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大气边界层
大气环境学重点复习及部分简答题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气象过程小尺度大气边界层自由大气1大气边界层的特征1.1、大气边界层定义1.2 大气边界层垂直分层结构粘性副层(微观层)近地边界层(=近地面层+冠层,常通量层)Ekman层(上部摩擦层、外部边界层)层流、紊流1.3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海洋陆地大气边界层的分类与特征1.4 大气边界层特征:温度、风和湍流空气的增热和冷却大气中的非绝热过程传导:贴地气层辐射(主要长波):地面与空气间对流与乱流:气层之间由于地表性质差异受热不均等引起的空气大规模有规则的升降运动,称对流。
(高低层)小规模不规则的涡旋运动称乱流,又称湍流。
(近地层大气热量交换的重要方式)水相变化:潜热交换蒸发吸热,蒸发所带水分多于凝结,大气获得热量,热带(对流层下半部)大气中的绝热过程没有热量交换,由于压力的变换(1)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进行垂直运动时,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只因体积膨胀(或收缩)作功引起内能增减和温度变化过程,称为干绝热过程。
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干绝热直减率,r d据计算:r d=0.98℃/100 m≌1℃/100 m。
(2)湿绝热过程饱和湿空气作垂直湿绝上升运动时的绝热变化过程,称湿绝热过程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湿绝热直减率,用γm表示。
γm<γd(上升时水汽凝结所放出热量补偿了部分气块膨胀消耗的内能)γm是一个变量,它随气温升高和气压降低而减小。
高温时的γm比低温时的γm小(气温高时,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含量较大)气压高的饱和空气块的γm大于气压低的(气压高时空气密度大,释放的潜热所起的补偿增温作用要小一些)低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日变化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太阳辐射、云况、风速和土壤热性质有关,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低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1)大气的绝热过程(2)干绝热直减率rd=-(dT i/dZ)d=g/C pg-重力加速度g=9.81 m/s2C p-干空气定压比热,C p=1005 J/(kg.K)下标i--表示空气块下标d--表示干空气一干空气块绝热升降到标准气压(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称为它的位温。
边界层重要知识点归纳
边边界界层层重重要要知知识识点点归归纳纳第第一一章章大气边界层的定义:大气的最低部分受下垫面(地面)影响的层次,或者说大气与下垫面相互作用的层次。
大气边界层的厚度差异很大,平均厚度为地面以上约1km 的范围,以湍流运动为主要特征。
还可细分为近地层(大气边界层下部约1/10的厚度内)和Ekman 层。
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1)大气边界层的主要运动形态一般是湍流:不规则性和脉动性(2)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大气边界层湍流:①机械湍流:风切变,机械运动;②热力湍流:辐射特性的差异;】大气边界层的分层:(1)粘性副层(微观层)(2)近地层(常通量层)(3)Ekman 层(上部摩擦层)【(1).粘性副层(微观层):分子输送过程处于支配地位,分子切应力远大于湍流切应力。
(2).近地层(常通量层):大气受地表动力和热力影响强烈,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激烈,运动尺度小,科氏力可略。
(3).Ekman 层(上部摩擦层):在这一层里,湍流粘性力、科氏力和气压梯度力同等重要,需要考虑风随高度的切变。
】大气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厚度的时空变化很大,空间范围从几百米到几千米。
海洋上:由于海水上层强烈混合使海面温度日变化很小。
陆地上,边界层具有轮廓分明、周日循环发展的结构。
大气边界层结构:(1)混合层: (2)残留层:日落前半小时,湍流在混合层中衰减形成的空气层,属中性层结。
(3)稳定边界层:夜间,与地面接触的残留层底部逐渐变为稳定边界层。
其特点为在静力稳定大气中有零散的湍流,虽然夜间近地面层风速常常减弱或静风,但高空200m 左右,风却由于低空急流或夜间急流能达到超地转风。
