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简介
![金陵十三钗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33d1a32ee06eff9aff80705.png)
剧情简介电影剧照(40张)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
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
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
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
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片名意义:“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十三钗”指的是故事中12位侠肝义胆的风尘女子和那个人虽小却责任心强的小男孩。
故事解读片场照片(40张)张艺谋是在北京奥运会前看到严歌苓的这个小说,随后便买下版权,“故事的视角很独特,从13个金陵风尘女子传奇性的角度切入,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
我希望影片能给今天的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感受,肯定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都不一样。
”张艺谋透露,与原著相比,影片中加入了表现中国人浴血抗争一条故事线索,“需要表现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
”张艺谋透露片中也有不少战争场面,不过不会太过强调大场面,“战争场面是要靠细节才能让人记得住。
”《金陵十三钗》2月13日在柏林登场《金陵十三钗》2月13日在柏林登场。
张艺谋导演和好莱坞著名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名气吸引了大量观众。
在柏林正式上映前的媒体专场,竟因观影记者过多,影院不得不加开影厅。
但影片一开始惨烈的战争场面让许多观众难以接受,开演不到10分钟就有20多人退场。
这种不太礼貌的行动在柏林电影节是不多见的。
记者身边的一位同行看完电影后说,如果提前退场的人看到后来的场景就会被电影内容吸引。
红楼梦 金陵十三钗
![红楼梦 金陵十三钗](https://img.taocdn.com/s3/m/4c8d20a9284ac850ad024257.png)
贾元春 成梅VS何琳
“敏” 贾政与妾 赵姨娘所 生,排行 为贾府三 小姐。是 贾家四姊 妹中最聪 明、最有 才干的一 个。她精 明能干, 有心机, 能决断, 连王夫人 与凤姐都 让她几分, 有“ 玫瑰 花”之诨 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第三句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 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 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 "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第四句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 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第三句称赞迎春是一位善良的女子 。 第四句点出迎春一年之内竟被活活折磨而死。
贾迎春 张迪VS金莉莉
“介”(耿 介) 贾珍的妹妹。 因父亲贾敬 一味好道炼 丹,别的事 一概不管, 而母亲又早 逝,她一直 在荣国府贾 母身边长大。 由于没有父 母怜爱,养 成了孤僻冷 漠的性格,
•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 中林黛玉扮演者,企业家。 1965年出生于辽宁鞍山, 1984年凭借独特的气质与修 养得以出演电视剧《红楼梦》 中林黛玉一角,1987年《红 楼梦》播出后,其对黛玉这 个人物的诠释,深受众多观 众的喜爱,名声享誉海内外。 此后她弃演从商,创立了自 己的广告公司,从事广告与 文化传媒事业。1999年皈依 佛法,学佛7年间,对慈善 事业献出了几千万元的捐赠。 2006年5月得知自己罹患乳 腺癌,2007年2月23日在长 春百国兴隆寺出家,法号释 妙真,同年5月13日6时57 分在深圳病逝,享年41岁。
红楼梦 金陵十三钗
![红楼梦 金陵十三钗](https://img.taocdn.com/s3/m/4c8d20a9284ac850ad024257.png)
“笑” 贾琏之妻, 王夫人的 内侄女。 长著一双 丹凤三角 眼,两弯 柳叶吊梢 眉,身量 苗条,体 格风骚。 她精明强 干,深得 贾母和王 夫人的信 任,成为 贾府的实 际大管家。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九) 王熙凤
第一句指的是凤姐生于末世。"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 就暗指王熙凤。 第二句说王熙凤是一个能干的女强人 。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十一) 李纨
第一句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与贾珠结婚, 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她的青春就像春风 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第二句是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 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 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贾元春 成梅VS何琳
“敏” 贾政与妾 赵姨娘所 生,排行 为贾府三 小姐。是 贾家四姊 妹中最聪 明、最有 才干的一 个。她精 明能干, 有心机, 能决断, 连王夫人 与凤姐都 让她几分, 有“ 玫瑰 花”之诨 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第三句称赞妙玉是一位纯洁的女子 。 第四句点出妙玉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却被某个老朽不 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妙玉 高洋VS姬培杰
“懦” 是贾赦与 妾所生的, 排行为贾 府二小姐。 她长得很 美,心地 纯洁善良, 没有才华, 老实无能, 懦弱怕事, 有“ 二木 头”的诨 名。
抄写金陵十三钗(正册)判词,标出姓名及性格特点
![抄写金陵十三钗(正册)判词,标出姓名及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66ea0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3.png)
抄写金陵十三钗(正册)判词,标出姓名及性格特点1.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性格特点: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2.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性格特点:聪明乖巧,精明能干,坚强自信。
3.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性格特点:孝顺端庄,大气又有才华。
4.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性格特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
5.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性格特点: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6.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性格特点:清高傲然。
7.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性格特点: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
