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夸张》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884816bb4cf7ec4bfed08b.png)
字词乐园
多音字:Biblioteka qū曲 qǔ弯曲 歌曲
bò
簸 bǒ
簸箕 簸粮食
字词乐园
词语导学: 浪淘沙:唐代曲名。 簸:颠簸。 银河:天河,古人认为银河与黄河相通。
课文详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古诗— 《浪淘沙》,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 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 中的一首。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 涯。”描写了黄河的什么? 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的弯、长、黄、大。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2、如何理解“直上”一词?
“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 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 世界。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 什么?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黄河之 源远流长、气势雄伟;以神奇的想象追 溯黄河之源,将现实与神话完美结合, 令诗人笔下的黄河雄壮而神奇。
拓展提升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心灵感悟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 对祖国,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乐观豪迈的 情感。诗人笔下的山河是如此壮观,美 丽,学了这几首诗,我们会更加热爱祖 国的自然风光和名川大山。
随堂练习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qū( 弯曲 ) dānɡ ( 应当 )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品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品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bdfccccc22bcd126ff0c9f.png)
大场面是这个小镇 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 张友松
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这是1 这个小镇 前所未有的最辉煌 的一个夜晚。
这是小镇经历 过的最激动人心的 一夜。
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译者:
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俞东明
陈海庆
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 译者: 来——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 成时 洒了满地的眼泪。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 角度不能太单一。比如《将相和》中的廉颇, 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心有不满,并 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但当他听到蔺相如 的话后,却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知错能 改、以国为重的精神令人敬佩。
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 仿写句子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60 岁:花甲之年
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 始。故称 60 岁为花甲之年。
◎70 岁:古稀之年
语出杜甫《曲江》诗 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80~90 岁:耄耋之年
语出曹操《对酒》: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 泽广及草木昆虫。”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仿写示例:
我盼望着妈妈带我去旅游,盼得花儿都谢了、星星都落了也没盼来。 我现在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班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落都能听见。 我喜欢看书,恨不得每分每秒都用来阅读。 他的脸皮真厚,快赶上三尺厚的城墙啦!
二、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 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我最喜欢张友松 译的版本,读着 最有外国名著味 儿。
我喜欢俞东明、 陈海庆译的版 本,感觉表达 更简练……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习《排比修辞手法》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习《排比修辞手法》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a9366269dc5022abea0020.png)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排比句的作用
排比的运用: 写人时:
“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 和刚强,
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 丽和宽广。”
在这里分别介绍了人的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 个方面,又分别用了两个词来形容他,那么,读完以后, 这个人是不是就呈现在你的面前所以用排比写人,可将 人物刻画细致。
课堂小结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 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 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 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 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 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 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练习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也只是一个习惯,只 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 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1、掌握排比句的含义、特 点及作用。 2、学写排比句。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看下面的句子
这个句子,在这里它主要写了滴江的水静的特点,清的特点 和绿的特点,这句话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排比句,现在咱们来认 识下排比句。
排比句的定义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 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 致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的一种 修辞手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a912a4ccbff121dd368395.png)
3.比较诵读不同版本的外国文学名著译本。
目前市面上《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版本较 多,故事内容大体相似,只是有些版本翻译较为 平淡,有些版本翻译的情感更加细腻,读来更令 人心情起伏跌宕。
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
张友松翻译的版本:
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和读书的名人名言,然后小组内推
选一条,背诵积累。
再见!
