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2号蚯蚓养殖技术
大平二号蚯蚓优系养殖技术要点_贾立明
蝼蛄的养殖技术蝼蛄俗名土狗仔,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昆虫,并具有食用、饲用等多种用途。
以干蝼蛄入药,具有利尿,消肿,解毒之功效;去除内脏的蝼蛄虫体可制作美味可口的滋补佳肴。
人工养殖蝼蛄,不失为一条致富新门路。
一、蝼蛄的种类与生物学特性蝼蛄有华北蝼蛄、东方蝼蛄之分。
虽均可入药,但必须分开饲养。
华北蝼蛄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地区;东方蝼蛄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四川等地。
华北蝼蛄成虫雄虫体长39~45毫米,头宽5.5毫米,雌虫体长42~45毫米;东方蝼蛄成虫体长29~33毫米,其后足腿节膨大,胫节背侧内缘有大刺3~4个,这是区别于华北蝼蛄的最大特征。
华北蝼蛄生活周期长,在京、豫、皖等地需3年完成一代,若虫有13龄之多;东方蝼蛄在长江以南一年一代,北方地区2年一代,若虫6~7龄。
两种蝼蛄均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内越冬。
越冬深度为当地冻土层以下,地下水位以上,深达1~1.6米。
华北蝼蛄多生活在轻碱地的高燥向阳,近地埂处。
每年6~7月为产卵盛期,于地下15~30厘米深处做卵室产落,一雌可产卵80~800粒。
东方蝼蛄多集中在沿河、池塘、沟渠附近地块产卵,一雌产卵60~80粒,卵期15~28天,成虫寿命8~12个月。
蝼蛄趋光性强,尤以东方蝼蛄更强。
其食性较杂,取食多种作物幼苗、嫩根及某些作物的地下块根和块茎。
二、人工饲养技术1.建池 规模化养殖以池养为好。
饲养池为砖灰结构,池长3~4米,宽2米,深2米。
池下部填1米厚的壤土,稍加压实,其上再填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农家肥或含腐殖质的土壤,表面撒一层发酵的牛粪或马粪、碎麦秸、谷糠,供蝼蛄活动及作为保护层,最上面再放一层松散的长麦秸、玉米芯、稻草等,作为遮荫和保温用。
池口用铁纱笼罩盖。
2.投种 蝼蛄有较强的趋光性,因此可在每年的4~5月和9~10月,用黑光灯、电灯或马灯,在天黑后于村舍附近的场院,靠近渠旁、地头的荒坡、田地等半砂壤质的地方诱捕成虫。
大平号蚯蚓养殖技术
大平二号蚯蚓养殖技术大平二号蚯蚓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高产蚯蚓良种,成熟的蚯蚓体长32---130毫M,深红色,体扁平,肉厚,尾部黄色,行动缓慢,性情温顺,群居性好,特别适合高密度养殖,喜欢生活在腐熟的猪牛粪便中,蚓体干物质含蛋白质70%,粗脂肪8.5%,粗纤维1.7%无氮浸出物19.4%粗灰分9.5%,钙1.6%,磷1.24%,相当于进口鱼粉的营养价值。
大平二号蚯蚓雌雄同体,蚯蚓之间相互交配互相交换精液然后产蛋,据观察一条蚯蚓平均每天产蛋0.8个,每个蛋可出小蚯蚓5~7条,小蚯蚓通过二个月的饲养又可产蛋繁殖,因此大平二号蚯蚓的繁殖率之高、产量之高是本地蚯蚓无法可比的,据我们实验:在一般的养殖技术条件下,一次性放养种蚓500条,年可繁殖75万条以上,繁殖比1:1500,下面将主要饲养技术介绍于后:一、蚯蚓的生活环境:1.温度:蚯蚓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温度直接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新陈代谢,生长发肓和繁殖,一般来说:蚯蚓的的活动温度在5—30之间,0-5度休眠;0度以下死亡,最适温度在20-28度,28-30度能维持一定生长;32度以上停止生长;10度以下活动迟缓;40度以上死亡;温度对蛋子的孵化时间影响最大,一般20度蚯蚓蛋36天孵化,10度时112天孵化,15度时40天孵化,而30度以上时孵化率为30%,因此:为使蚯蚓达到最高繁殖率和最高增重,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夏季搭阴棚、洒水降温、冬季盖稻草、加盖双层地膜保温。
2.湿度;蚯蚓没有呼吸器官,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
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它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
因此,防止蚯蚓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据我们多年实验认为;饲养料含水以71~80%为宜。
卵在孵化期饲料含水以50~60%为宜。
3、酸碱度;蚯蚓对酸碱度很敏感,因为它的体表各部分散着对酸碱等有感觉能力的化学感觉器,蚯蚓在强酸碱的环境中不能生存,对于弱酸碱的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蚯蚓
蚯蚓养殖的最佳条件包括温湿度、酸碱度等等。
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温度: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
二、湿度:蚯蚓养殖的最适湿度为70-75%。
三、酸碱度(ph值):大平二号蚯蚓生长适宜的ph值为6—8,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四、盐度: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五、通气:土壤通气越好,蚯蚓的新陈代谢越旺盛,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
六、光照: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
