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合集下载

初中网课心理健康教案教案

初中网课心理健康教案教案

初中网课心理健康教案教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娱乐的重要途径。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网络成瘾、社交焦虑、抑郁等。

为了帮助初中生正确对待网络,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我们设计了这次初中网课心理健康教案。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3.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提高心理素质。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活动重难点1.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提高心理素质。

四、活动准备1. 制作课件,包括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络素养的培养、健康社交等内容。

2. 准备相关案例,以便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设计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网络成瘾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网络成瘾的关注,导入本次活动。

2. 网络成瘾的危害:介绍网络成瘾的定义、危害以及表现,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 网络素养的培养:讲解如何提高网络素养,包括正确使用网络、保护个人隐私、辨别信息真伪等。

4. 健康社交:介绍健康社交的原则,如何在网上建立健康的友谊,如何处理网络人际关系。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网络中的经历,互相交流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 总结: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正确对待网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六、活动反思通过本次网课,学生对网络成瘾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提高网络素养,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的网络成瘾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精选11篇)

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精选11篇)

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让学生加强对不良网上内容的抵抗力。

3、正确对待互联网,做健康阳光青年。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提高网络自制力,让学生有节制的上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

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

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迷恋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在网吧、走向犯罪道路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认识网瘾,拒绝网瘾1. 网瘾是什么“网瘾”可谓互联网成瘾综合征。

即对现实生活冷漠,而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爱、信息等沉溺、痴迷。

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行为发展的终结。

心理学认为网瘾是一种精神病;而心理老师认为网瘾是正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特例除外)。

网瘾具体可分为网络交际瘾、网络色情瘾、网络游戏瘾、网络信息瘾和网络赌博瘾等类型。

2、网瘾的危害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

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重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

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

远离网瘾-健康上网-心理教育课教学设计

远离网瘾-健康上网-心理教育课教学设计

杜绝网瘾健康上网——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也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网络作为重要的学习途径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危害,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使用网络、开阔眼界,汲取知识非常重要。

教学重点是:认识网络的利弊,以及如何“用其所利,避其所弊”。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上网习惯,预防网络成瘾。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网络的利弊,特别是网瘾的危害。

(2)、检视自己上网的时间和内容,了解网瘾的基本症状。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客观地认识因特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树立发挥因特网的积极作用,主动抵制其消极影响的观念。

(2)、用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去评价各种网络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

(2)学生通过学习案例,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三、教学形式分析: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分享体验式。

四、教学思想分析: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交流中学习五、教学过程:1、先播放一首歌曲,引出什么是网络。

陈伟《网络情缘》2、根据网络使用的数据指出中学生使用互联网人数多、时间长。

21世界是网络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电脑网络进入我们普通家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我们以前实现不了的事情。

但是,网络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比如说网瘾,据统计,全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达250万之多,90%的青少年犯罪都与网瘾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杜绝网瘾,健康上网。

2016年底统计,全球几乎一半的人口使用互联网,据专家估计,发达国家将近80%的居民使用互联网,全世界使用互联的人口占47%,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60%。

国际电信联盟预测,到2016年年底,使用网络的人口将达到35亿。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亿,普及率达到%。

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

戒网瘾心理课程教案

戒网瘾心理课程教案

戒网瘾心理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戒网瘾心理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网瘾的定义、原因和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2. 掌握有效的戒网瘾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抵制网络诱惑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培养兴趣爱好的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引人入胜的例子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网瘾的关注和思考。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网瘾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知识讲授:3. 解释网瘾的定义和常见表现,包括过度使用互联网、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社交能力下降等。

4. 分析导致网瘾的原因,如缺乏家庭关爱、逃避现实问题、孤独感等。

5. 介绍网瘾对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学业退步、社交障碍、家庭关系破裂等。

戒网瘾方法和技巧:6. 引导学生了解戒网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 提供有效的戒网瘾方法和技巧,如设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等。

8. 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和奖励自己等。

实践演练:9.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上网习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0. 学生自主制定戒网瘾计划,并与同组成员分享和讨论。

11.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或个人陈述的方式,展示他们的戒网瘾计划和目标。

总结与评价:12.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戒网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14.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戒网瘾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实际生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案评估:15.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评估学生对网瘾的认识和掌握的戒网瘾方法。

