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软体动物(头足类)
7.软体动物
一、软体动物的特征 5.第一次出现呼吸系统: 水中——栉鳃;陆生——肺(外套膜)。 6.后肾型排泄系统: 软体动物的肾管(波雅诺氏器,即Bojanus器 等),其肾口开于围心腔,排泄物排于外套腔。 围心腔壁的细胞因排泄而分化成围心腔腺。
一、软体动物的特征 7、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有1个心室,1或2个心耳; 血液从心室→动脉→血窦→静脉→心耳→心室。 软体动物是开放血管系统,由于出鳃血管的血 液经心房流入心室,所以围心腔对血流无直接 关系。
颈腹面有漏斗,细管向外成水管,喇叭口伸向 外套腔内;漏斗基部有闭锁器。
(2)消化系统:口(齿舌、角质鹦嘴颚); 食道;胃连胃盲囊(食物在此消化,由胃盲囊 和小肠吸收);小肠从胃盲囊开始折向前,以 肛门开口于外套腔中。
直肠分一支管,末端膨大成墨囊,内有墨腺, 释放的墨汁经肛门排入外套腔,与水流一起喷 出体外。
一、软体动物的特征 2、躯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头有口和触角、眼等器官(摄食和感觉)。
一些行动迟缓的原始种类头部不发达,仅有口, 与身体没有明显的界限,如石鳖等; 一些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体躯完全包被于外 套膜和贝壳之内,头部退化,如蚌类等;
一些比较进化、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发达,分 化明显,生有触角和眼等感觉器官,如田螺、 蜗牛及乌贼等。
2.一片贝壳的代表——圆田螺 (1)一个贝壳,中央为壳柱,各层的界限叫 缝合线。有些种类具厣。
3.内贝壳的代表——乌贼
(1)身体分头、颈、躯干三部分。头两侧有 眼,前端中央有口;足特化为腕和漏斗,腕在 口周围,5对,上均有数行吸盘;第4对触腕; 雄性左侧第5腕特化成生殖用腕——茎化腕。 躯干部左右两侧有肌肉质鳍,帮助游泳和平衡 身体;外围是肌肉质的外套膜。乌贼只有内壳, 叫海螵蛸。
古生物复习资料2(头足纲)
一一般特征及分类1、头足纲是软体动物门中最高级发育最完善的一纲,包括鹦鹉螺、杆石、菊石、箭石和现代章鱼、乌贼等,全为海生的肉食性动物,善于在水底爬行或水中游泳。
2、头在前方而显著,头部中央有口,两侧具发达的眼。
触腕的一部分环列于口的周围,用以捕食,另一部分则在靠近头部的腹侧构成排水漏斗。
一般认为触腕起源于足,因而名为头足类。
3、头足类身体两侧对称,并具比较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感觉器官。
鳃有四个或两个,前者具外壳,后者的壳体则被外套膜包裹而形成内壳或无壳。
根据壳的位置,头足纲可分为外壳亚纲和内壳亚纲。
4、外壳亚纲为多房室壳,一般几厘米-十余厘米,大的可达几十米。
壳体直-旋转。
5、早寒武世出现,O、D3、C2-P、T、J-K为其繁盛期,中生代被称为菊石的时代。
头足纲现只存一属一种(鹦鹉螺)。
二外部构造(一)壳形外壳类壳形多种多样,为多房室壳体,其形状主要有直形、弓形、环形和旋卷形,少数为其他形状。
旋卷壳—大多数为平旋,即围绕一根假想轴旋转,而且在同一平面上排列。
少数为其他方式旋转,如松旋形、螺旋形等。
平旋壳每旋转一周称为一旋环,最后旋成的环为外旋环,外旋环以内的所有旋环为内旋环。
平旋据旋卷程度,可以划分为四种:外卷—外旋环与内旋环接触或仅包围其一小部分称外卷。
内卷—外旋环完全包围内旋环或仅露出极少部分的为内卷。
半外卷—外旋环包围内旋环的侧面不超过一半。
半内卷—外旋环包围内旋环的侧面超过一半。
(二)壳的定向1、前后(1)胎壳所在部位为后方,开口部位为前方;(2)通常生长线向后弯曲;(3)在直壳或弯壳中,壳的尖端为后方,壳的口部为前方;(4)旋壳的中央为后,开口为前。
腹弯所在的一方为腹方,相对的一方为背方;体管靠近的一边为腹方,相对的一方为背方。
(1)直壳-体管偏向腹方,生长线在腹方向后弯曲。
(2)旋壳-旋环外侧为腹方,内侧为背方。
(三)壳饰1、横向—在壳的生长过程中形成平行壳口边缘的纹、线、肋称为生长纹、生长线、横肋。
第三章(3)软体动物(头足类)
纵旋线
生长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横肋
瘤
5、 缝 合 线
外 缝 合 线
隔壁边缘与壳壁内面相接触的线叫缝合线。 在平旋壳内,缝合线分为两部分:自腹面中央经 两外侧到壳圈在脐部的接合线(脐线)为止,叫 外缝合线; 自一侧的脐线经背面到另一侧的脐线部分叫内缝 合线,由于壳圈的背面卷压在前一壳圈的腹面, 所以在化石中不易见到。
内缝合线 缝 合 线
外缝合线的表示方法,用一箭头表示腹面中央,箭头 指向壳口方向,然后,自腹侧向背侧描绘,直到脐线 为止。 具有弯曲的缝合线,向前方凸出者叫鞍,向后方凸出 者叫叶。 缝合线在演化上和分类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缝 合 线
