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一、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扩大和完善语言的交际作用的工具。
1、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在乌龟腹甲或牛羊鹿骨肩胛上的文字。也叫“殷墟卜辞”(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的殷墟),省称“卜辞”。笔划多为刻削、细长的“瘦笔”。
2、金文:殷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又被称为“铭文”、“铭辞”、“钟鼎文”。字形笔画比甲骨文宽、粗,多为“肥”笔。
3、大篆:也叫“籀文”,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西方的文字。大篆由金文发展而来,比一般金文笔画伸展。石鼓文属大篆体。
4、小篆:也叫“秦篆”,原本是通行于秦国的文字。字体较大篆结构整齐,笔画圆匀,精细一致,方块的特点渐趋明显。著名的“泰山石刻”是小篆。
5、隶书:也叫佐书、吏书,由小篆简化演变而成,始于秦代,多由徒隶所写。笔画平直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化,便于书写,汉字笔画的概念由此而来。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6、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是对隶书的简化,把隶书波磔的笔画改为平直,字体规范、方正,笔画平直,堪称字体之楷模。
二、六书:汉字的造字理论。通常采用班固的次序和许慎的名称,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六书之一。指描摹事物形象的造字方法,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如“日”、“月”、“牛”、“羊”等。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指事:六书之一。是指明事物具体含义的造字方法,一类是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来造字,还有一类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抽象的标志或符号来造字。如“上”、“下”、“刃”、“亦”等。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会意:六书之一。就是合并(比)一组字(类),并会合它们的意义,以此表明所指向的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方法。有同文会意、异文会意、对文会意、变体会意四种。如“从”、“武”、“信”等。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武信是也。
4、形声:六书之一。就是选一个以被造字意义所属的意义类别的字作为形符,取一个同被造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如“江”、“河”等字。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六书之一。就是用音近义通的两个字互相作注,简言之,就是转相为注。如“考”、“老”等。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假借:六书之一。指语言中存在某一个词,但只是有音、有义而无形,于是就依照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把这个词的含义寄托在一个音同或音近已经造出来的字身上,借用那个现成的字来记写这个“本无其字”的字,这种现象称假借。如“东”、“西”、“春”、“夏”等。
7、四体二用:清代学者戴震把“六书”分成两大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前四种称为造字类,转注、假借称为用字类;这就是有名的“四体二用”说,又叫“体用说”。
三、独体字:指形体结构单独成字不可拆开分析的字,如“本”、“手”、“末”等。象形字、指事字都是独体字。
四、合体字:指形体结构由几个字组成可以拆开分析的字,如“初”、“采”、“仞”、“供”等。会意字、形声字都是合体字。
五、偏旁:合体字上下左右内外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偏旁分形旁和声旁,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六、部首:把形体结构上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的字归为一类,称为一个“部”,排在每一个部中的首字,称作部首或部首字,如:木、林、树、桧、栈等,“木”是部首。
七、造字部首:造字部首专指许慎《说文解字》的部首,它分540个部首。造字部首的确定,主要根据汉字的本义。
检字部首:为了检查汉字,方便使用,明朝后期梅膺祚将540部首归并为214部,使汉字检字法从局限性很大的造字部首时代跃入检字部首时代。
八、古今字:就是在一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形体不同的字。产生在前的是古字,产生在后的是今字。如“共”,共同、供应、拱手等意义都写作“共”,是古字,后来造了“供”字表示供应义,造了“拱”字表示拱手义,“供”、“拱”都是今字。“秦伯说,与郑人盟”中“说”是“高兴”的意思,今字作“悦”。“说”与“悦”是一对古今字。
九、异体字:指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如詠、咏,暖、煖等。
十、通假字:本有其字的假借,又叫“用字假借”。指的是有甲字该用而不用,却用了原先不相干的乙字这样一种现象,甲、乙两字在意义上没有什么关联,但因两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通用,所以叫通借。如“距关,母内诸侯。”中“距”通“拒”,“内”通“纳”。即“拒”、“纳”是本字,“距”、“内”是借字。
十一、繁简字: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合称。同一个字,字形笔划多,写法复杂的是繁体字;写法简单的简体字。如“干”是简体字,“乾”、“榦”、“幹”是繁体字。
十二、语素:指的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十三、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十四、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十五、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十六、复音词:由两个或更多音节构成的词,也称多音词。
十七、联绵词:又叫连绵词、转语、连语等,这种词由两个音节或两个汉字构成,其中单独一个音节或单独一个汉字没有意义,或单独一个音节、汉字的意义与该词的意义无关。
十八、重言词:又叫“叠音词”,是一种音节重叠的复音词。如“夭夭”、“悠悠”等。
十九、同义复词:指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词,它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如“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恐惧”是由意义相同的“恐”、“惧”两个语素组成,“恐”和“惧”又都能独立运用。
二十、变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词的词义不是其内部语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其意义的引伸、比喻或借代。如“爪牙”,不指脚爪和獠牙,而指得力的猛将助手。
二十一、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的词,其词义只偏于指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外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休祲降于天”。“休祲”即“祲”,凶兆。
二十二、词义范围扩大:是指词义从古义发展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范围的扩大,即由整体变为部分,由个别变一般,由狭窄变宽广,使古义发成为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词的古义被今义所包含。如:“菜”、“睡”、“江”等。
二十三、词义范围缩小:是指词义从古义发展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范围的缩小了,即由部分变整体,由一般变为个别,由宽广变为狭窄,词的今义被今古义所包含。如:“臭”、“瓦”、“子”等。
二十四、词义范围转移:是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由词义范围的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即由甲范围变为乙范围,今义、古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