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作业设计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作业设计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3bf0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b.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题1.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2.下图是人体耳朵的结构图,请观察并回答问题。
在耳朵结构中,收集声音的是(A),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的是(E)。
(填字母)3.甲、乙两同学在交谈,甲同学依靠(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他发出的声音以波形式通过(空气)传播给乙同学,乙同学依靠(鼓膜)接受甲同学发出的声音并产生振动,通过体内一系列的传递后产生听觉。
4.小科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传来的方向,他听到的声音会(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因为这相当于增大了(耳郭)(填耳朵的某个部位),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
二、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医生检查病情常戴的听诊器,它的作用是(B)。
A.产生声音B.收集声音C.测给人体内部结构2.外耳是由外耳道和(B)组成。
A.鼓膜B.耳郭C.听小骨3.下面关于噪声与听力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保护听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噪声和控制声源B.我们应该经常使用耳机听音乐C.再强的噪声也不可能会危害健康4.猫的耳朵会转动、耳郭大,周围出现声音时,只要转动耳朵就能听到。
耳郭的主要作用是(A)。
A.收集声音B.传播声音C.产生声音5.下图是足球比赛时的球迷喊加油助威喇叭,这个喇叭的作用是(A)。
A.增大声音的响度B.使声音变高C.加快声音传播的速度三、判断题1.我们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土电话”,从“土电话”中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从话筒传到听筒。
(×)2.我们周围充满各种不同的声音,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 √)3.发生巨大声响时,可以张开嘴巴或者捂住耳朵保护我们的听力。
(√ )4.手弯曲放在耳郭外面,可以听到清晰且响亮的声音。
(√)5.在听到巨大声响前,只要将嘴张开,就能保护鼓膜不受伤害。
(√ )6.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所以我们可以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 × )四、连线题五、简答题听诊器是医生为病检查中常用的仪器,借助听诊器医生能够清晰听到人体内微弱的声音,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听诊器的原理是听诊器胸件上的膜片就像鼓膜一样,心跳声会引起膜片振动,继而引起听诊器内空气的振动,再通过耳塞进入人耳,我们就听见心跳声了。
新教科版(2022年秋季学期使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
![新教科版(2022年秋季学期使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2be3c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1.png)
新教科版(2022年秋季学期使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教学进度安排6第一单元声音7第1课《听听声音》7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9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4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7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20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23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6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28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31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31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35第3课测量肺活量40第4课一天的食物44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48第6课营养要均衡53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57第8课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61第三单元运动和力66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66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70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74第4课《弹测力计》78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82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86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90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95教科版(2022)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104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
经过三年级系统的科学学习,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科学课充满了兴趣,对科学实验充满了期盼,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不过,由于年龄的因素,学生在科学方面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全面,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还有少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问题,往往因为科学课是技能科而产生轻视之意。
在本学期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引导。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2022年最新制订的教科版教材。
本教材根据内容划分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本教材共三个单元,分别围绕“声音”“呼吸与消化”“运动和力”三个主题展开,每个单元又分8课,共24课。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作业设计(教科版)精选全文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作业设计(教科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899a5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b.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1.1听听声音一、选择题1.明明站在观众席对面喊豆豆。
明明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振动产生的。
A.声带B.舌头C.嘴唇2.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属于()。
A.自然界的声音B.动物的声音C.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3.下列不属于噪音的是()。
A.机器的轰鸣声B.午夜的钢琴声C.教师上课4.《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
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A.窃窃私语声B.钢琴声C.鞭炮声5.不是耳朵的结构是()。
