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教案-集合及其运算复习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4: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4: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学设计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知识梳理一、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法三、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元素与集合:若元素x 是集合A 的元素,则x ∈A,否则x ∉A.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若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B A ⊆⊇或真子集:若A B ⊆且A≠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相等:若A B B A ⊆⊆且,则称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B 四、集合的运算(1)交集:A ∩B ={x |x ∈A 且x ∈B }. (2)并集: A ∪B ={x |x ∈A 或x ∈B }. (3)补集:U A ={x |x ∈U且x ∉A }.五、.熟记以下重要结论:(1)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AB A A B A B A A B =⇔⊆=⇔⊇(3)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B C A C B C A B C A C B ==.(4)容斥原理:()()card AB cardA card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A card ABC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课前预演1.已知集合A ={x ∈R |x <5-2},B ={1,2,3,4},则(R A )∩B 等于A.{1,2,3,4}B.{2,3,4}C.{3,4}D.{4}2.设集合P ={1,2,3,4,5,6},Q ={x ∈R |2≤x ≤6},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 ∩Q =P B.P ∩Q Q C.P ∪Q =QD.P ∩Q P3.设U 是全集,非空集合P 、Q 满足P Q U ,若求含P 、Q 的一个集合运算表达式,使运算结果为空集∅,则这个运算表达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4.已知集合A ={0,1},B ={x |x ∈A ,x ∈N*},C ={x |x ⊆A },则A 、B 、C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讲练例1 设M 、N 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M 与N 的差集为M -N ={x |x ∈M 且x ∉N },则M -(M -N )等于A.NB.M ∩NC.M ∪ND.M『变式训练』1.设全集{}|010,U x x x N *=<<∈,若{}3AB =,{}1,5,7U AC B =,{}9U U C A C B =,则A =,B =.例2 函数f (x )=⎩⎨⎧∈-∈,,M x xP x x 其中P 、M 为实数集R 的两个非空子集,又规定f (P )={y |y =f (x ),x ∈P },f (M )={y |y =f (x ),x ∈M }.给出下列四个判断,其中正确判断有①若P ∩M =∅,则f (P )∩f (M )=∅ ②若P ∩M ≠∅,则f (P )∩f (M )≠∅ ③若P ∪M =R ,则f (P )∪f (M )=R ④若P ∪M ≠R ,则f (P )∪f (M )≠R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2{1}P y x ==+,2{|1}Q y y x ==+,2{|1}E x y x ==+,2{(,)|1}F x y y x ==+,{|1}G x x =≥,则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2.设集合P ={m |-1<m ≤0},Q ={m ∈R |mx 2+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A.P QB.Q PC.P =QD.P ∩Q =Q例3 已知A ={x |x 3+3x 2+2x >0},B ={x |x 2+ax +b ≤0}且A ∩B ={x |0<x ≤2},A ∪B ={x |x >-2},求a 、b 的值. 『变式训练』设集合{},,P x y x y xy =-+,{}2222,,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例4.已知集合A ={(x ,y )|x 2+mx -y +2=0},B ={(x ,y )|x -y +1=0,0≤x ≤2},如果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 记函数f (x )=132++-x x 的定义域为A ,g (x )= lg [(x -a -1)(2a -x )](a <1)的定义域为B .(1)求A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误区特别警示设A={x|x 2-8x +15=0},B={x|ax -1=0},若B 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错『答案』化简集合A={3,5},化简集合B={x|x=1a}∵B A,∴1a=3或1a=5,∴a=1135或,∴实数a组成的集合为{11,35},它的子集共有4个。

