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耳鼻喉科疾病的新进展与研究
耳鼻喉科疾病的新进展与研究耳鼻喉科疾病是指影响耳鼻喉部位的各种疾病,包括感染、肿瘤、外伤以及其他结构和功能异常。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耳鼻喉科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突破。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耳鼻喉科疾病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一、耳部疾病的新进展1.内耳疾病的治疗内耳是人体听觉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对于内耳疾病的治疗相对困难。
然而,随着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内耳疾病的治疗前景变得更加乐观。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改善。
此外,干细胞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的耳蜗细胞,为听力恢复提供新的途径。
2.耳聋的诊断与治疗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
然而,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耳聋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耳聋,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鼻部疾病的新进展1.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过敏药物和局部抗炎药。
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包括雾化吸入和皮下注射)可以有效地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鼻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诊断技术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中显示出了很大的潜力。
通过分析大量的影像数据,计算机可以自动检测和识别潜在的癌症病变,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三、喉部疾病的新进展1.声音障碍的治疗声音障碍是喉部疾病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和社交功能。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语音治疗和声带手术。
然而,最新研究发现,运动疗法(如舞蹈和体操)可以显著改善声音障碍患者的声音功能,并促进声带肌肉的恢复。
2.喉癌的治疗喉癌是一种常见的喉部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
然而,新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以更精确地判断患者对特定治疗方案的疗效,并提高治疗效果。
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引言: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由于其位于头颈部且易于扩散,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
本文将介绍这些新进展,并讨论其对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诊断新进展1. 基因标志物和分子检测方法随着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一些特定的基因标志物已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例如,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液体活检样本已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监测、预后评估以及筛选适宜药物治疗等方面。
此外,通过利用其他分子技术如全转录组测序、DNA甲基化谱分析等,也能够辅助鼻咽癌的诊断和分型。
2. 影像学技术进步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在鼻咽癌的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但难以对早期病变做出准确判断。
而现代高级影像学技术如PET-CT和超声内镜(EUS)结合常规影像学,能够提高早期鼻咽癌的检出率和定位准确性。
此外,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鼻咽癌的精确定位提供了新的方法。
二、治疗新进展1.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抗癌治疗方法。
在鼻咽癌中应用肿瘤免疫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或通过抑制肿瘤表面蛋白与表达区域相关均聚细胞因子4(CXCL4)相互作用,增强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够有效杀灭癌细胞并降低复发率。
