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抗凝血题题
凝血功能试题及答案
凝血功能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凝血因子Ⅷ主要在哪个器官合成?A. 肝脏B. 脾脏C. 肾脏D. 心脏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凝血因子?A. 纤维蛋白原B. 钙离子C. 血小板因子D. 凝血酶原答案:B3. 凝血酶原复合物主要包括哪些因子?A. 因子Ⅱ、Ⅶ、Ⅸ、ⅩB. 因子Ⅰ、Ⅱ、Ⅴ、ⅩC. 因子Ⅲ、Ⅶ、Ⅸ、ⅩD. 因子Ⅴ、Ⅶ、Ⅸ、Ⅹ答案:A4. 以下哪个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A. 因子ⅢB. 因子ⅦC. 因子ⅪD. 因子Ⅻ答案:D5. 以下哪个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A. 因子ⅢB. 因子ⅦC. 因子ⅪD. 因子Ⅻ答案:B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是凝血因子的激活形式?A. 因子ⅡaB. 因子ⅤaC. 因子ⅩaD. 因子Ⅺa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凝血过程中的负反馈机制?A. 蛋白C系统B. 蛋白S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D. 抗凝血酶答案:ACD3. 以下哪些是影响凝血功能的因素?A. 维生素KB. 血小板数量C. 凝血因子活性D. 抗凝血药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最终产物。
(错误)2. 抗凝血酶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之一。
(正确)3.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促进凝血。
(正确)4. 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Ⅷ的合成所必需的。
(正确)5. 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都会导致因子Ⅹ的激活。
(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通过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参与血栓形成。
血小板粘附到受损血管壁的胶原蛋白上,激活后释放出多种因子,如血小板因子Ⅳ、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因子促进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2. 描述一下凝血酶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凝血酶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酶,它能够将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形成稳定的血栓。
同时,凝血酶还能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聚集,进一步稳定血栓结构。
凝血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凝血相关知识考核一、选择题1.肝素通过结合下列哪种因子的作用而阻止血液凝固()[单选题]。
A、血小板B、ca2+C、抗凝血酶Ⅲ√D、因子XE、因子VⅧ2.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物质是()[单选题]。
A、纤溶酶原激活物B、纤溶酶√C、凝血酶D、凝血活酶E、PK3.VWF的主要作用是()[单选题]。
A、介导血小板的黏附作用√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E、下调FⅧ的合成4.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单选题]。
A、FIIB、FV√C、FVIID、FIXE、FX5.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单选题]。
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E、溶血性贫血6.对DIC发病机制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单选题]。
A、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Ⅺ√B、组织严重破坏,大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C、血细胞大量破坏,释放促凝血物质D、羊水进入血液,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E、癌细胞进入血液,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7.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单选题]。
A、球蛋白B、脂蛋白C、糖蛋白D、补体E、清蛋白√8.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整合物,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剂是()[单选题]。
A、草酸钾B、肝素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枸橼酸钠D、枸橼酸钠√9.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用于输血的主要优点是()[单选题]。
A、普及易得B、毒性低√C、用量少D、价格低10.凝血时间测定方法已经淘汰的是()[单选题]。
A、玻片法√B、试管法C、硅管法D、活化凝血时间法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法11.下列哪项检查不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选题]。
A、出血时间延长B、凝血时间(试管法)正常C、APTT正常E、PAIgG增高12.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是下列哪一组()[单选题]。
A、FⅪ、FⅨ、FⅩB、FⅫ、FⅪ、PK、HMQKC、FⅠ、FⅤ、FⅧ、FXⅢD、FⅢ、FⅩ√E、FⅦ、FⅩ、FⅫ13.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单选题]。
CRRT的抗凝管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CRRT的抗凝管理一、选择题1、肝素的半衰期与血小板第()因子相关[单选题]。
A、1B、2C、3D、4√2、肝素透析要求高血流量,通常血流量()ml/min[单选题]A、200-250B、250-300√C、300-350D、250-3503、血液透析中应用最广泛的抗凝剂是()[单选题]。
A、低分子肝素B、枸橼酸C、阿加曲班D、普通肝素√4、凝血因子中,Ⅳ因子是()[单选题]。
A、钙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钾离子5、局部枸橼酸抗凝主要推荐应用于行()治疗或有高危出血风险或重症患者。
[单选题]A、HFB、CRRT√C、HDFD、HP6、静脉注射低分子量肝素,药物作用高峰时间为()分钟。
[单选题]A、25-30B、20-30√C、25-35D、30-407、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采用前稀释的患者,一般肝素首剂用量为()[单选题]A、10-20mgB、15-20mg√C、20-30mgD、8-15mg8、导管内血栓预防重于治疗,肝素封管,每月定期使用()封管,能够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单选题]A、肝素B、枸橼酸钠C、尿激酶√D、低分子肝素9、《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和《血液净化学》中使用枸橼酸钠抗凝时,滤器后的游离Ca2+浓度应维持在()[单选题]A、1.0-1.35mmol/LB、0.25-0.35mmol/L√C、0.35-0.45mmol/LD、0.45-0.55mmol/L10、1分子枸橼酸在体内代谢成()分子碳酸氢钠[单选题]。
A、1B、2C、3√D、411、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CRRT治疗时可以选用无肝素抗凝或()[单选题]。
A、低分子肝素B、局部枸橼酸抗凝√C、肝素D、以上都不对12、枸橼酸钠抗凝的禁忌症包括严重肝功能障碍、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60mmHg)和(或)组织灌注不足、()、高钠血症。
[单选题]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13、枸橼酸钠的不良反应有:低钙血症和()[单选题]。
习题------止血、血栓及凝血检验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一、名词解释1、源性凝血2、血液凝固3、PT4、APTT5、TFPI6、原发性纤溶症二、选择题〔一〕单向选择1、不属于凝血酶的作用是〔〕。
A. 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B. 激活因子ⅩⅢC. 加速因子Ⅶ复合物与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D. 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E. 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2、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不凝固的原因,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血液流动快B. 血管膜光滑完整C.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 有抗凝物质存在E. 血管膜损坏暴露出胶原纤维3、以下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
