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高绩效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高绩效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8db70a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6.png)
高绩效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引言高绩效工作是每个组织都追求的目标,它代表着员工和组织的优异表现。
然而,要实现高绩效工作并不容易,需要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支持和促进员工的发展和工作效能。
本文将探讨高绩效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在实现高绩效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高绩效工作的定义和特点在介绍高绩效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高绩效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高绩效工作是指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表现出的优异表现和卓越成果。
它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率:高绩效工作意味着员工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快速而准确。
2. 高质量:高绩效工作要求员工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追求卓越和完美。
3. 创新性:高绩效工作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思维和方法,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4. 自我激励:高绩效工作意味着员工能够自我激励,具有高度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对高绩效工作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员工招募、培训、绩效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综合系统,它对高绩效工作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人力资源管理对高绩效工作的影响的几个方面:1. 招募与选拔:人力资源管理在招募和选拔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岗位要求和面试流程,筛选出适合高绩效工作的员工。
这有助于确保组织招募到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才。
2. 培训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负责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为高绩效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 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员工的绩效与组织的目标相对应,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反馈。
这有助于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并追求高绩效。
4. 激励与奖励: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设立激励与奖励机制,如薪酬激励、晋升机会等,激励员工为高绩效工作而努力。
这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表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应用探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应用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d8570552ea551810a687d4.png)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应用探析祝志君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摘要】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呈现出管理模式陈旧,对员工和生产管理不力,企业经济发展协调失当等诸多问题,为了加强企业经济发展,改进企业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文试引用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管理进一步阐述和探究。
【关键词】高绩效工作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效益高绩效工作系统是近年来流行于西方企业管理界的一个热门的企业管理话题。
在当今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高度复杂、经济管理持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人力资源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而高绩效工作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优势甚强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有效运用高绩效工作系统这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究。
一、高绩效工作系统形成概况在当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来管理企业是很难适应企业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
以科技、经济格局和专利技术为竞争手段的传统竞争模式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有所动摇,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以企业综合技术强、运行的灵活性与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高的生产模式。
这就需要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模式给企业注入新的血液,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由此,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更需要高绩效工作系统这一管理模式来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并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研究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能够把劳动力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一理论逐渐形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概念。
高绩效工作系统是“一种能充分配置组织的各种资源,有效地满足市场和顾客需求,并实现高绩效的组织系统”中国学者吴泽福、吴捷认为:一个完善的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基本模式与传统等级制度的企业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通过最大化员工知识、技能、应变能力、主动性。
迅速赢得组织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组织结构、生产运作程序的有效协调系统,是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机整合体。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管理高绩效员工?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管理高绩效员工?](https://img.taocdn.com/s3/m/a998875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a.png)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管理高绩效员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高绩效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产。
他们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还常常为企业带来创新和突破,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如何有效地管理高绩效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高绩效员工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他们往往具备强烈的内驱力和目标感,对工作充满热情,并且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他们善于自我管理,能够高效地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然而,管理高绩效员工并非一帆风顺。
他们可能会对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有更高的期望,如果这些期望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导致他们的积极性受挫甚至离职。
