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详细版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18篇)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18篇)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例是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二、仪器用具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布菊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三、实验原理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执行“站点管理站点”命令,在弹出的“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站点”命令。
2)在弹出的“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单击“高级”选项卡。
3)在“站点名称”文本框中输入站点名称,在“默认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所创建的站点文件夹。
在“默认图象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存放图象的文件夹,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管理站点”对话框。
4)在“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站点创建完毕。
五、实验结果六、讨论与结论实验开始之前要先建立一个根文件夹,在实验的过程中把站点存在自己建的文件夹里,这样才能使实验条理化,不至于在实验后找不到自己的站点。
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选项,计算机一般会有默认的选择,最后不要去更改,如果要更改要先充分了解清楚该选项的含义,以及它会造成的效果,否则会使实验的结果失真。
实验前先熟悉好操作软件是做好该实验的关键。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报告知识述要实验报告是以实验本身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实验作为主要研究手段而得出科研成果后所写出的科研文书。
实验报告具有一般科研文书的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等特点。
(一)实验报告的概念和用途实验报告是实验者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完整真实地记录、描述某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是对实验工作的总结和概括,是整个实验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布分,也是实验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1、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导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棉花。
2、药品: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4)加热: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进行预热,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2、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然后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②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内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①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②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结论: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木炭和铁丝的燃烧。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3)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使初三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材料和仪器包括:•硫酸铜溶液•铁片•锌片•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收集气体的试管•灯盏瓶•酒精灯三、实验步骤和方法1. 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材料:•硫酸铜溶液•铁片实验步骤:1.取一小块铁片放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颜色和气体产生情况。
实验结果:铁与硫酸铜反应后,铁表面逐渐变为红褐色,溶液由蓝变为浅绿色,并伴有气泡产生。
2. 锌与硫酸反应实验材料:•锌片•稀硫酸实验步骤:1.取一小块锌片放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气体产生情况。
实验结果:锌与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气体并有气泡冒出,试管内的气体呈色less,有刺激性气味。
3.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实验步骤:1.取一小量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后,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并伴有气泡的产生。
4. 分离铁与硫粉实验材料:•混合物(含铁粉和硫粉)实验步骤:1.将混合物放入砂芯漏斗中;2.用稀硫酸溶液冲洗砂芯漏斗;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稀硫酸溶液冲洗砂芯漏斗,铁粉被溶解掉,而硫粉没有发生反应,通过过滤可以得到纯净的硫粉。
四、实验原理1. 铁与硫酸铜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是一种置换反应。
铁的原子活性高于铜的原子,因此在反应时铁会取代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生成铁离子和硫酸铜。
铁离子和硫酸铜在溶液中的颜色不同,因此反应后的溶液发生颜色变化。
2. 锌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是一种产生氢气的反应。
在反应中,锌被氧化为锌离子,同时硫酸中的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
3.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一种中和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的,而盐酸溶液是酸性的,两者相遇后会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格式(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_______(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了解_______(实验目的1)。
2. 掌握_______(实验目的2)。
3. 培养学生_______(实验目的3)。
三、实验原理_______(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四、实验器材1. 仪器:_______(列举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
2. 药品:_______(列举实验中所使用的药品)。
五、实验步骤1. 步骤一:_______(详细描述实验步骤一)。
2. 步骤二:_______(详细描述实验步骤二)。
3. 步骤三:_______(详细描述实验步骤三)。
4. 步骤四:_______(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四)。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1)_______(记录实验数据)。
(2)_______(记录实验数据)。
(3)_______(记录实验数据)。
2. 数据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_______(分析数据1)。
(2)结合实验原理,解释_______(分析数据2)。
(3)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_______(分析数据3)。
七、实验结果1. 实验现象:(1)_______(描述实验现象1)。
(2)_______(描述实验现象2)。
(3)_______(描述实验现象3)。
2. 实验结果:(1)_______(列出实验结果1)。
(2)_______(列出实验结果2)。
(3)_______(列出实验结果3)。
八、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3.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九、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_______(结论1)。
2. _______(结论2)。
3. _______(结论3)。
十、实验反思1. 对实验过程中的优点进行总结。
2. 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
3. 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实验报告撰写人: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第2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实验,让初三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硫酸铜、锌丝、盐酸、纸巾等。
实验所需仪器包括烧杯、试管、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一: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
金属与酸的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被氧化成阳离子,并放出电子。
实验操作步骤1.取一个小块锌丝,用火柴点燃。
2.把燃烧的锌丝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
