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相互作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板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随距离的增大 而减小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和电荷间,运动电荷和磁极间,磁极和 磁极间 3、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质子和质子间,质子和中子间,中子和中子 间,短程力 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短程力
青岛市高一物理大集备
第三章 相互作用
青岛九中 高一物理组
2008高考考纲要求
考点内容
要求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Ⅰ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Ⅰ
矢量和标量
Ⅰ
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 能用摩擦系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 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编辑ppt
14
2、弹力的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特点:弹力是接触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 •按照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 •假设法:有些形变不明显,可假设把相接触的某个 物体撤去,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有无改变:若无改 变,则无弹力作用;若发生改变,则有弹力存在。 •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判断
2、力的测量方法:测力计 3、力的单位和矢量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简单处理。 4、力的描述方法:
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学生通过力的图示来描述 力时,细节容易出问题,比如标度、箭头、规范性。 力的示意图:只要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要求 严格画出力的大小,但要告诉学生可用大体长短表 示大小。
5、力的分类 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
③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④“支持面”就是两物的接触面。深入考察一般物体的 接触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A.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与平面垂直 B.点与平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 C.点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过点的切面 D.曲面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公切面 (相当于点与点接触)
3、弹力的分类:
高中阶段的弹力大致可划分为:支持力、压力和拉力
编辑ppt
15
4、弹力的方向:指向发生形变的物体回复原状的方向。 学生在学习弹力方向判定的时候,很容易糊涂。 (是重点也是难点)
①绳子拉力(绳子对所拉物体的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 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二、重力
1、产生原因:由于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注意一 种说法: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一般 情况下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可以告诉学生学过 “万有引力”就明白了,激起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2、大小:G=mg(说明g的含义,地球上不同位置g的大
小不同,随纬度的变化或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只要求知道各种相互作用的发生区域,不做过多讲解
第二节 弹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形变的概念 2 .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3 .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4 .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 5 .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并能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 6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掌握胡克定律 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 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 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计划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弹力 3、摩擦力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第二单元:
4、力的合成wk.baidu.com
(1课时)
5、力的分解 (正交分解和物体受分析)(3课时)
教学要求和建议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弹力存在和方向的判断
1、弹性形变:物体形变后能够回复原状
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 形变比较明显的可直接看出(如弹簧的伸长或缩 短) ;有的形变微小,需要特殊方法才可观察到。
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利 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都是把微 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有条件的话尽量给学生演示。 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可以 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 要方法,提示学生要善于掌握和利用这些方法。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区别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4、重心:概念要讲清楚
①重心是一个模型,实际不存在
②学生常有的错误认识:
•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 布有关,比如一杯水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以上内容
• 本章讲述的是力的基础知识 • 重点是三个基本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 一个基本方法: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力
及其他矢量的合成与分解
• 一个延伸方法:正交分解法 • 一个基本能力: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能力 • 一个基本条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 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 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 示意图。 3. 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4.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相互”的含义
a、力不会离开物体独立存在(避免多余力的出现) b、学生很容易认为力必须通过相互接触才能产生。
通过例子说明:力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c、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需要说明。既能充分说明力
的相互性,又为以后的牛顿第三定律做铺垫。
编辑ppt
17
【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互成120°的 两光滑平面间静止,且0N水平,则球对OM面的压力大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 心力
正确区分性质力和效果力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 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压 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性质不同的力,可以叫同一个 名称,如重力、弹力都可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都 可叫动力,其作用效果可以相同。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随距离的增大 而减小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和电荷间,运动电荷和磁极间,磁极和 磁极间 3、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质子和质子间,质子和中子间,中子和中子 间,短程力 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短程力
青岛市高一物理大集备
第三章 相互作用
青岛九中 高一物理组
2008高考考纲要求
考点内容
要求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Ⅰ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Ⅰ
矢量和标量
Ⅰ
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 能用摩擦系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 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编辑ppt
14
2、弹力的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特点:弹力是接触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 •按照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 •假设法:有些形变不明显,可假设把相接触的某个 物体撤去,看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有无改变:若无改 变,则无弹力作用;若发生改变,则有弹力存在。 •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判断
2、力的测量方法:测力计 3、力的单位和矢量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简单处理。 4、力的描述方法:
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学生通过力的图示来描述 力时,细节容易出问题,比如标度、箭头、规范性。 力的示意图:只要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要求 严格画出力的大小,但要告诉学生可用大体长短表 示大小。
5、力的分类 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
③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④“支持面”就是两物的接触面。深入考察一般物体的 接触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A.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与平面垂直 B.点与平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 C.点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过点的切面 D.曲面与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公切面 (相当于点与点接触)
3、弹力的分类:
高中阶段的弹力大致可划分为:支持力、压力和拉力
编辑ppt
15
4、弹力的方向:指向发生形变的物体回复原状的方向。 学生在学习弹力方向判定的时候,很容易糊涂。 (是重点也是难点)
①绳子拉力(绳子对所拉物体的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 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二、重力
1、产生原因:由于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注意一 种说法: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一般 情况下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可以告诉学生学过 “万有引力”就明白了,激起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2、大小:G=mg(说明g的含义,地球上不同位置g的大
小不同,随纬度的变化或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只要求知道各种相互作用的发生区域,不做过多讲解
第二节 弹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形变的概念 2 .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3 .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4 .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 5 .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并能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 6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掌握胡克定律 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 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 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计划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弹力 3、摩擦力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第二单元:
4、力的合成wk.baidu.com
(1课时)
5、力的分解 (正交分解和物体受分析)(3课时)
教学要求和建议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弹力存在和方向的判断
1、弹性形变:物体形变后能够回复原状
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 形变比较明显的可直接看出(如弹簧的伸长或缩 短) ;有的形变微小,需要特殊方法才可观察到。
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利 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都是把微 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有条件的话尽量给学生演示。 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可以 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 要方法,提示学生要善于掌握和利用这些方法。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区别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4、重心:概念要讲清楚
①重心是一个模型,实际不存在
②学生常有的错误认识:
•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 布有关,比如一杯水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以上内容
• 本章讲述的是力的基础知识 • 重点是三个基本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 一个基本方法: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力
及其他矢量的合成与分解
• 一个延伸方法:正交分解法 • 一个基本能力: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能力 • 一个基本条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 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 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 示意图。 3. 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4.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相互”的含义
a、力不会离开物体独立存在(避免多余力的出现) b、学生很容易认为力必须通过相互接触才能产生。
通过例子说明:力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c、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需要说明。既能充分说明力
的相互性,又为以后的牛顿第三定律做铺垫。
编辑ppt
17
【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互成120°的 两光滑平面间静止,且0N水平,则球对OM面的压力大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 心力
正确区分性质力和效果力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 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压 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性质不同的力,可以叫同一个 名称,如重力、弹力都可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都 可叫动力,其作用效果可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