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测量与评价重点
06231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点整理+历年考点
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考点汇总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P1-321. 测量: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P2 2013年4月2.无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要实现这些测量必须具备测量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测量的量具,二是要有意义相对明确的测量单位,三是需要有一个测量或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参照点。
P23. 就广义的测量来讲,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的零点,另一种是相对的零点。
4.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可信,依赖于科学规范的测量程序、有效的测量工具、意义明确的测量单位和测量的参照点。
P35.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6.简述教育测量的特点。
P3 (2015年4月简答、2008年4月简答)①间接性和推断性。
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③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7.如何理解教育测量的间接性和推断性? P3 (2011年4月简答)物理测量大多是直接性的。
虽然教育测量无一例外地关注到人类自身,但测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的种种非物质属性。
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人的外显的行为或通过人对外界的一些刺激作出的反应,对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思维品质、创造能力、心理素质、情感态度、道德品质等作出间接性的、推断性的测量。
8.因为教育测量具有间接性和推断性,是通过对外显行为反应的取样分析加以推断的,所以教育测量的对象具有模糊性,测量误差具有不可避免性。
(教育测量的特点)P3-49.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是直接性的,教育测量大多是间接性的。
10.教育测量一般是间接性的测量,所以存在着误差。
教育测量的误差一般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1.教育测量只能是对外显行为与反应的取样分析加以推断,这就使得教育测量的对象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12. 量表(量尺):是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
测量与评价
测量与评价1.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2.体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的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3.有效性: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有效性包含两层意思,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4.身体形态:5.形态指数:形态指数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内在关系,把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
6.体型: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称体型。
7.托马斯影像对照法:托马斯影像对照法是一种把受试者姿势的影响同各类姿势的标准影响加以对比而评定姿势的方法。
8.定量负荷试验: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机能试验。
9.运动能力: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主要依据之一,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层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10.动态姿势:是指活动之中的人体所持的姿态或运动的样式。
1.在体育中测试实践中,测验程序的编排方法1、逐一测验编排法这是安排所有受试者逐项完成测验的一种方法。
它要求受试者统一完成一项测验后,才进入另一项测验。
这种编排比较好时,只适用于测验项目少,或测试人数少,或受条件限制的测验2、连续测验编排法这是安排受试者连续完成各项测验的一种方法。
(受试者)开始测验1 测验2 …测验n 结束此法主要应于耗时不已一、负荷量不大、不影响下一个测验的测验项目它最大的优点是易组织,受试者可逐个或分批进入测验,无须统一等待测试。
3、循环测验编排法这是将受试者按测验项目分组,然后以一定的次序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轮流完成各项测验的一种编排方法。
测验1 测验2 …测验n该方法的优点是:用时最少,且能在短时间内容纳多个项目、多人数的测验。
教育测量评价重点(修改版)
第一章1、测量的基本要素(知道要素):(1)合适的量具或制定科学测量方案。
(2)测量的参照点:是测量的起点。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参照点。
零并不代表真正的无。
(3)测量的单位:确定的意义和相等的单位。
2、教育测量概念(掌握):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3、教育测量的特点(点需要展开):①间接性和推断性。
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③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4、教育评价概念(掌握):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关系(掌握关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P7第二章1、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①常模参照概念: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②标准参照概念: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在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潜力)相比较,以评论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了解)2、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看到填空会填,看到选择会选)①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概念: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是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
②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概念: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目的不在于测量与评价被试能力的高低,而是测量与评价是否具备某种典型行为。
比如人数多的用团体测验哪一类属于最佳行为测验:智力测验跨文化研究:非文字测验3、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分类、了解):①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六章 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重点试题解
2.B
解析: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指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教学测验所包含的只是测量目标的一个样组而不是全部。因此,答案为B。
3.C
解析: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根本作用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它有如下功能:反馈一调节功能;激励一动机功能。因此,答案为C。
学绩测验所要测量的是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等,评分时注重的应是回答的内容而不是作答的形式。
2.简述教学测量、教学测验、教学评价的涵义。
答:(1)教学测量
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教学测量的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测量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③施测对象因素。受测者的动机和焦虑的变化,也会影响测验信度。适当的动机和焦虑水平是保证测验信度的必要条件,过强或过弱的动机和焦虑水平都不利于测验信度的提高。
