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doc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与十年丽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
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木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
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木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
二、教材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
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共六个单元。
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II 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
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止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h\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
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口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2024)上册教材简析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不同的分法。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
为新学期能更好地使用新的课程标准(2019年版),尤其是一年级教师能更好地使用新教材,2019年11月6日下午1:30,我们岸堤开展了新教材培训。
改版后的新教材在版面设计上更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
本书变大了,书本里面的图画更加鲜艳更加生动了。
新教材所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
新教材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还是在呈现方式上,都注入了新血液、新精神,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了时代气息。
新教材在内容上所做的调整,更是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新教材在内容做了如下调整:
一、加强了知识的准备性。
一年级刚入校的孩子要在角色上实现成功的转换需要一个过渡时期,第一单元《准备课》删除了比高矮、比长短等与数学学科关联不大的内容,调进了一年二期的《位置》,但删除了左右的相对性,这样的调整更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在数一数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愉快的适应一年级的新生活。
二、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一年级的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深有体会,有些知识过早的教授给孩子,他们很难理解和掌
此次培训,老师们都有很深的体会和感悟。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深入钻研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因此,认真研读新教材,领悟其中的精神和内涵,才能更好的践行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版课件
2
4
5
2
3
做一做
一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5 课时 加 法
第 3 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 1 = 4
读作: 3 加 1 等于 4
…
加号
1 加 2 等于 3
1
+
=
3
2
先摆, 再说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6 课时 5 以 内 的 加 法
第 3 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
1
0
探究新知
3 - 3 =
4 + 0 = 4
5
5 - 0 =
0
3
4
2
0
1
0
5
4
3
做一做
4 - =
4 - =
4 - =
4 - =
2
3
4
3
2
1
0
1
第 1 课时 认 识 图 形
第 4 单元 认 识 图 形 (一)
...
...
...
...
和
同样多。
...
...
...
...
和
同样多。
比 多 少
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少
...
...
...
多
1.摆一摆,同桌合作摆出下面同样多的物体。
三、巩固运用
2.连一连。
3.在少的后面画“√ ”。
√
4.在多的后面画“√ ”。
√
一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4
3
2
一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4 课时 分与合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篇一:小学数学教材培训 1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一、教材分析的意义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
小学数学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
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
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
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教材分析的内容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
而备好课的关键之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说,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
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
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代数为主线,与几何初步知识、统计与可能性、问题解决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
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
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等。
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或一课时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
9、通过认数、数数渗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课时安排
1、P10做一做,是一个排队活动,看谁最高,让学生体会比身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2、P12练习一,第7题。通过判断图中的三种动物的高矮,巩固高矮的常识。
3、P13、8是比高矮的活动,左图是看谁摸得高的游戏,右图是摆木块的比赛,看谁摆得高。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丰富“高矮”的感性认识。高矮不只是限于身高,也可以是物体的高度等。
4、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
5、反馈练习:p8 \2动手摆一摆。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的1~4题比较多少的练习。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多少的方法是什么?(一一对应)
五、作业布置:
同训P3
教学后记:
教学计划(上课时间:9月6日)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2、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的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数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数观念,理解1~10各数的实际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者
刘季静
年级
一年级(简)
教学计划(上课时间:9月2日)
备注
第一课时
3、板书:高矮。
二、授新
一年级上册数学培训文本材料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相聚在这里,天气很炎热,老师们辛苦了!感谢朱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相信在座的各位老师对于教材已经非常的熟悉,那么接下来请允许我来和大家一起梳理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欢迎大家多提宝贵建议。
