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范例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目前,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造纸大国,但是从技术、资源、环境、装备制造水平等方面来说,我国离造纸强国还有较大的差距[1]。

在我国,造纸向来被认为是污染大户,这是由传统的以含氯漂剂进行低浓漂白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AOX(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是含氯漂剂漂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高[2],因此,现代的制浆漂白技术,应该逐步向无元素氯漂白甚至于全无氯漂白方向发展,直至实现漂白操作的绿色化。

早在1956年前苏联的Nikitin以及Akim就已经实现了在碱性条件下使用氧气对溶解浆进行漂白操作[3],但是,直到近代,过氧化氢强化氧脱木素技术的出现,克服了脱除木素的同时导致纤维过度降解的问题[4],1970年,中高浓氧脱木素技术在瑞典和南非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逐步成为造纸业普遍采用的无污染漂白方式[5]。

氧脱木素塔是氧脱木素操作的主要设备,同时也是漂白的开始,其设备形式有升流式和升流-降流式两种,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升流式漂白塔,并配以塔顶带压卸料器、纸浆分散器以及中浓混合器,中浓输送系统等设备[6],同时配备温度、压力探测仪表和气体探测器等装置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整个漂白操作中纸浆由塔底部加入,浓度约为10%~12%,由升流塔塔顶设置的稀释水装置将漂后浆料稀释后喷放到喷放锅内[7]。

塔身为带压反应容器,在设计时应该符合氧脱木素反应相应的工艺要求,同时应该考虑中等浓度的浆料在塔内的流体动力学特征以及化工行业通用压力容器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尤其在强度上,应该严格保证漂塔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

漂白塔设计主要考虑的参数有:塔高、塔径、材料及厚度、上下封头的选择。

塔高及塔径应根据实际产量及脱木素反应情况确定,在理论计算得出塔高塔径之后应该考虑到塔内浆料的流动特性,然后根据经验综合确定合适的塔高塔径[9],以避免因内部流速不均导致漂白不均匀。

在塔身材料的选择上应该考虑材料的具体工作环境与耐腐蚀性能、可加工性和成本的高低,由于氧漂反应环境为碱性,故一般选择奥氏体不锈钢,使设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

【最新】论文综述格式范例-word范文模板 (18页)

【最新】论文综述格式范例-word范文模板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论文综述格式范例篇一:论文综述格式范例[1]综述一、综述概述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综述怎么写读书报告范文

综述怎么写读书报告范文

综述怎么写读书报告范文写读书报告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籍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而综述是读书报告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对全书的概括和评价,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以一份综述的范文为例,介绍如何写好读书报告的综述部分。

范文书名:《活着》作者:余华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活着”这本书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农民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在生命中经历的各种挫折、苦难和痛苦。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乡村,背景是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

小说的主人公,叫做福贵,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人。

他一直没有受过什么学校教育,没有受过任何的艺术熏陶,但他有着坚韧不拔、勇敢不屈的性格,他始终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命运的安排,活下去。

小说传达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生命道理:生命的幸福和痛苦,不在于我们能否得到金钱和地位,而在于我们能否坚强与生活挣扎。

它是对人生的肯定,也是对困境下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的表扬。

如何写好综述阅读全书写好综述需要我们对全书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在开始写综述之前,我们应该读完整本书,尽量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确定主题和要点在综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出主题和要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

主题是指整个书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而要点是指支撑该主题的关键事件和场景。

例如,在上述范文中,主题是关于生命的肯定和对困境下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的表扬。

最重要的要点是主人公福贵在各种困境和逆境中的勇气和乐观,以及与他相处的人们在生活中互相扶持,共同克服困境。

简洁明了在写综述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术语要减少使用,以免影响读者的理解和体验。

如果需要解释某些概念或术语,可以在综述的末尾增加注释或者脚注。

在注释中,可以提供相应的背景信息或者相关的参考资料。

中立客观综述应该是中立客观的。

避免在综述中表达过于主观的观点或立场。

我们应该客观地描述一本书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并给予支持或批评,同时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判断和观点。

学术综述范文示例【精选】

学术综述范文示例【精选】

学术综述范文示例【精选】
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尤其是在研究的早期阶段。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范例的方式来展示如何撰写一个优质的学术综述。

范例1:对于某一领域的专业文献的系统评估
本文的综述围绕着某一领域的专业文献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文献的筛选是按照在某一时间范围内的最新性进行的。

同时,通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分类,得出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

范例2:对于某一主题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
本文的综述旨在分析某一主题的相关研究文献。

通过对所选文献的阅读,深入了解研究的背景、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并提出了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范例3:对于某一研究方法的文献回顾
本文的综述对某一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了回顾。

通过对所选文献的分析,总结该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探讨了如何改进和发展该研究方法。

通过上述三个范例,我们可以看出,一篇优质的学术综述需要明确综述的目的和范围,筛选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概括和分类,得出结论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等等。

当然,在写作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学术的规范和标准,对文献的引用和注释要做到科学合理。

经过对这些范例的学习和借鉴,相信我们在撰写学术综述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写出更加优秀的综述文章。

综述范例

综述范例

综述范例综述的方法:(1)按照时间顺序,对每年的研究进行综述(2)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进行综述(历史阶段:按照近十年等为一阶段,或者按照民国、1950-70,80年代以来为阶段;作家人生阶段)(3)分类综述,按照类型分为几块来综述。

