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__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在1981年出版
的《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一书中,使用排
除法,对国际游客的统计口径做了界定,并向全世界推荐。 规定下列人员可以作为国际游客计算: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务、学习
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短暂停留者。 3.停留时间不足1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1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
旅游学概论 模块二 旅游者
前言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 介—旅游业。三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旅游者 是构成旅游活动的首要条件。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旅游者的活动,旅游资源定 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旅游者有吸引力,如果对于旅游者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 那么就不可能称之为旅游资源。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产业, 也是针对和围绕如何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来进行工作的。因此,旅游者是旅游 学科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模块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旅游者的概 念,分析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并划分旅游者的类型。
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
从近年来的全球旅游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欧洲、 美洲以及亚太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区。这些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要远远高于非洲、中东和 南亚地区。因此,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形成与国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一节旅游者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其中元旦、节、“五一”节、节和节各放假一天。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5、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体系 B内容 C要素 D部门2、闲暇时间是指()。
A时间 B可支配的时间 C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非自由支配时间三、多项选择题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A社会条件 B个别条件 C个人条件 D社会个别条件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A每日空闲 B周末闲暇 C病假休养 D假日时间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基本类型。
A国内旅游者 B国外旅游者 C国际旅游者 D来华旅游者4、社会消费主要有()的预支等。
A健康人寿保险 B老年退休金 C失业补贴 D衣食住行开支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的动机等几种类型。
A身体方面 B文化方面 C社交方面 D地位和声望方面四、判断正误并改错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旅游者须排除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五、问答题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2)假设你参加了上面和某条路线,你有什么要求?2、现代旅游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美地区一直占据绝对优势,该地区产生了80%左右的国际旅游者。
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旅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休闲方式,许多人选择旅游来放松心情,同时也能够增广见闻。
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在选择和参与旅游活动时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旅游者的主观条件,包括时间、经济、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等。
首先,时间是旅游者的一个重要客观条件。
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规划行程时,旅游者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时间是否足够。
有些人可能只有短短的周末时间可以用于旅游,而另一些人可能有长假期的机会。
不同的时间限制会影响到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和行程的安排。
一些人可能会选择近距离的短途旅游,而另一些人可能会选择长途旅游或国际旅游。
因此,时间是旅游者选择旅游活动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经济条件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活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旅游有一定的费用,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门票费、饮食费等。
旅游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有些人可能经济条件宽裕,可以选择高档酒店和奢华旅游方式,而另一些人可能需要选择经济实惠的旅游方式。
此外,身体状况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活动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旅游活动可能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环境变化等。
对于一些特殊的旅游活动,例如登山、潜水、滑雪等,旅游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技能。
因此,旅游者的身体状况会限制其选择旅游活动的范围。
最后,旅游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对旅游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旅游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的活动,旅游者需要心情愉快、积极乐观才能更好地享受旅游的乐趣。
一些人可能由于工作压力或个人原因而心情低落,这样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到旅游的体验。
因此,旅游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旅游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综上所述,旅游者在选择和参与旅游活动时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时间、经济、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等都是旅游者需要考虑的因素。
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
同时,旅游者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节约开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克服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享受旅游的乐趣。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