此外,高绩效员工之间的竞争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团队内部的问题。
为了管理好高绩效员工,人力资源部门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能够准确地衡量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贡献,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岗位和业务的特点。
绩效评估不仅仅是为了给员工打分,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员工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依据。
在招聘环节,人力资源部门就要慧眼识珠,挑选出具有高绩效潜力的人才。
这需要深入了解岗位需求,制定明确的招聘标准,通过多轮面试和测评手段,筛选出那些具备高绩效特质的候选人。
同时,也要注重候选人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相符,因为只有价值观一致,员工才能在企业中长久地发挥高绩效。
一旦高绩效员工入职,人力资源部门要为他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
这些任务既不能过于简单,让他们感到无聊和缺乏成就感;也不能过于困难,导致他们无法完成而产生挫败感。
合理的挑战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培训和发展也是管理高绩效员工的重要环节。
虽然高绩效员工已经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但他们依然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根据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绩效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关系
![高绩效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32b576e783e0912a2162a08.png)
本文首先探讨高绩效企业文化的内涵及最初的确认与形成过
程. 其次将重点探讨此高绩效企业文化对人 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指 导意义 ,以及如何 透过 企业的人 力资源管理活动来塑造、强化高
绩效企业 文化 .最 后将探讨高绩效企业文化的适应 性问题。
一
图 1影响企业 文化与绩效文化的影响 ,形成要求严格、注重程序规范 与勤俭 长阶段分 为五个阶段 ,分别从幼年到成熟 ,笔者认为幼年时采用
有加的企 业文化j又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总裁的种种言行对海 尔 创新型文化会有高绩效 .越趋于成熟则采用 支持型或科层型文化 重视质量 、追求创新与卓越企业文化 .精神 的熏 陶与塑造。整体 则绩效会较 高。 另外 , 处于创新型文化的各阶层领导 ( 管理者 ) 应
[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 力资源管理 强势文化
绩效
我们经常会询 问别人或 自问 自己的价值 观为何 这是 个人层 素包括企 业所 处的环境 、产品生命周期,企 业成长阶段 .领导人 如图 1 。 ) 不同的企业文化内涵 或类型将 因为环境 、 次的价值体系;若是上升到组织层次 则称之为组织 文化 若再 的领导风格等 ( 企业成长阶段及领导风格而对绩效 有不同的影响。 上升到国家或社会层次 .则称 为国家文化或社会文化 ,而国家层 产品生命周期 . 次 的文化是一般所泛指 的 r 文化j 本 文所 关注 的企业文化属于组 这是我们常说的权变观点 ,或说是适配 的观念 。 。
维普资讯
企 业 文 化
蒿 与人资管活 零 绩金 理动 蹼
_王振源 北京大学光华 管理学 院
[ 摘 要】本文置重点于探讨 高绩 效企业文化 与人 力资管理 的关 系。首先探 讨高绩效 企业文化的 内涵及调节文化 与绩 效
人力资源三大支柱介绍
![人力资源三大支柱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50464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1.png)
人力资源三大支柱介绍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许多不同的维度和方面。
然而,在人力资源领域中,有三个重要的支柱,它们是组织的核心,对于有效管理和发展人力资源至关重要。
这三个支柱是招聘与选择、培训与发展以及绩效管理。
以下是对这三个支柱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一一来看。
招聘与选择(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招聘与选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重要支柱。
它是组织中人力资源的起点,确保组织能够吸引、挖掘和选择具有适应性、才能和技能的员工。
招聘与选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符合组织需求和文化的员工队伍。
招聘是指吸引和选拔潜在员工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发布职位需求、广告宣传、筛选简历、面试和参观以及背景调查等环节。
通过招聘的过程,组织可以从许多候选人中筛选出最适合的人选。
选择是招聘过程的下一步,它涉及到评估和决策,以选择最具潜力的候选人。
选择过程可能包括心理测试、技能评估、面试和背景调查等评估方法。
目标是找到最符合组织需求和文化的员工,并为组织提供高绩效和良好适应性的人力资源。
培训与发展(Training and Development)培训与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二个重要支柱。
它涉及到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和发展,以提高他们的技能、知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和适应组织中的不断变化的角色和职责。
培训是指为员工提供特定技能和知识的计划和活动。
培训可以通过内部或外部的培训课程、工作坊、研讨会和培训师来进行。
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发展是指为员工提供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的计划和活动。
发展可以包括与工作相关的培训、导师制度、工作轮岗和升职路径等。
通过发展,员工可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他们在组织中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三个重要支柱。
它是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并达到工作目标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能,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人资三支柱PPT课件
![人资三支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79a10d336c1eb91a375d5c.png)
统一性和工作效率。比如HRBP
就要天天和业务呆在一起,深
入业务,发现问题,从而避免
有的人既做政策也做BP还做事
务性操作,既当爹又当妈还当
.
保姆,有可能什么都做不11好。
谢谢
.
12Leabharlann 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客户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
8
.
9
THR E E
.
10
人力资源三支柱的价值
使HR更贴近业务、更高效的
支持业务,将传统的人力资
源模块化运作所产生的,因
各个模块所需要的能力和意
识上的差别,造成的对业务
效率的阻碍和影响尽量降低。
让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情,发
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专业性、
人力资源三支柱
.
张子涵
1410800411 14人资1班1
目录
ONE
TWO
概念
模型
.
THREE
价值
2
ON E
.
3
人力资源三支柱概念
• HR三支柱本质上是一个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通过再造组织能力,让人力资源管理为组织创造价 值增值、达成成果。
• 西方HR三支柱厘清了三个基本关系:各部门管理者 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HR三支柱与传统人力资源 管理实践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三个子系统 COE、HRBP、SSC间的协同互动关系。
.
4
T WO
.
5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
.
6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 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 文化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 支持
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 员管理所需的咨询、辅导 及工具、数据支持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再认识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d1f9c285901020207409ce2.png)
资 源 系 统 与 组 织 绩 效 的 ‘ 箱 ” (e a ta 20 ,2 5 。 已 有 的 黑 ’Lpke l 06 p4 ) , 研 究 也 证 实 , 理 者 和 员 工 感 知 的 高 绩 效 工 作 系 统 相 关 性 不 大 或 管 者 不 相 关 ( i t 1 20 ) 这 说 明 公 司 宣 称 的 和 实 际 运 用 的 高 绩 La e a,09 , o .
