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医院信息系统基本要求包括了两个方面:从管理层来看,信息系统如何适应医院发挥咱的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从运作层来看,信息系统的计划、范围、方法、工具、预算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层级的系统管理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医院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对信息技术依赖性越发提高,有些业务流程必须以信息技术作为运行基础。
从医院信息部门名称的改变和地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医院管理层已经开始接受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理念。
而信息部门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即提高医院的业务运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管理成本。
1医院信息管理的层次:信息管理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
根据IT管理的三层架构可以看出。
运行层(基层):技术及运作管理,主要负责日常维护、服务支持、技术管理等战术层(中层):系统管理,主要负责管理流程、组织设计、管理制度等战略层(顶层):战略规划,主要负责战略制定、流程重组等。
对于目前来说,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管理还处于运行层,即最主要还是侧重于系统基础设施本身的技术管理工作。
因此为了提升信息管理工作的水平,必须协助医院在实现有效的技术及运作管理基础上,通过协助医院进行信息系统管理的规划、设计和建立,进而进行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真正实现信息系统与医院业务和服务目标的融合。
2长期的信息规划战略通过了解医院整体经营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理解医院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了解医院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和目前的信息技术应用对医院临床业务和管理带来的限制,明确未来医院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需求,并根据这些来分析现状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确保信息技术战略的制定从根本上符合医院发展的长远目标。
医院信息化战略进行规划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2.1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要有战略性,要与医院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医院信息化战略,要以支撑和推动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核心。
如果脱离了医院发展战略来谈医院信息化战略规划,那这些规划必将失败。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1. 具备信息技术基础:掌握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网络通讯、数据库等方面的内容。
2. 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能够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和编写程序。
3. 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了解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及其应用技术,熟练掌握SQL语言。
4. 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了解网络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网络配置和维护、访问控制及安全管理等操作。
5. 前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能够进行Web应用开发。
6. 移动应用开发能力:了解移动应用开发基础知识及技术,具有较强的移动应用开发能力。
7. 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理论、应用工具和平台,能够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及应用。
8.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9. 项目管理能力: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协调和管理
项目的各个环节,达成项目的目标。
10. 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准确识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问题的解决。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懂得系统开发的原则、系统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策略、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各自的优缺点;理解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基本内容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1.系统开发的任务:系统开发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其中核心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系统开发的特点:复杂性、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一把手工程、产品是无形的。
3.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面向用户原则、系统性原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逐步规范发展的原则。
4.系统开发的主要风险:投入超计划、系统性能比预期差、没获得预期收益,有的甚至导致完全失败。
二、系统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提出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到系统完全建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任务要求,使用图表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和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区间、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工具落后、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2.原型法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和评价对这个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欧派协同制造与高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暨MCTS系统)技术要求

欧派协同制造与高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一、总体要求1.1软件系统应具有高效、统一、先进的技术平台,以保障信息化实施的统一部署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长期应用和发展。
1.2技术平台支撑需要体现对实际业务变化的应用,如在技术平台上根据管理流程变化,自定义业务流程(包括复杂流程与子流程)、自定义查询以及对表单、字段和业务模版进行自定义。
1.3软件系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而非拼凑或简易组合,包括采用第三方联合开发。
1.4考虑到集团使用覆盖率,需要系统支持600人(指集团内部使用户)以上的同时并发应用(需要案例或技术测试报告证明)1.5软件供应商应具有完善的实施服务体系和项目实施内控管理体系,以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和应用的长期保障。
1.6软件供应商具有完善项目风险防范体系。
二、技术路线要求2.1必须采用主流开发技术,系统应该是易于部署和推广的,尽量不采用第三方插件,尽量采用轻量级客户端方式。
2.2必须采用通用开发工具,不得使用任何封闭的专用开发工具,避免由此引起的系统不兼容等问题。
2.3系统须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服务器端数据回传响应不大于5秒。
三、安全性要求3.1用户使用范围包含专线和非专线网络,投标方所提供程序应可满足不同网络环境下正常访问,包括满足SSL、VPN安全要求的WEB访问,并负责符合设备安全规则的代码修改。
3.2考虑数据库的分布式存储、安全存储、备份与恢复的问题。
3.3要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不可否认性。
3.4充分考虑到用户错误操作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
3.5充分考虑到系统模块故障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
