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医学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苏欧”,与黄庭坚、文同并称“苏黄文”、“东坡黄文”。
苏轼的故事数不胜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苏轼的故事。
苏轼一生风流倜傥,豪气干云。
他在文学、书法、政治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苏轼的诗文代表作有《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其中《赤壁赋》被誉为“千古第一赋”,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苏轼的书法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被誉为“苏文公”、“东坡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苏轼在政治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曾历任汝州、颍州、襄州、成都等地的知州,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他主张“放下屠刀,立地书生”,提倡宽容、仁爱的治国理念,对当时的政治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一生坎坷,多次遭遇官场挫折和流放之苦。
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黄州,后又因牵涉连坐被贬谪儋州。
但即便身处逆境,苏轼仍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来形容自己的遭遇。
苏轼饱学深思,对文学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主张文学要与时代相结合,反映社会现实。
他还提出“以诗为骨,以词为肉,以赋为皮,以文为血”的文学观,强调文学作品要有骨气、有血肉、有皮毛,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苏轼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深刻的思想精华,他的故事也成为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
他的一生经历,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总之,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
苏轼的故事,不仅是对他本人的赞颂,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他的一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相传在宋代,有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名叫苏轼。
他的一生涵盖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们将分享其中一些。
故事一:醉酒作文苏轼是个酒量不错的人,他尤其喜欢在酒后挥毫写字。
据说有一次,苏轼在醉酒后,把一篇文章写在了墙上。
第二天酒醒后,他看到墙上的字迹,非常满意。
于是,他将墙壁砌砖取下,将这篇醉酒作文保存了下来。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作品就算是在醉酒状态下也能写出不俗的水平。
故事二:马上功名苏轼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官场波折,被贬到了荆州。
而在那个时代,官员的地位和金钱是息息相关的。
苏轼有一次为了博得上级的认可,以马上官员的功名为赌注,与一位同僚比试骑马射箭。
苏轼临危不乱,竟然一箭命中了目标,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在官场中的机智和胆识,也彰显了他对声望的追求和渴望。
故事三:奇异的隐士苏轼崇尚自由和追求真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一位名叫黄庭坚的诗人成为了好友。
他们经常一起吟咏诗篇,交流学术。
有一天,两人共同决定躲在一个大箱子里,出洞察世事的变化。
他们躲了很久,等他们再次探出头来时,发现已经过了七天,外面的一切都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苏轼和黄庭坚对于自由的向往,也显示了他们对于世事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故事四:诗酒趣事苏轼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经常利用诗词和酒来娱乐自己和他人。
有一次,苏轼在赴宴之前,事先将纸鸢打捆送给宴会的主人,然后写了一首诗作为贺礼。
等到苏轼参加宴会时,主人看到了捆放纸鸢的地方,深受感动,过来向苏轼表示感谢。
