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酸雨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东北东南部、华北的大部以及西南和华南沿海等广大地区,酸雨分布区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我国三大酸雨区[2]分别为:(1)西南酸雨分布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分布区的降水污染严重。(2)华中酸雨分布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污染中心强度最高、范围最大的酸雨污染区。(3)华东沿海酸雨分布区:该区域的污染强度较华中、西南酸雨分布区低。

1.1.2 中国酸雨的具体空间分布情况

我国的酸雨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pH值小于5.6的降水区域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等的广大地区;华中、西南等地区存在着污染严重的中心区域;北方地区仅在青岛、图们等局部地区出现酸雨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重庆市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酸雨污染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以长沙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的污染水平超过了西南地区,是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西南酸雨区酸雨污染危害有所缓和,但是仍然较为严重;华南酸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广西省东部等大部分地区,分布区域范围变化不大;华东酸雨分布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往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污染范围在小尺度上有所波动[3]。

我国的酸雨污染状况主要是城市局部污染,并且以城市为核心出现多个中心的分布。例如,重庆、长沙等污染区都是因为城市和厂矿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附近的二氧化硫浓度相对较高、降水酸度较高。

1.1.3 我国的酸雨频率平均值

我国酸雨按区域划分,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南北方地区的酸雨频率平均值具有较大的差异,酸雨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近年来,各季酸雨呈上升趋势。

(1)中国南方地区。

四川省2007年酸雨频率平均值为39.6% ,比2005年增加11. 3%,酸雨仍为硫酸型污染。

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7年酸雨的年平均pH值在3.8~4.5之间,各季节的酸雨频率大都在80%以上,且呈现增大趋势。

安徽省2007年降水年平均pH值为4.9,其酸雨频率为65.5%;降水酸度、酸雨频率均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特征。例如,在夏季降水的酸度比较弱,而冬春两个季节降水酸度较强,且酸雨频率也相对较高。

(2)中国北方地区。

北京市在2007年的降水pH值在3.48~7.90之间变动,年平均pH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酸雨污染得严重程度由南到北呈加重的

趋势。其中强酸雨的频率为20.2%,酸雨的频率为45.3%,强酸雨、酸雨均集中在出现在夏、秋两个季节。

辽宁省在2007年共出现强酸雨情况27次,其中绝大部分区域的降水均呈中性,主要在以大连、阜新等城市为中心的多个区域,其中又以大连市的酸雨污染最为严重,酸雨的频率也达到了30.2%。

吉林省在2007年的酸雨较之之前年份有加重的趋势,其中以二道、蛟河两地的酸雨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分别是60.6%和63.6%。

1.2 中国酸雨的时间分布

我国的酸雨危害总体上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变化阶段:一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是我国酸雨现象发生的急剧发展时期;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及其以后的很长一个阶段为第二阶段,我国酸雨情况总体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从形势上看仍然较为不乐观。

我国的酸雨强度从历史上看,是以1993—1997年这个阶段为酸雨危害最强的时期,1998—2000年我国酸雨强度有了明显的下降幅度,而在2002—2004年我国的酸雨强度又开始升高。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年平均酸雨日数、酸雨量都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较之2007年的酸雨危害情况,我国2008年发生较重酸雨的城市减少了1.1%,发生重酸雨的城市所占比例基本持平[3]

2 中国的酸雨成因

2.1 自然因素

(1)位于特殊的地形,如盆地,地形封闭,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容易造成部分区域酸雨严重。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富,利于为酸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气象条件等对酸雨的形成有特别影响。

(4)天然污染物排放源的存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