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植物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2. 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3. 农药的使用与安全4. 生物防治技术5. 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农药的使用与安全。
2. 难点: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实践教学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农药、生物防治剂等。
3. 安排实地考察地点,联系相关部门或单位。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病虫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农药的使用与安全等内容。
3. 讨论:组织学生就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
4.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了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亲自参与了植物保护操作,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六、教学内容6. 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7. 我国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法规8. 植物保护技术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9. 生态环境与植物保护技术的关系10. 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重点: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法规。
植物保护教案范文
植物保护教案范文教案:植物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2.学习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掌握常见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4.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一、植物保护的重要性(10分钟)1.引入:你们平时有看到植物病虫害吗?植物病虫害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什么影响?2.简要介绍植物保护的概念和作用。
二、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0分钟)1.讲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植物保护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保障农业、园林和森林的健康发展。
2.分析植物保护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态优先、科学合理。
三、常见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30分钟)1.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a.预防措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使用健康种苗、保持良好的栽培技术等。
b.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虫害拮抗微生物等控制病害。
c.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病害的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
2.植物虫害的防治方法:a.生物防治:引入或增殖天敌,如昆虫、鸟类、蝙蝠等。
b.机械防治:使用物理方法,如挖坑、网罩、陷阱等捕捉虫害。
c.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喷洒、熏蒸等方法进行虫害的防治。
四、植物保护的实践活动(40分钟)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常见的植物病虫害,并讨论该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实地观察与实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观察其是否有病虫害,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提问:植物保护的原则是什么?2.回答: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态优先、科学合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4.课堂评价:请学生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自己的收获。
教学资源与评价:1.教学资源:幻灯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图片和实物、实地观察的植物、农药样本等。
2.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实地观察与实践的结果,以及课后学生的反馈。
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的植物病虫害信息,并探索创新的植物保护方法,撰写一份小型研究报告。
大学植物保护教案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植物病害、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保护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植物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教学难点:1. 植物病害和虫害的识别与诊断2. 防治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植物保护?为什么需要植物保护?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 植物保护的定义- 植物保护的意义2. 植物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的分类- 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3. 植物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植物虫害的定义- 植物虫害的分类- 植物虫害的发生原因- 植物虫害的防治方法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举例说明植物病害和虫害的实例。
2. 让学生分析植物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措施。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识别- 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2. 植物虫害的诊断与识别- 植物虫害的症状- 植物虫害的诊断方法3. 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的原则- 综合防治的方法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诊断植物病害和虫害。
2. 让学生设计一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植物保护的发展现状。
2. 分析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真菌类病害施教班级:15园林2;15园林4施教时间:(第五周)周一第五、六节;周三第一、二节教学目标:1 . 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2 .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3 .霜霉病的特点及防治要领4 .白粉病的特点及防治要领5 .黑粉病的特点及防治要领教学重难点:1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6 .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课】1真菌的营养体的分类和作用2 .真菌繁殖体的分类和作用3 .真菌的生活史4 .植物病害真菌的主要类群【新课】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及症状霉状物、粉状物、黑点状物是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标志鞭毛菌亚门:霜霉病霉状物子囊菌亚门:白粉病粉状物接合菌亚门:根霉病腐烂担子菌亚门:锈病黄色及锈状黑粉病:小黑点瘤状物半知菌亚门:炭疽病:黑点立枯病:枯萎二、常见病害防治1 .霜霉病的特点及防治要领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
叶片正面产生褪绿斑块,背面出现白色霜霉层,使叶片皱缩枯死。
发病特点:病原物霜霉属真菌。
在苗期发病重。
黄瓜、南瓜、葡萄、瓜叶菊、丽格海棠发病原因:叶片面积大,温室环境湿度大温度高,容易防治方法:(I)园艺防治:实行轮作;选用无病原菌的土壤进行高畦栽培,便于排水,田内不可积水;控制棚室内外温度和湿度。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药剂可选用72%克露查湿性粉剂600倍液,69%安克.镒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用百菌清烟剂熏烟,或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效果也很好2 .白粉病的特点及防治要领月季白粉病:真菌性病害,危害月季、蔷薇科植物等花卉。
发病症状:受害后,叶面、嫩梢上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
发病特点:5月中下旬侵染,6、7月份篁延。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IOOO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
