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作品中的景物形象一、考纲解读新课程语文高考说明及考纲对诗歌鉴赏有三个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是在诗歌鉴赏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延伸。
古代诗歌鉴赏属于文学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级。
二、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掌握规范的答题模式。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呈现法、实践法、发现法、强化法。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2.思乡类意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3.愁苦类意象(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4.抒怀类意象(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6.战争类意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二、导入命题趋势,直击高考。
三、概念释疑——关于意象与意境。
四、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1.这首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展现不同类型答案)请你打分(学生实践)——发现规律。
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___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
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我从床上醒来,看到满地的露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 布的幌子。 思考: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价这首词说:“词中鲜明画出 一幅农村生活图像,而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请简要分析。(6分)
(9)
(10) (11)
答案: ①雄浑壮丽 ②壮阔苍茫 ③苍凉悲壮 ④闲适恬淡 ⑤清幽明净 ⑥明丽清新 ⑦萧疏凄寂 ⑧安谧美好 ⑨高远深邃 ⑩淡雅幽远 ⑪清冷幽静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答案: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 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 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 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色彩 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反映了 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察物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 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 点。
寒蝉——悲凉 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 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西风——凄凉忧愁 月——思乡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概念,认识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3. 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
4.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5.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表达手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景物形象表达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课堂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开场,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景物形象是什么。
3.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4.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景物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5. 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其中的景物形象。
6.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互相交流和学习。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运用景物形象。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并尝试创作一首含有景物形象的诗歌。
9.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
10.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作业实践,提高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并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提升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等,评估学生对景物形象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形象”(5篇模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形象”(5篇模版)第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形象”“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谒金门(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学案学生版.doc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第二课时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学习重点】1.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彖的方法2.积累诗歌相关意彖的内涵【学习过程】一、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诗屮的景物形象是情小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Z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吋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基木思路以所写景物的白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彖(意境)特点;2、描慕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一一赏技巧三、试题类型(一)概括意境描绘图娥。
【走近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09海南宁夏卷)鹏捣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笄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6分)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H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霜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小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⑵在全诗小,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特别提示:题冃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一概念解析.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三:试题类型:、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四.例题分析、诗中品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①.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②分析意境型.(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4. 鉴赏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概念,分析不同类型的景物形象。
3.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讲解描绘、衬托、象征等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5. 鉴赏方法与技巧: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
3. 练习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对一首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以李白的《庐山谣》为例,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如何突出庐山的壮丽景色。
2. 探讨诗人如何运用景物形象表达自己的豪放情怀。
七、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
2. 讨论景物形象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八、诗歌创作练习:1.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运用景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互评,教师指导,提高诗歌创作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九、拓展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人的景物诗,扩大阅读范围。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会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5.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练习和巩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美妙之处。
2. 讲解: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练习:提供一些诗歌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分析和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学生能够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独立分析和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五、教学资源1. 诗歌作品集:提供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图片和文字。
3. 练习题库: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表达情感。
2.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环节,各小组需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并解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含有丰富景物形象的诗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对景物形象的运用。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
2. 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片。
3. 学生反馈表格:用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注重景物形象的描绘。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
十、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景物,并尝试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江南春》1. 展示诗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学习目标:1、复习鉴赏景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2、学习规范答题的思路与步骤。
学习过程:一、景象特点描述题1、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②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典例精析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①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②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氛围,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课堂演练(09全国卷)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二、如何写景分析题1、提问方式:①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②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2、典例精析(09年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意象和意境的一般常识2.能力目标: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3.素质目标: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4.思政目标:感知古代诗歌独特的景物描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课前预习《优化设计》p281——p282,画面描述三步骤。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3分钟)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来许多优秀的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古诗词中,作者描写了许多的景物,往往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也就是说描绘了很多画面,这就是我们常说诗歌的景象,这些画面与诗人的情感史交融在一起的,作者或喜或悲,或触景生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中需要注意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鉴赏诗歌形象(景、意境)。
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35分钟)一、总体把握:积累知识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象”——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不是纯客观物象)意象=物象+情思燕子----今非昔比、物在人亡嫦娥----孤独、悔恨杨花----离散、漂泊杨柳----离别日----暗喻明君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南浦、西楼—送别之地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识记意象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3. 诗歌景物形象的意义4. 分析与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实例5. 练习与思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达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的意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景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首美丽的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讲解: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达手法。
3. 分析:分析具体的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的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景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质量和速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达手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了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个人陈述的评估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景物形象的表达和描绘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描绘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情感表达2. 诗歌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3. 诗歌景物形象与诗人思想感情的联系4. 分析与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情感与象征意义5. 练习与思考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 教学设计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题型;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题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1、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题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形象定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一般分为三种: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景物形象定义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二、问题呈现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
常见题干有: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
三、写景术语要掌握表现写景特色的名词术语: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四、全真模拟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2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怀新”指孕育着新的生机。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审美。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解题和实践。
教案内容:一、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定义: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写作手法。
2. 分类:自然景物、社会景物、人物景物等。
二、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1. 营造氛围:通过描绘景物形象来营造诗歌的情感氛围。
2. 表现主题:通过景物形象来表达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3. 抒发情感:通过景物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三、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1. 直观描写:直接描绘景物的外貌和特征。
2. 象征手法:通过景物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修辞手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景物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四、诗歌景物形象的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
2. 理解诗歌:整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分析景物形象: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4. 联系情感:将景物形象与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联系起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五、练习题1. 请简述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请举例说明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诗词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诗词鉴赏之景物形象教学目标1.复习鉴赏景物形象(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2.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3.提高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分析刻画景物形象的方法。
2.景物形象比较题型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应该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情感。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二、景物形象方法与技巧(一)题型一:意象型1.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解析:句中意象不难找出,注意句子中的名词;需要注意的是,意象体现出的不同氛围特点。
艺术效果的分析,要通过对比首联与颔联意象“细”“微”与“阔”“大”的不同特点,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来完成。
答案:意象:首联“细草、微风、危樯、独舟”——渺小脆弱;颔联“星、平野、月、大江”——雄浑浩大。
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2.(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课前预习】1、什么是景物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2 、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3 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教学目标】通过讲评,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题中景物形象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二、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典型例题【例题1】、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解析:1.“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扣住词中“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
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
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答案: 1.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
先写江岸,后写江水。
“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2.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1)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柏树,碧草,黄鹂,描绘一幅祠堂中幽静,寂寞的图景。
(步骤2)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意境。
(步骤3)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四、【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蕊香张耒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妆。
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
⑴请简要说说词的上片写景的层次..。
(2分)答:(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
(1分)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
(1分)先写风动门帘,再写燃香香兽,这是房内之景;然后写黄昏的朱栏和月下的长廊,这是房外之景。
也体现了时间的变化。
(共2分)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舒宣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1)(3分)上阙写的实景(眼前之景),下阙写的是虚景(想象之景),手法是虚实结合;答深秋之景和冬景亦可。
写出了深秋苍茫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
(每问1分))五、方法总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六、课后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1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2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3瓮:这里指水瓮。
○4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的气氛的,给2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并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
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山水名篇历来为人们称道,请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主要描绘了幽草、西涧、黄鹂、深树、春潮、雨、野渡、舟自横等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景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和忧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