然而,苏轼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二份礼物,却是一只真正的小鹰,笑着说道:“听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吧。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纷纷称赞苏轼的诗词才华和幽默感。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仅仅展示了苏轼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他在文学领域中的卓越才能。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他的故事也以独特的方式延续至今。
虽然时光已逝,但苏轼留下的趣事和佳作仍然为我们所喜爱。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奇闻异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着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着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被誉为文学界的巨擘。
他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深入人心的散文闻名于世。
然而,在他的文学才华背后,还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些关于苏轼的趣闻轶事。
1. 诗题的误会苏轼擅长写诗,他的诗作工整流畅,表达独特。
有一次,苏轼在一个聚会上被人请教一首他曾写过的诗的题目。
苏轼思考了片刻,并没有马上回答。
待人家离开后,他笑着说:“我当时实在没有想到一个好的题目,所以直接写上了‘无题’。
”然而,这次的回答却被聚会上的人误解了,他们以为苏轼对自己的诗没有定名,故意写上了“无题”。
2. 文字游戏苏轼喜欢和朋友们玩文字游戏。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进行了一场很有趣的比赛。
要求是用一句唐诗的每个字取一个字组成新的句子。
苏轼临危不惧,迅速地将一首杜甫的诗中的每个字重新拼接,让人感叹不已。
这样的文字游戏既考验了诗词的功底,也展示了苏轼机智灵活的思维。
3. 与和尚的对话苏轼曾与一位和尚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对话。
和尚问苏轼:“念佛可以超度众生,你的诗词可以超度众生吗?”苏轼答道:“唱佛曲的和尚可以念佛超度众生,写诗的文人可以用文字超度众生。
”这段对话反映了苏轼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的一种理解。
4. 微官诗社苏轼创建了一个名为“微官诗社”的文学组织。
该诗社由苏轼和他的一些文学好友组成。
他们相互赠诗、批阅和讨论,共同提高文学水平。
这个诗社成员中包括了一些文学名家,如黄庭坚、曾巩等。
微官诗社的成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促进了他们各自的文学创作。
5. 水调歌头的创作苏轼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曲,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水调歌头》。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景和民间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说,苏轼创作这首词时非常有趣,他把词看作是一种游戏或者谐音的小游戏,通过语言的巧妙组合,传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感情。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诗词的独特见解。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更能了解到苏轼作为一个文学家的一面,以及他在当时文坛的影响力和地位。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界,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而他的生平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一、苏轼的“怪石”传说有一天,苏轼在游玩时,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他觉得这块石头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将它带回家中。
他小心翼翼地将石头包裹好,然后让仆人将其运回家。
回到家中,苏轼将石头摆放在书房里,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它。
他常常与这块“怪石”对话,仿佛它是一个陪伴自己的朋友。
有一天,苏轼突发奇想,将自己的诗句刻在了石头上。
从此以后,这块石头成了苏轼的“灵感石”,他在写作时常常盯着它,如沐春风,思绪万千。
二、苏轼的名字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出生于北宋时期。
他在北宋的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但最终成功考取进士,并且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然而,关于苏轼名字的故事却是颇为有趣的。
苏轼原名为苏东坡,坡字与他的性格和作品风格非常契合。
但是,当时朝廷却认为坡字有些不吉利,希望苏轼能够改名。
