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李煜《虞美人》《浪淘沙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42篇 《虞美人》 (解析版)
![第42篇 《虞美人》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a5ad7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1.png)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42篇《虞美人》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栏玉()应犹在,只是()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
”2.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和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A.“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错误。
春花秋风最美,诗人竟问“何时了”,心理很反常。
联系李煜当时的生活,可知他回忆越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作者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
李煜浪淘沙和虞美人对比赏析
![李煜浪淘沙和虞美人对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4c6a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a.png)
李煜浪淘沙和虞美人对比赏析
李煜《虞美人》《浪淘沙》抒情之比较
这两首词都是词人一时感怀之作,或者由于“帘外雨潺潺”引起,或者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触发,因物感兴,表现了作者的幽怨忧思
在《虞美人》中,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感情极其哀痛。
昨夜里,春风又刮起了,又是明月当空,时间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可自己依然以泪洗面的生活,回首往事是多么的难堪啊!因为此时词人被囚,度日如年,对过往的岁月和被俘后节令的变换,极为敏感,所以很容易借反映时间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景物,来寄托自己的幽怨忧思。
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也是触景伤情,是幽怨忧思的发展和深化。
末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这种情绪以直抒胸臆的形式的强烈表现。
在《浪淘沙》中,由于“帘外雨潺潺”的引起,抒写了自己凄凉的心境。
“帘外雨潺潺”是一种凄清音响,“春意阑珊”是一种凄苦的意识,“罗衾不耐五更寒”是一种寒冷的感觉。
因“帘外雨潺潺”引起的这种种感触,构成了一种非常凄凉的情调。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写梦中的片刻欢乐,是现实中哀痛心怀的一种有力反衬。
下阕,感伤情绪进一步发展。
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把其幽怨忧思更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这两首词,主旨和情调相同,表现方式都是因物感兴,情景交融,创造意境的基本手段也类似。
李煜浪淘沙试题及答案
![李煜浪淘沙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fbdc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d.png)
李煜浪淘沙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李煜的《浪淘沙》中,描述了作者在春天里独自饮酒的情景,其中“独自莫凭栏”的下一句是()。
2. 在《浪淘沙》中,李煜用“流水落花春去也”来表达对()的感慨。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李煜《浪淘沙》中的内容?
A. 帘外雨潺潺
B. 独自莫凭栏
C. 春花秋月何时了
D. 江水流春去欲尽
2. “流水落花春去也”这句诗出自李煜的哪首词?
A. 《虞美人》
B. 《浪淘沙》
C. 《相见欢》
D. 《破阵子》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李煜《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一句所蕴含的情感。
2. 分析《浪淘沙》中“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四、翻译题
1. 将李煜《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翻译成英文。
五、赏析题
1. 赏析李煜《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的意境。
答案:
一、填空题
1. 无限江山
2. 时光易逝
二、选择题
1. C
2. B
三、简答题
1. “独自莫凭栏”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到的孤独和对往
昔时光的怀念。
2. “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了转折的作用,由对春天美
景的描写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四、翻译题
1. Outside the curtain, the rain murmurs, the springtime is fading.
五、赏析题
1.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这两句诗通过“独自”和“无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广阔江山时的孤独感和对失去的江山的无限怀念。
虞美人阅读答案-李煜
![虞美人阅读答案-李煜](https://img.taocdn.com/s3/m/7671bc2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f.png)
虞美人阅读答案-李煜(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虞美人阅读答案-李煜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4b5878f705cc1754270924.png)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说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作用如何。
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虚实结合。
初中语文李煜《浪淘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李煜《浪淘沙》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203873f61fb7360a4c6568.png)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 15题。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①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②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①桁:通作“行”。
一桁,一带、一列。
②壮气: 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野草。
14.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5分)
(1)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
(2)“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
(3)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
(4)“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
⑸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
15.“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14.A⑴⑷⑸ B⑵⑶
15.后主李煜写到的“苔藓”突出了他被幽禁的痛苦和孤独,一人帝王落得无人问津,阶上“苔藓”显得那么刺眼;而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用“苔藓”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完全不同的心境和情感。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测试卷习题(含答案)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测试卷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1e6cf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8.png)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测试卷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开头和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把读者带入了对往事的猜想和对愁绪的体验中。
B.全词虚实结合,或写眼前之景,或忆故国往事,或抒内心愁绪,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徘徊于雕栏玉砌间怅然若失的形象。
C.“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前后呼应,一脉相承,通过景色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巨变。
D.“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既点明词人夜不能寐,也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引起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4.“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各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C.只是朱颜改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D.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忧虑6.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
