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尿激酶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监护要点。

方法应用尿激酶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并在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及监测措施。

结果溶栓治疗后有31例血管再通,3例效果不明显,2例血管未通。

结论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实施高质量的有效监护,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34例,女2例,年龄36~68岁。

梗塞部位:前壁8例,前壁加下壁12例,下壁6例,下后壁2例,前壁加侧壁8例,均无溶栓禁忌症。

溶栓成功31例,患者均好转出院,3例效果不明显,2例血管未通,给予支架置入术。

1.2 方法(1)即刻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3g及氯吡格雷0.3g。

(2)尿激酶150万u用生理盐水100ml溶解静脉滴注,30min滴完。

(3)尿激酶滴完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h 1次,7~10天后停。

2 护理2.1 溶栓治疗前的护理患者进入内科CCU,嘱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保持环境安静,谢绝探视,告知患者避免一切用力动作;进行心电监护,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情况;建立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的顺利输入;抽血急查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四项;掌握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常规备好除颤器、心电图机及利多卡因、多巴胺、阿托品等抢救用药。

2.2 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2.2.1 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单位时间内溶栓剂的输入,必要时可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2.2.2 溶栓过程中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

溶栓前记录心电图作为基础值,溶栓后3h内每30min记录心电图一次,详细记录心电图的时间,ST-T改变情况,以判断溶栓效果和及时发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
曾应用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影响愈合的因素,而有 道心肌破裂,但仍有争议。
早期应用溶栓治疗可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晚期溶栓可 能增加心脏破裂的危险。
ppt课件完整
3
ppt课件完整
4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 总发生率:50%。 • 原因: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
造成不同程度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治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三科
ppt课件完整
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心脏破裂
(1)游离壁破裂 (2)室间隔穿孔 3.栓塞; 4.心室壁瘤;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ppt课件完整
机械并发症
2
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特征可有较大 变异,取决于破裂的部位,可累及乳头肌、室间隔或心室游离 壁。发生率难以确定,是因为临床和尸检资料有相当大差异。
ppt课件完整
5
ppt课件完整
6
ppt课件完整7源自ppt课件完整8• 预后 • 乳头肌断裂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肺水肿、休克,常见于心梗后2-7天。听诊杂音:心尖
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或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 • 特征不固定,甚至因左房压的快速升高而无杂音。因此,对于高度怀疑乳头肌断裂的患
ppt课件完整
20
• 急性心脏破裂预后差,手术修补机会较小。如果患者 紧急手术及时,其手术成功率和预后仍令人满意。对于 亚急性心脏破裂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率达 48.5%。决定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快速诊断,而后 者需要医生对那些突然产生血液动力学恶化的患者保持 高度的怀疑,特别是对于没有证据提示有再次缺血或梗 死范围扩展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进展

1 ・ 8
T ODAY NURS F b u r , 0 2 N . E e ray 2 1 , o2 ,
急性 心肌梗死静脉 溶栓治疗及护理进展
毛 秀彩
摘要
陈莲花
综述 了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溶栓治疗的 时机、 静脉溶栓药物的选择使 用及 护理进展 。 认为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使
几 年来 静 脉溶 栓 的治 疗护 理 综述 如 下 。
1 A 溶栓 时机 MI
阿托伐他丁4 m 口服。溶栓开始1瞰 0g 2
3 护理
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 钠)
10 U, 后 每 1 皮下 注射 10 持 续3 5 t。 50 之 2 h 50 U, — t d” 31 溶栓 前 护 理 . 311 一 般 护 理 . . 将 患者 置 于抢 救 室 , 嘱其 绝 对 卧 床 休 息 。 续 持 床 边 心 电监 护 , 备好 抢 救 药 品及 物 品 ( 利多 卡 因 、 准 如 除颤 仪 等 ) , 做 好 随 时 抢 救 患 者 的 准 备 。 做 好 患 者 心 理 指 导 的 同 时 , 强 与 在 加 患 者 及 家 属 的 沟 通 , 时掌 握 患 者 身 体 状 况 。 栓 前 应 了 解 患 者 及 溶
2 0 ,2 8 : 1 . 0 6 2 ( ) 5 5
效 果 观察 [. 士进 修 杂 志 ,002 ()37 3 8 J护 ] 2 1,54 :5 ~5 .
长时间( 1 i) >0m n 的心肺复苏 ; ⑧近期(3 ) < 周 有外科大手术史 ; ⑨
近期 ( 2 ) < 周 曾有 在不 能 压迫 部位 的大 血管 行穿 刺 术 。 31 保 持静 脉通 路 的通 畅 留置 针 可 随 时 打 开 静 脉 通 道 及 早 ..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心脏介入治疗(支架)的情况下,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以后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的进一步有效的治疗(心脏介入术),在第一时间段,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溶栓治疗明显提高心肌梗塞的抢救成功率,关键是具备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明确诊断,边抢救边溶栓,必要时在院前救护车中进行。