苏轼很为难,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已经和自己紧密相连了。
最终,他决定留下“苏”字,但将“东坡”去掉,改名为“轼”。
轼字意为车辕上的横木,意味着承担重任、引领大家。
这个名字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也成为了苏轼后来的代表标志。
三、苏轼的“败鳞图”苏轼对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据传,苏轼一次在画一尾鱼时,因为画得不满意,便将其撕毁。
但苏轼的朋友们却认为他的画很有特色,都很喜欢他的作品。
于是,其中一个朋友建议苏轼将撕毁的画收集起来,并把它命名为“败鳞图”。
苏轼觉得这个命名非常合适,于是收集了他撕毁的多幅作品,改名为“败鳞图”,并将其珍藏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失败的作品,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苏轼的“败鳞图”也成为了他创作中的特色之一。
四、苏轼与黄州“蜜梨”苏轼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期间,他发现黄州盛产美味的梨子。
关于苏轼的三个典故
关于苏轼的三个典故
1. “东篱乐府”故事:苏轼在南唐时期曾在东篱诗社活跃,出版了一本名为《东篱乐府》的歌谣集。
这本乐府集的唱段中,有一首名为《水调歌头》的歌曲,这是苏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歌曲是以苏轼离别老家、远赴外地任官时的心情为主旨,描绘了对故乡的留恋,及对前途的憧憬和自嘲,表达了苏轼复杂的心理和对人生的感悟。
2. “黄州寒食”故事:苏轼曾被贬到湖北黄州,当地人民非常尊敬他,把他视为神仙。
当地传统习俗是在寒食节时前往山上祭祖,而苏轼却是带着家人去河边品茗赏景。
这个故事表现了苏轼的独立态度和不拘一格的个性。
3. “竹枝词”故事:据传说,苏轼在婚礼上演唱了由他所作的《江城子》。
而当时的观众都非常欣赏,把这种新的文艺形式称作“竹枝词”。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对文学传统的挑战和创新精神。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
苏轼生平趣事十个小故事1. 孩提时代,苏轼有一个好友叫做曹宁,他们经常一起去教堂,并且还会在外面的水井里打水,但是每次去打水的时候发现水都不在,后来他们发现原来是有村民把水放到其他地方储存起来,于是他们把水搬回去,可惜的是他们迟迟没有发现。
2. 苏轼和曹宁也经常一起玩捉迷藏,它们也经常搞得满城风雨,后来有一次,苏轼被曹宁追到江边,正巧江水涨起来,曹宁惊慌失措,赶紧跑回岸边,而苏轼却步步后退,一步步走出水面,从此以后,这成为了苏轼的特殊技能。
3. 苏轼出书《论语注疏》时,小学生太阳写了“普及学习和普及理解”的词。
苏轼觉得这句话深刻,便把它命名为《行句议论》,作为《论语注疏》一书的序言。
4. 曹长青请苏轼捉鱼作乐,苏轼感到很生气,他说“没有鱼行动似乎有些可惜”,并且婉言拒绝,曹长青说“你的话中总有点暗含”,实际上,苏轼的话里正是要求把鱼关在笼子里,他很想保护这些游动的生命。
5. 苏轼来到他的家乡杭州,他见到了家里的朋友们,他们烧烤、喝酒、吃水果,甚至还唱歌跳舞,当时他把这称为“游乐园”,他深深享受这种欢乐。
6. 一次苏轼分派出官给福建,他经过一所寺庙,被佛像的慈祥安宁所吸引,他便进庙拜佛,但是只有半跪,他想半跪表示他脚下还有大地,他毕竟是个官,无法将自己完全放下。
7. 苏轼因为一段情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被当时的皇帝斥责,皇帝认为苏轼是在谴责他,但苏轼说这是他对过去的怀念。
事后,皇帝认识到苏轼的认真态度,赦免了他。
8. 一次,苏轼去赌,那里正在比较头发的长度,苏轼的头发18英寸,他拿起腰间的刀把头发剪到15英寸,以赢取赌局,这就是苏轼被后人称为“三刀苏东坡”的原因。
9. 苏轼曾经担任过宰相、丞相以及礼部尚书,但由于官场不服而被迫退官,回到家乡乡里安享晚年。
后来,在这里他发表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使他在世人心目中一直屹立不倒。
10. 苏轼有一个可爱又活泼的私生子,名叫柳好眉。
苏轼会教他武术、书法等,柳好眉终于对苏轼的教导上手了,苏轼会拍他的头,做个赞赏。
苏轼的读书故事
苏轼的读书故事
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读书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
以下是苏轼的读书故事:
1.少时独醉读书
苏轼自幼聪明,好读书,常独自在山水之间,静心读书,不饮不食,直到天黑方归。
有一次,苏轼望着星空,心中感慨:“人生苦短,何必忙忙,不如静静地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
”从此,他就更加勤奋地读书,并发扬光大了“少年读书,长剑走天涯”的文化传统。
2.夜读书捉虫
苏轼晚年因犯错被贬为岭南,贬谪之地蚊虫等害虫猖獗,夜晚寝食难安。
苏轼便在夜间用烛光读书,顺便捉虫。
他说:“夜读书有余舒,捉蚊独立寒.”这个故事让人看到苏轼并没有因贬谪而沮丧,而是通过读书与捉虫,宣泄了自己的情感。
3.把戏理论的由来
苏轼任过太学博士,他小时候就非常喜爱戏曲,学了许多戏曲音韵,懂得戏曲表演技巧。
根据“字画必须在独处时取得心满意足的效果”的观念,苏轼开始在家中摆弄布幕、搭建舞台,然后唱台词,在自己房间里表演京剧、昆曲等戏曲作品,做一些小把戏,从中发掘、思考和消化表演和作品的技巧和艺术骨干,这就是把戏理论的由来。