16. 结合课堂表现和问卷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效果。

教案延伸:17.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相关活动,如开展戒网瘾宣传活动、参加户外运动等。

18. 邀请专业人士或心理学家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戒网瘾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注意事项:1. 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案例和视频素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中学生主题班会:抵制网络沉迷教案

中学生主题班会:抵制网络沉迷教案

中学生主题班会:抵制网络沉迷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中学生认识到网络沉迷的危害,并提供一些简单的策略来抵制网络沉迷。

教学内容1. 网络沉迷的定义和危害: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网络沉迷的概念,并讲解沉迷网络对身心健康、学业和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2. 分析网络沉迷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导致网络沉迷的常见原因,例如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寻求刺激、逃避现实等,并让他们认识到这些原因的危害性。

3. 抵制网络沉迷的简单策略:- 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安排:教导学生制定每天合理的上网时间,并鼓励他们遵守这个时间表。

-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导学生培养和维护与亲朋好友的良好关系,以减少对虚拟社交的依赖。

- 学会自我控制:引导学生学习控制自己的冲动,不随意浏览和使用网络,避免沉迷其中。

4. 案例分享和讨论:提供一些网络沉迷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看法和应对策略,以增强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策略。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享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 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沉迷网络的情境,并提出应对策略。

4. 小组讨论法: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教学评估1. 口头问答:在班会结束时进行简短的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沉迷及其危害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抵制网络沉迷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1. 请确保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简单明了,以适应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增强他们对教案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和指导。

---以上是中学生主题班会“抵制网络沉迷教案”的内容。

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信息安全,让学生了解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

2、掌握网络存在哪些信息安全威胁,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应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的信息。

3、培养学生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教学重点:解威胁信息的常见因素。

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教学难点:1、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2、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安全使用。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初识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造成的严重后果。

播放计算机病毒、黑客进行破坏、犯罪的相关新闻视频资料。

使得学生认识道病毒的破坏作用,意识到信息技术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2、引出课题《信息安全》师生共同讨论并解释课题:(信息安全:指的是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可控性等得以保证);3、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指点:通过刚才的演示,大家想想下面几个问题:当你打开电脑,忽然发现,存储的文件丢失了,或系统突然崩溃了,你知道计算机中发生了什么吗?当你看到垃圾邮件充塞了电子信箱或在你打开某一封邮件时,防病毒软件提示计算机已感染病毒,这时应做什么?某天,朋友在他的机器上看到你计算机中的一些文件夹,这说明了什么?某天,朋友告诉你,他知道你的上网帐号和密码,你信吗?你在网络上收到信息,说只要你邮寄多少钱到某一账户,就可得到大奖,你如何看待?某天,当你用QQ聊天时,某个陌生人给你发来一个网址,你会打开吗?因特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对于这里的所有信息,所有的“网中人”,你都会相信吗?网上的“泄密门”你知道有几个?根据你掌握的知识,能说说这些秘密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吗?结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日常应用,讨论后,学生对病毒、黑客、垃圾邮件、网络共享、计算机犯罪有了初步认识。

中学班级主题教案:抵制网络沉迷

中学班级主题教案:抵制网络沉迷

中学班级主题教案:抵制网络沉迷1. 主题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沉迷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到他们的研究、生活和身心健康。

因此,本次主题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沉迷的危害,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沉迷的表现、危害及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3. 教学内容1. 网络沉迷的表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等。

2. 网络沉迷的危害:影响研究成绩、身心健康,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等。

3. 网络沉迷的原因:好奇心驱使、压力过大、缺乏自律等。

4. 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浏览有益信息、避免接触不良内容等。

5. 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研究、生活、锻炼和娱乐,与他人保持良好沟通等。

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关于网络沉迷的图片或数据,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网络沉迷的表现、危害、原因及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网络沉迷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沉迷的危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抵制网络沉迷,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强调正确使用网络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抵制网络沉迷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5.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网络沉迷的认识和态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正确使用网络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6. 教学资源1. 网络沉迷相关资料:图片、数据、案例等。

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网络沉迷防止教育:中学主题班会教案

网络沉迷防止教育:中学主题班会教案

网络沉迷防止教育:中学主题班会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中学生认识到网络沉迷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教学内容2.1 网络沉迷的定义与现状- 定义:网络沉迷是指在网络世界中过度投入,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现象。

