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性病麻风病防制ppt医学课件
麻风病的防治讲座PPT课件

患者应接受心理支持,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以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建立支持网络
患者可以建立自己的支持网络,如加入病友会、 志愿者组织等,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05 麻风病的科学研究与进展
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研究
新的治疗手段
研究新的治疗手段,如免疫疗法、基因 疗法等,以提高麻风病的治疗效果,减 少副作用。
麻风病的防治讲座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麻风病概述 • 麻风病的预防 • 麻风病的治疗 • 麻风病的康复与护理 • 麻风病的科学研究与进展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麻风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总结词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 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皮肤、神 经和眼睛。
详细描述
麻风病的症状包括皮肤麻木、疼 痛、失去感觉,肌肉萎缩,毛发 脱落,以及神经损伤引起的面部 肌肉僵硬、视力减退等。
详细描述
麻风病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畸形、视力障碍、疼痛等症状,导 致生活不能自理。此外,由于社会对麻风病的误解和歧视, 患者可能遭受排斥和孤立,影响其家庭和社会地位。
02 麻风病的预防
提高公众意识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学校、社区 活动等,普及麻风病的基本知识,提 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疼痛管理
对于因麻风病引起的疼痛, 应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预防并发症
采取措施预防麻风病并发 症的发生,如肺炎、心脏 疾病等。
康复治疗与心理辅导
康复治疗
社会支持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其生活质 量。
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其融入社 会。
心理辅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克服心 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课件PPT

04 艾滋病的预防
为什么要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宣传教育?
高校大学生HIV现状:感染率8年升了37倍!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统计数据,年轻人感染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尤其是15-24岁 的学生群体的新发感染数最为引人注目。在2022年,我国新报告的该年龄段青少年感染HIV的数 量达到1.07万例。其中,由男性同性关系传播的占比高达82.5%,而由异性关系传播的占比为 15.6%。另外,这些感染者多数是通过社交媒体结识的“男友”,而且常常会有同时与多人交往 的情况。
04
艾滋病的预防
The prevention of AIDS
04 艾滋病的预防
阻断性的传播
健康性观念ABCD:
*A(adstinence)禁欲(自慰) *B(be faithful) 相互忠贞 *C(condom)安全套 *D(decisions)作决定
04 艾滋病的预防
阻断血液的传播
不输血/输入清洁的血(供血?) 不吸毒(不共用针具) 到正规医院就诊 慎用血制品
04 艾滋病的预防
阻断母婴传播
不怀孕
剖宫产
不哺乳
药物预防nevirapine, (AZT)逆转录酶抑制剂剂
04 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使能够预防的
首先HIV传播途径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次, HIV在体外环境很脆弱,易被杀死。
因此HIV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04 艾滋病的预防
预防方法和措施
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 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处理好性与爱的关系,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ppt课件

麻风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
谯家完小五(1)班 2014 4 16
2020/11/13
4、对麻风病人实行保密治疗,在家庭内治 疗。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麻风病人。 6、麻风畸残者享受普通残疾人一样的待遇。
2020/11/13
29
麻风病可防、可治、 不可怕!
2020/11/13
30
社会歧视对麻风病人的 伤害,远远大于麻风杆菌 对病人的伤害。
2020/11/13
31
呼吁
人们消除对麻风病的恐惧 纠正人们对麻风病人的歧视
2020/11/13
10
二、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染 2.飞沫传染
2020/11/13
11
三、易感人群
男女老幼都可能得病, 但易感者小于人群总数的
5%
2020/11/13
12
麻风病主要侵犯的部位
1、皮肤
表现为:斑疹 、斑丘疹、斑块、
结节
2、神经
表现为:感觉、 运动障碍
2020/11/13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麻风杆菌的形态特征
放大后的麻风杆菌剖面图
2020/11/13
5
麻风杆菌的形状
2020/11/13
6
电镜下的麻风杆菌(呈簇、呈团)
2020/11/13
7
麻风杆菌的特征
麻风杆菌在外界环境生命力很低,离开 人体很快就死亡。
麻风病防治培训课件

2023麻风病防治培训课件contents •麻风病概述•麻风病防治政策与措施•麻风病防治培训内容和方法•麻风病防治工作案例分析•麻风病防治工作展望与挑战目录01麻风病概述1麻风病的定义与特点23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麻风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传染性麻风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可预防与可治疗03垂直传播孕妇患有麻风病,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麻风病的传播途径01直接接触传播麻风病患者咳嗽、打喷嚏、谈话或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等,均可能导致健康人感染。
02间接接触传播健康人接触了被麻风杆菌污染的物品,如生活用具、衣服、书籍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麻风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病变,如斑疹、丘疹、结节等,并伴有瘙痒和疼痛。
皮肤病变麻风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损伤,如神经炎、神经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瘫痪。
神经损伤麻风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病变,如结膜炎、角膜炎等,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眼部病变麻风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系统性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严重时可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系统性症状02麻风病防治政策与措施简述世界卫生组织在麻风病防治方面的政策、策略和指导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的政策介绍我国麻风病防治政策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包括防治目标、策略和措施等。
国家政策麻风病防治政策筛查对象明确需要接受麻风病筛查的人群,如接触过麻风病患者的高危人群、出现相关症状者等。
麻风病筛查与诊断筛查方法介绍常用的麻风病筛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如皮肤刮片法、细菌培养法等。
诊断标准详细阐述麻风病的诊断标准、诊断流程和诊断依据等,以确保诊断准确无误。
麻风病治疗与康复治疗原则01明确麻风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如联合化疗、免疫疗法等。
治疗方案02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案的适用范围、疗效和副作用等,以便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麻风病防治培训课件PPT