④施测过程因素。测验的环境条件影响测验的稳定性,导致测验信度下降。
4.简述教学测验有哪些类型。
答:教学测验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
②形成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性测验也属于掌握性测验,试题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可难可易,一般由任课教师本人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教学情况实施。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反馈一调节功能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来实现。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资料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资料体育测量与评价⼀.⼈体的主要测量点⼈体主要测量点的依据是:(1)⾻性标志(2)⽪肤褶皱(3)肌性标志(4)⽪肤特殊结构。
1.⽿屏点:外⽿道前⽅⽿屏软⾻上缘的起点。
测量指标:⾝⾼、坐⾼测量点。
2.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状⾯的交点。
测量指标:已发育⼥性胸围测量点。
3.肩胛⾻下⾓点:肩胛⾻下⾓的最低点。
测量指标:胸围测量点。
找点⽅法:同侧⼿臂向后伸⼩臂反向弯曲。
4.髂嵴点: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盆宽、下肢长H测量点。
5.髂前上棘点:髂前上棘最向前下⽅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下肢长A测量点。
找点⽅法:坐姿,在腹股沟⽤拇指从下向上触摸到突出点。
6.肩峰点:肩胛⾻肩峰外侧缘上,最向外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上肢长、肩宽测量点。
找点⽅法:同侧⼿臂斜上举的凹陷。
7.⼤转⼦点:股⾻⼤转⼦最⾼点。
测量指标:下肢长B测量点。
找点⽅法:同侧腿外展在⼤转⼦外的凹陷。
8.胫⾻点:胫⾻内侧内侧缘上最⾼点。
测量指标:⼩腿长测量点。
找点⽅法:屈膝90度,沿着胫⾻向上到膝内侧下⽅突出点。
9.内踝点:胫⾻内踝尖端最向下⽅的点。
测量指标:⼩腿长10.跟点:直⽴时⾜跟最向后突出的⼀点。
测量指标:跟腱长测量点。
⼆.体格测量:量度测量1.体重:是描述⼈体横向发育的指标,是反映⼈体⾻骼、肌⾁、⽪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
测量⽅法:测量前应将游码调整⾄零,使刻度尺呈⽔平位,测量时体重计应放在平坦的地⾯,令受试者轻上,⽴于称台中央,测试者移动游码⾄刻度尺稳定在⽔平位后读数并记录,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kg评价:(1)发育状况:对象:⼉童少年发育状况良好—体重的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增长。
发育状况不良—体重的指标随年龄的增长⽽缓慢。
(2)健康状况:对象:成年⼈体重指数:体重/⾝⾼的平⽅(m的平⽅)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指数正常/体重稳定健康状况不良—体重上升—肥胖体重进⾏性下降—没有采取任何减肥措施下,体重下降的现象。
心理测量与评价复习重点
心理测量与评价复习重点1、现代心理测量的思想可溯源于中国古代的孔孟!2、科举制度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3、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是19世纪模仿中国科举而起。
4、科学心理测验诞生于工业革命后19世纪的欧洲。
5、科学心理测验诞生的标志:1905年,法国的比内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测验《比内—西盟量表》。
6、科学心理测验的首倡者:弗朗西斯.高尔顿()。
7、“心理测验”概念的提出者:詹姆斯.麦金.卡特尔。
8、心理测验创始人:阿尔弗雷德.比内()。
心理测量概论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包括三个要素:对象、法则、数字结果。
3、同一性和区分性 < 等级性或序列性 < 等距性 < 可加性4、测量的要素:参照点——计算的起点(绝对零点、相对零点);单位(确定的意义、相等的价值)5、量表就是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6、史蒂文斯根据测量的精确程度,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类别测量——类别(命名)量表(最低水平)等级测量——等级(顺序)量表(次低水平)等距测量——等距量表(较高水平)比率测量——等比量表(最高水平)7、命名量表(类别量表):性别、国籍;次数(频次)统计,如百分比、χ2(卡方)检验等。
8、顺序量表(等级量表):如大小、高矮、名次、优良中差;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w)等。
9、等距量表:如摄氏温度;如均数、积差相关系数、T检验、F检验等。
10、等比量表:几何平均数等。
11、心理测量是活动,心理测验是工具和方法。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方法之一,还有生理测验等。
12、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特点:间接性(通过行为)、相对性(与常模对比)、客观性。
13、心理测量只具有等级量表的特征。
14、心理测验的三要素:行为样组、标准化、客观性(不受主观支配)。
15、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联系和区别:在很多场合,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常被作为同义词来使用。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知识分享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和特点。
(2)自编测验的含义和特征。
(3)非测验评价技术。
(4)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考纲链接1.教学评价的概念: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2.教学评价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3.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以客观描述为基础;(2)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才有实际价值。
4.根据发生的时机,教学测评可分为:(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5.根据对测验解释时所采用的标准,教学测评可分为:(1)常模参照评价;(2)标准参照评价。
6.根据严谨程度,教学测评可分为:(1)正式评价;(2)非正式评价。
7.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鞭策和促进学生的学习;(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8.标准化成就测验: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9.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1)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编制;(2)施测条件、计分手段、分数的解释完全相同;(3)测验都有常模为依据,且有信度、效度的资料可查;(4)测试规模大,整个地区、国家以至在国际上都可统一使用。
10.测验标准化的程序:(1)制定测验目的;(2)修改测验项目;(3)扩大样本;(4)确定常模。
11.标准化测验的优点:(1)客观性,比教师自编测验更加客观;(2)可比性,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可以进行比较。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一、定义1、测量:从广义上讲,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教育测量: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3、教育评价: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就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4、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和稳定性程度,指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物质对象所得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
5、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指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6、复本信度:又称为平行测验,指在试题格式、难度、指导语说明、施测要求等方面都相当,并且都用来测量相同潜在特质或属性,但试题又是不相同的测验。
7、等值性系数:在同一时间连续施测,反映测验内容造成的误差是多少8、同质性信度:又称为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9、评分者信度: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10、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
