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管理教学大纲
实践
其他课内教学环节的要求及安排
讲授
实验
上机
实习
1
第一章认知运输
4
4
2
第二章选择物流运输方式
4
4
3
第三章确定物流运输企业、签订运输合同
4
4
4
第四章货物托运、承运
4
4
5
第五章货物运输组织
4
4
6
第六章货物交付结算与运输商务管理
6
6
7
第七章特殊货物运输
4
4
8
第八章国际货物运输
2
2
9
任务一:集卡运输管理
[实践(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实训课程标准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国际商务企业实际操作规程为准则。根据运输业务需要,通过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模拟仿真环境。使学生在高仿真环境中,了解和掌握业务环节的综合技能。
三、货物的交付
第四节航空货物托运、承运
一、我国航空运输的现状;
二、航空货物运输受理的环节。
第五章货物运输组织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选择合适的车辆,完成零担、整车货物运输组织;能够进行四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组织,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展运输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需要重点包括四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组织的业务流程,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的主要技术参数。本章的难点在于四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业务流程。
具有业务管理能力,能够处理管理工作产生的资料和信息,并进行相应的统计与整理,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任务
以运输任务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知识重构,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所必需的运输作业的基本知识与职业技能,同时通过运输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健康的情感和工作态度,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知识与技术产生兴趣。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课程代码:04410010学分:2.5学时:40(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交通运输导论、交通运输认识实习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教材:《交通运输工程学》,于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概括介绍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系统阐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现代化基本运输方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和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运输方式的主要内容、特点、组织方法、管理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熟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载运设备及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了解交通运输系统当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储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同时为继续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开拓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1.2熟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主要设施、设备以及载运工具;1.3掌握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客、货运输组织和管理方法、基于多式联运的货物运输组织过程、集装箱运输组织过程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设施及组织管理方法。
课程目标2.能力与素质方面2.1具有综合运用交通运输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2具有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运输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无)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五、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测验情况考核。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成绩计算方法:课程成绩=平时X 20%+期末考试X 80%。
运输组织学教案大纲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1. 课程简介当前,旅客和货物运输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根据运输企业的经营特点,采取加强运输企业经营组织管理的措施,以实现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畅通和高效,对于促进运输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运输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输组织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系统介绍运输组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运输组织学的相关知识,基本内容包括:运输组织基础理论、运输需求调查技术、运输量定性预测技术、运输量定量预测技术、运输车辆运用程度评价、运输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普通货物运输组织与调度、特种货物运输组织、甩挂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与调度等专门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道路运输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运输组织与调度的技巧,掌握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理解甩挂运输组织的形式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以后从事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 Course introductionAt present, the scale of passenger and cargo transportation is showing a trend of rapid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and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are adopted to realize the safety, smoothness and efficiency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ustained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refore,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for transportation majors. 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methods and relevant knowledge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including the basic theory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demand survey technology, qualitativ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portation volum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portation volume, application degree eval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of general goods, special goods Special knowledge of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drop and hang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etc.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basictheory of road passenger and cargo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master the skills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master the methods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understand the form of hanging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ther knowledge,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lat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运输组织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构建运输组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
15、《交通运输导论》课程教学大纲——陈丽君
《交通运输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旨在通过专业启蒙教学,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专业知识体系和应用领域。
由于行业划分和专业设置过细,学习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生或从事交通运输工程的技术人员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往往局限于某种交通运输方式,或者局限于该方式中的某一方面。
