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日照实验高中秦玉田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

材料一:1.孔子三岁丧父,十七丧母,家境贫寒;2.“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3.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但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

问题:对于孔子生平,你有什么感想?孔子一生历经贫穷艰难曲折,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学以致用”,“兼善天下”,为使社会“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奔波努力终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材料二:1.子曰:“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刚毅木讷近仁”

2.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六》

3. “因民所立而立之”“苛政猛于虎也”

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问题:以上材料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基本内涵有哪些,体现怎样的精神?实现该思想的方法是什么?该思想的提出有怎样的意义?

1 “仁”;

2 关心关爱他人、恭敬、宽容、诚信、机敏、恩惠、意志坚韧,勇敢雄强;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3 遵循“忠恕”之道;

4 a:有利于加强个人的修养,提高民众的素质; b: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c 有利于统治者的执政水平,缓和社会矛盾;材料三:1.“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

2.“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其内涵是什么?你怎样评价?孔子的“仁”和“礼”有着怎样的关系?1 “礼”的思想2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他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3 评价:企图用周礼的制度恢复已经崩溃的社会等级秩序,稳定社会秩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4 “礼”是手段和保障,“仁”是根本目的。

材料四: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4.“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怎样的哲学思想?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孔子对解决春秋时期的社会问题有着怎样的设想?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为什么?儒家学派为什么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1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2 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3 面对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孔子主张用周礼的社会等级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缓和阶级矛盾;用德

教化百姓,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4 不受重视;因为春秋时期的面临诸侯争霸,社会变革时代主题,各诸侯国面临如何通过社会变革,实现富国强兵,夺取霸主地位,完成统一任务,而孔子的“仁”“礼”的思想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克己复礼”为背了历史的发展规律。5 a 孔子所主张“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b 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完善,提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c 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提倡。

材料五: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3.学习方法-要经常温习,有恒心;学思结合;

4.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等

二、老子的学说

材料六: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口病);……”。,“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问题:从材料1中总结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怎样的意义?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观是什么?从材料3中总结老子辩证法的思想?1.“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2.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3.清心寡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4.矛盾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只要“守静”就能以弱胜强

材料七: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第七十五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问题:以上材料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政治思想?你怎样理解老子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的?评价其政治思想?1.“无为而治” 2.老子反对统治者苛征暴敛、争霸战争;认为只要统治者清心寡欲,爱惜民力,缓和社会矛盾,就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3.积极方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局限方面:与当时的诸侯国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的愿望相背离,其“小国寡民”的理想也违背了历史统一的趋势;同时也存在愚民政策的方向。

举例说明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哪些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