3. 学习农药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4. 探讨生物防治和生态平衡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难点: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室内多媒体设备。
2. 植物病虫害样本或图片。
3. 农药样品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植物保护技术的理解和经验。
4. 讲解:介绍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
5.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实践操作。
6. 讲解:介绍农药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7. 互动:学生讨论农药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8. 讲解:探讨生物防治和生态平衡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9.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和正确应用。
10.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了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以及农药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通过探讨生物防治和生态平衡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注重实践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植物保护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农药生产厂家,了解农药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
大学植物保护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2)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技术;(3)熟悉国内外植物保护的研究进展。
2. 能力目标:(1)具备识别植物病虫害的能力;(2)掌握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2)树立科学的态度,培养严谨的学风。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2.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技术;3. 植物保护的研究进展;4. 植物病虫害调查与标本制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病虫害调查与标本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讲授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2. 第二课时:讲解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技术;3. 第三课时:介绍国内外植物保护的研究进展;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病虫害调查与标本制作;5. 第五课时:总结本次课程,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方面:本次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效果方面: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了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我国植物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4. 教学改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际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1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1《植物保护技术》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常见的植物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2.了解植物病害和虫害的常见种类和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能力。
2.学会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视频或者图片,介绍一下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二、讲解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和内容(15分钟)1.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植物保护技术是指通过对病虫害的防治和植物生长环境的管理,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安全。
2.植物保护技术的内容:2.1病害防治技术:包括疫病、霉病、细菌性病害等的防治方法。
2.2虫害防治技术:包括杀虫剂的使用和生物防治等方法。
2.3环境管理技术:包括土壤改良、灌溉管理和温度控制等。
三、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和虫害及其防治方法(30分钟)1.病害:1.1黄瓜白粉病:使用硫磺粉进行喷雾,提高通风条件。
1.2番茄疮痂病:使用苦茶素进行喷雾,清除病残体。
1.3小麦赤霉病:采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避免连作。
2.虫害:2.1棉铃虫: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加强田间管理。
2.2斜纹夜蛾:使用性信息素诱杀,同时采用综合措施防治。
2.3蚜虫:采用天敌放蚜虫,提高周围生境的整治。
四、展示案例和讨论(3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图片,展示一些成功的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案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成功案例的原因和经验。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应牢固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和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植物是否存在病虫害,并记录下来。
植物保护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保护的意义、方法和常见植物病虫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1. 植物保护的意义。
2.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1.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植物保护知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植物病虫害的图片或实物。
3. 植物保护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植物?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资源,保护植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二、讲授新课1. 植物保护的意义a. 介绍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b. 分析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2. 常见植物病虫害a. 展示常见植物病虫害的图片或实物。
b. 介绍病虫害的症状和危害。
3.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a. 物理防治:如人工捕杀、修剪病残枝等。
b.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控制病虫害。
c.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d. 综合防治:结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理病虫害。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题:a. 选择题:关于植物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判断题:化学防治是唯一有效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c. 填空题: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植物保护知识?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课堂练习的答案和讨论成果。
五、布置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植物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植物保护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物保护的意义、方法和常见植物病虫害,使学生了解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案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别:农业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3.培养学生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0分钟)1.植物保护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植物保护技术的原理和作用;3.植物保护技术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第二节: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120分钟)1.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2.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分类技巧;3.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策略。