A.耳郭B.外耳C.中耳D.内耳6.有经验的人买碗时常常把两只碗碰一碰,通过辨别声音的()来判断碗的好坏。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7.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本领()。
A.不同B.相同C.无法判断8.当你在打哈欠的时候,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话,重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耳廓的振动D.听觉神经的振动二、填空题9.在我们学过的成语中,有些是描述声音的。
如“人声鼎沸”,这种环境下的声音属于_________,“轻言细语”,说明说话人声音的_____(选填“音高”或“音量”)很小。
10.声音可以用高低、_________、悦耳、_________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11.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 )的声音。
12.在“do、re、mi”这三个音阶中,________的声音最低,用数字1表示,________的声音最高,用数字3表示。
13.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 ),一会儿( )。
14.噪声计是用来测量________的仪器。
15.汽车紧急刹车时,声音比较______(刺耳/悦耳),钢琴的声音比较______(刺耳/悦耳)。
16.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动物、( )和( )发出的声音。
17.在耳朵的各个部分中,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 )。
三、判断题18.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c7b08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e.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一、单项选择题:40%(每小题2分)。
1.手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喇叭 C.琴键2.我们平常说把电视机声音调小一点,实际是在调节( )。
A.音质 B.音高 C.音量3.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 ),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 B.均匀 C.小4.某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5”这个音,和它发出较弱的“5”这个音比较,琴弦振动的()。
A.速度不同B.幅度不同C.大小不同 5.下列做法中,( )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B.用手按压鼓面C.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6.鱼缸旁拍手,里边的金鱼会立即受惊游走,这时声音传播途径( )。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鱼缸→水→鱼 C. 鱼缸→水→鱼7.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 ),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听到彼此说话声音。
A.空气 B.无线电设备 C.氧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拍打墙,可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振动,说明发声物体不一定要振动。
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9.在我们耳朵的结构中能把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蜗 B. 鼓膜 C.听觉神经 10.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应该( )。
A.独立设计,独立制作B.让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C.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分工合作1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
A.音量 B.响度C.音高12.某市为了减少内环线上汽车对两侧居民的噪声影响,在马路两侧装上了.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密…………………封…………………装…………………订…………………线……………许多隔音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隔音墙能改变听到的噪声音量B.隔音墙能改变听到的噪声音高C.隔音墙能改变噪声的传播方向13.探究钢尺音高变化规律时可以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则()A.振动越快,音高越高B.振动越慢,音高越低C.振动越慢,音高越高14.一般情况下,成年女子声带比男子短,说话、唱歌时声带振动快,说明()A.成年女子音高比成年男子高B.成年女子音高比成年男子低C.成年女子音量比成年男子强15.我们把手放在耳廓后面,是为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5 声音的强与弱作业设计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5 声音的强与弱作业设计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19db9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1.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1、5 声音的强与弱一、选择题1.小新同学准备用图中的自制排箫进行演奏,在调试时发现排第最短的管发出的音有点低,小新应如何改进?(B)。
A.换成更长的管B.改成更短的管C.换成更粗的管2.“刚刚的雷声很大”,这句话是对(A)的描述。
A.雷声强弱B.雷声高低C.雷声音色3.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以下表示振动幅度最大的是(A)。
A.B.C.4.如图,是手机上用来调节声音的滑动按钮,这是调节声音的(C)。
A.高低B.快慢C.强弱5.击鼓时,要使鼓面发出的声音弱,可以(B)。
A.用力敲击B.轻轻敲击C.换大鼓敲击D.换小鼓敲击二、填空题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7.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高低(音高)不变,但是用力敲打(重敲)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强),轻轻敲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弱)。
8.缓慢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弱),音叉振动幅度(小),说明音叉具有的能量(小);快速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强),音叉振动幅度(大),说明音叉具有的能量(大)。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9.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称为声音的(强弱)。
三、判断题11.“轻声细语”是指说话的声音声调很低。
(× )12.同一个物体可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13.声音的强弱对我们的听力没有任何影响。
(×)14.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高。
(×)15.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会发生变化。
(× )四、连线题16.请将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现象与解释用线连接起来。
五、简答题17.给一个气球充足气,再用细线把开口绑紧,并用手指轻轻敲气球,听听此时气球发出的声音。
再将气球放于耳朵边上,然后轻敲气球远离耳朵的另一侧,你会发现此时听到的声音比刚才大得多了。
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第一次轻敲气球声音是通过气球外的空气传播的,第二次轻敲气球声音是通过气球内的空气传播的,气球内的空气微粒比气球外要紧密,轻敲气球时,气球内的空气振动幅度大,所以声音就大多了。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a424d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0.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直接交谈D.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液体中快。
2.电视机里传来动听的小提琴声,这是()振动产生的。