第二章湍流:流体运动杂乱而无规律性(运动具有脉动性),不同层次的流体质点发生激烈的混合现象,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杂乱无章,其对应的物理量随空间激烈变化。
雷诺数:——湍流判据,特征Re 数定义: =特征惯性力/特征粘性力;它表示了流体粘性在流动中的相对重要性:(1)Re 》1,粘性力相对小(可忽略),大Re 数流体,弱粘性流;(2)Re 《1,惯性力相对小(可忽略),小Re 数流体,强粘性流; ν/Re UL ≡(3)Re=1,二者同等重要,一般粘性流;湍流的基本特征:(1)随机性;(2)非线性;(3)扩散性;(4)涡旋性;(5)耗散性湍流的定量描述:湍流运动的极不规则性和不稳定性,并且每一点的物理量随时间、空间激烈变化,湍流的杂乱无章极随机性可以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研究。
CH1_大气边界层
地球大气垂直分层
外逸层:温度低,气体粒 子外逸
热层:空气电离状态,电 报 中间层:垂直对流,最低92℃ 平流层:空气稀薄、平流、 飞机;15-35km臭氧 对流层:75%大气、90%水 蒸汽;云、雨、雪等
地球大气垂直分层
1.1 大气边界层定义
(11km)
Tropopause Troposphere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边界层气象学
边界层气象学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课程属性 : 专业课 学时/学分 : 32 / 2 成绩评定 :笔试(70%)+ 平时成绩(30%) 施婷婷,应用气象学院,气象楼803室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主要是研究大气边界层中的各种动力和物理过程。 大气边界层是指离地面1~2公里范围的大气层最底下的一 个薄层,它是大气与下垫面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层次, 它与天气、气候以及大气环境研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由于人类的生命和工程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这一层 次内,所以大气边界层的研究又与工业、农业、军事、 交通、以及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相关。
大气边界层物理
研究意义
地面的摩擦作用,使大气边界层成为大尺度运动动能的汇(见大气角动量平衡)。地面的物理量,如动量、 热量、水汽含量等,向自由大气的输送,都要通过边界层,从这种意义上讲,大气边界层又是向大气输送物理量 的源。因此关于大气边界层的物理知识,对大尺度天气过程的演变、长期预报和气候理论等问题的研究,都是很 重要的。
感谢观看
当流体在大雷诺数条件下运动时,可把流体的粘性和导热看成集中作用在流体表面的薄层即边界层内。根据 边界层的这一特点,简化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并加以求解,即可得到阻力和传热规律。这一理论是德国物理学 家L·普朗特于1904年提出的,它为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气边界层分析图流体在大雷诺数下作绕流流动时,在离固体壁面较远处,粘性力比惯性力小得多,可以忽 略;但在固体壁面附近的薄层中,粘性力的影响则不能忽略,沿壁面法线方向存在相当大的速度梯度,这一薄层 叫做边界层。流体的雷诺数越大,边界层越薄。从边界层内的流动过渡到外部流动是渐变的,所以边界层的厚度 δ通常定义为从物面到约等于99%的外部流动速度处的垂直距离,它随着离物体前缘的距离增加而增大。根据雷 诺数的大小,边界层内的流动有层流与湍流两种形态。一般上游为层流边界层,下游从某处以后转变为湍流,且 边界层急剧增厚。层流和湍流之间有一过渡区。当所绕流的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或高速气流掠过物体时,在邻 近物面的薄层区域有很大的温度梯度,这一薄层称为热边界层。
发展
大气边界层物理的发展,还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高建筑物(如高楼、桥梁、高塔 等)的风负荷(见建筑气象学);波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对于原子、化学、细菌战争的防护,导弹、火箭运行 的气象保障,新式兵器现场使用的气象条件的研究(见军事气象学);随着工业发展而出现的大气污染,大气公 害问题的研究;农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的研究(见农业气象学)等;都与大气边界层物理的研究有关。
大气边界层概述
夜间边界层温度垂直分布的演变
2001年1月27日-28日逆温生消的演变过程
300
250
高 200 度 150
1999/10/5 08:00,北京 露点和大气温度垂直分布