苏东坡最经典的故事
苏东坡最经典的故事苏东坡(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一些经典的故事体现了他的智慧、幽默和人格魅力。
以下是苏东坡最经典的一些故事。
1.东坡肉:苏东坡在任杭州知府时,为了改善民生,他主持修建了苏堤,并鼓励农民种植水稻。
为了感谢他的贡献,当地农民送来了猪肉和酒作为礼物。
苏东坡将这些猪肉分给工人,自己也用酒烹制了肉,后来这种烹制方法就以他的号“东坡”命名,称为“东坡肉”。
2.损人利己:苏东坡与他的朋友佛印和尚经常以诗会友,互相开玩笑。
一次,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其中有“损人利己”四个字,他让书童将诗送给佛印。
佛印看后,回信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有这一天。
”苏东坡打开信封,发现里面只有“损人利己”四个字,原来佛印早就预料到苏东坡会写这四个字。
3.对联趣事: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对联故事颇多。
一次,两人在船上饮酒,苏东坡看到江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便出一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随即回应:“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两人相视大笑,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幽默。
4.被贬黄州:苏东坡在政治上屡遭贬谪,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期间,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政治的深刻思考。
5.赤壁赋:苏东坡在黄州期间,曾游览赤壁古战场,并创作了著名的《赤壁赋》,文中通过对赤壁大战的想象性描绘,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历史感悟。
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也展示了他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苏东坡以其独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文化名人之一。
苏轼小故事
苏轼的小故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
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4、苏轼与佛印江南才子苏东坡,已好久没有与自幼出家的佛印,在一起作诗对句了。
这一天,苏东坡亲自步行到佛印的寺院,见到佛印就谈笑风生,一再要求与其作诗对句。
佛印扭不过只好答应。
他俩来到上房,佛印叫徒儿泡上茶,两人对面而坐。
苏东坡抢先说:念善填平沧海。
佛印对到:生恶地动山摇。
苏又说:心地拳大小,唯撑大千界。
印对:大千微尘子,风吹飘虚空。
随之苏说:道道不离方寸间,人歇名号不得闲。
印对是:所动皆是妄心造,无生涅槃何有心。
苏接着说:唯佛亦有三不度,(无缘、无善、无信)。
印对说:名号无别度尽人。
两人都相视之一笑,喝了口茶继续对句。
苏说:六度万行增智慧,印对说:凡夫唯住名号中。
苏问印:你天天行持念佛吗?印答说:吃喝睡觉样样作,时时唯佛在念我。
苏又问:何知是佛在念你?印答说:是佛住在心想中。
苏轼的故事(共10篇)
苏轼的故事(共10篇)苏轼的故事(一): 苏轼的故事1、年少轻狂的苏轼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撰文“欺”判官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
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
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打油烹调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赴宴吟诗“吞六国”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一):苏轼的故事:苏东坡向王安石认错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
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因此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那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爱国名言大全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
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
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
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
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