目前,多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如PD-1和PD-L1抑制剂已获得FDA的批准,为鼻咽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对特定肿瘤相关信号通路或分子标志物进行干预的方法。
在鼻咽癌中,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大量临床试验显示,在使用EGFR抑制剂后,部分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并且有助于提高放化疗的效果。
此外,与其他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HER-2、VEGFR等也被用作靶向治疗。
鼻咽病变的影像诊断思路
鼻咽解剖位置深在,病变种类繁多,CT及MRI是鼻咽病变治疗前主要评估手段。
不同鼻咽病变影像表现不同,但也存在较多重叠,临床工作中需从病变位置、形态、边界、信号及密度特征、强化方式、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有无骨质破坏或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鼻咽镜及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提升诊断准确性。
笔者系统总结鼻咽病变影像诊断思路,并归纳分析鼻咽病变的影像诊断要点,在治疗前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从而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支持证据。
鼻咽解剖位置深在,临床主要依赖鼻咽镜及影像学检查。
鼻咽镜可观察到病变形态、范围及鼻咽黏膜表面,如鼻咽癌常有黏膜溃疡,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位于黏膜下。
鼻咽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CT及MRI,CT 可观察鼻咽邻近颅内、颅外及颅底骨质改变,尤其是对颅底孔道、裂隙等结构的观察。
MRI可多参数、多平面成像,且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楚区分肌肉、黏膜、脂肪组织,能明确分辨肿瘤侵犯范围,且能较早期显示黏膜下病变,因此MRI是鼻咽病变定位、定性及分期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
临床工作中,CT及MRI必须要结合临床视诊及实验室检查。
鼻咽病变最终确诊靠活检及病理学检查。
鼻咽病变种类繁多,非肿瘤性病变有腺样体肥大、鼻咽慢性炎症、炎性肉芽肿、结核、Tornwaldt 囊肿等。
根据2017年WHO头颈部肿瘤分类,鼻咽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鼻咽纤维血管瘤;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淋巴瘤、鼻咽横纹肌肉瘤;其他少见肿瘤包括小涎腺来源良性肿瘤如混合瘤、恶性肿瘤如腺样囊性癌,还可见骨外型脊索瘤、神经鞘瘤等。
一、鼻咽病变的影像诊断思路1.定位:明确病灶起源于鼻咽黏膜或黏膜下,如病灶起源于黏膜,黏膜线不完整;而黏膜下病变可见连续完整的黏膜线。
2.定性:明确良、恶性,从病灶形态、边界、累及范围及强化方式分析病灶良、恶性,良性病变多边界清晰,范围局限;恶性病变边界不清,累及范围较广泛。
3.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是否累及咽旁间隙、神经孔道、颅底骨质及颅内结构,良性病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较少侵犯周围组织结构;恶性病变常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如颅底孔道及周围骨质。
鼻咽癌的MRI诊断
咽旁间隙 颅底、颅内
82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鼻咽炎症
范围:弥漫(鼻咽癌范围局限,多位于咽隐窝、 顶后壁)
T2WI:粘膜光滑、连续、厚度一致 继发性改变少:(NPC继发乳突炎)
83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增殖体肥大:
信号特点:T1与肌肉等、T2高于粘膜 位置:咽颅底筋膜内侧、C2齿突基底部平面上
肌肉、咽颅底筋膜:低信号 粘膜和增生的淋巴滤泡组织:偏高信号 粘液:明亮的高信号 咽鼓管圆枕的透明软骨:高信号 血管:
流空效应:低信号 GRE序列和相位成像序列:高信号 Gd-DTPA增强和磁传递技术(MTC):高信号
致密骨:低信号 松质骨:取决于骨髓成分
红骨髓为主:中等信号 黄骨髓为主:高信号(枕骨斜坡、颈椎椎体)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T1WI T1WI+C
17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T1WI T1WI+C
18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矢状
正中(导水管层)
顶壁(粘膜):2-3mm、平直、 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
岩浅神经
26
鼻咽癌的MR表现: MR优势
显示病变:
解剖结构显示清楚 检出早期病变:横断面T2WI优 中晚期病变:
充分显示范围、浸润深度、LN转移 横断面为主,辅以冠状、矢状 平扫显示NPC范围
增强显示海绵窦和颅内侵犯
评价疗效: 放疗后改变、放射性损伤、复发
假阳性少:
27
鼻咽癌的MR表现
侧、后壁超腔:超出咽颅底筋膜
鼻咽癌影像学表现
– 胸部平片/CT、骨扫描、腹部B超作为常规检查 – PET/CT诊断远处转移明显好于其他检查手段,但由于价