(2页)首先是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2.密切情境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3页)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例如:反映家庭生活的素材——妈妈的小帮手;(4页)反映学校生活的素材——快乐的校园、小小运动会;(5页)认识大自然的素材——海底世界、海鸥回来了;(6页)童话故事素材——走进花果山;(7页)学生感兴趣的运动和游戏——谁的手儿巧、有趣的游戏。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特点: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有联系的情境。
每个情境是包含多个新的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8页)例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设计了科技小组活动、快乐的课堂、老鹰抓小鸡、拔河比赛4个情境,构成了具有横向联系的情境串。
(9页)我们一起看一下本册教材的板块编排特点,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
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
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
二、教材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
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共六个单元。
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
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
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第2~5页)(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教材说明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
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
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1页)
课题:准备课——数一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学生交流〕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
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着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
如:3架木马……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③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三、寓教于乐,兴趣体验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校园中去玩吧!〔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园〕1、找找数娃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全册教材设计思路;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可操作性的新教材,新教材的;(一)编者的话;本册教材的开篇就是编者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对话,改变;(二)目录;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每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如第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可爱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个问题;老师们都知道,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培养良;另外本册教材中还设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全册教材设计思路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可操作性的新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创新。
下面我就谈一谈第一册教材怎样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与以往的教材有什么不同?(一)编者的话本册教材的开篇就是编者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对话,改变了过去“编者的话”、“说明”的版面。
为什么这样做呢?首先体现了角度的转变,由成人的角度转变为儿童的角度,这本书是给小朋友读的,拉近了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在第一学段1~6册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的对话,提出了各册的学习主题。
第一册的主题是“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采用对话形式:“我认识5个小朋友”(数)。
“汽车的轮子是圆的”(形)。
“嘻嘻,这就是数学”。
这种类似于三句半的形式,使刚入学的儿童对数学有亲切感,喜欢学数学。
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一情境,作为新学期师生谈话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数学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二)目录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
主要知识点有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少、高矮、轻重;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认识整点钟,几点刚过,快到几点了,以及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与以往教材对比,知识面扩展了。
另外计算与其他内容穿插安排,主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并体现计算教学的循序渐进。
每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如第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等,是以活动方式和情境出现的。
体现要通过组织数学活动来学习有关的知识并获得情感的体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提高组织数学活动的能力(有效有序,让创新走进课堂,把思考还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参加数学活动。
教师要培养和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这是我们教研、科研着重研究的课题。
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个问题。
老师们都知道,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按照《课标》的精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应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新课程的教学形式,很多情况下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座位的排列可以因地制宜,但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小组的组织。
根据一些专家的实验,建议以异质分组为好(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在一起),要有组长,对组长要有指导,轮流担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时,要求要明确,分工要合理,指导要具体,评价要及时。
培养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另外本册教材中还设计了很多小栏目,有:3个实践活动;9个数学游戏;4个数学故事;3个小调查。
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来学好数学;小调查与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一、数与计算部分1.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为什么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第2、3页“可爱的校园”,教材创设了一幅动物学校的情境,开学了,小熊坐在大象的头上摇铃,很有童趣。
从一般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这幅图真美,色彩真鲜艳。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幅图,观察到图中有数量,1只大象、2只白兔、3个蘑菇,这就是数感。