A.空气B.琴弦C.喇叭3.人的耳朵构造神奇,有一个部位能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它是()。
A.鼓膜B.耳郭C.听小骨D.听觉神经4.敲响的锣用手一按,声音马上停止,这是因为()。
A.锣的振动传到了手上B.这锣的振动幅度不够大C.锣的振动停止了D.锣的振动速度被手挡了一下变慢了5.物体振动的()决定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的()决定声音的强弱。
A.幅度、速度B.速度、幅度C.幅度、快慢6.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7.听声音可以辨别乐器,因为不同的乐器()不同。
A. 音量B.音高C.音色8.敲击粗细不同、长短相同的铁管,发出声音较高的是( )。
A.粗铁管B.细铁管C.两者一样高9.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有物体振动发出声音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以上二者缺一不可10.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把水中的鱼吓跑。
这个事例说明()。
A.声音可以借助固体和液体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11.往开水瓶里倒水,随着水位的升高,听到的声音()。
A.越来越高 B.没有变化 C.越来越低12.用力敲击音叉后,你会看到悬挂的乒乓球重复弹动,幅度越来越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振动幅度变小,声音变低C.振动幅度变小,声音变弱13.下列现象中,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人在岸上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B.我们能够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C.游泳潜水的时候还能听到岸上人讲话的声音;D.暴雨天气,我们能听到哗哗的雨声。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作业设计(含答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作业设计(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b4cedc01f69e3142329465.png)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作业设计(含答案)作业练习1.我们可以用()、强弱、()、刺耳、()、粗犷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鸟的叫声B.琴声C.挖掘机的轰鸣声3.轻轻敲门,敲门声( ):重重敲门,敲门声( )。
(填“强”或“弱”)4.按下列要求列举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参考答案:1.1听听声音作业练习1.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C )A.鸟的叫声B.琴声C.挖掘机的轰鸣声3.轻轻敲门,敲门声( 弱 ):重重敲门,敲门声( 强 )。
(填“强”或“弱”)4.按下列要求列举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呼呼雨声——哗哗、沙沙、噼噼啪啪、淅淅沥沥雷声——轰隆隆流水声——哗哗、哗啦啦泉水——叮咚、叮咚树叶——沙沙动物的声音:青蛙——呱呱呱呱蜜蜂——嗡嗡嗡嗡小鸟——唧唧喳喳马蹄——嗒嗒嗒嗒小鸡——叽叽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说话的声音、敲打声、噪声音乐声、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观察琴弦的粗细、松紧,以及琴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变化,来找出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
出示课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2. 科学探索 1.选定一种弦乐器,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先选定你要进行探究的乐器,再仔细观察它的弦。
2.找一找相关因素,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我的预测:①弦越长,声调_______(越高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低)。
②弦越紧,声调_______(越高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低)。
③弦越粗,声调_______(越高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低)。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听听其音高是否发生变化。
选择要研究的乐器推测相关因素预测结果通过这一部分,让学生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不断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c3449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4.png)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声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且能够被人的耳朵接收。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等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声音的规律,并通过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现象,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2.难点: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声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3.参考资料:与声音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声音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振动。
例如,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用手触摸桌子,感受音叉的振动。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声音的传播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传播现象。
小学四年级科学作业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7472fb941ea76e58fa0495.png)
科学(四年级上册)作业第一单元:有生命的物体第一课:动物怎样生活一、课前作业:观察一种动物,记录它们是怎样生活的二、我能填空蚕的生长过程经过卵、、蛹、这四个阶段。
三、课外探究:继续观察研究小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形形色色的动物一、我能填空:动物的生活需要、、、等条件。
二、我能选择:1、狗属于下面哪类动物()A. 鸟类B. 哺乳类C. 鱼类D. 爬行类2、和猫同属一类的动物是()A. 鱼B. 狗C. 鸟D. 蚯蚓三、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生长过程都相同。
()2、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3、动物能够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植物不能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
()四、课外探究::观察植物是怎样生活的第三课:植物怎样生存一、课前作业:观察家里的一种植物,看看它是怎样生存的二、我能填空:(1)植物叶子上的气孔是植物与外界交换的通道。
(2)植物的养料是由叶子依靠中的能量、空气中的和水制成的。
(3)植物叶子上的是植物与外界交换气体的通道。
三、我能选择:绿叶制造养料,需要吸收空气中的()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氢气第四课:植物的根和茎一、我能选择:植物是依靠哪一部分把根吸收的水输送到其他部分的()A. 根B. 茎C. 叶二、我能填空:(1)植物的根有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有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植物是依靠吸收土壤中的水和养分的。
三、课外探究::继续观察植物的根和茎,了解还有什么用处。
第五课:形形色色的植物一、课前作业:收集植物和植物的资料二、我能填空:凤仙花的一生经历了、、、和5个阶段。