能说 明高绩效人 力资 源系统与企 业绩效存 在某种关 联 , 由此无法
判 断 是 否 构 成 了 因果 关 系 , 清 楚 到 底 是 高 绩 效 入 力 资 源 管 理 系 不 统 促 进 了组 织 绩 效 的 改 进 , 是 组 织 绩 效 较 高 的 公 司 更 愿 意 采 用 还
于结 果 ; 是 能 控 制 或 排 除 影 响 因果 关 系 的 其 它 因 素 。高 绩 效 人 三
力 资 源 管 理 系 统 对 员 工 能 力 、 度 以 及 行 为 方 面 的 影 响 , 而 影 响 态 进
到企 业 绩效 , 需 要 时 间 的 , 受 高 绩 人 力 资 源 系 统影 响 的 中介 变 是 而 量 、 节 变 量 或 者 结 果 变 量 的 分 析 和 研 究 , 往 采 用 的 横 截 面 数 调 往 据 , 他 们 的影 响 作 用 研 究 都 是 在 同 一 个 时 点 或 者 相 邻 时 点 , 只 对 这
高 绩 效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系 统 的 再 认 识
i 穗 右
( 川大学工商管理 学院 四
【 摘 要 】 文 通 过 回顾 高 绩 效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实 践 的 内 涵 和 结 构 , 及 相 本 以 关 的研 究 结 果 , 出 当 前 对 高 绩 效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系统 存 在 的一 些误 区 以 及 指 研 究 中应 亟待 解 的 问 题 , 针 对 所 提 问题 提 出 了相 应 研 究 意 见和 建 议 。 并 【 键 词 】 效 ; 力 资 源 ; 理 系 统 关 绩 人 管
解析戴维-尤里奇《高绩效的HR:未来HR的六项修炼》
![解析戴维-尤里奇《高绩效的HR:未来HR的六项修炼》](https://img.taocdn.com/s3/m/c09e8a9d6294dd88d0d26bc6.png)
2020/1/6
心有多大,学习的路就有多长,您专业价值提升的合作伙伴!——韦祎
6
前言
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取得持久进步的中心环节。 标准化、创新、整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于个人和组织绩效都能产生极
大的影响。 本书,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和部门解决三个问题: (1)未来让他人更高效,人力资源从业者应当担任何种角色,了解哪些知
《人力资源冠军》、《人力资源价值命题》、《人力资源管理的未 来》、《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外包》、《新人力资源资格》、《如何通 过人员和组织构建价值》、《组织能力:来自组织内外的竞争》、《基 于结果的领导》、《无边界组织:打破组织结构链》、《绩效导向的领 导力》、《人力资源记分卡》。
最新观点:HR部门应当像一个专业服务公司一样运行。
提高自我认知 塑造人力资源专业形象
均值 4.36 4.42 4.08 4.13
对个人绩效的影响 28% 28% 26% 18%
对组织的影响 25% 26% 30% 19%
要素1:通过结果赢得信任:设置清晰的绩效目标、兑现承诺、展示诚信 要素2:影响他人并与其建立联系:对绩效负责、帮助部门经理、成为朋友、愉快工作、承担风险 要素3:提高自我认知:必要性;目标、时间框架和计划、行动前后支持、严格监控、监管与帮助 要素4:塑造人力资源专业形象:专业组织、技能、外部关系网、人力资源社区活动 结论: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一般通过结果、建立信任关系和不断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来建立自身信
力,并且做到组织中领先 4、拥有由外及内的视角,从外部趋势来识别机会与威胁,并且知道如何利
用他们 5、他们积极、准备地服务于组织 6、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他们对组织的贡献越来越多
IBM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体系
![IBM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44e571a6edb6f1aff001f81.png)
实务·案例Practice & Case20世纪90年代初,IBM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再造,通过重新定位人力资源战略,推行高绩效文化的绩效管理体系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搭建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着力培育管理人才发展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提高了人员管理效率,提升了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能力管理体系IBM的能力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核心能力、领导力和专业能力。
核心能力是每名员工都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和价值取向,它是IBM的用人标准;领导力是对公司管理人才个人素质、思维方式和管理技能的要求;专业能力是指不同岗位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突出岗位的专业性。
IBM以能力体系为基础将招聘、绩效、薪酬、员工发展等各个流程粘合在一起,根据能力价值优化员工选聘和岗位配置,以公司战略发展导向和人员能力结构缺口系统设置培训体系,根据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对工作过程进行绩效管理,按照能力开发潜力设计员工职业生涯,根据专业能力价值体现薪酬差异。
二、绩效管理体系IBM奉行以个人业绩承诺(PBC)为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
基于PBC的个人年度绩效管理包括四个阶段:设立目标、绩效反馈与辅导、绩效评估、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PBC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员工为主,与公司经营管理目标保持高度匹配,并结合员工自身特点,将达成目标变成员工的主动行为,激励员工达成富有挑战性的绩效目标,发挥个人最大潜能。
PBC绩效目标包括业务目标、人员管理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三个方面,其中,业务目标和发展目标适用于全体员工,人员管理目标适用于经理人员。
在IBM的三类绩效目标中,业务目标反映出个人在财务、客户市场和内部运营三方面的业绩贡献,而发展目标和人员管理目标则体现出员工和经理对学习发展的关注。
员工制定业务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IBM的公司战略、所在业务单位的工作重点、部门和团队的工作目标等;发展目标要紧密围绕业务目标,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关注1-2个当年个人能力提升的重点,督促员工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人员管理目标体现重要的人员管理行为,重点关注团队成员的发展以及团队氛围的塑造。
HR三支柱到底是什么
![HR三支柱到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75c03a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f.png)
HR三支柱到底是什么HR三支柱到底是什么引导语:"HR三支柱本质上是一个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再造组织能力,让人力资源管理为组织创造价值增值、达成成果。
HR三支柱间的冲突:健康大混序1. HR三支柱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又称人力资源职能模块)一般分为”选、育、用、留、出”,或者分为工作分析、招聘、培训与开发、组织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关系、退出管理等,这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开展工作的过程链条划分的。
HR三支柱模式相比重视过程的职能化管理体系更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果与产出,即人力资源管理能为管理层、业务团队、基层员工带来哪些管理组织、管理人员上的支持。