3.观察反应过程。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锌丝燃烧后会发出明亮的火焰,并产生大量气泡。
气泡可以通过使用导电性检测器检测到,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金属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金属与酸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被氧化成阳离子,并放出电子。
实验二: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原理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也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金属的离子被其他金属的原子还原成金属。
实验操作步骤1.取一小块铜片和一小块锌片,放入两个试管中。
2.分别将两个试管中的溶液加热至沸腾。
3.观察反应过程。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锌片所在的试管中的溶液逐渐变浅,而铜片所在的试管中的溶液变深。
这是因为锌被铜盐溶液中的铜离子还原成金属锌,而铜离子被金属锌还原成铜。
实验结论金属锌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金属铜。
在反应中,金属的离子被其他金属的原子还原成金属。
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实验原理酸与碱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这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操作步骤1.取一小段纸巾,蘸取一点盐酸。
2.在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指示剂。
3.将蘸有盐酸的纸巾放入试管中。
4.慢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溶液的颜色由颜色变红,然后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试管、铁架台、燃烧匙、镊子火柴、高锰酸钾、铁丝、木炭。
实验步骤与方法:1.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原理:1.()2.()3.()①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②装:将药品在试管里,在试管口放()装好带导管的橡皮胶塞。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试管的处,试管口应。
④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加热,先试管,使试管,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⑤收:采用收集气体,理由是。
⑥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⑦熄:用酒精灯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离,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2.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空气中)(氧气中)结论:()(2)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空气中)(氧气中)结论:()(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结论:()注意: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留有,理由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实验用品】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双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胶头滴管【实验步骤】(一)制取二氧化碳1、连接装置2、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3、装入药品:先加入,再加入,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试管口,看到的现象有:4、验满方法是5、检验方法是(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步骤: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
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慢倾倒二氧化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mL滴石蕊溶液,现象是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现象是说明 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原因是化学方程式为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实验用品】:【实验步骤】: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是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1)取一小块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现象是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间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氧气(或空气)。
初三的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的化学实验报告(2)初三的化学实验报告(6)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未先移去导管后撤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进行加热或稀释浓硫酸等实验,造成量筒炸裂。
(8)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致使集气瓶炸裂。
2、操作不当造成药品污染(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分别取用不同药品时,在使用中间没有将其擦试或洗涤干净,造成试剂的污染。
(3)药品用量过多,使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如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4)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
如将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钠的滴瓶口上,造成药品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着掌心,造成液体里混入杂质,标签被腐蚀。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浓盐酸使得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等杂质,影响实验的现象。
(7)一些易与空气中的等反应的药品,保存不够严密,致使变质。
3、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或出现偏差(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正确读数,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同实验要求有偏差,致使实验不够成功。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天平的使用有误,如将物品与砝码放反,致使最终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误。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气瓶内没有灌满水,造成气体不纯。
(4)做实验中,过早停止通入。
(5)过滤时操作没有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致使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4、其他方面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1)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内,玻璃管没有沾水或没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
(2)使用胶头滴管时,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内,并触及容器内壁,造成药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气体时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得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4)用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实验原理:利用酸碱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确定反应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实验步骤:①配制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②称量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③使用滴定管将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④计算盐酸溶液的浓度。
2. 氧气制取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观察氧气的产生和收集。
(2)实验步骤:①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④观察氧气的产生和收集。
3.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实验步骤:①取相同体积的盐酸溶液;②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碘化钾固体;③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反应时间;④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通过实验,成功计算出盐酸溶液的浓度。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滴定速度,避免产生误差。