- 现状:我国网络沉迷现象普遍,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成为主要沉迷对象。

2.2 网络沉迷的危害- 影响学习成绩:沉迷网络导致学习时间减少,成绩下滑。

- 损害身心健康: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颈椎等问题,同时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 人际关系恶化:沉迷网络的人往往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 消费问题:网络游戏等平台诱导消费,可能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2.3 预防网络沉迷的方法-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网络沉迷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学习、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的时间用于有益的活动。

- 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等,丰富课余生活。

- 增强家庭教育:家长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网络沉迷问题,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展示网络沉迷的案例,引起学生对网络沉迷的关注。

3.2 教学环节- 教师详细讲解网络沉迷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方法。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网络沉迷的认识和体会。

3.3 互动环节- 开展“网络沉迷危害”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 学生表演情景剧,展示网络沉迷的实际情况。

3.4 总结环节-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网络沉迷的危害。

- 学生发表自己对预防网络沉迷的决心和措施。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知识竞赛成绩、情景剧表演等方面,评价学生对网络沉迷防止教育的掌握程度。

5. 教学资源- 网络沉迷案例资料- 教学PPT- 知识竞赛题目- 情景剧剧本6. 教学建议- 教师要以身作则,自觉抵制网络沉迷。

心理教育戒网瘾学校教案

心理教育戒网瘾学校教案

心理教育戒网瘾学校教案教案标题:心理教育戒网瘾学校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网瘾的定义、原因和影响,培养对网瘾的警觉性。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否受到网瘾困扰,并提供应对网瘾的方法和策略。

3. 促进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介绍网瘾的定义和常见表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网瘾的看法和观点。

-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网瘾?你是否存在网瘾的困扰?2. 知识讲解(10分钟)- 分析网瘾的原因,如逃避现实、孤独感、缺乏兴趣等。

- 详细介绍网瘾对学生身心健康、学业和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3. 网瘾检测与评估(15分钟)- 提供一份网瘾自测问卷,让学生自行填写并评估自己的网瘾程度。

- 讨论问卷结果,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是否受到网瘾困扰。

4. 应对网瘾的方法和策略(15分钟)- 介绍几种常用的应对网瘾的方法,如控制上网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寻求同伴支持等。

-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制定实际可行的行动计划。

5. 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15分钟)- 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 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控制,按计划安排活动。

6. 社交活动与人际关系(15分钟)- 强调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的重要性,如参加学校俱乐部、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 提供一些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技巧,如有效沟通、尊重他人等。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反思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重点和收获。

- 提醒学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时刻保持警觉,避免陷入网瘾困扰。

教学要点:-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提供实际可行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行动计划。

- 强调时间管理、自我控制和社交活动在戒网瘾过程中的重要性。

网瘾教案(5篇)

网瘾教案(5篇)

网瘾教案(5篇)第一篇:网瘾教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网瘾教案一、教学导读十几年的学习以来,发现无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班里都多多少少的有一些网瘾同学。

他们日常表现为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没时间完成作业,不喜欢考试;甚至旷课逃学去上网,网瘾成为教育者最棘手的问题,它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那么,学生产生网瘾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怎样消除网瘾呢?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网瘾的含义及危害,了解网瘾行为的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掌握开展阻止中学生上网成瘾行为的常用方法。

3、素质目标:使学生掌握自我调整网络时间的方法,并有效控制上网成瘾,辅助更好地知识学习与心理健康成长。

三、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网瘾的含义及原因2、掌握开展阻止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常用方法3、让学生意识到上网成瘾的严重性及培养学生们自我控制的有效性四、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上网时间五、教学类型新授课六、教学对象初中学生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八、教学方法讲授、上网经验交流、小组讨论、自我启示九、教学流程(一)课程导入:抛出问题:如何让中小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二)网瘾的含义及行为表现① 网瘾-----即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② 行为表现?沉迷网络世界,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上网之上。

(三)网瘾的原因主观原因: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客观原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四)案例导入,寻找解决之道。