七、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以箱式蚯蚓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
八、食物:蚯蚓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
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蚯蚓的饲料种类和总量不仅影响蚯蚓种群的大小,也影响蚯蚓的生存、生长速度和产卵力。
在自然界,蚯蚓能利用各种各样的有机物作食物,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也可以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营养。
那么在人工养殖中,养殖户需准备哪些饲料饲养蚯蚓呢?蚯蚓的饲料主要是无毒、酸碱度适宜、盐度不高并且经微生物分解发酵后的有机物。
具体有以下几类:禽、畜粪便:如猪粪、牛粪、鸡粪、鸭粪等。
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下脚料及其他植物:如稻草、玉米秸、麦秸、花生藤、各种朽木、腐根、各种枯枝落叶、烂草、木材加工的有机废弃物、米糠、麸皮、花生麸、豆饼等。
生活垃圾:瓜果皮、蔬菜下脚料、剩饭剩菜等厨房的废弃物及各种畜、禽、鱼下脚料等。
蚯蚓规模化关键养殖技术介绍
蚯蚓规模化关键养殖技术介绍现在连不起眼的蚯蚓也成为了农村致富的新项目,不少农友都靠养殖蚯蚓发了家,但是不是所有养殖户都适合的。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下蚯蚓规模化养殖技术,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选种据了解适合大面积养殖的蚯蚓品种有大平二号。
这个品种的特点是体长可达五十毫米至七十毫米,寿命长,肉多,繁殖率高,体表呈紫红色,但是体表颜色也会随着水分、饲料等因素而发生颜色深浅的改变。
二、饲料准备1.饲料选择适合大面积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种:牛粪、猪粪或牛粪、猪粪以任意比例相加。
2.饲料发酵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
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生态菌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
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
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如金菌)。
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三、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
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四、放养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
蚯蚓养殖高产技术
蚯蚓养殖高产技术蚯蚓以土壤中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喜食带有甜酸味的食物。
蚯蚓雌雄同体,卵生,幼蚓4个月发育成熟。
下面来看蚯蚓养殖高产技术。
一、引种1、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27%,冬季8%。
2、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
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3、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蚯蚓生长最快。
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
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二、分期饲养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
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
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三、薄饲勤除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
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四、轮换更新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方法是什么?
蚯蚓养殖技术蚯蚓养殖方法是什么?
通常来说在下雨的时间段,此时就能看到地上出现许多的蚯蚓,着实让大家觉得非常好奇。
其实它有着非常高的利用价值,不仅可以用来钓鱼,还能说是不错的中药,现在有很多人都会去养殖。
那么蚯蚓养殖技术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虽然它是特别常见的,但是要细分下来种类特别多。
现在很多人都会挑选大平二号,这种的个头比较大,寿命时间也比较长,可以说是特别不错好的选择。
同时它的外表也很美观的,繁殖能力很强,饲养起来也很简单。
同时它最主要生活的就是在地下,特别喜欢吃腐烂的食物。
就在养护期间可以给它吃点动物的肝脏,或者也能吃点腐烂之后的。
当然这些不能直接去吃,需要先去发酵才行,通常来说粪便的效果很高,成本也没有那么高。