11、内容效度:又称合理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测验题目样本对于应测内容与行为领域的代表性程度。
12、难度:被试完成题目或项目任务时遇到的困难程度13、区分度:是指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区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14、领域参照测验: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题目汇编或内容领域规范汇编基础上用以检查被试的素质及发展水平的测验。
15、目标参照测验:是由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所构成的测验。
16、掌握测验:是建立一组教学和行为目标上的测验,主要用于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某组给定的教育目标。
17、正确百分数:是以学生在标准参照测验中答对题目的比例来解释测验分数或描述学生取得成就的方法。
18、常模:指一个有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19、参照测验的常模: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的测验20、参照测验的“常模”,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的测验,称为常模参照测验21、参照测验的“标准”,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的测验,称为标准参照测验22、标准分数: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单位的一种量表分数,它将原始分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23、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重组联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24、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
教育学考研教育测量与评价重难点
教育学考研教育测量与评价重难点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学考研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教育质量的衡量与提升、学生评价与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难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教育学考研。
一、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在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习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指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获取关于学习者特质的信息,评价则是对学习者进行判断和评估。
两者相互关联,测量提供了评价的依据,而评价则对测量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二、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1. 古典测量理论:古典测量理论是测量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主要依赖于经验判断和直觉。
古典测量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计算机化测量与评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测量与评价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它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并能够快速进行大规模的评价。
3. 非测试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测试评价方法外,还有一些非测试评价方法可以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
例如观察评价、问卷评价、访谈评价等。
这些方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提供全面的评估结果。
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难点及应对策略1. 测量工具的选择: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众多的测量工具,考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
可以通过参考前人的研究经验和相关文献,确定最适合的测量工具。
2. 数据处理和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产生的数据通常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并能够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此外,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也是必要的。
3. 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然而,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应用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释能力,以及对教育政策和改革的理解。
四、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前沿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领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包括:1. 多维测量模型:传统的测量方法通常只考虑一个维度的特质,而多维测量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多个维度,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测量结果。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版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测量的定义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1)测量的量具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
(2)测量的单位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
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求:第十五章 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第十五章学习的测量与评价(一)测量、测验与评价1、识记测量的概念:测量是依据某种法则给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某种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评价的概念:表示评定价值的意思。
学习的测量: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测量。
学习的评价:是在学习测量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发展状况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习评价的分类:从评价标准来看,学习评价一般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人内差异评价;从评价的功能来看,学习评价一般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领会测验的两种涵义:(1)根据一定标准鉴别人或事物性能的过程。
使用此涵义时,测验和测量相同。
(2)实施测量的工具。
是用来鉴别测量对象优劣的工具,此时,测验和量表有些相近,但其包含的形式可能比量表更广泛。
3、简单应用:测量的三个要素:客观事物或事件、法则、数字或符号是测量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
所谓客观事物或事件即测量的对象。
所谓数字或符号只是事物属性的代表,而不是事物或事件本身。
所谓法则,就是要根据事物的我,告诉测量者做些什么的一种指导或方法。
学习测量与评价的指导功能:桥本重治就学习测量与评价的指导功能作了如下叙述:1、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2、学生学习上的进步与迟缓等的判断与处置;3、教师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恰当性的研究与改善。
4、为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而收集材料;5、其他管理性目的。
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学习功能:1、指导学习方向;2、激励学习动机;3、巩固已学知识。