标签: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1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脂质斑块出现裂隙、溃疡,导致斑块结构急剧变化,加之斑块破裂时,由5-羟色胺和血栓素A2介导的血小板依赖性和凝血酶依赖性血管收缩,血管内皮功能严重受损,最终导致固定、持久的血栓形成而相关动脉无足够侧枝循环建立,使心肌灌注突然中断从而出现心肌坏死。

近90%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血栓闭塞的结果。

2 溶栓疗法的临床意义溶栓疗法的目的是梗死血管早期(30~90min),完全(血流达TIM13级)及持续开放。

此疗法使急性心肌梗死的30d死亡率由25%~30%降低为7%~8%。

出院后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据研究报道,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短期存活率提高得到益处可维持1~10年以上[1]。

对基层医院心梗的溶栓治疗特别重要,目前心梗死亡率降低和溶栓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也反应了该医院总体业务素质水平。

3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3.1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0.2mv,肢导≥O.lmv)或提示AMI病史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影响ST段分析),起病时间100次/min)的患者治疗意义更大。

3.2 ST段增高,年龄≥75岁。

对这类患者无论是否溶栓治疗,死亡的危险性很大,可挽救生命的10‰,因此慎重权衡利弊,使用溶栓疗法。

3.3 ST段抬高,发病时间12~24h,溶栓治疗收益不大,但在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疼和广泛ST段抬高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论文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论文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研究强化溶栓、联合用药和辅助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塞进行分组,每组各30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采用强化溶栓、联合药物和其他辅助治疗。

对照组则采用联合药物和辅助治疗的方法。

观察此次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通过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提高了血管的再通率、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且闭塞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参照组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方面的效果不如观察组,对于血管再通率效果一般。

对于并发症的降低程度也不如观察组。

由此可知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溶栓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可以用作临床药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应用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7-01心肌梗塞(acute mi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通常急性心肌梗塞一般联合药物和辅助治疗的方式进行,溶栓疗法的出现,立即成为心内科疾病的采用率最高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的良药[1]。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60例心肌梗塞患者,60例患者均符合溶栓治疗适应征,且无溶栓禁忌征。

分为两组,每组60例。

其中男30例,女30例。

年龄在45-70岁(平均575±63岁)。

梗塞位置:前壁(包括前壁、期间壁或前壁+高侧壁)40例,下后壁10例和前壁+下壁10例。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适应征为:胸痛超过半小时。

相邻的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3mv,发病时间7-13小时内持续胸痛,st 段仍升高的患者可时间可放宽至24小时内。

其年龄在70岁以下,体质特征较好。

禁忌征为:2周内有活动出血的现象、手术、活体组织检查、外伤史、心肺复苏或不能实施压迫止血的血管穿刺等。

关于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病例疗效小议

关于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病例疗效小议

关于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病例疗效小议【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发展,有许多的疾病已经被人们所攻克,但是也有些疾病依然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就像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出现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这种现象,本文对40多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从中获取经验和方法,从而帮助更多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减轻疼痛的折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观察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18-02冠脉溶栓、静脉溶栓及ptca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措施。