![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ccf9d24b35eefdc9d33311.png)
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篇一:虞美人历年中考阅读鉴赏试题】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
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虞美人》李煜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虞美人》李煜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8a6bc0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4.png)
《虞美人》李煜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虞美人》李煜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习题】一)翻译: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理解性默写: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3.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7.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练习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549aa6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1.png)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李煜,南唐亡国之君,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投降后的第3年。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意思相同。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以及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2.“春花秋月”是美景,为什么作者要追问它“何时了”?3.词的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晏殊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
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
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①。
【注】①兔,代指月。
乌,代指日。
三台,本指星名,借指高位。
《晋书·天文志上》:“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两句写春花秋草见证了时光的无情流逝,以季节更替暗示人生的短暂。
B.下阕“劝君”一句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蕴含的情感相同。
C.“兔走乌飞不住”运用借代手法,以“兔走乌飞”写出了日月运行,时间流转。
D.词人叙写离别场景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认为应把握人生的美好时光。
《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87672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d.png)
《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李煜)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的阅读答案【1】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虞美人》的阅读答案【2】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3.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
古代诗歌赏析李煜《虞美人》《浪淘沙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李煜《虞美人》《浪淘沙令》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5b79d6a26925c52dc5bf95.png)
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7~19题。
(共12分)虞美人①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②。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这两首词均作于词人亡国后被囚汴京期间。
②阑珊:将尽,衰落。
1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往事知多少”一句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
B.南唐故宫的“雕栏玉砌”应该依旧,而“朱颜”已改,物是人非,对比强烈。
C.“一晌贪欢”之“欢”只是梦里的片刻欢愉,有力衬托了梦醒之后的悲情。
D.曾经的无限江山再难见到,即使凭栏远眺也是徒劳,因此劝自己“莫凭栏”。
18.两首词的下阕写到了“春水”或“流水”,下列句中的“春水”“流水”与两首词中的这两个意象情感内涵一致的一项是(3分)A.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花取次开。
(刘无极《漾花池》)B.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C.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苏轼《暴雨初晴》)D.画桥浅映横塘路。
流水滔滔春共去。
(张先《偷声木兰花》)19.两首词上阕均借写春景来抒情,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却有不同。
请结合词中的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
(6分)17.(3分)A18.(3分)D19.(6分)【答案示例】《虞美人》以乐景写哀情,景与情是对立的。
上阕中“春花”“东风”本是春天的美景,令人愉悦,此处却勾起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徒增伤感。
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衬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浪淘沙令》以哀景写哀情,景与情是一致的。
上阕的春雨、春寒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春意阑珊”更是写出美好春景的衰败凋残,衬托出身为异乡之客的悲伤和亡国之痛。
【评分参考】共6分。
每首词3分;说明景与情的关系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
《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124af0c281e53a5902ff34.png)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
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
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二: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
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
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
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ed063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1.png)
【导语】李煜南唐李后主,可谓⽣不逢时,他的诗词书画均有极⾼的⽔平,其中他的词的造诣,被称为“千古词帝“。
其作品《虞美⼈》《浪淘沙》《乌夜啼》均在历史⽂坛上占有很⾼的地位。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李煜的《虞美⼈》及《浪淘沙》,欢迎阅读! 李煜《虞美⼈》赏析 中国历从来不缺乏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些喜欢⼥⾊,有些喜欢男⾊,有些喜欢花鸟⾍鱼,有些喜欢书法,有些喜欢⽊匠,还有些喜欢诗词歌赋。
李煜就是最后⼀种。
作为⼀个皇帝,李煜是不称职的,终⽇忙于诗词歌赋,风花雪⽉,对国家政治基本上⼀窍不通。
⽽作为词⼈,李煜是及其成功的,他的词意象奇特,⽤词别致,意境深远,在⽂学有极的⾼地位。
虞美⼈是李煜的流传最⼴的⼀⾸词,也是李煜最后⼀⾸词。
所以读起来哀婉凄凉,⼗分能引起⼈的共鸣。
所谓苦难出诗⼈,如果李煜不亡国,如果李煜有唐宗宋祖的伟业,或许他就做不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了。
词中开头就是问句,抒发了对往⽇美好⽣活的怀念,⼀个问句⼜表现出对如今现实的⽆可奈何。
接下来的⼀句“故国不堪回⾸⽉明中”仍是对往⽇⽣活的怀念,此时的李煜已经有了悔改之⼼,可惜⼤势已去,就算东风再温柔迷⼈,李煜也没有福⽓享受了。
这句⼗分能引起⼈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国之君,没有体会过亡国的苦难,但对往事的回忆,对昔⽇美好事情的追忆是每个⼈都有的。
“雕阑⽟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读到这⾥,不禁让⼈潸然泪下。
不禁让⼈想起叶芝的当你⽼了那⾸诗。
时光荏苒,⽆论你贵为天⼦还是⼀介平民,谁也逃不过时间。
于是李煜最后⽆奈的⾃问⾃答。
这句⾃问⾃答,是句千古名句。
把愁思⽐作江⽔,⽽且是春⽔。
春天之⽔意味着勃勃⽣机,可是李煜的⽣命就要结束,这样强烈的反差给读者造成剧烈的冲击。
李煜《浪淘沙》赏析 熟悉李煜的⼈应该能知道,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第⼀个时期是他还是南唐君主,享受着软⽟温⾹的时候,第⼆个就是南唐灭国,他被宋朝囚禁,整⽇神伤的时期。
⽽《浪淘沙》,就是他作于后半⽣的作品。
1.读下面李煜词《虞美人》,完成后面问题.