就在养护期间还要找到合适的地段,通常都是用稻草来作为蚓床的。
在放的时候要注意,应该是一层一层才行。
还要确保它的宽度应该在五十厘米左右,另外还要注意蚓床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好。
最后就是需要把其原因放在上面,可以放在周围,然后让它自己慢慢的爬进去。
同时还要补充水分,确保它能够更好的存活下来,等到放好了之后就是管理的工作,主要平时照顾的好就会达到很高的产量,反之就没有更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它养护的方法了,只有明确好这些事项,才能收获到更多的产量,也能确保品质。
蚯蚓高产养殖技术探讨
蚯蚓高产养殖技术
蚯蚓是改良土壤的“生物犁”
采用的蚯蚓品种为日本大平二号,该品种体长35~130毫米,体宽3~5毫米,个体体重为0.38±0.02克,身体呈圆柱形。
体色一般为紫色、红色、暗淡色或淡红褐色。
在适宜的条件下,每3~4天产生卵茧一个,可孵化幼蚓2~6条,经过60~70天,达到性成熟,蚯蚓密度每平米最高可达3~5万条,每条蚯蚓每天可食其体重数倍。
高产养殖技术要点为:
(1)常规养殖蚯蚓的温度在15-35℃,湿度为60-80%,pH为5-9,C/N为15-30,以繁殖为目的的蚯蚓适宜条件是:25℃、70%湿度和pH为6,C/N为25;以增重为生产目的适宜条件是18℃、温度65%和pH8~9,C/N为25。
(2)蚯蚓生长饵料厚度控制在50cm以内。
腐熟的动物粪便、生活垃圾、秸秆等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饵料,以牛粪、食用菌渣、果渣等几种饲料搭配,更适宜蚯蚓生长、繁殖。
(3)繁殖群种蚓的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0±200条为宜。
蚯蚓产卵空间控制在6~20 cm 深度范围内。
种蚓池的饵料厚度以15~20 cm为宜。
(4)蚯蚓个体性成熟为60~70天。
90~100天个体重达最大值。
生产群蚯蚓放养密度可以增加到5.5万条/米2。
一般管理条件以3~5万条/米2为宜;蚯蚓最佳收获期在其环带刚形成时,体重约为0.40±0.02g。
(5)蚯蚓将饵料转化为较小的黑色颗粒,并伴有泥土气息的蚯蚓粪,可以停止补充水分并收获蚯蚓,或者在侧面添加新的饵料吸引蚯蚓。
蚯蚓有同代同居的倾向,养殖的过程中自己注意种苗的选育和培养。
养蚯蚓方法
养蚯蚓方法
1、搭建蚓床:一般是用稻草搭建蚓床,先铺稻草,再铺饲料,再铺稻草,如此反复。
保证蚓床的宽度在50厘米左右,蚓床之间有适当的距离即可。
蚯蚓以吃腐烂的食物为主,养殖的时候可以用动物的内脏,腐烂的植物或者是粪便当饲料,一般选择使用粪便的比较多,因为比较好发酵,且成本比较低。
2、放养蚯蚓:选择合适的蚯蚓,比如大平二号,不仅个头较大,而且寿命比较长,繁殖能力较强,也比较好饲养。
将蚯蚓放到蚓床上,同时将蚓床浇湿。
3、日常管理:温度保持在20-27℃,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每月喂料2-3次,饲料要新鲜透气。
4、养殖蚯蚓也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的。
喂养的饵料不能长期堆积,每隔一周左右需要清理以前的一些残留饵料。
蚯蚓很多时候是靠其粪便的味道来辨别自己的洞穴,所以当其粪便堆积过多需要清理的时候不能全部清理干净,需要预留一些比较新鲜的粪便,不然蚯蚓很容易逃跑。
喂养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多次少量,让饲料能最大化的被蚯蚓利用。
第 1 页共1 页。
大平二号蚯蚓
大平二号蚯蚓太平二号蚯蚓是由美国红蚓和日本花蚯蚓杂交而成的,体长30-130毫米,身体呈圆柱形,体色多样,一般为紫色、红色、暗红色或淡红色,成熟时体重一般每条0.5克左右。
生长快,成熟早。
寿命可达3年以上,比一般的蚯蚓长三到四倍,繁殖力高达300-600倍。
生育期70-90天,趋肥性强,适应性何抗病性都强,饲料来源广泛,饲养技术简单,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
饲料来源有猪粪、牛粪、农家粪肥、稻草、麦草、锯末,以及阴沟、造纸厂、食品厂、屠宰场排除的废物和淤泥垃圾等。
大平二号生长速度和繁殖速率都较其它品种更优越,适应性更强,更适合大田养殖推广。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喜安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
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喜温: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
低于5•℃即停止生长发育。
繁殖最适温度为20-25℃。
喜带甜、酸味: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
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
厌苦味。
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喜同代同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
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怕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
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
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蚯蚓的养殖参考手册
蚯蚓的养殖参考手册(新)2010.12.06简介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