相关研究表明,溶栓疗法能明显降低ami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生存率。

ami发病后应争分夺秒。

我院对42例ami进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住院。

ami 患者静脉溶栓42例,男40例,女2例,年龄在41-75,下壁梗塞12例,下后壁梗塞2例,前间壁+下壁梗塞2例,侧前壁12例,前间壁6例,下壁+侧后壁4例,广泛前壁4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l0min内完成18导联心电图,30min。

对患者完成相关评价,监测呼吸、心率、心律、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急查心肌酶谱,肌钙蛋自,出凝血时间,排除溶栓禁忌证,30min内确并开始溶栓,本组中发病约45-60min亦同时给予静脉溶栓,其他治疗如下①鼻导管吸氧2l/min;②建立静脉通道:硝酸异山梨酯10-15mg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15-20滴/min静脉滴注;③充分止痛,包括静注吗啡或肌注杜冷丁;④口服水溶阿司匹林300mg1次/d,3d后改为100mg,1次/d口服可终生服用,亦可氯吡格雷300mg首日一次口服,第2日后150mg,1次/d,本药为第二代抗血小板聚集药,可与阿司匹林合用;⑤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h1次,其分子量2500-7000道尔顿,皮下注射共5-7d,不需监测aptt,治疗窗口为60-90s,作用优于普通肝素;⑥溶栓参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尿激酶(uk)15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

结果本组88例患者中,54例患者胸痛迅速缓解,75例st段在2h内迅速下降≥50%,9例患者溶栓失败死亡,其余79例均治愈出院,总有效率89.8%。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加强溶栓过程的护理,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使用瑞替普酶对88例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过程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54例,女34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2.6岁。

其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其中广泛前壁38例,前间壁10例,下壁24例,正后壁4例,高侧壁3例,前间壁合并高侧壁6例,前间壁合并右室3例。

1.2溶栓适应证[1]①心绞痛发作时含化硝酸甘油30min仍不能缓解;②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③发病时间12h以内,年龄<75岁;④st段抬高,年龄≥75岁者根据病情也可以溶栓治疗;⑤st段抬高,发病时间12~24h,有严重心肌缺血、心前区疼痛、广泛的st段抬高仍可考虑溶栓治疗。

⑥无出血倾向、近期手术及不能耐受溶栓治疗等禁忌症。

1.3溶栓方法溶栓前遵医嘱给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阿托伐他汀40mg嚼服,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不适症状出现。

首先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000u,然后给瑞替普酶10mu静脉注射,继以普通肝素800u/h持续泵入,30min后再次给瑞替普酶10mu静脉注射,给药过程中严密观察静脉穿刺处有无渗血,48h后停用普通肝素,改为低分子肝素100u/(kg·次)皮下注射,12h1次,连续注射1周。

链激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分析论文

链激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分析论文

链激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链激酶;院前溶栓【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36-02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急诊,在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中,约50%在发病后1小时死于院前,多数见于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

如在第一时间尽快开通梗塞血管,最大限度挽救存活心肌,保护心功能,积极救治恶性心律失常,使院前急救的艰巨任务。

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已被公认为ami早期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

但受医疗技术和治疗条件的限制,在院前施行静脉溶栓有一定的难度,故在医院急诊科对ami实施快速有效的静脉溶栓,挽救濒死心肌极为必要[1-2]。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我院急诊科开展了院前溶栓治疗。

到医院后确诊心梗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

我院对25例急性心梗(ami)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60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例,冠心病病史20例,25例患者胸痛均持续>30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不缓解,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梗18例,前间壁7例,发病时间均<6h,25例患者均无溶栓治疗禁忌症。

1.2方法:接诊患者后,立即给予吸氧、卧床、心电监护、镇静、止痛、嚼服阿司匹林0.3g,在距起病时间<6h,给重组链激酶150万iu溶于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1小时。