案例:视频实例。

解决方式: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与指导,给予学生领悟空间。

(五)真情互动,提供一些远离厌学的对策。

1、对老师的要求:(从多角度调查了解学生上网成瘾的根本原因,在作出相应的对策)①课堂上多关注网瘾同学的内心世界,及时沟通。

②私下谈心。

③适当与他的家人、同学朋友沟通,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

④定下“条约”,实施适当的外界压力,奖惩相当。

初中网络成瘾心理课教案

初中网络成瘾心理课教案

初中网络成瘾心理课教案年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概念及其危害;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 网络成瘾的概念及其危害;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并主动避免;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网络成瘾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2. 学生分享自己对网络成瘾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网络成瘾的概念及其危害(15分钟)1. 教师讲解网络成瘾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依赖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如影响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3. 学生讨论网络成瘾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15分钟)1. 教师提出正确使用网络的建议,如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游戏等;2. 学生分享自己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经验和方法;3.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如设定上网时间限制、提醒自己适时休息等;4. 学生讨论如何帮助身边的朋友避免网络成瘾。

四、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2. 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经验和方法;3. 教师提出建议,如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等,帮助学生充实生活,避免沉迷网络;4. 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健康的生活态度。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网络成瘾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提出自己在避免网络成瘾方面的决心和措施;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信心满满地面对网络世界。

中学生上网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教案

中学生上网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教案

中学生上网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弊,增强对网络的认识。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3、帮助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

4、预防学生因过度上网或沉迷网络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明确网络的益处和危害。

(2)教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上网方法和网络安全知识。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网络安全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保护自己。

(2)如何帮助已经沉迷网络的学生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相关知识和安全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网络带来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网络场景,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网络带来便利和危害的图片或视频,如网络购物、在线学习、网络诈骗、网络沉迷等,引起学生对网络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学生上网安全教育心理辅导。

(二)网络的利与弊(15 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网络的看法,认为网络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进行补充和讲解。

网络的好处:(1)获取信息便捷:可以快速获取各种知识、新闻、资料等。

(2)沟通交流方便: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与他人随时保持联系。

(3)娱乐方式多样: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

(4)在线学习资源丰富: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和拓展知识面。

网络的坏处:(1)信息良莠不齐:存在虚假、错误、有害的信息。

(2)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导致视力下降、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等。

(3)网络社交风险:可能遭遇网络欺凌、诈骗等。

(4)影响学习和生活:过度上网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三)正确使用网络(15 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网络成瘾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PPT课件

网络成瘾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PPT课件

网络成瘾的定义
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过度使用网络,导 致明显的心理、社会和生理功能受损 ,无法自拔的现象。
判断标准
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包括对网络使用 的控制能力减弱、对网络使用的优先 级高于其他生活方面、以及在网络使 用中体验到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网络成瘾的症状和表现
症状
网络成瘾的症状包括强烈的上网冲动、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对网络使用的优先 级高于其他生活方面、以及在尝试减少或停止使用网络时出现戒断症状。
树立正确价值观
引导网络成瘾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 品质。
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和方法
目标
帮助网络成瘾中学生纠正不良行 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 力,促进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方法 ,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 分析、心理测试等,以互动、体 验、分享的方式进行辅导。
表现
网络成瘾的表现可能包括忽视学业、家庭和社交活动,长时间连续上网,以及 在面临负面生活事件时过度依赖网络逃避现实。
网络成瘾的成因和影响
成因
网络成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体心理特质、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等。例如 ,一些研究表明,内向、孤独、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特质可能与网络成瘾的发生有 关。
影响
网络成瘾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业和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长期过度使用 网络可能导致睡眠不足、疲劳、抑郁、焦虑和社交障碍等问题。此外,网络成瘾 还可能影响学业成绩和家庭关系,甚至导致法律问题。
VS
思考
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应注意中学 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辅 导方式,激发其自我改变的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家长、学校和社会也应共同参与 ,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武汉市和平中学陈丽华一、主题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二、设计背景根据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中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0%,并有13%的青少年具有网瘾倾向。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我们很有必要对其加以分析和干预。

三、目标通过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课程,分析中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机制,探讨中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措施。

四、内容1 中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中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

在这个过程中, 中学生渴望获得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 并且渴望得到自我肯定。

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 网络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在网络中, 中学生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规定, 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财产、相貌、性别, 也可以亲自设置生存环境, 不需要任何背景关系和资产准备就可以挑战一切,在网络中畅游娴熟或在游戏中获得胜利都会感受到内心的满足, 体验到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喜悦。

而这一切对于中学生来说, 在现实社会中是难以获得的。

这是他们容易对电脑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最终患上网瘾的重要原因。

(2) 缺乏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往往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困境时, 缺乏有效应对的方式和资源, 转而在网络中寻求逃避和解脱。