高三数学 第2课时 集合的运算教案 教案

高三数学 第2课时 集合的运算教案  教案

课题:集合的运算教学目标: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一) 主要知识:1.交集:{|A B x x A =∈且}x B ∈;并集:{|A B x x A =∈或}x B ∈;补集:若B U ⊆,则{|U C B x x U =∈且}x B ∉;2.,A A A ∅=∅∅=,,A A A A A A ==;3.A B A A B =⇔⊆.A B A A B =⇔⊇;4.()()()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德·摩根律)(二)主要方法:1.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文氏图的作用;2.含参数的问题,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分类讨论时要防止在空集上出问题;3.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化常是顺利解题的关键.(三)典题分析:问题1.①设全集{}010,*U x x x N =<<∈,若{}3AB =,{}1,5,7U AC B =,()()U U C A C B ={}9,求A 、B②已知集合{1A x x =<-或2}x >,{40}B x x p =+<,当A B A =时,求p 范围问题2.已知集合{(,)|20}A x y x y =-=,1{(,)|0}2y B x y x -==-,则A B = ,A B =问题3.已知集合{}32|320A x x x x =++>,{}2|0B x x ax b =++≤, 若{}|02A B x x =<≤,{}|2A B x x =>-,求实数a 、b 的值.问题4.已知集合222{|(1)(1)0}A y y a a y a a =-++++>,215{|,03}22B y y x x x ==-+≤≤,若A B =∅,求实数a 的范围.问题5.已知集合{}2(,)|20,A x y x mx y x R =+-+=∈,{}(,)|10,02B x y x y x =-+=≤≤,若A B 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的几何背景是:抛物线22y x mx =++与线段1(02)y x x =+≤≤有公共点,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四)巩固练习:1.设全集为U ,在下列条件中,是B A ⊆的充要条件的有( )①AB A =,②()UC A B =∅,③U U C A C B ⊆,④U A C B U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设集合(){},0M x y y y ==≠,(){},N x y y x a ==+,若MN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05湖南十所示范性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若{}2M y y x ==,{}222N y x y =+=则M N =( ).A ()(){}1,1,1,1- .B {}1 .C []0,1 .D ⎡⎣4.已知集合{}24260,A x x ax a x R =-++=∈,集合{}0B x x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五)课后作业:1.设全集{}1,2,3,4,5I =,若{}2AB =,(){}4IC A B =,()()I I C A C B{}1,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3,3A B ∈∉ .B 3,3A B ∉∈ .C 3,3A B ∈∈ .D 3,3A B ∉∉2.若{}21,M y y x x R ==-∈,{N x y ==,则MN = ( ).A()){},.B 0,⎡⎣.C1,⎡-⎣ .D ∅3.设{|||5}A x x =<,{|7}B x x a =-<<,{|2}C x b x =<<,且AB C =,则a = ,b =4.设含有4个元素的集合的全部子集数为S ,其中由3个元素组成的子集个数为T , 则ST=5.已知全集{}22,0,3U a =-,子集{}22,2P a a =--,且{}1U C P =-,求实数a6. 设集合{}0M x x m =-<, (){}211,N y y x x R ==--∈, 若MN =∅, 则实数m 的范围是( ).A m ≥1- .B m 1>- .C m ≤1- .D m 1<-7. 设{}24,21,A a a=--,{}9,5,1B a a =--,已知{}9AB =,求A B8.(选做,07西安交大附中模拟)()1A B A B =,求a 的值;()2()A B ∅且A C =∅,求a 的值;()3AB AC =≠∅,求a 的值.(六)走向高考:1. (03北京)若集合{}{(,)2,x M x y y P y y -====,则MP =.A {}1y y > .B {}1y y ≥ .C {}0y y > .D ∅2. (96上海)已知{}(,)2M x y x y =+=,{}N=(,)4x y x y -=,则MN =.A 3,1x y ==- .B (3,1)- .C {}3,1- .D {}(3,1)-3.(07陕西文)已知全集{}123456U =,,,,,,集合{}236A =,,,则集合U C A 等于 .A {}14,.B {}45,.C {}145,, .D {}236,, 4.(07江西)若{}012M =,,,(){,210N x y x y =-+≥且210x y --≤,,}x y M ∈则N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9.B 6.C 4 .D 25.(07福建)已知{}{12}A x x a B x x =<=<<,,且()U A C B R =,则a 的范围是( ) .A a ≤1 .B 1a <.C a ≥2 .D 2a >6.(06安徽文)设全集{1,2,3,4,5,6,7,8}U =,集合{1,3,5}S =,{3,6}T =,则()U C S T 等于( ).A ∅ .B {2,4,7,8} .C {1,3,5,6} .D {2,4,6,8}7.(06福建文)已知全集,U R =且{}{}2|12,|680,A x x B x x x =->=-+<则()U C A B 等于( ).A [1,4)- .B (2,3) .C (2,3] .D (1,4)-8.(06辽宁文)设集合{}12A =,,则满足{}123A B =,,的集合B 的个数是.A 1.B 3 .C 4 .D 89.(07湖北文)若{|U x x =是小于9的正整数},{}1234A =,,,,{}3456B =,,,,则U U C A C B = .A {}12,.B {}34,.C {}56,.D {}78,10.(06重庆)已知{}1,2,3,4,5,6,7U =,{}{}2,4,5,7,3,4,5A B ==,则()()U U C A C B =( ).A {}6,1.B {}5,4 .C {}7,5,4,3,2 .D {7,6,3,2,1}11.(06全国Ⅱ文21,满分14分)设a R ∈,函数2()22.f x ax x a =--若()0f x >的解集为A ,{}|13B x x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高三集合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高三集合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高三集合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1、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2:1.1集合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2:1.1集合教学设计