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
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
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
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
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研究和探讨旅游现象及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涉及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等。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旅游者的特点、需求和行为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旅游者是指选择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方进行旅行和观光活动的人群。
他们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经济资源,以及旅行的欲望和动机。
旅游者分为两种类型:主观旅游者和客观旅游者。
主观旅游者是主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的人群。
他们根据自身的偏好和利益选择旅行目的地,例如文化巡礼者、自然爱好者等。
主观旅游者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和自主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旅游目的地,并且会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和对目的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客观旅游者是被动受到外部条件和因素影响的人群。
他们可能是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而选择离开常住地,或者是被旅行社、亲友等带动而进行旅游活动。
客观旅游者通常会按照既定计划和行程进行旅行,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方式的选择相对较少。
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主性较低,但也有可能在旅途中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旅游活动。
旅游者的需求和行为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如休息、放松等)、心理需求(如探索、体验、认知等)和社会需求(如交流、互动等)三个方面。
不同的旅游者有不同的需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业需要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旅游者的行为包括旅行决策、旅行准备、旅行行为和旅行反馈四个阶段。
旅游者在旅行决策阶段会对于目的地、交通方式、住宿、活动等进行选择和安排。
在旅行准备阶段,他们会准备旅行所需的物品、文件和信息等。
旅行行为阶段是旅游者最直接的行为表现,包括到达目的地、参观景点、购物、用餐等。
旅行反馈阶段是旅游者对于旅行体验的评价和反馈,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业提供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旅游者还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行为规律。
他们通常会寻求新奇、刺激和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会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文化和社会产生影响。
旅游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等:
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 地国家的人 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 访问该国的人 上述人员的随从 避难者、流浪者以及边境 工作人员 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但包括下列人员:
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 船或飞机的乘务人员 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 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 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二、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二)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三)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一)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
家庭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之 一和重要物质基础。但真正决定能否实现旅游活动 的家庭收入水平实际上是指家庭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水平。
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 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家庭 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而且还在于超过满足基本生 活需要这一临界水平后,每增加一定比例收入,旅 游消费便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1.学者对旅游动机的分类
田中喜一的四类动机 麦金托什的四种基本动机 托马斯的18种旅游动机
利奥得的8类基本动机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2.旅游动机的常见类型
健康、娱乐的动机 好奇、探索的动机
文化方面的动机
社会交往的动机 探亲访友与追宗归祖的动机
公务和商务方面的动机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旅游心理类型对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
自我中心型(安乐小康型)
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小
多中心型(追新猎奇型)
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大
旅游资源-教案 【完整版】

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2、明确旅游资源的类型。
3、通过学习,欣赏和认识旅游资源,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
2、通过欣赏,认识旅游资源,清楚旅游资源的分类,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
1、旅游者概念: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2、旅游者的条件:社会条件:社会富裕与社会闲暇和人们的旅游权利。
个人条件:有“钱”,有“闲”,旅游动机,身体条件。
二、导入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资源多姿多彩,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
这也为我国成为亚洲旅游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三、新课:(一)知识点一:旅游资源概念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4个含义:•1、吸引性•2、可进入性•3、价值性•4、变化性(二)知识点二:旅游资源的类型: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为8个主类:1、地文景观: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过程遗迹和岛礁。
(列举、图片欣赏)2、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河口与海面、冰雪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3、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4、天象与气候景观: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形成的景观。