A. 血液中参加柠檬酸钠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 血液中参加肝素D. 血液中参加维生素K E. 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4、以下哪项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
A. 由因子Ⅲ发动B. 所需时间较源性凝血途径短C. 不需要钙离子参D. 需要因子Ⅶ参与E. 由因子Ⅴ发动5、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A. 抗凝血酶ⅠB.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C. 氯化钠D. 肝素E. 白蛋白6、使血小板聚集第二时相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A. 外源性的ADP B. 血小板的cAMPC. 血小板释放的5-羟色胺D. 外源性的cAMPE. 血小板释放的源性的ADP7、以下凝血因子中,除哪个外均为无活性的酶原〔〕。
A. 因子ⅡB. 因子ⅨC. 因子ⅩD. 因子ⅪE. 因子ⅩⅢ8. 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 )A.凝血因子Ⅳ被激活B.因子Ⅻ被激活 C.血小板破裂D.凝血酶的形成9. 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血小板破裂B.血管紧素增加 C.肾素分泌增加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 引起血块回缩的因素是( )A.纤维蛋白B.血小板收缩蛋白 C.凝血酶D.肝素11.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以下哪一种因素所引起( )A.血小板释放源性ADP B.血小板释放源性ATP 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 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 12. 凝血过程中,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 )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13. 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 )A.因子Ⅰ B.因子Ⅱ C.因子Ⅳ D.因子Ⅹ14、以下哪项不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A、血管壁构造异常B、过敏性紫癜C、单纯性紫癜D、血友病E、血管性血友病15 B型题A、出血时间测定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C、血小板无关免疫球蛋白测定D、凝血时间测定E、血浆纤维蛋白肽测定17、了解源性凝血系统〔〕18、用于ITP的诊断〔〕19、用于VWD的诊断〔〕20、了解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C型题A、血管性血友病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2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22、出血时间延长〔〕2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24、凝血时间延长〔〕A、血友病甲B、血管性血友病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25、APTT延长〔〕26、PT延长〔〕27、BT延长、血小板代数增多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ITPB、SLEC、AAD、TTPE、慢粒白血病慢性期16、以下哪项血块收缩试验不减低:〔〕A、ITPB、ⅩШ因子缺乏症C、血小板无力症D、红细胞增多症E、多发性骨髓瘤(二)多项选择1. 能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A.Ca2+ B.5-HT C.ADP D.ATP E.肾素2.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柠檬酸盐B.抗凝血酶I C.肝素D.维生素K E.抗凝血酶Ⅲ3. 成人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 )A.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B.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大 C.红细胞核逐渐消失D.红细胞核变大 E.血红蛋白量逐渐减少4. 抗凝血酶Ⅲ的作用是( )A.除掉纤维蛋白原B.除掉血浆中的Ca2+ C.增强肝素的抗凝D.降低凝血酶的活性 E.阻断凝血酶激活因子Ⅹ5.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A.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 B.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 C.形成止血栓 D.促进血液凝血 E.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6. 关于源性凝血的途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胶原组织损伤首先激活因子ⅫB.参与凝血步骤比拟多 C.所需时间较外源性凝血长 D.许多环节有Ca2+参与 E.不需因子Ⅱ参加7.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体( )A.纤维蛋白降解 B.因子Ⅰ降解 C.能去除体多余的纤维蛋白凝块和血管的血栓 D.纤维蛋白降解后不再凝固 E.纤维蛋白降解后能凝固8. 肝素抗凝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C.抑制血小板的粘聚和释放反响D.抑制因子Ⅹ的激活E.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三、判断正误题1、源性凝血过程是由因子Ⅹ激活而开场的。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14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选择题【A型题】1.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B.血液凝固性降低 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答案] C[题解] 在DIC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
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D.纤溶亢进B.凝血酶原的激活 E.凝血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答案] E[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
3.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D.胰腺癌B.宫内死胎 E.器官移植C.大面积烧伤[答案] A[题解] 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
其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约占所有原发病的1/3。
4.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Ⅹ D.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Ⅺ[答案] E[题解]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并与凝血因子Ⅶ结合而开始的。
5.激活的凝血因子Ⅶa与组织因子(TF)复合物可激活A.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ⅩD.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Ⅹ和凝血因子ⅨE.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因子ⅪC.凝血因子Ⅲ和凝血因子Ⅷ[答案] B[题解] Ⅶa-TF复合物既可激活Ⅹ因子(传统通路),也可激活Ⅸ因子(选择通路),从而启动凝血反应。
6.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 D.Ⅻ因子B.维蛋白原 E.组织因子C.钙离子[答案] D[题解] 多种病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使内皮胶原暴露,因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血流中的带正基团的因子Ⅻ与其结合,转变为有活性的因子Ⅻa,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与抗凝血题题
