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其成就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法治建设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法治建设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3)1.2 新中国成立75年概述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法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2.1 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 (7)2.2 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 (8)2.3 法律制度的重要变革 (10)3.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 (11)3.1 立法工作的加强和完善 (12)3.2 司法体制改革及法治保障 (14)3.3 法律监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5)4. 法治与改革开放的深入结合 (16)4.1 法治对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18)4.2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发展 (19)4.3 国际法治的交流与合作 (20)5. 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化 (22)5.1 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 (23)5.2 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社会构建 (25)5.3 网络空间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挑战 (26)6. 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创新发展 (28)6.1 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成就 (30)6.2 法治现代化的新要求与新发展 (32)6.3 新时代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3)7. 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34)7.1 法律体系的完善与法律的与时俱进 (36)7.2 法律实施的有效性与司法公正的保障 (38)7.3 法治文化的普及与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 (39)7.4 法治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贡献 (40)1. 内容概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法治建设历经曲折探索与不断前进,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本报告概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基本经验。
初创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开始了法治建设的初步探索,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构建法律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方向。
曲折探索: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法治建设经历了许多波折。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动法治建设的深化。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2. 对于普通公民,强化守法意识, 树立参与意识,增强维权意识
法律可能是不好的,我还可以反对,但我 所参与的确定法律的过程使我有义务承认
它们的合法性并服从它们,那种义务来自 这样一个事实:我是构成社会的成员之一 ,社会的法律就是我的法律,制定法律时 我出过力,如果法律是公正的,我可以引 以为荣,如果法律是不公正的,我继续有 义务为其改善而努力。
如果你的邻居排放污染物或施放噪声, 对你造成损害,你可以得到补偿
买商品房需到房地产交易登记机构进行登记
财产拆迁、征收私人的不动产,应当按照国 家规定给予补偿。
开采矿藏必须经过行政部门许可
购买的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期限是 70年。如果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 ,应在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
三 对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零开始
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
两个文件:则的指示
(废除旧法统) 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及一切反动的法律的训 令
两个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
(临时性宪法) 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五四宪法 标志着新中国法制正式建立起来并
且走上了正轨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很多重要的法律还处于空白状 态,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主要靠 党的政策来调整。
二 .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 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更新
(二)法律救济方式趋于多样化
1.司法救济 2.行政救济 3.协商救济
(三)法制机制更趋完善
1.修宪 2.新颁布的一些法律
物权法—私有财产保护从宪法原则迈向制 度构建
什么是物? 物主要是指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包括耕地、草地、 矿藏等自然资源;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住房 、厂房等建筑物。动产包括汽车、家具、衣服、粮食 等等。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工从 作国 者家 的工 转作 变人
员 到 社 会 法 律
公证机构的发展
公证机构也正在由现行的行政机关向事 业单位转变。1996年,全国公证处发展 到3167个,公证人员达1.7万人,仅1994 年一年,就办理各种公证达792万多件。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 会解放思想,深刻总结历史 经验教训,对法制建设的 认识 产生了一个历史性的 飞跃。这个认识的飞跃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 立了“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的方针.
②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 体制改革”中提出了法律制 度的重要性,要建立一种法 律制度高于领导人,一个好 的制度比任何好的领导人更 可靠、更稳定的观念.
③党章中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 围内活动”的原则.后来1982年宪法把它确 立为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
-----美国学者 科恩
英国学者哈特把守法的动机分为两 种,一种是出于自愿去接受和维护 法律规则,并以法律规则作为自己 行为的指导;一种是通过观察发现 如果不遵守法律规则可能会受到惩 罚,因而被迫服从法律。
政府趋向于依法行政,正在逐步树立十 种现代法治观念:
宪法至上的观念 尊重人权的观念 行政权限的观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一住户讨要“视觉卫生权”
乔占祥诉铁道部票价上浮案引起轰动
沈洪嘉“叫板”垄断行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都体现了救济原则
刑事诉讼法:疑案从无原则
民事诉讼法:支持起诉原则
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原则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总提纲:
一 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初创期 (二)严重挫折期 (三)重建和快速发展时期
、水上运输等专门人民法院,实 行四级二审制。最高人民法院是 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它负责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 院的审判工作。
法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
法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一、现状分析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治意识逐渐增强,法治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的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建国初期的法律体系相对简单,法律数量较少,内容也较为单一。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特别是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修订,为中国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法治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法治意识的增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一方面,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逐渐增强。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作用,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另一方面,公职人员和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在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法律专业,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不断增加,使得整个社会对法治的认知有了质的提升。
第三,法治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法治社会是指以法律为基础,以法治为准绳,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最终实现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中国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方面,中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治安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得到了全社会的赞誉。
在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方面,法治建设的成绩也是显著的。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逐渐完善,依法引导市场,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环境保护、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法治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法律的规范和约束,这些领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二、存在问题尽管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法律实施和执行存在不足。
尽管中国的法律体系相对完善,但在法律实施和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中国法治建设光辉历程的认识
对中国法治建设光辉历程的认识中国的法治建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法典,但真正进入现代法治建设的阶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
自1949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光辉的法治发展历程。
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铺平了道路。
这一时期,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律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此后,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颁布,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稳定奠定了法治基础。
开放与改革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法治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加大了司法体制改革力度,完善了法律制度,提升了法治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于1979年恢复了高等法院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司法独立性和公正性。
法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国逐步建立了全面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
这些法律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民权益的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司法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国多次进行了司法体制改革,旨在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其中,实行独立审判、一审终审制度,加强司法责任制,推进审判公开等措施的实施,确保了司法独立性和司法公正性。
法治文化的弘扬与普及中国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提高了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法治文化的普及使全社会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未来的展望中国法治建设光辉历程的认识表明,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司法独立和公正,提高法治水平。
同时,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国法治建设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法治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请遵循可确认的内容并在文中添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成就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建设一直是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法治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1.宪法建设:中国先后颁布了数部宪法,其中最新的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框架,为法治奠定了基础。