作家(企业家、理论家)研究综述:曹禺综述。

个案(作品)研究综述:文秘、新闻、广告、对外汉语个案综述,例如广告中的叙事技巧,亲情、爱情、友情、激情(梦想)、风情叙事的类型与技巧。

广告中的重复:令人讨厌的重复;令人喜欢的重复,国窖1573(泸州老窖的品种,你能听到的历史多少年、你能看到的历史多少年、你能品味的历史多少年)。

现代广告中的古典。

作品综述,例如《铸剑》综述。

文学或文秘或对外汉语思潮、现象研究综述:如我的博士论文综述,说说金庸现象、汪国真现象。

“汉语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

往届学生毕业论文综述的范例1文学论文综述:“场”之比较——《官场现形记》、《国画》中官员的交际关系网络之对比分析评论界对当下的“官场小说”热现象也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着重点一般都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探讨:一、这个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如陈兴伟的《新时期官场小说兴盛的原因及其意义》[1]论述了官场小说的兴盛的原因以及现实意义和文化意义;二、典型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如陈爱平的《朱怀镜形象变化及其原因初探》[2]运用文本分析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一些研究方法,对《国画》和《梅次故事》中的朱怀镜进行深入的分析 ,追本溯源 ,认为这种角色的改变源自创作主体内心的变化;三、分析研究小说的叙事伦理,如马航飞的《论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的叙事伦理》[3]从叙事伦理入手探察当前官场小说的精神内质,并以此为基础考察当前欲望叙事的自由叙事伦理正在发生怎样的转型;四、政治文化对作品的影响,如罗四林的《政治文化与当代官场小说略论》[4]探讨了政治文化对当代官场小说的影响。

当前的评论研究大多都是从个别作品着手进行研究。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各种字体格式严格按照范例的)论文题目:论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一、文献综述1、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定义(1)在朱汉国,郑林所主编的《新编历史教学论》中提到:比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加以对照,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关系,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较是讲解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龙焱霞的《比较法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中说到: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中最好的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3)在陆红梅的《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说到:比较法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它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和对照,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从而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4)在胡常斌的《浅谈历史比较法教学》中提到:历史比较法是确定历史现象异同关系,进而发现其本质、探索其规律的一中思维方法。

运用历史比较法是人的史学思辨能力、史实记忆能力、史料驾驭能力和历史理想能力的实践和提高的过程。

(5)在牛会星的《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中说到:历史教学的比较法,就是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共性中寻找规律性,从不同点中寻找特殊性,避免混淆,达到准确记忆的目的。

我们在认识事物中往往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而要区分,就要进行比较,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

(6)在翟清香的《以<近代改革>为例浅谈比较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说到:比较法是指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认识事物的一中基本方法。

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是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从而认清本质、解释规律的思维方法。

胃痛证治医术专长综述及医案真实范例

胃痛证治医术专长综述及医案真实范例

医术专长综述真实范例:本人高XX,男,八十年代某医科大毕业后在三甲医院工作将近15年,三年外科,十余年内科,是业务骨干,期间爱好传统文化,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中医经典,如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伤寒论,脾胃论、子午流注、脉学等,慢慢建立了传统医学思维,知道了人是灵枢经中结构,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非简单无情的物质结构堆垒,兴趣陡然升起,为了避免干扰(当时夜班管两个病区很忙还要写大病历节假日查房等),专心学习中医,毅然从单位辞职,四处拜师学习,直到2007遇到街坊邻居,具有四代家传及科班出身的武汉名老中医高XX老师,鉴定了合同拜师学习,并做了公证已有七年,有5本跟师笔记,老师无论内外妇儿针灸都有涉及,但不管什么科病,都要提及脾胃,以不伤脾胃,秉承李东垣脾胃论思想,护持中气贯彻始终,脾胃为后天之本得胃气者生,而脾胃处于五行之中位,又有中土枢机,四方得安之说,而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重点跟师研习师传高氏调胃散加减治疗胃脘痛,取得了一些经验,组方针对胃脘痛多由受寒及情绪不畅,饮食伤胃主要因素因所致,并配合饮食、穴位按摩、形体锻炼相结合,临床症状缓解有效可达80%以上.选用都是常用药,无毒或低毒药品,规避十八反十九畏,并且平时喜欢亲自尝药近百种及多种基本药方的药力大小及走向,对用药轻重气机走向有直观体验,加上多年三甲医院工作培养的素质,良好服务态度,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仔细辨证,不至于以用药偏性过失,有不良反应能及时处理,并注意胃脘痛与真心痛、胁痛、腹痛等相鉴别,跟师应诊至今,从未产生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其基本病因病机为,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和脾胃虚弱不荣则痛,常见病理变化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久入络,产生瘀血浊毒,结石,息肉等新的病理变化。

胃痛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1、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

研究综述范例

研究综述范例

研究综述范例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科研人员们对生态系统的治理和恢复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

本综述旨在对近五年来生态系统恢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背景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尤其是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系统损伤的恢复,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球研究的焦点之一。

生态系统恢复旨在通过修复或改善已经遭到破坏或干扰的生态系统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以实现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研究成果1. 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研究生态系统恢复的核心是如何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是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的重要内容。

近来,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实践、实验和模拟研究,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土壤改良、微生物修复、水生态修复等各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1)植被修复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环保、有效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近年来,各种植物修复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如亚洲地区的枯山治理利用山杏和黑松等木本植物的技术、澳洲的盛行草(Paspalum dilatatum)和马尾草(Cynodon spp.)修复技术等。

(2)土壤改良在生态系统恢复中,传统的土地改良方法包括施肥、石膏、石灰等,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土壤退化的问题。

近年来,土壤微生物的修复技术成为了一种热门的修复方式,将适宜的微生物或其代谢物引入到土壤中,以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土壤的水分和肥力。

(3)水生态修复水生态系统也是受损最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生态修复同样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

例如,植物人工湿地技术、生物滤池技术等,对于水体污染的修复和治理起到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构建方法旨在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系统或复杂的生态功能网络,以实现传统农业、城市化等人类活动的规划和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近年来,生态系统构建方法的研究涉及不同领域,如城市绿地建设、荒漠化地区治理、生态农业等,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题目:关于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关于农村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需要资金支持,这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要求。

传统农村金融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要求,发展农村微型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微型金融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对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的不足及据此提出的发展我国微型金融服务与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与措施做一综述。