同时给5%葡萄糖250ml+硝酸甘油5mg静滴,硝酸甘油20ug/min静滴,以后视血压及心率及时调整滴速和剂量。

溶栓结束后6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u或普通肝素钠7500u,1次/12h,持续5—7天。

1.3 血管再通指标(1)胸痛在溶栓开始2h内迅速缓解或消失;(2)溶栓开始后2h 内st段抬高最显著的导联迅速回降≥50%;(3)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酶峰提前。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24例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24例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24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24例行尿激酶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溶栓开始时间分为<3小时,3-6小时,6-12小时3组。

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

结果3小时内溶栓再通率72.73%,3-6小时溶栓再通率55.56%,6-12小时溶栓再通率25%。

冠脉再通患者病死率7.14%,冠脉未通患者病死率30%。

未见严重出血副作用。

结论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且发病时间越早溶栓再通成功率越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2005-2008年,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其中24例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4例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0岁。

入选条件:①严重胸闷,持续性心肌缺血性疼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提高,肢体导联≥1.0mV或胸导联≥0.2mV;③发病时间在12h以内;④年龄小于75岁;⑤无溶栓禁忌证。

心电图定位:前壁3例,前间壁2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8例,下壁+正后壁4例,高侧壁1例。

胸痛开始3小时内溶栓11例,3-6小时9例,6-12小时4例。

1.2治疗方法溶栓前以阿司匹林片0.3克嚼服,以后每日0.3克口服,连服3日后改每日0.1克长期口服。

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毫升,30分钟内静脉滴注。

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

常规吸氧,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冠(有右室心肌梗死者除外),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等治疗。

1.3观察指标溶栓前常规18导联心电图,血凝四项,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溶栓后每30分钟做1次心电图,连续6次。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后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后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后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肌梗死,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小,如能早期正确地治疗,可大幅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近年来无论西医、中医都在急性心梗的治疗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在临床中采用静脉溶栓后及早中医药治疗,尤其在急性下壁心梗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近1年多来,我们对2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3~83岁。

采取国产尿激酶100万~150万U0.5小时内滴注,并及早进行中医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急性下壁心梗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略)。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周内)由于心肌坏死产物对膈神经的刺激等原因,患者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呃逆较为明显,不易接受中药口服治疗。

此时,往往存在着低血压等倾向,也不适合硝酸酯等药物的使用,我们在这一时期主要采用中药静滴治疗。

轻者:可表现为精神呆滞或烦躁,面色苍白,微汗出,皮肤湿润,手足指冷,脉细弱或结代,舌胀暗紫或舌尖暗赤,薄苔或无苔少津。

证属阴液不足,正气不固,治宜宜气养阴,养荣活血,以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

重者:可见嗜睡或神志朦胧,面色青紫,大汗如珠,四肢厥逆,手足青至节,脉微或有结代,舌质暗紫,或可见褐腻苔,此为阴竭于内,阳绝于外,治宜温阳救逆,扶正益阴固脱,可先用参附注射液60ml直接静注,继用参附注射液80ml 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治疗1周以后,病情相对稳定,同时患者胃气得复,此时可采用口服汤药对症治疗配合中药静滴。

由于采用了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血运得以重建,同时采取中药对症治疗,病情往往恢复较快。

所以这一阶段更加注意的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果说采用静脉溶栓是采用“通”法,而这一阶段更需要的是依照中医辨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针对气阴不足者,可采用补法,以自拟益气复脉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总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体会。

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4.0%、8.0%、6.0%、2.0%;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0.0%、20%、12.0%、8.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冠脉再通出血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的心肌相关联的阻塞冠状动脉再灌注,挽救其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提高心脏功能及患者生存率,是治疗AMI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溶栓适应证标准[1],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