蚯蚓遍布世界各地,多达2500多种,我国已发现和定名的蚯蚓有150种左右,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主要养殖种类是正蚓科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
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
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笔者于1980年开始养殖的大平二号,本地俗名太湖红蚯蚓,原称美国红正蚓和日本花蚯蚓的杂交种。
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个体大的体长可达90~150毫米,成蚓体重0.45~1.12克。
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
太湖红蚯蚓具有体腔壁厚、肉多,寿命长和繁殖率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人工养殖。
现着重介绍如下:一、太湖红蚯蚓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食性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
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
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
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蚓粪排出。
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
2.温度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
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
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
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
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
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
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
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
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半地下池养法--------------------------------------------------------------------------------(1)修好蚯蚓池。
采用半地下式,在地面向下挖1.5尺深,•地面上修砌0.5-1尺,四周用砖砌(不用灰、泥灌缝),下面是土底。
•上边盖细铁丝网、牛毛毡或黑色塑料薄膜,以防老鼠、蟾蜍等天敌,并遮光和防雨。
大平II 号蚯蚓对适宜的湿度、新鲜的食料和食料中20•℃左右的温度层有明显的趋性,且群聚性强,当这些条件基本满足时,它们是不会逃跑的。
池底不需铺砖或铺塑料薄膜。
因铺底仅起到保湿作用,减少洒水次数,但在冬季却阻止了蚯蚓向土壤深处避寒移动,往往会造成大量死亡。
(2) 保持适宜的温度。
冬天加厚饲料厚度(1尺以上),•增盖麦草、草帘和塑料薄膜,10多天加水一次,20-30天加一次新料,•防寒保温,做好越冬保苗工作;夏季减少饲料厚度(6-8寸),•遮荫和勤浇水以调节温度,做到蚓床内夏天不超过30℃,冬天不低于10℃,•以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3) 保持适宜的湿度。
蚯蚓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湿度不足时皮肤干燥,呼吸不能正常进行而引起死亡。
•夏天一般1-2天于傍晚浇水一次,秋冬季3-7天浇水1次。
•以手握饲料指缝中有水,但水滴掉不下来为宜。
湿度过大蚯蚓会逃走或死亡。
(4) 密度适宜,及时添料。
蚓床接种以每平方米600多条、•重约300克为宜,生产群密度一般10000-15000条为宜。
•密度过大则生长不好,孵化率低。
养殖过程中需及时添加经过发酵的混合饲料,以满足蚯蚓生长繁殖对养分的需要。
当发现饲料象糟粕一样,有些蚯蚓已钻进砖缝时,说明蚓料缺乏,需要添加新料。
添料时,•先把旧料连同蚯蚓堆向一边,在露出的空床上加新料,待蚯蚓进入新料时,•再在旧料上铺少量新料,待卵孵化后,将上部蚯蚓连同新料取走,旧料可作鸡饲料或肥料。
一般7-10天加新料一次,每次2-3寸厚。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的生活习性与生态条件是咋样的?作者:晨曦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920 更新时间:2005-12-2蚯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适宜的生态条件。
不同的蚯蚓所需的条件也有差异。
本技术仅着重介绍大平2号和我基地新一代杂交蚯蚓的生活习性与生态条件。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
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
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
