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合集下载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课时:4课时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1、什么是爱情?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

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

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

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

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2.《爱情诗二首》教参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2.《爱情诗二首》教参

二爱情诗二首课文分析舒婷的《致橡树》是从女性角度来表现爱情观的。

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而爱的另一方表现为橡树的形象。

诗人以“致橡树”作为诗的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

凌宵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地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诗人认为: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是一种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是一种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作者认为,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圆满的,才是值得追求的。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女性的自尊心理,这种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其中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与自强。

《致橡树》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

第二部分(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出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第一部分用“绝不学”、“绝不像”写出诗人对下面两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弃:一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自身价值的依附式的爱情;一是“鸟儿”式的对橡树一厢情愿式的频频示爱,遭橡树冷遇可仍要死缠着不放,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

即便是世俗认可的甚至赞扬的种种女性对男性忘我奉献式的爱情,诗人也用“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宣告自己的不认同。

不管是“泉源”似的对橡树不求回报的长年慰籍,还是“险峰”似的满足于增加、衬托橡树的高度、威仪的默默支撑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对橡树无止境的忘我奉献,在诗人看来,这都残缺的、不圆满的爱情,都不具备爱情的应有之义。

《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比较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比较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比较赏析《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比较赏析《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于1847年给他心爱的女友森德·尤丽亚写的一首情诗。

这首诗充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1979年发表的成名作,此诗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独到理解。

本文拟就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

一、思想内容不同《我愿意是激流》中诗人选择了五组富于深意又互相对立的意象来表现主题,诠释自己和所爱的人之间那种依靠与被依靠、抚慰与被抚慰的如胶似漆的关系。

诗人以“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等意象自况,勾勒出一个坚韧、豪迈而充满苍凉感的“我”的形象;又以“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为喻,展现了女性娇媚温馨的气质。

这些意象两两对应,生动贴切地构成了共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为了真爱敢于承受孤独、敢于与任何敌人抗争的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的渴望,歌颂了生死相依的忠贞爱情。

《致橡树》中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爱的另一方是橡树的形象。

诗人以“致橡树”作为诗的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

这种倾诉,不仅坦白了对爱的诚挚、坚贞和炽热追求,更主要在于表现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诗人在这首诗里,摒弃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否定了那种依附性的爱情观:如凌霄花之于高枝,痴情鸟之于绿荫;也否定了那种奉献性的爱情:如泉源送出慰藉,险峰衬托威仪。

这两种爱情观都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

她所追求的爱,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存、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

二、艺术技巧的不同《我愿意是激流》运用了多个意象,两两对比,反复吟咏,强化诗歌的主题。

“我”为了爱人的幸福,愿意做急湍的流水,冲击崎岖的山路;愿意是废墟,无声地在静默中毁灭;愿意是破旗,孤寂地独举……与“我”的痛苦、孤寂、艰难、艰辛相对的是“我”的爱人,她幸福,像欢快的小鱼;美丽,像青春的常春藤;明亮,像珊瑚似的太阳。

最新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1课件PPT.ppt

最新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1课件PPT.ppt

只 要
我 的 爱 人
(荒瑟冷落、凋敝残败) (刚劲、苍凉)
(美好热情,欢畅明丽) (娇媚、温馨)
2 ①只要一组意象就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为什么
诗人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②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 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要点:①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 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 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
么不同?(从国度、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 ②它们矛盾 吗,为什么?
1 ①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②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和
《致橡树》比较)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和《致橡树》 比较)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我愿意是急流》

急流、小河

荒林

废墟

草屋

云朵、破旗

小鱼 小鸟 常春藤 火焰 夕阳
(四)、课堂训练
对《我愿意是急流》赏析不当的一项
( D 不是排比,而是博喻

A.“急流 ”“荒林”“废墟”“草屋”“云朵”, 荒凉冷落,
喻自己;“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
美好欢快,喻爱人。诗人在对比和比喻中告诉我们:不管自己
的命运多么坎坷、险恶,只要是为了爱人,就会感到幸福。
B. 诗中比喻自己有着独特的新意:“小河”的百折千回,“废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滴晨露, 在星星升起的地方, 沾湿我广袤的地狱。
我愿意是笼中鸟, 关在狭小的天地里, 为了冲出铁做的窗, 流尽了自己的鲜血……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夜莺, 在黎明的号角中唤醒, 扬起她甜美的歌喉。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共15张PPT)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共15张PPT)