强调结果并不代表HR三支柱模式推翻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而是以人力资源的各大职能作为方法论和工具,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那么HR三支柱模式与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职能模块实际上是嵌入到HR三支柱模式的每一个支柱之中的,即每一个支柱都从事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关的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工作,三个支柱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招聘为例,三个支柱都会涉及招聘职能的工作,但侧重不同。
COE招聘要思考招聘的渠道与资源,规划Headcount,负责管理者的招聘、猎聘,思考雇主品牌建设等;HRBP要基于业务的了解、业务团队的人员构成,分析业务最需要具备哪些胜任素质、潜质的人才,组织某些层级业务人员的面试;SSC使用HRBP提供的招聘关键词,进行简历搜索和评级;这样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总结来看,COE内部一般仍按职能划分,属于人力资源专才。
COE侧重各职能模型政策制定与方案设计,对员工的人力资源专业问询有最终解释权,对其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的优秀实践进行研究。
SSC侧重各职能模块中基础性、行政性工作,对各职能工作流程中的事务性环节进行处理,对各业务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中共性的工作进行整合、标准化处理。
人才供应链:实现高绩效均衡的人才管理模式
![人才供应链:实现高绩效均衡的人才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f0033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6.png)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人才供应链:实现高绩效均衡的人才管理模式》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才供应链的管理。在我理解,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如何找 到、培养和留住人才的策略,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将人才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并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其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企业的成 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供应链的效率和效果。
书中提到的高绩效均衡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中,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其战略和业务模式。这就需要其人才队伍不仅 要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要有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 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企业有一个持续的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以确保其人才队伍始终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
内容摘要
这些原则为企业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人才管理体系。 在实践层面,书中列举了多个成功实施人才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读者 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才供应链的运作机制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者还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 模的企业,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步骤。 总体而言,《人才供应链:实现高绩效均衡的人才管理模式》一书对于提升企业人才管理水平、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对企业管理者还是对人力资 源管理专业人士,这本书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人才供应链:实现高绩效均衡的人才管理模式》一书的目录分析向我们揭示 了其内在的逻辑架构、核心观点及操作方法。这不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宝贵 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的线索和启示。 未来,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对于人才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我们相信这 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将更加丰富和深入。
35个最经典的人力资源管理指标
![35个最经典的人力资源管理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73be8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9.png)
35个最经典的人力资源管理指标1.人员流失率人员流失率是一个衡量组织员工离职比例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特定时间段内离职员工人数与总员工人数的比例,可以评估组织的员工保留能力和员工满意度。
2.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是衡量员工对工作、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的指标。
通过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研,可以了解员工对组织的认可程度,从而制定提高员工满意度的策略。
3.岗位满足度岗位满足度是衡量员工对自身岗位的满意程度的指标。
了解员工对自身岗位的满意程度可以帮助组织调整工作安排、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员流失率。
4.培训投入与效果培训投入与效果指标用于衡量组织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和培训效果。
通过分析培训投入与员工绩效的相关性,可以评估培训项目的有效性,为组织提供改进培训计划的依据。
5.绩效考核合格率绩效考核合格率是衡量员工绩效表现优秀的比例指标。
通过考核合格率可以评估组织的绩效管理效果,进而推动组织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
6.员工晋升速度员工晋升速度是衡量员工在组织内部晋升的速度指标。
了解员工晋升速度可以评估组织的激励机制和晋升机会,并帮助组织为员工提供更有发展空间的职位。
7.域外招聘比例域外招聘比例是衡量组织对内部人才和外部人才的招聘比例指标。
适当的域外招聘比例可以为组织引进新鲜血液,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
8.高绩效员工占比高绩效员工占比是衡量员工绩效水平的指标。
高绩效员工占比较高的组织往往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9.正式员工比例正式员工比例是衡量组织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如临时工、兼职等)的比例指标。
较高的正式员工比例能够增加组织的稳定性和归属感。
10.培训满意度培训满意度是衡量员工对组织提供的培训活动的满意程度的指标。
了解培训满意度可以帮助组织改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效果和员工发展。
11.员工投诉率员工投诉率是衡量员工对组织管理和工作环境不满程度的指标。
通过减少员工投诉率,组织可以改善工作氛围、减少员工流失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的探索与分析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的探索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ca5f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f.png)
建立完善的培训和 发展体系:为员工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 会,帮助他们提升 能力和素质,提高 工作绩效
培训与发展:如何提升员工能力与潜力