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苏轼的故事(二):苏家诗会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少游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少游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好走啊。
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此虽为传说,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从中窥出苏轼之才。
苏轼的故事(三):苏轼的故事: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
【作文素材】 和苏轼有关的8个小故事
【作文素材】和苏轼有关的8个小故事1.东坡吃草苏轼和佛印是好友,经常互相调侃。
一次,苏轼去拜访佛印,不料佛印不在,开门的是一个小沙弥。
苏轼半开玩笑地问:“佛印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指着远方说:“就在东坡吃草!”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2.“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在河边聚餐,边吃东西边闲聊。
突然,佛印拿出一把题有苏轼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楞了一下,夹起一块骨头扔到河边上,让狗过来啃,然后笑道:“狗啃河上(和尚)骨!”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3.东坡说文苏东坡曾经教人写文章,他说:“假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种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这就是钱。
世上最容易得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
文章、华丽的词藻、事实,就像集市上的各种物品;立意,就像钱一样。
写文章如果能先立意,那么,古往今来众多的事物就纷纷涌出,都来给我用。
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写文章了。
”适用主题:立意与选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苏轼感激韩琦爱人以德苏轼科举高中后,显露出过人才华,宋英宗想让他进翰林院当值,授予重任。
宰相韩琦表示反对,理由是这样做会引人嫉妒,让人猜度,反让苏轼受牵累。
因此,应该缓着来,不宜突然重用。
宋英宗于是授予苏轼史官类的基础职位。
苏轼听到韩琦的话后,非常感激,认为韩琦爱人以德,是真正的关爱自己。
适用主题:爱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互相理解(知己)5.苏轼退房苏轼曾在常州花大价钱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时,偶然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就是自己所买的房子。
于是当即焚烧了房契,把房子还给了老妇。
适用主题:善良,慈悲6.苏轼相人章惇曾和苏轼一同游山,到了一处紧挨着万丈深渊的石壁旁边。
章惇要苏轼到石壁上题字,苏轼不敢。
章惇踩着险石爬过去,在石壁上题字。
苏轼大为惊悚,认为章惇以后要是做了官,一定会杀人不眨眼,因为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
关于苏轼的10个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10个小故事
1. 题西林壁:苏轼在黄州时,曾题写了一幅对联“人间富贵不
归穷,但看风花日日新”。
这幅对联后来被贴在了黄州的西林
壁上,成为了苏轼名传千古的作品之一。
2. 离骚诗被收录:苏轼的《离骚》是他最著名的诗作之一,被广泛称颂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但在苏轼生前,这首诗并没有被人关注,直到后人意外地在苏轼的手稿中发现并加以赏识。
3. 谢朓送别:苏轼和谢朓是好友,曾在岳麓山相会。
当苏轼南下时,谢朓写了一首送别诗送给他,表达了深深的友谊之情。
4. “望海潮”事故:苏轼曾任官滁州,此地有一道名为“望海潮”
的湖泊,苏轼因为对湖泊深深着迷,一度失足落水。
幸好他被人救起,但此事也成为传世佳话。
5. 柳州城楼诗:苏轼曾赴柳州任职,当时柳州城楼已经老旧,苏轼于是写了一首《柳州城楼》诗,表达了对城楼的怀旧之情。
6. 举茂州诗社:苏轼在茂州期间,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诗社活动,邀请众多文人雅士参与。
这次诗社活动备受赞赏,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魅力。
7. 富阳游览:苏轼在富阳时,曾多次游览那里的名胜,特别是富春山,苏轼赋诗《富春山居图》表达了对富阳美景的赞美和喜爱。
8. 宋祁离世:苏轼与宋祁是好友,当宋祁离世时,苏轼写了一首《宋祁座右铭》悼念他的离世。
9. 写风神云雨图:苏轼有一幅画作《风神云雨图》,画了一幅仙境般的美景。
这幅画作后来被赞誉为苏轼的杰作之一。