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3 ①这首诗多次运用了什么写法?怎么运用的?②请具体说
说每段内容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③这首诗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和《致橡树》比较)
2
0

2 3
《我愿意是急流》
处 可


辑 修


我 愿 意 是
急流、小河(崎岖经过——痛苦) (快乐——悠闲)小鱼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2 ①只要一组意象就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为什么
诗人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②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 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
0

2 3
要点:①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
处 可 编
年 版
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
第一节:急流、小河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2 0
第三节:废墟

2 3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情遭受毁灭、遗弃
)处 可 编
年 版
第四节:草屋
辑 修 改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
《致橡树》比较)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和《致橡树》 比较)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2 0 2 3 年 版


意 是


急流、小河 荒林 废墟 草屋 云朵、破旗
《我愿意是急流》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无怨无悔、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
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
时代更替
精选2021版课件
43
谢谢观看!
精选2021版课件
44
精选2021版课件
5
精选2021版课件
6
精选2021版课件
7
精选2021版课件
8
精选2021版课件
9
精选2021版课件
10
精选2021版课件
11
精选2021版课件
12
精选2021版课件
13
精选2021版课件
14
精选2021版课件
15
精选2021版课件
16
精选2021版课件
17
以舒婷舒婷顾城顾城北岛北岛江河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精选2021版课件
2
用不同国家的文字写出爱情
中文:爱情
英文:love
德语:die Liebe 法语:amour
西班牙语:amor 葡萄牙语:amor
意大利语:amore 俄语:любовь
日语:爱(あい) 韩语:사랑하다
肯尼亚语:nakupenda
精选2021版课件
3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3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3
(4)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 岚、虹霓。 ——双方互为支持、分担苦难、共享人生。
真正的爱情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心 中 的 爱 情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一颗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 讨论:情为何物?
爱情语录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
同撞击的火花
【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
坦的道路。
【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
充满信心。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 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End!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2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高教版】2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意象的独创性
谈谈 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思考:
1、本诗主旨
2、“我”指什么人? “爱人”指什么人?
主旨
• 1、爱情诗。抒发对爱人的深挚感情,歌颂纯洁而高尚的爱情。
• 2、政治抒情诗。表达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为民族 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理想的革命精神。
• 我:1、诗人 • 2、革命战士
•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 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 意象?
•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 奔放的襟怀,也将爱情表白推向 更高境界。
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用?
• 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 作用: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
实地听完整堂课。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爱情诗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一、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

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

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

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

《致橡树》写于1977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

《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中职语文《爱情诗二首》之《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语文《爱情诗二首》之《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补充:他写的政治抒情诗:
《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献给未婚妻森德莱·尤丽娅的。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板书:对比衬托→意象美
2、讨论:这种具有巨大反差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对情感的表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运用反复,倒装、发愿体。
反复这一结构特色我们并不陌生,初中学的《蒹葭》。“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上,溯徊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三两节是对第一节诗结构和意义的反复,一唱三叹,增强了作者对所爱慕女子的倾慕之情。回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我愿意是急流》,作者用反复的结构特色把五幅画面连接起来,使炽热的情感表达的更强烈。
四、课堂小结:
本诗借助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他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这种爱情是美好的,但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爱情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够成为我们人生动力的也不只是爱情,我们还有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这些都可以鼓舞我们战胜人生的困难。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最终定稿)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最终定稿)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最终定稿)第一篇: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课时:4课时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1、什么是爱情?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