格高昂,目前尚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鼻咽癌2008分期
三、鼻咽癌2008分期
• T分期
T1 局限于鼻咽 T2 侵犯至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
鼻咽癌影像诊断及 年分期
鼻咽癌简介
•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 )是指发 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 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 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 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 痛等。
• 鼻咽部解剖
(一)咽部
• 上起自颅底部 •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
• M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淋巴结转移)
# N3行胸部CT检查以排除纵隔淋巴结和肺转移
• 临床分期 Ⅰ 期 T1N0M0 Ⅱ 期 T1N1a-1bM0, T2N0-
1bM0 Ⅲ 期 T1-2N2M0, T3N0-2M0 Ⅳa期 T1-3N3M0, T4N0-3M0 Ⅳb期 任何T、任何N、M1
III区
外侧界: 胸锁乳突 肌内缘
内侧界: 颈部血管 鞘内缘和 斜角肌
前界:胸 锁乳突肌 前内缘
后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Level IV • 上:环状软骨下缘 • 下: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 前:胸锁乳突肌前内缘 • 后:胸锁乳突肌后缘 • 外: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 内:颈总动脉内侧缘、椎 旁肌(斜角肌)
肌及颞肌下部、下颌神经及分支和腭静脉丛等血管。 • T4期规定,侵犯翼外肌以外的咀嚼肌间隙。
咀嚼肌间隙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诊断
将MRI与其他影像学技术(如PET-CT、 超声等)进行融合,实现多角度、多 参数的全面评估。
功能成像技术
如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 (PWI)等,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肿瘤 生物学特性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 性病变。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策略与建议
建立标准化诊断流程
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规范MRI影像学表现的评价方法,减少主 观差异。
肿瘤侵犯范围与转移情况
肿瘤侵犯范围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如鼻腔、口咽、颅底等。肿 瘤侵犯的范围越广,病情越严重。
转移情况
MRI还可以检测到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通常表现为 淋巴结增大、形态不规则;远处转移则表现为其他器官出现肿瘤病灶。
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分期
鼻咽癌根据TNM分期系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不同分期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
02
MRI影像学基础
MRI原理与设备
01
MRI原理
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检测人 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
像。
02
MRI设备
包括磁体、射频发射器、接收器和计算机系统等 部分,其中磁体是核心部分,分为永磁型和超导
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影像学医师的专业技能和诊断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解读MRI图 像。
开展临床研究
针对MRI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深入的临床 研究,推动技术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MRI显示鼻咽部不规则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 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鼻咽部炎症性疾病的鉴别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
MRI显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 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 化。
鼻癌影像诊断报告
鼻癌影像诊断报告前言鼻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肿瘤,通常起源于鼻腔的上皮细胞。