![1.读下面李煜词《虞美人》,完成后面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9e727bf01dc281e53af077.png)
1.读下面李煜词《虞美人》,完成后面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本诗抒发的是亡国之痛。
请你找出三个能够体现这种痛楚的词语。
、、(2)找出最能传达作者内心痛楚的一句?请简要分析一下作者如何表现内心的痛苦的。
2.阅读下面杜甫诗《登高》,回答后面问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本诗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首联、颈联和颔联都采用了。
请试用其中的一句来具体说明。
(2)《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就文中“悲秋”二字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阅读李商隐诗《锦瑟》并回答下列问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家王蒙认为:“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
”请从这四种理解中选出一个,结合此诗来具体分析一下。
4.读下面晏殊词《蝶恋花》,回答问题。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近人评价此词为怨妇之词。
试就此词的下阕来简析一下。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此句似无理而妙。
试分析一下。
5.阅读白居易诗《琵琶行》选段,回答问题。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浪淘沙怀旧(李煜)阅读答案附赏析
![浪淘沙怀旧(李煜)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1e2da7312b3169a551a4c5.png)
浪淘沙怀旧 (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3.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C )A. 前三句,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丝绸被子抵御不了五更时的春寒袭击。
B. 梦里两句是说,梦中以为自己还在做着皇帝,不知已经是亡国俘囚了。
一晌,片时片刻。
C. 无限江山即锦绣江山;别时句是说,离别时很容易(即丢失很快),再要见可就难了(即身不由己)。
D. 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春意阑珊,同时也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4.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C )A. 这首词,写的时间是暮春一个五更天的梦醒之后,写的地点是睡床上,写的事情是怀旧感今。
B. 这首词,以词人当时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抒发了怀念故国的悲苦和绝望的心情。
C. 结尾写好的景物,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用天上人间概括对比今昔生活,都是形象而很有余味的双关D.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
赏析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
词的格调悲壮,意境深远,突破了花间词派的风格。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4a273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4.png)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说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作用如何。
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更多相关文章:
1.
2.
3.。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95ad9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3.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海浪冲刷着沙滩,雨点在李玉莲外面汩汩作响,春天渐渐消逝。
罗的被子受不了更冷的天气。
我在梦中不知道自己是客人,玩得很开心。
不要独自倚在篱笆上,无限的河流和山脉,在其他时间很容易看到,也很难看到。
落水落花,春也去,天地。
1.谈论窗帘外的涟漪雨和沙洗顺序李煜雨点在窗帘外低语,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玩得愉快。
独自莫凭栏,千山万水,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世界的零。
1谈论“雨点在窗帘外汩汩作响”,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结论:线描技法运用浓淡的场景,创造出深刻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的顺序应该是“梦幻快乐”、“春寒”和“醒来”,而单词是“春寒”、“醒来”和“梦幻快乐”。
它是如何工作的。
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作为一个国之比较国王和军衔以下的囚犯。
在梦中写下“快乐”。
谁知道梦越快乐,梦越痛苦;没有悲伤和悲伤这样的词,但是悲伤的感觉是可以想象的。
3“我不知道我是梦中的客人,但我又贪婪又快乐”的表达功能。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7~19题。
(共12分)
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②。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这两首词均作于词人亡国后被囚汴京期间。
②阑珊:将尽,衰落。
1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往事知多少”一句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
B.南唐故宫的“雕栏玉砌”应该依旧,而“朱颜”已改,物是人非,对比强烈。
C.“一晌贪欢”之“欢”只是梦里的片刻欢愉,有力衬托了梦醒之后的悲情。
D.曾经的无限江山再难见到,即使凭栏远眺也是徒劳,因此劝自己“莫凭栏”。
18.两首词的下阕写到了“春水”或“流水”,下列句中的“春水”“流水”与两首词中的这两个意象情感内涵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花取次开。
(刘无极《漾花池》)
B.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C.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苏轼《暴雨初晴》)
D.画桥浅映横塘路。
流水滔滔春共去。
(张先《偷声木兰花》)
19.两首词上阕均借写春景来抒情,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却有不同。
请结合词中的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
(6分)
17.(3分)A18.(3分)D
19.(6分)
【答案示例】
《虞美人》以乐景写哀情,景与情是对立的。
上阕中“春花”“东风”本是春天的美景,令人愉悦,此处却勾起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徒增伤感。
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衬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浪淘沙令》以哀景写哀情,景与情是一致的。
上阕的春雨、春寒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春意阑珊”更是写出美好春景的衰败凋残,衬托出身为异乡之客的悲伤和亡国之痛。
【评分参考】
共6分。
每首词3分;说明景与情的关系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