10. 筑坛祭祖:苏轼在乌台山上筑坛祭祖,并写了一首《乌台诗坛祭》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也象征了文人学士的自尊和自强。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欢迎查阅。
1、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2、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3、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
三一文库()〔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导语: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还是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1. 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2. 苏轼退房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
(见宋费衮《梁溪漫志》3. 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
苏轼励志故事(通用15篇)
苏轼励志故事苏轼励志故事(通用15篇)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励志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励志故事篇1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
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
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
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
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
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
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
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其文笔雄逸豪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豪放派"代表人物。
除了他的诗词作品,苏轼还是一个充满幽默与智慧的个体,经常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故事一:苏轼与朋友比肩才艺苏轼与好友黄庭坚是文坛重要的合作伙伴,黄庭坚以其绝佳的书法而闻名于世。
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一起参加了一个文化活动。
活动中,主持人邀请了一位书法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苏轼和黄庭坚看了之后,觉得这位书法家的作品并不十分出色。
于是,苏轼提议说:“书法大家们都来比一下吧。
”主持人也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主意,便询问:“那以谁的作品为标准呢?”苏轼笑着说:“那就以黄大家的作品为标准吧。
”黄庭坚十分谦逊,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苏轼见状,幽默地说:“我们可以用一个网球来代替你的作品,你不是很擅长网球吗?”黄庭坚恍然大悟,也笑着说:“好吧,就这样比。
”于是,大家拿出纸笔开始书写,主持人很快宣布比赛结束,所有人都在打网球。
这个有趣的故事展现了苏轼的幽默风采和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故事二:苏轼与里巷儿童们的互动苏轼喜欢与人们交往,尤其是与年轻人的互动。
据说,他曾经在自己的府邸门口按计划放了一些小鸟,而在远处隐藏着一条看不见的线。
当有人路过时,苏轼就会提起线,小鸟便会跃上天空。
年幼无知的里巷儿童们总是对这一神奇事件感到好奇,并将之形容为"神奇的鸟"。
他们纷纷想要看看这种出奇的景象,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里巷的门口总是聚集着一群兴致盎然的儿童。
苏轼渐渐发现了这个情况,便对他们说:“你们最喜欢的小鸟,它已经飞走了,似乎不再回来了。
”众多儿童听后失望地离开了。
然而,不久之后,苏轼专程派人将几只小鸟放在了门前,当儿童们再次聚集时,苏轼又突然将线提起,小鸟们再次飞上了天空。
儿童们又一次陶醉于这神奇的景象,为苏轼的巧妙玩弄办法和纯洁的童真笑声所感动。
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轼的故事苏轼的故事(通用20篇)苏轼的仕途虽有不顺,但是他的典故还是很有趣的,以至于流程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文坛星宿震京师
•