早期诊断对于鼻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篇报告旨在通过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鼻癌的诊断提供参考。
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XXX岁•性别:XXX•病史:XXX影像学检查结果高分辨率CT扫描高分辨率CT扫描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鼻腔解剖结构和病变的信息。
正位扫描在正位CT扫描中,我们观察到以下异常表现:1.鼻腔肿块:在右侧鼻腔中部可见一个不规则肿块,大小约为3cm。
肿块呈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可能为恶性肿瘤的征象。
2.鼻腔变形:整个鼻腔腔隙被肿块撑开,鼻腔腔隙变小,鼻腔壁出现明显凹陷。
3.骨骼侵蚀:肿块紧邻右侧鼻腔壁,引起鼻腔骨骼局部侵蚀。
横断面扫描在横断面CT扫描中,我们进一步观察到以下异常表现:1.鼻腔内软组织肿块:肿块呈不规则形状,密度均匀,边缘模糊。
2.侧壁浸润:肿块向右侧鼻腔侧壁浸润,鼻腔侧壁局部呈现凹陷。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信息。
T1加权成像在T1加权成像中,我们观察到以下异常表现:1.鼻腔肿块:与CT扫描结果相符,右侧鼻腔中部可见一个不规则肿块。
2.信号强度:肿块在T1加权成像中呈低信号。
T2加权成像在T2加权成像中,我们进一步观察到以下异常表现:1.鼻腔肿块:与CT和T1加权成像结果相符,肿块呈现高信号。
2.周围组织侵犯:肿块周围鼻腔软组织呈现模糊或不规则边界,提示肿块可能侵犯周围组织。
诊断结果经过综合分析高分辨率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我们对患者的鼻癌作出以下诊断:1.鼻腔右侧肿块:高度怀疑为恶性鼻癌。
2.鼻腔侧壁浸润:肿块已侵犯右侧鼻腔侧壁。
请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结论该份鼻癌影像诊断报告基于患者的高分辨率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对其进行了细致分析。
鼻咽癌的CT、MRI、PET新进展
[ e od ] N sp ay ga crn ma Rai i hrp ; I gn i n i K yw rs ao hrn e c o ; l ai da o teay tn ma i d g o s g a s
鼻咽癌 ( aoh y ga C ri ma NP ) N sp a n el ac o , C 是发 生 于鼻 咽 r n
id s e s be i ig o i a d te t e t f ao h r n e a cn ma n i n a l d a n s n r a p n s m n s p a y g a cr io .Es e il CT, RI P o n l p cal y, M , ET p i t n d v l a l a i e e— c o o e x ro dn r o tn u c in i h sa i me to l ia tg so a o h r n e a c o n r — p e ta r i a y i d mp r a tf n t t e e tb  ̄h n fci c s e fn s p a y g a c ri ma a d p o o n n l a l n t ̄ l f rte t n n h v la i n t ea e t f ta d p o o i. c os o r me ta d t e e au t h r p u i ef n r g ss a o c e c n
3 0 0 C ia 5 1 8, h n
[ bt c] Wi edvl me t f ai i eay ln a p yiaspymoeadmoea e t nt A s at r t t ee p n da o t rp ,c i l h s n a r n r t ni hh o o r tn h ic d t o o
鼻咽癌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组织结构 表现 为 稍 高 于肌 肉的 信 号 或为 混 杂 等 高信 号 ,
T 2 WI / S T I R膜 和 黏 膜 浸 润, 勾 画出肿瘤的范围 , 增 强 扫描 , 肿 瘤 强 化 较 明显 , 但 通 常 低 于 鼻 咽部 正 常 黏 膜 的 强 化 。
S S D 三 维 重 建 图 像 适 当补 充 , 作 为 三 维 立 体 图像 , 空 间 感 强 更 接近解剖 , 可以清晰显示整体骨骼结 构 , 尤 其 是 可 以 清 晰 显示 骨折碎片的数量 和移 位情 况 , 以及 与 周 围 结 构 的关 系 和脱位情况 , 为 临 床 提 供 更 加 直 观 的信 息 I 4 ] 。 总之 , 6 4层 螺 旋 C T扫 描速度 快 , 快捷简 便 , 不 受 体 外 伪影 干扰 , 结 合 强 大 的后 处 理 功 能 , 对 腕 骨 复 杂 解 剖 结 构 的
键 。C T和 磁 共 振成 像 ( MR I ) 检 查 不 仅 能 清 楚 显 示 鼻 咽 腔 病 变, 更 能清 楚 地 显 示 腔外 、 黏 膜下 深 部 组 织 侵 犯 的部 位 、 范 围
及 深 在 的转 移 淋 巴 结 , 在N P C的 正 确 分 期 、 治 疗 方 案 及 放 疗
E 4 ] 胡剑波 , 徐荣 秀, 吴 泽 文 .螺 旋 C T 在 腕 舟 骨 骨 折 诊 断 中 的 临 床 价值 .实 用 医 学 影 像 杂 志 , 2 0 1 2 , 1 3 ( 1 ) : 6 5 — 6 7 . (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 O 2 — 0 4 )