读一读,找规律。
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人 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要特别留意 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 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 物,因为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 面的。
镇最辉煌的一个夜晚。第二句
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 “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运用
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
精炼的语言,表现了小镇人们
译者:俞东明、陈海庆
极度高兴的心情,也是课本采
用的版本。
这是小镇经历过得最激动 人心的一夜。
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 来——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 洒了满地的眼泪。
语文园地 二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外国 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人物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亚说得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又 怎样评价我们课文中的人物呢?请大家一起 来交流一下。
二、交流平台
回顾课文内容,多角度评价人物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读一读,它们 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
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 用言过其实的方法,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 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60fc2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a.png)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 大,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脚力高低;经 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 恶好歹。
三、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
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的版本及理由。
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 译者:俞东
了一地。
明、陈海庆
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 译者: 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张友松
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路出去 译者:
时如下雨似的洒了满地的眼泪。
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
大场面是这个小镇 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
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译者: 张友松
这是小镇经历 过的最激动人心的 一夜。
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 来——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 洒了满地的眼泪。
译者: 成时
我最喜欢张友松译的版本,读着 最有外国名著味儿。
我喜欢俞东明、陈海庆译的版本, 感觉表达更简练……
二、读例句,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完成练习。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 眼. 就. 到. . 了啊。
1. 这句话运用了___夸__张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 明___时__间__过__得__快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A. 烈日下,柏油路被晒化了,甚至连铺户门前的 铜牌好像也要被晒化了。
时 他 又 很 有 趣 , 还 有 点 儿 √虚 荣 心A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复习指导——作文修辞的运用(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复习指导——作文修辞的运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d98ed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f.png)
• 1)、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如:“那个人长得像人一 样”、“这朵花非常漂亮,简直像画上的一样”;
• (2)、本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特点,并且在比喻中能表现出 这一特点,如,“他的手粗糙得如同老树皮”,他的手和老树皮 共同的特征是“粗糙”,句子中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因此,是个 较为成功的比喻句。
1、本体和喻体不是同一类的事物。 ①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小明和爸爸是同一类事物,是将小明与爸爸作
比较,不是比喻句。 2、这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1) 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举例: 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里将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硕大的 银镜。相似点:形态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这里将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 雕的圆球。相似点:形成、颜色。
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例: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 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 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例: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 阳的脸红起来了。" 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 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 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例子 1、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2、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毛泽东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 夸张形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大虎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夸张》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夸张》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15536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c.png)
作业:改写夸张句
1、考场上静的很。 2、寒风吹到脸上很疼。 3、天安门广场可大了。 4、花园里的花真香。 5、他十分愤怒。 6、大海里的鱼非常多。
屋子里热极了,像个大火炉,要沸腾起来 似的。
他疲惫极了,指头轻轻一碰,整个人就会 软倒不起。
带有夸张的成语
震耳欲聋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惊天动地 天翻地覆 一目十行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地动山摇 只手遮天 气吞山河 山穷水尽 十万火急 浩气长存 一步登天 刀山火海 大海捞针 气吞山河
小结:
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 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 鸣。 ②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② 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像夸张,又像 事实。
③ 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文、说理 文就很少夸张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仿写夸张句
1、他一口气,吸干了长江之水。 他说话嗓门真大,房子都要震塌了。 2、我们家那巴掌大的房子只能容下几 个人。 教室很小连一只蚂蚁都放不下。
仿写夸张句
3、帐篷里静极了,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 听见。
超 前 夸 张:
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 开,病就好了三分!