四、系统架构要求4.1投标方需明确说明投标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所最适合的系统平台(包括软、硬件及其支持环境)。
4.2容易为系统增加一个新功能或新数据,而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代码修改或设计修改。
4.3系统不依赖环境,也就是说系统不做修改或做很少修改就可以在其他环境中运行。
五、接口要求5.1需要有成熟的接口平台,满足与本集团公司现有系统集成的需要。
信息系统开发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规范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制定规范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信息系统开发中的规范、标准和流程进行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要求和流程,以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
1.需求分析与规划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与规划。
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还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分配和沟通渠道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在需求分析与规划阶段确定需求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
架构设计是根据需求和目标,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技术选型则是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开发技术和工具。
在进行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性能等方面,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编码规范与代码质量管理编码规范和代码质量管理是保证系统代码质量的重要手段。
编码规范可以统一团队的编码风格,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同时,还可以避免常见的编码错误和安全漏洞。
代码质量管理则包括使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进行代码审查,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稳定性。
4.数据管理和安全保护数据管理和安全保护是信息系统开发不可忽视的方面。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安全保护则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防止攻击等措施,以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5.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增加系统的使用率。
界面设计要符合用户习惯和界面设计原则,保证界面的简洁、直观和易用性。
6.测试与部署测试和部署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后一步。
测试可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需求和设计。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部署是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应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规定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相关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的管理,包含但不限于:电脑硬件设备、软件使用、网络使用、数据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负责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全面负责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的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章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管理第四条系统建设与维护1.全部的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项目必需经过规划和立项,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
2.系统建设必需依照规范的流程和标准进行,包含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收等环节。
3.已建成的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软硬件设备管理1.全部电脑硬件设备必需经过企业统一采购,并登记入册,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
2.用户在使用电脑硬件设备时应当妥当使用,注意保养和防护,不得随便拆卸或更换硬件设备。
3.临时借用或调拨电脑硬件设备必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做好登记备案。
第六条软件使用管理1.全部软件应当经过企业正规途径购买,并依照授权要求进行安装和使用。
2.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应当遵守相关的授权协议和使用规定,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或窜改软件。
3.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必需经过统一管理,由专人负责,用户不得私自进行更新或升级操作。
第七条网络使用管理1.用户在使用企业内部网络时应当遵守相关的网络使用规定,不得进行非法活动和阻碍网络安全的行为。
2.禁止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下载、传播和查看非法、淫秽、威逼、攻击等有害信息。
3.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和防护,及时处理网络安全事件,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第八条数据管理1.用户在使用企业的信息系统时应当妥当保管和管理数据,不得随便删除、窜改或泄露数据。
2.紧要数据必需进行备份和加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系统与应用管理制度

系统与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安全,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管理。
第三条定义1.信息系统:指由硬件、软件和人员构成的数据手记、存储、处理和传输的系统。
2.应用软件:指为实现某种具体功能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程序。
3.系统管理员:指负责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维护、管理和配置的人员。
4.用户:教唆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员工。
第二章信息系统管理第四条信息系统规划1.企业应订立全面的信息系统规划,明确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目标和策略,并与企业战略相衔接。
2.针对每个关键业务流程,订立认真的信息系统规划,包含系统功能、技术框架、实施计划等。
第五条信息系统采购1.企业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管理要求,进行信息系统的采购。
2.采购流程包含需求分析、招标、评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必需严格执行,确保采购的系统满足企业的需求。
第六条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1.信息系统的开发应依照项目管理方法进行,订立认真的开发计划和进度,并严格掌控项目质量和本钱。
2.信息系统的维护包含日常运维、漏洞修补、性能优化等,系统管理员应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七条信息系统安全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包含安全策略、安全保障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等。
2.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并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
第八条信息系统备份和恢复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备份全部紧要数据和系统配置信息,并进行测试恢复。
2.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数据不丢失或被欠妥使用。
第三章应用软件管理第九条应用软件采购1.企业应依照需求分析和采购管理要求,订立应用软件采购计划,并确保软件的合法性和正版性。