政府政策与法规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有关麻风病防治的 法律法规,明确防治责任和义务,为 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政府应建立麻风病监测和报告机制, 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制定和实施防治计划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麻风病防治计划, 明确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防 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积极参与国际麻风病防治合作 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 提高防治水平。
分享经验和资源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防治经 验和资源,共同推进全球麻风 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与合作,共同探讨防治策略和 方法,提高全球麻风病防治效 果。
05
案例分析
成功治疗案例
治疗方式
麻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 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氨苯砜、利福 平、氯苯吩嗪等药物,而手术治疗则针 对麻风病引发的畸形进行修复。
药物种类
治疗麻风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 麻风病类、免疫调节剂、抗生素等。 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副作用,需 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针对麻风病引发的畸形,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以恢复患者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案例二
患者赵某,女性,55岁,因麻风病导致面 部神经炎、口角歪斜。经过康复训练和药物 治疗,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口角 歪斜得到纠正。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 著成果,发病率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得到明显改善。
经验
预防艾滋病(课件)PPT课件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 婴传播。
全球及国内现状分析
全球现状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疫情依然严峻, 感染者数量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 明显。
国内现状
我国艾滋病感染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但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采取措 施进行防控。
危害性与预防措施重要性
危害性
艾滋病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严 重危害人类健康。
抗病毒治疗
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治疗,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转录,减少病毒载量,提高免疫力和减少机会性感染 。
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反转录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 反转录酶,从而阻止病毒复制。 目前已经有多种反转录酶抑制剂
被批准用于治疗艾滋病。
蛋白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 蛋白酶,从而阻止病毒成熟和释 放。蛋白酶抑制剂通常需要与其
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01
02
03
发病机理
HIV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 统,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 降,最终引发各种机会性 感染和肿瘤。
临床表现
包括发热、盗汗、淋巴结 肿大、咳嗽、呼吸困难、 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
疾病进程
如不及时治疗,艾滋病患 者将逐渐出现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
03
高危人群与风险评估
母婴阻断技术应用
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艾滋病病毒检测、咨询 和干预等。
实施母婴阻断措施
对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措施,如提供抗病毒治疗、安 全分娩和婴儿喂养指导等,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加强婴儿随访和关怀
对感染艾滋病的婴儿进行定期随访和关怀,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生活支 持,促进其健康成长。
最新艾滋病性病麻风病防制工作总结ppt课件