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8.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性格特点:孤僻冷漠。
9.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性格特点: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
10.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1.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性格特点:低调、恪守封建礼法的节妇的典型。
12.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性格特点:行事又温柔平和。
金陵十三钗真实故事
![金陵十三钗真实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d175f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d.png)
金陵十三钗真实故事金陵十三钗,是指《金陵十三钗》中的十三位女性角色,她们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南京。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南京淪陷后,金陵城中的女性们面对着生存的艰难和磨难。
她们有的是家境贫寒的姑娘,有的是出身名门的大小姐,有的是妓女,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家族遭遇浩劫的孤儿。
她们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命运传奇。
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小玉了。
小玉是一个普通的小家庭女孩,她的父母都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了,她只好跟着奶奶和姐姐相依为命。
当南京淪陷后,她的姐姐被日军强行拉去当慰安妇,奶奶也在混乱中失踪了。
小玉成了孤儿,她无依无靠,只能靠着自己的双手谋生。
她曾经在街头卖过糖葫芦,做过街头艺人,甚至为了一点点食物也曾经去偷东西。
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她总是笑着面对困难,她总是坚信着,总会有一天,她的命运会有所改变。
与小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芳龄十六的王新英。
王新英是一个名门之后,她的父亲是当时南京有名的富商,家境殷实。
在南京淪陷之前,王新英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大小姐,她有着一切她想要的东西,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一夜之间,一切都改变了。
日军入侵南京,她的家族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她的父亲被日军抓走了,她的家产也被日军抢劫一空。
王新英失去了一切,她不得不靠着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
她曾经在街头卖过花,做过农民工,甚至为了一点点食物也曾经去乞讨。
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她总是笑着面对困难,她总是坚信着,总会有一天,她的命运会有所改变。
金陵十三钗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她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她们用自己的力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她们或许来自不同的背景,或许有着不同的遭遇,但她们都有着同样的坚强和勇敢。
她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展现出了女性的坚韧和毅力,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逆境中崭露头角。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她们的生活曾经发生在南京这座城市,她们的故事曾经发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金陵十三钗简介
![金陵十三钗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4111ad5ce2f0066f5332225.png)
Ever since the ancient era, the river has been flowing gracefully. It is the beauty of the South, the elegance of Nanking.Walk in the famous Zhan Palace, enjoy the spectcaular architecture. Look at the Colony of Cranes with water rippling all around. What a paradise this is. 秦淮缓缓流呀, 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 金陵风雅情呀 “瞻园”里 堂阔宇深深呀 “白鹭洲” 水涟涟 世外桃源呀
The film, which is based on the novel The 13 Women of Nanjing by Geling Yan,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Chinese entry for the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t the 84th Academy Awards.
See him in a manger laid Whom the angels praise Mary, Joseph, lend your aid, While we raise our hearts in love. Gloria in excelsis Deo.
天使歌唱在高天 美妙歌声遍平原 四周山岭发回声 响应天使欢乐音 荣耀归于神 牧羊人黑夜守羊群 旷野地流连更深 忽闻天使报佳音 由高天传到凡尘 荣耀归于神 马槽內降生主圣婴 慈爱主伸手救人 齐声同唱快乐欢欣 赞美我主今降生 荣耀归于神
《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精选推荐
![金陵十三钗——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d533f0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d.png)
《金陵十三钗》中的圣经文学元素《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和一线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影史以来投资制作最大的一次。
影片已于2011年12月15日全国上映,并当天入围第69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该片将代表中国参加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该片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严歌苓是近年来活跃在世界文坛上的一位华裔作家,在华人文学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人将她称为“当今华文创作最细腻敏锐的小说家”。
《金陵十三钗》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候的一个凄美故事。
一、标题的双重象征标题《金陵十三钗》具有中西文化双重象征意味。
稍微熟悉中国文学的作者都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有着“金陵十二钗”,这部小说也可以说是描述了十二个妙龄女子的悲惨故事。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寄人篱下,过早地香消玉殒;妙玉虽遁入空门,却也落了个不好的结局……十二个女子个个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