夸张的作用
① .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物体,用清晰 的笔法勾勒出物体,给人以逼真的感 觉。
②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③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④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夸张需注பைடு நூலகம்以下三点
① 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合理夸大,所以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园地二
夸张
夸张的表达手法及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目
录
Contens
01 夸张的概念 02 夸张的类型 03 夸张的作用 04 夸张需注意的三点 05 仿写夸张句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专题-第5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复习讲解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专题-第5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复习讲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8c43a1168884868662d66b.png)
(教学讲解课件)
4.夸张 运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语言来对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分为
扩大、缩小、超前三种。
夸张的作用:①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从而引起读者 的强烈共鸣。②引起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5.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 南宋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 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分析词作上片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一声“长啸”而能使“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运用 夸张手法极写长啸的深沉和力度。想象奇诡,笔力遒劲,气势磅礴, 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充分表现了“长啸”中所郁积的 强烈的情感。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 到强化作用。
(教学讲解课件)
10.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
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的作用:有利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
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讲解课件)
作用却有所不同。
“便”字连用,造成一种动感。副词“便”,既可以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 又可以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文章连用“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 接起来,中间连标点符号都省略了,读起来一气贯通,好像一个个节气从 眼前飞速掠过,给人以时光飞逝的真切感受。这几个“便”字确实用得巧 妙。只要求能回答“紧凑地衔接”和“强调时光快”这两点即可。
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拟卷在语段综合题中首次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定。 复习时不必把时间花在单纯修辞手法的辨析上,而应重在理解应用。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育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b87a5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d.png)
_D__ 因惦记或想念而在谈话中提到。 _B__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A.明媚 B.原谅 C.急遽 D.耽搁
__B_ 对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宽恕谅解,
不加责备或惩罚。
__A_(景物)鲜明可爱;(眼睛)明亮动人。 _D__ 停留;拖延;耽误。 _C__ 急速。
答应—— 拒绝 明媚—— 昏暗 简单—— 复杂
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空气越来越凉, 这漫长的一天终于就这样无果而终了。作 者将“我”的感觉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 写出了“我”越来越失望,最终明白自己 的盼望终将落空的心理状态。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6)
第三部分(7)
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 盼望。
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 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 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
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 亲对“我”的安慰。
是否矛盾?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 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 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沮丧、失落的心情。作者 这样将比较抽象的心情附着于具体的景象或者物 象上的写法,使 “我”的心情变得具体可感,给 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更震撼人心。
➢ 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那一 天记忆如此深刻。
1.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2.盼望中的兴奋期待、焦急无奈、 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 令“我”印象深刻。 3. 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 “我”难以忘怀。 4.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 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 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 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夸张》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夸张》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4e2e8a67ec102de2bd89d4.png)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8、这个面包太小了。 这个面包小得连塞牙缝都不够。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8、这个面包太小了。 这个面包小得连塞牙缝都不够。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10、看到这个蛋糕,我太想吃了。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10、看到这个蛋糕,我太想吃了。 看到这个蛋糕,我垂涎三尺。
课堂反思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6、他的心很痛。
改写成夸张句:
5、学校的操场真小。 学校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6、他的心很痛。 他的心痛如刀绞。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8、这个面包太小了。
③提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 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 流血,心内成灰。
带有夸张的成语:
一步登天 寸步难行 惊天动地 地动山摇 顶天立地 胆大包天
垂涎三尺 震耳欲聋 气吞山河 十万火急 一毛不拔 一日三秋
火冒三丈 度日如年 人山人海 一手遮天 高耸入云 一落千丈
改写成夸张句: 1、广场上人很多。
改写成夸张句:
3、这座楼真高。 这座楼高耸入云。
4、教室里真安静。
改写成夸张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课件(共6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课件(共6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801e24f5335a8102d220f4.png)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
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
那 这(1锅奇)下怪中面的叹词东气语西又中罢像的了是加。正点在字嘟与囔“的搅声和音”,因的好“奇和而”急读于音想相尝同尝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 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等粥写得详细,喝粥写得 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描写等粥熬 好的生活场景,表现八儿一家温馨和睦的 氛围和对生活的热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 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 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 感受”。
交流示例: 1.“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
继续。”中“叹气”是指煮粥过程中发出 的声响,“有声无力”形象地说明煮粥时 用的是“文火”。
2.“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 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 总已是面面的了”这是八儿猜想的腊八粥 软而稠的情形,表现了八儿渴望尽快吃到 腊八粥的心理。