不稳定
稳定(逆温)
不稳定边界层风、温廓线
稳定边界层风、温廓线
夜间稳定边界层比起白天的对流边界层来有显著的不 同,特别是,夜间经常在很低的高度上出现较强的逆温, 严重阻碍了物质和能量的扩散。因此研究夜间逆温层的演 变规律,尤其是确定逆温层顶的高度如何随时间演变,是
生态边界层示意图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定义边界层的上界,这也是一 个很困难的问题。有时,上界很明显,例如逆温盖,在盖 子以下大气受下垫面影响很大,而在盖子以上则未受影响。 但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明显的界限是不存在的,下垫面的作 用随高度的增加只是缓缓减弱。一般地,类似于流体动力 学中边界层厚度的定义,定义大气边界层的上界为在这个 界面上 ,由地面作用导致的湍流动量通量以及热通量均减 小到地面值的很小一部分,例如1%。但有时 也以逆温层顶 作为大气边界层上界。
大气边界层概述
王成刚 大气物理系
与流体力学中称固壁附近的边界层为“平板边界层”、 “机翼绕流边界层”等类似,大气边界层也常常被称为“行 星边界层”,因为它是处于旋转的地球上的。当大气在地表 上流动时,各种流动属性都要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由此 产生的相应属性梯度将这种影响向上传递到一定的高度,不 过这一高度一般只有几百米到一二公里,比大气运动的水平 尺度小得多。在此厚度范围内流体的运动具有边界层特征。 在大气边界层中的每一点,垂直运动速度都比平行于地面的 水平运动速度小得多,而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则比水平方 向上的大得多。此外,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水平风速的大 小在随高度变化的同时,风向也随之变化。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孔径闪烁仪
系
统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车载移动地面气象观测系统
风廓线雷达 云高仪
微波辐射计
声雷达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边界层综合观测
名称 O’Neill Kansas FIFE
二氧化碳水汽通量仪 (LICOR7500)
系留气艇
坐小船去岛上观测
哈尔巴林观测试验,主要目的是了解典型季节该地区日遗化学武器销毁设施所在地的大气
边界层结构和湍流扩散特征,了解当地的地形和下垫面对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影响强度,掌握该 地区的大气扩散规律,具体包括边界层风、温垂直廓线和时间演变,逆温层厚度和混合层高度,湍 流结构和湍流扩散参数,以及由地形引起的局地环流和冬季下雪时的天气背景对当地边界层的影响 等,为确定排气筒高度、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
区草原
生物过程、区域遥感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白洋淀试验
主要目的是研究非均 匀下垫面(存在陆地 和大面积的水域)的 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 量特征(存在湖陆风 环流),针对非均匀 下垫面的湍流通量参 数化,设计出可靠的 方案
涡旋相关测通量小塔 风温廓线仪(LAP3000)
鲍恩比测量系统
白洋淀
大气边界层观测基础课件
大气边界层探测特点:
大气边界层探测侧重于认识大气边界层的结构、湍流 性和地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气边界层探测问题的核心是大气湍流问题,关键是下垫面的影响,突出 特征是边界层结构的日变化,重点是物理过程和演变机制。
大气环境学重点复习及部分简答题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气象过程小尺度大气边界层自由大气1大气边界层的特征1.1、大气边界层定义1.2 大气边界层垂直分层结构粘性副层(微观层)近地边界层(=近地面层+冠层,常通量层)Ekman层(上部摩擦层、外部边界层)层流、紊流1.3 边界层发展的日变化海洋陆地大气边界层的分类与特征1.4 大气边界层特征:温度、风和湍流空气的增热和冷却大气中的非绝热过程传导:贴地气层辐射(主要长波):地面与空气间对流与乱流:气层之间由于地表性质差异受热不均等引起的空气大规模有规则的升降运动,称对流。
(高低层)小规模不规则的涡旋运动称乱流,又称湍流。
(近地层大气热量交换的重要方式)水相变化:潜热交换蒸发吸热,蒸发所带水分多于凝结,大气获得热量,热带(对流层下半部)大气中的绝热过程没有热量交换,由于压力的变换(1)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进行垂直运动时,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只因体积膨胀(或收缩)作功引起内能增减和温度变化过程,称为干绝热过程。