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
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
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等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大田蚯蚓养殖技术
大田蚯蚓养殖技术【大田蚯蚓养殖技术】农业知识:蚯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大田里,利用腐熟的动物粪便建造养殖床,大规模养殖蚯蚓,成本低、养殖周期短、繁殖率高、易操作管理、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
蚯蚓是怕光怕炎热的夜行性环节动物,其活动温度为5~30℃,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5℃时,蚯蚓就会停止生长,温度高于40℃或低于0℃时就会死亡。
蚯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70%,最适宜的pH值为6.5~7.5。
栖息深度一般在10~20厘米。
蚯蚓寿命一般为1~3年,受精5~7天后产生蚓茧,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蚓茧24~28天即可孵化成透明状的幼蚓,幼蚓生长60天左右长成成蚓,此时采收的蚯蚓经济价值最高。
蚯蚓的品种很多,但大多数不适合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养殖的品种以大平2号为主。
下面以大平2号蚯蚓为例介绍大田养殖蚯蚓的新技术。
一、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蚯蚓的季节以春、夏、秋季为好,冬季气温低,不适合养殖。
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植被的布局,直接关系到蚯蚓的产量高低和经济效益。
选择养殖场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养殖场应选择在潮湿、没有污染的地方,地形应尽量有利于水的排灌,土地坚实不易坍塌,土质不能太过干燥。
其次,目前养殖蚯蚓多以动物的粪便作为饲料,在蚯蚓养殖场地附近最好建有大规模的黄牛或奶牛养殖场,因为相对而言,牛粪里的残留添加剂比较少,适合作蚯蚓的基料,同时,养殖场内不能有鸡及其他禽类,以免啄食蚯蚓。
最后,养殖场周围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太大噪音。
大田蚯蚓养殖场分为粪料发酵区(占10%)、种蚯蚓繁殖区(占20%)和蚯蚓养殖区(占70%)。
二、基料的制作将鲜牛粪摊开,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粪料发酵区内进行充分的自然发酵,大约发酵10天后,使牛粪无臭味、无酸味,质地松软,不粘手,颜色为棕褐色即可。
三、建造种蚯蚓的繁殖区平整土地,清理区内的废弃物和金属物质等。
在繁殖区建设前,应先建立一小块养殖床作为小繁殖区进行试验。
一种日本大平二号蚯蚓的养殖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日本大平二号蚯蚓的养殖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潘红平,黄春梅,莫祺红,蒙健宗,廖初,莫建军,黄伟洁,曾卫军,梁树华
申请号:CN201711239543.9
申请日:20171130
公开号:CN108142377A
公开日:
201806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本大平二号蚯蚓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饲养基:采用牛粪、稻草和鲜菌糠作为原料,或单独采用鲜菌糠作为原料,按原料重量的1%添加EM菌液,混合堆制发酵至腐熟得饲料基;(2)饲养管理:采用大棚内盆养方式,保持饲料基湿度为67%‑75%,温度
24‑28℃,每隔15天清理1次蚓粪并补充步骤(1)所得的饲料基;(3)饲养2‑3月采收。
本发明方法能提高日本大平二号蚯蚓的繁殖力和生长力,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适于规模化养殖,并且能为菌糠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方向。
申请人:广西大学
地址: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路1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春莲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大平2号蚯蚓高产养殖技术
大平2号蚯蚓高产养殖技术
余继升
【期刊名称】《专业户》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大平2号蚯蚓由日本引进,其干粉含粗蛋白质70%,是各种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饲料。
一、蚯蚓的生活环境。
1、温度和湿度:大平2号蚯蚓的活动和生长温度为6℃-38℃之间,0℃-5℃休眠,-1℃以下死亡;最佳生长繁殖温度20℃【总页数】1页(P36)
【作者】余继升
【作者单位】湖北省麻城市名特水产研究所,43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99.8
【相关文献】
1.大平2号蚯蚓高产养殖技术 [J], 余继升
2.水蚯蚓高产养殖技术 [J], 王桂民;罗明;张金彪
3.滨海平原“太平2号”蚯蚓露地高产养殖技术 [J], 管军江;林甲松;陈盛国