叶
腹鞍 第一侧鞍 第二侧鞍
脐线
腹叶 第一侧叶 脐叶
脐 接 线 内侧叶 背叶
环形壳
弓形壳
喇叭式壳
弓形壳
外卷壳
异形壳 螺旋壳
内卷壳
半内卷壳 锥形壳
旋环
1、壳体形态
外旋环
内旋环
旋环、外旋环、内旋环 外卷、半外卷 半内卷、内卷
外卷壳
半外卷壳
半内卷壳
内卷壳
前方 前方 前方
后方 腹 腹
2、 后方 腹 壳 的 在直壳或弯壳中,壳的尖端为后方,壳的口 定 部为前方;通常生长线向后弯曲;体管靠近 向 一侧为为腹方,另一方为背方。
原壳
鞘
漏斗
前甲
箭石基本结构
鞘是箭石通常保存为化石 的部分,位于后端,圆锥 形或纺锤形, 鞘面具纵向的腹沟或侧沟, 鞘前具锥槽。 闭锥为锥形,被隔壁分成 许多小室,近腹部有体管。 前甲性脆难以保存为化石。
贝类学第3章-内部构造
2、嗅检器和外套器
嗅检器为外套腔或呼吸腔的感觉器。在每一支鳃神经的基部,接近脏 神经节处,有一个附属神经节,在其上方的皮肤特化成感觉器官,其内 神经由脑神经节派生而来。
外套器为瓣腮类的1个附属器,司嗅觉作用。它是表皮的突起物,在蚶 科、扇贝科和珍珠贝科等无水管种类,外套器位于后闭壳肌上,靠近肛 门的两侧。在有水管的种类,常转移到进水管的内侧,起测定呼吸水流 的功能。
唇瓣的形状、大小在不同种类变化不一,有些种类还有一结构。
二、口
位于身体的前端,足的基部背侧,有前闭壳肌的种类位于其腹面或后 方附近。仅为一个简单的横裂,由内外唇瓣组合而成,大多数双壳类, 口不形成口腔,无齿舌、颚片及消化腺。
三、食道
紧接口的后面,极短,其壁为具纤毛的上皮细胞构成,无附属消化腺,仅 能依靠纤维毛的活动,使食物入胃,是从口至胃的简单通道。
在口球的前方两则有唾液腺一对,以导管开于口腔,分泌消化液。
口腔下为咽。咽的下方是很短的食道(食道的 前方两各有一粗大的肓囊状腺体,称糖腺,能 分泌酶使淀粉转变为左旋糖)。
食道后与胃相接,壁薄,很大,其周围是肝脏, 呈淡绿色,呈葡萄状分枝,有管通与相通, 肠遇回,很长,末端以肛门与外界相通。
第二节 贝类的消化系统
一、多板纲的消化系统
主要由口,咽,食道、胃、肠、肛门和一些附属消化腺组成。 口位于身体的腺面前端,口腔或为口球,内面底部为齿吞囊的开口,齿
吞很长,齿数很多,每一横列由十七齿片组成,齿式:(3+1).(2+1). (1+1+1).(1+2).(1+3)。
齿舌
齿舌为贝类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被部舌突上,通常由许多横列的角质小齿构 成齿舌一条。舌齿的形状在分类上是重要特之一。齿舌的作用是用来刮取和磨 碎物。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第一部分主要特征一、身体体制与外部形态结构1、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2、体外通常具有贝壳,极少为内壳或退化;3、身体可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
(一)贝壳1、主要成分:碳酸钙(95%)和少量壳基质。
2、来源:由外套膜外侧与边缘上皮细胞中的腺细胞分泌形成。
3、结构:分为3层外层:角质层(皮层)中层:壳层(棱柱层)内层:壳底(珍珠层)4、功能:保护5、贝壳的数量与形态:1) 单板类:1个;帽状2) 多板类:8个;覆瓦状3) 腹足类:1个;螺旋状4) 掘足类:1个;象牙状5) 瓣鳃类:2个;瓣状6) 头足类:1个;内壳或退化为无◆软体动物贝壳的形状和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异(二)外套膜1、来源:身体背侧皮肤褶襞向下伸展而成。
2、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空腔。
3、结构:1)外层上皮(分泌物形成贝壳)2)中间层(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3)内层上皮(具纤毛)4、功能:1)运动(如乌贼、鱿鱼等)2)呼吸(如蜗牛等肺螺类)(三)头部1、运动敏捷种类:头部分化明显,其上有感官,如乌贼、章鱼、蜗牛2、穴居或固着种类:头部已消失,如蚌类(四)足部1、足的形状1)无板类:足退化2)多板类:椭圆形,具发达肌肉3)单板类:足扁平呈块状4)腹足类:足呈块状5)掘足类:足呈圆柱状6)瓣鳃类:足呈斧状,能从壳内伸出7)头足类:在头部口周演变为多个腕和漏斗2、足的功能1)爬行(如玉螺)2)附着(如石鳖)3)挖穴(如缢蛏)4)浮游(如蚱蜢螺)5)捕食(如乌贼)(五)内脏团1、位置位于身体的背面,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消化腺等内脏器官。
2、特点除某些腹足类(向背方隆起,并向一侧扭转)外,都是左右对称的。
二、内部结构及功能(一)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消化腺和消化管1、消化腺:包括唾液腺、食道腺、消化盲囊或肝脏等。