关键词:微型金融;小额信贷;反贫困;发展中国家1微型金融概述1.1微型金融定义谭险峰(2010)认为微型金融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微型金融针对的目标群体是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其次,微型金融提供的贷款额度较小;最后,微型金融提供的服务包含了小额信贷、保险等内涵丰富的业务。

[1]李波(2009)指出,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所谓微型金融是指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贷款、储蓄、保险及货币支付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其核心是微型信贷,即对没有收入来源的借款者提供无抵押贷款。

[2]1.2微型金融主要类型陈明(2009)指出,由于我国的农村微型金融的性质主要侧重于公益性,突出扶贫和惠农,所以这里主要介绍我国公益性的农村微型金融类型的运作情况。

从资金的运作方式上来说,我国农村微型金融主要包括小额信贷、社区发展基金、贫困地区村级互助资金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形成的互助资金等等。

[3]范弘雨(2009)指出,微型金融是为贫困人口提供贷款、储蓄和其他基本的金融服务。

其基本含义是: 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尤其是要为目前金融体系并没有覆盖的社会人群提供有效服务,除上述类型外还包括微型保险等。

[4]2微型金融的发展2.1微型金融发展历史顾建强(2009)指出,微型金融机构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它以不同于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术,为那些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小企业、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小额贷款、储蓄、保险、汇款等业务。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文献综述是一篇学术论文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先前研究和现有知识进行了综合和批评,以支持和解释研究问题。

下面是文献综述的一般规范和一个范例:文献综述规范:1. 选择合适的文献: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先前的研究、实证研究、理论文章和评论等。

2. 组织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将文献分组,并形成一个连贯的结构。

可以按照主题、理论、方法等进行组织。

3. 批判性分析:对文献进行批判性分析,包括评估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评价研究论点的重要性和贡献等。

4. 阐述本研究的位置:在综述中,说明本研究在相关领域中的位置,阐述与其他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5. 引用文献:确保在综述中正确引用所使用的所有文献,使用适当的引用格式(如APA、MLA等)。

文献综述范例:题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言:介绍塑料污染问题和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重要性。

综述主题1:塑料垃圾的分布和来源介绍塑料垃圾在海洋中的分布模式,以及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陆地污染、船舶垃圾和塑料废料处理。

综述主题2:海洋生物对塑料的响应探讨不同海洋生物如鱼类、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对塑料垃圾的响应和影响,包括误食、缠绕和化学污染等。

综述主题3:塑料污染的生态影响讨论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食物链的中毒效应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等。

综述主题4:减轻塑料污染的方法介绍当前减轻塑料污染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回收和再利用塑料、减少塑料使用和加强塑料垃圾管理。

结论:总结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呼吁更广泛的行动来减轻该问题。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参考文献:列出所使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并按照引用格式进行格式化。

以上为一篇文献综述的规范和范例,具体的综述内容和组织方式可能因研究领域和论文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对所选择的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并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评估。

同时,确保引用和引用格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综述材料格式_概述及范文模板

个人综述材料格式_概述及范文模板

个人综述材料格式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在撰写个人综述材料时,正确的格式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综述材料是一种介绍自己经历、成就和目标的文档,通常用于求职或申请学校。

本文将概述个人综述材料的格式,并提供范文模板作为参考。

1.2 文章结构个人综述材料通常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是文章的开篇,用于吸引读者注意并概括文章内容。

正文则详细介绍了个人经历、成就和目标等关键信息。

最后,结论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个人综述材料的目的是向读者展示自己独特的能力、才华和成就,以及自身与所申请机构或企业之间的匹配度。

通过撰写一个精确、有条理且生动吸引人的个人综述材料,可以有效地凸显自己在相关领域中的价值与竞争力。

以上是个人综述材料“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说明,请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部分内容。

2. 正文2.1 第一个要点在第一个要点中,我们将讨论个人综述材料的格式和内容。

个人综述是一种介绍自己的方式,通常用于申请学校、工作或其他机构。

它旨在向读者展示个人背景、技能和成就。

在编写个人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开始部分应该引入自己,包括姓名、学历或职业背景等基本信息。

- 在正文中,应重点强调个人的具体技能和专长。

可以提及相关的学习经历、项目经验和实践能力。

- 描述过去的成就和奖励,以证明个人的能力和才华。

- 强调与所申请职位或领域相关的特定技能或经验。

- 最后,表达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并强调自身对所申请职位或研究领域的兴趣和动机。

范文模板如下:```亲爱的读者,我叫[你的名字],持有[学历/职业背景]。

通过本篇综述, 我想向您介绍我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以及过去取得的成就。

首先, 我非常热爱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在[学校/机构]就读期间,我专注于学习[专业/领域],并在各门课程中表现出色。