2.购买的应用软件必需具备适应企业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使得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为了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以下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一些重要要求。
1.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能够保证系统长时间运行不中断。
系统开发应该采用可靠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避免系统死机或数据丢失等问题发生。
同时,需要建立适当的备份系统,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恢复性。
2.安全性:信息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数据往往涉及到企业、客户或个人的隐私信息。
因此,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保护用户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对于重要的数据,需要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用户友好性: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友好的用户体验,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
系统界面设计要简洁明了,功能布局要合理,操作流程要简单直观。
用户在使用系统时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和学习成本,能够快速上手使用。
4.功能完备性: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丰富的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不同的功能要求,因此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将各种功能需求合理地集成到系统中。
此外,系统应具备可扩展性,方便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功能升级和拓展。
5.高性能: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具备高性能,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用户请求。
系统的响应速度应该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用户的操作请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同时,系统的并发能力也需要保证,能够同时支持多用户的访问和操作。
6.数据一致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来自不同的部门或用户,因此需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完整性检查和冲突解决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系统还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7.系统可维护性: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方便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指导书和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指导书和要求一、概述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软件系统,具有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功能。
在本作业中,我们将介绍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概念和要求,以及实施该系统的步骤。
二、作业目标本次作业的目标是设计和实施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以下要求:1. 收集和存储员工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历等;2. 维护员工的工作经历和技能信息;3. 提供查询功能,以便用户能够快速查找员工信息;4. 实现员工信息的更新和删除功能;5. 提供信息统计和报表功能,如按照性别、学历等进行统计分析;6. 具备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三、系统设计1. 数据库设计根据作业目标,需要设计员工信息表、工作经历表和技能表,以及相应的关联关系。
员工信息表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表记录员工的工作经历;技能表记录员工的技能信息。
各个表之间通过关联关系建立数据连接。
2.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应简洁直观,方便用户操作。
可以采用表格显示员工信息,提供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的按钮。
四、系统实施步骤1. 环境搭建在实施信息管理系统之前,需要先搭建相应的开发环境,包括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等。
2. 数据库建立和表格设计根据系统设计中的表格关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创建员工信息表、工作经历表和技能表。
3. 用户界面开发根据用户界面设计,使用应用程序开发工具进行界面开发,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等。
4. 数据录入和管理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和技能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系统测试和调试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6. 系统上线在系统测试和调试完成后,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进行用户培训和支持。
五、注意事项1. 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 权限管理:设置不同用户的权限,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践,是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处理和计算机系统等技术手段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的一种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等。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企业的特点、管理目标以及各类信息的需求,才能满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需求。
此外,管理信息系统还应考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用户使用的方便性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数据保护和恢复机制,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二、管理信息系统实践的特点1. MIS的开发往往需要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以完全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
2. MIS的开发周期长,需要经过多轮的测试和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在MIS的开发过程中,需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同步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协作效果。
4.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MIS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信息化需求。
5. MIS的维护工作必须及时、高效,解决各类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MIS开发实践的关键问题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开发MIS的重要环节,要全面考虑企业的管理特点、目标及各类管理需求,准确明确开发目标。
2. 模块化设计MIS开发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将系统拆分成各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以方便后期的调试和维护。
3. 数据库设计MIS的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到数据安全和可靠性问题,进行系统性建模,尽可能避免数据出错或数据泄露的问题。
4. 系统集成MIS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需要进行各个模块的集成工作和数据同步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5. 用户培训随着MIS的使用,企业员工需要掌握各模块的使用方法和流程,通过技术培训和文件资料等手段,加强对MIS的使用和维护,最大程度呈现MIS的效益。