用上网来缓解压力、逃避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过多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 遇到矛盾、冲突或不愉快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受到过诸如来自家庭的、经济上的、学业上的、情感上的、交友上的种种挫折或打击, 而对现实生活丧失信心, 转而借助于网络来摆脱烦恼。

但是借网消愁愁更愁, 在网上也许能排解一时的烦恼, 但是下网后仍然会陷入烦恼的深渊, 于是他们又会借助网络来逃避现实, 这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会让人陷入网瘾的纠缠。

心理疏导防沉迷教案

心理疏导防沉迷教案

心理疏导防沉迷教案教案标题:心理疏导防沉迷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和影响;2. 学习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培养学生正确的沉迷防范意识和应对策略。

教学内容:1.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和影响;2. 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沉迷防范意识和应对策略的培养。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沉迷网络游戏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2. 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例如逃避现实、寻求满足感、社交需求等,并讨论其对身心健康的潜在影响。

3. 介绍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倾听、理解、关注个体需求、积极引导等。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沉迷原因,并尝试提出心理疏导的方法和策略。

小组讨论: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应对自己或他人的沉迷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角色扮演:6. 让学生分成小组,模拟沉迷者和心理疏导者的角色,进行实际情境的演练,以加深对心理疏导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提升:7. 总结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来防范沉迷问题。

作业:8. 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沉迷防范策略的个人心得体会,包括自己的防范计划和对他人的帮助建议。

教学辅助手段: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2. 案例材料,用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3.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4. 答辩评价表,用于评估学生的表现。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估学生的作业撰写质量和思考深度。

教学延伸:1. 邀请心理专家或社工人员到班级进行心理疏导相关的讲座或座谈,以增加学生对沉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社区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等,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拒绝网络成瘾 做网络的主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拒绝网络成瘾 做网络的主人)

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以至于
与家人、朋友疏远,性格变得越
来越孤僻。
3
4
阻碍学业完成
(1)因为上网逃课、逃学、不 完成作业。 (2)过度上网,导致精力不济, 上课走神。
PPTonna Design Workshop
损害身体健康
(1)损害骨骼,还会影响身高。 (2)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 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会使免疫功能 降低,诱发种种疾患,如心血管疾 病紧张性头痛等。 (3)影响视力,出现睡眠障碍, 精力不足等。沉迷网络过度的疲劳 甚至可能会猝死。
视网膜 破裂
PPTonna Design Workshop
割腕 自杀
杀害亲人
家庭 暴力
7
网络成瘾的原因
个人原因 家庭原因 网络原因 社会原因8来自网络成瘾的原因(个人原因)
01
OPTION
02
OPTION
自控能力差, 求知欲强
认知能力有限
03
OPTION
04
OPTION
学习压力大 心理孤独
PPTonna Design Workshop
22
延迟满足实验
1968年,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在位于美国
斯坦福大学的比英幼儿园主持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在32名成功 参与了实验的孩子中,最小的3岁6个月,最大的5岁8个月。实验开 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 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那 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 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得到了第二块棉 花糖。在那之后,先后有600多名孩子参与了这项实验。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出手机沉迷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出手机沉迷

多参加健康的活动
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户外活动的习惯 扩展人际交往圈
EVENT PLANNING
感谢您欣赏
1.手机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2.家人因为我使用手机的时长而与我发 生了争执。 3.我的手机经常会妨碍到我应该完成的 其他重要事项(学习、上课等等) 4.我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相比用于其他 活动的时间要多得多。 5.我将使用手机作为一种调节情绪的方 式。 6.随着时间推移,我在一天中花在手机 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 7.如果不能使用手机,我会变得喜怒无 常。 8.我经常有一种强烈地想要使用手机的 紧迫感。 9.如果我减少了用于手机的时间,之后 再开始使用手机就会尽可能地把时间都 花在手机上。 10.我不敢告诉别人我到底花了多少时 间在使用手机上。
主讲人:xxx 时间:xxx
二 手机成瘾的诱因
娱乐
沟通
学习(工作)
但有些童鞋渐渐离不开手机
一 是否成瘾?
诺丁汉伦特大学 Mark Griffiths 博士在关于青少年 手机成瘾的论文中提出 10 个判断是否手机成瘾的问题, 至少其中 6 项回答是肯定 的,才能被判断为手机成瘾
成瘾目前尚无确切的判断标准
ONE
不贴标签
绝大多数手机依赖都称不 上手机成瘾,且手机成瘾 只是社会上的说法,目前 仅游戏成瘾被世界卫生组 织纳入精神疾病范畴。
二 手机沉迷的诱因
二 手机沉迷的诱因
三 沉迷的危害
增加孤独、抑郁、焦虑情绪
手机上瘾青少年脑部扫描,其大脑前扣带皮层中 的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酰胺(Glx)的 比例升高,表明抑郁、焦虑水平更高。同时,手 机的私密性、线上社交的浅层化会降低社交卷入, 增加孤独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学生上网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教案

