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备考史观论述题举例讲解

合集下载

历史高考五种史观及例题

历史高考五种史观及例题

历史新高考中涉及新史学观解读及训练解读近年的高考历史卷,无论是全国文综卷,还是各省新高考历史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在试题命制中都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兼顾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范式。

近年来,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一些新的史学范式不断涌现,打破了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一统史坛的局面,并逐步取代旧范式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新宠”。

因为多重史学范式的共存交融或转换,不仅在于打开了历史高考命题专家们的历史思维空间,进一步活化和拓宽多元化观察历史的视角。

其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是命题的精彩点往往就在不同范式的解读与转换中产生了,让高考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去考查学生观察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历史高考复习时有必要了解和应用新史学观(或称史学范式)。

一、五种史学范式的基本内容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让命题专家和学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上看下看,内看外看,左看右看,任何一“看”的加深,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

多元并存,相互争鸣,彼此宽容,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最佳视点。

(一)革命史范式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过去历史研究中的“阶级斗争史观”,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看重的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历史看成是由重大政治事件构成的阶级斗争或人民革命,革命、起义被看作是分期、断限历史的重大界标而备受瞩目和关注,“阶级斗争史观”指导下的中外历史研究中的“政治制度变革论”、“革命史范式”等由此形成。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三):合理解释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三):合理解释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三)合理解释合理解释是指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所谓理性分析就是应用历史史实进行论证,所谓客观评判就是在史料论证基础上分析其影响、意义或作用。

在高考历史新题型中合理解释是一种命题方式,主要的问法有:(1)谈谈对……的理解。

(2)对材料……进行解读。

(3)对……进行历史解释。

合理解释一般以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来考查。

那么,对于这样的题型如何解答呢?首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论述。

如果材料中有“人物认识”,那就要概括人物观点,并阐述其观点。

概括观点就是抓主干,阐述观点要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例】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曾说“中国以后若不稍变成法,徒恃笔舌与人争,正恐长受欺侮”“讲求洋器,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艰难的拓荒者”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李鸿章认识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解析】根据题干“洋务运动期间”可知当时的时代背景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但并未付诸实践;第二次鸦片战争,面临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洋务运动,挽救民族危机。

材料中涉及李鸿章的认识,因此要先概括其观点:李鸿章提出要变法,学习西方火器——大炮和轮船,才能抵御内忧外患。

然后阐述观点: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因此掀起了兴办洋务企业、发展民族工业、“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热潮。

其次,进行史料论证。

史料论证要注意从举措和影响(评价、作用、影响、意义)进行阐述,注意使用历史性的专业术语,进行客观、深入地评价。

【解析】曾国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拟设译书馆,说明中体西用已付诸实践,促进军事近代化,推动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转型;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建造轮船、培养人才、写成《艺学说帖》,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为中国近代化培养了人才;张之洞主持修筑芦汉铁路、汉阳铁厂、成立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兴办实业、兴办教育,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客观上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桎梏,进一步促进了近代早期的思想转型和社会转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13_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13_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含解析

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题型特点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部,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高考真题1.(2020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某某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略【解析】题目要求“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可见本题主要是分析某一历史时期在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时代特征,如秦朝政治上的时代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代思想上的时代特征是儒学成为正统,宋代经济上的时代特征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明清经济上的时代特征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世界潮流。

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

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

高考历史观点类题型解题技巧及训练1、"提炼观点题。

(1)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话,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观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

(2)解题技巧: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注意不放过任何一则材料,而且每一则材料要先找到关键句子,关键词,然后提炼概括。

关键词一般要直接采用,但切忌整段整句照抄,而且还要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于用学科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提炼观点。

2、"论证题。

(1)题型特点: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

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

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

题型多以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2)解题技巧: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或对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3、"观点评述题:(1)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

①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判断这个材料或这个人观点的正误;②解题技巧:注意三步骤,第一先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

(2)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论证。

①题型特点:一般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属于开放型问答题。

07山东文综27题第四问:“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三 观点提炼论证类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三 观点提炼论证类

题型三观点提炼论证类1.(2021·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高三12月联考题·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00年前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世间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生老病死,西方文化也不例外,所以他只是断言“西方终将没落”,施本格勒抛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观,他认为每个文明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不认为西方文化具有比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等更优越的地位”,这种较为平等、多元的历史观被他喻为“历史领域的哥白尼发现”。

唯一的问题是,在施本格勒写书时看上去早已“没落”成为定局的中华文明,居然奇迹般重新振兴,而且隐然已有再度如日中天之势。

在施本格勒看来,所有文明都有生老病死,概莫能外,但中华文明已经持续了五千年,这一点毕竞是所有其他文明都未曾做到的,面对这一文化特例,或文明异数,施本格勒若泉下有知,会不会重新建构他的理论框架?——摘编自江晓原《重读<西方的没落>》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从文明的角度提出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2021·湖南怀化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