第三节: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应用(180分钟)1.农田病虫害调查和监测方法;2.病虫害的防治实践技术;3.组织学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防治实践。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第一节: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学时安排:2学时第二节: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12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学时安排:4学时第三节: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应用(18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实践操作学时安排:6学时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1.多媒体投影仪、电脑、PPT等教学设备;2.相关教学材料、教学视频、植物保护技术实践案例等;3.实验室、农田等实践场地。
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小测试:通过课堂小测试对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检测。
2.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撰写报告。
3.实践操作考核:组织学生进行农田病虫害调查和防治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参考书目:1.《植物保护学》高喜平,农业出版社,2024年版2.《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南》农业部植物保护技术指导中心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版教学备注:本教案以植物保护技术为核心,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的掌握能力,并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病虫害防治教案范文
病虫害防治教案范文标题:病虫害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病虫害对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2.掌握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措施;3.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特点;2.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病虫害的识别和判断;2.防治方法的灵活性和科学性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特点1.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a.病害的主要类型:真菌、细菌、病毒等;b.病害的特点:传播方式、发病条件、症状表现。
第二节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预防措施:a.选择抗病虫害品种;b.加强田间管理:疏芽、疏果、病虫害枯萎部分的处理等;c.种植间作和轮作;d.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e.消毒工具和种子。
2.农药防治:a.种类和应用方法;b.使用农药的注意事项:剂量、时间、方法等;c.农药的环保和安全意识。
3.生物防治:a.引入天敌和寄生虫,发挥其捕食作用;b.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干扰虫害的行为;c.推广使用生物农药。
第三节病虫害的防治案例研究1.选择几种常见病虫害,进行相关案例研究;2.分析该病虫害的防治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方法:1.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措施;2.小组讨论和分享案例分析;3.室内外实地观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病虫害现象;4.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注重互动。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对常见的病虫害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判断;2.学生能够合理选择和应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3.学生的案例研究能够分析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七、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资料;2.实验室和田间观察工具。
八、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植物保护技术示范农场,了解最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2.鼓励学生在家庭农场和花园等实践中积累防治病虫害的经验;3.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大学植物保护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授课对象: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植物保护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3. 熟悉植物病虫害的识别、防治和监测技术。
4.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植物保护实践技能。
教学内容:一、植物保护概述1. 植物保护的概念及意义2.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3. 植物保护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二、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1. 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2. 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3.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则4.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植物保护?为什么说植物保护很重要?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1. 植物保护概述- 植物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的主要任务和目标2. 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 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三、课堂讨论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 针对常见病虫害,引导学生讨论防治措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植物保护的概念、意义和主要任务。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讲授新课1.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的优缺点2. 植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植物病虫害监测的意义- 植物病虫害的预报方法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保护基本概念、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植物病虫害识别、防治和监测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植物保护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
2.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园林植物病虫害 电子教案
交链孢属:紫斑病、十字花科黑斑病症状特点,观察分生孢子是否倒棒状,有无纵横隔膜?是否成串生长?喙长度?何种颜色?
7.镰刀菌属:枯萎病症状特点,观察分生孢子有几种形状?各是什么形态?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何种颜色?
8.炭疽菌属:炭疽病病症状特点,分生孢子单胞还是双胞?何种形态?有无颜色?分生孢子聚集时有无颜色?
新鲜标本
显微镜
载玻片
挑针
布置习题
1.总结锈病、黑粉病症状特点,其共性和个性是什么?
2.绘柄锈菌、胶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冬孢子、夏孢子形态特征图。
3.绘尾孢属、镰刀菌属、交链孢属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图。
4.绘炭疽菌属、壳针孢属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图。
教学后记
班 级
单元名称
植物病害识别
课时名称
讲授并引出新课
新 课
植物病害的定义:
1、发病时期 生长发育时期和贮藏运输时期。
2、发病原因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基本特征 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
4、影响产量和品质
植物病害的病原识别:
1、非生物病原
常见症状:变色、坏死、落叶、畸形、萎蔫。
主要原因:营养不适、水分失调、温度、中毒。
2、生物病原
2.你们家乡危害园林植物的病害有哪些?危害情况如何?