第一节集合1.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 enn图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或B⊇A.(2)真子集:若A⊆B,但∃x∈B,且x∉A,则A B或B A.(3)相等:若A⊆B,且B⊆A,则A=B.(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续表1.(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若集合M={x∈N|x≤10},a=22,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A.{a}⊆M B.a⊆MC.{a}∈M D.a∉M『解析』∵M={x∈N|x≤10}={0,1,2,3},∴a∉M.『答案』 D2.(2013·慈溪模拟)设集合M={x|x<2 013},N={x|0<x≤2 013},则M∪N=() A.M B.NC.{x|x≤2 013} D.{x|0<x<2 012}『解析』M∪N={x|x≤2 013}.『答案』 C3.(2012·广东高考)设集合U={1,2,3,4,5,6},M={1,2,4},则∁U M=() A.U B.{1,3,5}C.{3,5,6} D.{2,4,6}『解析』∵U={1,2,3,4,5,6},M={1,2,4},∴∁U M={3,5,6}.『答案』 C4.若P={x|x<1},Q={x|x>-1},则()A.P⊆Q B.Q⊆PC.∁R P⊆Q D.Q⊆∁R P『解析』∵P={x|x<1},∴∁R P={x|x≥1},因此∁R P⊆Q.『答案』 C5.若集合A={x|x<1},B={x|x≥a},且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a|a≤1} B.{a|a<1}C.{a|a≥1} D.{a|a>1}『解析』∵A∩B≠∅,∴a<1,故选B.『答案』 B(1)(2013·洛阳模拟)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P ={0,2,5},Q ={1,2,6},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9B .8C .7D .6(2)(2013·连云港模拟)已知集合A ={m +2,2m 2+m ,-3},若3∈A ,则m 的值为________.『思路点拨』 (1)先确定a 值,再确定b 值,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2)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知,m +2=3或2m 2+m =3,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尝试解答』 (1)当a =0,b =1,2,6时,P +Q ={1,2,6}; 当a =2,b =1,2,6时,P +Q ={3,4,8}; 当a =5,b =1,2,6时,P +Q ={6,7,11}.∴当P ={0,2,5},Q ={1,2,6}时,P +Q ={1,2,3,4,6,7,8,11}. 故集合P +Q 有8个元素.(2)∵3∈A ,∴m +2=3或2m 2+m =3,解得m =1或m =-32.当m =1时,m +2=2m 2+m =3,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当m =-32时,A ={-3,12,3}满足题意.故m =-32. 『答案』 (1)B (2)-32,1.解答本题(1)时,若不按分类讨论计算,易漏掉元素,对于本题(2)易忽视元素的互异性而得到错误答案.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弄清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确集合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它的集合.3.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1)若定义:A *B ={z |z =xy ,x ∈A ,y ∈B }.设A ={1,2},B ={0,2},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0B .2C .3D .6(2)已知集合A ={x |ax 2-3x +2=0},若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1)∵A *B ={z |z =xy ,x ∈A ,y ∈B }, 又A ={1,2},B ={0,2},∴A *B ={0,2,4},其所有元素之和为6,故选D. (2)∵A =∅,∴方程ax 2-3x +2=0无实根, 当a =0时,x =23不合题意,当a ≠0时,Δ=9-8a <0,∴a >98.『答案』 (1)D (2)(98,+∞)(1)已知a ∈R ,b ∈R ,若{a ,ba ,1}={a 2,a +b ,0},则a 2 013+b 2 013=________.(2)已知集合A ={x |x 2-3x -10≤0},B ={x |m +1≤x ≤2m -1},若A ∪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思路点拨』 (1)0∈{a ,ba ,1},则b =0,1∈{a 2,a ,0},则a 2=1,a ≠1,从而a ,b 可求.(2)A ∪B =A ⇒B ⊆A ,分B =∅和B ≠∅两种情况求解. 『尝试解答』 (1)由已知得ba=0及a ≠0,所以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3+b 2 013=(-1)2 013=-1.(2)A ={x |x 2-3x -10≤0}={x |-2≤x ≤5}, 又A ∪B =A ,所以B ⊆A .①若B =∅,则2m -1<m +1,此时m <2. ②若B ≠∅,则⎩⎪⎨⎪⎧2m -1≥m +1,m +1≥-2,2m -1≤5.解得2≤m ≤3.由①、②可得,符合题意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3. 『答案』 (1)-1 (2)(-∞,3』,1.解答本题(2)时应注意两点:一是A ∪B =A ⇒B ⊆A ;二是B ⊆A 时,应分B =∅和B ≠∅两种情况讨论.2.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记为n ,则它的子集的个数为2n ,真子集的个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n -2.3.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合理利用数轴、V enn 图化抽象为直观.若集合M ={x |x 2+x -6=0},N ={x |ax +2=0,a ∈R },且M ∩N =N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是________.『解析』 因为M ∩N =N ,所以N ⊆M . 又M ={-3,2}, 若N =∅,则a =0.若N ≠∅,则N ={-3}或N ={2}.所以-3a +2=0或2a +2=0,解得a =23或a =-1.所以a 的取值集合是{-1,0,23}.『答案』 {-1,0,23}(1)(2012·浙江高考)设集合A ={x |1<x <4},集合B ={x |x 2-2x -3≤0},则A ∩(∁R B )=( )A .(1,4)B .(3,4)C .(1,3)D .(1,2)∪(3,4)(2)(2012·天津高考)已知集合A ={x ∈R ||x +2|<3},集合B ={x ∈R |(x -m )(x -2)<0},且A ∩B =(-1,n ),则m =________,n =________.『思路点拨』 (1)先化简集合B ,求出∁R B ,再借助数轴求A ∩∁R B . (2)根据A ∩B 结构特征求解.『尝试解答』 (1)解x 2-2x -3≤0得-1≤x ≤3, ∴B =『-1,3』,则∁R B =(-∞,-1)∪(3,+∞), ∴A ∩(∁R B )=(3,4).(2)∵A ={x |-5<x <1},B ={x |(x -m )(x -2)<0}, 且A ∩B ={x |-1<x <n },∴m=-1,n=1.『答案』(1)B(2)-11,1.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2.在解决有关A∩B=∅,A⊆B等集合问题时,往往忽略空集的情况,一定先考虑∅是否成立,以防漏解.3.要注意六个关系式A⊆B、A∩B=A、A∪B=B、∁U A⊇∁U B、A∩(∁U B)=∅、(∁U A)∪B =U的等价性.(2012·辽宁高考)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合A ={0,1,3,5,8},集合B={2,4,5,6,8},则(∁U A)∩(∁U B)=() A.{5,8}B.{7,9}C.{0,1,3} D.{2,4,6}『解析』因为∁U A={2,4,6,7,9},∁U B={0,1,3,7,9},所以(∁U A)∩(∁U B)={7,9}.『答案』 B一种方法正如数轴是研究实数的工具,Venn图是研究集合的工具,借助Venn图和数轴即数形结合能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两个防范1.空集在解题时具有特殊地位,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应时刻关注对空集的讨论,防止漏解.2.在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见学生用书第3页)从近两年课标区高考试题看,集合间的关系与集合的运算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结合命题,而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题,则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创新探究之一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题(2012·课标全国卷)已知集合A={1,2,3,4,5},B={(x,y)|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A.3B.6C.8D.10『解析』因为A={1,2,3,4,5},所以集合A中的元素都为正数,若x-y∈A,则必有x-y>0,即x>y.当y=1时,x可取2,3,4,5,共有4个数;当y=2时,x可取3,4,5,共有3个数;当y=3时,x可取4,5,共有2个数;当y=4时,x只能取5,共有1个数;当y=5时,x不能取任何值.综上,满足条件的实数对(x,y)的个数为4+3+2+1=10,即集合B中的元素共有10个,故选D.『答案』 D创新点拨:(1)本题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为载体,用附加条件“x∈A,y∈A,x-y∈A”定义以有序实数对(x,y)为元素的集合B,通过对新定义的理解与应用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2)考查创新意识、化归转化能力,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应对措施:(1)准确理解集合B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集合B中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x,y),并且要求x∈A,y∈A,x-y∈A,所以要判断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需要根据x-y是否是集合A中的元素进行判断.(2)为化复杂为简单,以y取何值为标准分类,分别求值.1.(2012·湖北高考)已知集合A={x|x2-3x+2=0,x∈R},B={x|0<x<5,x∈N},则满足条件A⊆C⊆B的集合C的个数为()A.1B.2C.3D.4『解析』由x2-3x+2=0得x=1或x=2,∴A={1,2}.由题意知B={1,2,3,4},∴满足条件的C可为{1,2},{1,2,3},{1,2,4},{1,2,3,4}.『答案』 D2.(2012·山东高考)已知全集U={0,1,2,3,4},集合A={1,2,3},B={2,4},则(∁U A)∪B为()A.{1,2,4} B.{2,3,4}C.{0,2,4} D.{0,2,3,4}『解析』∵∁U A={0,4},B={2,4},∴(∁U A)∪B={0,2,4}.『答案』 C。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2课时-集合的运算教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2课时-集合的运算教案
∴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四)巩固练习:
1.设全集为 ,在下列条件中,是 的充要条件的有(D)
① ,② ,③ ,④ ,
个 个 个 个
2.集合 , ,若 为单元素集,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五.课后作业:《高考 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3,7,10,11,12,13.
一.课题:集合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或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
2. , ;
3. , .
(2)当 时,由 及 知 、 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正数,
故 、 必有一个在区间 内,从而知方程①在区间 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综上所述,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解法二:问题等价于方程组 在 上有解,
即 在 上有解,
令 ,则由 知抛物线 过点 ,
∴抛物线 在 上与 轴有交点等价于 ①
或 ②
由①得 ,由②得 ,
(二)主要方法:
1.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文氏图的作用;
2.含参数的问题,要有讨论的意识,分类论时要防止在空集上出问题;3.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化常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三)例题分析:
例1.设全集 ,若 , , ,则 , .
解法要点:利用文氏图.
例2.已知集合 , ,若 , ,求实数 、 的值.
解答见教师用书第9页.
例5.(《高考 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第16题)已知集合 ,
,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高三一轮复习课第2课集合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课第2课集合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课第一课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教材分析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正确理解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检点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三、教学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理解俩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集合相关的概念与符号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基础知识自查1、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关系,符号是:______________(3)集合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集合可分为:_____ _____ _____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A 是B 的子集,符号:_____或_____(2)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符号:_____或_____(3)等集:A B ⊆且B A ⊆⇔_____3、集合间的运算及性质(1)并集:符号__________ 图形语言:__________(2)交集: 符号语言__________ 图形语言:__________(3)补集: 符号语言__________ 图形语言:__________4、集合的运算性质并集的性质:(1) A ∪A= ;(2)A ∪∅= ;(3)A ∪B=交集性质: (1) A ∩A= ;例1 是(. 考点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例2、(2010高考浙江卷)设{}4<=x x P ,{}42<=x x Q 则 A Q P ⊆ B P Q ⊆ C ⊆P ∁Q R D ⊆Q ∁P R分析:判断集合间的关系常转化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对描述法表示的集合要抓住元素的属性,可列举出来或借助数轴、韦恩图或函数图像等手段解决。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1.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集合的定义:一个无序的、不重复元素的全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区间表示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如果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这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真子集:如果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并且两个集合不相等,这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与运算。