(列举、图片欣赏)5、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列举)6、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筑和水工建筑。
(列举、图片欣赏)7、旅游商品:指地方旅游商品: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产品、工艺品等。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
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
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
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一、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⑴按游览区域分: 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 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 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1.定义: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 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 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4.形成: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华山: 暖温带, 花岗岩;黄山、九华山: 亚热带, 花岗岩;丹霞地貌: 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 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 如我国古代建筑群, 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 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 发扬革命精神,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5.分布:⑴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 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 我国的青海湖、滇池等;峡谷—深大断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旅游概论-第三章(一)

——环境效益指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美化和保护作用。
小飞守角制作
(2)四个含义 ——吸引性 ——可进入性 ——价值性 ——变化性
小飞守角制作
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是不是旅游资源?
答:如果西湖断桥和镇江金山寺,缺少白娘子与许仙令人缠绵的 爱情故事烘托,那可能仅仅是一座断桥和一尊塔,旅游者也不会 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正是白娘子的故事,使桥与寺才有了活的灵 魂,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去品味人蛇传奇之恋。所以无论它们归属 于那种存在形式,均应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旅游者、购物旅游者
小飞守角制作
(四)旅游者的基本要求
——行得安全 ——住得舒坦 ——吃得满意 ——游得痛快 ——购得称心 ——娱而得乐
小飞守角制作
二、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存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一个地 区旅游资源的状况直接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 况。只有开发出独具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妥善处 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才能促进旅游业持续、 健康的发展。
1、社会条件
(1)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
(2)人们的旅游权利
2、个人条件
(1)有“钱” (2)有“闲” (3)旅游动机 (4)身体条件
小飞守角制作
(三)旅游者的类型
1、按旅游区域划分
(1)国内旅游者 (2)国际旅游者
①入境旅游者
我国的特殊情况: 华侨、港澳台同胞
②出境旅游者
2、按旅游目的划分
观光旅游者 度假旅游者 事务(公务或私事)旅游者: 商务旅游者、会议旅游者、
(2)1963年,罗马会议(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
游客—— 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非常住国访问的人。 ①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活动,其主体可以是个人、团体、公司等各种形式,不同的主体拥有不同的目的和需求,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业的发展和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个人、团体和公司三个角度来探讨旅游活动的主体。
一、个人旅游者个人旅游者是最基本的旅游活动主体。
个人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通常包括看景点、品尝美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探险冒险等。
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活动主体,个人旅游者经常选择自由行和跟团游两种方式。
自由行强调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而跟团游则强调省心省力、专业导游带队,同时也能结交一些新的朋友。
个人旅游者虽然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交通方式、游玩活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上,他们希望在旅游中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享受、成长、放松和学习。
二、团队旅游者团队旅游者是由多个个人旅游者或者某个机构、公司组成的团体,他们往往在旅游目的地选择、旅行行程、餐饮住宿、娱乐活动等方面与个人旅游者存在巨大差异。
团队旅游通常以集体行动的方式进行,预订机票、酒店、旅游餐饮等方面的事宜也通常由旅行社或者相关机构来统筹。
这种方式给予旅游者充分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可以节省旅游者的费用并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在旅游活动中,团队旅游者往往与其他旅游者共享旅游的乐趣、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
团队旅游者组成的旅游团队,除了旅游目的地、交通方式、游玩地点等方面外,还会受到旅游机构的影响,旅游的主题化已成为趋势。
三、公司旅游者公司旅游者是企业组织内的团队,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劳动者放松心情、增强凝聚力、促进员工关系等。
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企业凭借组织力量和平台优势,导入了更多的旅游元素和创新方式,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企业旅游的主题化不仅让员工放松心情,增进激励团队合作和凝聚企业团队,同时,也成为旅游业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办法。
综上所述,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有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决策着旅游行业的运作和发展。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

在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人们 往往需要对旅游者作出必要的技术性界定。 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旅游统计工作中对规范旅游者统计口 径的需要;