2.立法体系建设: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建立了广泛的立法体系,包括宪法、民
法典、刑法典、行政法典等。
这些法律为社会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和保障,强化了法治理念。
3.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设立了更为独立、专业的法院
和检察院,并不断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
4.依法治国理念:提出并强调依法治国的理念,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法
律的尊严和权威。
5.司法改革与创新:为了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司法改革,包
括推动审判改革、推进智能司法建设、加强司法透明度等。
6.法治教育与宣传: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促进
全社会对法治的认知和支持。
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司法公正、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水平,有助于保障社会稳定、公平正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不仅为我们深刻认识到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以下将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公众意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立法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中国的法律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它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立法方面,我国不断完善和更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都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了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举措,为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立法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到我国对重大战略问题的法律保障。
我国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重大领域都进行了立法保障,保障了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在立法方面,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司法在司法方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我国的司法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个独立、公正、公平的司法体系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我们的司法机构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法院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对司法人员的培训得到了加强,为司法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国的司法改革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包括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建立、司法责任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举措,为司法体系的公正、公平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我国还加强了对司法权的监督,对司法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执法四、公众意识在公众意识方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我国的公众意识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一个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
我们加强了对公民的法律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以来,法治建设一直是国家的核心任务之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实现宪法地位的确立。
1954年,新中国颁布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具有确立宪法地位的国家之一。
随着宪法的不断完善,宪法权威逐渐得到巩固,人民群众对宪法的尊重和信仰也日益加强。
其次,推动立法的整体化和逐步完善。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新中国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法律体系逐步成熟。
在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中国先后颁布了《婚姻法》、《劳动法》等一系列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为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再次,加强司法体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司法力量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
新中国也成立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一系列司法组织,为全国的法律实践提供了支撑。
最后,注重培养人才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是实现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这方面,新中国进行了大力投资,建立了多所法律专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同时注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推进全面立法、全面执法、全面司法,实现了法治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未来,我们仍需继续深化法治建设,使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行动准则。
关于我国法治的简介
关于我国法治的简介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历程。
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我国以制定宪法和法律为主要内容,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开始加强法治建设,推行宪政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我国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法制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
特别是进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1. 宪法和法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上百部法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2. 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以最高人民法院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实现了司法审判机关的独立和公正。
3. 实行依法治国理念得到广泛贯彻。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不断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全国人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形成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社会氛围。
4. 依法治国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国法治建设努力减少行政干预、保护公民权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我国法治建设的展望1. 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理念。
我国将继续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巩固和完善国家法治建设成果。
2. 进一步加强宪法和法律体系建设。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宪法和法律体系,完善立法制度和法治体系,提高法律质量和法治水平。
3.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司法公正、公开、公正,加强司法实效,确保司法公正、公开、效能。
4. 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
我国将继续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全国人民的法治素养,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发展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课件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成就:
①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颁布反恐怖 主义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②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 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 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 ③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 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进程
1.法治初创 时间:20世纪50年代 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 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 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
内容
①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 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4.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就:①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 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 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③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深知法治的意义与价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建设成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和向往,中国人民也正在探索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为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要求,基本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1、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已经产生了奴隶制的习惯法。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
唐朝(618年-907年)时,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特点主要表现是:中央集权、法自君出权高于法、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行政与司法不分、天理国法人情的宗法体制。
2、中国近代法治的抗争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均未成功。
(1)清末时期五大臣考察美、英、法、俄等13国,但是清廷认为只有德、日才符合中国国情。
在传统政治基础上嫁接西方宪政思想的有限改良,确立君主立宪。
载泽说:“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盖宪法既立,在外各督抚、在内诸大臣,其权必不如往日之重,其利必不如往日之优。
”1908年8月27日《钦定宪法大纲》分正文“君上大权”与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个部分,将封建皇帝已经具有的独裁权力加以规范化、法律化。
《钦定宪法大纲》标志中国宪政起步,但未能兑现“议院”、“言论”、“自由”、“财产”等规定。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1讲 课题33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课题33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阶段时间成就奠基20世纪50年代(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法令(2)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发展改革开放后至80年代(1)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
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形成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3)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4)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完善中共十八大以来(1)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3)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5)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6)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间概况改革开放前背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了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1)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2)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改革开放后背景(1)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就20世纪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0世纪90年代,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化点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启示.