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安全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安全基本要求1 范围为了提高XX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的安全性,全面规范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收、使用及系统测评等过程,特制定本要求。
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公司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和建设。
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安全基本要求包括范围如下: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收等工程过程与运行维护过程系统的安全功能模块需求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监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使用本标准的相关部门、单位及人员要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ISO27001标准/ISO27002指南——公通字[2007]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Q/HD 212.07—2007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标准——Q/HD 212.04—2007 软件开发与维护管理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程序是计算机的一组指令,经过编译和执行才能最终完成程序设计的动作。
程序设计的最终结果是软件。
4原则对系统进行安全设计和部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4.1. 可控性:应尽可能地降低应用系统中各功能模块与安全模块结合过程的风险。
4.2. 独立性:应保持相关功能模块与安全模块之间底层接口,避免功能实现上的交叉和二次编程开发。
4.3. 适用性:增强应用系统安全模块是根据业务安全需要,最大程度地提供便捷可靠的结合方式与第三方安全系统结合。
应用安全架构5应用安全架构应用安全架构是由系统安全服务、协议、各种类型的接口组件与身份策略管理构成。
应用系统根据业务职能部门的需求不可能做到统一,因此,必然选择不同的开发平台、协议、接口组件,对身份、策略管理要求也必然不同。
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功能要求

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软件系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功能要求?在企业计算机系统构成上,计算机硬件、网络等是支持管理信息应用软件系统的技术基础。
企业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主要通过管理信息软件系统来体现的。
因此,判断企业计算机系统功能能否满足要求,主要是要看相关数据库软件和管理信息应用软件能够满足相关的功能要求。
(1)质量控制支持:使用计算机系统更有效地支持质量管控是GSP中引入计算机系统的最核心目的。
本规范在购进、销售、入库、出库、发运、存储养护等环节都有对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企业执行这些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各环节工作人员,主要通过人员的核查、判断、处置等来实现的。
在这里,有效的人员质量控制活动是仍然检查重点,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支持处于辅助地位。
如供应商或购货单位证照真实性合法性审查、收货验收养护等环节的药品质量状态检查等都需要通过人的综合判断力,计算机无法替代,但仍然有一些规则明确的控制活动适合通过计算机实现,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长处。
比如,对于购货单位业务审核,企业应当要审查其经营范围,不允许向其销售规定范围外的药品。
鉴于药品品规数量、客户数量都比较大,业务繁忙,如果采用人工来执行这一控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来比对,其结果是难以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失控的概率增大,同时还大大影响业务的处理速度和服务能力。
因此,对一些规则明确的质量控制,要求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施,能够大大提升企业整体的质量控制能力,同时提高业务作业效率。
因此,计算机系统是企业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营业务过程支持这里需要解释一个基本问题:GSP是医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领域的规范,为什么要规定计算机系统应当支持经营管理过程。
其核心逻辑是:为了保证企业实施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规定一些关键环节应当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质量控制。
如果这些主要业务环节本身就不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实际业务,那么没有了被控制的过程标的和对象,又如何实现计算机质量控制呢?其必然的结论是:主要业务环节应当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时完成。
XX市XX医院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

XX市XX医院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一、总体要求1、系统设计要求(一)实用性:满足用户应用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软件需充分考虑到用户多而散,操作水平、操作习惯各不相同的特点,做到管理简单、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二)先进性:系统能够适应今后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
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编程方法,保证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以保证系统建设过程的科学性。
(三)可扩展性:应用软件采用的结构和程序模块构造,充分考虑使之获得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即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某个模块、增加新的功能以及重组系统的结构以达到程序可重用的目的。
系统部分功能考虑采用参数定义及生成方式以保证其具备普遍适应性;部分功能采用多种处理选择模块以适应管理模块的变更。
(四)稳定性:系统的数据量大、实时性强,系统在长期的运行中,必须保持稳定、可靠,同时必须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同时充分考虑系统的容错性能,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2、总体技术要求2.1系统设计与开发应严格遵循各项政策和业务规范,其功能必须满足业务管理、领导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需求。
2.2系统应运用成熟技术进行开发且支持个性化定制开发,同时,在技术和业务两个层面确保较好的前瞻性,使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有效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
2.3系统要求能同一平台进行管理,支持单点登陆模式,无需切换账号。
2.4系统的开发应充分考虑系统的载荷,预留充足的运行负荷,并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
2.5系统设计与开发应充分考虑对业务数据处理与维护的高效性,对业务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得响应速度要迅速,减少用户等待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兼顾用户的操作习惯,设计友好、美观的用户界面,业务操作简单、实用。
2.6系统设计与开发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保证系统应用的开放性,可以方便地与财政其他系统接驳,保证数据的二次运用。
2.7将系统部署在局域网内或Internet网络上,医院管理部门通过系统管理后台对系统维护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制度

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制度1. 简介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使用,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企业员工以及使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人员。
2. 应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活动,包含但不限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维、数据管理和应用。
3. 基本原则1.合法合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必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相关规定。