隐匿性骨折显示有很 高 价值 , 薄 层 图 像 可 以 进 行 任 意 平 面 的 二 维 和 三 维 重 组 。其 中 以横 断位 为基 础 , 二 维 MP R 图 像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逐 步开展应 用, 弥 补 了传 统 MR I 成像 技 术 的 不 足 。
的立体 信息进行 选择 和 重组 ,能直接 显示各种 解剖结构 的 空 间关 系, 并通过对 不 同平 面的旋转 、 切割和暴 露来显 示深
部 被 遮 盖 的 组 织 结 构 .还 可 在 三 维 立 体 图像 上 对 组 织 结 构 图像 进 行 伪 彩 色 处 理 , 因此 能 对 原 发 癌 灶 的 部 位 、 范 围及 侵
创 检 测 活 体 组 织 内水 分 子 扩 散 运 动 的 方 法 D WI 通 过 测 量 肿 瘤 细 胞 的 密 度 、 间 隙及 组 织 结 构 来检 测 组 织 中 水 分 子 扩 散 状 态( 自由度 及 方 向 ) , 水分子扩散越 快失相位越 明显 , 信
( T A C) ,通过 比较 鼻咽癌放 疗后 纤维化组 和局部 复发组在
1 . 1 C T动 态 增 强 扫 描 技 术 螺 旋 C T动 态 增 强 扫 描 技 术
2 磁 共 振成 像 ( m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a g i n g , MRI )
MR I 对 于鼻咽癌 软组 织 、 颅底侵 犯 、 神 经周 围浸润 、 咽
动力 学改变 , 可较 常规 C T更早 期地发现鼻咽 癌复发灶 2 _ ,
弥补常规 C T的不足 。 C T P技 术能实时地提 供 生理及病理情 况下的血 流动力 学变化 .定量评价 的功能成像 能在 治疗 的 过 程 中观 察疗效 。并能进一步推 断肿瘤的 生物 学特性及预
鼻咽癌的新型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鼻咽癌的新型影像学检查与诊断近年来,鼻咽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鼻咽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一、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解剖性分辨力。
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非常有价值。
通过对鼻咽部进行高清晰度的影像学观察,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此外,MRI还可以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技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以提供肿瘤组织的代谢信息,还可以提供准确定位的解剖学信息。
对于鼻咽癌的诊断以及治疗反应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肿瘤的活动程度,同时还能检测到远处转移灶,提高鼻咽癌的诊断准确性。
三、纤维喉镜检查纤维喉镜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且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鼻咽部的病变情况。
通过将纤维喉镜插入鼻腔进入咽喉部进行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鼻咽癌的形态、位置和范围。
纤维喉镜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多次复查和随访,对于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效果的评估非常有帮助。
四、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将超声探头插入鼻咽部进行检查的方法。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内镜检查具有更高的解剖分辨率和更好的可视化效果。
通过超声内镜的引导,可以精确观察到鼻咽癌的部位、大小以及侵袭范围,对于术前评估和手术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鼻咽癌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其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
MRI、PET-CT、纤维喉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并在不同的临床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鼻咽癌的分子标志物与诊断进展
鼻咽癌的分子标志物与诊断进展鼻咽癌是一种来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导致晚期诊断,给治疗和预后带来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寻找鼻咽癌的分子标志物,并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实现早期诊断的突破。
1. 鼻咽癌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鼻咽癌发生发展与一系列基因突变、异常表达及信号通路失控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发现了一批与鼻咽癌相关的分子变化,这些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分子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1.1 基因突变标志物许多研究表明,鼻咽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TP53、EGFR、RAS 等。
