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海陆的变迁》的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动和海陆变迁的现象,以及这些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气候变迁等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以及海陆变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和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能够分析实际例子中的海陆变迁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2.难点:分析实际例子中的海陆变迁现象,理解海陆变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例子,使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和地图,直观地展示海陆变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案例分析、图片展示、讨论题等环节的PPT。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海陆变迁实例,用于课堂上进行分析。

3.地图:准备世界地图和我国地图,用于展示海陆变迁的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海陆变迁之间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以及一些实际例子,如大陆漂移、海平面上升等。

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份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分析海陆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海陆的变迁。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在小学阶段学习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2.学生对于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海陆变迁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海陆变迁的现象。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
2. 选择题
(3)下列哪种现象不是海陆变迁的原因?
A. 地壳运动
B. 气候变化
C. 生物进化
D. 人类活动
答案:C. 生物进化
(4)下列哪个地区因海陆变迁而发生过显著变化?
A. 北极地区
B. 非洲大陆
C. 澳大利亚大陆
D. 南极地区
答案:B. 非洲大陆
3. 判断题
(5)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没有影响。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海陆变迁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活动组织: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学生参与度不均、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 探索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现代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 研究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观察当地的海陆变迁现象,如海滩侵蚀、岛屿淹没等,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反思改进措施
特色与创新:
1. 实践活动法:通过设计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海陆变迁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错误
(6)地壳运动是唯一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案设计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案设计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案设计【学习目的】1.举例说明地球外表陆地和陆地处在不时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海陆漂移的基本观念。

3.知道板块结构学说的基本观念。

4.说出生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散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自主预习】一、沧海沧海现代迷信研讨说明,海陆变迁的缘由很多,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形成海陆变迁的主要缘由,__________也形成海陆的变化,例如填海造陆。

二、从世界地图上失掉的启示1.观察世界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__________洲西岸和__________ 洲东海岸,轮廓十分相似,__________大陆凸出的局部与__________大陆凹出来的局部简直是吻合的。

2.德国迷信家__________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3.大陆漂移假说以为,在2亿年前,地球各大洲是相互衔接的一块__________,它的周围是一片__________。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_,逐渐构成了明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散布状况。

三、板块的运动1.板块结构学说以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全体一块,而是由__________大板块和假定干小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在不时的__________之中。

2.普通地说,板块外部地壳比拟__________,板块与板块接壤地带的地壳比拟__________。

3.在板块接壤处,两个板块发作张裂,往往构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板块发作碰撞,在陆地经常构成__________。

4..世界上有两条著名的山系,一条是__________山系,另一条是__________山系。

5.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散布在地壳比拟生动的__________地带,例如,__________地带和__________地带。

【互动探求】活动一:探求海陆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活动。

初中地理_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冰河世纪》片段,由此导入新课。

幽默风趣的动画片导入方式,海陆变迁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用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A、沧海桑田【提出例证、质疑探究】展示图片资料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设疑过渡,观察猜想】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得大洲是自古如此吗。

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通过被撕开的两张纸可以还原为一张纸,介绍“探究法”的学习方法。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引出:大陆漂移。

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大胆假想】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寻找证据】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观察动画,图说地理】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多媒体演示大陆漂移,增强其直观性,畅所欲言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求【导出结论】视频展示大陆漂移的观点。

真求实的探索精神。

【设疑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

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合作读图、理解学说】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海陆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海陆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

2.2 海陆的变迁课题 2.2 海陆变迁(2)学习目标1.知道板块运动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2.知道板块运动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关系重点难点1.板块运动2.火山、地震的分布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订正(复备)导入去年的汶川大地震是怎么造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自主学习(1)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由____________拼合而成1.内容 (2)全球划分为____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_________地壳比较稳定,_________地壳比较活跃,多________________2.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1)______________、(2) 美洲板块、(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

团队合作1.完成书本P38 活动12.完成书本P39 活动23.结合P37 图2.19,从板块运动角度简单解释汶川地震的主要原因小结提纲思维导图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板块运动学说,同学们主要要记住六大板块名称以及火山与地震的分布。

反馈练习1.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 B.我国地形复杂多样C.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 D.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4.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非洲碰撞挤压的结果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火山爆发而成5.结合地图册,写出世界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解释我国台湾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地震?。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海陆变迁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示意图、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相关图片、海陆变迁实例的视频等。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例如,地球仪、地形模型、板块模型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损坏器材。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海陆变迁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海陆变迁教学目标和海陆变迁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海陆变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海陆变迁的积极性。
4.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方法上,我可能过于侧重讲解和互动探究,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可能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纪律出现混乱。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海陆变迁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海陆变迁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变迁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变迁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变迁学案设计2.2海陆的变迁一、基础知识1.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各大洲是一块,后来逐渐分裂、漂移成现在的大洲、大洋的分布状况。

证据是:和的相似性。

2.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大板块和小板块组成,板块之间不断,因此,板块的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易产生。

在板块的边界,主要有和两种运动方式,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常常形成,如;在板块地带常常形成山脉,如。