2、消化道:1)前肠(口腔和食道)2)中肠(即膨大的胃)3)后肠(即肠本身)◆齿舌为软体动物独有器官,除个别种类都有。
第三章(3)软体动物(头足类)
(Cephalopoda)源自一)一般特征 头足纲是软体动物 中最高级发育最完 善的一类。
包括现代鹦鹉螺、 章鱼、乌贼等。
鹦 鹉 螺
章 鱼
海生,全部为食肉
动物,善于在水底
爬行或水中游泳。
乌
贼
一般特征
头足动物身体两侧对 眼 称,具有比较发达的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
和感觉器官。
头在前方而显著,头 口 部中央有口,两侧具
有发达的眼。
头
腕的一部分环列于口 的周围,用于捕食,
腕
另一部分则在靠近头
部的腹侧,构成排水
漏斗。
漏斗
腕 神经系统
一般特征
鳃四个或两个,
鹦
四鳃者具外壳,
鹉
如鹦鹉螺;
螺
二鳃类壳体被外 套膜包裹而成
内壳,如乌贼
或无壳,如章鱼
乌 贼
鳃
章 鱼
根据软体与硬体 (壳体)的关系
头足动物可分为两大类: 鹦
腹叶
脐线
脐 接
第一侧叶
脐叶 线
内侧叶
背叶
无棱菊石型 棱菊石型
菊石型 齿菊石型
缝合线根据隔壁褶皱程度,可分为5类:
1 鹦鹉螺型:平直或平缓波状,无明显的鞍、叶之分 2 无棱菊石型:鞍叶数目少,形态完整,侧叶宽,浑圆 3 棱菊石型:鞍叶数目较多,形态完整,常呈尖棱状 4 齿菊石型:鞍部完整圆滑,叶部再分为齿状 5 菊石型:鞍叶再分出许多小叶 棱菊石型
齿舌 伐瓣
舌
漏斗
(二)外壳类动物壳的基本特征
1、壳形 2、壳的定向 3、壳的基本构造 4、壳饰 5、缝合线
1、
头足纲的壳体成分多 为钙质。壳体披覆体直形壳
软体动物
种类最多的一类
代表动物——圆田螺
主要特征
1、贝壳螺旋形
头部发达 足块状发达,位 于身体腹面
2、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口腔(具齿 舌 )、咽、食管、胃、肠、 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粘 液,无消化作用)、肝脏
3、呼吸器官
鳃 4、循环系统 心脏、血管 、 血窦
5、排泄系统
后肾
6、神经系统
四对主要神经节
系统发展
大多数动物学家并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把 新蝶贝的某些器官的重复排列看做是分节现象的 根据是不充分的。首先新蝶贝只有一个壳,不表 现任何分节的遗迹,其次器官的重复排列在数目 上相差甚大,彼此各不相同,其他各纲鳃、心耳 与肾在数目上都是一致的。所以新蝶贝的器官的 重复出现不可能被认为是软体动物的原始分节特 征,否则将无法解释其他各纲器官数目的一致性。
第三节 软体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1、软体、环节动物在系统发生中有共同的起源, 但也有不同意见 系统发展 2、软体动物各纲之间的亲缘关系: 单板纲、无板纲和多板纲原始
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起源于原始腹足类
头足纲起源早,化石种类多,可能是很早 分出的一支,沿着更为活跃的生活方式发展 的一支独立的分支。系统发展
系统发展
有着相似的胚胎发育过程,即都是螺旋
卵裂,都有相似的担轮幼虫,所以长期
以来人们认为这种相似性是它们起源于
共同祖先的证据。
系统发展
但自从生活的单板类新蝶贝被发现以后,有人对 软体动物与环节动物的进化关系提出了不同的看 法。某些动物学家认为新蝶贝的内部结构表现出 器官的直线性重复排列,例如有8对收缩肌、5对 鳃、6对肾、2对心耳,这种重复排列是原始的软 体动物出现的分节现象(segmentation)。从而 导致软体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的结论,特别是胚 胎发育过程中的相似性,似乎更有利于这一结论。
9.5软体动物门的分类(三)头足纲
9.5头足纲(Cephalopoda)
主要特征(适应于快速游泳生活):
(1)身体两侧对称,贝壳退化,形成内壳,包于外套膜内;
(2)神经、感官高度发达;
(3)足特化为腕与漏斗;
(4)闭管式循环;
(5)口腔内有协助摄食的结构:齿舌、鹦鹉颚;(6)雌雄异体,体内受精,直接发育。
代表动物—乌贼
乌贼外形(背面观)
内贝壳
内部结构
呼吸和循环系统
心室前后大
动脉毛细
血管
前后大
静脉
鳃
心
鳃心
耳
心
室
闭管式循环
羽状鳃
鳃心
心室
心耳
后大
静脉
前大
静脉
前大
动脉
软体动物中哪一类动物无齿舌和颚片?
头足类?
瓣鳃类?
腹足类?
•雌雄异体•直接发育,无
幼虫期
•盘裂
常见种类鱿鱼(枪乌贼)
章鱼(八爪鱼)
章鱼(示腕上的吸盘)
鹦鹉螺
END
鹦鹉螺。
07第三章动物的类群--软体动物
单板纲