提问、讨论引出新课
新 课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基本情况:
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对园林养护构成了新的威胁。一些长期得到控制的历史性病虫害再度猖獗。病虫草害给园林植物造成的损失。
二、课程概述:
1.本课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教案
一、教案概述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学习植物病虫草鼠害的诊断方法。
3. 掌握植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1. 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植物病虫草鼠害的诊断方法。
3. 植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原则。
4. 常用农药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5.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病虫草鼠害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常用农药的分类及使用方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实物标本、农药样品、防治工具等。
二、第一章: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分类。
教学内容:1. 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定义。
2. 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分类及特点。
3. 植物病虫草鼠害的传播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活动:1. 讲解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定义及分类。
2. 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植物病虫草鼠害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三、第二章:植物病虫草鼠害的诊断方法教学目标:1. 学习植物病虫草鼠害的诊断方法。
2. 提高学生对植物病虫草鼠害的识别能力。
教学内容:1. 病虫草鼠害诊断的基本方法。
2. 常用诊断工具及使用方法。
3. 病例分析,提高学生诊断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活动:1. 讲解病虫草鼠害诊断的基本方法。
2. 演示常用诊断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分析病例,让学生参与诊断实践。
四、第三章:植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原则教学目标:1. 掌握植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原则。
2. 学会制定植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方案。
教学内容:1. 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2. 防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活动:1. 讲解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2. 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学会制定防治方案。
3. 小组讨论,分享防治方案的实施经验。
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案
(六)防治:
课 目
第七章 油料作物病害
目 的
要 求
了解大豆灰斑病、褐纹病、菌核病、霜霉病的分布与危害,掌握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
雌雄成虫 ←— 3、4龄发育
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异。
胞囊线虫在田间传播:农事操作,田间流水,种子远距。
(四)发病条件:
1、土壤条件:土壤温、湿度、土壤质地对胞囊线虫的发育有重大影响。
2、轮作制作:重、迎茬地发病重。
3、施肥与灌溉。
(五)防治方法: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最实用的方法是使用抗虫品种。
1、选育和利用抗(耐)病品种。2、合理轮作。3、农业技术措施。
4、种子检疫、药剂拌种。
5、土壤施药。
6、生物防治。
二、大豆根腐病:分布与危害
(一)症状:根部,地上部分,地下根
(二)病原菌:由多种病原菌侵梁所引起的。主要有: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腐霉菌、丝核菌等。
三)侵染循环:
寄主的抗扩展
影响潜育期条件 主要是温度
发病期
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初次侵染 单循环病害
少循环病害
再次侵染
多循环病害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教学方法
举例
举例
讲授
对比
对比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介绍几种相关的概念
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1.寄主植物 决定病害是否流行的关键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4)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教学方法
图解
挂图
课 目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二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范本模板】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9次课第3章第一节学时:1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3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第一节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一、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内容(一)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
(二)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三)越冬情况调查。
(四)防治效果调查.二、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取样方法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
不同的取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一般来说,五点式、单对角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而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Z”字形取样则适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
三、植物病虫害调查的记载方法参看书中“玉米螟产卵及孵化情况调查记载表”四、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1。
被害率:反映病虫为害的普遍程度有虫(有病)单位数被害率= -————-———-—-×100%调查单位总数2。
虫口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的虫口数量调查总虫数虫口密度= —-——————-调查面积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查得总活虫数百株虫数= ——————-———×100调查总株数3。
病情指数:取样点的每个样本,按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调查出各级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病情指数= -———---—————————×100%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4。
损失率= -———---———----—————————-×100%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五、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消长都有它的规律,人们有目的地针对某种病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结合掌握的历史资料、天气预报等,对该病虫的发生趋势加以估计匡算,这一工作叫预测。
大学植物保护教案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授课对象: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植物病害、虫害及杂草防治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植物病虫害问题的能力,提高植物保护实践技能。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一、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二、常见植物病害及其防治三、常见植物虫害及其防治四、杂草防治五、植物保护实践技能训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植物保护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讨论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植物保护的定义: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杂草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损害。
-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
