能源和减少排放是燃烧的
加热、工业生产等方面。
环保应用的重要方向。
燃烧的交通应用
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中的燃烧过程 提供了动力能源,但也产生了尾气 污染。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 件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常见于人 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持燃烧。
燃烧的效率
燃烧效率的定义
燃烧效率是指燃烧过程中有效能量与总能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 示。
影响因素
燃烧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燃料类型、燃烧条件、空气供 应和燃烧设备的设计等。
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通过优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改善燃烧设备的热工况、采用催化 燃烧等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
燃烧的安全措施
控制可燃物浓度
01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可燃物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达到爆
炸极限。
通风与排气
02
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及时排除可燃气体和粉尘,防止浓
度积累。
防火分隔与消防设施
03
设置防火分隔,配备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
检查其有效性。
燃烧的安全事故处理
紧急疏散
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应立 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迅 速撤离现场人员至安全区 域。
燃烧反应缓慢,通常不会发出可见火焰, 而是以热辐射形式释放出热量的现象。
燃烧的过程
引燃阶段
在引燃阶段,可燃物质与点火源 接触并开始燃烧。此阶段需要足 够的点火能量和可燃物质的存在

燃烧阶段
在燃烧阶段,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 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此阶段是燃烧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熄灭阶段
在熄灭阶段,燃料被完全消耗或氧 气耗尽,燃烧反应停止。此阶段释 放的热量和气体逐渐减少。
燃烧的物理特性
要点一
总结词
燃烧的物理特性包括火焰的形成和传播、热辐射和燃烧产 物的状态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化剂反应产生火焰。火焰的形 成和传播与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和环境因素有关 。火焰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并具有特定的温度和 发光特性。此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辐射可以传递热量 ,影响周围物质的状态变化。最后,燃烧产物可以是气态 、液态或固态,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反应条件。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伴随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

放热是指燃烧物质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

发光是指人们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光亮,多数可燃物燃烧时可以看到火焰光亮。

既然是化学反应,一定就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

二、燃烧的三要素燃烧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不是随便发生的。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一般都称为可燃物。

例如,无机物有钾、钠、碳、铝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硫化碳等;有机物有纸、木材、橡胶、棉、麻、汽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3)要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叫做着火源,或叫做引火源、点火源。

最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还有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等。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以下几种:a.明火。

如生产和生活中的灯火、火炉、火柴、打火机、烟头、烟筒或烟道喷出的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机动车辆排气筒冒出的火星等。

b.电火花。

如电气开关在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还有静电火花,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喷出气体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

c.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

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磨擦、铁钉落入设备内后铁器和机件撞击、磨床和砂轮的磨擦、铁器工具相撞或与混凝土相碰等。

d.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

如加热装置、烧红的电炉、电加热器、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烟囱和烟道等。

e.雷击。

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f.自燃起火。

以上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要分别满足一定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或燃烧将停止。

燃烧学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燃烧学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三)爆炸极限
1.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 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遇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遇 火会产生爆炸 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 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二、 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1.单质的燃烧产物 一般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该单质元素的氧 化物。
2.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外, 还会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最典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是一氧化碳(CO2),它能进一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 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伴有热裂解,会分 解产生许多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如氯化氢、光气、 氰化氢等。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燃烧按其发生的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 火、自燃、爆炸。
一、 闪燃
(一)闪燃的含义
定义: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整齐,遇明火 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 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蒸发出来的蒸 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 补充维持稳定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
4.木材的燃烧产物 木材是一种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主要以纤维素分子形式存在。木材燃烧主要生成二氧 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等产物,也会 申城可燃蒸气及颗粒。
三、 燃烧产物的毒性
燃烧产物有不少是毒害气体,往往会通过呼吸道 侵入或刺激眼结膜、皮肤黏膜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据统计,在火灾中死亡的人约80%是由于吸入毒 性气体中毒而致死的。一氧化碳是火灾中最危险的气 体。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5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 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6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助燃物: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 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 包括:空气中氧、氯、氟、氯酸钾等。硝酸纤维等 爆炸品自含氧。 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一般主要为氧。其在空气中的 含量约为21%,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以游离的氧 作为氧化剂。但是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 发生,甚至燃烧更加剧烈。
7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引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 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 生活实践中引火源种类:明火、高温物体、 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 能和核能等
8
具备了燃烧三要素,燃烧也不一定会发生。
乙汽 醚油 的的 最最 小小 点点 火火 能能 力量 为为
煤的自燃
煤是一种固体燃料,主要成分是碳,约占65%,另外还有 氢、氧、氮、硫、水和矿物质,根据炭化程度,可将煤分 为褐煤、烟煤、泥煤和无烟煤。煤的自燃是生产和储运中 最常见的起火原因。
如何防止煤的自燃呢? 1、煤堆插管散热
2、煤堆不要过大、过高、过密、时间不能过长
3、随时检查内部温度
20
燃烧类型
爆炸通常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粉尘
可燃气体
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者气体, 由于物理变化(温度、体积 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 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 增加,由于超压力或者应力 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爆 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 分均不改变的现象。 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 学反应,产生大量气 体并使温度、压力增 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 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燃烧的基础知识消防培训知识