代表动物: 新蝶贝( 活化石 ) 代表动物 : 新蝶贝 ( 活化石) 特点: 两侧对称, 腹部有足 , 特点 : 两侧对称 , 腹部有足, 帽状贝壳, 帽状贝壳 , 内部器官分节 排列, 两对心耳5 对鳃, 排列 , 两对心耳 5 对鳃 ,5 对 肾脏, 对缩足肌, 肾脏 ,8 对缩足肌 ,10 对足 神经, 对生殖腺. 神经,2对生殖腺. 现在共发现8 现在共发现8种,对探讨贝 类的起源和进化, 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 新的材料
一、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的基本划分 2.外套膜 3.贝壳 4.消化系统 5.呼吸系统 6.循环系统 7.神经系统 8.生殖与发育
1.身体的基本划分
身体柔软,不分节, 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除腹足纲) 身体分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头部: 头部:口,眼,触手和其它感觉器官 足:运动器官,块状,斧状,拄状长腕状 运动器官,块状,斧状, 内脏团:内脏器官,如消化,循环, 内脏团:内脏器官,如消化,循环,生殖
环 鞘
真
鞘
大 王 乌 贼
斑 氏 瓜 乌 贼
三、软体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1.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系统发生中有共同的起源。 软体动物的海产种类个体发生中为螺旋型卵裂,且 具有担轮幼虫,排泄器官为后肾管,这些特点与环节动 物尤其是多毛类相似。 2.软体动物各纲之间的亲缘关系: 单板纲、无板纲和多板纲原始。这几类的次生体腔 发达,近似梯形神经系统;有的如虫形无壳,许多器官 (如鳃、肾、外壳等)有分节排列现象。这些原始性的 存在,说明它们最接近软体动物的原始祖先,各自独立 发展一支。
第七节 软体动物门
真体腔、后肾管、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等特征,是 软体动物相同于环节动物的代表性特征,因此认为软体动 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的,是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 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因大多数的软体动物有贝壳,故又 称“贝类”。软体动物约13万多种,仅次于节肢动物,是 动物界的第二大门。
软体动物ppt课件
陆地环境中的软体动物主要包 括蜗牛、蛞蝓等。
陆地软体动物在土壤肥力、植 物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 循环。
陆地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持陆地 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04
软体动物的进化历程
软体动物的起源
软体动物起源于5.7-5亿年前的寒武纪 ,是动物界中的一大类群。
高的生殖能力。
02
软体动物的生理结构
外部结构
壳体
软体动物拥有一个或多个外部壳 体,这些壳体通常由碳酸钙构成 ,起到保护作用。
触角
软体动物通常有触角,这些触角 用于感觉环境并帮助它们寻找食 物。
内部结构
肌肉
软体动物的肌肉系统非常发达,这使 得它们能够灵活地移动。
消化系统
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 胃、肠道和肛门。它们通过口摄取食 物,然后通过肠道进行消化。
。
软体动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重 要意义,例如一些贝类能够过滤水中的
污染物,净化水质。
经济价值
软体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是水产业和渔业的重要资源,被广 泛用于养殖和捕捞。
软体动物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 价值。
软体动物还具有药用价值,一些软体动物能够入药,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
科研价值
软体动物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软体动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进 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软体动物的生理机制和生态适应性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 的生存策略和进化历程。
软体动物在仿生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贝类的壳结构和运动方式为人类提供了 许多灵感和创新。