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干绝热直减率,r d据计算:r d=0.98℃/100 m≌1℃/100 m。
(2)湿绝热过程饱和湿空气作垂直湿绝上升运动时的绝热变化过程,称湿绝热过程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湿绝热直减率,用γm表示。
γm<γ d (上升时水汽凝结所放出热量补偿了部分气块膨胀消耗的内能)γm是一个变量,它随气温升高和气压降低而减小。
高温时的γm比低温时的γm小(气温高时,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含量较大)气压高的饱和空气块的γm大于气压低的(气压高时空气密度大,释放的潜热所起的补偿增温作用要小一些)低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日变化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太阳辐射、云况、风速和土壤热性质有关,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低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1)大气的绝热过程(2)干绝热直减率rd= -(dT i/dZ)d=g/C pg-重力加速度g=9.81 m/s2C p-干空气定压比热,C p=1005 J/(kg.K)下标i--表示空气块下标d--表示干空气一干空气块绝热升降到标准气压(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称为它的位温。
《大气边界层》PPT课件
9.1.4 Turbulent transport and fluxes
湍流输送和通量
热通量(heat flux)
热通量大于零,热量向上输送。 热通量小于零,热量向下输送。
9.1.5 Turbulence closure 湍流闭合
建立关于平均量的大气运动和热力学方程组, 称为雷诺平均方程(Reynolds averaging)
扰动值
方差 variance
速度方差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湍流 是平稳的。速度方差在空间上是均 匀的,即 湍流是各向同性的(isotropic)。
协方差
9.1.3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湍能和湍流强度
kinetic energy
考虑无限薄层,没有热容量
❖ FHs :sensible heat flux(感热通量、感热) ❖ FEs :latent heat flux (潜热通量、潜热) ❖ FGs :the conduction of heat down into
the ground, (positive downward, away from the surface)
湿度通量
9.2.4 The Global Surface Energy Balance
9.2.4 The Global Surface Energy Balance
9.3 Vertical Structure 垂直结构
9.3.1 Temperature
绿色虚线:标准大气,黑色实线:实际大气
出现三阶量
建立二阶量方程,同 时建立三阶量和二阶 均量之间的关系,称 为二阶闭合 (Second-order closure),建立三 阶量方程,同时建立 四阶量和三阶均量之
大气边界层
第三章对流启动的影响因子分析强对流等中小尺度天气的分析和预报历来是气象业务的难点,各种动力和热力不稳定的存在是对流发展的前提,位势和层结不稳定是强对流活动最重要的基本条件,对流能量的大小决定了对流发展的程度。
因此,分析大气位势和层结不稳定、计算对流能量成为分析和预报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章着重研究了几个与强对流有关的参数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1.1边界层厚度BLD(BoundaryLayerDepth)大气边界层是指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区域。
大气流过地面时,地面上的各种粗糙元都会使大气流动受阻,这种摩擦阻力由于大气中的湍流而向上传递,并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达到某一高度后便可忽略。
此高度称为大气边界层厚度,它随气象条件、地形以及地面粗糙度等变化,大致为300-1000m。
3.1.2自由对流高度LFC(Level ofFreeConvection)某一高度以下气层稳定,气块只能在外力作用下才能强迫抬升,当上升到这一高度后,气块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气块能从环境大气中获取不稳定能量自由上升,这个高度即为自由对流高度。