4.水蚯蚓高产养殖技术 [J], 王桂民;罗明;张金彪;田息根;孙留洪;吕锁平;王引
5.水蚯蚓高产养殖技术 [J], 吴海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蚯蚓简介
外文名称 Lumbrukinase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 冠心病心绞痛 脑梗塞.糖尿病等常见病
固定投资预算表/亩
固定 投资
蚯蚓 种苗
数量
400斤
单价
25元/斤
总额
10000元
备注
行情¥30~40元/斤,种苗可以持续繁殖使用 两年。两年后自繁自育
养 殖 场 地
面积
667m2
租金/年
700元
40-60立方
单价/立方
30~50元
总额
2000~3000元
酒糟
30~40立方
单价/立方
120~150元
总额
3200~6000元
第一年亩总投入约:4万 原料亩.年最大投入120吨,料肉比:30:1 可产值约8000斤鲜蚯蚓
投入产出分析表
蚯蚓投产100天之后开始有收益。。。。。。。。 投入*斤 鲜 蚯 蚓 产出* 斤
具体地租价格、按当地行情变动
700元
工资/年
15600元 主要包含(硬顶棚, 遮阳网,钢丝,人工费用, 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工程)分10年折旧, 每年折1200~1500元。
人 工 硬件 投入 原料 投入
人数
0.5人
Hale Waihona Puke 工资/月1300元 12000-15000元
两个合格的养殖员一般可以管好5亩。
1 牛 粪
提取药品
主 要 产 品
鲜蚯蚓
干地龙
蚯蚓粪
服务范围
1.垂钓市场、特种养殖、花鸟市场、饲料加工厂、 制药厂等 2.处理污水厂、造纸厂污泥、城市菜市场垃圾等
服务范围
蚯蚓可开发的序列产品: 蚯蚓粪有机肥
大平2号蚯蚓养殖技术
大平二号蚯蚓养殖技术大平二号蚯蚓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高产蚯蚓良种,成熟的蚯蚓体长32-—-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尾部黄色,行动缓慢,性情温顺,群居性好,特别适合高密度养殖,喜欢生活在腐熟的猪牛粪便中,蚓体干物质含蛋白质70%,粗脂肪8。
5%,粗纤维1.7%无氮浸出物19.4%粗灰分9。
5%,钙1.6%,磷1。
24%,相当于进口鱼粉的营养价值。
大平二号蚯蚓雌雄同体,蚯蚓之间相互交配互相交换精液然后产蛋,据观察一条蚯蚓平均每天产蛋0。
8个,每个蛋可出小蚯蚓5~7条,小蚯蚓通过二个月的饲养又可产蛋繁殖,因此大平二号蚯蚓的繁殖率之高、产量之高是本地蚯蚓无法可比的,据我们试验:在一般的养殖技术条件下,一次性放养种蚓500条,年可繁殖75万条以上,繁殖比1:1500,下面将主要饲养技术介绍于后:一、蚯蚓的生活环境:1.温度:蚯蚓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温度直接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新陈代谢,生长发肓和繁殖,一般来说:蚯蚓的的活动温度在5—30之间,0-5度休眠;0度以下死亡,最适温度在20—28度,28—30度能维持一定生长;32度以上停止生长;10度以下活动迟缓;40度以上死亡;温度对蛋子的孵化时间影响最大,一般20度蚯蚓蛋36天孵化,10度时112天孵化,15度时40天孵化,而30度以上时孵化率为30%,因此:为使蚯蚓达到最高繁殖率和最高增重,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夏季搭阴棚、洒水降温、冬季盖稻草、加盖双层地膜保温。
2.湿度;蚯蚓没有呼吸器官,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
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它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
因此,防止蚯蚓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据我们多年实验认为;饲养料含水以71~80%为宜。
卵在孵化期饲料含水以50~60%为宜。
3、酸碱度;蚯蚓对酸碱度很敏感,因为它的体表各部分散着对酸碱等有感觉能力的化学感觉器,蚯蚓在强酸碱的环境中不能生存,对于弱酸碱的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平二号蚯蚓养殖技术大平二号蚯蚓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高产蚯蚓良种,成熟的蚯蚓体长32---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尾部黄色,行动缓慢,性情温顺,群居性好,特别适合高密度养殖,喜欢生活在腐熟的猪牛粪便中,蚓体干物质含蛋白质70%,粗脂肪8.5%,粗纤维1.7%无氮浸出物19.4%粗灰分9.5%,钙1.6%,磷1.24%,相当于进口鱼粉的营养价值。
大平二号蚯蚓雌雄同体,蚯蚓之间相互交配互相交换精液然后产蛋,据观察一条蚯蚓平均每天产蛋0.8个,每个蛋可出小蚯蚓5~7条,小蚯蚓通过二个月的饲养又可产蛋繁殖,因此大平二号蚯蚓的繁殖率之高、产量之高是本地蚯蚓无法可比的,据我们试验:在一般的养殖技术条件下,一次性放养种蚓500条,年可繁殖75万条以上,繁殖比1:1500,下面将主要饲养技术介绍于后:一、蚯蚓的生活环境:1.温度:蚯蚓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温度直接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新陈代谢,生长发肓和繁殖,一般来说:蚯蚓的的活动温度在5—30之间,0-5度休眠;0度以下死亡,最适温度在20-28度,28-30度能维持一定生长;32度以上停止生长;10度以下活动迟缓;40度以上死亡;温度对蛋子的孵化时间影响最大,一般20度蚯蚓蛋36天孵化,10度时112天孵化,15度时40天孵化,而30度以上时孵化率为30%,因此:为使蚯蚓达到最高繁殖率和最高增重,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夏季搭阴棚、洒水降温、冬季盖稻草、加盖双层地膜保温。