软体动物的起源与地球历史上的奥陶 纪大灭绝事件有关,这次事件导致许 多硬壳动物死亡,而软体动物则逐渐 崛起。
软体动物类
软体动物类
1.3瓣鳃类
3.蛤蜊 蛤蜊(见图)的种类较多,以四角蛤蜊最常见, 贝壳20厚2 ,略呈四角形,壳顶突出,贝壳有壳皮, 幼小个体多呈淡紫色,近缘为褐色,腹面边缘 常有一条很窄的缘膜,生长线明显粗大,形成 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蛤 蜊肉嫩味鲜,适于氽、爆、炒、蒸、烧、炖、 滚汤、煮粥等。常见的菜肴有“蛤蜊蒸 蛋”“发菜蛤蜊汤”等。 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 散结的作用,有滋阴明目、化痰的功效。 加工:一般带壳烹制,因此将其外壳洗刷干净, 并注意挑拣出死的或空的,尤其是包泥的。
软体动物类
1.2腹足类
202
1. 鲍鱼 鲍鱼(见图)的身体外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 右旋螺形的贝壳。鲍鱼的单壁壳质地坚硬,表面 呈深绿褐色。壳内侧紫、绿、白等色交相辉映, 珠光宝气。在鲍鱼的贝壳上都有从壳顶向腹面逐 渐增大的一列螺旋排列的突起。我国古代给鲍鱼 起名为“九孔螺”,就是从它的这种特征而来的。 鲍鱼分布很广,几乎世界各海洋均产,墨西哥、日 本出产丰富。鲍鱼滋味非常鲜美,主要食用其肥 厚的足块,是宴席的高档菜品,多以整只使用。 鲍鱼可蒸、炒、泡、炖汤、煮粥等。
软体动物类
1.3瓣鳃类
牡蛎具202有滋补强壮、宁心安神、益智健脑、益 胃生津、强筋健骨、细肤美颜、延年益寿的功 效。牡蛎肉由于味鲜美,营养全,兼有“细肌 肤,美容颜”及降血压和滋阴养血、健身壮体 等多种作用,因而被视为美味海珍和健美强身 食物。 加工:撬开蚝壳,取出蚝肉,除去蚝头两旁韧 带的壳屑,加入食盐拌匀,然后冲洗去除其黏 液,冲洗干净后用清水浸着。如连壳使用,需 清洗干净蚝壳。
软体动物类
1.3瓣鳃类
202
其食用部分主要取其拔(水管),其拔肉 色洁白,肉质细嫩,口感清鲜甜美,被视 为名贵滋阴海鲜美味品种之一。象拔蚌的 出肉率高达60%~70%,占总食用量的 30%~35%,可用于炒、泡、蒸、做刺身、 煮粥等。 象拔蚌营养丰富,可以滋阴养颜。每100克 含热量81千卡、蛋白质14.4克、脂肪1.3克,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象拔蚌用于家常食 用,除凉拌外,也可炒、烧或制汤。 加工:撬开外壳,取出蚌肉,冲洗干净。
《软体动物》课件
03
贝类广泛分布于海洋、 淡水和陆地,适应了各 种不同的环境。
04
贝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如净化 水质、提供栖息地等。
头足类
01
02
03
04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另一大 类群,以章鱼、鱿鱼等为代表
。
头足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 统和灵活的身体,能够快速捕
捉猎物和逃避天敌。
头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上层 ,对海洋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生态价值
生物指示器
软体动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水域生态环境的生物指示器,监测和评估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促进生态平衡
软体动物在食物链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有助于控 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
科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软体动物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进 化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
头足类的墨汁可以用于制造墨 鱼汁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
值。
腹足类
腹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 主要包括蜗牛、蛞蝓等。
腹足类主要生活在陆地和淡水环境中 ,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能力较强。
腹足类通常具有螺旋形的壳和粘附能 力强的足,能够在各种表面攀爬和移 动。