2.保密性: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机密信息,必需采取措施进行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3.完整性: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丢失和窜改。
4.可用性:管理信息系统必需保证连续、稳定运行,确保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取得需要的信息。
4. 规范要求4.1 系统开发与维护1.全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必需由专业团队进行,并订立认真的开发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
2.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需进行严格的测试,包含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环节。
3.系统维护人员必需定期检查和更新系统,及时修复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4.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必需保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以适应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动。
4.2 数据管理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需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必需进行有效的掌控和管理,不得随便更改或泄露数据。
3.数据备份必需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4.离职员工的数据访问权限必需及时删除或禁用,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4.3 系统使用1.全部员工在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需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不得随便更改系统设置或删除系统文件。
2.员工必需妥当保管个人登录账号和密码,不得私自转借或泄露他人。
3.对于系统异常或故障,员工应及时报告给系统管理人员,并搭配进行处理和修复。
4.系统使用记录必需详实记录,包含登录日志、操作日志等,以备审计和追溯。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建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开发和应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并对其优势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一、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1. 系统需求分析在开始开发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整个系统所涉及的各个模块和功能进行明确和规划,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并具备可扩展性。
2. 架构设计与数据库设计在进行具体的软件开发之前,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进行设计。
这包括确定系统采用何种技术平台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数据库结构,以存储和管理相关数据。
3. 功能模块开发根据系统需求分析阶段确定下来的功能模块,开发人员需要进行具体的软件编码和测试工作。
这包括对系统各个模块的实现和相应功能的测试验证,确保系统能够准确地完成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所需的各项任务。
4. 用户界面设计与优化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操作效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进行用户界面设计与优化。
这包括对系统外观、交互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地操作系统并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 项目进度管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实时获取施工现场数据和监控装配过程,提供准确可靠的项目进度管控。
通过及时更新施工进度以及关键节点的预警功能,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有效安排资源、协调各个部门,并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2. 质量控制与检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记录每个构件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要求以及检验结果,并生成相应报告。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在全生命周期内对质量进行动态跟踪分析,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并减少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的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的要求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应⽤是现代化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今后企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取。
在重视和加紧信息系统建设时,有些问题不能忽略,必须统筹兼顾,例如企业的系统规模、基础条件、开发⽅式、投资多少、应⽤范围、⼈员状况等。
不仅需要⼤量投资,⽽且对管理和⼈员也有⼀定的要求。
这些是企业在实施计算机管理时,不能不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1.系统开发条件企业经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领导重视并参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如需要各环节⼈员的积极配合和⽀持,需要有⼀批业务⾻⼲参加,需要有较多的资⾦投⼊,需要求企业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的进⼀步完善等;另外系统的应⽤需要领导和强有⼒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最后发挥系统功能最终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需要落实到企业负责⼈对系统的了解和使⽤上。
实践证明,企业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便于协调和理顺企业各⽅⾯的关系,也便于全⾯调动企业的⼈⼒、物⼒和财⼒,使系统开发得以顺利进⾏,取得较好的应⽤效果。
因此,可以说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
(2)经营管理规范化经营管理基础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标和管理职能⽽提供的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段、前提条件等。
具体包括作业业务流程,管理⼯作标准化,准确、完整的经济信息资料,各种定额数据,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等。
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还不很规范和统⼀,不能做到商品编码统⼀、⼚商代号统⼀、单据报表统⼀、作业流程统⼀等,那么建⽴起来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适⽤性就会很差,很难⽤于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的规范化和统⼀化是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前提。
(3)三结合的开发队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领导参加、需要计算机专业技术⼈员参加,还需要企业的业务⾻⼲参加。
同时,从企业战略发展的⾓度出发,应尽量强调各级业务管理层⼈员的全员参加,强调企业全体⼈员的协助。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综 合 管 理 体 系 , 发 挥 最 大 的 效 用 对 企 业 自身 特 点 深 入 思 考 的 程 度 。
显 然 , 后 二 者 是 我 们 所 提 倡 3 、辅 导 企 业 通 过 三 个 标 准 认 ) 也 QH 管 理 体 系 所 依 据 的 管 理 模 证 的 管 理 咨 询 公 司 的 理 论 水 平 和 工 的 , 是 企 业 提 高 整 体 素 质 、取 得 SE 更多综 合 效益 所应 力求 的 。 式 。该 模 式 由 “ 划 、实 施 、检 查 作 态 度 。 计
在 实 际 应 用 时 ,可 采 用 生 命 周 计 阶 段 , 对 企 业 进 一 步 的 详 细 是 开 发 。 据 企 业 科 学 化 管 理 的 业 务 实 、细 化 、量 化 和 具 体 化 ,并 对 孑 根
2 花 钱 买 一 块 金 字 招 牌 。这 . 3 通 过 综 合 管 理 体 系 的 建 立 .