第六课:动物和植物一、我能选择:1、下面哪些物体是生物()A. 石头B. 塑料C. 树D. 计算机2、人类是唯一有语言、能思考的()A. 植物B. 非生物C. 生物D. 动物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生长过程都相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作业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3b1d7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7.png)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以“声音”为主题,包括“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的强与弱”、“声音的高与低”、“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制作我的小乐器”8个课时。
通过让学生感受音叉等工具的实验操作,体验声音现象的产生。
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原理。
能知道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了解人类对声音特点的利用。
乐器制作的原理,能独立制作简易的小乐器。
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本单元作业设计要求学生知道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会对不同声音的大小、方向、高低远近加以简单的区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能借助试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方式进行描述;知道耳朵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自主探究鼓膜、耳廓的作用,能叙述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知道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音量的关系,知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与音高有关,知道物体的长短、粗细与声音的高低有关;知道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经历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背景。
2.制订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
4.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5.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听听声音基础性作业填空:声音可以分为()发出的声音和()发出的声音两类。
对不同物体用不同的力量击打能产生各种各样的()。
一个音叉比另一个大,大的产生的音调(),小的产生的音调()。
2020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附单元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0年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附单元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课时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c513af0b4e767f5bcfce44.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20-8-1目录第一单元声音 (2)第1课《听听声音》 (2)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9)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2)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 (15)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 (18)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1)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23)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 (26)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26)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30)第3课测量肺活量 (35)第4课一天的食物 (39)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 (43)第6课营养要均衡 (48)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52)第8课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 (56)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61)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61)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65)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69)第4课《弹测力计》 (73)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77)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81)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 (85)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 (90)单元测试卷 (94)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 (9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 (99)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103)教科版(2020)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 (112)2020年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125)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作业设计(含答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作业设计(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7e10a1ba1aa8114531d95d.png)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作业设计(含答案)作业练习1.我们可以用()、强弱、()、刺耳、()、粗犷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鸟的叫声B.琴声C.挖掘机的轰鸣声3.轻轻敲门,敲门声( ):重重敲门,敲门声( )。
(填“强”或“弱”)4.按下列要求列举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参考答案:1.1听听声音作业练习1.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C )A.鸟的叫声B.琴声C.挖掘机的轰鸣声3.轻轻敲门,敲门声( 弱 ):重重敲门,敲门声( 强 )。
(填“强”或“弱”)4.按下列要求列举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呼呼雨声——哗哗、沙沙、噼噼啪啪、淅淅沥沥雷声——轰隆隆流水声——哗哗、哗啦啦泉水——叮咚、叮咚树叶——沙沙动物的声音:青蛙——呱呱呱呱蜜蜂——嗡嗡嗡嗡小鸟——唧唧喳喳马蹄——嗒嗒嗒嗒小鸡——叽叽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说话的声音、敲打声、噪声音乐声、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第一单元声音1.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作业设计附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作业设计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e27f1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1.png)
零五网四年级科学上册作业设计附答案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666a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0.png)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目标