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

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

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

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

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

思考:我们如何评价诗人的这种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

【匈牙利】裴多菲
战斗诗人——裴多菲 曾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15岁开始写诗,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急流 荒林 阔大高岸、 废墟 荒茫粗犷 草屋
依附
阳光
橡树
奉献
奉献
鸟儿
春雨
泉源
险峰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对称、平等, 叶,相融在云里。 精神上的相 每一阵风过, 互尊重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语言。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男性的刚强、 像刀、像剑, 果敢、锐利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女性的热烈、 柔韧、内敛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霜、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彼此独立但并不孤独,他们共甘共苦,休戚与共,困难时,他们不是 一方庇护一方,而是“分担”,成功了,也不是一方居高临下的赐予 另一方,而是“共享”。 “分离”即指物质上的独立性,更指个性上的独立性,不像“凌 霄花”“鸟儿”那样死死纠缠、紧紧依托,“相依”则指精神上的相 互依存性。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致橡树》

舒婷
《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 朦胧诗派——代表人物:北岛,顾城,海子,舒婷, 江河,芒克,梁小斌等。 “文革”后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善于通过 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 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 1980首年开致始橡,诗树坛出我现愿了一意个是新的急诗流派,》被称
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 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 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 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 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 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 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 ,自成一个王国。
致橡树朗读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 木棉不愿做: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攀援、炫耀; 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 增加、衬托
因为:附庸、没有独立和尊严。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1)极 力 攀 附 (2)单 方 痴 恋 (3)一 味 奉 献
因为爱是双方的...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 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 时牺牲,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 和1岁半的幼子。
我愿意是急流
①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②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 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我 急流、小河 愿 荒林 意 废墟 是 草屋 ┇ 云朵、破旗 ┇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 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 时代更替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 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泰戈尔曾写过一首诗,《最遥远的距 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 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 爱你……”这是这首诗的第一小节,同学 们,大概已经听出来了,这首诗的内容是 关于什么的?

精选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1

精选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1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印、同甘共 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
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时代更替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献给未婚妻森德莱·尤丽亚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 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生 于贫困的屠户家庭。15岁开始 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 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 长篇叙事诗,被喻为匈牙利的 “抒情之王”。著名长诗有 《使徒》《亚诺什勇士》《农 村的大锤》等。他的诗歌充满 革命激情,风格清新,语言通 俗,富有民歌味。其作品不仅 对匈牙利民族文学发展影响很 大,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留 下光辉的一页。
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②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 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 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
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思。每一个比喻,都同对比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
歌风格。
(五)、布置研究性作业
1、有人说,这是爱情诗,也有人说这是政治抒 情诗。你认为呢?如果是政治抒情诗,那么诗 中的“我”和“我的爱人”又代表了什么?
2、关于裴多菲的死是个谜。九十年代初,有人 去西伯利亚考证。有人说,他在该战役中被俄 国人俘虏,流放到西伯利亚。并与当地邮差的 女儿结了婚,现在还留有后代,他死于1856年 5月。于是有人说,裴多菲既未忠于爱情,更未 为自由献身,他的言与行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爱情诗,抒发男女间爱情的诗,尤指男人对女人的诗,是诗的一种,是爱情表达的一种形式。

爱情诗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情人之间传达爱意的诗。

如果是信件,就会称为情书。

爱情诗分为古典爱情诗,现代爱情诗,当代爱情诗,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爱情诗《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致橡树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

(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情为何物师: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感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在学习诗歌之前,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爱情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出示前人爱情语录: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法安德烈?莫洛亚: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莫里哀: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苏联留里科夫: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专题二《爱情诗两首》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专题二《爱情诗两首》

4. 文化传承 与参与
2. 思维发展 与提升
我们在学习这两首 关于爱情的诗歌时,可 以适当地进行比较阅读, 想一想,你愿意做“废 墟”上“青青的常春 藤”,还是做“橡树” 旁边“一株高高的木棉 树”。试比较两首诗中 所体现的爱情观。
3. 审美发现 与鉴赏
两首诗分别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试着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表达效 果。
爱情诗两首
目录
01 致橡树
02 我愿意是急流
03 素养提升
04 资料链接
01
致橡树
— — 舒婷
一、阅读提示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以橡 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 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爱人象征。因此, 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更是要 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
04
资料链接
舒婷与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 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 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 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朦胧诗在精神内涵上有三个层面:一是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二 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 上建立起来对“人”的特别关注。它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 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谢谢大来自!03素养提升
结合《致橡树》全 诗谈谈你对“爱——不 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 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 的土地”的理解。
1. 语言理解 与运用
试模仿下面节选的 诗句构思,再造一个新 的意象,并说出理由。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和意象,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课后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