培训需求分析:了解员 工需求和期望,制定培
训计划
培训方式选择:线上、 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方
式
培训内容设计:专业技 能、领导力、沟通能力
等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 试、项目、绩效等方式
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 管理基础,包括明确的组 织目标、合理的岗位设置、
完善的薪酬体系等
需要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 和员工关系,包括尊重员 工、鼓励创新、注重团队
合作等
需要具备有效的绩效管理 体系,包括明确的绩效目 标、科学的绩效评与策略
优化招聘流 程:提高招 聘效率和质 量,确保招 聘到合适的
人才
加强员工培 训:提供多 样化的培训 课程,提高 员工的技能
和素质
改进绩效管 理:建立科 学的绩效管 理体系,激 励员工提高
工作效率
加强企业文 化建设:营 造良好的企 业文化氛围, 提高员工的 归属感和忠
诚度
优化薪酬福 利制度:制 定合理的薪 酬福利制度, 吸引和留住
优秀人才
加强员工沟 通:建立有 效的沟通机 制,及时了 解员工的需 求和问题, 并采取相应 的措施解决。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可以帮助 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竞争 力。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是企业持 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流 程
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期 成功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的必要性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优化人力 资源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 绩效,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绩效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
![绩效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2b8a7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d.png)
绩效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摘要】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绩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员工的表现并提供改进的方向。
绩效不仅影响员工个人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体团队和组织的绩效。
在招聘方面,绩效表现可以作为招聘标准的一部分,帮助企业确定最佳人选。
与此绩效管理也与培训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定期评估员工表现来确定培训的需求并提供有效的培训计划。
绩效管理也对员工关系产生影响,通过公平、透明的绩效评估可以建立健康的员工关系。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重要性、影响、招聘、培训发展、员工关系、不可或缺、密切关系。
1. 引言1.1 绩效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绩效管理主要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帮助员工提升工作绩效,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以便进行薪酬、晋升和培训等方面的决策。
绩效如何影响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绩效管理与招聘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绩效评估来帮助招聘岗位和制定招聘要求。
绩效管理与培训发展的关系主要在于通过绩效评估来确定培训需求和制定培训计划。
绩效管理与员工关系的关系主要在于通过员工的绩效评估来影响员工的员工关系和工作环境。
2. 正文2.1 了解绩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了解绩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意味着认识到绩效管理如何影响组织的整体运作和发展方向。
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从而评估员工的工作效果和为员工提供反馈。
通过及时的绩效评估和沟通,员工可以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并且在必要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从而提升整体的工作绩效。
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073d7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7.png)
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管理者必须深刻理解不同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并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认识。
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执行策略和制定明确的目标,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和工作满意度。
本文将会讨论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优点以及如何在现代企业中实施。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资源。
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员工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此外,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其他重要的优点,如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形象。
这些优点能够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实现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在企业中实施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所使用的工具和策略:1.人力资源规划一项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确定适当的员工数量和满足组织目标所需的员工能力,并跟踪这些员工的进展。
这将确保企业获得所需的人才,同时避免过多的员工,防止因人员短缺而影响业务的情况出现。
2.员工培训和发展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和发展是实现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
培训和发展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知识,使他们更加熟练地执行任务,并且更有信心。
3.员工福利关心员工的福利和福利政策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满意度。
福利政策可以是基本的,如医疗保险、生育假和年假等;也可以提供高级福利,如灵活的工作时间、休假和子女教育补贴等。
这些福利政策将使员工更加忠诚和投入的工作中。
4.绩效评估绩效评估工具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提供相应的反馈。
这将帮助员工了解如何改善自己的表现,并提高他们的自我激励。
绩效评估也是识别和奖励成绩卓越的员工的好方法。
5.员工参与和沟通员工参与和沟通是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这将使员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和愿景,并使员工自信地意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这也会促进员工间的良好合作和沟通,提高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将团队带入更高的层次。