腹足类的肉可以食用,但需要注意其 可能携带的寄生虫和细菌。
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系统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 ,导致软体动物保护工作难以有
效开展。
软体动物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软体动物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保护其生态
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软体动物保护的 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八年级上册软体动物手写笔记l
软体动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是软体动物,这是一类生物的统称,包括蜗牛、蛞蝓、蚬、蛤等。
对于许多人来说,软体动物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自然界中,软体动物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发展生物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八年级上册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软体动物的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下面我将根据课程内容为大家整理一份软体动物的手写笔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软体动物的分类软体动物是指具有软的身体壳或者没有外壳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其分类如下:1.腹足纲- 蜗牛、蛞蝓等2.头足纲- 乌贼、鱿鱼等3.双壳纲- 蚬、蛤等二、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软体动物是一类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和陆地环境中的动物,其生活习性有以下特点:1.呼吸系统- 大多数软体动物通过鳃器或体表进行呼吸2.运动方式- 腹足类软体动物以足的蠕动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而头足类软体动物则通过喷射水流进行运动3.食性- 大多数软体动物是杂食动物,以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为主要食源三、软体动物的生殖方式软体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雌雄同体- 一些软体动物同时具有雌雄生殖器官,可以自我受精2.卵生- 绝大多数软体动物属于卵生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衍后代3.卵胎生- 少数软体动物采用卵胎生的方式繁衍后代,即卵在母体内孵化出幼体四、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软体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物链的中下层- 软体动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对于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2.环境指示生物- 一些软体动物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3.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软体动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软体动物手写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生物课程中的相关知识。
软体动物
●
软体动物的进化几类群
3
◆
●
进化:
原始软体动物出现在前寒武纪,生活在浅海,身体 呈卵圆形,不超过1cm,具1对触角,两侧对称,体背有 一个略扁平的壳,壳下面有由体壁延伸形成的外套膜, 外套膜下包着内脏团,外套膜与内脏团间形成了空腔, 称为外套腔,外套腔中有鳃、排泄器官的开口、肛门。 生殖孔。 已知约有11万种,分单板纲、多板纲、无板纲、腹 足纲、双壳纲(瓣鳃纲)、掘足纲和头足纲。此外还发 现了35万种化石。为第二大类群。
头足类眼的构造与脊椎动物十分相近,是无脊椎动物中