实验结果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颜色变化明显,可以准确判断反应终点。
2. 氧气制取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迅速产生气泡,表明氧气已经开始产生。
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收集瓶内气泡逐渐增多,证明氧气已被成功收集。
3.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碘化钾固体量的增加,溶液颜色变化速度加快,反应时间缩短。
这说明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的影响,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四、实验结论1. 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掌握了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2. 通过氧气制取实验,了解了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掌握了氧气的收集方法。
3. 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认识到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的影响,为以后学习化学反应动力学奠定了基础。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共7篇)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共7篇)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实验报告模板_______课程实验名称姓名学号班级实验地点实验日期评分指导老师同组其他成员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目的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四、实验结果:初中化学实验汇总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和称量给物质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仪器的洗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三种气体的制备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
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
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
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
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
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如何做好观察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
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观察和理解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用品1、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集气瓶、铁架台(带铁夹)、水槽等。
2、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红磷、镁条、稀盐酸、锌粒、硫酸铜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将导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组装仪器: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加热制取氧气: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然后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燃烧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1、二氧化碳的制取(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大理石(或石灰石),然后加入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将导管另一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二氧化碳。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二氧化碳的性质(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2)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本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实验题目: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目的:1. 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中和反应过程;2.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3. 观察实验现象,探究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酸、碱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控制器。
实验步骤:1. 将两只干净的试管标记为试管A和试管B;2. 用滴管分别向试管A和试管B中滴加适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3. 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到试管中;4. 用滴管向试管B中缓慢滴加酸溶液,同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5. 持续滴加酸溶液,直到溶液颜色的变化停止,记录所需的酸溶液体积;6. 重复步骤4和步骤5,探究不同碱溶液和不同酸溶液的中和反应。
实验数据与结果:1. 观察到试管B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粉红色,表明酚酞指示剂被酸溶液变色;2. 当滴加酸溶液时,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3. 记录不同碱溶液和不同酸溶液所需的酸溶液体积如下: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经历了颜色的变化,这是由于酚酞指示剂的变色性质所致。
酸和碱反应后生成的盐类和水是中和反应的产物,其pH值接近中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酸溶液的酸强度决定了中和反应所需的酸溶液体积,较弱的酸需要更多的酸溶液来中和相同量的碱溶液。
此外,不同酸和不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酸和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如制备盐类、调节土壤酸碱度等。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得出了以下结论:1. 酸和碱反应时,溶液经历颜色变化,由酚酞指示剂的变色性质所致;2. 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盐类和水,pH值接近中性;3. 酸溶液的酸强度决定了中和反应所需的酸溶液体积;4. 不同酸和不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有所差异。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了相关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酸和碱性质的认识,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化学报告范本参考
初中化学报告范本参考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混合后,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其中,酸溶液可采用盐酸溶液,碱溶液可采用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器材1.烧杯2.滴管3.玻璃棒4.试剂瓶四、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
2.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溶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中酸味消失,出现中性溶液。
4.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五、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倒入10 mL的盐酸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呈中性时,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20 mL。
六、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酸和碱溶液混合后,产生盐和水的反应符合化学方程式:酸 + 碱→ 盐 + 水。
在本实验中,盐是氯化钠(NaCl),生成的水则是无色透明的。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知滴加20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10 mL的盐酸溶液完全中和。
这表明两者的摩尔比为1:1,即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量相等。
根据摩尔比,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浓度,进一步计算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当我们使用洗衣粉洗衣服时,洗衣粉中的成分能够与污渍发生中和反应,使衣物变得干净。