通过参与多个项目,我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实践方面,我曾参与过一些有挑战性的项目,并展示了卓越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2017 年 6 月一、前言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二、正文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李飞2015在中华老字号品牌生命周期研究中分析认为:中华老字号品牌一般都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当今发展中不断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4熊赢2013在中华老字号化妆品品牌转型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华老字号是具有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价值,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拥有世代相承、独特工艺或经营特色且技术出众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和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或产品品牌;5虽然这些概念表述方式都不相同,但中心概念都离不开“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和“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这两点;这和一般品牌有着很大区别;二、中华老字号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经营也不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对中华老字号的情况,有许多学者对近年来中华老字号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与总结;贾琳2012在中国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研究中写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老字号粗略估算有一万多家,然而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仅有1600多家,其他老字号因经营不善、产权归属不明、地域特色不强等原因未能入选中华老字号;现今这些老字号多数已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如以布鞋扬名的内联升,依旧固守布鞋,手工缝制,耗时耗工,产量受限,难免被充满活力的耐克、阿迪等运动品牌代替;还有一些老字号凭借自己的良好声誉和优质产品倚老卖老,面对竞争危机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老品牌最终面临着惨淡经营的现状;6安贺新,李喆2013在中华老字号顾客体验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到:据商务部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现有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当中,70%的品牌在勉强维持经营,20%品牌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只有1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比较好;7李晗2016在老字号:新时代下的变与守中也指出: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建国初有16000家左右,而商务部2006年认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仅有434家,相当于建国初期的%;8对于法律保护方面,中华老字号的品牌保护也存在问题;康晓琴2010在我国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中指出:目前我国法律尚未赋予知名老字号独立的法律地位,也无专门法律对其给予特殊保护;近年来,随着商业标识的日益重要,某些企业受利益的驱动,规避法律,侵害或侵占他们老字号的商誉,如“张小泉”、“王致和”等大都有着被侵占品牌的经历;字号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成为当今我国老字号保护管理中一个无法回避而又令人尴尬的话题;9现在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多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张永,张浩2012在中国老字号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以全聚德为例中提到:国外知名企业采取的连锁经营模式,使其迅速扩张,给中华老字号企业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因此很多老字号企业纷纷采取了连锁经营得发展模式,借此迅速扩展业务,以确保自己对竞争对手的规模优势;10吴水龙,卢泰宏,苏雯2010在“老字号”品牌命名研究——基于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名单的分析中提到了老字号品牌的行业分布情况;从行业分布看来,商务部认定的第一批老字号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饮住宿、医药和零售业4个行业,占老字号总量的%;20李飞2015在中华老字号品牌生命周期研究中指出:监管商务部“振兴老字号工程”已实施了十年,政府出台了不少应对措施,专家也提出了很多发展建议,但是大多数是将老字号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忽略了他们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5从经济体制方面来看,门丽丽2014在国货广告视野下的老字号品牌重振中研究的出:步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互联网浪潮的冲击,老字号品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社会之余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将传统老字号企业置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在市场化进程中,老字号品牌本身的社会文化价值在向市场经济价值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层;16由此可见,通过学者们不同角度的研究发现,中华老字号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它们正面临着衰退消亡,法律权益得不到保障以及无法适应经济体制等现状;中华老字号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现在的老字号遇到的情况和历史上遇到的大变革时期是一样的,对于老字号来说,这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现状,做出反应和改版的老字号在经历这次变革之后就会更加强大,那些不想做出改变,或者改变的慢一步的,就会被市场竞争的洪流所淹没;三、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面对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正急剧衰退,发展不容乐观这一客观事实;不少学者也试着探究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下面是搜集分析整理的各个学者的理论;许敏玉,王小蕊2012在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瓶颈及对策中表达出:一些中华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品牌形象中庸;品牌定位模糊;价值分化严重;区域特点过于明显;管理模式相对保守的问题;11门丽丽2014在国货广告视野下的老字号品牌重振中,提出老字号品牌发展的问题:广告定位混乱;广告传播策略滞后;缺乏品牌管理; 16齐二娜2015在中华老字号自媒体传播现状研究中发现中华老字号自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有:流于表面化存在,不重视对发布内容的管理;偏重营销宣传,忽视品牌关系建构;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管理意识薄弱;中华老字号自媒体对外传播能力不强;17尉建文,黄莉2016在“老字号”企业品牌创新及其影响因素中说明了老字号现在存在的问题有:“老字号”企业普遍缺乏品牌创新;地域、行业和产权性质对“老字号”企业品牌创新影响显着和“老字号”企业的品牌创新存在马太效应的问题;19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提出在中华老字号网络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企业的资讯平台疏于维系管理;中华老字号企业产品线上销售的安全、信任度缺乏;中华老字号企业产品线上销售的价格制定尴尬;产品的品质难以保证和缺乏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平台;3康晓琴2010在我国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中指出,我国老字号在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有我国老字号保护的立法缺陷;我国老字号权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等问题;9由此可见,大部分学者认为当下中华老字号品牌存在问题大多集中在企业自身的创新变革的不彻底、创新意识比薄弱、品牌传播方式落后等方面,政治格局经济体制和法律环境等外部因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现在就要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四、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中华老字号存在的诸多问题,关于对策的研究也是国内学者研究最多的一个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解决方案;田雯霞2012在老字号品牌价值提升研究中给出,企业要分析品牌特点给出合适定位、继承核心价值,创新品牌形象、设计合理的品牌延伸、淡化品牌区域差异性、解决无形资产所有权遗存问题和弘扬优质商业文化的建议;12岳丽2016在浅议老字号的品牌传播中给出的建议是:品牌符号化建设;品牌概念化传播;多方位整合品牌;18范芝铭2013在城市品牌建设下的老字号品牌发展研究中给出了中华老字号要创新理念求发展,转变方式寻突破;把握政策抓住机遇,学会用政策落实行动;搭建平台促服务,整合资源应需求的相关建议;13周凯云2016在从王老吉维权看老字号品牌价值重塑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重塑老字号品牌产品体系;重塑老字号品牌管理体系;重塑老字号品牌市场营销体系;14李晗2016在老字号:新时代下的变与守提出要品牌挖掘、找准定位,解放思想、拥抱当下以及连锁发展因地制宜的相关发展的建议;8门丽丽2014在国货广告视野下的老字号品牌重振中就品牌策略给出了如下建议:广告定位策略:基于品牌人格;广告市场策略:细分消费群体;广告产品策略:提升品牌价值;广告媒体策略:数字立体传播;16齐二娜2015在中华老字号自媒体传播现状研究中针对中华老字号自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给出的建议是:用品牌核心价值统领企业自媒体的一切传播活动;注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关系维护;建立以品牌为驱动的传播组织与机制;以危机处理规范进行中华老字号权益维护;17朱丽萍2016在互联网时代老字号企业品牌策略研究中给出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建议是:老字号品牌可以主动出击,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里;建立专门的中华老字号产品销售平台;谨防网络假冒伪劣产品侵害自身权利;注重网络营销人才的储备;选择符合自己企业需求的分销渠道和对企业自身是否适合网络营销进行认真考虑的建议;15康晓琴2010在我国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就我国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给出了如下建议:在商标法中保护老字号;反不正当竞争的补充保护和我国老字号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的措施;9看来通过以上各种学者的分析研究提供的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给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提供出一些相关解决建议,其实这些建议最终都离不开要企业做到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各种管理机制、发展传播渠道和各部门有机结合以及和政府的合作;三、小结中华老字号代表了一种美好的中华文化传承,代表了“记忆”和“经典”,历经岁月打磨,复古而又具有内涵;通过资料搜集整理,我看到了中华老字号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发现了中华老字号在创新了转型方面存在了诸多问题;企业机制老化,创新意识薄弱,无法结合新时代的变化等问题;发现问题是好的现象,找出问题所在,积极应对解决才能有利于我国老字号品牌的传承和保护;我们应该积极创新,重整企业机制,充分开发新时代产物如网络、自媒体等传播工具来让老字号实现转型,同时和政府友好合作,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为社会贡献力量;研究老字号品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品牌复兴问题,找出老字号品牌重振策略,并探讨老字号与受到互联网冲击的今天该如何改变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四、参考文献1 熊长博.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D.山东大学,2011.2程国鹰.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3刘婧维.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D.海南大学,2014.4李飞.中华老字号品牌生命周期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版,2015,04:28-34 5熊鹰.中华老字号化妆品品牌转型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6贾琳.中国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7安贺新,李喆.中华老字号顾客体验管理问题研究J. 管理世界,2013,02:182-183.8李晗.老字号:新时代下的变与守J. 经济,2016,34:78-82.9康晓琴.我国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D.暨南大学,2010.10 张永,张浩.中国老字号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以全聚德为例J.管理报,2012,12:1752-1760+1825.11许敏玉,王小蕊.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瓶颈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2,01:60-62.12田雯霞.老字号品牌价值提升研究D.湘潭大学,2013.13范芝铭.城市品牌建设下的老字号品牌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14周凯云.从王老吉维权看老字号品牌价值重塑D.南昌大学,2016.15朱丽萍.互联网时代老字号企业品牌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1:38.16门丽丽.国货广告视野下的老字号品牌重振D.华南理工大学,2014.17齐二娜.中华老字号自媒体传播现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18岳丽.浅议老字号的品牌传播J.科技创新导报,2016,24:125+127.19尉建文,黄莉.“老字号”企业品牌创新及其影响因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16,01:13-18.20吴水龙,卢泰宏,苏雯.“老字号”品牌命名研究——基于商务部首批老字号名单的分析J. 管理学报,2010,12:1799-1804.。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文献综述是对特定主题或问题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总结和评价,以发掘现有研究的主要结果和观点,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综述可以有不同的格式,如按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方法论角度等。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文献综述格式,并附上一个范例,供参考。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说明选取该主题的依据,并提出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文献收集在这一部分,要详细描述如何进行文献和筛选。