最复杂的视觉器官,脑的下面有 1对平衡囊,司平衡感
觉的功能。
17
乌 贼 的 神 经 系 统
18
8.生殖系统和发育
◆
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体外或体内受精;腹足类海产的 多雌雄异体,而陆生的均雌雄同体精巢或卵巢在内脏团背 面,有生殖管开口于身体前端右侧; 雌雄同体较复杂,包 括两性腺,不同时期可分别产生精或卵子,有阴茎、阴道, 由共同的生殖孔通向体外。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进化地位
真体腔动物,属于原口动物, 出现了所有的器 官系统,而且都很发达,所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 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
1
(二) 生物学特征
●
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三个胚层、混合体腔。 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 4 个部分。通常 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排泄系统是后肾 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间接发育的软 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生活类型:海洋中生活的各种海螺、贝类和章 鱼、乌贼等,也有淡水中的河蚌、田螺,以及陆 地生活的蜗牛。 2
10
11
12
13
5.循环系统
真体腔与假体腔共存,但一般不发达,仅存在 于围心腔、生殖腺和排泄管腔处。循环为开管 式。(河蚌的心脏在围心腔中,由二心耳一心 室构成,心耳三角形,有瓣状构造,使血液不 能倒流。心室卵圆形有肌肉,直肠穿过心室。
6-古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头足纲
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包括地史时期曾十分繁盛并具有大量化石的鹦鹉螺, 菊石, 箭石及现代的章鱼,乌贼等. 头足类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感觉器官等都较其它软体动物发达.雌雄异体.鳃四个或两个,前者都具外壳,如鹦鹉螺,菊石;后者的壳体则被外套膜包埋而成内壳或无壳,如章鱼和乌贼,头足纲外壳亚纲内壳亚纲鹦鹉螺超目乌贼目菊石超目杆石超目八腕超目十腕超目箭石目软体动物门外旋环内旋环脐脐接线5、鹦鹉螺超目(1) 概述直角石SinocerasO2A 直壳型(2) 鹦鹉螺类的外形B 旋转壳型外旋环内旋环外卷式、内卷式、半外卷式半内卷式A 体管隔壁隔壁颈气室胎壳住室缝合线连接环体管B 角石类立体图示内部构造(4) 外壳类的化石代表⏹⏹⏹⏹⏹⏹鹦鹉螺6菊石超目菊石超目鹦鹉螺超目缝合线软体动物门泥盆纪的各种菊石(2)菊石的体管⏹⏹⏹⏹(3)菊石的缝合线菊石的缝合线:隔壁和外壁的接触线。
菊石缝合线(4)菊石缝合线的构造名称壳口腹中线腹鞍第一侧叶第一侧鞍腹叶鞍叶A 无棱菊石型鞍、叶数目少,形态完整。
D1-2B 棱菊石型Pz-T (5)菊石缝合线的类型(有四种)D 菊石型J、KC 齿菊石型P-T7 头足纲的演化趋势⏹复杂⏹壳形:直壳⏹⏹简单复杂⏹个体:小大8头足类的生态9头足动物的地史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发达的眼。
头
腕的一部分环列于口 的周围,用于捕食,
腕
另一部分则在靠近头
部的腹侧,构成排水
漏斗。
漏斗
腕 神经系统
一般特征
鳃四个或两个,
鹦
四鳃者具外壳,
鹉
如鹦鹉螺;
螺
二鳃类壳体被外 套膜包裹而成
内壳,如乌贼
或无壳,如章鱼
乌 贼
鳃
章 鱼
根据软体与硬体 (壳体)的关系
头足动物可分为两大类: 鹦
环形壳
喇叭式壳 弓形壳
外卷壳
异形壳
螺旋壳
内卷壳
锥形壳
半内卷壳
旋环
1、壳体形态 外旋环
内旋环
旋环、外旋环、内旋环 外卷、半外卷 半内卷、内卷
外卷壳
半外卷壳
半内卷壳
内卷壳
前前前方方方
后方 腹
2、 体管
腹
壳
后方
腹
的
定
在直壳或弯壳中,壳的尖端为后方,壳的口 部为前方;通常生长线向后弯曲;体管靠近
5、 合线; 自一侧的脐线经背面到另一侧的脐线部分叫内缝合
缝 线,由于壳圈的背面卷压在前一壳圈的
线
缝
合
线
外 缝 合 线
外缝合线的表示方法,用一箭头表示腹面中央,箭头 指向壳口方向,然后,自腹侧向背侧描绘,直到脐线 为止。
具有弯曲的缝合线,向前方凸出者叫鞍,向后方凸出 者叫叶。
外壳类(ectoconchs)
鹉
螺
内壳类(endoconchs)
其中外壳类化石较为丰富,
重点介绍。
乌
贼
分类
直 角
石
1 直角石亚纲 亚
(Orthoceratoidea) 纲