第二章:集合的运算2.1 集合的并集并集的定义: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全体。

并集的运算规则:A ∪B = {x | x ∈A 或x ∈B}。

2.2 集合的交集交集的定义:两个集合中共有元素的全体。

交集的运算规则:A ∩B = {x | x ∈A 且x ∈B}。

2.3 集合的补集补集的定义:一个集合在另一个集合中的补集是指不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全体。

补集的运算规则:A 的补集= U A,其中U 是全集。

第三章:集合的属性3.1 集合的无限性无限集合的定义:包含无限多个元素的集合。

无穷集合的例子:自然数集合、实数集合等。

3.2 集合的序性序集合的定义:具有顺序关系的集合。

线性序集合与树状序集合的概念。

3.3 集合的分类集合的分类:有限集合、无限集合、可数集合、不可数集合等。

第四章:集合的应用4.1 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集合在几何、代数、概率等数学分支中的应用。

4.2 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集合在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应用。

4.3 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集合在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

第五章:集合的练习与拓展5.1 集合的基本概念练习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题。

5.2 集合的运算练习给出具体的集合,进行并集、交集、补集的运算练习。

5.3 集合的应用练习结合实际例子,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第六章:集合的属性(续)6.1 集合的基数与势集合的基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集合的势:集合中元素的多少。

高中数学集合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 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相等、子集、真子集、补集)。

3. 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对称差集)。

4. 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相等、子集、真子集、补集。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对称差集。

4.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关系、基本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关系的理解、集合运算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集合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集合的图示法,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关系和基本运算,结合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4. 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在练习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拓展1. 探讨集合的其他表示方法,如区间表示法、维恩图等。

2. 介绍集合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如势、无限集合等。

3. 结合数学史,讲述集合论的起源和发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计划:《集合的基本运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等基本运算的定义,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形展示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直观意义和数学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集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运算的直观意义,并能准确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约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如班级学生选课情况、图书馆藏书分类等)引入集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集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旧知:简要回顾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元素性质,为学习集合运算打下基础。

●明确目标: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讲授新知(约15分钟)●定义讲解:分别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的定义,强调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运算规则。

●图形展示:利用Venn图等图形工具,直观展示集合运算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直观意义。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集合运算的结果,加深对集合运算的理解。

3. 动手操作(约10分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集合运算的实物教具(如卡片、模型等),让学生动手进行集合运算的模拟操作。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相互纠正错误,共同提高。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4. 练习巩固(约15分钟)●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集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1.1 集合及其运算教案 理 新人教a版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1.1 集合及其运算教案 理 新人教a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高考导航知识网络1.1 集合及其运算典例精析题型一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例1】设集合A ={a +1,a -3,2a -1,a2+1},若-3∈A ,求实数a 的值.【解析】令a +1=-3⇒a =-4,检验合格;令a -3=-3⇒a =0,此时a +1=a2+1,舍去;令2a -1=-3⇒a =-1,检验合格;而a2+1≠-3;故所求a 的值为-1或-4.【点拨】此题重在考查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首先确定-3是集合A 的元素,但A 中四个元素全是未知的,所以需要讨论;而当每一种情况求出a 的值以后,又需要由元素的互异性检验a 是否符合要求.【变式训练1】若a 、b ∈R ,集合{1,a +b ,a}={0,b a,b},求a 和b 的值. 【解析】由{1,a +b ,a}={0,b a,b}, 得①⎪⎪⎩⎪⎪⎨⎧===+a b a b b a ,1,0 或②⎪⎪⎩⎪⎪⎨⎧===+1,,0b a a b b a 显然①无解;由②得a =-1,b =1.题型二 集合的基本运算【例2】已知A ={x|x2-8x +15=0},B ={x|ax -1=0},若B ⊆A ,求实数a.【解析】由已知得A ={3,5}.当a =0时,B =∅⊆A ;当a≠0时,B ={1a}.要使B ⊆A ,则1a =3或1a =5,即a =13或15. 综上,a =0或13或15. 【点拨】对方程ax =1,两边除以x 的系数a ,能不能除,导致B 是否为空集,是本题分类讨论的根源.【变式训练2】(2013江西模拟)若集合A ={x||x|≤1,x ∈R},B ={y|y =x2,x ∈R},则A∩B 等于( )A.{x|-1≤x≤1}B.{x|x≥0}C.{x|0≤x≤1}D.【解析】选C.A =[-1,1],B =[0,+∞),所以A∩B=[0,1].题型三 集合语言的运用【例3】已知集合A =[2,log2t],集合B ={x|x2-14x +24≤0},x ,t ∈R ,且A ⊆B.(1)对于区间[a ,b],定义此区间的“长度”为b -a ,若A 的区间“长度”为3,试求t 的值;(2)某个函数f(x)的值域是B ,且f(x)∈A 的概率不小于0.6,试确定t 的取值范围.【解析】(1)因为A 的区间“长度”为3,所以log2t -2=3,即log2t =5,所以t =32.(2)由x2-14x +24≤0,得2≤x≤12,所以B =[2,12],所以B 的区间“长度”为10. 设A 的区间“长度”为y ,因为f(x)∈A 的概率不小于0.6,所以y 10≥0.6,所以y≥6,即log2t -2≥6,解得t≥28=256. 又A ⊆B ,所以log2t≤12,即t≤212=4 096,所以t 的取值范围为[256,4 096](或[28, 212]).【变式训练3】设全集U 是实数集R ,M ={x|x2>4},N ={x|2x -1≥1},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x|-2≤x<1}B.{x|-2≤x≤2}C.{x|1<x≤2}D.{x|x <2}【解析】选C.化简得M ={x <-2或x >2},N ={x|1<x≤3},故图中阴影部分为∁RM∩N={x|1<x≤2}. 总结提高1.元素与集合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符号∈,∉和⊆,⊈的使用,实质上就是准确把握两者之间是元素与集合,还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2.“数形结合”思想在集合运算中的运用认清集合的本质特征,准确地转化为图形关系,是解决集合运算中的重要数学思想.(1)要牢固掌握两个重要工具:韦恩图和数轴,连续取值的数集运算,一般借助数轴处理,而列举法表示的有限集合则侧重于用韦恩图处理.(2)学会将集合语言转化为代数、几何语言,借助函数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将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以便于问题的解决.3.处理集合之间的关系时,是一个不可忽视、但又容易遗漏的内容,如A ⊆B ,A∩B=A ,A ∪B =B 等条件中,集合A 可以是空集,也可以是非空集合,通常必须分类讨论.。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讲集合教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讲集合教案