可以包括数据库的选择、检索关键词和限定条件、选择文献的标准等。

三、文献综述方法在这一部分,要详细介绍文献综述的方法论,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四、主要结果与综述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将文献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综合和总结。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其他逻辑关系进行组织。

五、讨论和结论这一部分是对综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可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下面是一个文献综述的范例,以探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例:引言: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作为一个数字原生代,更是社交媒体的重度使用者。

因此,了解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收集:为了全面了解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采用了系统文献检索的方法进行文献收集。

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等数据库中,以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和“心理健康”为检索词,限定时间范围为2024年至2024年。

文献综述方法: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的方式进行文献综述,先从2024年开始,逐年回顾相关研究的主要结果和观点。

主要结果与综述:2024年以来的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其中一些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时间过长与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增加相关。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滥用可能导致社交孤立感和自尊心的下降。

文献综述apa格式范例

文献综述apa格式范例

文献综述apa格式范例以下是一个文献综述的APA格式范例:Title: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Adolescent Well-being: A Literature ReviewAuthor: John SmithInstitution: University of ABCAbstract:This literature review examines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the well-being of adolescents. The review focuses on research studies conducted between 2010 and 2020, and analyzes the findings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self-esteem, body image,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The review identifie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use,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Keywords: social media, adolescents, well-being, mental health, self-esteem, body image, social relationshipsIntroduction:Social media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adolescents' lives, with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well-being. 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n adolescent well-being. By analyzing and synthesizing previous studies, this review seeks to identify the key findings and trends in this field.Methods:A systematic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electronic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PsycINFO, and Web of Science, using keywords such as "social media," "adolescents," and "well-being."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2010 and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 A total of 30 relevant studies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Results:The findings of the reviewed studies suggest that social media useamong adolescents is associated with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ir well-being. On the positive side, social media can enhance social connections, provide emotional support, and promote self-expression. However,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cyberbullying, excessive smartphone use, and social comparison can lea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low self-esteem, and body dissatisfaction.Discussion:The results of this literature review highlight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While social media offers opportunities for positive interactions and self-expression, it also presents risks and challenges to mental health and self-esteem.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and factors that mediate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adolescent well-being.Conclusion:This literature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adolescent well-being. It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use and calls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use of social media among adolescents.References:Smith, J. (2021).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Adolescent Well-being: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Youth Studies, 20(3), 123-145. doi:10.xxxx/jys.2021.0123请注意,这只是一个APA格式范例,实际的文献综述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期刊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专业课的综述怎么写

专业课的综述怎么写

专业课的综述怎么写专业课的综述是对一门课程的整体理解和总结,包括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等方面。

以下是一份关于专业课综述的范例:课程综述:课程名称:《XXX专业课程》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一、课程内容《XXX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理论部分: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

理论部分涵盖了XXX领域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

2.实践部分:课程设置实验课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XXX领域的实践技能。

3.课程项目:学生需要完成一个与课程相关的项目,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掌握XXX领域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

2.学会使用XXX领域的专业软件和实验设备。

3.提高分析、解决XXX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学习方法1.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课后自学:阅读教材、参考书,巩固理论知识。

3.实践操作:认真完成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4.课程项目:结合实际项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学习心得1.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我对XXX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课程项目,我掌握了XXX领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团队合作:在课程项目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学术素养:在学习过程中,我养成了查阅文献、撰写报告的良好习惯。