们可以感受到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历程,请用恰当
的词语进行苦概苦括等并待填空:盼粥——(美迫妙不猜及想待); 想粥——(惊异不已 );猜粥——(心满意足 );
看粥——(
);吃粥——(
)。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的
部分写得很详细,这样写的好处是 :
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更能表现
(2)“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修辞教学(比喻、拟人、夸张)(教案 练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修辞教学(比喻、拟人、夸张)(教案 练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8c959b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d.png)
修辞教学(比喻、拟人、夸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修辞教学,主要讲解比喻、拟人和夸张三种修辞手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能运用这三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和夸张的运用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区分和运用。
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三种修辞手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例句。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定义、特点、分类教师用PPT展示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定义、特点、分类,并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讲解。
3. 练习教师给出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句子中是否运用了比喻、拟人或夸张,并说明理由。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喻、拟人和夸张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修辞教学1. 比喻2. 拟人3. 夸张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三种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2. 收集一些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例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喻、拟人和夸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这三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区分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大胆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区分和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它们在写作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表现力。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课件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52817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2.png)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课件一、课件标题页背景图案:活泼温馨的渐变色调设计,辅以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画面(比如游戏嬉戏的儿童形象,绘画彩绘风等),使整个页面充满童趣与活力。
主标题: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课件。
吸引眼球。
采用大号字体并设计艺术效果。
副标题或主题介绍:走进多彩童年,体验生活中的情感与发现。
阐明本课件主题和内容要点。
强调儿童对生活、自然、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作者制作人信息:包括制作人姓名、单位名称或教学团队名称等。
位置可以放在页面底部或适当位置。
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写作手法和技巧,如描写、叙述、议论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范文,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1. 理解本单元习作的主题和要求。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即将进入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学习。
我们将一起探讨并理解本单元习作的主题和要求,这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我们先来谈谈本单元习作的主题。
一个单元的主题会涵盖生活的多个方面,激发我们的思考与感悟。
请大家回顾一下第三单元课文,看看这些课文带给你们什么样的启示和感受。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可能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围绕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某种情感,或是课本中引发我们深思的话题展开。
我们要深入理解本单元习作的要求。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部分,注意每个细节,这对我们的写作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描述细节的重要性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完成本次习作需要遵循的规则。
我们也要注意到,课本往往鼓励我们发挥创新思维,展现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我们可以开始讨论和思考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了。
请大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如何围绕主题展开写作,如何满足要求中的各项规定,以及如何创新我们的写作方式和内容。
2. 掌握写作技巧,包括构思、选材、表达等。
4《藏戏》 (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4《藏戏》 (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091410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3.png)
自读提示一
我懂意思
咆哮 形容水奔腾轰鸣。 吞噬 吞食。噬,咬。 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雄浑
文中指歌声雄壮浑厚。
我懂意思
身无分文 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形容非常贫穷。
开山鼻祖 文中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 指耍两面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压抑
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 流露和发挥。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表演藏戏的艺 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 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课文品读
为什么藏戏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艺人们:任意拖延 随意发挥 再三重复
观众:吃喝玩耍中看戏
课文品读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 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 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 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
知识拓展
其他的地方戏曲
黄梅戏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带代表严 凤英,代表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
豫剧 河南主要剧种。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 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流行的传 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
课文品读
艺术的传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唐东杰布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 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课文品读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 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课件新人教版小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课件新人教版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e8c0953e9ec3d5bbfc0a74b8.png)
佳作引路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故事梗概 一个名叫尼尔斯的14岁小男孩,他家住瑞典南部, 父母都是善良、勤劳却又十分贫困的农民。❶他不爱读 书学习,调皮捣蛋,好作弄小动物。一个初春,尼尔 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里因为捉弄❷一个小精灵 而被精灵用妖法变成一个拇指一般大的小人儿。 ❸正 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 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 住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❹从此,他骑在 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
思路导航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 法有哪些呢?