2. 常见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病害类型: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
-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3. 常见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虫害类型:食叶性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性害虫等。
-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4. 杂草防治- 杂草的危害: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污染环境等。
- 防治方法:机械除草、化学除草、生物防治等。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植物保护基本概念、病害、虫害及杂草防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课后思考题的答案。
二、讲授新课1. 植物保护实践技能训练- 实验室操作:展示植物病害样本,让学生识别病害类型,分析病害原因。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田,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学习病虫害防治方法。
2. 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的植物病虫害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保护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的概念,意义和任务;2.掌握常见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3.熟悉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意识;5.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植物保护的概念、意义和任务;2.常见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3.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植物保护的概念和意义;2.常见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3.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2.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2.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提升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植物保护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植物受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保护的思考,并提问:“植物保护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植物保护?”2.概念解析:讲解植物保护的概念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保护的任务是什么。
3.常见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介绍常见的植物病害和害虫的特征和症状,包括外观特征和病害症状,让学生学会鉴定和区分不同的病害和害虫。
4.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措施等,同时介绍常见的植物保护方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5.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通过实验操作或实地考察,教授学生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如喷药、熏蒸、剪除病叶等操作方法,并解释操作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6.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植物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保护措施,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7.总结提高: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和复习准备。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案第一章:园林植物病虫害概述1.1 病虫害的定义1.2 病虫害的分类1.3 病虫害的危害特点1.4 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学2.1 病原菌的分类与特点2.2 病原真菌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2.3 病原细菌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2.4 病原病毒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第三章:园林植物虫害的昆虫学3.1 昆虫的分类与特点3.2 主要园林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3.3 害虫的防治策略与方法3.4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比较与应用第四章: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测4.1 病虫害监测的方法与技术4.2 病虫害预测的方法与模型4.3 病虫害预测与管理信息系统4.4 病虫害的预警与控制策略第五章: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5.1 物理防治技术5.2 化学防治技术5.3 生物防治技术5.4 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实例第六章: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6.1 常见病害识别与诊断方法6.2 常见虫害识别与诊断方法6.3 病虫害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6.4 病虫害案例分析与诊断第七章: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7.1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7.2 化学防治方法的应用7.3 生物防治的实施策略7.4 物理防治与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第八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践应用8.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计划制定8.2 防治药剂的选择与应用8.3 防治设备的选用与操作8.4 防治效果的评价与调整第九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案例分析9.1 案例一:落叶松枯梢病防治9.2 案例二:美国白蛾防治9.3 案例三:草坪病虫害综合治理9.4 案例四: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第十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0.2 环保型防治剂的研究与应用10.3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开发10.4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解析: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病虫害的特征和诊断方法,这对于后续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doc第一章:植物保护技术概述1.1 植物保护技术的意义和目的解释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强调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病害和杂草侵害的必要性1.2 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介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和综合防治等不同植物保护技术的方法1.3 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现代植物保护技术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章:化学防治技术2.1 农药的类型和作用机制介绍常见的农药类型,如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解释不同农药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2.2 农药的使用技术教授正确的农药配制和使用方法强调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3 农药残留和环境问题探讨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减少农药残留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第三章:生物防治技术3.1 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介绍生物防治的概念和利用生物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强调生物防治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3.2 常见生物防治剂的应用探讨常见生物防治剂,如微生物菌剂、性信息素和天敌昆虫等的使用方法和效果3.3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和限制分析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克服限制和提高生物防治效果的策略第四章:机械防治技术4.1 机械防治设备和方法介绍常见的机械防治设备,如除草机、喷雾器和筛网等教授机械防治的操作技术和应用方法4.2 