标题“金陵十三钗”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象征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暗示着主人公既像林黛玉、史湘云、妙玉等十二个女子那样年轻,美丽,又有着她们的悲惨命运。
小说中赵玉墨“不是那种艳丽佳人,但十分耐看”,“是一个心气极高的女子,至少有一万个心眼子,她四书五经也读过,琴棋书画都通晓”,可她与红菱等女子都有着不幸的命运。
生活或家庭的不幸让她们坠入红尘成为金陵名妓,饱受生活的艰辛。
她们的命运甚至比《红楼梦》中的“十二钗”更为不幸,至少薛宝钗她们曾经有过幸福的童年,而小说中的女子豆蔻在几岁时就尝到生活的艰辛,小小年纪就沦为妓女,十五岁时就惨遭日本兵蹂躏,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辛酸史。
光从小说的题目来看就能看出小说和《红楼梦》一样描述的是妙龄女子凄凉的故事。
其次,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标题“十三钗”又包含另一个隐喻。
基督教文化有着其独特的象征符号体系,用以表达信仰观念和价值标准,这些象征符号与基督教的信仰传统及文化成因密切相关,形成了约定俗成、含义明确的固定模式。
金陵十三钗真实故事
![金陵十三钗真实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f1bab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d.png)
金陵十三钗真实故事金陵十三钗,是指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的十三位女性,她们在抗战时期为了保护家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而这些女性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抗战时期的英雄。
她们中的每一位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位都有着自己的坚韧和勇敢。
她们有的是富家千金,有的是平民百姓,有的是学者,有的是军人,她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却都在同一片热血沸腾的土地上,为了共同的信念而奋斗。
在那个充满烽烟的年代,她们的生活并不容易。
战乱频繁,家人离散,生活艰难。
但是,她们并没有被逆境打倒,相反,她们展现出了坚韧和勇敢。
她们不畏艰险,不惧危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保卫家国的行列中。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她们的各种形象。
有的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有的是在后方奉献爱心,有的是在情感纠葛中坚守信念。
她们的形象丰富多彩,但却都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坚强和智慧。
她们不再是柔弱的花朵,而是勇敢的战士,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力量。
她们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团结和勇敢。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捍卫家园。
金陵十三钗就是这样一群勇敢的人的缩影,她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战史诗。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也是我们当代人的精神财富。
她们的形象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爱国。
她们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传颂。
她们的形象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让我们铭记她们,传承她们的精神,让我们永远怀念那些为了家国而奋斗的英雄们。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是一部真实的历史,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奇。
她们的形象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她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她们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愿她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流传,愿她们的精神永远闪耀。
金陵十三钗简介
![金陵十三钗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efc28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4.png)
和启示
• 这种启示使得金陵十三钗在现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陵十三钗的文化价值在当下社会的传承与发扬
金陵十三钗的文化价值在当下社会得到了传承
•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在书籍、网络等渠道得到了传播和普及
•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金陵十三钗的文化价值在当下社会得到了保持
金陵十三钗的文化价值在当下社会得到了发扬
•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作品在艺术表现、视听效果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金陵十三钗的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是爱情和命运
• 故事通过讲述十三位女性角色的爱情、友情、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 这种主题使得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更加深刻、感人
金陵十三钗的主题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表现
• 作者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描绘了角色们在爱情、命运面前的挣扎和抉择
• 这种手法使得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更加真实、生动
03
• 金陵是一个繁华、文化底蕴
• 故事中的秦淮河、夫子庙等
• 故事反映了明朝末年的社会
丰富的城市
地点都是南京的著名景点
动荡、战乱
• 南京的小吃、民俗也在故事
• 金陵十三钗的命运也与这段
中得到体现
历史紧密相连
金陵十三钗的创作灵感来源
金陵十三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
• 作者在创作时,结合了南京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元素
现代的视听手段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作品
在传播方式上,利用了
多种媒体平台
• 这些作品都遵循了金陵十三钗原
• 这些作品在画面、音乐、特效等
• 这些作品在电视、电影、网络、
著的精神和主题
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舞台等多个平台上进行了传播
• 这种改编方式使得金陵十三钗的
历史上的“金陵十三钗”这才是真实的!
![历史上的“金陵十三钗”这才是真实的!](https://img.taocdn.com/s3/m/2dc558b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1.png)
历史上的“⾦陵⼗三钗”这才是真实的!