二是在出入境管理方面制定和执行有关政 策(比如入境签证、纳税等方面的政策)的 需要。
因此,就这些方面而言,人们所需要的旅游 者定义乃是一种技术性定义,而不只是作为 一般用语时的泛泛解释。
3、美国学者罗伯特·W·麦金托什的分类
分类
目的
身体动机 通过与身体有关的活动来消除紧张
文化动机 希望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
人际交往动机 为了满足自己进行社会交往
地位声望动机 为了满足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
回 答 问 题
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
1、个性心理因素 ➢ 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根据人们所反
文 化
影响旅游动机的文化因素
(1)民族风俗
➢ 一般而言,欧美国家的人把度假、娱乐作为文化 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爱好四处周游、 探险、欣赏异域文化。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 则崇尚勤劳、节俭、乡情浓郁、故土难离,往往 视旅游为游手好闲、浪费钱财。
(2)宗教的影响
➢ 主要是指: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 则,从而导致不同的消费模式。如:伊斯兰教的 教规规定每一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次 长途旅行,到麦加去朝觐;佛教的教徒则希望到 各佛教圣地去拜佛、还愿等。
法定的就业时间
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 人生的时间 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
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
每日闲暇
闲暇时间
周末闲暇
公共假日 (图示) 带薪假期
——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一定数量并且连续 集中)的闲暇时间,才有可能实现外出旅游。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2.国内旅游者
(1)国内游客: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 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 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通过 所从事的活动从该地目的地获取报酬的人。
(2)国内旅游者: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 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 个月的国内游客。
发有何启示; 2、深圳世界之窗旅游品牌的特色是什么。
加州迪士尼
深圳世界之窗
五、旅游景观审美
背包旅游者
自驾车旅游者
自行车旅游者
农业旅游者
温泉度假旅游者
购物旅游者
(1)根据旅游者追求审美愉悦体验的 内容划分:旅游审美愉悦体验、旅游 世俗愉悦体验。
(2)根据塑造高质量旅游体验的途径划 分: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 味觉体验、触感体验五种类型。
(3)根据旅游体验的内容划分:娱乐、 教育、逃避、审美、移情。
2.旅游体验的特点
(1)亲身经历性。 (2)综合感受性。 (3)旅游体验形式与旅游者心理期望的对应性。
2.国内旅游者
世界旅游组织以是否在目的地停留过夜为标准,将国内游客 区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1)国内游客(Domestic Visitors):是指任何以休闲、度假、 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为目的,不 论国籍如何,而到其居住国境内其它地方进行一年之内旅行 的人。
(2)国内旅游者(Domestic Tourists):指那些到居住国境 内某地去旅行,停留时间超过24h但不足一年的游客。
标准 6.旅游体验开发设计原则
三、技能训练 1.网上搜索关于旅游体验的国内研究动向,并下载谢
题库-旅游概论-第三章

重点:我国旅游界对旅游者的定义;我国对国内、国际旅游者的范围界定;促使旅游者产生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旅游者的划分标准和各类型游者的需求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旅游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首先必须存在意愿并能够进行这项活动的群体,即旅游的主体-_______;其次必须有供开展旅游的活动对象,即旅游客体-______;再次要有联系主体和客体的组织和条件,即旅游的媒介-______。
☆ CA.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 B.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者C.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D.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者2.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方面,_____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BA.家境 B. 个性心理C.年龄 D. 性别3.影响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不包括()☆☆BA.旅游者受教育程度 B. 旅游者的喜好C.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条件D. 旅游者的余暇时间4.下列属于国际旅游者范畴的是()☆☆DA. 我国东北居民往来朝鲜国B.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北京开会C. 巩俐在中国上海定居D.港澳台同胞来上海参加世博一周游5.不属于按消费心理划分的旅游者类型是()☆AA.中间型旅游者 B. 理智型旅游者C.冲动型旅游者 D. 选价型旅游者二.填空题1.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没有旅游者就没有旅游活动,也就没有旅游业。
☆2.国际旅游者是指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探亲访友、观光度假、就医疗养、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他们出于上述目的离开常住地到中国内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或许报酬的人。
☆☆2.根据停留时间的长短,国际旅游者可以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旅游者。
☆☆3.国内旅游者是指任何一个在他居住国或地区内到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其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4.国内旅游者按其停留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过夜的国内旅游者和一日游国内旅游者。
第三章 第二、三节__旅游者

访友、健康或宗教等目的,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 于1年的人; 国内短途旅游者-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 过24小时的人。
②某些国家的量化定义: 美国和加拿大,以距离为限定区分旅游行为和平时休憩行为。 美国:A、国家旅游资源考察委员会对国内旅游者提出两条限定: a 为上班而定期往返的人除外;b 离家单程距离至少80公里,不论 时间长短。B、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单程距离不少于160公里才是 旅游者。 加拿大:A、国家统计局和旅游署:单程距离至少80公里;B、安 大略省:单程距离至少40公里以上即可。
③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定义:
▲国际游客:指到另一个国家且其目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并且国
际游客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短途旅游者。
▲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一夜的游客; ▲国际短途旅游者:利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一夜的游客,
包括住在巡游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不包括过境旅客。
