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酸雨分布规律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工业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带动了工业的发展,然而,工业的大量发展,伴随着的是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一、酸雨的定义:1、酸雨的定义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2、评判酸雨的标准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3、我国酸雨形势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
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二、酸雨的形成1、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中国酸雨分布特征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中国酸雨分布特征陈海洲,陈远强,杜丁,封孝欣,顾剑云(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酸雨以其对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严重危害,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酸雨污染呈加速上升趋势,已成为继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的重要贡献者,通过数据库检索、查找相关部门年报,调查全国酸雨分布情况,对10余年来中国地区酸雨形势及时空分布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来了解酸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对我们来研究酸雨对三峡坝区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酸雨;分布特征;影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Distribution of acid rain in ChinaCHEN Haizhou,CHEN yuanqiang,DU ding,FENG xiaoxin,GU jianyu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China)Abstract:Acid rain in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human health in serious harm, by the various national attention, has become a worldwid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ince the 80s of last century,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acid rain pollution was accelerating trend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has become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major contributor to acid rain, through a database search, fi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al annual reports, national survey The distribution of acid rain, more than 10 years of Acid Rain in China and change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acid rain on soil structure, for u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acid rain on the Three Gorges Da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acid rain;distribution;Influence1 酸雨的定义根据常规定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 6的大气降水[1],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物质,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在大气中被氧化成不易挥发的硫酸和硝酸,并溶于雨水降落到地面所形成的[2]。
酸雨灾害
酸雨的概念
酸雨的酸度是由PH值衡量,是指pH值小 于5.6 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 降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 pH 值 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 略呈酸性,pH值为5.6。被大气中存在的 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的雨叫酸雨; pH值小于5.6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 (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 时叫酸雾。
加拿大的酸雨除来自美国“进口”外, 其本国也有不少可引起酸雨的污染源。 加拿大的安大略和大西洋沿岸50%的土 地、魁北克省80%以上的土地,对酸雨 特别敏感,而加拿大85%以上的人口和 大部分工业都在这些地区,因此酸雨对 加拿大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日本与欧美等国一样,也存在酸雨问题。 现在日本全国各地每年都有pH值低于4的 酸雨,个别降水的pH值可低于3,在群马 县前桥曾测得pH值为2.86的酸雨。
山东半岛是我国长江以北的, 一个独立的酸雨 区, 主要是在胶东半岛的青岛和潍坊市附近。 例如, 1999年山东省降水酸度 (年均降水pH值) 分布为: 聊城, 7.22; 莱芜, 7.11; 临沂, 7.09, 荷泽, 6.96; 泰安, 6.92; 枣庄, 6.76; 德州, 6.69; 滨州, 6.66; 淄博, 6.63; 济宁, 6.62; 威海, 6.48; 济南, 6.44; 日照, 6.30; 东营, 6.14; 烟台, 6.11; 潍坊, 5.48和青岛, 5.05。这种分布与当地的二氧化硫 排放量有关, 也于沿海地区的暖湿气候有关。
在吉林省最东部有一小块滨海地区, 夹在 俄罗斯和朝鲜之间。我国长江以北的另 一小块酸雨区就在图们江三角州那里。 例如, 珲春市, 1994年的年降水平均pH值 为4.87; 图门市为亦为4.87。其排放酸性 污染物源, 除了延边自治区本身外, 尚可 能来自其周边地区, 加之气候属海洋性气 候, 温暖湿润,形成了一小块酸雨区。
中国三大酸雨区&酸雨的形成
中国三大酸雨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酸雨如何形成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是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酸雨灾害的分布我国是继欧洲、北美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灾害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酸雨次数占总降雨次数的比例)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至34%。
我国酸雨分布规律
我国酸雨分布规律
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多个方面造成危害。
我国地大物博,酸雨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以下是我国酸雨分布规律的简要介绍。