2 内角石亚纲 (Endoceratoidea)
珠 角
3 珠角石亚纲 石
(Actinoceratoidea) 亚
4 鹦鹉螺亚纲 纲
气室
随着生物体的不断生长,壳 闭锥 壁也不断增加,也产生新的 缝合线 隔壁,这样,隔壁就将壳体 分成许多房室。
生长线
隔壁 隔壁孔 隔壁颈 壳壁
原壳
最前方具壳口的房 壳口
壳 室最大,为软体居
的 基
住之处,叫住室,
其余各室充以气体 和液体,用于调节气 房室
腹弯 住室
本 身体比重、控制沉
构 浮,称为气室,
向 一侧为为腹方,另一方为背方。
在旋壳中,壳口为前方,胎壳为后方,旋圈 的外侧为腹方,内侧为背方。
旋卷形壳横切面
习惯定向
旋环横断面
腹部形态
3、壳的基本构造 壳口
壳体最初形成的部分为原壳。 随着生物体的生长和前移, 腹弯
软体周缘部分分泌的壁叫壳
壁
房气室
住室
而后缘部分分泌的横向隔壁
来支持软体。
类 据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和连接环形状,
体 可分为5种类型:
管
类
型
鹦
1 无颈式:隔壁颈甚短 或无,无连接环
隔壳 壁
鹉 2 直短颈式:隔壁颈短
隔 壁
隔 壁 颈
螺 而直,连接环直
无颈式
直短颈式
类
3 亚直短颈式:隔壁颈 短而直,仅尖端微弯,
体 连接环微外凸
连 接 环
管
4 弯短颈式:隔壁颈短 而弯,连接环外凸
生长线
4、 于壳边缘的纹、线称为
壳 生长纹、生长线。
饰
与壳体旋卷方向相平行 的纹、线叫纵旋纹、纵
旋线。
横肋
与壳体旋卷方向相垂直 的肋叫横肋。
有些类别还具壳刺和瘤
状突起。 瘤
隔壁边缘与壳壁内面相接触的线叫缝合线。
在平旋壳内,缝合线分为两部分:自腹面中央经两
外侧到壳圈在脐部的接合线(脐线)为止,叫外缝
(Nautiloidea)
5 杆石亚纲
(Bactritoidea) 菊
6 菊石亚纲
石 亚
(Ammonoidea) 纲
7 鞘形亚纲(Coleoidea)
内 角 石 亚 纲
鹦
鹉
螺
杆
亚
石
纲
亚
纲
鞘 形 亚 纲
隔壁颈
气室
生殖腺 心
消化腺 消化道(前肠)
肾
肛门
鳃
隔壁
体管 头盖 上腭 下腭 腕
齿舌 伐瓣
舌
亚直短颈式
类 5 全颈式:隔壁颈向后
弯短颈式
型
延伸,达到或超过后 一隔壁,连接环有时
隔 壁
存在
颈
全颈式
某些鹦鹉螺类在体
管内具有沉积物,
体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 管 型:
内 沉 积
(1)横隔板 (2)内锥 (3)环节状沉积
横隔板
物 (4)星节状沉积
(5)斜叠层
内锥 环节状沉积
星节状沉积
斜叠层
某些鹦鹉螺类在气室内具有沉积物,主要
有以下几种类型:
壁后沉积
气
室 (1)壁前沉积
内 沉 积
(2)壁后沉积 (3)壁侧沉积 (4)假隔壁 (5)颈环沉积
物
隔隔壁壁 壁侧沉积 壁前后沉沉积积
隔假壁隔壁
体管形态
气室沉积类型
隔 壁 颈 类 型
体 管 类 型
鹦鹉螺类体管及气室沉积
外壳头足类的壳面, 有的光滑,有的具装饰。
纵旋线
在壳的生长过程中形成
漏斗
(二)外壳类动物壳的基本特征
1、壳形 2、壳的定向 3、壳的基本构造 4、壳饰 5、缝合线
1、
头足纲的壳体成分多 为钙质。壳体披覆体直形壳
弓形壳
壳 外,或位于体内,甚
体 至无壳。
形
壳形多种多样:直形 壳、弓形壳、环形壳
态 和旋卷形壳,少数为
螺旋形壳和异形壳
壳体大小差别大,小 5-6毫米,大达9米。
四、头足纲
(Cephalopoda)
(一)一般特征
头足纲是软体动物 中最高级发育最完 善的一类。
包括现代鹦鹉螺、 章鱼、乌贼等。
鹦 鹉 螺
章 鱼
海生,全部为食肉
动物,善于在水底
爬行或水中游泳。
乌
贼
一般特征
头足动物身体两侧对 眼 称,具有比较发达的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
和感觉器官。
头在前方而显著,头 口 部中央有口,两侧具
单独保存。 口盖可分为单口盖(D1)
双口盖(J、K) 合口盖(K2)
合口盖K2 单口盖D
双口盖J、K
外壳类壳体的形态和构造
壳的基本构造
平旋壳体的两侧 中央下凹部分称 为脐,
脐内四周壳面叫 脐壁,
内外两旋环之交 线称脐接线。 脐 接 线
脐
脐 壁
壳的基本构造
头足类软体后端有一肉质
住室
索状管(体管索),
造
所有气室总称为闭 锥。
气室 闭锥
缝合线
住室最前端软体伸 出壳外之处叫壳口, 形态多样。
生长线
隔壁 隔壁孔 隔壁颈 壳壁
原壳
壳的基本构造 腹鞘
有些中生代菊石在壳口的腹缘 有一长尖突出物,叫腹鞘,
有些类型在壳口侧缘有舌状突 口盖 起,叫侧突。
菊石类的壳口上常有口盖。 口盖的成分为石灰质或角质,
自住室穿过各气室而达原
壳,
气室
每个隔壁上都有被体管索 穿过的孔叫隔壁孔。
沿隔壁孔周围延伸出领状 小管称隔壁颈。
隔壁 隔壁孔 隔壁颈
体管 原壳
典型鹦鹉螺类结构
鹦 头足类壳中有一条贯通原壳到住室的灰质
鹉 管道,它包围肉质的体管索,叫体管。
螺
它由隔壁颈和连接环组成。形状一般为细 长的圆柱形,但也有些呈串珠形。体管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