在"T-logP 图上,用地面温度、气压和露点作状态曲线,它与层结曲线相交点所在的高度即为自由对流高度。
3.13对流有效位能CAPE(ConvectiveAvailablePotential Energy)对流有效位能CAPE是从自由对流高度(气块温度超过其环境温度,气块相对于其环境是不稳定的高度)到平衡高度(环境温度超过气块的温度,气块相对其周围环境是稳定的高度)自由对流层内累积浮力能垂直积分的指数。
是判断大气是否发生对流最常用的参数。
根据这种考虑,引入对流有效位能CAPE 的概念:dz Tve Tve Tv g CAPE zezc ⎰-= 式中,zc 为自由对流高度,Ze 为平衡高度,Tv 为气块的虚温,Tve 为环境大气的虚温.CAPE 为在自由对流高度之上,气块可从正浮力作功获得的能量。
大气边界层理论
大气边界层是地球一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桥梁。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以及地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均是通过大气边界层过程来实现的。
由于人类生活在大气底层一大气边界层中,因此人体健康与大气环境密切相关。
天气、气候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人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使某些疾病加重或恶化,同时适宜的气象条件又使病毒、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繁殖、传播,使人们感染而患病。
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人口、机动车、燃煤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生产中的废气、尘埃和汽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加上高大建筑的增加,改变了城市的小气候,使城市在无强冷空气活动的情况下,大气扩散能力极差,造成大气质量不断恶化,从而危害到人体健康,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
因此,边界层尤其是城市边界层大气结构及其与污染物浓度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边界层定义为直接受地面影响的那部分对流层,它响应地面作用的时间尺度为小时或更短.大气边界层,是指受地球表面摩擦以及热过程和蒸发显著影响的大气层。
这些作用包括摩擦阻力、蒸发和蒸腾、热量输送、污染物排放,以及影响气流变化的建筑物和地形等。
边界层一般白天约为1 km,夜间大约在200 m左右,地表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消耗和扩散在大气边界层内。
地面典型吸收率约为90%,其结果使大部分太阳能被地面吸收。
正是地面为响应太阳辐射而变暖或变冷,它依次迫使边界层通过输送过程而变化。
边界层内气流或风可以分为平均风速、湍流和波动三大类。
边界层中诸如湿度、热量、动量和污染物等各种量的输送,在水平方向上受平均风速支配,在垂直方向上受湍流支配平均风速是造成快速水平输送或平流的主要原因。
边界层中一的水平风速2~10 m是常见的。
在夜间边界层中经常观测到的波动,虽然它们只能输送少量的热量、湿度和污染物之类的标量,但在输送动量和能量方面却有着显著的作用。
许多边界层湍流是由来自地面的作用引起的,例如白天阳光充足,地面的太阳加热使暖空气热泡上升,这种热泡就是大湍涡。
动力气象学 (8.2)--大气边界层
0
(1) (2)
求Ekman层中风速垂直分布的解析表达式
fvg
fv
K
2u z 2
0
fug
fu
K
2v z 2
0
(1) (2)
• 边界条件:
上边界,在离开地面足够高的地方(边界层顶)湍流粘性 力足够小,那里的风变为地转风
当z 时,u ug , v vg =0
下边界,当z=0时,u=0,v=0
molecular
大气边界层的动力特征
大气边界层的作用
(1)人类活动区 (2)43%入射太阳能在此被吸收、而后返回大气 (3)几乎所有水汽在此被接受,并通过水汽提供大气内能 的50% (4)几乎消耗整个大气动能的一半左右
行星边界层既是整个大气的主要能量源,也是大气的动 量汇,它在地球表面和自由大气之间的热量、水汽和动量的 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有很大影响。
cos
z hE
)
v
z
u g e hE
V
0
自由大气
Ekman层 (100m-1km) 近地层(2-100m) 贴地层(0-2m)
2、近地层: 湍流运动非常剧烈, 主要以湍流粘性力为主。
边 3、上部摩擦层(Ekman层):
界
湍流粘性力、自由大气:湍流粘性力可略
——准地转。
§1.1 近地层中的风速垂直分布
• 近地层中,动量、热量、水汽的垂直输送几乎不 随高度改变,故也称为常值通量层.