溶栓治疗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67岁,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前壁27例,前间壁7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4例,下壁+右室壁8例,发病后12h入院;常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8~70岁,其中梗死部位位于前壁15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11例,下壁+右室壁9例,均在发病6h 内入院。

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发病入院时间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梁海群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方法:将2011年1 12月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非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各种并发症。

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前侧壁急性心肌梗死,而血压一过性降低主要见于下后壁的急性心肌梗死;且研究组治疗后并发各种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出血;心律失常;护理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18.028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主要临床表现是胸骨后持续的剧烈疼痛、发热、心电图缺血性的进行性改变、白细胞计数及心肌细胞坏死标志物增高;可发生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类典型的疾病。

因此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成为了最近几年的热点,且最新进展是在适应的范围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2]。

由于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并发各种出血、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明显增高,因此更需要我们在护理方面提高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掌握其病程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根据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其并发各种并发症的差异性,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537000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干部病房梁海群:女,本科,主管护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 12月我科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71例,女35例。

年龄42 78岁,平均年龄62岁。

心肌梗死部位:前壁及侧壁59例,下壁及后壁47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静脉溶栓治疗(即抗血液凝固和扩张冠状动脉治疗)。

急性 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急性  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疗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临床60例采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

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急性的心肌缺血性死亡,其直接病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阻塞相应冠状动脉导致其供血的急剧减少或中断,持续严重的缺血如超出相应心肌的耐受阈值,心肌的凋亡和坏死等不可逆过程则会发生。

对ST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阻滞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1]。

尤其是对于前壁心梗(包括前壁心梗伴有右室或下壁受累者)、有大面积MI征象(收缩压≤100 mmHg或心率>100次/min)、伴有糖尿病者获益更大。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4.3岁。

持续胸痛30min,含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前导联3mm;前壁梗死29例,下壁梗死17例,后下壁梗死4例,侧壁梗死4例,前壁并侧壁梗死3例,其他部位梗死3例。

1.2溶栓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血型。

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1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

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

另一些病例,心电图示有不肯定性改变,包括①静止的损伤电流;②T波对称性倒置;③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④传导障碍。

1.3 溶栓指征 I类指征:在AMI观察期间如果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出现ST段的抬高超过0.1 mV;发病不超过12 h;年龄不超过75岁;束支传导阻滞(掩盖心电图变化)和病史提示AMI。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毕业论文【整理版】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毕业论文【整理版】

学号专业护理学班级×××年×××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方法:对本组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护理观察。

结果:10例患者在预定治疗计划中得到康复。

结论: 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护理是成功的关键,也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护士必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熟练护理技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溶栓;护理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Method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in thrombolytic treatment process of nursing observation.Results:10 patients in a predetermined treatment plan rehabilitation.Conclusion: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 nursing is the key to success, an important work, is to preven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nurses should hav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skilled nursing skills.[Key words] :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care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1. 引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救治病死率很高,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溶栓疗法的开展,病死率也逐年下降,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静脉溶栓方法简便,并发症少,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成功的溶栓治疗能使管腔通畅,为治疗赢得时间,溶栓治疗的成功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必须高度重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早期并发症的防护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早期并发症的防护

