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合集下载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新)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新)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运动的描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说明一、教学分析(一)说教材《运动的描述》是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内容。

是解决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环节,不能准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就不能正确的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本节内容在教学环节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班级是机械加工一年级学生,学生普遍具有思维灵活,学习主动性不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运动的描述,但是对运动这一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是模糊的,不规范的,依据上述分析,结合中职物理的大纲要求,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理解和认识物理模型,掌握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选取,质点的概念及判断2.位移与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难点:物理模型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策略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一)说教法考虑到我校机械加工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两大特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

2.微课演示法有效的突破难点,更好的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式和方法。

3.课件演示法:利用视频和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运动的描述》——物理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运动的描述》——物理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湛江市第九中学梁锋一、教材学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对运动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运动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运动的概念。

2.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机械运动的实质性的内容。

3.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用大量的音频、视频、图片、动画及文字材料,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4.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理健康渗透点)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心理健康目标1、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极大的推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我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运动中的相对运动无法解释,教师又暂时不做解释,这就引起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营造平等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全体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积极组织师生、生生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

四、教学重难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参照物的概念五、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平台等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有效整合,观察、阅读、交流与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教学重点/难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后习题
(1)、动手动脑学物理。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也叫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同,且它的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也相同,所以相对于地面上的任一点的位置都不改变,因此,地面上的人从任一观察点去看卫星都是静止不动的.
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21小时,确切地说是23小时56分.)
(2)、补充练习
1、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2、在现代交通中,高速列车已成为现实.为了不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行,有人设想,若能使高速列车在进出站时既不停车、又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若能设计,说明理由.
3、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4、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板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优秀教案设计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描述及相关概念,学习基础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区别和特点。

2. 掌握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分析,运用运动的描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此,教学建议如下:一、引入环节:1、引入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运动的描述方法呢?2、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概念,引出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尝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知识讲解环节:1、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区别和特点。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物理量的测量,如距离、时间等,并介绍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通过实际例子,如自由落体实验,让学生掌握加速度计算方法,并理解落体运动的非匀加速直线运动概念。

三、练习课堂游戏环节:1、游戏1:追逐比赛,将课堂分为两组学生,在体育场或课堂内进行比赛,要求每组学生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奔跑,并测量时间和距离,计算速度,比较两组运动员谁跑得快。

2、游戏2:物体移动过程图比较。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进行绘图比较,分析出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四、实践操作环节:1、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在实验室或教室中模拟运动过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及运用运动的描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环节:1、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并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2、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巩固本节课程内容。

六、课后作业环节:1、留作业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题目。

2、自主练习并回顾本节课程内容,将理解的问题和疑惑在下一堂课上提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位移、路程等。

但他们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2.掌握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3.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实例和图片。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看到这些物体的运动吗?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呢?”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介绍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定义和公式。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位移、平均速度公式、速度与时间图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但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与时间图线等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绘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公式。

2.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图形绘制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区别。

2.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3.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和探索,理解和掌握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方法。

2.通过图形绘制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与时间图线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绘图。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定义,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物体运动情况,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绘制速度与时间图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其他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如加速度、位移时间图线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和观察:设计了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共同成长。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的计划。
3.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例如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如何体现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提供实验得出结论和理解。
3.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公交汽车在站牌附近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车辆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增强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翱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改变。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这样的说法严谨吗?引出——参照物这个学问点。

〔板书〕给出一个图片: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你觉得你的列车开头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车尾你才发觉,事实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里,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

新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

新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

2022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课题:§1.2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参照物的概念●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力目标: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方法:观察商量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教学打算: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刻了解体育,还能深刻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商量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商量一般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商量,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依据什么?引导学生从商量和答复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商量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播放一局部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

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商量,初步明确乘客推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推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进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案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演示PPT12】展示图片:电梯上升过程中提问: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如果分别选择乙、丙、丁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

若选择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若选择丙、丁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我们发现: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演示PPT13】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①首先确定研究对象②选定参照物③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没有变化,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位置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板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演示PPT14】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路边有行人在步行,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里有司机和一位乘客。

研究坐在汽车上乘客的运动状态若以路上的行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

若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演示PPT15】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示图片:后方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

研究飞在前面的战机的运动状态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状态,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想对的。

使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掌握的方法判断实例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研究对象自身不能做参照物;③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研究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不一样。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想一想 我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飞驰的猎豹
穿梭宇宙的彗星
它们的共同特点:位置随 时间不断地变化。
缓慢的蜗牛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讲授新课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一 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
运动高度在变化
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选择 标准
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 选定的物体被认为是静止的
运动的 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随堂训练
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
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
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B )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讲授新课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奔腾的江水
天体的运动
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 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运动是 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讲授新课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想一想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事例一:坐在行驶的汽车中, 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 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边的人 觉得树不动,车运动得很快。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讲授新课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练一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 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加油机和战斗机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花样跳伞运动员
讲授新课 《运动的描述》ppt课件
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 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的相对性。

提问:看课本图12.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

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三、小结: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于运动的物理概念和描述方法还不太熟悉。

本章节是学生理解力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1. 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描述。

2.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定义、单位、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加速度的意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对于运动的定量描述和物理概念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各异,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规律,增强理解和记忆。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运动的模拟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抽象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生活中运动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 提问讨论:什么是运动?我们如何描述运动?2. 讲解新知识- 定义机械运动、参照物,并解释为什么需要参照物来描述运动。

- 引入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 通过实例说明加速度的意义,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篇1: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