1. 北方地区酸雨严重
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是我国酸雨最严重的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酸雨问题最为突出,尤其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而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也是酸雨比较严重的区域。
2. 华南地区酸雨相对较轻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等地,酸雨问题相对较轻,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降雨充沛、植被覆盖率高等因素的影响。
3. 中部地区酸雨状况较为复杂
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酸雨状况较为复杂。
在湖南、湖北等省份,有些地方的酸雨问题比较严重,但总体来说相对较轻;而在河南、安徽等省份,酸雨问题较为突出。
4. 西南地区局部地区酸雨较重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酸雨问题相对较轻,但是局部地区仍然存在酸雨问题,尤其是在某些工业城市和交通要道附近。
总体来说,我国的酸雨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
以解决。
根据酸雨分布规律,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酸雨问题。
酸雨
研究性学习参考资料————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降水,包括雨、雪、雹和雾等。
酸雨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的成因是由于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S0x和N0x,在大气中的催化剂作用下,最终形成硫酸和硝酸。
国外酸雨中,硫酸与硝酸比为2:1,而我国约达10:1,表明我国酸雨成因主要是烧煤所致。
我国降水pH值年均值低于5.65的区域主要是长江以南地区,重庆、贵阳等城市地区的酸雨处在严重污染水平。
酸雨除对水生、陆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外,对于人类健康可产生直接危害。
伦敦烟雾事件中高危人群超额死亡大增就是最好的例证。
酸雨的发现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由于我国多燃煤,所以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而多燃石油的国家下硝酸雨。
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一般说来,某地SO2污染越严重,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就越高,导致PH值越低。
酸雨的分布
1、北美
• 北美降水中pH值以美国和加拿大最低,为 4.0~4.5,最低值出现过3.2。美国酸雨始于50 年代初期,由于美国很早就在发电站和大企 业采用200~300m高烟囱排放SO2,令SO2等 污染物大量被扩散到远离排放口的地区,这 使与其相邻的加拿大深受其害。加拿大境内 的不少酸雨,污染源竟远在美国。美国的酸 雨自西向东逐渐加重。80年代开始,美国采 取一系列措施控制SO2和NOx排放量,使整个 美水pH值时间变化规律
• 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和西北地区,降水pH值季节变化总的趋势 相似,低的pH值出现在夏、秋季,而冬、春季较高。秦岭淮河 以南变化复杂,差异较大。闽浙沿海pH最高值多出现在夏季, 最低值出现在冬春季之交。长江三角洲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 是全国SO2、NOx排放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全年降水pH值均低, 除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外,其他各月变化不大。长江中游如湖南 长沙、湖北武汉、江西南昌等地区,突出的特点是pH最低值出 现在7月份,可能是由于对流雨较多,将当地形成的酸性气溶胶 大量洗脱所致。长江上游从云南丽江到四川渡口,碱性物质较 多,降水pH值接近中性至微碱性,一般低值出现在夏季,高值 在冬、春季。四川盆地与长江三角洲相似,云贵高原全年降水 量分配比较均匀,降水pH值在5.0左右变动。
1、欧洲
• 北欧瑞典和挪威酸雨比较突出,在70年代,降水pH 值已经低至4.0~4.5。英国则是欧洲SO2和NOx排放 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酸雨也比较严重。根据有关的 资料分析,欧洲SO2排放量分布与硫酸根含量分布 趋势十分相似,高值区出现在欧洲主要工业区,东 自东德工业区和西德鲁尔,向西延伸到法国东北部、 比利时、荷兰南部,过英伦海峡,延伸到英国大的 工业区。由此可见,酸雨形成与工业区排放的SO2 之间有密切关系。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摘要:本文通过列举四川,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城市,和新疆,辽宁,河南等北方城市,近年来的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的具体实例,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关键词:酸雨沉降机制我国不同地区分布特征一.我国酸雨沉降机制及输送态势酸雨,因其危害民众健康、腐蚀文物古迹、破坏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受酸雨影响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左右,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中唯一面积还在继续扩大的地区。
据统计,每年我国因酸雨和主要致酸气体(二氧化硫)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悬浮于大气中的酸性颗粒物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是造成我国许多城市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酸雨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它们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据估计2020年能源总需求将达到23.2~31.0亿吨标准煤,其中90%是化石燃料。
可以预见主要致酸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将持续显著增加,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控制措施,我国环境酸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给我国已处于重负之下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威胁。
酸雨的形成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
酸雨的产生不仅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有关,同时受大气中氨、颗粒物和大气氧化能力的影响;酸性物质可在大气中传输而导致酸沉降的跨界影响;酸沉降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作用机制涉及致酸物质在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典型环境介质之间的迁移过程。