燃烧的基础知识消防培训知识

燃烧的基础知识消防培训知识
燃烧是一种什么现象?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B. 物质与氮气发生的吸热反应
C. 物质在无氧环境下的分解过程
D. 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
下列哪项不是燃烧的三要素之一?
A. 可燃物
B. 助燃物(如氧气)
C. 引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
D. 阻燃剂
在消防中,“闪点”是指什么?
A. 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B. 可燃物体开始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C. 物体达到自燃的最高温度
D. 火焰能够传播的最大距离
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A. 将易燃物品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 在密闭空间内使用明火
C. 定期检查电线和电器设备
D. 及时清理可燃垃圾
灭火的基本原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其燃点以下
B. 隔离法:将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离
C. 窒息法:隔绝空气或氧气
D. 助燃法:增加燃烧物的氧气供应
在火灾初期,使用哪种灭火器材最为适宜?
A. 干粉灭火器
B. 泡沫灭火器
C. 二氧化碳灭火器
D. 所有类型的灭火器都同样适宜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
A.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
B. 禁止在易燃物附近使用明火
C. 随意堆放可燃物品
D. 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火灾逃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A. 使用电梯快速逃生
B. 尽量贴近地面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向火源相反的方向盲目奔跑
D. 躲在易燃物附近等待救援。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考点1 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但要导致燃烧的发生,不仅需要满足三要素条件,而且需要三者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

链式反应自由基是确保燃烧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考点2 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可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诸如:表示不止一个例子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的大量能量,或是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考点 3 燃烧方式分类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

考点 4 典型的燃烧产物(1)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会产生CO、HCl、 HF、 SO₂、 COCl₂ (光气)、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2)木材的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时,分解产物主要是CO、H₂和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时,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3)煤的燃烧产物:主要有: CO、CO₂、 CH4及其同系物、不饱和烃等气体。

(4)金属的燃烧产物挥发金属(如Li、Na、K、Mg、Ca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它们的沸点一般低于其氧化物的熔点(K除外),因此在其表面能够生成固体氧化物。

考点 5 燃烧产物危害性(1)毒害性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人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₂、NO₂等。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如图1-1-1 图1-1-1 着火三角形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

燃烧基础理论知识课件PDF

燃烧基础理论知识课件PDF

燃烧基础理论知识目录§1.燃烧基础知识§2.火灾的定义和分类§3.建筑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4.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

比如:铁生锈的过程就是被氧化,但是铁不能燃烧。

因此,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

§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 引火源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品。

如纸张、木材、煤炭、汽油、氢气等。

自然界中的 可燃物种类繁多,若按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两大类;按物理状态不同,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大类助燃物:凡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最常见的助燃物是氧,包括游离的氧(空气中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此外,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氟、氯、氯酸钾等物质也可作为助燃物。

引火源(也称点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 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其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使燃烧持续进行 。

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燃烧四面体§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二)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并伴随着火焰、热和光的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火灾的原因以及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则是燃烧的气体供应源,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

热量则是激发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源。

2. 燃烧的反应类型: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强烈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出能量。

这种类型的反应也被称为完全燃烧。

此外,不完全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类型,它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无法完全氧化,产生一些残留物如一氧化碳和碳颗粒。

3. 火焰的形成:当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时,就会发生火焰的形成。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可见明亮的燃烧产物。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时,这些能量以热量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光的能量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被感知为火焰。