公元1057年的春天,那是一个文学的 春天。三位文章奇才横空出世,出现在汴 京,出现在北宋的文坛上,那就是“三 苏”。尤其是苏轼,他思接千古,志向高 远。他的光辉灿烂四射,引来万人瞩目。 • 苏轼的文章思接千古,志向远大。欧 阳修不无感慨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 • • 12灭蝗救灾 关注民生 熙宁七年(公元一○七四年),苏东坡出任密 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第二年春天,密州发生 了严重的蝗灾,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受灾 百姓纷纷外出逃荒,有些人甚至把婴儿抛弃在道 旁。 • 面对如此惨烈的灾情,苏东坡一面积极组织 灭蝗救灾,一面上书朝廷要求免去密州百姓的赋 税。发现弃婴现象后,他又千方百计从府库中调 拨粮食,救助这些弃婴,总共救活了几千人。在 东坡的领导下,密州百姓终于战胜了蝗灾,重新 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7母亲去世
• 经历海选、考试的苏轼,一一都闯关成功的 时候,朝廷委以重任之上,正赶上母亲去世,丁 忧三年。守孝期满,重返朝堂,途中心情格外清 爽,一路玩来,一路诗,发思古之幽情,《昭君 村》《隆中》《屈原塔》 •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古来人事 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 持死节。”
13开阔的心胸 美好的祝愿
• 在密州期间,东坡继续保持着强烈的创作激情。北方 的高山大川和粗犷质朴的民风,开阔了他的心胸。在这个 时期,东坡的词有了重大发展,初步形成豪放派词风,著 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这种词风的代表作。东坡 也对此颇感得意,他用一种近乎天真的口吻对朋友说: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 •
17一百三十天的审讯后积习难改
• 东坡被捕的消息在当地引起巨大震动,据当 地县志记载,湖州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个个为 之伤心落泪。苏东坡这些年做地方官为百姓办了 很多好事,在民间声誉非常高,湖州百姓好不容 易盼来了一个好官,却无端被抓走了,这怎能不 令百姓伤心呢? • 与家人告别后,苏东坡就在长子苏迈的陪同 下,被押送进京了。 关进御史台的皇家监狱,开 始了长达一百三十天的审讯。为了网罗更多的罪 名,他们甚至对东坡严刑逼供。好在有个心肠非 常好的狱卒对东坡十分恭敬,还每天晚上给他洗 热水澡,东坡在狱中才不至于过得特别悲惨。
10 心境恬淡出佳作
杭城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西湖的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钱塘江的怒涛霜雪、 云树堤沙,时时激发着他胸中的才情,东 坡迎来了新一轮创作高潮,留下了无数千 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他描写西湖上突如其 来的暴雨: • 黑云翻墨半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
8 妻子早逝
• 到京师后,任命为凤翔判官,为官三载,时 年二十六岁。任职凤翔是苏轼实现治国平天下理 想的开始,但严酷的现实,也让他产生“从宦无 边漫去乡”的感叹。苏轼在凤翔任满回朝。这时, 他的家庭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幸,妻子王弗在汴京 病逝,年仅二十七岁。东坡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更何况他和妻子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妻子的早 逝令他伤心欲绝,一生都无法割断对妻子的怀念 之情。在十年后,东坡又一次与妻子梦中相会, 醒来后不禁潸然泪下,写下了令人荡气回肠的 《江城子》。
16 押送之前 幽默打趣
• • 在押送东坡进京之前,官差特许他回家跟家人告别。 到家时,全家人正在大哭,生性豁达的东坡为了安慰家人, 讲了个幽默故事来调节悲伤的气氛: 他说,宋真宗曾经征召大隐士杨朴出来做官,杨朴被 迫到朝中觐见真宗,真宗让杨朴作诗,杨朴根本不想做官, 为掩饰才华就说不会作诗,真宗问道:“你离开家时朋友 们没赠你几首诗吗?”杨朴回答说:“只有我老婆赠了一 首。”真宗就让他念来听听,杨朴念道: 更休落魄贪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这首幽默打趣的诗八成是他临时编的,却令全家人不 由破涕为笑。
•
苏东坡被捕入狱,在当时震惊朝野, 天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之扼腕叹息,就连 新党领袖章敦也站出来为他说情。弟弟苏 辙含泪上书,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官爵和俸 禄为兄长赎罪。许多元老重臣和皇太后也 纷纷向神宗求情,当时,整个社会舆论都 站在了苏东坡一边。
三、反对变法,外放四州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 (一)杭州 • 9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一○六九年),苏轼守丧(父 亲去世)期满,第三次来到汴京。这一次,等待他的是新、 旧两党的政治倾轧。 苏东坡反对新政,新党在朝廷正如 日中天,自然容他不得。他罗列罪名,虽然最后查无实据, 没有问他的罪,但是东坡已经觉察到了“山雨欲来风满城” 危机感。 东坡深知自身难保,不宜在朝中久留,就上书 要求离京外放,去做地方官。朝廷正不知如何处置这个碍 手碍脚的大才子,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同意了他的请求。 熙宁四年(公元一○七一年)十一月,苏东坡离开政治斗 争激烈的汴京,到杭州任通判。 • 杭州是东南繁华之地,而且又远离政治中心,东坡 在这里过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雅生活。