因此酸雨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酸雨的形成和沉降机制与欧美两大酸雨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我国酸雨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大气氧化性较强、致酸物质生成速度快;二、我国排放源复杂,大气污染物的成分特征异于欧美,尤其是我国大气中气态氨和颗粒物浓度很高,且北方大气中存在大量碱性颗粒物,我国酸雨的形成机理和反应途径有其独特之处;三、青藏高原和南方多山导致我国大气流场较欧美地区复杂;四、我国低纬度酸雨区的土壤及生态系统与欧美有明显不同,对酸沉降敏感度存在较大差异。
2024年为什么会产生酸雨
二、对陆地生态Biblioteka 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据报道,我国重庆南山1800公顷松林因酸雨已死亡过半。
三、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四、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据报道,仅美国因酸雨对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每年达20亿美元。据估算,我国仅川黔和两广四省,1988年因酸雨造成森林死亡,农作物减产,金属受耐罩腐蚀的经济损失总计在140亿元。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元素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据初步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28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14万公顷。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63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按1998年市场价计算),对南方11个省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
2024年为什么会产生酸雨
为什么会产生酸雨1
酸雨的产生原因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的危害。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K、Na、Ca、Mg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我国酸雨的特点
我国酸雨的特点酸雨不仅在发达国家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西欧和北美的第三个酸雨区。
我国的酸雨大致有如下的特点:1、有明显的地域性,南方多于北方而且从北到南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近二十年监测结果:1982年中国酸雨分布图,1987年中国酸雨分布图和1993年中国酸雨分布图较准确勾划出中国大陆有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在长江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大部分地区。
降水的PH﹤5.6的城市几乎都在长江以南,尤以湖南、江西、四川、广西等省最为严重。
可能是由于北方土壤多属碱性,这些碱性尘粒被风带到空中,在降水冲刷过程中对酸起中和作用。
南方则不同,气候潮湿,大气中土壤尘粒较少,而且土壤大多属酸性,对酸没有中和能力,或中和能力很小。
两小块酸雨区域在胶东半岛和图们江地区,后两者“酸雨”孤岛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附近较大城市(青岛、长春、吉林)有酸性物质强排放源,另一方面它们濒临海洋,海洋性潮湿气候提供了产生酸雨的温床。
据1997年全国酸雨监测网85个站点的监测报道,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大部和西藏部分地区酸雨全年出现几率在20%以下,其中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和新疆部分地区全年没有酸雨出现。
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酸雨全年出现几率大于50%,其中浙江、江西、湖南、广州和贵州部分地区酸雨全年出现几率大于80%。
2、我国能源以燃煤为主,目前脱硫水平尚低,SO2排放总量约1800万吨,仅次于美国和欧洲而居世界第三位,故我国酸雨大多属硫酸型。
我国酸雨中H2SO4与HNO3之比约为10:1(发达国家约为1:1)。
但随着城市汽车的增加,酸雨中硝酸的成分有增加的趋势。
3、降水酸度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PH值低,夏季PH值高.以下是我国部分省、市的酸雨调查数据:上海市——1980年观测到酸雨。
市区酸雨显著增加,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一大片酸雨区,酸雨频率分布,市区为50-90%,明显高于郊县。
中国酸雨空间分布及成因
中国酸雨空间分布及成因酸雨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第3大酸雨区。
由于酸雨的严重危害,我国的经济建设遭受了很大损失,人民生活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研究表明,仅在我国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江苏、浙江、安徽等11个省、自治区,酸沉降引起的森林木材储蓄量减少和农作物减产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分别高达44亿和51亿人民币,11个省的年生态效益经济损失约为459亿元。
一、酸雨的空间分布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
在1982年的酸雨普查中发现除吉林、甘肃和宁夏外,其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酸雨已覆盖国土面积的40%。
1999年106个城市的pH值监测结果表明,降水年均pH值范围在4.3~7.47。
pH值<5.6的城市有43个,占统计城市的40.6%,怀化、景德镇、遵义、宜宾、赣州等南方城市的酸雨频率达80%。
我国酸雨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降水pH<5.6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华中、华南、西南及华东地区存在酸雨污染严重的中心区域;北方地区只有局部地区如青岛、图们等地出现酸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重庆、贵阳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是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长沙、株洲、赣州、南昌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污染水平超过西南酸雨区,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西南酸雨区虽然有所缓和,但仍维持较严重的水平;华南酸雨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东部地区,总体格局变化不大;华东酸雨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小尺度上的污染格局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较华中、西南酸雨区弱;而北方地区年均pH值<5.6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青岛、图们中心的区域。
我国的酸雨污染以城市局地污染为主,并以城市为核心呈现多中心分布。