2.湿度;蚯蚓没有呼吸器官,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
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它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
因此,防止蚯蚓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据我们多年实验认为;饲养料含水以71~80%为宜。
卵在孵化期饲料含水以50~60%为宜。
3、酸碱度;蚯蚓对酸碱度很敏感,因为它的体表各部分散着对酸碱等有感觉能力的化学感觉器,蚯蚓在强酸碱的环境中不能生存,对于弱酸碱的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据我们实验;大平二号生长在ph值(酸碱度符号)8~9范围内产蛋最多。
就是说:蚯蚓适应生活在弱碱性环境中、这也说明PH值对蚯蚓生存影响最大、特别应注意的是:调节蚯蚓饲料的PH值、不能使用硫酸、盐酸等强酸,也不能使用氢氧化钠、生石灰等强碱。
只能用下列弱酸和弱碱作为中和剂:碱性中和剂选用碳酸钙、酸性中和剂选用醋酸、柠檬酸。
4.通气:蚯蚓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土壤,饲料越好,新陈代谢越旺,产蛋越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如果饲料中二氧化碳,甲烷氨,硫化氢含量过大,蚯蚓就会逃跑或者大量死亡。
据报道:当饲料中氨超过20%时会引起蚯蚓黏液分泌增多而死亡。
硫化氢超过15%会使蚯蚓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
甲烷超过15%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流而死亡。
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或放一段时间在喂。
5、光照: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全身体表散布着许多感光细胞,因此,蚯蚓对光线有敏感的反应,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实验和观察蚯蚓活动,最好在弱光,红光下进行,一些蚯蚓在雨后阳光下死在地面上,部分原因是紫外光作用于蚯蚓的结果。
所以蚯蚓通常夜间活动,惧怕阳光照射,因此蚯蚓饲养棚要遮光,不能让日光直射蚯蚓。
6、密度;蚯蚓养殖密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蚯蚓产量和成本都有很大影响。
密度小整个面积蚯蚓增殖倍数小、产量低、耗费人力物力。
但密度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率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跑。
因此大平二号蚯蚓饲养密度孵出至一月龄每立方米4万条;1~1.5月龄每立方米2万条;1.5~2月龄每立方米1万条;大小蚯蚓混养每立方米2~2.5万条为宜。
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
所以在养殖蚯蚓时应及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捕取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7、天敌和疾病;蚯蚓的天敌包括捕食类和寄生类二大种;捕食性天敌中有各种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节肢类、环节动物等;寄生性天敌中有各种条虫、线虫、寄生蝇、螨虫等。
1.捕食蚯蚓的哺乳动物有;鼠类、黄鼠狼、野猪等;田鼠家鼠特别喜欢食蚯蚓,由于它们善于掘穴,常钻进养殖床内大量取食蚯蚓及蚯蚓饲料。
几乎多数鸟类都贪食蚯蚓,鸡鸭喜食蚯蚓是人们所熟悉的。
野鸡、火鸡、画眉、孔雀、野鸭都是蚯蚓的劲敌。
麻雀是蚯蚓养殖场的常客,虽然它是偶然吃些蚯蚓,但主要是吃蚯蚓的天敌;如各种昆虫等,因此益多害少。
蛇、蛙类不论在野外还是在养殖场内,遇到蚯蚓往往就吞吃掉,当在养殖场内发现它们时,蚯蚓也吃掉了许多。
在节肢动物中,不少昆虫都是蚯蚓的天敌;如蚂蚁、白蚁不仅常在养殖床内构筑巢穴,抢吃蚯蚓的饲料,而且还常袭击幼蚓,把蚯蚓卵拖进巢穴做储备粮,有时还群集攻击大蚯蚓。
此外,螳螂也会捕杀蚯蚓,蜘蛛有时也捕杀蚯蚓,蜈蚣也特别爱吃蚯蚓,它们一旦进入养殖场内,在短时间内就会杀死吃掉很多蚯蚓,幼蚓被捕杀的数量最多。
在浇水过多、阴暗潮湿的养殖场所蜘蛛、蜈蚣较易出现。
2.寄生在蚯蚓体内的条虫、线虫种类很多,蚯蚓是这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在体内期间,不仅以蚯蚓为栖息场所,而且在蚯蚓体内完成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吸取蚯蚓的体液为营养,从而对蚯蚓造成危害。
有些寄生蝇类还在蚯蚓体内产卵。
如寄生性黑蝇,能在蚯蚓体内产多个卵,不久这些卵能孵化出1~4条幼虫。
它们吸食蚯蚓体内的营养,破坏内部组织,逐渐生长发育最后一条幼虫成熟。
寄生动物中,一些原生动物寄生于蚯蚓食道、体内、血管、精巢、和蚓卵内,是蚯蚓最主要的寄生动物之一。
蚯蚓体外寄生虫和螨类常附着蚯蚓体壁上吸食其体液或刺穿蚯蚓卵吸食其液汁。
如蚂蝗它能吸食蚯蚓的血液,往往几分钟就可蚯蚓于死地。
防治方法;哺乳类:鸟类一般可用毒饵毒杀。