通过这幅图可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其中第3页一只小动物提出来“到校园里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
”说明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学习数数。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上的数、教室内的数、校园里的数。
第4、5页“快乐的家园”学习数数,认数。
“说一说”、“练一练”都是学生活动的指导性的语言。
第一幅图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1个萝卜,1筐萝卜,1座山,1棵草,它们的数量都是1,用“1”表示,这就是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1”可以表示1个个体,还可以表示1个群体,1可以表示很大1座山,很小一棵草,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从1引伸到2,3,4……,让学生数运动员的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运动员衣服上的数是他的代号,“练一练”把实物的个数与符号联系起来。
在教材第6、7页中的“玩具”,认数1~5,重点是练习写数,要求写字姿势端正,笔顺正确,整齐,匀称。
第8页“小猫钓鱼”,认数0,一条鱼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今天最低气温摄氏0度,0还可以表示尺子的一端从0开始,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如:电话机上有0,房间号302室有0,车牌号有0,第9页思考题,多样化的数数,可以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
第10、11页“文具”,认数6~10主要练习写数,6、8、9 这些数都不容易写好,教师要指导起笔,运笔,落笔的环节,我们要求学生把字写好。
第11页第3题,根据发射火箭倒计时的情境,应当要求学生会把10以内的数倒着数。
2.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加减法(一)是10以内加减法;加减法(二)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这些都是以往教材有的内容,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课标》中对此也作了明确要求,达到“正确,熟练”,第一学段结束时每分钟独立完成8~10道计算题。
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有什么特点呢?(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第22页中的加法,有两幅图,图1中的儿童左手有3支铅笔,右手有2支铅笔;图2中她两手合起来有5支铅笔。
列式是:2+3=5 第26页减法,通过连环画,树上有5个果子,摘下2个,还剩几个?列式是:5-2=3并有相应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形象、具体的体验加减法含义,请注意!这里不要求学生叙述一些程序化的语言。
(2)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正确计算加减,逐步达到熟练。
例如教材的第22页“摆一摆”通过桃子的画面,学习加法。
第26页“做一做”,通过划掉圆片,学习减法。
过去是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来学习加减法,例如:3+2=5,教师问学生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因为3和2组成5,所以3加2等于5。
认真想一下,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
3和2合起来是5,更生活化。
过去讲数的组成和分解也是通过摆一摆得出来的。
过去要让学生熟练背诵,花费很长时间,实际上绕了一个弯子。
加法就是合,减法就是分开。
新教材关于数的组成与分解不单设一项,作为加减法练习形式中的一部分,例如:第29页,有4只鸡,有2个盘子中放鸡食,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际上就是练习4的“分”和“合”。
第33页“数学游戏”通过出示卡片:6,画面上儿童的三组对话:①“我出1。
”“我出5。
”②“我出2。
”“我出4。
”③“我出3。
”“我出3。
”都可以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
又如第35页第3题:凑成9。
第40页“练一练”中的第1题“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连一连。
”第41页“数学游戏” 通过两人出示手指的个数的游戏等,都是在练习数的分解与组成。
10以内加减法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不要一刀切,不要过早地提出统一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逐步达到熟练,不要过早地搞速算比赛,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纵向比较,不要横向排队,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3)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在过去的教材中,第一册有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半图半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
根据《课标》的精神,应用题不在教材中独立设章节,那么是不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不是的。
教材是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的。
首先教材的呈现形式: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两头都是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样,彻底打破了把应用题分成类型和套用公式。
例如第23页第4题:说一说、算一算。
题中的信息量是丰富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小调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第29页“数学故事”:差几只杯子?画面中有5个人,4只杯子,学生列出:5-4=1 就可以了。
差几只杯子我们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不必强调相同名数才能相加减。
第38页第4题: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内有几人?列式是 6-2=4,如学生列成:6-4=2也可以,只要在答案4的下面划一道线。
第42页“操场上”,按过去说法,就是求差应用题,老师们可能还记得,过去教材第二册中曾有这样一道题:白兔有12只,黑兔有8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列式:12 - 8 = 4(只)教师要问各部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在回答“8”表示什么时,说:把白兔分成两部分,式子中的8是和黑兔同样多的8只白兔。
仔细想一下,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上学前,比多少的问题,孩子们能解决的。
小红有5块糖,小绿有4块糖,小红比小绿多1块。
新教材在情境图中呈现: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
(生活化的语言)三个综合性活动:大家来锻炼、快乐的星期天、迎新年,都综合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
(4)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为我们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应用。
不像以前那样复习准备——学习新课——巩固练习。
学生在自己探索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个性有差异,所以会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有些方法我们成人看来好像是笨拙的,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创新,应予以鼓励,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忙于择优。
学习进位加法时,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所以凑10仍是一种基本方法,我们强调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凑10法,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
用自己鲜活的语言叙述凑10的过程。
另外具体题目,具体处理,9+2=?数数也很方便,6+5=?可以拆大数。
计算8+6=?,可以用9+6=15,类推出:8+6=14。
例如在退位减法中,究竟用破十法好,或用加算减法好,很难肯定,他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
有的一个一个地减,显然不是最高明的,在实践中当学生发现自己算得慢,又不准确,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别人好的方法;另外有些题目:如11-2,一个一个地减,也能很快算出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