“旅游者就是离家外出到异国他乡旅行访 问的人”(国际旅游者)
“女儿节” 是广元的传统文化节日,而广元是唐代女皇武则 天的故乡。该节取自“正月二十三,女儿游河湾”,以纪念武则天 生日。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诞生的这位杰出的女性,当地民众便 在杨氏感龙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处之畔的乌龙山上修 建了一座祭庙“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金轮感孕 所”。 “女儿节”的前身是“妇女游河湾”活动,始于五代后蜀年间。 利州(即广元)百姓为纪念诞生于故土、后来做了皇帝的武则天, 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武则天生日这天,妇女们成群结伴,盛装出 游。上至则天坝,下至塔山湾、河湾场,红粉阵容铺天盖地。对于 一年到头劳碌不堪的妇女们来说,这一天可以不出工,不烧饭,可 以自由自在地玩,因而被视为妇女的盛大节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 每年的九月一日,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人节”。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

但是,各个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为了 统计的方便。但是,其核心内容不变。
中国的定义
• 国际旅游者:
是指来我国内地探亲访友、观光度假、就医 疗养、参加会议、购物或从事经济、文化、 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 同胞。其中,外国人是指非我国国籍的人, 包括加入外籍的中国血统华人;华侨指持 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港 澳台同胞指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和 台湾省的中国同胞。
1、旅游者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tourist
• 理论性定义:
旅游者就是离开居住地 到异国他乡作暂时的 旅行、访问活动而非 谋生的人。
• 技术性定义: 国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为了便于旅游的实际操作,虽然各地都不尽相同,但 是原则上已经取得了统一。
国际旅游者international visitors
• 下列八种人不包括在国际旅游者内:
1.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的党 政、议会、军队代表团成员;
2.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官员、外交人员及随行的 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
3.在我国住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 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
4.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 国口岸的中转游客;
• 临时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 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Short-lived League of Nations
“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访问旅行超过24小时的人” 以下几种人是国际旅游者: 为娱乐、家庭或健康原因而旅行的人; 参加国际会议的人; 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 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即使逗留时间不足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 秘 山 岩 的 父 系 部 落
东方女儿国
奇特的走婚习俗
成年礼("穿裙礼",
阿柱、阿夏 翻木楞子 母系社会 解除关系的方式
"穿裤礼")、闺房
肖淑明、杨二车娜姆(摩梭人的骄傲)
女主外
(二)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
对旅游活动性质的认识混淆——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 造成这种混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由于人们在表述上没有将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务活动或旅 游业经营活动明确的区分开来,而是含混地通用旅游一词,从 而很容易造成对其性质认识的分歧。 (2)对旅游活动的主体认识混淆。 (3)由于旅游活动的开展都会涉及消费行为,因而其性质自 然在于经济活动。
5)目的定义 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提出:旅 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的活动。主要是处 于休养;其次是处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 再次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作 用。 特点: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征是消遣和增长知识。
§3.1旅游活动
六、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
3、人均停留天数
人均停留天数(length of stay)这一指标通常指来访旅 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的平均停留天数。在国外的 一些有关旅游研究中这一指标有时亦采用人均过夜次数表示。
游、住、食、购、娱。
就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而言,其构成要素 分为: (一)主体——旅游者 (二)客体——旅游资源 (三)介体——旅游业
三、旅游活动的特点
1、异地性:旅游一定要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要有空间位置
的移动,即旅行。
2、暂时性:或流动性,旅游是流动的,在异地停留时间是暂时的(国
际上一般规定不超过1年),最终必须返回原住地。所以,移民不是旅游。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类型
差别
国内旅游
居住国境内
国际旅游
跨国
地域范围 消费程度
逗留时间 便利程度
消费层次一般较低 消费水平通常较高 一般较短
一般很少存在语言障 碍,而且不需要办理 什么手续 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 区间的重新分配,并不 直接带来国家财富总量 的增加
通常比国内旅游长
大都会遇到语言障碍 问题,而且必须办理 各种规定的旅行手续 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 富转移,国际旅游者到 访期间的消费直接构成 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
§3.1旅游活动
一、旅游及旅游活动的概念
本书定义: 旅游是人们处于和平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 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活动指的是旅游者往返于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 行活动,以及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
二、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就旅游活动开展所涉及 的内容构成而言,其基本要 素可概括为六个方面:行、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者
教学目标:
掌握旅游活动的概念,明确旅游活动的特点; 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的主体,辨别旅游者与非旅 游者; 掌握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掌握旅游者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重点与难点:
旅游者的类型及需求特点。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
4、以旅游目的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1)消遣性旅游 (1)观光旅游 (3)文化旅游 (5)探险旅游 2)事务性旅游 (1)公务旅游 (3)会议旅游
(2)度假旅游 (4)宗教旅游 (6)特殊兴趣旅游