• 考虑到近地层很薄,通常也认为风随高度增加, 但风向不变,假设动量的垂直输送通量为Fu为常 数,由此便可求出此层中风的垂直分布
• 中性大气 & 层结大气
常值通量层
第四章 定常大气边界层
1971-72年Deardorff和Wybgaard提出了对流相似性理论,构成了应用于对流
边界层的相似性原理。 1971年以美国Kansas试验资料Businger等人用得到了 Monin -Obukhov相似性 函数的具体形式,1976年Dyer等人利用澳大利亚ITCE试验又做了完善,使得 该理论有了极大应用价值。 1984年Neuwstadt建立了局地相似性理论,出现了应用于稳定大气边界层的相 似性原理
相似理论的思想是把变量组成无量纲组 量纲分析方法
π 理论(参考流体力学课本)
这个方法帮助我们从所选的变量中建立 无量纲组 无量纲组的正确选择将能提供无量纲组 之间的普遍适用的经验关系,即研究的 结果时时处处都适用,这是人们所希望 的
研究相似理论共分4步:
1)选择(推测)那些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变量
零值位移d值的计算
在森林地区、城镇建筑物上空、下垫面上种植有高杆作物地区 以及洋面存在较高波浪的条件下,通量廓线关系公式需作一定的修正, 此时下垫表面(陆地、海洋)的起始高度将被抬高到作物、森林、建 筑物和波浪顶层附近,必须以z-d值置换z值,d值称作动力学零值位移。
但是近地层动量通量大致上不随高度变化,即
u w ( z ) u w (0) u
' ' ' '
2 *
将此式带入混合长表达式,得到:
u* U z kz
把该式对高度从
z0 到任一高度 z积分,得到:
U 1 z ln( ) u* k z0
空气动力粗糙度Z0(重要)
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 z0 定义为风速为零的高度 尽管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并不等于地面上各个粗糙元 的高度,但是这些粗糙元和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之间 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换句话说,对特定的地表而言,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 一旦被确定,它就不会再随风速,稳定度或应力而发 生变化 如果地面粗糙原因诸如植被的高度和范围,围墙兴建, 房屋建造,森林砍伐等等而发生变化的话,那么空气 动力粗糙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第三讲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如果你不是空气动力学专家请不要随便点烟!
第十八页,共34页。
紊流特性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Turbulence
(drawn by Leonardo)
第十九页,共34页。
紊流特性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Laminar-Turbulent Transition in Pipe
Osborne Reynolds (1842-1912)
第二十七页,共34页。
湍流特性描述脉动风速谱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第二十八页,共34页。
湍流特性描述脉动风速谱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第二十九页,共34页。
湍流特性描述脉动风速谱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第三十页,共34页。
湍流特性描述脉动风速谱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第三十一页,共34页。
湍流特性描述紊流积分尺度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 对数率
U(z) u* ln zzd k z0
k: 冯卡门常数,一般取0.4 Zd: 零平面位移,对于城市 地貌
zd
H
z0 k
H 为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
第八页,共34页。
大气边界层风剖面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 指数率
U(z)Ur
z zr
UgHzg
:地面粗糙度指数
U(z):z高度处风速 z: 高度 zr: 参考高度 Ug:梯度风速 Hg:梯度风高度