此外,在身体内部,胃酸和胃壁中的碱性物质之间也会发生中和反应,以维持胃的正常pH值。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探究了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结果显示,在摩尔比为1:1的情况下,滴加20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10 mL的盐酸溶液完全中和。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应用和意义。
总之,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和反应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特性和规律。
实验器材:1. 烧杯2. 试管3. 酒精灯4. 密封瓶5. 滤纸6.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制备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2. 取一部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沸腾。
3.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
4.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密封瓶中,观察气体的性质。
5. 将收集到的气体通过滤纸进行测试,观察滤纸的变化。
6. 将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变化。
7. 使用显微镜观察溶液中的晶体结构。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加热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开始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发生剧烈的气体释放。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气体。
2. 收集到的氢气气体在密封瓶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火焰,并伴有“噼噼啪啪”的声音。
这是因为氢气具有易燃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燃烧反应。
3. 将氢气通过滤纸时,滤纸上出现黑色痕迹。
这是因为氢气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与滤纸上的碳黑发生反应,产生了黑色的痕迹。
4. 在滴定过程中,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粉红色。
这是因为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
5. 使用显微镜观察溶液中的晶体结构时,可以看到呈现六角形的晶体。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分子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了六角形的晶体结构。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时会产生氢气气体,并伴有剧烈的气体释放和火焰燃烧现象。
2. 氢气燃烧时会生成水蒸气,与滤纸上的碳黑发生反应,产生黑色痕迹。
3. 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
4.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分子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了六角形的晶体结构。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pdf版)
_________。
取两块玻璃片,一块放在实验 呼 了 气 的 玻 璃 片 上 呼 出 气 体 中 水 蒸 气
桌上,对着另一块呼气,观察 ______________
含量比空气中的含
两块玻璃片上水蒸气的含量。
量要___________。
【结论】
【问题与建议】
【巩固与练习】
10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 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3
⑤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二)加热的仪器 1、加热的仪器 加热固体:干燥的试管、蒸发皿 加热液体: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 有些仪器不能加热(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2、仪器的固定 试管:试管夹、铁架台的铁夹
烧杯或烧瓶:用铁架台的铁圈和石棉网 蒸发皿:用铁架台的铁圈或三脚架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①要把仪器擦干(防止炸裂),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②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 管而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 45°角,且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④加热完毕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以防炸裂。 三、过滤 1、作用: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 2、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3、操作: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 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②二低:一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 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 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 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 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 边(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 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 四、蒸发 1、仪器:酒精灯、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一系列化学实验,加深对于化学原理的理解,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量筒、烧杯、试管、滴管、滴定管等。
2. 试剂: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氯酸,硫酸。
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1. 实验一:制备二氧化碳气体a. 将若干颗小理石块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气体的生成情况。
2. 实验二:制备氢气a.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锌粉,加入稀盐酸后,立即用橡皮塞密封试管口。
b. 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气体的生成情况。
3. 实验三:化学反应现象的观察a.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滴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
b. 观察反应现象,记录下颜色变化和气体的生成情况。
4. 实验四:电解水a. 在电解槽中倒入适量的蒸馏水,接上电源,通过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 观察电解过程中的现象和气体的生成情况。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1. 实验一中,加入稀盐酸后,小理石块迅速溶解释放出气体,这是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反应。
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且稍微溶于水的气体。
2. 实验二中,加入稀盐酸后,锌粉表面出现了气泡,这是氢气的生成反应。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产物之一。
3. 实验三中,当滴加硫酸铜溶液后,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从蓝色转变为绿色,同时有气泡释放。
这是氯化钠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的结果,产生了氯气。
4. 实验四中,电解水时,负极放出氢气,正极放出氧气。
氢气和氧气是水(H2O)分解的产物,这是一种电化学反应。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其产物。
实验不仅帮助我们巩固化学理论知识,还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实验操作的过程。
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一至实验四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一中,小理石块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 实验二中,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九年级化学部分实验报告参考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实验名称]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仪器、药品等)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或镊子)、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1结论: 1.实验室用加高锰酸钾的方法可制得氧气;2.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3.木炭和铁丝都可以在氧气里燃烧, 但现象却不相同。