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和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双重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文字、图示等形式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实验的积极参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动的描述方法;2.教学难点:图示描述与文字描述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PPT展示;2.实验器材准备:小车、平滑桌面、纸张、铅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听到或看到物体运动的描述?请举例说明。

2.学生回答。

步骤二:概念讲解1.运动的定义:在一个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中,物体被称为在做运动。

2.运动的要素:参照物、位置变化、时间。

步骤三:运动的描述方法1.文字描述:通过用语言文字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运动状态等。

例如:小明从教室走到操场,用了5分钟。

2.图示描述:通过图示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和运动状态。

例如:用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用虚线表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3.举例讲解文字描述和图示描述的相互转化。

步骤四: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变化,进一步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

2.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平滑的桌面。

–在桌面上放置一张纸张,并用铅笔标记出参照点和初始位置。

–将小车放在初始位置,让小车沿直线运动,并用铅笔在纸张上标记出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观察纸张上的标记位置,通过文字描述和图示描述记录实验结果。

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步骤五:展示实验结果1.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展示在黑板或白板上,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步骤六:总结归纳1.运动的描述方法有文字描述和图示描述两种。

2.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用文字描述或图示描述来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变化。

五、课堂练习1.对以下运动进行描述,并用图示表示:–火车从A站到B站,用了2小时。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2.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案)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2.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案)

2.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参照物。

2.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

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参照物。

2.通过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常见的两种方法。

4.知道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1. 通过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 知道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一书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一把把它抓了过来。

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竟是一颗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学习完本节的知识后,相信你的这些疑惑就会得到解答。

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参照物;〔2〕动与静;〔3〕快与慢。

一、参照物组织学生看课本P23,讨论: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火车中的小明,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火车、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和小明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小明所说的同学们都在后退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小明看到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在后退,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火车旁的三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的位置的发生了改变,所以说三位同学是运动的。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一章机械运动二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一章机械运动二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今后学好运动学开了个好头。
本节重点是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性。难点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同学只会以地面为参照物,其它物体做参照物就无
法分析。应用他在教室里有的器材,给他另作分析。将
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 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 止的?
在这之前学生通过生活接触过“运动的描述”相关
知识,但只是一知半解。而课本中主要以图片和列举了
几个例子,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和运动 教学策略选
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还远远不够。应该在新老教材结 择与设计
合的基础上,多创设一些情景(如多媒体课件)。这样
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
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本节从生
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
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
教材分析 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
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
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哦,原来是这样比较的。
(1)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学生的学习积极 课例研究综
性得到极大的调动,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不善言语的学 述
生,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
(2)课中注意到情境问题的回题,解决学生急欲 解决的问题。
(3)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 程度在做到“活学活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其实际意义,是“运动的快
慢”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运动学的基础。

1.2运动的描述(讲义)教师版

1.2运动的描述(讲义)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机械运动: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特点:①距离发生变化;或者②方向发生变化。

2.相对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叫静止。

特点:①速度大小(或距离)不变;且②运动的方向不变。

【例题1】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C.金色秋天,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 D.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答案】C【解析】解: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但是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是颜色的变化,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金色秋天,人们采摘果实,果实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D、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是声音的传播,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面的各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雪花纷飞B.冬去春来C.万物生长D.鸟语花香【答案】C【解析】解:A、雪花纷飞,雪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B、冬去春来,属季节变化,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万物生长是生物体的生长变化,但是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鸟语花香,是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例题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机械运动的是()A.列车奔驰 B.微小的灰尘满天飞扬C.在影剧院观看银幕上的画面 D.春风拂面【答案】C【解析】解:A、列车在奔驰,列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则列车在做机械运动;B、微小的灰尘满天飞扬,灰尘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灰尘在做机械运动;C、银幕上画面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则画面没有发生机械运动;D、春风拂面,风是空气的流动,位置在发生变化,则风在做机械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适用·人教版物理
运动的描述—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

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

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法学法
教法:教材先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进而让学生讨论、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

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

本节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

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的运动。

要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

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在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运动的物体,观看完成后提问:
1、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
2、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3、他们一定是运动的吗?一定是静止的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
1、首先让学生看书中展示的各种运动,在结合引入视频,让学生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进行提问:(讨论)
•在足球场上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否在改变?
•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
通过以上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可以认识到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引出机械运动。

那么到底是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呢?从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中两列火车并排在站台上的列子,从而指出,所选的标准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结果不同。

可以进行活动来加深这一认识,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回答:
(1)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选取教材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选取铅笔盒作标准,桌子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以上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从而明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首先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

建议教师将教材图1.2-5中的实例最为课堂练习的内容。

也可以选取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重在巩固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1 坐在行驶的车中,看树木、房屋向后运动,参照物是____。

车中的座椅不动,参照物是____。

“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___。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前半句描述的场景所取的参照物是____。

后半句所取的参照物是____。

•练习2 甲乙两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以乙作参照物,甲是____的,路旁的树木是____的,如果以地面作参照物,甲是___的。

•练习3 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以____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学生】完成练习,巩固对参照物、机械运动的认识。

3、刚才书中栏目中和练习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个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由于事件罕见,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
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
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
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本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归纳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练习
某年的春晚上,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俩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垠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觉这名演员正飞驰在田野上,问题:
①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不动的?
②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动的?大屏幕是不动的?
③根据提示,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火车上打斗?
6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六、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三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位置的变化速度方向相同即相对静止
二参照物
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七、教学效果
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

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部分学生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课下多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