集合教学过程要点精讲: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b∉;(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2.集合的包含关系:(1)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或B包含A),记作A⊆B(或BA⊂);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若A⊆B且B⊇A,则称A等于B,记作A=B;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有的学生对整数包括哪些数还不太清楚,后面还要通过具体题目增强认识。

RB )=( )A .(1,4)B .(3,4)C .(1,3)D .(1,2)∪(3,4)解析:选B 因为∁R B ={x |x >3,或x <-1},所以A ∩(∁R B )={x |3<x <4}. 3.(教材习题改编)A ={1,2,3},B ={x ∈R |x 2-ax +1=0,a ∈A },则A ∩B =B 时a 的值是( )A .2B .2或3C .1或3D .1或2解析:选D 验证a =1时B =∅满足条件;验证a =2时B ={1}也满足条件. 4.(2012·盐城模拟)如图,已知U ={1,2,3,4,5,6,7,8,9,10},集合A ={2,3,4,5,6,8},B ={1,3,4,5,7},C ={2,4,5,7,8,9},用列举法写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________.解析: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 ∩C ∩(∁U B )={2,8}. 答案:{2,8}5.(教材习题改编)已知全集U ={-2,-1,0,1,2},集合A =⎩⎨⎧x ⎪⎪⎪⎭⎬⎫x =2n -1,x ,n ∈Z ,则∁U A =________.解析:因为A =⎩⎨⎧x ⎪⎪⎪⎭⎬⎫x =2n -1,x ,n ∈Z ,当n =0时,x =-2;n =1时不合题意; n =2时,x =2;n =3时,x =1;n ≥4时,x ∉Z ;n =-1时,x =-1;n ≤-2时,x ∉Z .故A ={-2,2,1,-1},又U ={-2,-1,0,1,2},所以∁U A ={0}. 答案:{0}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注意区分{x |y =f (x )}、{y |y =f (x )}、{(x , y )|y =f (x )}三者的不同.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 的可能性.例如:A ⊆B ,则需考虑A =∅和A ≠∅两种可能的 情况.元素与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学生有不少已经遗忘。

集合及基本运算教案

集合及基本运算教案

集合及基本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概念,能正确识别和表示各种集合。

2.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补集等。

3. 能够运用集合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元素特征。

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集合运算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运算及运算性质。

2. 教学难点:集合运算的性质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 利用示例,引导学生掌握集合运算的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集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黑板。

2. 集合的相关示例和练习题。

3. 小组讨论的相关素材。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存在。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二、集合的基本运算(15分钟)1. 讲解并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示例演示并集的计算。

2. 讲解交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示例演示交集的计算。

3. 讲解补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示例演示补集的计算。

三、集合运算的性质(15分钟)1. 讲解集合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性质。

2. 示例演示集合运算性质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集合及基本运算的重点。

2. 强调集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集合及基本运算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课后)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集合的性质1. 介绍集合的三大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高中数学集合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集合的性质,如无序性、确定性、互异性。

4. 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两个集合的并集包含所有属于两个集合的元素。

交集:两个集合的交集包含属于两个集合的元素。

补集:一个集合的补集是除去该集合之外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3. 集合的性质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顺序。

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明确的,没有重复。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彼此不同。

4. 集合的应用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集合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性质。

2. 难点:集合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采用示例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集合的知识。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PPT。

2. 练习题及答案。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运算和性质。

3.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课堂练习1.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集合的表示方法?A. {1, 2, 3}B. {1, 2, 3, 4}C. {1, 2, 3} U {4, 5, 6}D. {1, 2, 3} ∩{4, 5, 6}2. 填空题:设A = {1, 2, 3},B = {3, 4, 5},求A ∪B 的结果是______。

集合及其运算复习教案

集合及其运算复习教案

集合及其运算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集合及其运算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学生对集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复习学生对集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2.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概念,例如: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可以是数字、字母、物体等等。

2. 提问学生集合的表示方法,例如: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符号等。

复习集合运算(15分钟):1. 复习交集运算:提醒学生交集运算的符号为"∩",并通过示例解释交集的含义。

2. 给出几个集合的示例,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交集,并在白板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3. 复习并集运算:提醒学生并集运算的符号为"∪",并通过示例解释并集的含义。

4. 给出几个集合的示例,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并集,并在白板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5. 复习差集运算:提醒学生差集运算的符号为"-",并通过示例解释差集的含义。

6. 给出几个集合的示例,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差集,并在白板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综合练习(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集合运算的练习题。

2. 在学生完成后,逐个检查答案,解释正确答案的求解过程,并指出常见错误的原因。

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集合及其运算的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所需的集合和运算,然后解答问题。