在南京沦陷期间,明妮·魏特琳的⾝份是⾦陵⼥⼦⽂理学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这是⼀所教会学校,位于安全区范围内,相对⽐较安全。
魏特琳冒着⽣命危险挺⾝⽽出,让⼤批的妇⼥和⼉童进⼊她所在的校园,帮助她们躲过劫掠。
事隔七⼗多年,翻阅魏特琳写于南京沦陷期间的⽇记,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魏特琳在⽇记中提到了⼀批帮助其他“书娟”们逃过⽇军强暴的“妓⼥”。
那是1937年12⽉24⽇,圣诞节的前⼀天,魏特琳被叫到办公室,与⽇本某师团的⼀名⾼级军事顾问会晤。
对⽅要求魏特琳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出100名妓⼥,他们认为,如果为⽇本兵安排⼀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兵就不会再骚扰⽆辜的良家妇⼥了。
当天的结果是,对⽅最终挑⾛了21名妇⼥。
点击看⼤图
这很容易让⼈联想到电影《⾦陵⼗三钗》中的“书娟”们。
不过,这些被挑⾛的“妓⼥”,起到的作⽤有限,真实的“书娟”们,并没有电影⾥那么幸运。
魏特琳的⽇记中记载,⽇军占领南京后掳掠强奸妇⼥,连幼⼥都不放过。
这组图集是⾦陵⼥⼦⽂理学院在南京沦陷前的⼀些情景,真实再现了南京⼤屠杀厄运来临之前,那些纯真烂漫的⼥学⽣的和谐⽣活。
历史上真实的“⾦陵⼗三钗”。
金陵十三钗故事
![金陵十三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0b2dd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e.png)
金陵十三钗故事《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金陵十三钗”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
金陵十三钗是指在中国南京的一个爱国女子学校里,13位女学生因为爱国而被迫走上了不同的命运。
她们中有的成为了抗日救亡的斗士,有的成为了日本人的性奴,有的则因为不愿意成为性奴而选择自杀。
这些女学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面对着各种压力和磨难,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抗日战争,但更多的是关于女性的命运和抗争。
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她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而金陵十三钗这些女学生,她们在面对战争和压力时,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她们不愿意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和反抗。
在这部电影中,每个女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命运。
她们中有的选择了嫁给日本人,成为了性奴,有的则选择了投身抗日救亡的队伍,成为了抗日斗士。
她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但她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和努力。
她们的故事让人感到心痛和震撼,她们的命运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部分历史。
这部电影通过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女性在战争年代里的命运和抗争。
她们没有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和反抗。
她们的故事让人感到心痛和震撼,也让人对这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中国女性的命运和抗争,也让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这些女学生用她们的命运和抗争,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让我们对那个年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金陵十三钗小说结局]金陵十三钗小说
![[金陵十三钗小说结局]金陵十三钗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eb3aa1e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3.png)
[金陵十三钗小说结局]金陵十三钗小说金陵十三钗小说一:南京大屠杀经典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一)对于金陵十三衩,我并不陌生,因为在它刚刚上映的时候,我就已经体验了其中的彻骨心酸。
今日坐在教室里,再一次的回味震撼。
一个动荡的年代,人心惶惶,无从逃离的恐惧,该如何去面对,该如何去铭记。
真正的,看着大屏幕,深一些,如果我处在其中,我想对那满目的疮痍,我只会感到无力了吧。
人人都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对于这个年代的她们,近日网上的新诗应该更能道的真切些,商女熟知亡国恨,赎幼之身永贞真,山崩地摧志犹在,兴我中华休忘魂。
兴我中华,休忘魂,魂,这是一个带着尊严与信念的载体。
整部影片,阴沉抑郁,灰暗的整体色调,看着就让人揪心,想着那里,人无安逸,恐惧扎心。
小的时候,还记得在美术课上的水彩课,在多么美丽绚烂的色彩上,只需一点黑色加入其中,他便蔓延开来,腐蚀着多彩。
但是,在一片黑色之上,多少亮丽的色彩只是转瞬即逝,刚刚延开的触角一眨眼便淹没在一片黑色之中,沉了下去,永远不会再起来。
她们,一群拥着色彩的女子,被那一双双暗淡的眼睛透过美丽的窗子凝望着,有欢声飞扬,有笑语回荡。
为了这群孩子,她们失了色彩,掩埋了,在这炼狱般的世界。
金陵十三衩里包含着与以前电影一样的情感,爱国,奉献。
中国人,很伟大,或者,人都是伟大的,在一个场景中,一段年代里,一波,又一波的涌现。
教堂,在那么一个满是流血的土地算是一方避难之地了吧。