4.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和。

二、典型例题1.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A.香港的填海造陆B.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A.①B.②C.③D.④3.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的遗迹5.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澳大利亚大陆的名称。

(2)图中A是________板块,F是____________板块,A板块与F板块交界处分布着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__山系。

(3)B是_____板块,该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_洲,由于位于________,地震很少。

(4)C是__________板块,D是___________板块,两板块之间的___________将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5)F板块与其周围的板块交界处,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板块,该板块与C板块、E板块之间分布着世界上第二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地理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案

人教地理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案【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原因。

2.掌握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知识提要】一、海陆变迁的原因原因原因二、大陆漂移假说1.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提出的2.大陆漂移假说主要理论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它的周围是一片。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大陆漂移的证据证据1:证据2:三、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是由__________大板块拼合而成的,即A B CD E F2.六大板块中,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3.图中“”表示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

4.板块内部比较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__。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5.两大火山地震带:(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学生将学习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等科学理论,认识地球表面的运动和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现象有好奇心。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地图来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模型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的运动和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现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难点: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海陆变迁的现象。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地图、实例、视频等。

2.教学模型:大陆漂移、板块构造等模型。

3.教学课件: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海陆变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呈现海陆变迁的现象,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2章 陆地和海洋2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2章 陆地和海洋2海陆的变迁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知识目标】1.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能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感知、实验、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

2.通过板块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观察、发现、分析、判断、实例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读图、活动、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实现从单一认知方式向多元认知方式转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

2.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1.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内容并用其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海陆变迁的原因。

2. 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讲授新课]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家在研究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

探究活动三板块的运动
1.如图一,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推测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书本的中部隆起。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地表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2.如图二,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观察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图三,板块张裂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答案:纸张被撕破断开。

板块张裂运动,地表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3.据教材第42页图2.23讨论两大火山地震带所处的板块位置。

答案: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2.漫画反映的是( B)
A.盖天说
B.大陆漂移说
C.浑天说
D.日心说
3.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 A)
A.魏格纳
B.哥伦布
C.哥白尼
D.麦哲伦
4.可以证明图示两大洲曾是一家人的证据包括( D)
①古生物化石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③地层构造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强强在课堂上当了一回地理学家,他正在讲的内容是( B)。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2、知道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了解地球海陆的发展变化过程,锻炼自己的读图析图、想象思维和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三、学法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海陆的变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麻姑米、麻姑酒、麻姑茶、麻姑矿泉水吗?这些都是我们抚州南城麻姑山特产。

麻姑山应相传麻姑仙女在这里得道而得名,关于麻姑仙女有一个成语故事,叫“沧海桑田”。

运用学校所在地周边麻姑山引出麻姑仙女“沧海桑田”的故事,这样能立马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快速深入课堂。

2、教学过程:“沧海桑田”的故事毕竟是神话故事,不能令人信服。

那么,海陆真的可以变迁吗?如果可以,什么原因能导致海陆的变迁呢?教师:变迁的原因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现在世界中有没有海陆变迁的实例呢?师生共同通过课本上列举的三个实例举证海陆的变迁。

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壳的变动造成了海陆的变迁;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古河流遗迹,说明海平面的升降引起了海陆的变迁;荷兰围海造陆工程,说明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的变迁。

教师:除了课本上的这些实例,你还知道其他的海陆变迁的例子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评价、补充。

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给图瓦卢带来的灭顶之灾,马尔代夫被列为“世界十大末日游景点”的悲哀,填海造陆而产生的澳门国际机场、日本神户人工岛、迪拜的帆船酒店等。

(在列举实例时还要注重加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师提出设问:“既然海陆会发生变迁,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状况是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呢,还是变迁而来的呢?”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入到第二部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相关内容的学习。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案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习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自主预习】(一)自学“沧海桑田”1、读教材37页内容“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比喻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读37页图2.13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8页图2.14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8页图2.15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读39页图2.17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2、读40页图2.18“大陆的漂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什么样的?(2)6500万年前各大洲开始。

(3)做40页活动题,思考大陆漂移说成立吗?说说它的基本观点。

(4)大陆漂移说是由国科学家提出的。

(三)板块的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大板块,分别是、、、、、,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所处的板块是。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在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做38、39页活动题,思考:板块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东非裂谷带是由于板块和板块发生运动形成的;地中海是由于板块和板块发生运动在不断缩小,最终会消失。

【合作探究】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图2.22,2.23和2.24,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2节 海陆的变迁》 精品教案3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2节 海陆的变迁》 精品教案3
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有同学要问,地壳为什么会变动,这个问题问得好,学习就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学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
(2)演示东海海域由陆变成海的过程。鼠标点击,回到"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画面;再鼠标点击,使海平面逐渐上升淹没沿岸部分陆地,说明海平面上升可以使陆地变成海洋。继续鼠标点击,使海平面下降,原来被淹没的陆地又露出水面,说明海平面下降可以使海洋变成陆地。
5.评价点拨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小结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进而大胆提出大陆在漂移的证据。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6.设置悬念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要想知道答案,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5.演示归纳
(1)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1渐变为画面2。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 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鼠标点击,演 示由画面3渐变为画 面4。说明东部海域原来是陆地,地面上有森林,地表岩层受到挤压逐渐凹陷海水进入,由陆地变成了海洋。
由此可见,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案