3. 学生可以在白板上展示他们的解答,进行讨论和互动。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集合及其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拓展他们的集合及其运算的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编写自己的练习题或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来巩固和拓展他们的集合及其运算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行集合运算的游戏或竞赛,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活跃性。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10:§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10:§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学设计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前·考点引导考情分析考点新知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数学对象或数学问题;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学会区分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学会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之间的互化. 集合含义中掌握集合的三要素.④ 不要求证明集合相等关系和包含关系.回归教材1.已知集合A ={m +2,2m 2+m },若3∈A ,则m =________. 『答案』-32『解析』因为3∈A ,所以m +2=3或2m 2+m =3.当m +2=3,即m =1时,2m 2+m =3,此时集合A 中有重复元素3,所以m =1不合题意,舍去;当2m 2+m =3时,解得m =-32或m =1(舍去),此时当m =-32时,m +2=12≠3满足题意.所以m =-32.2.已知集合{a |0≤a <4,a ∈N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________. 『答案』{}0,1,2,3『解析』因为a ∈N ,且0≤a <4,由此可知实数a 的取值为0,1,2,3. 3.已知集合A =『1,4),B =(-∞,a ),A B ,则a ∈________.『答案』『4,+∞)『解析』在数轴上画出A 、B 集合,根据图象可知.4.设集合A ={x |x =5-4a +a 2,a ∈R },B ={y |y =4b 2+4b +2,b ∈R },则A 、B 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A =B『解析』化简得A ={x |x ≥1},B ={y |y ≥1},所以A =B . 5.满足条件{1}M{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4个『解析』满足条件{1}M{1,2,3}的集合M有{1},{1,2},{1,3},{1,2,3},共4个.知识清单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 集合的定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其中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2) 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 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4) 集合的分类:若按元素的个数分类,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若按元素的属性分类可分为点集、数集等.应当特别注意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解题时切勿忽视空集的情形.(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复数集记作C.2. 两类关系(1)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属于与不属于关系,反映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从属关系.(2)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①包含关系:如果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 B或B 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②真包含关系:如果A B,并且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读作“集合A真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真包含集合A”.③相等关系: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即A中的元素都是B中的元素且B中的元素都是A中的元素,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3) 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共有2n个,真子集共有2n-1个,非空子集共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课中·技巧点拨题型精选题型1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例1已知集合A={x|ax2-3x+2=0,a∈R}.(1) 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2)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将这个元素写出来; (3) 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 若A 是空集,则Δ=9-8a <0,解得a >98.(2)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Δ=9-8a =0或a =0,解得a =98或a =0;当a =98时这个元素是43;当a =0时,这个元素是23. (3) 由(1)(2)知,当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时,a 的取值范围是a ≥98或a =0.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已知a ≤1时,集合『a ,2-a 』中有且只有3个整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a ≤0『解析』因为a ≤1,所以2-a ≥1,所以1必在集合中.若区间端点均为整数,则a =0,集合中有0,1,2三个整数,所以a =0适合题意;若区间端点不为整数,则区间长度2<2-2a <4,解得-1<a <0,此时,集合中有0,1,2三个整数,-1<a <0适合题意.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1<a ≤0. 变式训练设集合M =⎩⎨⎧⎭⎬⎫x ⎪⎪x =k 2+14,k ∈Z ,N ={x |x =k 4+12,k ∈Z },则M ________N . 『答案』真包含于 题型2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例2 已知a 、b ∈R ,集合A ={a ,a +b ,1},B =⎩⎨⎧⎭⎬⎫b ,b a ,0,且AB ,B A ,求a -b 的值. 解:∵ AB ,BA ,∴ A =B .∵ a ≠0,∴ a +b =0,即a =-b ,∴ ba =-1,∴ b =1,a =-1,∴ a -b =-2.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已知集合A ={a ,a +b , a +2b },B ={a ,ac , ac 2}.若A =B ,则c =________. 『答案』-12『解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 若a +b =ac 且a +2b =ac 2,消去b 得a +ac 2-2ac =0.当a =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 ≠0.∴ c 2-2c +1=0,即c =1.但c =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② 若a +b =ac 2且a +2b =ac ,消去b 得2ac 2-ac -a =0. ∵ a ≠0,∴ 2c 2-c -1=0,即(c -1)(2c +1)=0. 又c ≠1,故c =-12.变式训练集合A =⎩⎨⎧⎭⎬⎫a ,b a ,1,集合B ={a 2,a +b ,0},若A =B ,求a 2 013+b 2 014的值.解:由于a ≠0,由ba =0,得b =0,则A ={a ,0,1},B ={a 2,a ,0}.由A =B ,可得a 2=1.又a 2≠a ,则a ≠1,则a =-1. 所以a 2 013+b 2 014=-1.题型3 根据集合的含义求参数范围例3 集合A ={x |-2≤x ≤5},集合B ={x |m +1≤x ≤2m -1}. (1) 若B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 当x ∈R 时,没有元素x 使x ∈A 与x ∈B 同时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1) 当m +1>2m -1即m <2时,B =满足BA ;当m +1≤2m -1即m ≥2时,要使BA 成立,则⎩⎪⎨⎪⎧m +1≥-2,2m -1≤5,解得2≤m ≤3.综上所述,当m ≤3时有B A .(2) 因为x ∈R ,且A ={x |-2≤x ≤5},B ={x |m +1≤x ≤2m -1},又没有元素x 使x ∈A 与x ∈B 同时成立,则 ① 若B =,即m +1>2m -1,得m <2时满足条件;② 若B ≠,则要满足条件⎩⎪⎨⎪⎧m +1≤2m -1,m +1>5,解得m >4.或⎩⎪⎨⎪⎧m +1≤2m -1,2m -1<-2,无解.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2或m >4.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已知集合A ={y |y =-2x ,x ∈『2,3』},B ={x |x 2+3x -a 2-3a >0}.若A 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有A =『-8,-4』,B ={x |(x -a )(x +a +3)>0}. ① 当a =-32时,B =⎩⎨⎧⎭⎬⎫x ⎪⎪x ∈R ,x≠-32,所以A B 恒成立;② 当a <-32时,B ={x |x <a 或x >-a -3}.因为AB ,所以a >-4或-a -3<-8,解得a >-4或a >5(舍去),所以-4<a <-32;③ 当a >-32时,B ={x |x <-a -3或x >a }.因为A B ,所以-a -3>-4或a <-8(舍去),解得-32<a <1.综上,当AB 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1).新题推荐(教师专享)1. 设集合A ={x |x <2},B ={x |x <a },且满足A 真包含于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2,+∞)『解析』利用数轴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 已知集合A ={1,2,3,4,5},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10『解析』B 中所含元素有(2,1),(3,1),(3,2),(4,1),(4,2),(4,3),(5,1),(5,2),(5,3),(5,4). 3. 若x ∈A ,则1x∈A ,就称A 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M =⎩⎨⎧⎭⎬⎫-1,0,12,2,3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3『解析』具有伙伴关系的元素组是-1;12,2,所以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有3个:{-1},⎩⎨⎧⎭⎬⎫12,2,⎩⎨⎧⎭⎬⎫-1,12,2.4. 已知全集U =R ,集合M ={x |-2≤x -1≤2}和N ={x |x =2k -1,k =1,2,…}的韦恩(Venn)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________个.『答案』2『解析』由题图示可以看出阴影部分表示集合M 和N 的交集,所以由M ={x |-1≤x ≤3},得M ∩N ={1,3},有2个.5. 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P ={0,2,5},Q ={1,2,6},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8『解析』(1) ∵ P +Q ={a +b |a ∈P ,b ∈Q },P ={0,2,5},Q ={1,2,6},∴ 当a =0时,a +b 的值为1,2,6;当a =2时,a +b 的值为3,4,8;当a =5时,a +b 的值为6,7,11,∴ P +Q ={1,2,3,4,6,7,8,11},∴ P +Q 中有8个元素. 6.已知集合A ={x |ax =1}, B ={x |x 2-1=0},若A ⊆B ,则a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是_______ 『答案』{-1,0,1}『解析』由题意,得B ={-1,1},因为A ⊆B ,所以当A =∅时,a =0;当A ={-1}时,a =-1;当A ={1}时,a =1. 又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所以a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是{-1,0,1}. 精品题库1. 已知A ={x |x 2-2x -3≤0},若实数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3』『解析』由条件,a 2-2a -3≤0,从而a ∈『-1,3』. 2. 现有含三个元素的集合,既可以表示为,,1b a a ⎧⎫⎨⎬⎩⎭,也可表示为{a 2,a +b ,0},则a 2 013+b 2 013=________. 『答案』-1『解析』由已知得ba =0及a ≠0,所以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3+b 2 013=(-1)2 013=-1. 3. 已知集合A ={x |(x -2)『x -(3a +1)』<0},B =20(1)x ax x a ⎧⎫-<⎨⎬-+⎩⎭. (1) 当a =2时,求A ∩B ;(2) 求使B 真包含于A 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 A ∩B ={x |2<x <5}. (2) B ={x |a <x <a 2+1}. ①若a =13时,A =,不存在a 使BA ;②若a >13时,2≤a ≤3;③若a <13时,-1≤a ≤-12.故a 的取值范围是⎣⎡⎦⎤-1,-12∪『2,3』. 4. 已知A ={a +2,(a +1)2,a 2+3a +3}且1∈A ,求实数a 的值. 解:由题意知:a +2=1或(a +1)2=1或a 2+3a +3=1, ∴ a =-1或-2或0,根据元素的互异性排除-1,-2, ∴ a =0即为所求. 疑难指导1. 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注意区分{x |y =f (x )}、{y |y =f (x )}、{(x ,y )|y =f (x )}三者的不同.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2. 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间的关系;二是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3. 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需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 图帮助分析.。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