这些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以通过PCR、测序等方法进行,在临床诊断中起到辅助诊断和分型的作用。
1.2 DNA甲基化标志物DNA甲基化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检测鼻咽癌组织中DNA的甲基化状态,可以发现一些特异性的甲基化标志物,如PTEN、RASSF1A等,进一步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1.3 血清标志物除了细胞内的分子标志物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血清标志物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如鼻咽癌相关抗原(NPCA)和鼻咽癌相关线粒体DNA(NPC mtDNA),这些标志物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实现早期诊断和监测鼻咽癌的复发。
2. 基于分子标志物的鼻咽癌诊断进展基于鼻咽癌分子标志物的诊断技术逐渐成熟,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2.1 微创生物组学技术微创生物组学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非侵入性样本中的分子标志物,实现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
通过分析样本中的肿瘤相关DNA或RNA,可以检测到鼻咽癌的存在和状态,为早期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2 分子影像学技术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异性的分子探针结合医学影像学技术来实现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方法。
鼻咽癌的CT表现
4、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吞咽困难、头痛、嗅觉障碍等, 如果侵及其它器官则引起听力障碍,视力障碍。 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甚至以此为首发症状。 临床晚期可有鼻中隔穿孔。 多伴有后纵隔和腹腔广泛淋巴结肿大。
5、淋巴瘤CT诊断
CT检查对判断鼻咽部淋巴瘤的大小、 形态、性质、周围组织关系以及颈部淋巴 结的显示非常有价值,可以明确观察肿瘤 对颅底及相邻骨质有无破坏,对鉴别诊断 有着重要意义。
正常鼻咽部顶后壁淋巴组织丰富,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约占整 个头颈恶性肿瘤的3%。好发40-50岁男性。
3、病 理
淋巴瘤细胞大小形态相对一致,以圆形细胞 为主,核分裂多见。细胞呈散在分布,与未分 化癌呈巢状分布不同。组织中坏死明显。肿瘤 实质丰富而间质少、嗜银纤维呈网状分布。
鼻咽癌的CT表现
1、肿瘤的密度: 为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为35~45Hu,密度均 匀,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 呈均匀性轻度到中度强化。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 软组织肿胀增厚。
3、 侵犯周围组织: 突入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延伸至后鼻孔、鼻腔
• (1)鼻咽后壁及两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 块。密度多较均匀。其内可出现坏死,坏 死区无强化或灶周环形强化。增强扫描肿 块常轻度强化,液化坏死少见。
(2)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肿大淋巴结多 边缘规则,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淋巴 结多无明显强化。
(3)对邻近组织侵犯少。增强扫描肿块与 咽后壁头长肌等分界清楚,多无颅底及相 邻骨质破坏。鼻咽部肿块虽较明显,但咽 旁间隙较清晰,或只有受压改变。
平扫CT48-50Hu
CT值26Hu
鼻咽癌影像学检查规范
➢ 淋巴结的部位(分区)、个数、大小,以 短径测量描述
鼻咽癌TNM分期的影像表现
T分期 ➢ T1:局限于鼻咽部;可表现为鼻咽壁增厚或局部结节 ➢ T2: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以双侧翼内板后缘
➢ 近似漏斗形,清楚显示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 ➢ 内容: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的分支
PPF: 翼腭窝 PPC: 翼腭管 GPC: 腭大管 LPC: 腭小管
蝶腭孔
➢ 位置:蝶窦底外下方 ➢ 大小: 上下径5-10mm ➢ 形态:呈不规则形 ➢ 内容物:蝶腭血管和鼻上、鼻腭神经 ➢ 横、冠状面,以冠状面佳
T3 颈动脉鞘区肿瘤占 据、单一前组或后 组颅神经损害、颅 底、翼突区、翼腭 窝受侵
NPC ’08 T 分期 NPC ’92 T 分期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 、翼外肌及以外的 咀嚼肌间隙、颅内
(海绵窦、脑膜等)
T4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 损害、副鼻窦、海 绵窦、眼眶、颞下 窝;直接浸润至第 1 、2 颈椎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