个 管 理 体 系的 共 同 点 是 对 损 失 的 控 的 关 键 因 素 的 控 制 , 实 施 有 效 的 是 功 利 性 非 常 强 的 一 种 目的 。 来
来提 升企 业 在质 但在 实践过程 中仍 然存 在一个 和通 过 国 际认证 ,
E 环 等管 理课 题 综合起 来 , 对 所 有可 QHS 综 合 管 理 体 系 实 际 效 果 的 问 量 、 境 和职 业安 全健 康卫 生 方面 针 其 能 导 致 损 失 的企 业 运 作 的 关 健 点 施 题 。那 么 , 影 响 因 素 都 有 哪 些 方 的 管 理 水 平 。 加 有 效 地 管 理 。 是 一 项 有 系统 的 面 呢 ? 实 践 表 明 , 影 响 因 素 大 致 这 其 工 作 ,在 于 找 出 潜 在 的 损 失 ,评 估 有 以下 几 点 : 风 险 ( 括 质 量 、安 全 卫 生 和 环 保 包 等 方 面 的 风 险 ) 实 行 适 当地 控 制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要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当今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专业领域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这一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要求。
一、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这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算法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知识。
二、数据分析能力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数据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我们需要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和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需要学习统计学、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相关知识,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这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需要学习多种开发技术和工具,如需求建模工具、UML建模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编程语言等,从而能够独立完成一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四、项目管理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会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这包括项目规划、项目组织、项目实施和项目监督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需要学习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提升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
我们还需要学习团队合作、交流协调等能力,以便更好地管理项目。
五、信息安全意识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
我们需要学习网络安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知识,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培养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能力。
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范制度

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统一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规范,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依据公司实际情况,订立本规范制度。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全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包含各类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相关的网络设施。
第三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而且进行规范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应当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确保各自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符合本规范要求。
第二章建设管理第五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遵从统一的规划和设计,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第六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订立认真的计划,并严格依照计划执行,确保项目定时完成。
第七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应当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和实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第八条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收,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完全符合需求。
第九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应当订立完善的维护计划和策略,确保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第十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并及时修补和改进系统,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第三章应用管理第十一条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应当明确系统的使用权限和权限管理机制,确保系统的安全和数据的保密性。
第十二条严禁私自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和工具,严禁使用不合规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第十三条严禁在信息系统中进行不正当的操作和数据窜改,严禁利用系统进行非法活动,确保系统的合法使用。
第十四条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应当定期备份和归档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避开数据丢失和泄露的风险。
第十五条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应当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和错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信息系统应当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管理责任第十七条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订立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管理规范,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规范的执行情况。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公示-简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一、系统需求概述为规范税收征管和加强税源监控,以金税三期返还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处理架构,抽取、整合、集中现有数据资源,采集第三方信息,搭建综合性税源数据仓库,建设与金税三期业务系统融合而不重叠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税收数据的准确、快速、深层次分析、多角度挖掘。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1、技术架构设计科学。