江青:“公安部、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都是从资本 主义国家搬来的,是凌驾 于党政之上的官僚机构, 几年来一直是同毛主席 对抗。”
1967年12月,人民法院被撤消。 1970年3月,人民检察院被撤消。 革命委员会——“一元化”组织。 《公安六条》等成为关押、杀害无辜 者的根据。未经任何法律程序和司法部门 的批准,便擅自捕人关人。 群众运动代替了司法活动。 法律虚无主义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总之,建国初期制定了宪法和其他一 系列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 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范了国家机 关的组织和职权,确立了国家法制的基本 原则,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但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左的思潮滋长, 特别是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 破坏,给中国法制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例如: 《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 《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 《劳动合同法》(2007年) 《反垄断法》(2007年) 《食品安全法》(2009年)等
小结: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走过了60年的光辉 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依法 治国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 和完善,开创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的成功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
1959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出决议,撤销 司法部,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也 随即撤销。
文革期间毛泽东的讲话:
许多问题的解决光靠法律不行,法律是 死条文,是谁也不怕的;大字报一贴,群众 一批评,会上一斗争比什么法律都有效。
毛泽东:“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毛泽东:“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3.恢复司法机构,完善工作程序
(二)1992—1999
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由此进一步奠定了 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也对法治建设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回顾七十年来的法治建设历程,可以看到新中国在法治建设上的不断探索和成熟,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成就1.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家的崩溃和社会的混乱,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无疑是当务之急。
从最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后来的《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新中国不断完善了自己的法治体系。
特别是2004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和2012年颁布的《国务院决定公布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使行政程序更加规范,在司法裁决上更加公正,增加了公民的知情权,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2. 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从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依法治国,首先是建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上,这一理念的树立不仅影响着国家层面的治理,也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
依法治国的理念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得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得以提高,法治规范的认同度也在不断增加。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司法体系也得到了稳步的完善。
特别是1999年设立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和2014年设立的全国统一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使得全国范围内司法资源得以更好的整合和利用,司法公平性得到了大大增强。
相关法院法官的职业素养和素质也有了大幅提高,让司法裁决更加公正,也更加符合法治的理念。
4. 司法透明度增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司法的透明度也有了大幅提高。
通过建立网络审判公开平台和公开庭审等方式,让司法过程更加透明化,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到司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为社会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1.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不断强化法治意识,使得整个社会都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基础知识)高一政治必备知识总结(统编版必修3)
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基础知识汇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法律的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所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4)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5)法的特征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6)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7)我国当代法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原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④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学案2: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自主预习】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知识点一: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
知识点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的意志,是实现的工具。
它既维护,也保障正常的。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时间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西汉时期强调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知识点四: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
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知识点一: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知识点二: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决定的。
知识点三:法的历史类型知识点四:法的特征(1)法是维持、调整的一种。
(2)法是由国家或的社会规范。
(3)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具有的社会规范。
知识点五: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职能,又执行职能。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知识点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启示(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和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的主张、理念,也是的实践。
知识点二: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
②立法的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保障公民权利、确保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建设不断推进。
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宪法的制定和修订:中国先后颁布了五部宪法,其中1982年宪法是最重要的一部,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权力的分配、宪法保障的实现方式等内容,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法律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立法机构逐步建立起了包括民法典、刑法典、行政法、商法等在内的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为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公民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3.司法体系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逐步建立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机构,加强司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完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保证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的实施。
4.法治理念的普及:中国政府大力倡导法治理念,通过法律宣传、普法教育等途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法治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5.反腐败斗争的取得胜利:中国政府坚决打击腐败,依法惩治腐败分子,加强反腐败体制建设,使反腐败斗争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综上所述,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其成就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可以溯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的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法治创建活动,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比较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比较重要的土地立法有1947年7月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等,这些法律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在这一时期,国家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对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和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范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确立了国家法制的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使新生的人民民主国家政权获得了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动乱,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历史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由此进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也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沿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继续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
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体现了党的意志、人民的意志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
(二)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制化转变
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废除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成果。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正式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进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对于消除封建主义“人治”思想的影响,加强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干部队伍顺利实现新老交替,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贯彻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完善民主监督奠定了组织制度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同时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四)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现行宪法的基础上,国家又相继制定了四个宪法修正案,即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宪法修正案,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方面和重大问题。
除了制定宪法之外,国家还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和法律性文件达230多件,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600多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五)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
加强人权保障成为民主法治建设的主题。
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33条增加一款,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标志着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随着法律规定、司法体制、维护权益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全面保障。
(六)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我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和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七)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确立了依法行政原则、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2004年,国务院制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现司法公正,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八)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
不断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监督合力和实效不断增强。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
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监督行为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公众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司法工作的监督渠道不断拓宽。
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的日益健全,保证了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有力有效。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进步,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