机械防治的优缺点分析机械防治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讨论机械防治技术在不同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应用情况4.3 机械防治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机械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提出提高机械防治效率和减少劳动力的方法第五章:综合防治技术5.1 综合防治技术的基本原则介绍综合防治技术的目标和原则强调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效果5.2 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步骤教授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强调监测和评估植物病虫害状况的重要性5.3 综合防治技术的成功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实施综合防治技术的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第六章:植物保护技术的评估与监测6.1 植物保护技术效果的评估方法介绍植物保护技术效果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如防治效果、安全性等强调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测试的重要性6.2 监测植物病虫害的方法教授监测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和技巧,如采样、观察和数据记录等强调及时监测和预警的重要性6.3 植物保护技术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探讨植物保护技术使用中的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介绍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第七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法规与政策7.1 植物保护技术相关法规概述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相关法规的基本内容和目的强调遵守法规的重要性7.2 植物保护技术的审批和登记流程介绍植物保护产品审批和登记的流程和要求分析审批和登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7.3 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探讨植物保护技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第八章:植物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8.1 作物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成功案例强调综合运用不同植物保护技术的必要性8.2 草坪和园林植物保护案例分析探讨草坪和园林植物保护的案例,如草害防治、病虫害管理等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在景观维护中的应用8.3 果蔬花卉保护案例分析分析果蔬花卉生产中的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案例强调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性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发展9.1 新型植物保护技术的研发探讨新型植物保护技术的研发方向和趋势强调技术创新对植物保护事业的重要性9.2 植物保护技术的智能化与信息化介绍智能化和信息化在植物保护技术中的应用强调数据分析和在植物保护中的潜力9.3 植物保护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探讨国际间植物保护技术的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强调共享植物保护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必要性第十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展望10.1 植物保护技术的挑战与机遇分析植物保护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10.2 植物保护技术的教育与培训强调植物保护技术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探讨教育和培训方法的创新和改革10.3 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持续创新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植物保护技术的意义和目的补充和说明:本环节需重点关注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病害和杂草侵害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教案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建立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的概念;充分认识到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掌握各种防治法的性质、特点和应用,强调在病虫害防治中应注意防治效果与环境的协调性的观点,把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读物和教学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反复思考、努力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时间安排: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堂系统讲授12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本次课讲授:综合防治一、教学目标:1.掌握综合防治的概念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
2.掌握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三、教学设计:由农田生态环境引入综合治理—分析综合治理的原则—讲解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目标检测——小结四、教学手段:讲授法、对比法、提问式、课件等五、讲授的内容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19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
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的出现,使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优点。
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
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的防治策略。
一、综合防治的含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依靠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我国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提出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即以农业生态全局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利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综合治理不是彻底干净消灭病虫害,而是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综合治理并不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措施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水平上。
二、综合防治的原则(1)从农业生态学观念出发认为植物、病原(害虫)、天敌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它们同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又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发生和消长又与其共同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状态密切相关。
综合治理就是在作物播种、育苗、移栽和管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节生态系统中某些组成部分,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害天敌生存,不利于病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从安全的观念出发,认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关系密切,要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又考虑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协调选用一种或几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如栽培管理、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药剂防治等措施。
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