问题和建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制取氧气比用高锰酸钾更节能, 更环保。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实验名称]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 1.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仪器、药品等)烧杯、集气瓶、玻璃片、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 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2结论: 1.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一般用向上空气法收集;3.二氧化碳能灭火, 能与水、澄清石灰水反应。
问题和建议: 二氧化碳排入空气中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实验名称]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仪器、药品等)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
火柴。
3的铁制品不能长期浸没在酸中, 以免腐蚀;3.某些可碱性和盐反应, 能生成不溶性碱, 此碱能溶于稀盐酸;4.一些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需通过指示剂揭示;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能与盐酸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
中考化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常见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实验日期:2022年X月X日实验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氧气的收集方法。
3. 学会检验氧气的方法。
4.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5. 掌握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6. 学会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氧气: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O2)。
2. 二氧化碳:大理石(CaCO3)与稀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钙(CaCl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集气瓶、导管、橡皮塞、烧杯、玻璃棒、试管夹、镊子、火柴等。
2. 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取氧气:(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插入导管。
(3)用铁架台固定试管,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5)观察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收集氧气。
2. 氧气的收集:(1)将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
(2)用玻璃片盖住试管口。
(3)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
(4)收集氧气至集气瓶中。
3. 检验氧气:(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4. 制取二氧化碳:(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大理石。
(2)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插入导管。
(3)用烧杯装少量稀盐酸。
(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将稀盐酸倒入试管中。
(6)观察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收集二氧化碳。
5. 二氧化碳的收集:(1)将集气瓶倒置于水槽中。
(2)用玻璃片盖住试管口。
(3)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
(4)收集二氧化碳至集气瓶中。
6. 检验二氧化碳:(1)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烧杯中。
(2)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3)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氧气:通过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了氧气的存在。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究化学反应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材料包括:•纯净水•稀硫酸•碳酸钠•酒精灯•试管•瓶塞•过滤纸•硬水•酚酞指示剂•Bunsen燃气灯实验仪器包括:•烧杯•试管架•镊子•平衡仪•瓜皮碗•恒温水浴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实验用的玻璃仪器,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2.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取一定量的烧杯,加入适量的纯净水。
–用平衡仪称取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烧杯中。
–用托盘将酒精灯点燃,将试管倒立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中加热。
–将试管内加热硫酸倒入烧杯中,同时加入碳酸钠。
–用玻璃杯接收生成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和性质。
3.实验二:硬水的净化–取一定量的硬水加入烧杯中。
–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逐滴加入稀硫酸,继续观察颜色变化直至变成无色。
4.实验三:达尼试剂的合成–取一定量的烧杯,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用平衡仪称取一定量的硝酸,加入烧杯中。
–加入过滤纸将残渣滤掉,收集滤液。
–将滤液加热至浓缩,冷却后得到白色结晶。
5.实验四:氯气的制备–取一定量的烧杯,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添加适量的过滤纸,观察颜色变化。
–将烧杯放在恒温水浴中进行加热,观察气泡冒出并通过玻璃管收集气体。
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一的观察结果:加入碳酸钠后,烧杯中产生气泡,并有气体溢出,气体呈碱性,可用酚酞指示剂验证。
2.实验二的观察结果:加入酚酞指示剂后,颜色变为红色。
逐滴加入稀硫酸,颜色渐渐变成无色,表明硬水中的碳酸盐被酸中和。
3.实验三的观察结果:产生了白色结晶,表明达尼试剂成功合成。
4.实验四的观察结果:盐酸加入过滤纸后,发生了颜色变化并出现气泡。
通过加热并收集气体,得到氯气。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硬水中的碳酸盐可以通过酸中和反应去除。
3.通过合成达尼试剂,我们可以得到白色结晶体。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几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观察与数据记录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等。
2. 试剂:氨水、盐酸、硫酸、碘酒、氢氧化钠溶液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溶液的颜色变化(1)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氨水、盐酸和硫酸。
(2) 观察并记录每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氨水溶液变为淡黄色;盐酸溶液变为透明无色;硫酸溶液变为无色。
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 取两个试管,一个加入盐酸,一个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 用盐酸试管中的酸滴试纸浸湿红色试纸,观察颜色变化。
(3)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酸性溶液变为中性。
颜色变化由红色变为绿色,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越大,颜色变化越明显。
3. 实验三:氧气的制备和燃烧现象(1) 取一个试管,加入碘酒。
(2) 在试管中插入一根向上倾斜的玻璃棒。
(3) 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4) 将着火的木棍放入试管中,观察木棍燃烧的现象。
实验结果分析:加热碘酒后,试管内有氧气生成,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聚集。
将着火的木棍放入试管中,木棍燃烧更加旺盛。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1. 在实验一中,氨水溶液变为淡黄色,是因为氨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导致溶液变黄。
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是因为它们与空气中的物质没有反应产生新的溶质,所以颜色没有改变。
2. 在实验二中,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产生氯化钠和水,这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红色试纸变为绿色,是由于盐酸具有强酸性,而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它们中和反应后形成的盐绿色。
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越大,说明需要的氢氧化钠的量越多,可见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按化学计量比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2357
(报告范本系列)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
(1)木条不复燃
(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
(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