学习测量与评价的管理功能:学习测量与评价的管理功能是指为甄选学生编班分组、确认升学级或入学是否全棉、记载学籍、公布教学成绩等。
例如,通过学习的测量和评价,选拔不同的学生进入不同水平的学校;在同一学校内,通过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指导有某种特长或缺陷的学生进入特殊班级或是普通班级;通过学习测量与评价,认定学生是否毕业等。
学习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功能:学习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功能是针对研究人员、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来说。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解析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解析教师资格证是评价和认定教师专业水平的一项重要证书,它是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权威评价。
而教育测量与评价则是评估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教师资格证中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师培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解析。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以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数据,从而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通过量化和分析来获得客观的教育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改进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师资格证中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方法教师资格证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评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保证教师的专业素质符合教学要求。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资格证的测量与评价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考试、观察和评估等。
1. 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价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方式。
这种考试通常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通过考察教师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等方面来评估其专业水平。
考试的内容涵盖了教师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考试结果直接影响着教师是否能够取得资格证书。
2. 观察观察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可以获取教师的教学技能、师德师风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反应等信息。
观察一般分为课堂观察和教学设计观察两种形式,通过对教师的表现和教学设计的分析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 评估评估是对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考试成绩、学生作品、教学评价等方式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效果。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师培养中的应用教师培养过程中,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各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招生选拔教育测量与评价可以作为教师招生选拔的重要依据。
教育测量与评价_
教育测量与评价_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主要研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业成绩进行量化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下面将重点从测量方法、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测量方法1.主观测量方法:主观测量方法主要依靠人的主观判断和评价,例如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由于主观因素的介入,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客观性。
2.客观测量方法:客观测量方法主要采用定量的数据进行测量,例如考试成绩、实验数据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但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
3.综合测量方法:综合测量方法主要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量,例如学科考试、问卷调查等。
这种方法既能够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评价方法1.绝对评价方法:绝对评价方法主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但缺点是可能会忽略学生的进步和个体差异。
2.相对评价方法:相对评价方法主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但缺点是评价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学生水平的影响。
3.格式评价方法:格式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考试、测验、作业等标准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客观性,但缺点是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素质。
三、评价标准1.知识与理解: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
2.运用与分析:评价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创新与批判: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考的能力,包括学生对问题进行提问和反思的能力。
4.合作与沟通:评价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包括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5.情感与态度:评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包括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师和同学的尊重等。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和特点。
(2)自编测验的含义和特征。
(3)非测验评价技术。
(4)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考纲链接1.教学评价的概念: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2.教学评价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3.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以客观描述为基础;(2)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才有实际价值。
4.根据发生的时机,教学测评可分为:(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5.根据对测验解释时所采用的标准,教学测评可分为:(1)常模参照评价;(2)标准参照评价。
6.根据严谨程度,教学测评可分为:(1)正式评价;(2)非正式评价。
7.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鞭策和促进学生的学习;(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8.标准化成就测验: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9.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1)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编制;(2)施测条件、计分手段、分数的解释完全相同;(3)测验都有常模为依据,且有信度、效度的资料可查;(4)测试规模大,整个地区、国家以至在国际上都可统一使用。
10.测验标准化的程序:(1)制定测验目的;(2)修改测验项目;(3)扩大样本;(4)确定常模。
11.标准化测验的优点:(1)客观性,比教师自编测验更加客观;(2)可比性,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可以进行比较。