各项措施协调运用,取长补短,又要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从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病虫害的观念出发认为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要从病虫害、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的选择及合理的使用农药,特别要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和利用天敌,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4)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观念出发,认为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即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阈值)。
根据经济允许水平确定防治指标,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要及时防治。
三、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首先要调查作物病虫害种类,确定主要防治对象和重要天敌类群;明确主要防治对象的防治指标;熟悉主要防治对象、主要天敌类群的发生规律、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相互作用及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力求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治理方案。
综合防治的最终目标是要创造出这样一个良好的农田环境,这就是在农田中病虫害和一切有害生物被抑制到不会危及到作物的产量,而作物和有益生物都能够最有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因此,不可能一下子就会达到这种目标,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工作,必须努力创造一定的必须条件。
1、综合防治的基本条件(1)摸清家底摸清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整个农田生物群落与它们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明确哪些是有害生物,哪些是有益物,以及它们的主要种类和数量。
(2)掌握规律对于农田中的主要有害生物和它们的主要天敌,要进一步调查清楚它们的发生规律,以便更好的控制和利用(3)加强测报在掌握了农田主要有害生物和它们的天敌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准确地预测预报,以指导综合防治。
2、综合防治的发展步骤实现综合防治的步骤,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验和防治水平,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病虫到多种病害的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1)以一个主要害虫(或病害)为对象,制定它的综合防治的措施。
(2)以一种作物或者作物的的某一生育阶段为对象,制定这种作物(或这一发育阶段)的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措施。
(3)以整个农田为对象,制定整个农田的各种主要作物上的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将它们纳入整个农田的生产管理体系中去。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
七、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八、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什么是综合防治?如何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第二次课(2学时)本次课讲授:植物检疫、农业防治一、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检疫的体系和法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和检疫对象的确定。
介绍植物检疫和检验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2.掌握农业防治的概念和病虫害防治的农业措施二、职业技能教学点:1.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
2.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施农业防治。
三、教学设计:1.由常见植物检疫对象引入植物检疫概念—分析其必要性—讲解植物检疫技术和方法—目标检测—评讲—小结2.由农田生态环境引入农业防治—分析其基础地位—讲解农业防治措施—目标检测——小结四、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式、课件、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由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的传人或传出,并防止进一步扩散所采取的植物保护措施。
(一)植物检疫的任务和植物检疫对象1.植物检疫的任务禁止危险性病、虫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将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传人未发生地区,采取措施消灭;当危险性病、虫及杂草传人新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
植物检疫分为对内植物检疫(国内检疫)和对外植物检疫(国际检疫)。
对内植物检疫是由县级以上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实施。
其中农业植物检疫名单由国家农业部制定,省(市、自治区)农业厅制定本省补充名单,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疫区、保护区的划定由省农业厅提出,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对调运的种子等植物繁殖材料和已列入检疫名单的植物、植物产品,在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之前必须经过检疫;对无植物检疫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实施产地检疫;从国外引进的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子等繁殖材料必须进行隔离试种。
对外植物检疫是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
防止本国术发生或只在局部发生的检疫性病虫草由人为途径传人或传出国境;禁止植物病原物、害虫、土壤及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地区的有关植物、植物产品入境;经检疫发现的含有检疫性病虫草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做除害、退回或销毁处理,其中处理合格的准予入境;输入植物需进行隔离检疫的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场所检疫;对规定要进行检疫的出入境物品实施检疫;对进出境的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过程实行检疫监督。
2.植物检疫对象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一是国内尚未发现或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二是危险性大,一旦传人可能造成农林业重大损失,且传人后难以防治的;三是能随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的。
国家农业部1995年颁布的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有32种,其中与农作物有关的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小麦腥黑穗病、玉米霜霉病、马铃薯癌肿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烟草环斑病毒病和假高粱等。
我国1992年颁布的入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有84种,其中严格禁止进境的有3种,严格限制进境的有51种。
此外,还有368种列为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
其中与农作物有关的有小麦矮腥黑穗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大豆疫病、烟草霜霉病及水稻茎线虫病、毒麦、菟丝子、列当和假高梁等。
(二)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很多,其中随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病、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和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的,可用直接检验法;对在作物种子或其他粮食中混有菌核、菌瘿、虫体、虫瘿、杂草种子的,多采用过筛检验法;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的,多采用解剖检验法。
此外,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还有种子发芽检验、隔离试种检验、分离培养检验、比重检验、漏斗分离检验、洗涤检验、荧光反应检验、染色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检验、生物化学反应检验、电镜检验、DNA探针检验等。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在全面分析植物、有害生物与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农业措施,压低有害生物的数量,提高植物抗性,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的方法。
是最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
但这种防治方法效果有局限性,当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还必须采用其他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理想的作物品种应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又对病虫害、不良环境条件有综合抗性。
具有抗(耐)病(虫)性的品种在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