外出却受死的她们,到底为了什么,琵琶弦,亦或是耳环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东西,她们也愿冒死而寻,处在世界的边缘,在边缘有如何呢,战火还是烧到了她们。
当她们乔装学生,那怀中的剪刀,是她们赴生死之约的武器。
一直记得在地窖里,她们的光彩,那般夺目,她们的歌声,虽然穿着朴素的学生棉衣,但那首透着苍凉凄美的秦淮曲,直到现在,任在心中,每每想到在一方小小的地窖里,却飘浮着多少的侠义真胆与真情心语,眼湿了,心碎了。
金陵十三钗原型故事
![金陵十三钗原型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b11302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1.png)
金陵十三钗原型故事
金陵十三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一个穷乡僻壤古县金陵县,其中家境贫困的十三姐妹,不惧死亡,冒着各种危险,踏上了改变命运之路。
故事开头,家境穷苦且父母早夭的十三姐妹,有超九十岁的姐姐慧,经营店面的二姐静,中学毕业的三姐影,有性格的四姐昆,体贴众人的五姐苏,谦逊而勤奋的六姐香,爱钓鱼的七姐竹,自恃外表的八姐玉,擅长诗词的九姐月,家常饮食的十姐湘,犹豫不决的十一姐秀,善解人意的十二姐青,有礼貌的十三姐碧。
故事紧接着讲述了十三姐妹的不同命运:慧姐的英雄救难;静姐的“稻草人”;影姐的宫斗谋精英;昆姐的写作表现;苏姐的慈善公益;香姐的勤学习;竹姐的成功创业;玉姐的机智抢劫;月姐的文学旅程;湘姐的超越孤等;秀姐的受难节制;青姐的广受欢迎;碧姐的贵妇人生。
最终,十三姐妹靠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实力,战胜困境,拥有了一个美好的家庭,令人感动。
这个故事极大地激励了人们,告诉我们通过一起努力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金陵十三钗故事
![金陵十三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14195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7.png)
金陵十三钗故事《金陵十三钗》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由现代作家陆小凤创作。
该小说以金陵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故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
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金陵城。
大家族的少爷朱安,由于母亲的早逝,由其祖母和保姆抚养长大。
朱安的祖母千方百计地找寻媳妇,最终找到了十三位美丽聪明的姑娘,她们分别来自金陵城的各个角落。
这十三位姑娘就是金陵十三钗的主角。
每个姑娘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个性。
她们有的来自贫寒家庭,有的来自豪门世家;有的性格独立坚毅,有的温柔善良。
在祖母的安排下,姑娘们与朱安一一见面,并展开一系列的相处和考验。
在与姑娘们相处的过程中,朱安渐渐发现自己对少女贞洁、纯真的爱意,同时也为自己祖母之前的选择感到困惑。
他开始思考婚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自己真正的爱情要求。
主要人物朱安是本故事的男主角,他是一个有强烈求知欲、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
在与金陵十三钗相处的过程中,他逐渐明白了自己对爱情的追求。
金陵十三钗中每位姑娘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背景。
比如:杜十娘,金陵城的贫寒姑娘,聪明伶俐;杜四妹,杜十娘的妹妹,乐观开朗;柳湘莲,湘莲坊的卧底;秦明媚,美若天仙的女子等等。
主题《金陵十三钗》主要关注的是爱情、婚姻和家族责任。
故事展现出不同类型的爱情,例如父爱、母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友情和爱情等等。
通过这些元素,作者传达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和对婚姻制度的质疑。
小说中的十三位姑娘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背景,但她们的命运都受到了金陵城的守旧观念和家族责任的限制。
她们被迫接受祖母安排的相亲,而不得不面对婚姻的现实和社会压力。
通过朱安与姑娘们的相处和交流,作者向读者揭示了当代女性的困境和压力,同时也探讨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作者试图通过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告诉读者,婚姻不应该仅仅是社会的一种束缚,而是应该建立在爱情、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结论《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充满了深情和思考的作品。
金陵十三钗简介
![金陵十三钗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1170d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2.png)
金陵十三钗简介1. 引言《金陵十三钗》是中国作家刘心武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98年首次出版。
这部小说改编自明代文学家李时中的《石头记续批》,以金陵为背景,描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人物命运和爱情纠葛。
本文将对《金陵十三钗》的背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进行简要介绍。
2. 背景《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中国南京市(当时称为金陵)。