Experimental Setup (1880)
第二十页,共34页。
紊流特性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第二十一页,共34页。
紊流特性描述:紊流度
大气边界层风基本特性
第二十二页,共3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Hale Waihona Puke u g f ( , u* , z , , * ) 0 z u a g d b c ( ) u* z ( ) (* )e z 1 a L b c L d ( ) ( ) L ( 2 ) ( K )e T T T K T a b 2 d Lb c d K d e C
同理得到近地层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无量纲化微分形式的 普适廓线方程
kz u z =( ), m u* z L
kz z = ( ), h * z L
w K h z
kz q z =( ) q q* z L
q wq K q z
u 应用K理论 uw K m z
d zF z dz
h 0
F z dz
h 0
其中,h为植物群体平均高度; F z 为平均拽力;平均曳力与植被密 度和风速有关。 Kustas et al(1985)在Thom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简化,认为地 表的零值位移d 值主要决定于植物高度,随植物密度变化关系不明显, 他建议如下表达式
2. 近地层廓线规律
在第三章中,得知湍流切应力为 定义一个具有速度量纲的非负常数 表达式如下
(uw vw)
u* ,称为摩擦速度
2 2 1/4 u* [(u w ) (v w ) ]
同样定义一个具有温度(湿度)量纲的常数 称为特征温度、特征湿度,表达式为
u* dz 1 ( m ) 得到du = [ d ] k z 求积分
u
0
u* z dz du [1 ( ) ]d ln m 0 k z0 z
边界条件u ( z0 ) 0, 且令 m ( ) [1 ( ] d ln m )
第四章 大气边界层
主要内容
1、近地层气象学 近地层相似理论,近地层能量平衡问题 2、中性边界层 埃克曼螺线,埃克曼抽吸 3、不稳定边界层 对流热泡贯穿机制及卷夹层的形成 4、稳定边界层 低空急流的形成机制
一、近地层气象学
第一节
相似理论
现有的物理知识对边界层的认识尚不足以获得从基本原理出发 的基本规律。但边界层观测结果经常出现稳定的可重现的特征。 说明对边界层有关变量能研究出一些经验关系式。 相似理论研究方法 以变量组成无量纲组,通过量纲分析方法寻找无量纲组之间普 遍适用的经验关系 1:选择(推测)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变量; 2:把变量组成无量纲组; 3:通过实验资料确定无量纲组的值; 4:把经验曲线配臵到数据上,描述无量纲组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步骤得到一个经验方程或者有相同形状的一组曲线。 这些曲线形状具有相似性,称为相似理论。
b c 0, a b 0令a 1, 则b 1, c 1 u z 1 z u* k
z
kz
k是卡曼常数 k一般取0.4
同理可得到中性层结中平均湿度的通量廓线
q q* z kz
求解平均的风、位温和湿度廓线,下边界条件为
u( z z0 ) 0, ( z z0 ) 0 , q( z z0 ) q0
M-O相似理论(近地层相似理论)
相似理论:平均运动方程的0阶近似,没有预报方程 (即湍流处于定常状态),直接寻找平均量的关系式
通量廓线关系:近地面层中,平均风速和温度随高度的 u 变化 完全由湍流通量(近地层为常数)决定 , z z
定理 相似理论确定通量廓线关系的基础:
特别注意:用相似理论解决问题时,对问题要有一定的认识, 问题中的各种要素要完备。
z d u M u* z
U u* z d ln M z 0
z d H * z
* z d ln H z0
* , q*
,
* w u*
q* wq u*
中性层结
0 温度廓线 z u 仅有机械湍流,可以认为风廓线 仅由摩擦速度 u* 和高度 z z 决定,即 u f ( , u* , z ) 0 z
由 定理,问题中有3个物理量,2个独立量纲【L】和【T】, 因此只有(3-2)个无因次量 u 1 L ( ) a u*b z c ( ) a ( )b Lc z T T u u* Lb c T ( a b ) C
得到湍流动量、热量、水汽交换系数
ku* z Km , z ( ) m L
ku* z Kh , z ( ) h L
ku* z Kq z ( ) q L
近地层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无量纲化 普适廓线方程积分形式
kz du 1 [1 ( ], m ) u* dz