• • • •
•
• • • • • •
《江城子》(怀念十年前去世的亡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 人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 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 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谁?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这一年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银光泻地,东坡想起 了分别七年,现在近在济南却不能前来团聚的弟弟苏辙, 不禁心潮起伏,写了至今仍被人广为传唱的《水调歌头》
4爱好广泛
•
• • • • • • • • •
苏轼爱大自然,种松树万棵,他与别人不同的是,他 种树也有独到的方法,世称“东坡种松法”。书法家,收 藏家,无论哪一方面,他只要做,就会成为一面旗帜。兄 弟两个很用功但并不死读书。每到春暖花开总要去踏青, 了解民风民俗,了解大自然。许多年之后成为兄弟两个记 忆中最温馨的画面。苏轼曾经写到: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和子由踏青》
•
• • • • • • • • • • •
•
描写雨中钱塘江大潮: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有美堂暴雨》) 前一首写得生动逼真,余韵清永,后一首则写得雄奇 骏发,气势逼人,真不愧是大家手笔。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用西施比喻西湖,这是东坡的创举,后来西湖也因这 首诗得名西子湖。 东坡在杭州时,除了这类写景抒情的作品外,还写了 许多反映国计民生的政治讽刺诗和一些自娱的幽默诗。
(四)湖州
•
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苏东坡 徐州任满,转为湖州知州。然而,上任不 到三个月,一场噩梦就降临了。
四、乌台诗案,身陷囹圄
• • 15写民生疾苦、揭新法流弊 招致“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刚刚上 任不久的苏东坡正在湖州衙门办公,忽然闯进一伙凶神恶 煞般的捕快,东坡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按倒在地, 五花大绑起来。 原来从六月份以来,权监察御史何正臣 等人先后四次上书弹劾苏东坡,说他做地方官期间写的诗 文中,有“愚弄朝廷”、“指斥皇帝”的文字,要求严加 惩办。宋神宗随即下令御史台(御史台又名乌台)审理此 案,于是就发生了上面的一幕。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 诗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乌台诗案”纯粹是无 中生有的文字狱。但是,东坡的诗文中的确有一些反映民 生疾苦,揭露新法流弊的内容,这就给他的政敌留下了把 柄。尽管他并无藐视朝廷之意,却有口难辩。
二、初入仕途,天妒奇才。
• • 6手足分离 因为苏洵奉旨在京修订礼书,苏辙奏请留在京城侍奉父亲,东 坡则奉命到凤翔赴任,兄弟俩不得不就此分别。 东坡和弟弟苏辙自幼 一起长大,感情特别深,这是他们第一次分别,所以特别难舍难分。 苏辙一直把兄长送到郑州后,兄弟二人才依依惜别。 告别弟弟后,东 坡独自上路,心中不免泛起无限的伤感,仿佛沿路的杨柳也和自己一 样,在充满离愁别恨的绪风中,长条摇摇,“心絮”飘飘。不知不觉 之间,就来到了渑(音免)池(今河南渑池县)的一座古庙。 几年前, 东坡和子由赴京赶考时曾路过这座古庙,庙里的老和尚热情地接待过 他们,兄弟二人还曾在庙墙上题下两首诗。可是,现在旧地重游,古 庙已经颓败不堪,庙中的老僧也已经死了,过去题诗的墙早已坍塌, 而故地重游的人,也只有自己孤零零一个了。 世事沧桑是如此的无情, 东坡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 •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 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 人困蹇驴嘶。 •
苏轼的故事
一、眉州少年出才俊
• • 1不慕名利,谦虚做人 兄弟俩为什么叫苏轼和苏辙呢,他们的父亲是这样 解释的:苏洵的性格非常豪爽,但他感到这种性格在当时 的社会对自己的发展不利,他希望儿子们不要像自己。比 如一辆车,他的轮子、车辐、顶棚、车体都很有用处,只 有“轼”就是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虽然实用性不强, 但少了他车子就不完整了。他给长子取名“轼”,是希望 他收敛锋芒,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普通人,不要追 求高官厚禄,天下扬名;而“辙”是指车轮留下的痕迹, 车的功劳永远记不到辙的头上,意思也是要儿子不慕名利, 谦虚谨慎地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