从而,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领域里交换的激励。

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深化方式。

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

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

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历史材料题命题角度解析(二)论述题部分

高考历史材料题命题角度解析(二)论述题部分

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解析(二)论述题部分高考文综历史的论述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历史学科高考中最考察学生能力的题型,因其灵活多变,年年创新,让很多高三的老师和同学疲于奔命,每每极力地对过往高考试题进行模仿训练,却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

现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将其解题方法做如下总结:一、解题策略:三段论,即总分总关系。

1、论题部分:有观点或结论的标题(1)基本要求:第一保证是论题:陈述句,绝对不可以是问句,字数不要太多尽可能是一句话;第二保证是正确的论题:符合唯物史观,正角度,切记标新立异;第三论题要做到观点明确:对材料所述事物有明确看法、认识、态度;第四论题要尽量做到宏观:站位高,便于后面的论述;第五论题最好是单向角度:减少全面或辩证表述,如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等。

(2)论题提炼方法:第一种:材料所述为单一事件时,可从事件的原因、过程、影响三个角度出发,概括得出论题;例题1(单一事件提炼论题)2018年全国2卷42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天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受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

通过客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第二种:材料所述为多种事件时,可从事件关系角度概括得出论题。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分析题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分析题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DAO TU CHONG WEN SUO YAO DIAN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 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1.注意材料选取。

近几年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的一般为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上古今并重,既有反映史学、艺术的学术论文,如2020年全国卷Ⅰ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属于史学论文;全国卷Ⅱ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属于文化论文;全国卷Ⅲ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属于文学论文。

也有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政论和时评,如2017年全国卷Ⅰ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是政论文,2018年全国卷Ⅱ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属于时评。

2.明晰考查题型。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设置3道客观题。

第1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但2020年全国卷Ⅲ对论证知识的考查范围扩大,考查了论证语言的作用,如T2A项;第3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推断)的能力。

备考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筛选整合。

3.精选背景熟悉的材料。

在选取试题阅读材料时,将所涉内容是否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内、学生生活中能否接触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2020年全国卷I的材料主题是“孝”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文章中提到的家庭伦理问题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全国卷Ⅲ的材料对《古文观止》备受读者欢迎的原因进行分析,条理清楚,而《古文观止》为广大学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选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

【二轮复习达标】在二轮中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提高阅读文本的效率。

从答题时间安排上看,作为高考语文第一大题,考生因过于重视或紧张而造成论述类文本阅读时间过长,进而造成整体答题的被动。

二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从易失分题型上看,论述类文本第1题是基础题型、常规题型,各选项只是对选文重要信息的概括分析,作答相对较易;而第2题的作答常因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把握不准和文意理解不透而失分;第3题的作答常因对选项的逻辑推理理解偏差而失分。

2021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精选20题

2021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精选20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精选20题欧阳光明(2021.03.07)1.试论述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的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答:第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第二,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2.试论述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

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意义: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3.试论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地位以及失败教训。

答:第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第三,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全国乙卷历史论述题

全国乙卷历史论述题

全国乙卷历史论述题一、聚焦党史,打造知史爱党教育阵地1.学史明理,汲取思想养分通过选取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的具体史实,试题启发学生从中感悟真理力量。

第29题材料摘编自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指出群众工作不是一句口号,必须努力改进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

这些观念在以后融入党的方针政策,成为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学史增信,筑牢信仰根基通过回顾党从创立到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历史试题展现了党通过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第42题呈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部分重要会议,要求学生任选两次会议,分析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原因。

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党从一个完全新式、弱小的无产阶级政党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试题用事实说话,启发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3.学史崇德,涵养精神品格历史试题通过对党史故事的呈现,考查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逻辑,引导学生深化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第30题以解放区某男性遇事要回家与妻子协商的故事为切入点,呈现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引导学生在鲜活的历史情境中增强奉献担当、坚毅前行的勇气。

二、增强开放,落实《总体方案》考查要求1.创新试题设问方式方法开放性试题不仅在考查广度上有扩展,在考查深度上有延伸,也在设问角度上进行了创新。

第42题要求学生选取党的两次重要会议,论述一定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变化和阶段特征,有别于以一次会议或某个具体事件为中心的常规分析角度,能够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整体史观和对历史发展阶段、脉络、规律的把握水平。

2.融合核心素养考查理念历史开放性试题较为鲜明地融入了核心素养考查理念,引导学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探究;还通过建立相关史实的时间、空间联系,要求学生使用特定术语对史事加以概括说明,尝试对观点进行历史解释,同时彰显家国情怀。

专题03+历史小论文【观点评析类】题型与方法讲解-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核心素养+大题答题模板