5.思维能力: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建议1.增加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多提问、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案例分析: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践环节:加强实验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

4.课程项目: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适当减少期末考试比重。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张明20062002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人力资源评价理论研究综述1.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尤为显得重要,那么如何引导和积极地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

人力资源评价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估,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可以为奖惩、晋升、选拔等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因此其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监督作用、鉴定作用的意义十分明显。

基于人力资源评价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学者探讨的热点之一,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其中的研究焦点则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2. 人力资源评价研究进展情况2.1 人力资源初始评价指标体系人力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可行性。

韩柏棠,王莹通过对科技人力资源状况描述的系统分析,构建了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初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偏相关系数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并用筛选前后的指标按四个方面对31个地区进行样本聚类分析比较,说明所筛选确定的15项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可靠,最终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1]。

刘群慧则从结构与定员、企业绩效与企业能力3个层面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评价指标体系[2]。

巩艳芬,孙晓春,张博,李春明通过综合分析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构建了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3]。

张霞,王林雪论述了高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高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4]。

2.2 基于模糊理论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或评价模型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根据合理的指标系统以及收集的数据对人力资源进行定性评价,则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引言:工艺设计是连接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的重要纽带, 没有合理的工艺设计, 就不能经济而有效地将设计蓝图变成合格产品, 因此, 工艺设计已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及技术人员的重视。

工艺信息是制造业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资料。

无论是多品种小批量、还是大批量的生产厂家,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必然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工艺信息等技术资料。

这些资料的管理和维护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人们希望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它们有效地管理起来,在节省存储空间和人力资源的同时,能够在用户需要时方便、快捷地查询与获取所需工艺图文技术资料。

传统的工艺信息及各类技术资料的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而一些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管理系统软件往往与CAD,CAM生产管理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大型的PDM系统由于系统过于庞大、系统成本高,使用和维护的成本很高,不适合中小型企业的应用需求。

因而开发一种面向中小企业有效的工艺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已势在必行。

综观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已日益以网络为核心,C/S模式是当今一种较为流行的分布式处理网格模式,已成为管理信系统的一种重要体系结构形式。

本文所介绍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管理系统,,使工艺设计和管理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图文技术资料的方便录入,快速、准确的查询和修改,并具有丰富的报表输出等功能。

背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研制是从上世纪60 年代末开始的,在制造自动化领域,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管理系统的发展是最迟的部分。

世界上最早研究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管理系统的国家是挪威,始于1969年,并于1969 年正式推出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管理系统AUTOPROS; 1973年正式推出商品化的AUTOPROS系统。

在CAPP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CAM -Ⅰ于1976年推出的CAM - I′SAutomated Process Plan2ning系统。

综述写法范例

综述写法范例

综述写法范例.2文献综述1.2.1相关概念的界定(不清楚,或者特指的才界定,一般不需要界定)1.2.1.1小额信贷的定义国际上一般将对低收入人群及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成为微型金融,在中国则被翻译为小额信贷。

本文中,我们沿用我国小额信贷的提法。

关于小额信贷的定义,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根据小额信贷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特征以及希望达到的目标等多方面为出发点理解,有不同的阐述。

国外,小额信贷研究的代表人Morduch(1997)认为,小额信贷应是一种向贫困农户提供的小额度贷款。

这类贷款的特点,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利率且无需农户提供资产担保。

乔安娜·雷伍德(2001)在研究中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解决贫困的有效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使贫困人群得到资金方面的扶持。

西尔维·韦斯尼大斯基(2004)提出,小额信贷是金融行业的一部分,是满足从未或很少得到正规金融服务的家庭和企业的金融需求。

国内,小额信贷的先驱吴国宝(1998)提出,小额信贷应该是一种按照商业化方式运作的,向正规金融机构靠近的,有固定的组织、制度的经营机构,以各种方式为农村居民及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支持。

白澄宇(2010)在山西永济召开的“小额金融创新与农村发展研究会”上,提出将小额信贷具体划定为:五万元以下的,帮助扶持弱势群体的、享有税收优惠政策的金融形势。

何忠伟(2010)认为小额信贷简单定义为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董晓林(2012)在《农村金融学》一书中对小额信贷的定义加以补充,认为其是通过融资金融中介,遵循特定的经营原则,为具有还款能力的中低收入阶层(包括贫困户)以及微型企业提供的无需抵押担保的信贷服务。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关于小额信贷定义,本文作者偏向于将小额信贷定义为: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是将组织创新和金融创新的信贷活动与扶贫到户项目有机地结合成一体的活动。