该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交通运输工程的各个方面,使得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学生和专业人员以及交通运输工程有关或对其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对该领域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专业的知识理解、基本方法、行业视角和职业认可。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分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原理、地位、作用、发展演变、技术等,加深对交通运输行业中交通现象的认识,理解交通与环境、社会的关系,培养行业视野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2:结合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在交通运输专业的背景下,简单描述交通现象中各元素的关系,了解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工作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掌握五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H)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三、实践项目内容本课程的实践项目包括九项,具体内容如下:实践项目一、认识运输和交通运输系统1、实践目的(I)掌握运输的基本概念,了解运输的作用;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各类交通运输系统总体性能的通用评估指标;(2)了解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使用性能特点;了解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货运构成比例及其变化特点;(3)了解我国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供给与需求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2、实践主要内容(1)运输的性质和作用(2)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特点(3)我国各交通运输系统概况(4)城市交通运输系统3、重难点(1)运输的概念、作用与组成;(2)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区别。
实践项目二、学习交通运输领域中典型载运工具的运行特性1、实践目的(1)了解评价各类载运工具的使用性能的通用评价指标;(2)了解轨道载运工具、道路载运工具、水上载运工具、空中载运工具的应用类型、主要使用性能指标及主要运行特性指标。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331202总学时数:24总学分数:1.5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针对目前的交通问题以及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向学生介绍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起源、基础、体系构成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使学生对智能运输系统有系统、全面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基础与体系的基本构成,了解智能运输系统中的相关技术方法;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应用领域与发展方向,并能为以后学生在智能运输领域的专业学习提供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智能运输系统(ITS)概述1.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及背景:系统的定义、内涵以及研究开发的背景;2.国内外研究ITS 的历程:介绍美、日、欧盟三大ITS研究基地的研究历程以及进展,介绍中国ITS研究现状;3.ITS的技术特点以及各技术之间的关系。
重点:IT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难点:ITS内的相关技术与其子系统的关系理解。
(二)智能运输系统(ITS)基础(相关技术)1.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交通信息概念、分类;介绍目前使用的主要的三大检测技术:环形线圈感应式检测、交通微波检测以及视频检测的原理、特点以及使用范围;2.通信技术:信号的概念;重点的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的组成、特点以及应用;3.网络技术:计算机网路基础,其分类、特点、组成;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局域网等,举例说明其在ITS中的应用;4.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系统概念、特点以及分类;重点介绍分布式数据库;实时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的定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重点:各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在ITS中的应用难点:各种技术的原理以及在ITS中的应用(三)智能运输系统(ITS)的框架体系1.体系框架的含义、意义以及功能:解释为什么要建立系统的体系框架;2.体系框架的组成部分;3.各国的研究进展:介绍其开发背景、方法以及步骤。
智能运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运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智能运输系统/ Basis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课程代码:100420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 32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适用专业:交通工程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材:黄卫、陈里得编著.智能运输系统(ITS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杨佩昆编著.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体系结构.同济大学出版社.刘伟铭杨兆升.高速公路系统控制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杨佩昆张树升.交通管理与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了解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基本知识而开设,通过该课程使学生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结构,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各子系统原理、功能及其设施,领会智能运输系统对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意义,熟悉智能运输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智能运输系统概述1.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2.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目标3.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演变第二章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结构1.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用户主体2.理解智能运输系统服务领域3.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逻辑结构4.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物理框架第三章先进交通管理系统1.了解交通信息中心2.理解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3.理解突发事件检测、预防于监测系统第四章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1.了解出行前的信息服务2.了解出行途中信息服务3.理解目的地信息系统第五章先进车辆控制系统1.理解车辆导行系统2.掌握车辆电子通关系统3.了解预警、避让及辅助驾驶第六章先进公共交通运行系统1.理解公共运输辅助管理2.掌握GIS与公共车辆定位3.了解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第七章商用车辆运行系统1.理解商用车辆管理系统2.了解快速货运管理系统3.掌握收费管理系统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1.应用讨论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并且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思维清晰。
《物流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物流工程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ogistics Engineering总学时:48学时讲授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一、课程简介物流工程概论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了物流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对各个职能物流的研究,包括了仓储、运输、仓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物流网点布局、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企业生产和购销管理。
该课程在对物流理论知识介绍的同时,对相关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培养既了解理论,又具备实践经验和实际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
本课程是整个物流工程专业的一个概述,也是后续许多课程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对整个物流工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各物流环节的相关基础性理论,为今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物流工程专业情况介绍(3学时)教学内容:1.本专业培养目标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3.物流人才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物流工程专业开办情况。
2.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培养计划、建设规划。
3.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理解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前言(4学时)教学内容:1.物流的基本概念2.物流的分类3.物流的功能教学要求:1.了解物流的演变过程。
2.理解物流的基本含义及分类。
3.掌握物流的概念及涉及到的相关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全球物流(2学时)教学内容:1.全球经济中的物流2.全球物流观点3.全球作业层次4.全球互联经济5.全球供应链教学要求:1.了解全球经济中的物流。
2.理解全球互联经济。
3.掌握全球作业、经济一体化的观念。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物流工程的产生及其意义2.物流工程的发展概况3.物流工程的研究内容、对象及任务教学要求:1.了解物流、物流工程的产生过程。
(完整版)交通运输学 教学大纲