专题03+历史小论文【观点评析类】题型与方法讲解-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核心素养+大题答题模板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 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 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 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 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高考历史真题(广东卷)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 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 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观点概况: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近代列强侵 略,激发民族复兴、自信自觉】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 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 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 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 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 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 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以接受。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当斯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 有据,逻辑清晰。)
2021年重庆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8
亚当斯观点:否认鸦片战争爆发是因为中国禁烟运动引起的;认为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是仪礼冲突。 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的 爆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 以接受。 “文化价值冲突论”加的双引号,一方面是强调突出之意;二是否 定反对之意。

高考历史论述题类型与解题方法分析

高考历史论述题类型与解题方法分析

高考历史论述题类型与解题方法分析摘要:论述题是近几年高考历史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试题形式灵活,以论说文的形式出现,是以材料为依据,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总结出历史问题、阐述历史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必须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准确理解问题和材料。

高考历史论述题一般都是一道多问的题型,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影响等,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下面为大家带来论述题类型及解题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字:高考历史;论述题类型;解题方法一、论述题类型1.历史概念分析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历史概念进行分析,明确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进一步把握其特点和规律。

分析时要注意将历史概念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历史要素联系起来,并注意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背景材料,要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地表述出来。

2.历史评价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和意义,还要分析评价其不足之处,并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论述其影响。

在分析人物评价时要注意全面客观地评价人物的功过是非。

3.历史事件评析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分析时要注意从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性质、结果等方面入手,并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还要分析其局限性和作用。

4.历史启示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还要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时,要注意分析其主观、客观原因,并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

二、论述题的解答论述题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针对某一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其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是否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解答论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论述题所要求回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要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进行有条理、有层次地阐述;最后还要注意论述中语言要简练、准确、通俗易懂。

解读高考题型中的新史观-文档资料

解读高考题型中的新史观-文档资料
解读高考题型中的新史观
地图的另一面
一位牧师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打算在很困难的条件下, 准备他的唠叨的讲道。他的妻子出去买东西了。那天在下雨, 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人讨厌。牧师在失望中拾起一本旧杂 志,直到翻到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一幅世界地图。他就 从那本杂志上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了碎片,丢在起坐间的 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 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小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 没有10分钟,约翰就拼好了这幅世界地图。牧师惊奇的问“孩 子,你怎样把这件事做得这样快?”“啊,”小约翰说,“这 很容易。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 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 这个世界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 钱。“你也替我准备好了明天的讲道。”他说,“如果一个人 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多面、多视角、多元化史观
革 命 社 史 会 观文 史 明 全 观 球 史 史 观 观 新 史 观近 ?代 化 史 观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2019.海南单科.T25)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 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 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 弗里· 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 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 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 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答案:1、粮食产量大幅提升,2、促进人口增长,
3、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命题意图:运用全球史观,以“物种的交换”这个小 切口入题。考查美洲和亚洲之间的交往对中国的影响。

山东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大题满分答题要诀:评述类

山东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大题满分答题要诀:评述类

专题04 评述类【例解】1.(2019·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

……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

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

(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解题步骤★步骤一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解答。

【解读题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

评述包括简述和评价二部分,简述主要从背景分析入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境况;20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简述之后进行评价就可。

步骤二读材料:【解读材料】(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1933年,《申报月刊》对“中国现代化问题”展开了深刻讨论;其所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项:第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第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据此我们可以把论题概括以下题目,→如“中国现代化的方式和困难”、“中国现代化的紧迫性”、“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现代化”、“实行有节制的资本主义发展现代化”等等;(2)在进行具体评述时,我们要结合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点——1933年,即20世纪30年代;在论述中国现代化的困难时,第一,我们要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遭受列强的欺凌以导致中国经济发展极度缓慢”进行适度阐释,第二,我们要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进行适当阐释,即在政治方面,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逐渐加深,而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把主要力量用于围剿工农红军;在经济方面,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此时期有所发展,但是其力量相对西方而言,极其弱小;第三,就国际环境而言,在1929年到1933年间,西方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一片萧条,为摆脱危机,西方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以邻为壑”政策,世界潜伏着战争的危险;除此之外,苏联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实行高度集中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2021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3近代化史观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七大史观3近代化史观含解析

近代化史观【概念内涵】近代化也称现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某某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某某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某某化。

【主要内容】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某某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某某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理性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

【关键词】近代化、现代化、工业化、某某化、法制化、商品化、科学化、理性化、城市化【真题回顾】1.(2020全国Ⅰ卷·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某某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 22.8% 17.5% 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C【解析】材料各类问题中西方“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占据多数,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兴办实业的需求,故选C项;材料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说明西用思想的传播没有受到抑制,排除A项;材料互答问题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但没有体现出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

2021届高考高中历史论述题模板15篇

2021届高考高中历史论述题模板15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火药及火药武器,但是,16、17世纪欧洲造出来的火炮和燧发枪从工艺和爆炸性上远远髙于中国。