在西南的重庆污染区,华南的长沙污染区和洪江污染区,都是由于城市和厂矿企业污染物的低空排放,使其附近的SO2浓度比其他地区高,降水酸度也较高。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布状况酸雨的成因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的区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 春季夏季降水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及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关键词: 酸雨; 分布; 成因酸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量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大量的SO 2及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其中酸雨的问题尤其严重。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酸雨,经过80年代的急剧发展,从 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酸雨污染区趋向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国西南部的、等地发展到包括现在的包括12个省市的广大区域, 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报道的80年代中欧地区的“黑三角”地带还要严重。
酸雨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经济的发展都来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酸雨使土壤酸化,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酸雨还会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和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降低水体的pH,使流域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作品、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本文在分析我国酸雨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基础上,并对各个区域的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酸雨形成的各个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国南方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1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包括的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
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则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一、酸雨的分布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二、酸雨的形成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三、酸雨的危害1.破坏森林、草原及农作物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
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酸雨能抵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掉钙、镁、钾等养分,使土壤日益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的生长。
当土壤中的铝被酸雨“解放”出来,成为可溶态的铝时,就会危害植物的根毛,影响养分的吸收。
酸化的土壤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生物群落发生混乱和变化,从而危害农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生长。
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稻子的叶子,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将枯萎、死亡。
2.土壤酸碱性增强,湖泊酸化,生态环境受损酸湖形成,鱼虾难存。
对于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是个威胁,使得他们不得不另谋其他职业。
中国三大酸雨区酸雨的形成
中国三大酸雨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酸雨如何形成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是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酸雨灾害的分布我国是继欧洲、北美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灾害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酸雨次数占总降雨次数的比例)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酸性降水的标准
制作人:王敏源 陈磊 演讲人:王敏源
酸性降水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沉降,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 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酸性气 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 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 面,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 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 物质。 这里主要讨论湿沉降过程。
酸雨污染的态势
KH--------CO2水合平衡常数,即henry常数; K1、K2--------分别为二元酸CO2·H2O的一级和二级 电离常数,
它们的表达式为: KH =[CO2·H2O]/pCO2 K1= [H+ ][HCO3-]/ [CO2·H2O] K2= [H+ ][CO32-]/ [HCO3-] 各K1[CO2·H2O]/ [H+ ] =K1KHpCO2/ [H+ ] [CO32-]=K2 [HCO3-]/ [H+ ] =K1K2KHpCO2/ [H+ ]2
• 我国降水年平均pH小于5.6的地区主要分布 在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仅有个别 地区。降水年平均pH小于5.0的地区主要在 西南、华南以及东南沿海一带。我国酸雨 中主要致酸物是硫化物,江水中SO4-的含 量普遍很高。
降水的pH
未被污染的大气中,可溶于水且含量比较 高的酸性气体是CO2。如果只把CO2作为影 响天然降水pH的因素,根据CO2的全球大 气体积分数330×10-6与纯水的平衡: CO2(g)+H2O CO2·H2O;KH CO2·H2O H++HCO3-;K1 HCO3H++CO32-;K2
由于世界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如地质、气象、水文等 的差异会造成各地区降水pH的不同。下表中列出世界某些地 区降水pH的背景值,从表中发现降水pH均小于或等于5.0。 因而认为把5.0作为酸雨pH的界限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川省酸雨的分布特征概述
四川省酸雨的分布特征概述姓名:粟东班级:环境工程2010级1班学号:20104429 摘要:本文以2001-2009四川省各主要城市酸雨相关数据,总结了四川省主要城市酸雨的分布特征,将最近的数据与以往的对比得出结论,最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酸雨污染有所加重,但总体趋于平稳,有些城市还出现转好迹象。
关键词:四川、酸雨、分布特征前言:酸雨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灾害。
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酸性物质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