胜任力模型:高绩效的人才标准
![胜任力模型:高绩效的人才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1e6482cbcd126fff7050b72.png)
胜任力模型:高绩效的人才标准一、什么是胜任力?胜任力(Competency)是在特定企业的环境中,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秀业绩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
胜任力的突出特点是可以预测成功。
如同企业采购原材料一样,必须先制定一个原材料的标准,按这个标准去检验所要采购的材料,这样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合格优质率。
人才的选拔也是一样的道理,建立组织用人的标准去评估和发展人才,才让组织产生高绩效。
这个组织用人的标准就是胜任力。
二、胜任力模型落实企业人才管理,驱动战略目标实现三、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四、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势1.人力资源管理的控制点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2.与组织战略和文化相一致3.聚焦于个人贡献4.为整合人力资源的管理流程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5.聚焦于可观察、可培养的行为6.员工的接受度高7.倡导员工为自己的绩效和发展负责五、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原理、方法与步骤1. 胜任力与绩效的因果关系2.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3. 构建胜任力模型基本步骤1) 确定业绩标准:在建立胜任力模型之前,必须定下一个标准,即我们希望用所建立的胜任力模型来预测什么样的业绩。
2) 选择调研对象:根据所确定的业绩标准,确定哪些人达到了所定的标准,哪些人没有达到所定的标准。
然后,选择一部分达到所定标准和一部分没有达到所定标准的人进行调研。
3) 关键事件访谈:常用的调研方法包括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BEI )、专家小组、问卷调查等,而其中最有效和可靠的就是行为事件访谈。
4) 数据分析和建模:通过访谈获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专门的分类、编码和量化,并最后确定所应该包括的胜任力。
5) 模型验证:采用各种方法验证所得到的胜任力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6) 模型推广和应用:在企业的人力管理活动中应用所建立的胜任力模型,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4. 利用和邦胜任力卡片快速构建销售总监岗位胜任力模型流程演示胜任力卡片是和邦咨询根据多年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的实践经验,提炼的胜任力模型数据辞典。
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3295c4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2.png)
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和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以及绩效管理二者都为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激烈的市场中有助于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先概述了二者的意义,分析在具体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绩效薪资管理,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旨在通过此次探析,可以深入提高有关研究的具体成果,为企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1企业绩效和薪酬福利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1.1薪酬管理体系有待健全结合国内企业当下的状况来分析,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未进一步认知薪酬管理,造成原本存在的问题持续扩大化,部分工作在具体落实中发生了较大偏差。
以当下的具体状况来分析,一些公司在绩效考核上常常为事后考核,造成考核效果不理想,难以更为合理地开展绩效管理,因此,极大影响考核结果,未充分体现员工激励的作用,有碍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如:一些企业开展绩效考核时,未事先发放考核表,即便明确了相关的内容,也只不过是大致方向,未详细规定细节上的内容,比如迟到。
企业绩效考核在针对员工进行的同时,还需要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如某一部门管理目标未实现,则需要针对整个部门绩效进行进一步的控制。
1.2薪酬结构不够科学以国内的企业状况来分析,尤其是部分中小型企业,它们的薪资结构有着不科学的内容,其中相对关键的内容存在下述几点:第一,内外薪酬不够科学,内部薪酬指的是薪资,是按劳分配的体现,外部薪酬指的是福利,设置目的在于激励。
部分公司往往侧重于外部薪酬,它们均为较为普遍的外部薪酬。
实际上,部分公司发放福利时,不够关注职工的满意度,造成激励效果不够乐观。
第二,侧重于个人,不够注重团队。
现如今,就部分企业的状况来说,较为注重于职工个人,一般以个人激励角度为切入点,这有助于激发广大职工的主动性,事实上,该模式也有着一定不足,即不够注重职工的协调性,不够关注集体合作。
公司在具体发展中,需要借助团队合作力量,并非个人力量。
若只关注个人激励,很大程度上将有碍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9a50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5.png)
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方法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的重要资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一、制定明确的招聘策略招聘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第一步。
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招聘策略,明确所需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并采用适当的渠道和方法吸引合适的人才。
合理招聘既包括外部招聘,也包括内部晋升和转岗,通过内部提升可以有效激励员工,提升员工忠诚度和工作动力。
二、建立灵活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
建立一个灵活的绩效评估体系,能够根据员工的不同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个性化评估。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将高绩效的员工调配到更重要的岗位上,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而低绩效的员工则可以接受培训或调整工作职责。
三、制定合理的员工激励政策员工激励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激励政策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激励政策可以包括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根据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激励计划,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持续成长和提高绩效。
四、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对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至关重要。
组织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让员工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同时,鼓励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五、持续关注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对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组织需要持续关注市场的动态,了解各种人才的供求情况和薪酬水平的变化。