4. 火灾防控措施: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火灾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正确使用火源(如燃气、蜡烛等)、妥善处理易燃物品以及建立有效的消防设备和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灭火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等。

总结: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燃烧的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火灾的原因,还有助于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

燃烧的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基础知识课件

无火焰燃烧具有三个特点: (1)无链锁反应。 (2)氧在可燃烧的界面。 (3)可燃物为炽热的固体。 对有火焰燃烧,由于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 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体,所以燃烧三角形增 加了一个空间坐标,形成燃烧四面体。如图1-2-3 所示。
• 人们长期用火和同火灾斗争中发现闪燃、着火、
自然爆炸等燃烧类型,它们各自都有其独特性。 因此,人们为了消防安全必须分析研究每一类型 燃烧的发生的特殊原因,以便人们按照实际情况 确定了该相应的防火和灭火措施。
3.一定的引火能量(点火能)
• 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
度才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否则,燃烧就不会发 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引火能(点火能)各 不相同。 几种常见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如表所示:

4、相互作用
• 燃烧不仅必须具备必要条件(三要素)和充分条 •
件,而且还必须使以上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燃烧才会发生和持续,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 对无火焰燃烧可用经典三角形(如图1-2-2)表示 三者关系。燃烧三要素(三边连接)同时存在、 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

燃烧的定义
• 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
至反应物燃尽为止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产生的 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简而言之,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本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近代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 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链锁反应也称为链式反应, 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游离基又称自 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 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 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 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它 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 活化中心—游离基(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时,即可发生 链锁反应。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链锁。当 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锁反应就会 终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基础知识汽油燃烧所需的最低含氧量为14.4%。

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硫黄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磷和钠燃烧的火焰是黄色的。

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

通常,根据燃点的高低,可以衡量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程度。

闪燃往往是可燃性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因此,从消防角度来说,发生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

蜡烛、樟脑、松香、硫黄等物质燃烧就是典型的蒸发燃烧形式。

火灾烟气在竖井中的上升运动十分显著,流动蔓延速度可达6-8m/s,甚至更快。

火灾烟气中存在大量的悬浮固体和液体烟粒子,烟粒子粒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可见光波的波长为见光波的波长为0.4-0.7μm。

爆炸极限作为评定可燃气体、液体蒸气或粉尘等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

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发生的爆炸,称为气体爆炸。

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电热器具等)作用于可燃物的某个局部范围,使该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开始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可燃固体受热后升华或熔化后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气并有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阴燃。

易发生自燃的物质种类,按自燃方式不同分为氧化放热物质,分解放热物质,发酵放热物质,吸附生热物质,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物质,聚合放热物质,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汽油燃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量为0.200MJ。

可燃性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物质的燃烧就属于分解燃烧。

吸附生热物质包括活性炭末、木炭、油烟等炭粉末。

火场上烟气往往能达到300-800°C,甚至超过多数可燃物质的热分解温度,人在火灾烟气中极易被烫伤。

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一定含量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引火源,相互作用。

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

浓度为5%的二氧化会引起人体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30min 内引起中毒。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

烟囱效应是指在相对封闭的竖向空间内,由于气流对流而使烟气和热气流向上流动的现象。

凡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这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可燃气体或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可燃物按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两大类。

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由于物理变化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因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无论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

含氧量达到50%以上的可燃物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正在燃烧的油层下的水层因受热沸腾膨胀导致燃烧着的油品喷溅,使燃烧瞬间增大的现象,称为沸溢。

当空气中含氧量低于6%时,人的呼吸会停止,约5min就会死亡。

蒸汽冲破油层将燃烧着的油滴和包油的油汽抛向上空,向四周喷溅燃烧,这种现象称为喷溅燃烧。

木炭、焦炭、铁、铜等物质燃烧就属于典型的表面燃烧。

将液体生产及储存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为3个类别,甲类液体(闪点<28ºC)、乙类液体(28ºC≤闪点<60ºC)、丙类液体(闪点≥60ºC)。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称为自燃。

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

可以燃烧的物品称为可燃物,如纸张、木材、煤炭、汽油、氢气等。

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钾等。

如果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60%以上,火焰则发出显光,而且带有大量黑烟。

火灾烟气的主要成分有:燃烧和热分解所生成的气体,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氢、硫化氢、乙醛、丙醛、光气、苯、甲苯、氯气、氨气、氮氧化合物等。