蚂蚁可用糖水、敌百虫混米饭、肉等毒杀。
蛇、蜈蚣等可预防和捕捉。
其余寄生类天敌防治方法;是合理搭配饲料。
3.酸碱度疾病;有蛋白质中毒和胃酸过多症、水肿、急性瘫痪。
表现为蚯蚓全身出现痉挛,给节、环带红肿,全身黏液分泌物增多。
往往在养殖床上转圆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食,最后身体变白而死亡。
有的病蚓还出现体节断裂、蚓卵破裂等现象。
导致生病的原因是饲料酸化、酸碱度高或有毒或毒气。
因此合理配制饲料妥善管理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二、饲料的配制1.饲料的选择;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
但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主。
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不过高,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作为饲料(但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物)任何畜禽粪便、酒糟、造纸和木材等加工有机废料、废纸料、垃圾中的有机废料、活性污泥、各种落叶、腐根烂草、烂瓜果、蔬菜及剩余饭菜、米汤、动物血等以及各种昆虫幼虫、卵、动物尸体都可以做蚯蚓饲料。
蚯蚓虽然是杂食性动物,能以多种有机物为食,但它对食物有选择性即适口性。
大平二号蚯蚓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原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
其日采量是其自身重量的0.3~1倍。
蚯蚓的采食量还因蚯蚓的生长发育阶段、食物的种类及环境条件等而有变化。
判断饲料的优势,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所用饲料是否充分发酵,有机质是否充分分解。
(2.)饲料是否有其他杂菌、蚂蚁、蛆等存在,如有应设法清除。
(3.)饲料是否疏松,有害气体是否散发完毕、有无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
2、饲料配方、加工、调制、测定拘我十一年的饲养实践,得出这样二个饲料配方;猪牛粪60%杂草30%肥土10%如能常投喂烂瓜果、猪粪、牛粪、鸡粪各20%稻草40%和米汤等带有甜味食物则效果更好。
总而言之,蚯蚓饲料要求其中的有机物达到发酵腐烂适口性好、具有细而烂、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等特点。
饲料备好以后,要进行切短、去掉其中的石头、瓦片、金属、塑料、玻璃等无机物及对蚯蚓的有毒有害物质,然后上堆发酵。
饲料发酵方法一般采用高温堆肥法。
具体的讲就是;先铺一层稻草,再铺一层猪牛粪,然后再铺一层肥土。
如此重复数次,肥堆长、宽、高可视饲料多少,饲养规模大而定。
但必须注意一条,每铺好一层必须淋足一次水。
肥堆堆好以后,如气温高4~5天可升至70~80℃。
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下降60℃是则要进行翻堆,重新堆制。
过7天进行第二次翻制,以后每隔3~5天翻堆一次,一般翻堆3~6次即可投喂蚯蚓。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翻堆必须彻底,将上面的翻到下面,四周的翻到中间,把饲料拌松拌匀,如发现饲料干燥,还要适当加水,通过翻堆能改善空气条件,调节水分,散发有害气体。
把底层和外围未分解完全的饲料,置于微生物活动旺盛的堆内部分,这样即促进了微生物的连续生长繁殖,又加快了饲养的调制过程,在堆制发酵过程中;1.要防止大雨冲淋,可在堆制发酵的饲料表面盖上塑料布。
以免导致饲料过湿和养分流失。
2.粪料和干料的混合比例要适合,如粪便过多往往会使料堆压得过紧,导致通气不良、料温上升慢,发酵后的饲料常发黑、又粘又臭。
如果草过多,则堆料过松,水分蒸发过快,堆料发干,饲料不能充分发酵。
3.加水要适当,如果水分过少,在高温干燥的情况下易产生大量白色的孢菌等放线菌。
遇到这种情况要加水进行调节。
4.要控制翻堆次数及堆制时间,因为发酵时间太少、翻堆次数少,往往导致饲料不能充分发酵,相反发酵过头,饲料中养分能量消耗过多,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饲料的鉴定饲料堆制发酵后,必须经过鉴定才能投喂,鉴定方法有二种;1.感官鉴定;如饲料色泽黑褐,无异味质地松软不粘滞即以腐熟。
2.生理鉴定法;即经感官初步鉴定腐熟后,还要通过冲淋处理,即用水从料堆顶部向下喷淋,注水直到下部有水滴出为止,以排出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氨、甲烷等)和有害物质(如过量的无机盐和农药)这样做虽然会使水溶性养分有所流失,但利多害少。
然后将这种饲料,取一小部分置于养殖床上,经1~2昼夜后,如有大量的蚯蚓进入栖息,取食无异常反应则证明饲料合格,可正式大量投喂。
4、饲料的碳氮比蚯蚓和其他动物一样,为了维持正常生活,需要多种营养物质。
而主要的营养指标是碳氮比。
它指的是饲料中的碳元素和氮元素的比例。
大平二号蚯蚓适应的碳氮比为10:2~3。
饲料发酵后碳氮比一般都有所下降,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饲料碳氮比过低(说明含氮过多)常导致蚯蚓蛋白质中毒症。
如果碳氮比过高(说明含氮过少)蚯蚓氮素养料不足,会生长不良、繁殖过低。
鉴于上述原因,保证蚯蚓生长发育繁殖快,对蚯蚓的饲料要进行适当的搭配。
如常常将含碳量较高的饲料(如稻草、麦秸其碳氮比分别为45.6和79.8)和含氮量高的饲料(如各种畜禽粪便)进行搭配,使饲料多样化,这比长期投喂单一饲料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