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规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规程

1. 引言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用于获取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本规程旨在规范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的应用,确保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技术原理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利用地震波在地表上传播时产生的表面波进行勘探。这些表面波具有较长的传播距离和较低的频率,能够穿透较深的地层,并且受到地下介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通过对表面波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介质的速度、密度、弹性模量等参数。

3. 仪器设备

天然源面波勘探需要使用特定的仪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常用的设备包括:•地震记录仪:用于记录地震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地震信号中加速度成分。

•表面波传感器:用于接收地震波的表面波成分。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勘探方法

天然源面波勘探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三个步骤。

4.1 数据采集

在进行天然源面波勘探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勘探区域,并布设观测点。观测点应均匀分布,以覆盖整个勘探区域。在每个观测点上,需要设置地震记录仪、加速度计和表面波传感器,并确保其正确运行。

通过激发地震源(如爆破源或地震仪)产生地震波,观测并记录传播到各观测点上的表面波信号。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应考虑以下因素:

•观测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段进行观测,以避免干扰因素(如交通噪声)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观测参数:根据地下介质特性选择合适的观测参数(如频率范围、取样率等)。

•数据品质控制:及时检查数据品质,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

4.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天然源面波勘探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提取表面波信号并进行分析。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数据去噪:利用滤波等方法去除噪声,以提高信号质量。

•数据校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正,消除仪器响应和传播路径效应。

•数据叠加:将多个观测点上记录到的表面波信号叠加在一起,增强信号强度。•频率分析:对叠加后的信号进行频率分析,得到频率谱信息。

4.3 解释与分析

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可以获得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常用的解释方法包括:

•直接波速度分析:利用频率谱信息推断地下介质中直接波速度。

•反演方法:将观测到的表面波数据与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利用反演算法调整模型参数,以获得更准确的地下介质结构。

5. 结果报告

天然源面波勘探完成后,应编制结果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勘探区域概况:描述勘探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等信息。

•数据采集参数:列出数据采集时使用的仪器设备和观测参数。

•数据处理方法:描述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结果分析:对解释和分析得到的地下介质结构和性质进行说明。

•结论与建议:根据勘探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并给出可能的应用建议。

6. 总结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是一种有效获取地下介质信息的方法。本规程对该技术的原理、仪器设备、勘探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遵循规程,可以确保天然源面波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王五.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 2010. 2. John Doe, Jane Smith. Surface Wave Exploration:

Applications to Near-Surface Geophysics[M].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2005.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