通过及时调整招聘策略和薪酬福利等措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总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有效管理组织的关键。
通过制定明确的招聘策略,建立灵活的绩效评估体系,制定合理的员工激励政策,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以及持续关注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员工满意度,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第五章--人员绩效考评
![人力资源管理----第五章--人员绩效考评](https://img.taocdn.com/s3/m/065b1f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b.png)
2、有助于保证员工行为和企业目标的一致
绩效考核指标对员工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绩效与员工努力程度的关系
努
力
的 一 致 性
方 向 与 企 业
目
高 低
标
员工工作努力程度
高
低
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 大幅度提高 有所提高
企业绩效 降低
企业绩效 无明显变化
3、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4、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决策的科学合理
2、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对员工在绩效考核期间工作任务和工作要 求所做的界定,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参照系。绩 效目标由绩效内容和绩效标准组成。
绩效内容 界定了员工的工作任务,即员工在绩效考核期间应当 做什么事情。
绩效标准 明确了员工的工作要求,即对员工绩效内容作出明确 的界定:员工应当怎样来做或者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案例:绩效考评的误区
误区五:相比错误 部门中的某一个表现的特别好、特别优秀,
绩效考评时所有人都不如他,形成一个标杆, 而影响了所有其他人的成绩。有可能在你部 门里考评分很低的员工,在别的部门里是最 好的。不要因为部门里有个最好、最光彩的 人,而扼杀了其他所有的人。
案例:绩效考评的误区
误区六:盲点 我有这个缺点,如果我的员工也有同样的缺
案例:绩效考评的误区
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一、绩效(Performance) (一)定义 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空间等条件下完成某一 任务所表现出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 “绩”——业绩,即员工的工作结果; “效”——效率,即员工的工作过程。 绩效(Performance)=结果(做了什么)+过程 (如何完成) 表现形式: (1)工作效率 (2)工作数量和质量 (3)工作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绩效管理体系概述(上)绩效管理体系(上)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进行高效的绩效考核,这其实是一个老题新谈,因为在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中,绩效考核都是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但是在企业中绩效考核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其实并不容易。
下面我们首先从企业绩效管理的高度来开始具体的课程。
(一)绩效管理体系与绩效考核1.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大家往往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划上了等号,将两者混淆在一起,或者说用前者把后者取代了。
实际上,绩效考核是不能与绩效管理相等同的,前者只是企业整个绩效管理体系当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
要真正做好绩效管理,许多工作其实是做在绩效考核本身之外的,譬如与之相关的公司战略、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以及目标设定等等。
2.绩效管理体系的定义要想区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首先必须将两者的定义明确下来。
企业绩效管理的定义是:绩效管理体系是一套有机整合的流程和系统,专注于建立、收集、处理和监控绩效数据。
它既能增强企业的决策能力,又能通过一系列综合平衡的测量指标,来帮助企业实现策略目标和经营计划。
3.绩效考核的定义绩效考核的定义是:组织的各级管理者通过某种手段,对下属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评价过程。
4.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和联系通过两者定义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刚才提及的一点,即绩效考核只是企业整个绩效管理体系当中的一个管理环节,是一项管理的制度性工作。
相比而言,绩效管理体系涉及的范围就广泛得多了,包括了凡是与绩效相关的所有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绩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实现运营目标的作用在所有企业的运行中,绩效管理体系是必须具备的。
而且,需要明确的是,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运营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是充分必要的、不可或缺的。
具体而言,绩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实现其运营目标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详尽的、可测量的标准将目标都挂在墙上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将这些高高在上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做事的标准。
2.能将企业宏观的营运目标细化到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中运营标准的细化实际上就是将具体做事的标准落到实处,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告诉具体岗位上的员工:他与企业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为目标做贡献。
3.能用量化的指标追踪跨部门的、跨时段的绩效变化跨部门在现代企业中,单个部门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对它的制约,例如在原材料、信息等支持方面。
一个部门想要把业绩做好,就不可能闭关自守,必须要与其他部门乃至整个工作网络发生联系,甚至有必要去控制和影响自己部门的上下端。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绩效管理体系强调了量化指标在综合考虑其他部门基础上的一种变化。
跨时段这就意味着,通过绩效管理体系,我们在第一季度,就能够预计在第三季度甚至第四季度的一些工作。
4.能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实际绩效表现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对于企业的经营或者部门的运转而言,应该清楚地知道优势在哪里以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但可悲的是,很多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辨别系统而始终处于模糊的状态之中。
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5.对企业的关键能力和不足之处能做到一目了然任何一家企业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做到攻守兼备的,例如市场份额、高毛利、高质量的产品以及成本的降低是不能同时达到的。
在任何情况下,企业如果想实现一个战略,就必须考虑什么是自己的长处,同时什么是自己的短处。
而绩效管理则能够像温度计一样体现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并且是通过具体的数据来体现的,而不是凭借主观的感觉判断。