本次分层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四年级学生加深对科学第一单元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其研究成效。
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研究需求,又能够全面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层作业设计
Level 1: 基础挑战
作业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作业内容:
1. 根据给定的图片选择正确的植物名称。
2. 填写动物的生存环境。
Level 2: 深度思考
作业题型:简答题、绘图题
作业内容:
1. 解释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根据所学的知识绘制一张食物链图表。
Level 3: 创造性应用
作业题型:实践任务
作业内容:
1. 制作一个简易的植物模型,标明其各个部分的功能。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个自然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解释。
评估方法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 考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观察学生在实践任务中的表现。
- 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和口头答辩。
预期效果
经过本次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我们预计学生将能够: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 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作用。
-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声音》(单元作业设计)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精选全文完整版
![《声音》(单元作业设计)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d0da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e.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一)课标要求3~4 年级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初步认识声音个方向传播。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发声物体的振动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叫声波。
声波通过我们耳郭的收集并通过外耳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道传到鼓膜,就会引起鼓膜的振动,易装置。
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和听觉神经传给大脑,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振动的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振动的快慢弱发生改变。
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学生将通过弦乐器发现更多影响物体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
力的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试和调整。
联系。
(二)教材分析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声音的强与弱声音的高与低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制作我的小乐器本单元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为核心概念,通过探究了解到振动使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在振动的同时又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发声物体的振动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叫声波。
声波通过我们耳郭的收集并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就会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和听觉神经传给大脑,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去认识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和音高;对这些影响音高因素的了解,将为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带来很多的启发,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基础知识: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声音之前,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1-3单元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
![新教科版(2020年秋季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1-3单元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26713d48d7c1c708a1459b.png)
教科版(2020年秋新教材)《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及课堂作业设计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一、判断题1.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2.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
()3.耳郭可以放大声音。
()4.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5.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有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二、选择题6.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
A 水面没有任何变化B 水面产生水波C 无法判断7.人体能感受振动的嚣官是()。
A 眼B 鼻C 耳D 口8.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 固体B 气体C 真空9.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 气流B 直线C 波10.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 高B 低C 强11.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就越()。
A 强B 弱C 低12.在打“土电话”时,为了让对方听清楚声音,我们要()。
A、拉直“电话线”B、在电话线上放一个物体C、用手托住听筒13.敲击下面杯子,能发出高音的是()。
A.B.C.14.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A.独自设计,独自致做B.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分工合作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三、填空题15.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1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
17.从外到内,耳的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18.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四、连线题19.请将耳朵的结构与功能用线连起来五、实践与探究20.根据下图所示,用“高→低”或者“低→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
(1) 请按1一7的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变化规律是( )→( )。
(2) 请按1一7的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规律是( )→( )。
21.根据你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