1.2.2国外小额信贷研究综述小额信贷在国际上的实践已历时40多年。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2
理论这一“产业与贸易研究的新范式”进行了综述性的研究(张辉,2007;汪斌等,2007) , 对特定区域嵌入 GVC 的不同驱动形式以及升级方式的研究(张向阳等,2005) ,对价值链 治理促进与阻碍特定产业升级的案例分析(文娉等,2005) ,也有从比较优势演化的视角分 析了产业升级问题(张其仔,2008) 。隆国强(2007)借助经典的价值链“微笑曲线”图形 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三个方向: 产业间的升级、 向资本与技术密集以及信息与管理 密集的价值环节的升级,与国外学者概括的“价值链间升级”和“功能升级”是一致的。刘 志彪及其团队(2005)针对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分析了作为“国际代工 者” 的本土企业从 OEM 到 ODM 各阶段的升级模式, 提出了转向自有国际品牌的国际战略; 于明超等 (2006) 以中国台湾笔记本电脑在内地的封闭式生产网络为例研究国内当地企业在 全球价值链下面临由于技术能力弱、生产规模小等原因被边缘化从而限制了升级潜力的问 题;江静等(2007)在“经济租”思路下分析了 GVC 价值分配中的决定因素,提出了提高学 习能力、技术扩散以及自主创新等产业升级对策。 (2)金融资源配置之于经济结构调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金融资源 配置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经济学文献中, 更常见的分 析是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Joseph Schupeter (1912) 声称,良好的银行体系有利于 甄别并投资那些具有创新产品和创新工艺的项目,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Joan Robinson (1952,p86) 认为是“实业导致了金融的发展” ,经济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特殊需求,金融体 系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John Hicks (1969)则认为,在英国工业化初期的资本聚集中,金融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Gurley(1955,1960,1967)和 Shaw(1955,1960,1967)在考察发展 中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后, 将金融理论的研究拓展到货币理论以外, 提出了包含货币理 论和银行理论在内的全面金融理论与金融机构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与基 础,而金融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的手段。Goldsmith(1969)系统研究了数十个国 家地区百余年统计资料后, 认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融机构与金融资 产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经济的渗透力越来越多强,经济发展速度亦就越快。此后,更多 文献致力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如以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为代表的 Atje and Jovanovic(1993) 、De Gregorio(1992a) 、King and Levine(1993b)和 Sussman(1993)等, 纯以实证证研究为代表的 King and Levine (1993a) Levine 、 (1997) Levine and Zervos 1996; 、 ( 1998)以 Rajan and Zingales(1998)等。国内文献也没有跳出这一基本研究范畴,重点讨论 金融发展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并分析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差异及其经济影 响,研究成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的差异对区际经济增长差异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冉光和、李 敬、熊德平、温涛,2006;王纪全、张晓燕、刘全胜,2007;李江、冯涛,2004; 姜春, 2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题目:风力提水系统的应用价值与研究现状
大豆高产株型生理研究进展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高产一直是大豆育种和栽培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理想株型是发挥大豆高产潜力的重要基础。大豆的株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广义株型既包括形态性状,也包括生理性状,即理想株型。大豆的长花序、短果枝、异形叶、曲茎短节等株型性状可以保证植株高效的受光态势。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既包括个体因素、群体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从光合物质生产角度来看,只有品种本身具有高光效性能,才能实现超高产目标。本文阐述了大豆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叶形、叶片光合能力、比叶重、叶柄长度、结荚习性和生育期等株型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及氮代谢及大豆营养器官的氮含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较了大豆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氮素含量的差异。
王金陵(1982)把大豆顶花序划分为长轴型、中长轴型和短轴型3种类型,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大豆的长花序、短果枝、异形叶、曲茎短节等株型性状可以保证植株的高效受光态势。王金陵在论述大豆株型的演变过程时明确指出:结荚习性是沿着无限性→亚有限性→有限性的顺序演变的,结英习性是研究特异高产株型的重要性状之二[6.7]。
结荚习性、生育期:由于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时间较长,在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期间,逐渐生长着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在光合产物的需求上存在着剧烈的竞争,尤其是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开花期至结荚初期正是营养生长占优势的时期,即使在此期间光合产物的供应相当丰富,也未必能使结荚率提高。所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较好。另外,过多的营养生长将增加早期的倒伏性和结荚的败育,并减少籽粒产量。而Dt2(亚有限性)与S(短节间)将减少过多的营养生长和密植大豆的倒伏性,加快成熟,进而提高单位面积的收获指数(Lewers,1998)[30]。从生育期角度讲,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期短,生殖生长期则越长越好,但不要过长影响复种作物的播种。
从另一个角度即生理学角度(光合作用的物质生产)来看:经济产量=(光合速率×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呼吸消耗)×经济系数(注:此表达式仅表示存在一种关系)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当光合速率、光合时间和呼吸消耗变化不大时,光合面积和经济系数决定大豆的产量(满为群等,2001)[8]。植物干重的90%以上是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形成的。因此,叶面积指数成为光能截获的重要的性状指标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品种本身具有高光效性能的材料,才能实现超高产的产量指标。
叶片是大豆最重要的营养器官,大豆产量主要来源于叶片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关于叶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片的形状、大小和叶片的光合能力两方面。
叶形:在密植条件下,相对于圆叶来说,窄叶光能截获量要多一些(Hick,1969)[29],有利于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并且窄叶与较多每荚粒数这一性状相关程度大(陈怡,1998)。宋力平等(1994)认为大豆叶片以尖叶为主,力求线形,叶片小[17];董钻、张仁双(1993)通过实践总结认为,辽宁省大豆高产特异株型的叶片应是:叶片上小、下大,植株塔形[18];王金陵(1996)提出,在肥水条件优良、地力好、种植密度适宜的条件下,应育成主茎发达、秆强不倒、中小长形叶[19]。由此可见,对于大豆叶片形状及大小,学者们有较一致的看法:即较密植条件下,叶片呈长形、叶小有利于植株下部通风透光,是理想的大豆叶形。