6.能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执行结果提供有效支持信息企业在实施了一项具体的工作之后,通过绩效管理提供的支持信息可反映出相关的绩效指标有没有变化。
7.能鼓舞团队的合作精神绩效管理能够使团队的每个成员得到公正的评价,使每个人工作的价值得到组织的认同,使其感受到一种尊重,从而使组织中的每个人能够在一个具体的位置上贡献力量。
8.能为制定和执行员工激励机制提供工具企业对员工的奖惩是需要依据的,而绩效管理则能够在工具上对员工的激励工作起到支持作用。
第二讲绩效管理体系概述(下)绩效管理体系(下)(三)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位置前边已经提到,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中是占据一个具体位置的。
绩效考核不能脱离绩效管理的体系框架,同时与框架中的其他因素存在一系列的逻辑关系,如图1-1所示。
1.战略规划的设计思路战略规划设计的时间跨度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战略规划设计所考虑的时间跨度是不一样的。
规模大的企业,可以制定一些长远的规划;但是作为一些中小型企业,首先要明确的则是两到三年之内的发展目标,这样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在企业的绩效管理方面,设计战略规划的时间跨度也在两到三年为宜。
图1-1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位置示意图 战略规划设计的评价内容对于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明确的是从哪些角度来进行设计。
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战略规划设计的重心仍然只放在财务指标方面,没有其他的目标体系,从而给企业内部进行绩效管理带来了很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战略规划设计需要有一个结构化的思路,否则整个员工队伍就会看不见方向。
一个基本的评价内容构成思路是:①财务指标企业战略规划中常见的“销售收入要达到多少”、“资产规模要达到多少”、“利润要达到多少”等等,都属于财务指标。
目前,财务指标已经变成了企业规划当中的一种导向。
不可否认,财务指标对于企业绩效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但仅有财务指标是相当片面的。
因为财务指标的内容是企业资本所有者最为关心的,对其目标的实现最为欢欣鼓舞的也是企业大大小小的股东,对员工很难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②市场指标市场指标实际上是指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形象,例如企业在行业当中的排名、在行业中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在客户面前的受尊重程度等等。
财务指标是受市场指标支撑的,有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有优秀的财务表现,是因为其在市场当中有这种霸气、控制力,而形成了一种竞争优势。
这些指标是包括企业老总在内的所有中高层管理干部最为关注的。
这些指标的提升,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有助于他们在行业中的个人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指标对广大员工并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
③流程指标绩效管理体系与企业的流程有很大关系。
流程是指在企业整个业务管理中的一些固化的、网络状的、线性的程序;并与所有的岗位关系密切。
企业里有许多流程,例如业务方面的、质量方面的、财务方面的等等,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与所有员工关系紧密的网络状态。
【案例】“日照柠檬酸”引领行业能耗标准柠檬酸是我国出口量比较大的一种有机酸,它主要是从木薯干等含高淀粉的农产品中提取的,主要用于饮料添加剂和油管清洗剂,应用面很广泛,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我国生产柠檬酸历史悠久,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集中度。
在该行业中,第一把交椅是名为“丰原生化”的上市公司,它主要是以量取胜,年产量大概十几万吨。
通过分析,在业内真正对“丰原生化”产生威胁的,是“日照柠檬酸”。
因为,“日照柠檬酸”的能耗指标始终能够领先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这就意味着,作为能源型的制造企业,“日照柠檬酸”的生产制造成本、技术、管理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耗能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管理的综合指标。
“日照柠檬酸”之所以能够始终在行业能耗标准方面领先,是与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投入分不开的。
在“日照柠檬酸”,车间主任一级都是本科生,并基本配备手机、电脑;基层员工都是来自原无锡轻院、天津轻院的高材生,技术指导也是比较优秀的。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稳定的员工队伍(高质量的管理人员以及杰出的技术创新者)是“日照柠檬酸”保持竞争优势的保障。
这就说明,企业里的流程指标,例如煤耗、电耗、气耗、退货率、客户满意度等等,往往是散布在企业各个环节中的,而且与各个岗位的工作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这些指标才是与企业的员工靠得最近的。
④员工成长指标员工的成长指标包括员工知识结构的调整、人员结构的调整、轮岗时间、合理化建议的采纳数量、员工的士气、员工流动率等。
一个企业只有员工队伍稳定了,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最终支持财务收入的提高。
2.年度经营计划的设计思路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框架下,下一层更为具体和清晰的就是年度经营计划。
对于制定年度经营计划需要:注意数据年度经营计划需要从财务、市场、流程以及员工成长四个方面获得数据支持,正如一位管理学家所说的“如果不能把某个工作数字化,说明还不能真正管理它”。
与流程相结合因为企业每年的流程都会进行若干调整,并且流程会决定企业在某一方面绩效的水准,所以,年度工作计划需要与流程相结合。
【自检1-1】以下是企业确定年度经营计划目标最低限度必须考虑的六个方面,请对照这些要求并结合贵单位见参考答案1-13.组织架构体系的支撑业务流程年度计划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组织上,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组织体系与计划的关系十分紧密。
然而,企业经常会出现组织机构虽然已经搭建起来了,但是实际上完全没有按照既有的方式来运行的情况,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对组织架构中难以量化的部门进行指标化企业的目标和流程是组织结构设立的依据,而最终确定下来的组织结构是要为整个年度目标和计划做支撑的,并且,这种支撑是通过各个部门在计划框架下所需要完成的指标来予以体现的。
然而,企业在这个环节中往往会遇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即某些作为支持和服务的部门,其指标很难量化,因而无法测量其对整个组织的贡献。
要处理这个问题,就要做到“能够量化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或者流程化”,并且要注意这个过程的具体操作;否则,在上级下达任务的时候,这些提供支持和服务的部门就会逃避其工作范围内的标准化要求,进而无法衡量其工作质量的高低。
因此,对一些所谓的难量化的部门进行指标化,是目前在企业绩效管理当中核心的核心,具体内容后面会讲到。
明确组织架构的作用组织架构的明确,实际上是对整个绩效基础的设定,包括职责权力、管控、上下级汇报、目标的流动方向、业务流程的纵横向网络状的形成等等,在确定整个组织架构的前提下,把整个体系明确下来,最终发挥出一个组织体系对于整个年度计划的支撑作用。
在此基础上,通过衡量其对整个目标的价值贡献的比重,就可以知道一个部门到底具有多少价值。
4.与组织结构紧密配套的关键岗位在绩效管理的体系中,与组织紧密配套的是岗位。
树立对于岗位的动态观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计划需要每年进行调整,相应的组织也随之需要年年调整,导致岗位也会经常变动;即使岗位本身不变,其职责范围也会有所调整。
这就要求企业对于岗位首先要形成一个动态的观念。
确定关键岗位的方法与工具企业中的关键岗位可以通过以下的工具和方法来确定:①工作分析可以通过工作分析来明确关键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