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 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 如菌 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 手足口病
4.虫媒 传播 -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 -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
• 3.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
• 4.内因子抗体测定:为恶性贫血的筛选方法之一。
治疗:
1.病因治疗 2. 补充治疗
(1)维生素B12的补充 (2)叶酸的补充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护理
一、概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名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主要因缺 乏VitB12或叶酸所致。其特点为红细胞体积较大,但MCHC(平均 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属于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粒细胞 与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核右移。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造血特点。 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早,伤寒最迟;
传染病常见症状
发疹 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 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 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 2.少数病例可出现锥体束征阳性、由于营养不良而发生 眼睑水肿,下肢呈压陷性水肿,严重者出现腹腔积液或 多浆膜腔积液,黄疸,易感染及出血倾向;少数病例由 于髓外造血而发生肝脾肿大。
• 3.并发症:①心力衰竭:严重的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 生心力衰竭。②出血:由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凝血因子缺 乏导致,不少见。③痛风④精神异常:严重的巨幼细胞 贫血不仅可发生外周神经炎,亦有发生精神异常者。⑤ 溶血:部分病人可在发病过程中出现溶血加重贫血。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05
是预防和控制麻风病的 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
宣传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麻风病的 传播方式、早期症状、预防措施 等,以及消除对麻风病患者的歧
视和排斥。
宣传教育的形式可以包括宣传画、 宣传片、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 以多种形式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
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目录
• 麻风病简介 • 麻风病的预防 • 麻风病的治疗 • 麻风病的康复与护理 • 麻风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案例分析
01
麻风病简介
什么是麻风病
01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 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 围神经。
02
麻风病的症状包括皮肤麻木、疼 痛、蚁行感、出汗异常等,严重 时可导致残疾。
接种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应了解疫苗的禁 忌症和注意事项,按照医 生的指导进行接种。
03
麻风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麻风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药物包括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等。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 案。
康复团队
由医生、治疗师、护士、社会工作 者等专业人员组成,共同协作,确 保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康复服务。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咨询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帮 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 态,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
力。
社会融入
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与家人 和朋友建立联系,参与社交活动,
麻风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侵入门户
1 传统的看法认为皮肤和呼吸道是麻风菌侵入机体的主要 途径。最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呼吸道是麻风菌的主要 入口,特别是当这些部位的粘膜有破损时 2 自然获得性麻风犰狳在鼻部和足部原发麻风病灶中常发 现有荆棘刺,提示破损的皮肤是麻风菌侵入的途径
易感个体
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 后表现,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菌的 特异性细胞免疫力。少部分人对麻风菌易 感,且易感程度也有差别,这种差别造成 临床上各型麻风的表现。麻风流行病学研 究表明麻风病人的家属发病率较高,除长 期密切接触以外,遗传背景对麻风传染的 易感性
这种感染可在开始接触麻风菌后短期内发 生,人们称之为“亚临床感染”。
这种感染可在1年内发生或消退,呈反复变 化的动态之中。 亚临床感染时,其抗体滴度可高达临床病 人水平,故对麻风诊断意义不大,只可用 来进行麻风感染流行病学的研究。
只有免疫学指标持续异常者,才有可能发 病。
所有能够降低个体免疫力的因素,如营养 不良、酒、妊娠等,均可增加其对麻风的 易感性。
上述皮损不疼,多数不痒,不出汗,皮损 部位浅感觉(触觉、痛觉、冷热觉)迟钝 或丧失,毛发生长障碍。有时虽无皮疹, 但四肢麻木,并伴有周围神经粗大及触痛。 有的病人在皮损部位刮取组织液涂片或活 检,抗酸染色查菌阳性。
皮肤症状
绝大多数的麻风病人都有不同形态和数量的皮 肤损害。 尽管麻风的皮肤表现错综复杂,变化很大,就 形态学来讲并无特异性,但局部麻木、闭汗、 毛发脱落,部分患者查见麻风菌以及特异性的 组织病理改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我国男女之比在3:1左右,但在不同年代有 所不同。
在麻风型类之间,多菌型麻风的发病率男 性更加高于女性。
麻风病防治知识PPT

麻风病认识误区
误解3
麻风病难以早期诊断
事实
延误诊断原因一
病人自身延误 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 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 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
延误诊断原因二
医疗延误 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 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麻风病认识误区
误解4
麻风病无法预防
事实
麻风病可以预防,我们个人做一些必要的自我 防护,并且注意个人卫生,可预防传染。如果 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 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 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 主要途径。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次要传染方式
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 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必须指出, 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让/社/会/了/解/麻/风/病
麻风病防治知识
科学防治科麻风学病防共治享麻健康风新病生活共享健康新生活
主讲人:xxx 日期:202X年XX月XX日
目录
C0NTENTS
01 麻风病是什么 What is leprosy
02 麻风病如何传播 How is leprosy spread
03 麻风病认识误区 Leprosy misunderstanding
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 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
近年来不少人认为, 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 存在有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 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特点
•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 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 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 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 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 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 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 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 接触; • 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 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 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流行特点
•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
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 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 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 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 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 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
• 流行性感冒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流行性腮腺炎 • 麻疹 • 猩红热 • 水痘 • 手足口病
二
病种 介绍
基本概念
•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 • •
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 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 的途径。具体说,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内传染源 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 潜伏期:病原体侵入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 这段时间。不同的潜伏期长短不同,有的疾病短 至几小时,有的则长达数年。但同一种传染病有 固定的潜伏期。
传染病常见症状
发疹 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 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口腔粘膜有红晕 的灰白小点 ),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流行性感冒
• 临床表现因不同人群而呈现不同特点,一
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 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 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 腹泻。
水
痘
•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 临床表现:
• •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 传染源:病人、健康携带者。 •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 • 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
年,冬春季节高发。 •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 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猩红热
• 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流行特点
•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 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 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 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 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流行特点
• (五)年龄特点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 同而有所不同。小学学校里的在校学生, 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12岁左右.由于小学生基 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 行。
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 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流腮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 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 手足口病等 4.虫媒 传播 -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 -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 ℃以上,通常伴有寒战; 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 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 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 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 早,伤寒最迟;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 潜伏期:通常2~3天 • 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 3、皮疹: 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 伴有发痒的感觉,疹退后明显脱屑。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 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 疹,形 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 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水痘出疹形态:斑疹→丘疹→疱疹→开始结痂(四世同堂) 水痘分布: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
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
流行性腮腺炎
• 传染源: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 •
者。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 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 , 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 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 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 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 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 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 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 大,疼痛明显 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 等类似感冒症状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 防控知识
一
二
三
流行特点
病种介绍
采取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点
• 冬春季好发 • 空气或飞沫传播 • 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范围广 • 少年儿童多发 • 流行的发生与居住拥挤、人群聚集、易感者等因
素有关
流行特点
• (一)、极易发生 •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
流行性感冒
• • • •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症状分型: ◆单纯性流感: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 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 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 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最常见) ◆中毒性流感(极少见) ◆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 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