(完整版)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测量的定义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1)测量的量具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
(2)测量的单位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
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1、测量:从广义上来讲,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此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特性:法则、事物、数字。
法则是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据和准则,即我们根据什么来进行测量;事物是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进行测量;数字是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
2、测量的三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
3、将量表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主要有四种量表水平:类别量表水平、顺序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水平、比率量表水平。
4、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内在精神属性的测量,教育测量主要是一种间接的测量。
5、教育测量对象的复杂性:首先它是内在的,不能直接测量;其次它是多变的;另外有些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6、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客观主义价值观;主观主义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7、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
可从三方面理解:实测值与真值相差程度;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接近程度;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信度系数以多大为宜:对于学科测验,信度系数要达到0.9以上,智力测验要达到0.8以上,品德测验要达到0.6以上。
8、校标关联效度:又叫经验效度和统计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校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的效度的高低的。
9、教育测量的历史知识:①《学记》记载中国在西周实行了教育考评;②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用笔试代替口试;③1845年美国在初等教育中以笔试代替口试;④1864年英国费舍收集学生成绩样本汇成《量表集》开启了标准化测量的萌芽;⑤1897年莱斯的拼字测验推动教育测验的发展;⑥冯特的测量方法和高尔顿的统计方法对教育测量产生重大影响;⑦1905年法国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具有经典型;⑧1904年美国的桑代克为教育测量之父,其名言:“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体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
一、名词解释1、测量的客观性:指不同测试者或同一测试者对同一被测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可靠性:指同一批受试者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测量手段进行测量时,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3、测量的有效性(即效度):指某一测量指标、手段在测量某一特性时所具有的效果及准确程度。
4、评价:指评定事物的属性或价值特征。
5、跟腱长:小腿腓肠肌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点的垂直距离。
6、胸围: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状况。
7、体型: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8、身体素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机能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9、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10、体质: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
11、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12、运动技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
13、权重:又称权重系数,是指每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14、力量素质: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15、常模:是指一群类型相同的人在接受测量后所得到的结果的平均值和分布情况。
16、技术容量:指学生或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所完成技术动作行为的总数量。
17、指标体系:是对社会体育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后而形成的关于社会体育评价活动的一种有重点、有序列、有结构的量标系统。
18、体育评价: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的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19、形态指数: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的内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
20、定性选材:是建立在逻辑思维、逻辑分析、经验判断以及逻辑推理的基础上的选材方法,多采用评价性文字和语言进行评定标准的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测量: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 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评价: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教育评价: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测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度娘)参照点: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就需要有一个测量或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参照点。
命名量表:最低水平的一种量表,这种量表是用来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的。
P4 顺序量表:用于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但这种分类是以所测属性的数量大小为基础进行的。
比率量表:除了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
最高水平的量表是比率量表。
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高一个层次,它不但能在一个连续体上表示事物量的大小,而且具有相同的测量单位。
等距量表的零点是相对的。
形成性测量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测量与评价。
终结性测量与评价:用于教学结束后,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学校中所举行的期末考试。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以成就或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基础。
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测量与评价其是否具备某种(或某些)典型行为。
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内容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的,被试也用文字作答,是最为普通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方式。
操作测验:操作测验的内容是通过图形、仪器、工具、实物、模型等形式表现的,被试通过指认、手工操作向主试提供答案。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用项目反应理论建立题库,并由计算机根据被试能力水平自动选择测题,最终对被试能力作出估计的一种新型测验。
(度娘)测验标准化:由测量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程序而编成的一种测验。