思路导航
1.要素归纳法。 弄清记叙文六要素,综合起来,再整理好语序,就是文章 的主要内容。 2.段意合并法。 先把文章分成几段,概括出每一部分所写的内容,再把几 个部分的段意组合起来,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思路导航
3.摘录句段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 心句就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取舍主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 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写法品析
❶用一句话交代尼尔 斯的家庭情况。
❷概括介绍尼尔斯的 性格特点。 ❸省略了尼尔斯捉 弄小精灵的过程, 直接写变成了拇指 大的小人。 ❹概括介绍尼尔斯是 如何飞上天的。
佳作引路
周游各地,从南方一直飞到最北部的拉普兰省,历
时8个月才返回家乡。他骑在鹅背上看到了自己祖
国的奇峰异川、旖旎风光,学习了祖国的地理历史,
交际方法
4.讨论交际:
围绕自己精心准备的话题,陈述观点,引用原文或生活实 际加以说明。
5.小组评比
选出同学所讲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重点是 否突出。
欣赏范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20334190c69ec3d5bb75e7.png)
住啊!不过,我发誓一定得揍希德一顿,我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 臭小子。”汤姆愤愤地说。
汤姆绝不是村里的模范男孩,他跟那位模范男孩很熟,但不 喜欢他。
还不到两分钟,他便将全部烦恼忘得一干二净。跟大人们的 烦恼一样,汤姆忘记烦恼并不是因为他的烦恼不怎么让他难受, 而是因为有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兴趣会驱散他的烦闷——就像大 人们在接受新奇事物时,那种兴奋也会暂时使自己忘却自己的不 幸。汤姆刚从一个黑人小孩那儿学到了一种新的吹口哨方法,这 个新方法让汤姆暂时忘记刚才的不愉快,现在他正一心一意地练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中感受到什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 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 是 难 以 用 语 言表达的,所以他们 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他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 大肆渲染一番。最后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奇,独自去进行探险; 怎样两条通道一直走到他那根放风筝的绳子所能够得着的地方;
由于恐惧、愤怒、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 有血色。 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 说个不停。
死了丈夫的女人。
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
欢欣高兴得像发狂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理解词语
【费尽口舌】 【卧床不起】 【衣衫褴褛】 【浩浩荡荡】
因疾病、年老等原因躺在床上不能起来。
总的就是说完全的浪费,没有一点点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指为劝说某人改变主意,或者让其 遵从自己的意见而用尽一切的方法。
车子往回走,在大街上派头十足地一阵风似的涌过来,一面发出一阵又
一阵的欢呼。
场面描写
你从人们迎接两个孩子归来时的场面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场面壮观,人们因为孩子的归来而极其高兴。声音、 动作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夸张》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夸张》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74649ecf84b9d529ea7a47.png)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低 弱 慢少
1.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2.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 到了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先出现 后出现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强调特征
扩大
好的 坏的 大的 小的缩小Βιβλιοθήκη 更好更坏 更大 更小
拔高特点
高 强快多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 嘴边。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伶牙俐齿 一发千钧 如梦初醒 旁若无人
口是心非 肝肠寸断 色厉内荏 呆若木鸡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感谢聆听
—— 小朋友们再见——
下课了!
(4)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旁若无人 呆若木鸡
答案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夸张句。 (1)玻璃很干净。( 玻璃干净得能照镜子了。) (2)礼堂人很多。( 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3)我们很高兴。( 我们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2.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方法的一组是(2)
(1)穷途末路 炮火连天 (2)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3)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4)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后出现 先出现
夸张
以真实为基础 要合乎逻辑
燕三山亚雪花大如席。
任务单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夸张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低 弱 慢少
1.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2.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 到了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先出现 后出现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强调特征
扩大
好的 坏的 大的 小的
缩小
更好
更坏 更大 更小
拔高特点
高 强快多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 嘴边。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4)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旁若无人 呆若木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夸张句。 (1)玻璃很干净。( 玻璃干净得能照镜子了。) (2)礼堂人很多。( 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3)我们很高兴。( 我们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2.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方法的一组是(2)
(1)穷途末路 炮火连天 (2)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3)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4)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后出现 先出现
夸张
以真实为基础 要合乎逻辑
燕三山亚雪花大如席。
任务单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夸张句。
(1)玻璃很干净。(
)
(2)礼堂人很多。(
)
(3)我们很高兴。(
)
2.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方法的一组是(
)
(1)穷途末路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口是心非
(2)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3)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如梦初醒 色厉内荏
伶牙俐齿 一发千钧 如梦初醒 旁若无人
口是心非 肝肠寸断 色厉内荏 呆若木鸡
课后作业2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下 课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 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 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 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 我深表感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 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 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 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