(2)商务旅游 (4)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
5、其他划分标准
1)按计价方式划分: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
2)按费用支付的特点划分:自费旅游和奖励旅游
§3.1旅游活动
一、旅游及旅游活动的概念
3)国际机构定义 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 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 不会引起长期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特点:该定义强调旅游的综合性,指出旅游活动中必将 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20世纪70年代这一定义被“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 (AIEST)所采用,因此称为 “艾斯特(AIEST)定义”。
经济作用
2、以旅行距离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1)远程旅游
一般而言,在国际上的旅游研究中,通常指远距离的国 际旅游活动,尤其指到1000公里以外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
2)近程旅游 又称短程旅游,在国际上的旅游研究中,通常是指到240
公里以内的目的地去旅游,乘坐汽车抵达目的地的旅行时间
不超过1.5小时。
3、以组织形式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3.1旅游活动
一、旅游及旅游活动的概念
4)流动定义 1974年英国学者伯卡特和梅特列克提出:旅游发生在人 们前往和逗留在各地,旅游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工作和 居住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该地 的各种活动。 特点:强调了旅游本质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3.1旅游活动
一、旅游及旅游活动的概念
玉、巴塘等地的山岩父系文化,一夫多妻)。
3. 旅游活动带有经济活动的色彩。 4. 旅游活动是一项涉及政治的社会现象(导游成为民间外 交大使)。
白玉隐藏在遥远的川西北,因为 没有开发,这里保留了川西北最大一 片原始林,因为人迹罕至,至今仍存 在若干以男性血缘为纽带的大小团 体——“山岩原始父系部落”,留存着 父系遗风浓郁的神秘组织“戈巴”。 “戈巴”,藏语意为“一个以父系血 缘为纽带组成的部落群”。他们以组 织中男性的多少划分大小,以其姓氏 或职业名称确定其分属,各戈巴自成 一系,互不干涉。 同族“部落”成员之间不许通婚。 更有残酷的刑罚维护着千奇百怪 的部落制度,如“男人不抢窃,只能 守灶门”,“哪家有人被杀不复仇, 就砍哪家男人头”等规矩,若不遵守, 视情节轻重,或驱逐出“部落”,或 处以挖眼、割鼻、割唇、割耳等刑罚, 直到死刑。
中国古代的商旅,是带功利性的旅游活动,可以认为是现代旅 游的开辟者。
§3.1旅游活动
“旅游”的渊源
《易经》: “观国之光”。 游的本义:我国传统旅游着眼于 “游”,东汉《说文解字》 “游,旌旗之流也”,是古代旌旗上下的飘带,有舞动之美,引人 遐思。后引申为游行、游泳、游观、游玩等。也引申为人在水中像 鱼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泳之游之” (庄子与惠施观鱼之乐)。 游猎、游览、游学、游戏、郊游、游说等,有比较明确的娱乐出行 观念,旅游审美而达到的那种自由自在,逍遥无为的精神境界和由 此而来的对待世界的审美态度,标志着古代旅游情怀和旅游思想的 萌芽。 我国较早出现把“旅游”一次联用的文献可追溯到南朝时期沈 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3、季节性:自然季节性(旅游目的地)、社会季节性(旅游客源地) 4、休闲性:从目的上看,借助旅游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从时间上看,
旅游是利用闲暇时间;从内容上看,旅游活动是多种休闲活动的组合。
5、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动的任何环节都需要消费。
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 在于它的社会文化属性。
现代旅游活动并非是 经济活动,而是一种以不 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 征,涉及文化、经济、政
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
活动。
六、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
1、旅游人数
对于一个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客源地的国家或地区 来说,旅游人数应分为外来游客的来访旅游人数和本国或本 地居民的外出旅游人数这两个指标。 在通常的旅游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往往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给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来访旅游人数 (tourist arrivals)。
六、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
2、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旅游收入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 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 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笼统地讲,旅游收入在数额上 等于同期内国内外游客在该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总额。
在通常的旅游研究中,一个国家的旅游支出通常都是指 该国的国际旅游支出。所谓国际旅游支出是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以年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境外购买 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
§3.1旅游活动
一、旅游及旅游活动的概念
2)关系定义 199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 波特提出:旅游可以定义为在收到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 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国政府及东道国居民的 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特点:强调了旅游可以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一、旅游及旅游活动的概念
纵观上述定义,有几点共同之处:
旅游必须是旅游者离开惯常居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活
动。 旅游者前往目的地作短暂停留访问活动,但不长期居留, 也不就业谋生。 旅游者的这种活动引起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不仅包括 旅游者的活动,也包括这些活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切关系和 现象。
§3.1旅游活动
§3.1旅游活动
一、旅游及旅游活动的概念
1、旅游的定义
较为有影响的旅游定义是基于旅游理论研究、统计、市 场营销、立法和行政等方面: 1)交往定义 1927年由德国的蒙根.罗德提出: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 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 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 地的人的交往。 特点:强调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1)团体旅游 (1)定义: 指有组织的集体出游活动。 (2)优缺点:对旅游者来说,主要是省心省力、安全感强、 并且可以享受优惠价格,但是个人活动会受到预定计划安排 和集体统一行动的限制;对旅游经营者来说,有利于组织旅 游产品的批量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2)散客旅游
(1)定义:指相对于团体旅游而言的个人独立旅游和同行人 数较少的自行结伴旅游,也被称为“自助游”或“自由行” 旅游。 (2)优缺点: 对旅游者来说,自主性强,但不能享受团体优 惠价格。
异地性和暂时性是旅游活动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