充分考虑地税税源数据几何式增长和数据挖掘分析需求,实施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辅助以报表、图形、多媒体等相互补充的技术手段,达到对税收业务等结构化、行政管理非结构化以及其它半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准确、全面的分析、挖掘和展示。
2、合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
依托甲方现有网络和硬件资源,采用4 台高端服务器、1台网络存储和网络资源,搭建硬件基础平台。
3、数据仓库规划科学。
采用先进数据仓库技术,对所有历史和在用数据库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理、抽取和存储,对政府部门第三方信息、企业采集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存储,整合原有个税软件、土地软件、房产软件等30多个应用系统软件功能和数据,逐步实现一体化建设目标。
4、软件开发工具先进。
应用平台采用成熟的系统,结果快速和准确,可逐层钻取、能自定义查询。
展示平台可以多屏展示,采用Flash、图表和多媒体结合的形式,为各级税务机关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15、软件开发和维护具有前瞻性。
平台开发做到不重复、小而精、可扩展、好维护,同金税三期系统形成互补。
(二)总体要求1.技术先进性及要求⑴搭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仓库,解决数据查询访问速度瓶颈,满足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⑵各功能操作响应时间和查询结果返回时间要在3至5秒内。
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保■证系统平台兼容性,数据库软件必须采用Oracle 11g,应用服务器必须采用WebLogic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的要求
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应用是现代化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今后企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取。
在重视和加紧信息系统建设时,有些问题不能忽略,必须统筹兼顾,例如企业的系统规模、基础条件、开发方式、投资多少、应用范围、人员状况等。
不仅需要大量投资,而且对管理和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
这些是企业在实施计算机管理时,不能不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1.系统开发条件
企业经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领导重视并参与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如需要各环节人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需要有一批业务骨干参加,需要有较多的资金投入,需要求企业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的进一步完善等;另外系统的应用需要领导和强有力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最后发挥系统功能最终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需要落实到企业负责人对系统的了解和使用上。
实践证明,企业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便于协调和理顺企业各方面的关系,也便于全面调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系统开发得以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因此,可以说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
(2)经营管理规范化
经营管理基础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职能而提供的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前提条件等。
具体包括作业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标准化,准确、完整的经济信息资料,各种定额数据,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等。
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还不很规范和统一,不能做到商品编码统一、厂商代号统一、单据报表统一、作业流程统一等,那么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性就会很差,很难用于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的规范化和统一化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前提。
(3)三结合的开发队伍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领导参加、需要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还需要企业的业务骨干参加。
同时,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尽量强调各级业务管理层人员的全员参加,强调企业全体人员的协助。
因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不仅是领导、业务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的事,也应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和协助,只有全体人员尽职尽责的发挥作用才可能使计算机系统得以顺利的开发应用。
组建理想的开发班子,应以企业总经理挂帅;企业各级业务及管理人员参加,要特别强调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的参加;并配有开发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程序员及计算机专业和网络专业技术人员,以确保系统的策划、开发、监管、应用和验收。
这个班子应强调三结合方式,更应强调突出发挥企业复合型人才的作用。
(4)培养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系统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管理密切相关。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逐步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支持与协调。
既要有领导的支持、又要有具体人员进行具体工作,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作为计算机系统工作人员,既要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要有实际的商业管理知识和经验。
一个计算机系统应用效果如何,是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密切相关的。
(5)单据及报表格式标准
由于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需要对原有的各类原始单据、记录、台账、账册和各种报表,根据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和计算机系统处理的要求,重新进行设计、规范,实现标准化,并满