Ⅴa区转移淋巴结 且直径≤3CM
N0 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 上颈淋巴结,直径 < 4cm,活动
NPC ’08 N 分期
NPC ’92 N 分期
N2 双侧1b、Ⅱ、Ⅲ、 Ⅴa区转移淋巴结; 或直径>3cm; 或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区、Ⅴb区转移淋 巴结
(RTOG: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
NPC ’08 M 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
颈部以下淋巴结转 移) # N3行胸部CT检查 以排除纵隔淋巴结 和肺转移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咽颅底筋膜
▪ 致密结缔组织膜 ▪ 横断面:
- 起于:翼内板后缘 - 包绕:腭帆提肌(后内方) - 绕行:咽鼓管软骨 - 向后:颈动脉孔前方 - 向内:咽后壁、椎前肌前方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颈动脉管 颈静脉孔衍化为乙状窦
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顶)
Image 8
颧蝶缝 圆孔
蝶鳞缝 鼓鳞裂
岩枕裂
眶下裂 下颌窝(顶)
中耳 颈动脉管
枕骨颈静脉结节
Image 9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颈动脉管
耳蜗基底转 中耳
Image 10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内听道
耳蜗 中耳
乳突
枕髁
Image 2
翼上颌裂 翼突 翼板
茎突
翼腭窝
下颌骨髁突
枕髁
乳突
Image 3
翼突 翼板
茎突 枕乳缝
颧骨 翼腭窝
(左)蝶棘 乳突 枕骨(基底部和枕髁)
Image 4
颧面孔 颧弓 蝶骨大翼
翼突
舌下神经管 枕鳞
蝶腭孔 翼腭窝 翼板 蝶棘 茎突基底部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角倾斜 • 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 • 与垂体、脑干、第3~8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通连:
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前:眶下裂---眼眶 2.后内:翼管---破裂孔 3.后上:圆孔---颅中窝 4.后下:腭咽管---鼻咽 5.内:蝶腭孔---鼻腔 6.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7.下:翼腭管---腭大、小孔---口腔
鼻咽癌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率. 在外照射 治疗后 ( 剂量 范围 6 、7 , 4 8 0( 中位制 量 6 , . 6( ) v
采 用 蛐E追 加 荆 量 (}量 范 围 是 7~1 c 南 住 刘 量 1 Y { _ i 5 v 2c ) 2 倒 患 者 f0 % ) 在 高 能 x线放 射 治 疗后 接 受 S S得 到 局 部 3 10 是 R
C eg hn 等 对 】 2倒鼻咽 癌 c 一4 l 3 o 患者进 行 了调 N M ) 强放开和常规设计放 疗的剂量比较 . 患者首先接受 C S T i m扫
描. 扫描 影像 信 息传 到 模 拟 计 算 机 工 作 站 以 便 勾 画 靶 压 . 时 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鼻咽癌的CT表现类型与颈淋巴结转移 和预后的初步研究 • 鼻咽癌CT影像与DNA倍体和P53蛋白表 达的相关性研究 • 鼻咽癌CT类型和放射治疗剂量与鼻咽 部预后的初步研究
鼻咽癌的CT表现类型与颈淋巴结 转移和预后的初步研究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李恒国 医学博士 教授
讨论
• 有完整3年追踪资料者64例中,异常者Ⅰ型 3例、Ⅱ型16例、Ⅲ型9例,分别占23.08%、 51.61%、45.00% • 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Ⅰ型与Ⅱ型之 间P=0.006<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其余各型之间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 异
讨论
• 鼻咽局部复发者,Ⅰ型0例、Ⅱ型11例、Ⅲ 型6例,分别占0、35.48%、30.00% • 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Ⅰ型与Ⅱ型之 间P=0.035<0.05,有显著性差异 • Ⅱ型与Ⅲ型之间P>0.05,无显著性差异
•
癌细胞核DNA倍体与肿瘤的恶
性程度、患者预后有关
•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发 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前言
• 从NPC的CT影像与癌细胞核
DNA倍体和 P53基因蛋白的表
达的关系上来分析其生物学行
为有重要意义
前言 相关背景知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相关背景知识
DNA、染色质、染色体和基因关系: DAN双螺旋→核粒(染色质基本单位)→螺旋体 →超螺旋体(螺旋化)→染色单体(折叠)
材料和方法