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提出了化学概念,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淸晰阐述了质量守恒立律,同年他的《初等化学概论》一书出版,列出了33种元素以及化学方程式o 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了黑色火药的化学反应式:2KN03+3C+S二K2S I +N2 t +3C02 t ,据此配制火药的最佳比例为:硝74.84%、硫11.84%.炭11.32%。

英国按照这个方程式配制的炮用火药比例为78%、硫8%.炭14%;枪用火药比例为硝75%.硫10紀炭15%,无论哪种配方,爆炸力都大于中国淸朝仍在使用的传统配方:硝80匕硫10匕炭10虬——许春风《谈对必修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提取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联系时代背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岀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举例:科技发展受制于社会环境。

(2分)16-19世纪,科技的不同发展状况是中西方社会发展状况的缩影。

明中期以后至清前期,中国专制集权政治的空前强化,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生产方式的落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使中国科技难以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过渡。

16世纪以来,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推进,民主政治逐步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都刺激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因此,社会各领域的落后制约了科技发展,导致了中国的落伍,成为近代中国灾难的根源。

(10分)2. (2019 -成都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左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t'M XX 个从水終決XfVZM Itl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立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迫使中国与世界徐的中联约 系更加紧
费正清
密,西加方速国家了通中过国建立近条代约口化岸的和进扩展商 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 程。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 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
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
判断从正南误和从2 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 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 费正实清实:在在中地国构市成了场一随种钳世形界活市动,场越 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 变化来,越中紧地国掐并住不江河是日被下的西清方王剥朝。在 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 削,随而后是的一处个于世西纪里化,的西方过和程俄中国是。影 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 ( 响近)中代史国》的两个主要根源。——《中国 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易土与,世扩界大市场经的济关侵系略更密,切是,影也响随世中国的两个
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 界主市要场根的源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
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
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 为判有断治正外误法权3 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
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 帝徐国中的约统:治阶清层朝。与若列说这强样签的订结条果是约是列强们
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
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中国
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近代史》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的?
史观:指解读历史的角度 多元史观:指对同一历史事件可以用多元的史观解读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封建官僚和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在鸦片战争刺 激……开始寻求有关世界的新知识。 (胡绳)
试题类型:自拟论题类试题
写作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论题,用史实进行论证
知识拓展 麦迪逊与分权制衡的思想
继承孟德斯鸠的思想:
三权分立是进行制衡的前提,三权的制衡又不妨碍三权的分立
知识拓展 麦迪逊与分权制衡的思想
麦迪逊的思想创新:
• 对立法权外部约束:行政权和司法权对立法权进行制衡 • 对立法权内部约束:参议院和众议院对立法权进行制衡
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 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
文明史观 工业文明的英国对农业文明的中国的冲击,西方先进的文明 传入中国
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
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
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
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
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
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
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
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
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其评价的视 角是什么?
改变:鸦片战争促进中国文明转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视角:近代化史观
拓展 知识 怎样运用多元史观评价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史学范式
评价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限定主题:双向平衡机制 基础史实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内容和特点
限定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历史思维 历史理解的思维*
*美国历史课程标准-五项历史思维(1.时序思维 2.历史理解 3.历史分析和解释 4.历 史研究 5.历史地分析问题并作出决策)
课时精练 P311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 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 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 向平衡机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迪逊“双向平衡机制”的理解。(说 明: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中国 把对中中国国当侵殖民略地造来成剥的削,后不果如。说(外国 )
近代史》
人判有断幸正参误加了4 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徐中约:西方和俄国的侵略与压榨使中 据材料,分别概括徐中约和费正清的国观陷点入。危机。( )
判断1正4.误历1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费正材清料:西下表方所对列中为国两位的历侵史略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判断正误3 费正据清材:料西,分方别侵概略括加徐中深约了和民费族正清的观点。
危机,也加速了中国的全球化
14.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
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
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
• 实行总统制 • 司法独立
14.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判,断回正答误问1题。
材料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徐朝中与约列:强西签订方条和约俄的国看是法影。响中国的两个
徐中约
主要根源。(费正清)
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 到判了断19正世误纪62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
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 外徐国中势约力:因各西种方有和利俄条件国使不中断国占的贸领中国领
在鸦片战争中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最重要 的是上海…..他是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最大 的桥头堡。(胡绳)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丝、茶等农 产品大量出口西方……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 料产地。(茅海建)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 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马克思)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 个军事问题,还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 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 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 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 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 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 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 的新中国。
2021届高考备考 史观论述题举例讲解
论述题的类型
观点论述(论证)类试题 信息提取类试题 修改建议类试题 自拟论题类试题
都属于开放型试题
学者观点 自成一说
一个 观点
多个观点
课时精练 P311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 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 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 向平衡机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迪逊“双向平衡机制”的理解。(说 明: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