3 O-
TO DAY NURS E, Ap i r l , 2 0 1 4, No . 0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早期并发症的防护
胡 玉 兰
摘要 总结 了3 7 0 例 急性 心肌 梗死 患者静脉 溶栓 治疗过程 中早期 并发症的防护措施 , 包括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充分做好溶栓 治疗的
高血 同工 酶增 高 。 3 7 0 例 急性 心
工作单位 : 4 7 3 0 1 0 南阳 河 南省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胡玉兰 : 女, 本科 , 副 主任 护 师 , 护 士长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4
前期 准备 。 溶栓 治疗过程 中严 密观 察多功能监 护仪 所反映的生命指标 , 重点加 强对心律 失常、 出血倾向 、 低血压等 并发症 的观察 和处 理。 认 为对急性 ・ , 3 ) I L 梗 死静脉 溶栓 治疗病例 , 要制定 并严格执行 并发症 防护措施 , 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并发症 , 能 够显著提 高溶栓 治
疗 的 临床 效 果 。
关键 词 : 急性 心肌 梗 死 ; 溶栓 ; 并发症 ; 护理 ; 防 护 措 施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5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4 - 0 0 3 0 — 0 2
1 临床 资料
中国已步入老年化社会 , 老年人心血管病 的发病率在逐年升 高, 同时急性心梗 的发病人群也 日趋年轻化 。 急性心梗患者常发 生剧烈 、 持久 的胸痛并迅速 出现循环功能障碍 , 多数患者出现室 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 本科2 0 0 6 年1 月~ 2 0 1 2 年5 月共进行 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
发表时间:2016-05-25T14:17:34.9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2期作者:邓伟
[导读]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研究分析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15002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80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便于探讨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5.0%,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45.0%,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并发症情况来看,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急性下壁心梗患者的治疗,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尿激酶,且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能更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坏死而引发,这种疾病是因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冠状动脉血流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如果缺血时间久且严重,那么会造成心肌坏死,故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这种病症起病急,且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常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和休克等症状,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但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抢救治疗,那么有超过50%以上的患者在24h内发生死亡[1],且患者在以往传统临床治疗期间的病死率也很高。

故本文析探讨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现在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2±3.3)岁。

所有的患者都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经我院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的STII、STIII、STaVF抬高
≥0.1mV,所有患者持续胸痛的时间超过30min。

将这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史等都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溶栓治疗实行以前,均服用阿司匹林治疗,一日三次,一次服用300㎎,服用3d。

3d之后一次服用100㎎,一日两次,同时服用氯吡格25mg,一日一次。

实行溶栓治疗时,对照组患者行尿激酶治疗,把150万U的尿激酶溶入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运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滴注时间为0.5h。

观察组患者行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方法为10MU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注射,保持注射时间不低于2min,且注射只此1剂。

1.3血管再通标准血管再通的判断应该根据四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观察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如果在治疗2h后,患者的胸痛得到了明显患者,可以纳入血管再通考虑的范围。

二是经溶栓治疗后,即可行心电图检查,如果在治疗后2h内患者的ST段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下降≥50%,可以是血管再通考虑的因素。

三是经过溶栓治疗后,在2h内发生再灌注心率失常。

四是酶峰前移,如果CK峰值出现时间<16h,CK-MB峰值出现时间<14h,那么可以纳入血管再通考虑的范围。

除开患者具备第一个方面和第三个方面无法判断为血管再通,但凡是患者具备其他两个或两个方面以上的条件,那么可以判断为血管再通。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5.0%,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45.0%,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并发症情况来看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出血等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这种病症来看,右冠脉阻塞是引发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2],而对于此种病症治疗运用再灌注治疗是首选的方法,再灌注治疗对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这些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从右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来看,其血流动力学异常与右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关联,其与左室、室间隔和右室代谢也有很多的关联,虽然室间隔、左室对右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具有代偿功能,但是,如果发生了能够造成右室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且具有部位广泛的情况,那么就可能引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这些并发症出现。

因此,在治疗中采用及时灌注治疗可以使右室的血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也能够使心房及心室返厂运动得到改善,也可以并降低发症发生率,从本文运用半量瑞替普酶治疗来看,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7.5%、5.0%、7.5%,从而可以看出,采取灌注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

从两种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来看,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更好一些,在第1剂瑞替普酶可以在30min后让大部分患者的ST段下降50%,可以激活纤溶酶原,让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同时,可以将血栓中纤维蛋白分解,分解变成可溶性产物,使其能够在患者的血栓中溶解,故能让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提高了血管的再通率。

参考文献:
[1]郭彤.溶栓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01):147-148.
[2]牛建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在溶栓治疗中的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3,(13):101.
[3]张克良,徐淑丽,陈晓刚.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2,(02):135-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