足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6)条形码化
使用条形码进行经营管理,是准确输入商品信息、防止管理漏洞、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目前商品中许多商品没有条形码需自制店内码来实现条形码管理,这给商品流转环节增加了费用和工作量。
应当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防止商品条形码错贴、假码混入、一码多用等情况的发生。
(7)对供货商的要求
除了企业内部的要求之外,也应对供货商提出协助要求。
要求主要是使商品带有国际标准的通用商品条形码,以及供货商商品数据的完整性及规范化等。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以及社会相关业界大力呼吁,积极做好供应商的工作。
只有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加强信息的高速反馈和有力控制,才可能不断真正发展经营,形成有实力的经营规模,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8)资金保障
由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需配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开发工具以及网络通信设备等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必须有足够的经费保证。
所需经费可根据开发计划一次性投入或分阶段、多次投入。
2.系统规模选型
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的应用领域、不同的功能需求,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时差异很大,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鉴于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较为完善、规范化的系统,在确定方案时应多方考察、谨慎选择方案。
宜选择几处条件相似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将本企业拟建立的系统与考察企业系统的实际运作相比较,从中筛选出适合本企业的最佳管理信息系统方案和可供选择的最佳软、硬件配置。
系统规模选型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重在发展。
千万不可贪大求洋,盲目追求“高、大、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或者因投资过低导致系统性能大为降低的倾向。
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要求来确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目标和规模,构造适合本企业的管理系统模型。
3.系统性能
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性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可靠性
经营要求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和输出准确无误。
若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其软、硬件问题而经常处于工作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引起差错,如提供的数据不可靠等,就会导致管理失调、决策的失误。
或者与消费者产生纠纷,或者与外界通信系统产生矛盾等。
因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还包括提供作业密码、系统备份、还原操作等,应确保资料不受破坏。
(2)可扩充性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应以开放性系统结构和设备为中心来建立,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充和升档能力,以保证业务规模及经营领域扩大时的需要。
例如信用卡的使用、多种外币现金的结算、计算机计税设施的安装,以及增加店铺等。
需要时,只要在现有机型上适当追加投资就可以扩容、增加使用功能。
(3)先进性
为使系统建立后具有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要多方面了解机型生产和推出的时间、全面了解机型的先进性,避免由于安装过时或者使用将淘汰机型而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4)实用性
系统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一定的通用性。
不仅能充分满足目前业务要求,还要考虑今
后几年发展的需要,并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以实施并产生应有的效益。
(5)简易性
系统应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等特点,并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
4.选择适当的系统开发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通常有企业自主开发、委托外单位开发、联合开发和购买现成软件包四种方式。
各种开发方式的优缺点鲜明,目前多采用的开发方式是联合开发方式,并且强调以企业为主、控制开发过程、有条件的选择开发协作单位的作法。
在市场经济环境和计算机设备与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力量、资金状况、发展目标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开发方式和合作伙伴。
5.加强运行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并不等于就能够创造效益,必须要加强管理,否则系统功能再强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设计目标。
除加强对职工进行培训、加强系统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及机房管理外,尤其需加强系统的运行管理。
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日常运行管理和对系统的维护。
(1)日常运行管理
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进行运行跟踪记录,完整、准确的系统运行记录是进行系统评价、系统改进和审核的基础,也是系统安全应用的保证。
应制订严格的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从系统投入运行开始,操作人员就应严格按要求填写运行记录。
记录的内容可以按照系统的特点和要求不同而定,如:在数据收集阶段应记录数据的收集时间、来源、数量、单位及记录手段等;在数据处理阶段要记录数据收到的时间、处理时间,出错情况的数量、类型、处理办法、处理结果,综合说明数据的质量情况;系统运行阶段要记录运行时间、文件存取情况、故障出现的实际情况、如何处理及处理结果;输出阶段要记录生成信息的数量、种类、提供服务的单位、评价、错误发生的数量、原因等;操作人员在作数据备份时,应详细记录备份盘的名称、数量和时间,并注明是全部备份还是部分备份等;如果要覆盖过去的数据,应记录被覆盖的数据名称、数量、时间和批准人等。
(2)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分为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和错误时的被动维护以及因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提出对原系统做局部更新的主动维护。
对于被动维护,首先要判断发生故障和错误的原因是属于软件还是硬件,然后分别进行维护。
对于软件还是硬件,然后分别进行维护。
对于主动维护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填写修改申请表、说明修改原因和内容;由系统主管人员根据原系统功能及利用功率、人员、经营等情况审定修改是否必要和可能,作出是否修改及何时修改的决定。
如何决定修改,则有系统主管人员以书面形式下达给程序员,指明修改内容、要求和期限。
由系统主管人员负责验收,投入运行,并用书面形式向使用者及操作人员指明新增加的功能及修改的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