中学生上网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教案

中学生上网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弊,增强对网络的认识和理解。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上网,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3、帮助学生应对网络带来的心理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欺凌等,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潜在风险和危害。

(2)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

2、难点(1)引导学生摆脱网络成瘾,建立健康的上网习惯。

(2)帮助学生处理因网络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和相关案例,让学生对网络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网络使用中的问题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网络安全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网络情境,锻炼应对网络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交流信息、娱乐休闲。

然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隐藏着一些危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学生上网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二)网络的利弊1、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学生可能会提到:好处:方便查找资料、便于与朋友和家人沟通、可以在线学习、能玩游戏放松等。

坏处:容易沉迷游戏、影响学习、可能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存在网络诈骗风险等。

2、教师总结:网络的好处确实很多,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但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就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

(三)网络安全风险1、网络诈骗(1)讲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如虚假中奖信息、网络购物骗局、网络兼职诈骗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诈骗的危害。

2、个人信息泄露(1)解释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如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资料、使用不安全的网络连接等。

网络成瘾心理教案初中

网络成瘾心理教案初中

网络成瘾心理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概念和特点;2.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的影响;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网络成瘾的概念和特点;2. 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的影响;3. 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的影响;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网络成瘾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讲解网络成瘾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资料,向学生讲解网络成瘾的概念和特点;2. 结合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网络成瘾的特点;3.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分析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成瘾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3. 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讲解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资料,向学生讲解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五、小组活动:制定预防网络成瘾的计划(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制定一个预防网络成瘾的计划;2. 各组分享计划,其他组提出建议和意见;3. 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概念、特点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

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出现了网瘾现象。

网瘾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因此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成为了当下课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网瘾的危害中学生的网瘾现象主要表现在夜间长时间沉浸于网络游戏或社交媒体中,导致白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差,甚至影响了身体素质。

网瘾也会导致中学生脑部产生化学反应,让成瘾者产生轻微的快感,持续时间长会导致身体对快感产生依赖。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如何应对压力和挫折,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网瘾问题。

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具体措施1.了解网瘾的危害:通过讲解网瘾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增强提高对网瘾的自我警觉性。

2.正确理解休闲娱乐:正确理解休闲娱乐的概念,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娱乐观,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玩耍,培养正确的休息方式。

3.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控制方法以及情绪调节技巧,从而能够正确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4.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授学生如何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预防网瘾的发生。

5.家长辅导和监督:学校需要与家长共同合作,教导家长如何辅导和监督孩子,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从而使其更加明智地利用网络。

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网瘾危害,提高对网瘾的自我警觉性,同时也能够通过掌握正确的行为控制方法和情绪调节技巧以及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和戒治网瘾问题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武汉市和平中学陈丽华
一、主题
中学生网瘾戒除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二、设计背景
根据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中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0%,并有13%的青少年具有网瘾倾向。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我们很有必要对其加以分析和干预。

三、目标
通过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课程,分析中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机制,探讨中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措施。

四、内容
1 中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中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

在这个过程中, 中学生渴望获得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 并且渴望得到自我肯定。

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 网络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在网络中, 中学生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规定, 为自己重新确定身份、财产、相貌、性别, 也可以亲自设置生存环境, 不需要任何背景关系和资产准备就可以挑战一切,在网络中畅游娴熟或在游戏中获得胜利都会感受到内心的满足, 体验到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喜悦。

而这一切对于中学生来说, 在现实社会中是难以获得的。

这是他们容易对电脑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最终患上网瘾
的重要原因。

(2) 缺乏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往往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困境时, 缺乏有效应对的方式和资源, 转而在网络中寻求逃避和解脱。