火焰由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构成。

爆炸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化学爆炸,按照爆炸物质不同,分为气体爆炸、粉尘爆炸和炸药爆炸;按照爆炸传播速率不同,又分为爆燃、爆炸和爆轰。

“燃烧三角形”需增加一个“链式反应”,形成“燃烧四面体”,即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烟羽流按火焰及烟的流动情形,可分为“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

粉尘爆炸应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一是粉尘本身要具有可燃性或可爆性。

二是粉尘为悬浮粉尘且达到爆炸极限。

三是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引火源。

四是氧化剂。

五是受限空间。

影响自燃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产生热量的速率,二是通风效果,三是物质周围环境的保温条件。

固体可燃物受热时,产生的可燃蒸气或热解产物释放到大气中,与空气适当地混合,若存在合适的引火源或温度达到了其自燃点,就能被引燃。

影响固体可燃物的引燃因素主要有可燃物的密度(密度小的物质容易引燃)、可燃物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大的可燃物容易引燃)、可燃物的厚度(薄材料比厚材料容易引燃)。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生成的产物还能继续燃烧,则称为不完全燃烧,其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例如一氧化碳、醇类、醛类、醚类等”。

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

“将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划分为乙类生产,例如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它通常包括燃烧生成的烟气、热量和气体等。

火焰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火焰具有放热性、火焰具有颜色和发光性、火焰具有电离特性、火焰具有自行传播的特征。

烟气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毒害性、窒息性、高温性、爆炸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可燃物着火一般有引燃和自燃两种方式。

由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物料原因。

根据气体物质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不同,其有以下两种燃烧方式: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液体物质燃烧主要有以下燃烧方式:闪燃、蒸发燃烧、沸溢燃烧、喷溅燃烧。

着火房间内烟气在流动扩散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现象:烟羽流,顶棚射流,烟气层沉降,火风压。

按燃烧物形态不同,燃烧分为固体物质燃烧、液体物质燃烧和气体物质燃烧三种类型。

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应用分类:作为评定可燃气体、液体蒸气或粉尘等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作为确定厂房和仓库防火措施的依据,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根据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及其危险特性,确定相应的防爆、泄爆、抑爆、隔爆和抗爆措施。

气体爆炸具有的主要特征:易产生燃烧痕迹,不易产生明显的烟熏,爆炸燃烧波作用范围广,击碎力小,抛岀物块大、量少、抛出距离近,现场没有明显的炸点。

根据固体物质的燃烧特性,其主要有以下四种燃烧方式:阴燃、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

粉尘爆炸的特点:一是能发生多次爆炸。

二是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

三是高压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

通常,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油品为重质油品、油品黏度较大、油品具有热波的特性、油品含有乳化水。

影响自燃发生的因素:产生热量的速率、通风效果、物质周围环境的保温条件。

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一定含量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引火源、相互作用。

按照爆炸传播速率不同,又分为爆燃、爆炸和爆轰。

液化石油气钢瓶受热爆炸以及油桶或轮胎爆炸等均属于物理爆炸。

研究表明,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及油的燃烧线速度有关,储罐从着火到喷溅的时间与油层厚度成正比,与燃烧的速度和热波传播的速度成反比。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当烟羽流撞击到房间的顶棚后,沿顶棚水平运动,形成一个较薄的顶棚射流层,称为顶棚射流。

粉尘是指在大气中依其自身重量可沉淀下来,但也可持续悬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固体微小颗粒。

根据闪点将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由于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即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爆炸,且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的现象,称为化学爆炸。

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火焰逐渐熄灭,此时有焰燃烧可能转为阴燃。

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火焰在粉尘云中传播,引起压力、温度明显跃升的现象,称为粉尘爆炸。

爆轰又称爆震,是指以冲击波为特征,传播速度大于未反应物质中声速的化学反应。

可燃气体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否发生爆炸,与气体中的可燃气体浓度有关。

火焰的颜色还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颜色越接近蓝白色。

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发生的爆炸,称为气体爆炸。

铝粉遇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反应热,引燃自身或反应产物,导致火灾或爆炸发生。

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可燃性液体发生闪燃是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较“慢”,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维持稳定的燃烧。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烟气的现象。

爆燃是指以亚音速传播的燃烧波。

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