叶片的光合能力:主要由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大小及维持时间三方面体现。叶片光合速率直接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但是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不一定呈正相关。近年来,许多作物生理学者研究发现,作物的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没有稳定地和恒定地相关性。董钻等(1979)通过对8个大豆品种的测定指出,大豆全生育期平均净光合速率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后来一些研究者发现,在大豆生育后期(结荚鼓粒期)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杜维广等(1982)指出光合速率与产量的相关关系还受生育期的影响,生育期相近的大豆品种(系)结英鼓粒期的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20]。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关系密切,很多研究都表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Cooper (1967)指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有一定范围的,超过这个范围,相关关系不显著,叶绿素适宜含量为3.0-5.7mg/dm2。叶面积的大小用叶面积指数表示,大量的研究都表明适当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但是不能盲目的增加叶面积指数,那样会影响大豆群体冠层中、下部叶片的受光,进而影响其光合作用。林蔚刚等(1996)曾提出叶面积是制约冠层中光分布的重要原因,合理密植的实质就是使大豆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都能保持适宜的叶面积,从而有效的利用光能,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21]。这就需要将叶形和株型收敛程度、株高、叶形、结荚习性等性状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如何改善群体冠层中光的分布。
比叶重:似可以作为源强的一个指标,它与库强有较密切的关系。大豆鼓粒期叶片的比叶重对籽粒干物质积累乃至最后产量关系密切。叶片有较高的比叶重,又能维持较长时期是源强较高的表现[22]。
叶柄长度:叶柄是连接茎和叶片的器官,在决定叶片角度、植株冠层结构以及同化植物的运输和贮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短叶柄能有效的调节植物的叶层分布,有利于光能的利用;同时对提高群体密度和改良株型也是有利的。
大豆株型概念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株型概念,仅指植株高效受光态势的茎、叶构成。实际工作中许多研究者常将大豆植株的高矮、分枝数的多少、分枝的长度及张开角度、叶片的形状及大小等形态性状作为株型划分的依据。另一种是广义的株型概念,几乎包括全部植株形态性状和与光合效率密切相关的生理性状,又称为理想株型[5]。无论外部形态性状或是内在生理性状,大豆的理想株型应是动态的概念,而并非仅固定在某一时点上的静态状况。自60年代以来,美国便致力于高产理想株型的探索,但只局限在结荚习性、植株高度等少数性状的选择方面,成效不大。
分枝数:分枝数的多少、分枝的长度及张开角度对株型的影响很大。根据分枝产量和主茎产量占整个单株产量的比率,把大豆品种分为主茎型、分枝型和均匀型。
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大豆为节上结实,所以提高主茎节数对于提高单株结荚数是至关重要的,梁红(2000)指出主茎节数与单主株产量密切相关[14]。郝欣先等(2000)通过育种实践和研究,明确认为创造每节结荚多、株结荚密为突破点,结合改造形态形状,提高转化系数等是提高大豆品种产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15]。一般来说,增加节数,分枝数和花序数就会相应增加,从而使单株荚数增加,导致产量提高。但也不能过分增加节数,节数的增加必然导致株高的增加,株高过高会降低大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大豆产量和稳产性。大豆节间长度与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杨庆凯(1986)认为,倒伏不是由于节数增加,而是由于株高增加,节间长度增加的结果[16]。
2.2大豆各株型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禾谷类作物的结实器官生长在顶端,是有限生长类型,而大豆结实器官从下到上先后生成,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有较长的重叠期,且存在严重的花荚脱落现象,所以大豆的理想株型与禾谷类的不同。以往的研究是从高产品种的株型描述总结出高产大豆的一般特点(苗以农,1997:刘元之等,1998)[9.10],这些特点均围绕着以下几个性状展开的: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叶形、叶片光合能力、比叶重、叶柄长度、结荚习性和生育期等。
张恒善等综合历年来丰产大豆资料分析结果认为,大豆高产栽培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总趋势是:全株干重在生育进程中积累速率快而稳健,开花以后茎叶干重缓慢上升,结英或鼓粒初期缓慢下降而结实器官花英干重则迅速增加,是丰产大豆各器官动态平衡的特点[6]。
2.大豆株型的研究
2.1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
大豆的高产理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大豆的产量=品种+环境=个体+群体+环境。从公式可以看出大豆产量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个体,个体表现为物种自身的产量遗传潜力,不同品种(系)的产量潜力不同,多个个体组成为群体,不同的生态类型个体与其特定的群体类型相适应。二是群体,关于超高产大豆株型,不但要注重个体株型,更应注重群体条件下的个体株型。从光能的截获、吸收、传递、转化和光合产物分配考虑,高水平下的源-流-库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超高产。好的群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截获光能,使个体的产量潜力充分表达。简单地说,群体适当地照顾个体,有的材料适合稀植,有的适合密植。三是环境,环境在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它是个体产量遗传潜力表达的限制因素。一个优良的高产品种除了具备自身个体单株的增产潜力之外,同时,由其构成的一定群体和环境有着良好的协调能力即适应性和稳产能力。
株高:杨青春等(1998)指出在密植条件下,植株过高,下面荫蔽严重,通风透光性差,导致下部结荚少,头重脚轻,中、后期易发生严重倒伏。当然不同密度对株高有不同的要求,若密度小,植株可高大、粗壮、分枝多些;若密度大,植株则应相对矮些,且为主茎性,但不要太矮,因为植株过矮,其植株的主茎节数受到限制,单株结荚数难以提高。株高与结荚习性和生育期关系较密切,因此也受到地域的影响。株高与产量的关系不同地区其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如梁江等(2000)在广西进行试验结果是:株高与单株产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株高对单株产量有负效应[11];田保明(1989)在河南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进行的试验则认为,株高对单株产量有正效应[12]。李莹(1984)的研究指出,株高在90cm以下时,株高与产量呈正相关[13];株高在100cm以下时,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株高在150-180cm之间时,呈显著负相关。由此认为,株高与产量相关是有一定范围的。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相对滞后,其原因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国内大豆品种的生产潜力较低,适应性较差,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不够完善或得不到充分落实。大豆品种的生产潜力是由多方面决定的,其中理想的株型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1.“理想株型”概念的提出
早在6世纪30年代,我国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就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早熟者苗短而多收,晚熟者苗长而收少”,形象地说明了作物的早晚、高矮与产量的关系。到了近代,西方学者也开始注意到作物形态与作物生产的关系,并提出叶片的生长是干物质生产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提高作物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增加叶面积。那么何为理想株型?过去认为株型是指与作物品种产量能力有关的一组形态特征或植物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角田重三郎(1959)对大豆、水稻、甘薯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耐肥性与株型的关系,首先辨证的阐明了茎叶性状在光能利用上的重要性[3];1968年,Donald提出理想株型(ideotype)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一种生物模型,可期望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预定的方式”[28]。现今理想株型的涵义更加广泛,不仅注意形态,而且注重生理功能和抗性功能,还要求转化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超高产的目的。盖均镒(1990)指出,理想株型主要指植株高效受光态势的茎、叶构成,还包括内在光合特性、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源、库、流的相应生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4]。总而言之:理想株型的概念理应为植株形态好,功能强,产量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