这个时期正值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小说以风云突变的社会风貌为背景,深入描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
3. 故事情节《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庶民家族和皇室后宫展开。
主要人物包括贾家庶子贾宝玉、贾府的女子林黛玉、薛宝钗等等。
小说通过描绘这些人物的爱恨情仇、家族的兴衰、社会的变革等,展现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图景。
故事开始时,贾宝玉从兰小草的陪伴中长大。
茶馆老板周瑞儿的女儿林黛玉与贾宝玉从小玩伴,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众多的困难和阻碍使得这段感情不得不面临磨难。
另一方面,薛宝钗作为贾家的亲戚,也成为了贾宝玉的妻子候选人之一,引发了一系列的争夺和纠葛。
在情感纠葛的同时,小说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各种问题,包括官场腐败、封建家族的兴衰、家族内部的较量、妇女地位等等。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情节丰富多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主要人物贾宝玉:贾府的庶出子弟,善良而多愁善感,深爱黛玉。
林黛玉:贾府的外戚女儿,性格独立、聪慧,与贾宝玉有着特殊的感情。
薛宝钗:贾府的亲戚女儿,形象高雅、深受贾母宠爱,成为贾宝玉的妻子之一。
贾母:贾宝玉的外祖母,贾府的家族长辈,对家庭事务有很大的影响力。
贾政:贾府的家族长辈,掌控着贾府的权力。
王夫人:贾府的正室,贾政的妻子,对贾宝玉有着特殊的关心。
5. 结论《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描绘清末民初社会的经典小说,通过铿锵有力的笔触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兴衰和人物命运之变。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4de22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d.png)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金陵十三钗,是指《大明宫词》中的十三位美女,她们分别是,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秦可卿、尤二姐、李纨、李纹、李绮。
她们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金陵城里的十三位美女。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源自于《红楼梦》,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大家族之中,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家族的种种悲欢离合。
金陵十三钗中的每一个女子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她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王熙凤是贾府的女主人,她聪明能干,精明强干,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和魅力的女性形象。
贾元春是贾府的正房大闺女,她温柔贤淑,是一个典型的贤良淑德的女子。
贾迎春是贾府的次房女儿,她活泼开朗,善解人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阳光的女孩。
贾探春是贾府的三房女儿,她聪明机智,善于观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贾惜春是贾府的四房女儿,她温柔婉约,善解人意,是一个典型的贤良淑德的女子。
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他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是一个充满了才华和魅力的男性形象。
林黛玉是贾府的侄女,她聪明伶俐,心地善良,是一个充满了才情和热情的女孩。
史湘云是贾府的侄女,她活泼开朗,善解人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阳光的女孩。
秦可卿是贾府的侄女,她温柔婉约,善解人意,是一个典型的贤良淑德的女子。
尤二姐是贾府的侄女,她聪明伶俐,心地善良,是一个充满了才情和热情的女孩。
李纨是贾府的侄女,她聪明机智,善于观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李纹是贾府的侄女,她活泼开朗,善解人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阳光的女孩。
李绮是贾府的侄女,她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是一个充满了才华和魅力的女性形象。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爱情、亲情、友情、家族的故事。
每一个女子都有着自己的命运轨迹,她们在这个古老的大家族中,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最终都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一部分。
她们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家族的种种悲欢离合,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形象和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大屠杀朱成山【论文摘要】以历史为题材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富有南京大屠杀历史元素,它不仅较好地尊重了南京大屠杀历史,而且还尽可能地如实反映了这段人类的空前浩劫。