正文: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它是地球化学气候中人类影响的重要特征,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标志之一。
酸雨是指酸性的大气降水,包括酸性雨、雪、雾、露等沉降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20多年来,随着酸雨前物体SO2和NOX排放量的增加,中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成为了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区。
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南方大多数城市和地区普遍出现酸雨,以西南、华南地区较为突出,同时酸雨面积近年来大幅度扩大,长江以南酸雨区域已连成一片并向长江以北蔓延。
四川地处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及能源结构等因素,是我国酸雨污染严重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主要酸性降水区域。
通过对四川省能源结构和废气排放情况的分析,结合四川省近年来酸雨监测资料,包括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频率,总结了近年来四川省酸雨的分布特征。
通过对降水离子的分析,说明四川省酸雨阴阳离子的组成,酸雨为硫酸型,各城市之间存在致酸物质的远距离输送和相互影响。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国三大酸雨区&酸雨的形成中国三大酸雨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酸雨如何形成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 值低于的酸性降水,是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酸雨灾害的分布我国是继欧洲、北美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灾害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东北东南部、华北的大部以及西南和华南沿海等广大地区,酸雨分布区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我国三大酸雨区[2]分别为:(1)西南酸雨分布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分布区的降水污染严重。
(2)华中酸雨分布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污染中心强度最高、范围最大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分布区:该区域的污染强度较华中、西南酸雨分布区低。
1.1.2 中国酸雨的具体空间分布情况
我国的酸雨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pH值小于5.6的降水区域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等的广大地区;华中、西南等地区存在着污染严重的中心区域;北方地区仅在青岛、图们等局部地区出现酸雨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重庆市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酸雨污染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以长沙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的污染水平超过了西南地区,是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西南酸雨区酸雨污染危害有所缓和,但是仍然较为严重;华南酸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广西省东部等大部分地区,分布区域范围变化不大;华东酸雨分布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往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污染范围在小尺度上有所波动[3]。
我国的酸雨污染状况主要是城市局部污染,并且以城市为核心出现多个中心的分布。
例如,重庆、长沙等污染区都是因为城市和厂矿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附近的二氧化硫浓度相对较高、降水酸度较高。
1.1.3 我国的酸雨频率平均值
我国酸雨按区域划分,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南北方地区的酸雨频率平均值具有较大的差异,酸雨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近年来,各季酸雨呈上升趋势。
(1)中国南方地区。
四川省2007年酸雨频率平均值为39.6% ,比2005年增加11. 3%,酸雨仍为硫酸型污染。
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7年酸雨的年平均pH值在3.8~4.5之间,各季节的酸雨频率大都在80%以上,且呈现增大趋势。
安徽省2007年降水年平均pH值为4.9,其酸雨频率为65.5%;降水酸度、酸雨频率均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特征。
例如,在夏季降水的酸度比较弱,而冬春两个季节降水酸度较强,且酸雨频率也相对较高。
(2)中国北方地区。
北京市在2007年的降水pH值在3.48~7.90之间变动,年平均pH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酸雨污染得严重程度由南到北呈加重的
趋势。
其中强酸雨的频率为20.2%,酸雨的频率为45.3%,强酸雨、酸雨均集中在出现在夏、秋两个季节。
辽宁省在2007年共出现强酸雨情况27次,其中绝大部分区域的降水均呈中性,主要在以大连、阜新等城市为中心的多个区域,其中又以大连市的酸雨污染最为严重,酸雨的频率也达到了30.2%。
吉林省在2007年的酸雨较之之前年份有加重的趋势,其中以二道、蛟河两地的酸雨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分别是60.6%和63.6%。
1.2 中国酸雨的时间分布
我国的酸雨危害总体上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变化阶段:一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是我国酸雨现象发生的急剧发展时期;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及其以后的很长一个阶段为第二阶段,我国酸雨情况总体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从形势上看仍然较为不乐观。
我国的酸雨强度从历史上看,是以1993—1997年这个阶段为酸雨危害最强的时期,1998—2000年我国酸雨强度有了明显的下降幅度,而在2002—2004年我国的酸雨强度又开始升高。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年平均酸雨日数、酸雨量都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显著。
较之2007年的酸雨危害情况,我国2008年发生较重酸雨的城市减少了1.1%,发生重酸雨的城市所占比例基本持平[3]
2 中国的酸雨成因
2.1 自然因素
(1)位于特殊的地形,如盆地,地形封闭,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容易造成部分区域酸雨严重。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富,利于为酸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气象条件等对酸雨的形成有特别影响。
(4)天然污染物排放源的存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