学习目标: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及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图文内容二、自主学习检测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国的科学家 .2. 只是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能不能直接说明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3.“大陆漂移假说”主要观点有哪些?4. 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来推断,大西洋将,太平洋将。

5.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哪些?6. 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板块的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大板块拼合而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有哪些?3.观察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回答:①.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②.结合板块构造图说明为什么这两大地带多火山地震?③.我国是否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为什么?4. 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的两种运动形式,并用板块运动分析下列世界著名山脉、裂谷的成因。

1.、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__。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_________。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说明__________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2.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主学习检测 读以上资料,思考回答: 1.“沧海桑田”原意是指 变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的变动和海平面 的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例如 等,也会引 起 的变化。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国家 ,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就是人造陆 地。 2.由此可见, “沧海桑田”的变化有自然原因引起的,也有人工改造而形成的。请分别举出 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①自然原因形成: ②人工改造形成: (二)时光倒流:请猜想下面地理事物的过去是怎样的,并写出变化过程和原因。 1. 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去是 。 过程:由 变 ,原因: 。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里过去是 。 过程:由 变 ,原因: 。 3.广州市郊七星岗发现海蚀地貌,说明这里过去是 。 过程:由 变 ,原因: 。 4.日本面积狭小,为了解决争地矛盾,工业大多分布在沿海,日本也成为填海造陆最多的 国家。过程:由 变 ,原因: 。 学习小结: 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______变化之中的。 三、课堂达标
学习小结: 1、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和 板块。 2、地球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 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 。 3、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和 也都是沿 板块交界分布的。
课题:海陆变迁第三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________和________。 (4)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_____(扩张、缩小) 。
1.、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 ,全国 1/4 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 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__。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_________。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说明__________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2.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2. 板块构造学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观点有哪些?
3.观察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回答:
①.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 ②.结合板块构造图说明为什么这两大地带多火山地震? ③.我国是否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为什么?
4. 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的两种运动形式,并用板块运动分析下列世界著名山脉、裂谷的成因。
⑴第一种是相互碰撞(运动方向相对)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例如: ①处的喜马拉雅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②处的阿尔卑斯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③处的科迪勒拉山系是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 ⑵第二种是相互张裂(运动方向相离)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例如: ④处的红海是 板块和 板块相反运动形成的。
3、材料阅读
珠穆朗玛峰又长高了 美国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卫星系统获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8849.868 米。科学 家说珠穆朗玛峰还在增高。 (1)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与阿尔卑斯山同属________山系。 (2)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__(大洲) ,阿尔卑斯山位于________(大洲) 。 (3)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交接处。 (4)现在测定的 8849.868 米是珠穆朗玛峰的________高度。 (5)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该地 区几千万年前是________,后受到强大的________力的作用,才形成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
强化训练
基础测试
学习过程:
一、填空题 1、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运动:如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 海平面升降: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人类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陆漂移学说 是德国科学家_________提出的。大西洋面积在__________,太平洋面积在__________。 非洲 ______岸与南美洲______岸的轮廓十分吻合。 3、板块运动学说 (1)六大板块: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__________的地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壳会产生 __________ 现象;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壳会产生 __________现象。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板块相撞形成的 安第斯山脉是由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相撞形成的。 二、选择题 1、目前,地中海正在不断缩小,是因为下列哪两大板块相向运动所致( ) A、亚欧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2、下列板块中,几乎全是大洋的是(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3、据测红海不断扩张是由哪两大板块漂移分离的结果( )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4、2005 年 10 月 8 日,南亚克什米尔地区发生 7.8 级地震,是因为该地区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地 带 (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5、在一次野外地理考察活动中,小华和同学们在河边发现了一处岩石分层十分清晰的陡崖,于 是他们对这些岩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发现有一段岩石质地比较细,而且上面有带有海螺印 记的化石。这一事实说明( ) A、海洋生物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B、地球上的生物首先是诞生在陆地上的 C、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D、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6、 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 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 形成高大山脉 ④ 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三.非选择题
4. 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来推断,大西洋将 5.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哪些?
,太平洋将

6. 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 大板块拼合而成,即:____、____、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____、____、____、____、其中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改造 B.地震和火山活动 C.地壳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岩浆活动 2、在一次野外地理考察活动中,小华和同学们在河边发现了一处岩石分层十分清晰的陡崖,于是他们 对这些岩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发现有一段岩石质地比较细,而且上面有带有海螺印记的化石。这 一事实说明( ) A、海洋生物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B、地球上的生物首先是诞生在陆地上的 C、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D、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课题: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及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 块运动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检测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国的科学家 . 2. 只是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能不能直接说明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 3.“大陆漂移假说”主要观点有哪些?
课题: 《海陆变迁》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图文资料) 知识准备
传说东汉仙女麻姑,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麻姑曾 说: “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 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了吧! ” 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其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 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