集合复习教案正式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性质和运算,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性质(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2.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对称差。

3.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通过列举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性质和运算,重点讲解集合的运算规律和应用。

3. 示例:举出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集合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4. 练习: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集合基本概念的理解,集合运算的熟练程度,以及运用集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参与度。

高中数学集合的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的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3. 能够应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集合的运算规则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

2. 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概念。

3. 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4. 练习与应用: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灵活应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归纳:总结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
1. 课件、深化练习题、学习笔记等教学资源。

2. 教师准备范例题和解析,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
1.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集合概念和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七、教学反思
1.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以上为高中数学集合的运算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及其运算
● 知点 考点 答点
(1)子集——集合问题的核心
研究集合,说到底是在研究集合的子集。

全集只是一个概念,如实数集R 。

真正有实际意义的事,是在R 上研究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参数的取值范围等。

这些,都是在研究R 的某个子集。

【例1】设集合A ={x |2232+-x x =1},B ={x | (x -a )(x 2-1)=0},当a 为何值时,A ⊆B ?
【思考】 集合A 、B 都是用“陈述法”表示的方程的解集,为了比较A 和B 的关系,先考虑将A 和B 分别化简。

【解答】 易得集合A ={1,2}。

B ={-1,1,a },欲得A ⊆B ,必须且只须a =2。

【归纳】 已知A 是B 的子集,求“母集”B 中常数a 应满足的条件。

逆向运用子集的定义,常采用“比较法分析法”。

(2)交集——两集合间的“且运算”
【例2】设集合A ={x |2232+-x x
≤1},B ={x | (x -a )(x 2-1)=0},当a 为何值时,A ∩
B ={1}? 【思考】 A 是不等式的解集,B 是方程的解集。

已知A 和B 的交集,求B 中参数满足的条件,先考虑将A 和B 分别化简。

【解答】 易得A ={x |1≤x ≤2},B ={-1,1,a },欲使A ∩B ={1},必须有a ∉(]2,1。

即a >2或-1<a ≤1 或a <-1。

【归纳】 比较分析法是分析法和比较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法“由果索因”,比较法可以逆用概念或定义将交集定义中的“且”字法则化。

(3)并集——两集合间的“或运算”
【例3】设集合A ={x |2232+-x x ≥1},B ={x | |x -a |>0},当a 为何值时,A ∪B =A ?
【解答】 欲使A ∪B =A ,则有B ⊆A ,易得A ={x |x ≤1或x ≥2},B ={x |x ≠a ,a ∈R },欲使A ∪B =A ,必须有a ∈(1,2)。

【说明】 本题中的集合B ,容易误解为在R 上去掉一个单元素a ,即B =()),(+∞⋃∞-a ,a ,实际上a 是个变数,当a ∈(1,2)时,B =(][)A ,,=+∞⋃∞-21
(4)补集——全集对子集的“差运算”
【例4】设集合B ={x | (x -a )(x 2-1)=0},当a 为何值时,R B ={x | x 2≠1,0}?
【解答】 易知R B={x|x ≠-1,0,1},B ={-1,1,a },按补集的概念有0∈B ,故得a =0。