高厉害测验:信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指对无系统的随机误差的控制。
效度: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
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P58/ 被试的真分数是观测分数(或说测量实得分数)的数学期望值。
P308随机误差:量结果与同一待测量的大量重复测量的平均结果之差。
(度娘)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度娘)平行测验:如果两个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并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x 和s )都是一致的,则这两个测验被称作是彼此平行的测验。
(度娘)重测信度: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复本信度: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等值性系数:可以反映出两个测验是否是真正的平行测验。
等值稳定性系数:不仅反映出测验内容的抽样误差,而且也反映了被试本身状况的改变。
内部一致性信度(同质性信度):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分半信度: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评分者信度: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测量标准误:测验中所得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
内容效度:测验题目样本对于应测内容与行为领域的代表性程度。
实证效度:以实践的效果来作为检验测验是否有效的标准。
效标关联效度:指测评结果与衡量测评有效性的参照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度娘)/测量分数对于学生在一外部效标上成绩的预测程度。
效标:检验测验效度的外在的、客观的标准。
P63观念效标:效标与测量:同时效度: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的取得约在同一时间内连续完成,计算这两种资料的相关系数就是代表测验的同时效度。
预测效度:在测验分数取得一段时间后才获得效标资料,计算这两种资料间的相关系数就是代表测验的预测效度。
结构效度: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表面效度:在被试或非专业人士看来,测验表面上是否存在有效地测量着应测特质量的程度。
难度:被试完成题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区分度: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
通过率:正确作答人数和参加考试总人数的比值。
/ 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参加测试的对象进行筛选,所有通过筛选的对象与所有参加测试的对象的比值。
标准化难度系数:鉴别指数:衡量题目区分程度的一个指标。
猜测度:主观题:鼓励被试积极地组织所学的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答案,评分易受评阅者主观因素影响,因而误差较大。
)客观题:答案明确,作答简便,在限定的时间内测验可以包含足够数量的试题,能保证对知识内容的覆盖。
(评分客观,它们的正确答案可以在测验前就已准备好,不同评分者各自独立评分,所得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值记分题:每个题目只有两种评分结果。
多值记分题:至少有 3 种可能的记分结果。
教育目标: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的结果。
测验目标:学生的受教育结果。
P96概括性问题教育评价表:根据评价目标概括提出一系列问题加以系统了解的评价表式。
指标结构性教育评价表:根据评价目标逐层分解评价指标,形成具有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结构以及定性定量具体评价标准的教育评价表。
原始分数:未经任何处理或转换的分数,是考生在一份试卷中所得的卷面分数。
导出分数:以常模团体的原始分数为基础,用统计学方法,导出一种新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能反映个体发展在其团体中相对位置情况的分数量表或符号系统。
常模:一个有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
常模团体:在建立测验常模过程中实际受测被试样组。
全国常模:测试样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所建立的常模。
P126地区常模:测试样组限在本地区中抽样所建立的常模。
P126发展常模: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过程中各个特定阶段的一般水平。
年龄常模:某个年龄组所有个体的正常发展水平。
P127年级常模:不同年级学生在某种测验上的正常的一般的表现水平。
智力年龄:在智力测验量表上与某一智力标准水平相当的年龄。
(度娘)比率智商:为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
(度娘)组内常模:是关于一个与被试同类的群体,在某种测验所测特性上的一般表现水平的常模资料。
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
(度娘)论述与简答1. 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联系与区别?P7 联系: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区别:教育评价最根本的特征是做出价值判断。
而教育测量过程的完结,在给出数量事实的描述与判断之后,不一定都要做出价值判断。
2. 心理测量与教育测量的联系与区别?心理测量是用来检测人们的能力、行为和个性特质的特殊的测验程序。
教育测量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3. 斯蒂文斯认为的4 种测量水平是什么?教育测量属于哪一种水平,为什么?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教育测量属于顺序测量的水平。
原因:从所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从所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和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4. 为什么不可见不可观察的教育现象和心理现象可以测量?5. 和物理测量相比,测量心理和教育现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6. 测量与评价为优化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其功能和意义表现在哪?(1)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
在教育系统中,学生、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当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
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答道教育目的。
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7. 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P27 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
8. 真分数模型的基本观点和用处?基本观点:真分数模型是以弱假设为基础的,即这些假设很容易验证并易被大多数测验数据资料所满足。
用处:以真分数模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经典测验理论,即真分数理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典测验理论形成了一套以真分数理论为基础的较完善的测验理论和对题目与测验进行统计及分析的方法,且这些方法在计算上较为简单,意义上也直观明了,易被教育工作者理解和掌握。
9. 重测/复本/ 内部一致性/评分者信度的联系和区别,反映了测量中的什么误差?P47-P5510.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因素:被试的样本,测验的长度,测验的难度。
方法:增加题目数量;难度适中;内容同质;程序统一;时间充分;评分客观。
/(1)适当增加测验长度。
(2)使测验中所有的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3)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4)选取恰当的被试,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
(5)主试者严格执行测验规程,评分者严格标准评分,实测场地按测验手册的要求布置,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11. 信度和效度的含义和关系?含义: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指对无系统的随机误差的控制。
效度是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
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