2.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书写课后感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及其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和意象,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感悟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启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感悟写作质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启示。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评论文章2. 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频等3. 网络资源:有关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2. 教学难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启示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诗人及其背景,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韵律;2. 第二课时: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和意象,深入剖析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第三课时:课堂讨论,分享感悟和心得;布置课后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朦胧诗派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 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 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 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曾发表宣言,然 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 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 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 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 ,自成一个王国。
实用文档
谢谢观看!
实用文档
导入新课
泰戈尔曾写过一首诗,《最遥远的距 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 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 爱你……”这是这首诗的第一小节,同学 们,大概已经听出来了,这首诗的内容是 关于什么的?
实用文档
爱情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 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在汉 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 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 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爱情是人 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爱,广义 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 在爱的情感基础上,爱情在不同的文化也发展 出不同的特征。
实用文档
致橡树朗读
实用文档
意象分析
• 木棉不愿做: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攀援、炫耀; 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 增加、衬托
因为:附庸、没有独立和尊严。
实用文档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1)极 力 攀 附 (2)单 方 痴 恋 (3)一 味 奉 献
因为爱是双方的...
实用文档
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浓厚,不求显露。2艺术上意 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 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其代表作家及作品 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 《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实用文档
致橡树
作者:舒婷
实用文档
作者简介
•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 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 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 《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 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 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 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 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 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 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第四节:草屋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
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漂泊苍凉孤独—————不怕浪
迹天涯、东游西荡 )
爱恋忠贞——意象叠加——循环复沓 博喻——反复——对比
实用文档
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和《致橡树》有 什么不同?(从国度、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 ② 它们矛盾吗,为什么?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 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 时代更替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 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 时牺牲,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 和1岁半的幼子。 实用文档
我愿意是急流
实用文档
①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②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 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我 急流、小河 愿 荒林 意 废墟 是 草屋 ┇ 云朵、破旗 ┇
俗,富有民歌味。其作品不仅
对匈牙利民族文学发展影响很
大,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留
下光辉的一页。
实用文档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 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 半年内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 》《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 春天》《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结 婚不到三年,其间给她写了120多首健康、 感人的爱情诗。这首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 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不久后尤丽娅便嫁给 了他。
实用文档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
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生
于贫困的屠户家庭。15岁开始
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
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
长篇叙事诗,被喻为匈牙利的
“抒情之王”。著名长诗有
《使徒》《亚诺什勇士》《农
村的大锤》等。他的诗歌充满
革命激情,风格清新,语言通
小鱼

小鸟

常春藤 我
火焰

夕阳


(荒瑟冷落、凋敝残败) (美好热情,欢畅明丽)
(刚劲、苍凉)
实用文档
(娇媚、温馨)
第一节:急流、小河(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
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
情遭受磨难、打击 )
第三节:废墟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
情遭受毁灭、遗弃 )
分担 : 寒潮、 风雷、霹雳
实用文档
共享 : 雾霭、流 岚、虹霓
实用文档
正确的爱情观 心心相印 平等独立 祸福与共 互勉共进
实用文档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 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 泼, 真挚温柔,坚韧独立
实用文档
我愿意是急流
作者:裴多 菲
实用文档
用不同国家的文字写出爱情
中文:爱情
英文:love
德语:die Liebe 法语:amour
西班牙语:amor 葡萄牙语:amor
意大利语:amore 俄语:любовь
日语:爱(あい) 韩语:사랑하다
肯尼亚语:nakupenda
实用文档
爱情漫画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