【点评】 求一个集合A 对于全集合I 的补集I A=A ,所用方法是“求差法”:即在I 中“减去”A 的各个元素,剩下的元素便组成集合A ,A 上的这个“—”,就是“减号”的意思。

(5)等集—— 一个集合的两种表示
【例5】设集合A ={x |2232+-x x >1},B ={x | (x -a )(x -1)<0},当a 为何值时,A=B ?
【解答】 A ={x |x <1或x >2},B ={x |a <x <1或1<x <a },不管a 取什么实数,集合B 都是有限区间,而集合A 是无限区间,故有A ≠B 。

故使A=B 的a 值不存在。

【点评】 等集关系是子集关系的特例。

当集合A 、B 互为“母子关系”,即A B B A ⊆⊆且时,便有A =B 。

和“等式替换”一样,集合的化简和变形都是在进行“等集替换”。

检验这种替换的正确与否,方法仍然是“互为母子法”。

● 通法 特法 妙法
(1)列举法——集合表示的基本大法
【例6】 设{}
均为非负整数z •y x a a M z y x ,,,532|∙∙==的子集为 {}101,|≤≤∈=b M b b N ,则N 的子集中包含元素1和10的集合有( )个。

A .10
B .64
C .128
D .256 【分析】M 是无限集合,但因其元素a 都是整数,故其子集N 的元素b 也是整数。

又1≤b ≤10,故集合N 是有限集合。

考虑用列举法将集合N 元素具体化。

【解答】 当x=y=z =0时,a 1=1;
当x =1,y=z =0时,a 2=2;
当x=z =0,y =1时,a 3=3;
当x =2,y=z =0时,a 4=4;
当x=y =0,z =1时,a 5=5;
当x=y =1, z =0时,a 6=6;
当x =3,y=z =0时,a 7=8;
当x=z =0,y =2时,a 8=9;
当x=z =1,y =0时,a 9=10;
故集合N ={1,2,3,4,5,6,8,9,10} (注意N 中无7)
先求得N 的子集N '={2,3,4,5,6,8,9}的子集有27=128(个)。

故N 的含有元素1和10的子集也有128个。

答案为C 。

【点评】 列举法使“未知”的集合N 变得确定,如N 的元素个数确定为9个(前10个正整数缺7)。

除了1和10外还有7个元素。

正是依赖于元素个数“7”,而求得了答案27。

列举法对无限集合M 还能进行“有限的展望”,明白了M 中没有元素7的原因后,同
样可知集合M 中也不含有质数11与合数14等。

列举法能使抽象的集合化为形象,使解题人在理性的迷茫中找到感性的知觉。

(2)分类法——子集思想的体现
【例7】设A ={x | x 2+mx +1=0,x ∈R },B ={y | y <0},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 集合B 是非空实数集R -
,因此A ∩B =应分为: (1)A =和(2)A ≠这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答】 (1)当A =时,由Δ=m 2-4<0得-2<m <2。

(2)当A ≠时,则方程x 2+mx +1=0有大量负实数。

设其根为x 1、x 2,因x ≠
故由⎩⎨⎧≥∆>-=+0021m x x 得m ≤-2
综上所述得 (-2,2)∪(-∞,-2)=(-∞,2)为
m
【点评】 “分类讨论”常出现的错误有二:一是“重”,二是“漏”。

本题容易漏掉A =时的情况。

容易漏掉的,往往是一些不在“一般”中的特例。

A ∩
B =逻辑分类的一般情况是⎪⎪⎩
⎪⎪⎨⎧⎩⎨⎧⎩⎨⎧不空无空不空不空无空空B B A B B A )( )( 按题设化简(除“无”)后便是:(1)A 空(B 不空);(2)A 不空(B 不空)。

(3)轴序法——集合运算的数轴操作
【例8】设A ={y |y 2-3y +2≤0},B ={x |x 2-4ax +(3a 2-2a -1)≤0}
(1)若A ⊆B ,求非负数
a
(2)是否存在a 值,使B ⊆A ?
【分析】 本题分别求集合A 、B 互相包含的条件,集合A 是“一个”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确定的),集合B 是“无限个”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变动的)。

首先考虑利用解二次不等式的通法将集合A 、B 化简。

【解答】 由条件知:A =[1,2],B =[a -1,3a +1]
(1)∵A ⊆B ,∴a -1≤1<2≤3a +1 (数轴图解如下)
故由312
1311⇒⎩⎨⎧≥+≤-a a ≤a ≤
2
(2)若B ⊆A , 则1≤a -1≤3a +1≤
2
图1-2-2 故由⇒
⎪⎪⎩
⎪⎪⎨⎧≤-≥≥⇒⎪⎩⎪⎨⎧≤+-≥+≥-311121311311a a a a a a
a
因而,不存在这样的a 值,使B ⊆
A 【点评】 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都是实数集的子集,通过实数轴上的“大小排序”能把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方便地进行集合的子、交、并、补的运算。

将实数集与实数轴对应,将实数的大小与数轴的方向对应,将实数区间与轴上的线段对应,于是有了解不等式(组)的特殊方法——轴序法。

实际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自然运用。

(4)韦恩图——集合运算的直观法
【例9】 设有集合A ={-3,4},B ={x |x 2-2ax +b =0},B ≠,且A ∩B =B ,求a ,b 的值。

【分析】 a ,b 两参数在一元二次方程x 2-2ax +b =0的系数中,
为此可考虑先求出该二次方程的根,再用韦达定理求a ,b 的值。

【解答】 A ∩B =B A B ⊆⇒,韦恩图如右
又B ≠。

故其韦恩图有如下的三种可能:
当B ={-3}时,方程x 2-2ax +b =0有重根-3,此时有a = -3,b =9。

当B ={4}时,方程有重根4,则a =-4,b =16。

当B ={-3,4}时,方程有相异两根-3,4,则有a =2
1,b =-12。

【点评】 本解的韦恩图呈现动态,把集合A 的2个元素-3和4分别进入集合B 的过程展现得一清二楚。

从而使解题人在“B 是A 的非空子集”的抽象困惑中找到了“实感”。

有道是:抽象集合不用愁,破题请画韦恩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