(完整版)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交通运输学》(Principles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交通运输专业50学时)一、简要说明《交通运输学》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总学时为50学时,理论授课40学时,实验课10学时,3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和展望,掌握交通运输学的基本理论、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熟悉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管理特点与方法,掌握公路网规划的方法,了解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l.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和展望;2.了解国内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熟悉汽车运材与道路和机械间的相互关系;4.掌握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5.掌握公路网规划的方法;6.了解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7.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公路交通运输工程系统》邱荣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1:《汽车运输学》陈塘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2:《汽车运输工程》李维斌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
参考书3:《汽车运用工程》高延龄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五、学分和学时分配总学时为50学时,实验课10学时,3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40学时)第一章概论(6)1.目的要求:了解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2.要点第一节交通运输系统1.系统与系统工程2.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地位、作用与基本特征第二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展望1.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2.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8)1.目的要求:了解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意义,掌握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常用的方法及其应用2.要点(完整版)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第一节概述1.交通运输系统预测的概念与意义2.预测分类3.预测的步骤第二节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常用预测方法1.定性预测方法2.定量预测方法第三节社会经济预测1.社会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2.区域人口预测3.经济预测第四节区域交通运输需求量预测1.综合交通运输需求量预测2.交通运输方式分担预测3.交通量预测第三章汽车使用性能评价(8)1.目的要求: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指标构成、概念及其评价方法.2.要点第一节汽车使用性能指标1.概述2.容载量3.汽车的质量利用4.使用方便性第二节汽车使用性能评价1.汽车的动力性2.汽车燃料经济性3.汽车制动性第三节汽车发展趋势1.车型发展趋势2.汽车性能发展趋势第四章汽车选型与更新(4)1.目的要求:掌握汽车选型优化方法,车辆更新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应用方法。
《智能运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运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331104课程英文名称:Intelligence Transport System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目前国内外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内容、发展状况及一些理论模型,使学生获得交通领域的前沿信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目前国内外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内容及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扩展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对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可以酌情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对有关实践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形式可多采用思考题以引发学生思考及对智能交通技术的理解,不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有条件可以带学生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参观。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基本理论理解程度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和期中合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七)参考书目《智能交通系统》,徐建闽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8月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选修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输工程/ Tran sportati on Engin eeri ng
课程代码:100301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讲课学时:26习题/讨论学时:4 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等专业
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运营管理系
使用教材:沈志云邓学钧编著•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毛保华姜凡等编著•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季令.编著.交通运输政策.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运输方式在运载工具、线路设备和运营方式方面的技术经济特征,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综合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概述
a)了解课程的总体结构,内容安排和比例分配,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b)了解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
c)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评价。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1.了解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2.理解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分类与规划主体内容;
3.掌握交通运输规划原则与方法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路交通系统
公路交通系统、水运交通系统、铁和航空运输系统中的运用。
第3章智能运输系统
1.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国际发展趋势;
2.理解定位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和交通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4章五种交通方式
1.了解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交通系统的设施设备、常用管理方法、技术经济特占
八、、
2.了解五种交通方式的主要管理组织机构。
第5章综合运输与多式联运
1.了解综合运输体系的结构、布局;
2.掌握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组织形式;
3.了解国际公约与国内法规的主要内容及多式联运的信息化。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
1•应用讨论
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并且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思维清晰。
2•习题训练
理解习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析过程,熟练掌握相关内容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课堂讨论和习题的分析与计算,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
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问题的表述能力等。
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常见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能力。
六、说明
1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是深入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在整个交通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
2.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讲堂讲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或参加实践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讲授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尽可能附注英文词意,以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储备。
采用电子教案并逐渐增强其功能,扩充讲课内容,变换教学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方面:以适量作业辅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平均每章内容布置3〜4题,并根据学
期内课程延续时间长短布置1〜2篇命题或选题短论文。
考试环节:可采用考卷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考卷又可采用闭卷与开卷以一定比例相结
合的方式。
闭卷部分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可采用选择、判断、填空、简答等题型;开卷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可采用简述、分析等
题型。
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30強口70%
3•有关课程考核问题说明
期末笔试70%课堂讨论30%
4•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可采用考卷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考卷又可采用闭卷与开卷以一定比例相结合的方式。
闭卷部分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可采用选择、判断、填空、简答等题型;开卷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可采用简述、分析等题型。
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各占
30%和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