填写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和音高变化的记录表,并写出结论。
四年级第一单元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四年级第一单元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cb0c1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9.png)
四年级第一单元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一、研究目标:1. 了解物体的重量是有差异的。
2. 掌握物体的浮力与上浮力或者下沉有关系。
3. 能够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二、教学内容:1. 探究物体的重量差异。
2. 了解浮力与上浮力或下沉的关系。
3. 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问答、实物演示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物体浮沉和重量的认识。
2. 研究活动1:学生进行实验,用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来观察并记录。
3. 研究活动2: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了解物体的浮力与上浮力或下沉的关系。
4. 研究活动3:学生通过团体合作,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观察浮力和重量的影响。
5. 研究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进行小结。
四、作业设计:1. 选择一个物体,观察并记录它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上浮,有的物体会下沉?- 浮力和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关系?3. 设计一个实验,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来观察浮力和重量的变化。
4. 写一篇总结报告,包括观察实验结果和对浮力与重量关系的理解。
五、参考答案:1. 观察并记录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答案因物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 有的物体会上浮,是因为物体的浮力大于重力;有的物体会下沉,是因为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
浮力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量越大,浮力越小;重量越小,浮力越大。
3. 设计一个实验,例如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通过观察浮力和重量的变化来验证。
4. 总结报告格式不作具体要求,可以包括观察实验结果和对浮力与重量关系的理解。
六、扩展练:1. 观察其他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尝试解释原因。
2. 设计更多实验,探究浮力和重量的影响因素。
3. 研究水的浮力原理以及其他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注意事项:请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写好观察实验结果与总结报告。
如有疑问,及时向老师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关心天气
一、填空。
1、晴天的时候我们应该(避免)强烈阳
光的长时间照射。
2、人们常常根据(云量)的多少,来区
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3、燕子和蜻蜓低飞预示着要(下雨)。
4、在看不见东西的雾天(不能)开车。
二、选择。
1、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
间的(C)状况。
A、气温
B、冷热
C、大气
2、下列天气最适合做户外运动的是(B)。
A、下雨
B、晴天
C、大雾
D、大风
3、去郊外最适合的天气是(D)。
A、刮风
B、下雨
C、大雾
D、晴朗
4、我们不能通过下面的方法了解到正确的关于第二天的天气预报的是(A)。
A、自己躺在床上冥思苦想
B、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C、收听广播中的天气预报
D、上网查询
2.天气日历
一、填空。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情况,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3、在天气日历中气温的单位一般是(摄氏度)。
3、温度与气温
一、填空。
1、在教室的(背阴处)挂温度计比较合适,这样能更准确地测出室内温度。
2、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3、在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是早晨和晚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
二、选择。
1、下午2:00到晚上8:00,气温的变化趋势是(B)。
A、逐渐升高
B、逐渐下降
C、不一定,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2、从嘴里呼出的热气可使温度计上升,我们在靠近温度计观察气温时,应(B)。
A、张开嘴
B、合拢嘴
3、测量气温时,温度计不应该放在(B)。
A 、室内,通风,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B、室外,不通风,让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C、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4、风向和风速
一、填空。
1、我们经常说的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2、人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他们分别是(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3、我们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向,用(风速仪)测量风速。
二、明辨是非。
1、风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
(∨)
2、风是有速度的。
(∨)
3、风的方向是一整天都不会变的。
(×)
4、风的速度是一样大不会改变的。
(×)
三、选择。
1、气象学家把风速计为(B)个等级。
A、12
B、 13
C、14
2、红旗向东南飘,今天刮的是(A)风。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3、当我们难以迎风走路时,风力属于(B)级。
A、1
B、7
C、12
4、有时风刮得树枝来回摇晃,甚至连树枝都刮断了,这说明(A)。
A、风是有力量的
B、是有方向的
C、风只有两个方向。
5、风速为8.0~10.7米/秒的是(D)。
A、微风
B、柔风
C、小风
D、中风
5.降水量的测量
一、填空。
1、降水的形式很多,包括(雨)、(雪)、(冰
雹)等。
2、科学家通常采用(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的多少。
3、测雨量时,要把雨量器放在(空旷的草地上)。
4、降水概率是指降水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预测。
二、选择。
1、雨量等级以(C)小时内的降水量来计算。
A、6
B、12
C、24
D、48
2、侧雨量前要把水加到(A)刻度。
A、0
B、1
C、10
3、以24小时的降水量计算,(D)为小雨,(B)为中雨,(A)为大雨,(F)为暴雨,(C)为大暴雨,(E)为特大暴雨。
A、25~50毫米
B、10~25毫米
C、100~200毫米
D、小于10毫米
E、大于200毫米
F、50~100毫米
6.云的测量
一、填空。
1、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2、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二、明辨是非。
1、云在天空中是变化着的。
(∨)
2、我们没有办法知道今天下了多少雨。
(×)
3、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即将来临。
(∨)
4、如果云在天空中占不到三分之一,那么就是晴天。
(∨)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一、选择。
1、在干燥的的日子里,松果的鳞片会(A);当空气潮湿时,鳞片会(B)。
A、打开
B、收缩
2、快下雨时,池塘的泥鳅会(C)。
A、游出水面
B、钻进泥里
C、从泥中钻出来
D、爬到岸上
3、人们可以乘坐热气球在天空遨游的天气是(B)。
A、乌云密布
B、晴空万里
C、细雨绵绵
D、大雪纷纷
4、降水概率为40%~60%,则(B)。
A、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B、有下雨的可能
C、下雨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