• • • • • • 均经病理活检证实 低分化鳞癌108例 梭形细胞癌7例 泡状细胞癌2例 未分化癌1例 病理分级均为Ⅲ型级
材料和方法
• 118例中,有完整的放疗后追踪资料者64例 • 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复发者27例 • 追踪观察正常、局部复发标准与以前报道 相同 • 118例中颈淋巴结转移89例
讨论
• 颈淋巴结转移者,Ⅰ型15例,Ⅱ型50例, Ⅲ型24例,分别占62.50%、83.33%、 70.59% • 经χ2检验,Ⅰ型与Ⅱ型之间P<0.05,有显 著性差异 • 其余各型之间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 异
讨论
• 颈转移之淋巴结≥3cm者,Ⅰ型10例、Ⅱ型 32例、Ⅲ型7例,分别占41.67%、53.33%、 20.59% • 经χ2检验,Ⅱ型与Ⅲ型之间P<0.005,有高 度显著性差异 • 其余各型之间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 异
李恒国 医学博士 教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 广州 510630
前言 相关背景知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前言
• CT对鼻咽癌(NPC)诊断已有较多 报道,对其CT表现认识基本一致
前言
• 大多数NPC为低分化鳞癌,其治疗后 转归的差异性很大,不能为病理类型、 分级所解释
前言
讨论
• Ⅰ型 Ⅱ型 Ⅲ型
讨论
• CT所见Ⅰ型即鼻咽腔生长为主,Ⅱ型即邻 近超腔生长,Ⅱ型比Ⅰ型更向深层浸润, 所以,其颈淋巴结转移率较Ⅰ型为高
讨论
• Ⅲ型即远腔生长型,病变侵犯颅底骨质、 鼻窦,甚至颅内结构,表现为上行性生长 方式,可能导致其转移之淋巴结较Ⅰ型和 Ⅱ型小 • 也就是说,与Ⅰ型和Ⅱ型比较,Ⅲ型患者 转移之颈淋巴结多小于3cm
结论
• CT所见Ⅱ型较Ⅰ型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 移
结论
• 与Ⅰ型和Ⅱ型比较,Ⅲ型转移之淋巴结多 小于3cm
结论
• Ⅰ型放疗后3年转移率、复发率较Ⅱ型、Ⅲ 型为低
结论
• 随癌肿向深层蔓延,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 移率逐渐升高,预后愈来愈差
结论
• CT表现分3型能初步反映NPC恶性程度
鼻咽癌CT影像与DNA倍体和 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结果
• 表2 NPC
• • • • CT类型 Ⅰ(13) Ⅱ(31) Ⅲ(20)
CT类型与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关系(例)
正常 10 15 11 远处转移 3 5 3 局部复发 0 6 1 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 0 5 5
讨论
• 文献报道, NPC 颈淋巴结转移率约为 70 - 90% • 本组118例中,颈淋巴结转移89例,占 75.42%
前言
• 按NPC CT表现分为Ⅰ、Ⅱ、Ⅲ型 • 研究显示随癌肿向鼻咽部深层蔓延,其非 整倍体率逐渐升高,二倍体率逐渐降低 • CT所表现的Ⅰ、Ⅱ、Ⅲ型,其恶性程度呈 递增趋势 • 但NPC CT所见3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和预 后的关系如何,值得进一步探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 • • • • 118例NPC 男性83例 女性35例 年龄20-69岁 平均46.89岁
讨论
• 颈转移之淋巴结<3cm者,Ⅰ型5例、Ⅱ型 18例、Ⅲ型17例,分别占20.83%、 30.00%、50.00% • 经χ2检验,Ⅰ型与Ⅲ型之间P<0.05,有显 著性差异 • 其余各型之间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 异
讨论
小结
• CT所见Ⅱ型较Ⅰ型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 对于转移之颈淋巴结大小,Ⅱ型常较Ⅲ型 为大,Ⅲ型常较Ⅰ型为小
材料和方法—CT扫描方法
• 与OM线成-10度角,从其下方2.5cm开始 向上扫描 • 层厚、层距5mm,常规平扫个8-10层面 • 或从硬腭水平向上作轴位扫描,层厚4mm、 层距5mm,常规平扫10个层面以上
结果
• 118例NPC,CT Ⅰ型24例、Ⅱ型60例、 Ⅲ 型34例
结果
•
表1 NPC
CT类型 Ⅰ Ⅱ Ⅲ 一侧或双侧≥3cm
CT 3型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例)
颈淋巴结 ≥3cm* <3cm 阴性 10 5 9 32 18 10 7 17 10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结果
• • • • 有完整的追踪资料者64例 Ⅰ型13例,远处转移3例,无局部复发 Ⅱ型31例,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复发者16例 Ⅲ型20例,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复发者9例
讨论
• 有远处转移者,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 8例,分别占23.08%、32.26%、40.00% • 虽经统计学处理,各型之间P值均大于0.05, 无显著性差异,但可见其比率逐渐升高
讨论
• CT所见Ⅰ型者,其放疗后3年转移率、复发 率均较Ⅱ型、Ⅲ型为低
讨论
• 随癌肿向鼻咽深层蔓延,其局部复发和远 处转移率逐渐升高,预后愈来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