用上网来缓解压力、逃避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过多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 遇到矛盾、冲突或不愉快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受到过诸如来自家庭的、经济上的、学业上的、情感上的、交友上的种种挫折或打击, 而对现实生活丧失信心, 转而借助于网络来摆脱烦恼。

但是借网消愁愁更愁, 在网上也许能排解一时的烦恼, 但是下网后仍然会陷入烦恼的深渊, 于是他们又会借助网络来逃避现实, 这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会让人陷入网瘾的纠缠。

(3) 人格因素作用。

卡内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 网络依赖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喜欢独处, 敏感, 倾向于抽象思维, 警觉, 不服从社会规范。

人格特征可能是网络依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 某种特质人格因素更易诱发网络成瘾症。

2 中学生网瘾的预防
面对中学生沉缅于网络而上网成瘾的问题, 应该未雨绸缪,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首先进行网络知识教育、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和上网纪律教育, 从一开始就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上网认知。

其次, 本着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 善意劝告, 平等对话, 循序渐进, 及时开展关于上网的心理健康教育。

3 中学生网瘾的干预
确定某个中学生已经沉缅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并持续了很长时间, 此时通过说服教育、责骂、训斥都已经不起作用, 而必须进行心理干预才有可能收到效果, 使他们尽早回到正常状态。

所谓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 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的活动。

五、方式
1 中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机制
通过一些心理健康调查表,如SCL-90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网瘾学生的心理特征。

2 中学生网瘾的预防
主要采用下面的方式:①认知改变法, 主要是指说服教育的方法, 可以通过上网知识讲授、与学生座谈、请专家作报告、开展有关上网的讨论( 专题讨论或辩论) 等;②榜样示范法: 典范、示范、模范等, 可以通过介绍网络知名人物的成功事迹来激励青少年, 还可以通过讲述网络成瘾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典型案例给网瘾青少年以警示;③心理修养法: 有立志、内省、慎独、座右铭等方法, 以座右铭为例, 可以在网络教室的电脑桌上或墙壁上贴上警示语, 时刻提醒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也可要求他们自己上网前准备好自己喜欢的上机座右铭;④环境陶冶法, 指净化网络环境, 弘扬网络的学习功能, 使整个网络弥漫着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即使是人人都上网, 也只是将网络作为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工具。

3 中学生网瘾的干预
①强化干预。

强化是使有机体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它可以分为奖励与惩罚两种。

在实际操作中, 这种干预方法使用最为普遍, 效果也最好。

在网瘾的干预中, 奖励的适用条件是, 一旦发现成瘾青少年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 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

惩罚的适用条件是, 一旦发现上网时间增加时, 立即给予处罚。

处罚可以是物质性的, 如取消他获得最想要的东西的权力, 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如校纪处分等。

②厌恶干预法。

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法、内隐致敏法等。

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青少年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 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 也可借助外力如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 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

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 主要是运用图片、影视、舆论等手段, 使青少年在上网的同时产生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 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心理, 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

内隐致敏法: 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 是指用想象上网的过程和结果的办法, 使自己对上网感到厌恶感, 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 制止、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

这种方法可与橡皮圈拉弹法结合使用, 效果会更好。

③转移注意力法。

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成瘾青少年参与其中, 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和减轻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一种干预方法。

④替代、延迟满足法。

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培养替代活动吸引其注意力, 同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 然后反其道而行之, 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让网瘾青少年做其他事情, 另一方面, 了解网瘾青少年的上网时间( 起初要控制上网时间, 不必绝对戒除) , 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 纳入周计划, 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 逐步减少上网时间, 最终实现戒除网瘾的目标。

六、效果
通过上面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预防学生网瘾形成和网瘾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学生上网吧的次数明显减少。

七、后续工作安排
网瘾的干预和预防应该是综合性质的,不仅需要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还需要学校和各个学科的共同来支撑。

后续工作将心理健康与学校其他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学校应该开设增加青少年预防网瘾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过去由于学校缺少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学生不知怎样合理、有效、正确地使用网络。

另一方面,可通过其他一些课程,如“思想品德”、“物理”、“信息技术”等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学生的兴趣活动渗透进行。

八、自我反思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一方面我更加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次课程的主题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网瘾的形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网瘾学生和非网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首先通过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人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网瘾学生的心理特征,再根据其特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干扰中学生的网瘾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