z 其中 L
a b 2d 0 bcd 0 d e 0 取a 0, d e 1, 则b 2, c 1 取a 1, d e 0, 则b 1, c 1
1
g
u*
*
2
z
z u 2 u* z
z u g * 根据 定理, 2 =( )即 =( 2 z) m 1 m u* z u* kz u g *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常数k, =( 2 z) m k u* z u* u*2 kz u z 令L ,则 =( ),L称为monin-obkhov长度 m g u* z L k *
(不稳定) 0 (稳定) 0
h 1 Ah 1/ 2 h Bh
(不稳定) 0 (稳定) 0
m与关系图(引自Businger et al.,1971)
h与关系图(引自Businger et al.,1971)
0
无量纲化普适函数和稳定度修正函数 经验公式
从相似理论本身无法得到无量纲化普适函数m ( ), h ( ) 以及稳定度修正函数 m ( ), h ( )
M-O相似理论发表后,很多学者通过观测实验 得到普适函数经验公式
m 1 Am 1/ 4 m 1 Bm
d cd h
cd为一常数,通常取2/3。
第二节 近地面层湍流统计量相似规律
近地层湍流速度涨落也遵从Monin-Obukhov相似性 z u, v, w u* L z/L<0:不稳定层结
得平均风、位温、湿度廓线
u* z u ( z ) ln k z0
( z) 0
q* z q ( z ) ln q0 k z0
中性层结下,除位温, 风速、湿度廓线均满足 对数廓线关系
非中性层结
对稳定和不稳定层结,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同时发生作用, (浮力项和剪切项同时存在) 近地面层的湍流性质取决于4个因子 g u* , z , * ,
零平面位移d的计算
如果粗糙元组合非常密集,那么这些粗糙元顶部的作用就好似一个位 移了的地面。如在树木密集的森林中,从空中俯视森林则密实得像个 固体。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也有类似的效应。此时,通量廓线关系 公式需作一定的修正,下垫面的起始高度将被抬高到作物、森林、建 筑物和波浪顶层附近,必须以z-d置换z,d称作零平面位移。
规则粗糙元粗糙度计算: z0 = 0.5h(Ss / SL ) h粗糙元高度;Ss粗糙元垂直截面积 SL每个粗糙元的地域大小(总面积与粗糙元个数的比)
但对于具有弹性的植被,粗糙度还与风速有关!!!
均匀下垫表面类型的粗糙度 z0值(引自 Wieringa , 1993 ) 下垫表面类型 粗糙度长度 ( 米 ) 引用文献数 海面、散砂、雪面 0.0002 17 三合土、平坦沙漠、潮汐表面 0.0002-0.0005 5 平坦雪地 0.0001-0.0007 4 粗糙冰面 0.001-0.012 4 未开垦土地 0.001-0.004 2 低矮草地、沼泽 0.008-0.03 4 高杆草地、西南属植物 0.02-0.06 5 低矮成熟农作物 0.04-0.09 4 高杆成熟作物 ( 谷物 ) 0.12-0.18 4 连续灌木 0.35-0.45 2 成熟松林 0.8-1.6 5 热带森林 1.7-2.3 2 密集低矮建筑物 ( 市郊 ) 0.4-0.7 3 规则建筑物的城镇 0.7-1.5 4
定理 1.量纲分析法:
假设某个物理问题涉及n个物理量,其中有m个独立 量纲,则可以写成(n-m)个无量纲组
1 , 2 , 3 ,......, nm
它们构成一个关系式(量纲和为零)
F (1 , 2 , 3 ,......, nm ) 0
若只构成一个无因次量 若构成两个无因次量
0 0
3.近地层相似理论的应用-地表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计算
中性层结近地层风廓线 u 1 z ln u* z0
ln Z
4 3 2
选择近中性条件下的平均风 观测资料在(u,lnz)坐标 中进行线性拟合,拟合方程 的截距即为地表粗糙度 Z 0
1
Z0
u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定义为风速为0的高度,是地表的一种空气动 力学参数,表示地表的粗糙程度,具有长度量纲。 粗糙度一般与气流无关,而只决定于地表粗糙单元的几何形状、 大小和排列等,是表面特征参数的复杂函数。
arctan x 2
0
1 x2 h 2 ln 0 2 其中x (1 A )1/ 4 对于 m取A Am ; 对于 h 取A Ah 稳定条件下的稳定度修正函数 m Bm h Bh
0
u* z u [ln m ( )] k z0
类似得到 z 0 [ln h ( )] k z0
*
h ( ) [1 ( ] d ln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