作为艺术的再创作,张艺谋的影片与严歌苓的小说也存在诸多异同点,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充分地揭示了侵华日军的兽性之恶,讴歌了在特殊环境下的人性之美和精神之美。
【论文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南京大屠杀;异同点;人性之美恶盼望已久的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的《金陵十三钗》影片,终于在2011年12月15日在国内公映。
人们比较关心这部影片有多少内容反映了南京大屠杀?张艺谋影片与严歌苓小说有哪些异同点?如何正确看待《金陵十三钗》影片中人性之美恶?本文试就这些问题逐一进行阐述。
一、《金陵十三钗》影片中的南京大屠杀历史元素作为艺术创作的故事影片不等同于纪录片,更不等同于历史教材,应该允许有艺术手段的处理和喧染。
但以历史为题材的故事片,还是要考虑到历史题材涉入角度和程度问题,把历史的真实作为一个坐标和参照系。
在这一点上,西方此类题材的故事影片如《辛德勒名单》等,都是强调像拍摄历史教科书一样来对待的,所以才能够打动无数人。
那么,《金陵十三钗》这一部影片中,与南京大屠杀历史有关的情节到底有多少呢?(一)影片中的历史人物在此部影片中出现的人物还是比较简单的,他们是四个群体和三个个体。
即一群妓女、一群教堂里唱诗班的女孩子、一群日本官兵、一群中国官兵,一个专司安葬的美国传教士、一个教堂里的中国职员、一个替日军服务的“汉奸”。
应该说,这些角色在南京大屠杀史中都能够找得到。
日本和中国军人自然不需要多阐述和例证,躲难到国际安全区的中国妓女,在史料中是确实存在的。
例如,在《拉贝日记》中就有这样的明确记载:“1937年12月26日:现在的日本人想到了一个奇特的主意,要建立一个军妓院。
明妮吃惊地绞着双手,看着差役闯进了安置成百上千个姑娘的大厅。
要让明妮拱手交出姑娘,她是死也不会交出一个的。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红卍字会中一个我们熟悉的受人尊敬的官员朝大厅里喊了几句好话,竟然有不少年轻女难民(大家熟知的妓女)走了出来,她们对把自己安排在新的妓院里一点都不感到忧伤。
明妮哑口无言。
”[1]在教堂里的唱诗班的女孩子也是有的,譬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当年就和其姐姐一道,被送到石鼓路的一个教会小学读圣经。
当时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也是有不少的,如约翰·马吉牧师、詹姆斯·麦卡伦牧师、W·P·米尔斯牧师、H·L·索恩牧师、E·H·福斯特牧师等,他们都曾经程度不同的参加过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国际救援活动。
至于汉奸也是有的,如郭歧在《陷都血泪录》里曾写道:“有一个汉奸是个耶稣教徒,当兽兵正在烧杀奸淫的那些时候,一般伪官长问他要花姑娘,他无法,就将同教的女士骗至兽兵处受奸,后为外人知悉,要求日司令部将他关起来!总之,当汉奸的亲戚不以为亲戚,朋友不以为朋友,叛家轻身弃国人。
”[2](二)影片中的历史场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影片其实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接,它用艺术的手法还原了历史情境,再现了历史真实,使得观众从中受到了历史的教育。
在《金陵十三钗》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南京大屠杀真实的历史场景。
如影片一开头再现给观众的逃难场景就很是真实。
从1937年8月15日,日军开始对南京城实施轰炸,战争的阴霾降临在南京市民头顶上时,一些有条件逃难的南京市民,就开始了纷纷背井离乡,逃往安徽、湖北、四川、福建等地。
这里讲的有条件指的是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有钱有势,能够有逃难的本钱;二是有明确的外地亲戚可供全家暂时避难。
否则一般市民是不敢轻易全家逃离的。
在南京沦陷之前,大批南京市民开始向南京城附近的农村、山区逃难,城里的难民则逃进外籍人士组织的国际安全区里,大家都是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尽管生活情形非常悲惨,但为了活命也没有办法。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里,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记载,用南京人的话叫作“跑反”,“跑鬼子的反”。
例如,幸存者倪翠萍一家“跑反”到城西郊的上新河;哈梦鹤父亲领着全家人“跑反”,先后到城西的沙洲圩和安徽的采石矶、芜湖市到处乱跑乱住;程王氏一家则跑到江宁县乡下的德其家塘村。
潘开明一家跑进了鼓楼二条巷;陈德贵跑进了下关“和记洋行”;刘永兴一家跑进了大方巷;李秀英一家跑进了五台山小学地下室里,等等。
正如影片中的主人公书娟旁白说的:“那时候人们的唯一心愿就是逃命!”影片中街道两旁的断垣残壁也部分还原了当年南京历史的景象。
日军占领南京以后,蓄意破坏这座美丽的古都。
日军陷城之初,遇屋即烧,“延至白下路、朱雀路、中华路、太平路、中山东路等一切繁盛之区烟焰障灭。
”[3]在《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指出:“日军锋镝所至,焚烧与屠杀常同时并施,我首都为其实行恐怖政策之对象,故焚烧与惨烈,亦无与伦比。
陷城之初,沿中华门迄下关江边,遍地大火,烈焰烛天,半城几成灰烬。
”[4]影片中的教堂是否存在?翻开南京的历史记载,南京大屠杀期间外国人的教堂有好几座,并且有几座至今还依然是教堂。
例如,南京石鼓路上的天主教堂,太平南路上的基督教堂,一直延续至今仍然是在使用着的教堂。
不过,当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下关挹江门创办的德胜教堂,虽然现在依然房屋保存较好,但那里早已成为南京第十二中学的校园。
当然,这几座教堂当年受到日军的骚扰是肯定的,有没有发生此类的故事,却是另当别论,也没有必要一一对号入座。
(三)影片中的历史故事故事影片主要是向人们叙述一段故事,并且靠故事的情节感染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海内外已经公映了9部以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为故事的影片。
国内迄今为止,国产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影片共有六部,最早的是1987年有吴冠群执导的《屠城血证》,接着是1995年上映的由吴子牛作导演的《南京大屠杀》,2002年上映的《五月八月》,2005年上映的《栖霞寺1937》,2009年上映的由陆川导演《南京,南京》,2011年新上映的《金陵十三钗》应该算是第六部了。
此外,还有香港1995年拍摄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加拿大人于2008年拍摄的《张纯如》,与德国人合作拍摄并于2009年上映的《拉贝日记》,等等。
《金陵十三钗》影片的故事是从日军侵占南京城开始的,中国军队在溃散,中国老百姓在夺路逃命,日本军队则是野蛮凶恶。
这一情景,与当年南京城的实际状况是吻合的。
美国《纽约时报》于1937年12月18日,发表了来自南京城的该报记者蒂尔曼·德丁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报道:“对一般市民的杀害日益扩大。
15日,广泛巡视市内的外国人,看到所有街巷内都有市民的尸体,其中有老人、妇女和小孩。
特别是警察和消防队员,更成为枪杀的对象。
死者很多是用刺刀刺死的。
有的是用极其野蛮的残酷手段杀害的。
”[5]《字林西报》1937年12月25日也作了如实的报道:“不少老百姓惨遭杀害,尸体横陈路上。
在南京市中心的地段内,几乎每段马路上都有死人。
其中绝大多数的受害者,都是在12月13日下午或晚上,当日本军队开入城内时,被枪杀和被刺刀刺死的。
任何人由于惊慌奔跑或天黑以后在街上、小巷中行走观望,均有可能被杀。
这种惩处甚至不需要有任何罪名。
”[6]影片里中国军人身捆手榴弹,飞身去炸日军的坦克车并非是演绎的故事。
1937年12月12日,原八十八师二六二旅朱赤旅长的勤务兵于富贵,在守卫雨花台阵地时候,看到朱赤将军中弹时,这位“小山东”一时情急,从战壕里站起身来叫道:“朱旅长受伤了!”日军的机枪一梭子弹扫过来,腿部连中了五六发子弹,顿时鲜血直流。
“小山东”一时疼得受不了,喊着要“为国尽忠”,去炸它(日军的装甲车)个“王八冲子(山东人土语)”,央求战友们把他身上绑了八颗手榴弹,用鞋带串联起来,抬到路上(现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的“高座寺”门前的道路,原来是条土路,日军装甲车就是从这边开过来的)。
随着一声巨响,一阵黑烟飘过,日军的一辆装甲车的履带被炸断,立即趴窝了,而这个十七岁的中国小兵把自己的身体炸得粉碎,英勇捐躯在杀敌战场上。
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与影片中炸坦克的镜头基本是一致的,既彰显了中国军人的抗击外敌的勇敢和大无畏的精神,又说明了当年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太差太落后,只好以命相拼。
影片中日本军人到处强奸中国妇女的镜头并不夸张,而完全贴切于历史的事实。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里,至今还保存着这样一份国民政府的档案:“敌人(之日军)进占首都以后,除杀人、放火、掠夺之外,就是奸淫妇女,发泄兽欲。
当敌人初来时候,只要看见妇女就拉,不管老少,更不问白天和夜里。
因此,上自五六十岁,下至八九岁的女同胞,只要被敌人碰到,无一幸免。
”[7]原南京鼓楼医院的詹姆斯·麦卡伦牧师在日记中写道:“强奸—强奸—又是强奸,我们计算了一夜至少有1000起,连白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
如果有抵抗或者不答应的话,就用刺刀刺死,或者用枪打死。
我们能够在一天内写上数百件。
民众在绝境中呻吟着。
”[8]为何影片中能够比较好的尊重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尽可能地如实反映这段人类的浩劫?其实,与影片制作方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提前做了功课,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并逐步引用到影片之中去是分不开的。
剧组的两位副导演邵彬彬和李爽,曾经多次去过我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集历史资料,包括许多音像资料,对当时的街景、服饰、军人的徽章等,进行过详细的考证和了解。
他们还向我们了解南京土话,特地向他们推荐了唱南京白局的演员,想不到影片从开头到结尾,都用了主人公书娟南京话的旁白,那柔柔的、细细的话语,成为整个影片的最大的亮点之一,相信随着该片在国内外的逐步上映,一定会让世界上无数的人欣赏和喜欢。
二、张艺谋影片与严歌苓小说异同点透析张艺谋拍摄的故事影片《金陵十三钗》与严歌苓书写的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两者之间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又有哪些方面不同呢?(一)影片与小说的相同之处应该承认,张艺谋拍摄这部影片是以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为蓝本的。
这不仅仅体现在影片编剧以严歌苓署名(两个编剧之一),更是尊重和保留了原小说中的许多情节。
主要有:1.开头的相似之处。
影片和小说的开头都是迅速切入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主题,体现了开门见山的风格。
都是从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黑暗降临到这座城市开篇。
日军侵入南京城并疯狂屠杀,南京市民拼死逃命,一片混乱的局面。
2.美国人在南京开办的教堂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
无论影片还是小说,在这一点是充分一致的,都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介绍和展示了在这里发生的善与恶、美与丑、人性与兽性碰撞的一个个片段。
3.妓女们入场的交代是一致的。
都是先翻墙头,后逼迫教堂管理者打开了大门。
让她们这些在世俗看来是“脏兮兮”的女人进入并住进教堂圣地,即使在战争危及的情况下,也是教堂神甫们不得已而为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