一、单择 题1. 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 血小板B.F 叽C.F >D.F 皿E.凝血酶 2. 正常时表达TF 的细胞是() A.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血液单核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3. 局部组织损伤后 TF 启动的凝血过程不能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存在 ()4. TF-叽a 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因为激活了5. 血小板的激活剂不包括 ()6. 血小板释放反应中,致密颗粒可释放 ()E.凝血酶敏感蛋白7. 在抗凝系统中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的是8. 使AT-皿灭活凝血酶作用明显增强并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是9. 肝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抗凝物质是10. 激活的蛋白C(APC)可水解()11. APC 阻碍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由于其灭活了 12. APC 的作用不包括()D.限制F X a 与血小板的结合13. 可使PK 分解为激肽释放酶的是14. 可通过外源性激活途径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是15. 激活TAFI 所必需的高浓度凝血酶的产生主要依赖于16. 不受Vi t K 缺乏影响的凝血因子是 ()19. 使AT-皿消耗增多的情况是()第十——早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A.PCB.AT-皿C.肝素D.TFPIE.PSB.F 区C.F XD.FE.F 刘A.ADPB.凝血酶C.TXA2D.PGI2E.肾上腺素A.5-HTB.纤维蛋白原C.TXA2D.纤维连结蛋白A.AT-皿B. a 2-APC.PCD.C1抑制物E.HC HA.PGI2B.NOC.ADP 酶D.APCE.HSA.TXA2B.NOC.TMD.TFPIE.PCA.F HB. F 皿C.F VD.F 叽E.F XA.F H aB.F V aC.F 叽 aD.FE.F 幻 aA.水解F V aB.水解F W aC.水解F H a E.灭活 PAI-1A.F W aB.F 区 aC.F X aD.F 幻 aE.F 刘 a A.激肽释放酶B.F 幻 aC.uPAD.凝血酶E.F 刘 aA.F 幻aB.F X aC.F E aD.F W aE.F 叽 aA.F HB.F XC.FD.F EE.F 皿17. 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 APC 抵抗的凝血因子是A.F HB.F 皿C.F IVD.F VE.F 叽18.全身性 shwartzman 反应促进DIC 发生的原因是 A.抗凝物质合成障碍 B.血液高凝状态 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D.微循环障碍E.纤溶系统受抑制20. DIC 患者最初常表现为21. 导致 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23. DIC 引起的贫血属于 ( )D. 溶血性贫血24. DIC 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25. 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C. 小血管内血流淤滞D. 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26.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 D-二聚体增高B. 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 增高,D-二聚体并不增高C. D- 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D. D- 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E. D- 二聚体是 DIC 诊断的重要指标 27. DIC 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 )A. 凝固性增高B. 凝固性降低C. 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D. 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E. 凝固性无明显变化28.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 DIC 是因为()A. 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C. 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 E. 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二、问答题1.简述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 DIC 的机制2 .简述严重感染导致 DIC 的机制。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DIC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选择题:1.DIC时血液凝固异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A.血液凝固持续升高B.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强C.血液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D.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C.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D.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E.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3.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检测:A.纤维蛋白原含量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组织因子E.凝血酶活性4.DIC引起的贫血属于:A. 失血性贫血B. 中毒性贫血C. 溶血性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缺铁性贫血5.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A. 血小板大量消耗B.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C. FDP的作用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E. 继发性纤溶亢进(1 )在DIC 的原发病中,下列哪种疾病最为常见A. 胎盘早期剥离B. 羊水栓塞C. 肿瘤性疾病D. 严重创伤E. 感染性疾病(2 )DIC 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A. 血液凝固性持续升高B. 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加C. 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D. 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3 )下列哪一项因素与产科意外时容易发生DIC 关系最密切A.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C. 微循环血流淤滞D. 纤溶系统活性赠高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4 )急性胰腺炎时诱发DIC 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有关A. 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B. 大量胰脂肪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C. 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D. 大量组织凝血活酶入血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5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DIC 的原因是A.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B.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C. 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D. 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 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6 )导致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A. 凝血因子Ⅻ的激活B. 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C. 凝血酶大量生成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 凝血因子Ⅴ的激活(7 )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Ca 2 +、凝血因子Ⅹa 和Ⅴ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A. 激活激肽释放酶原B. 激活凝血酶原C. 激活凝血因子ⅢD. 激活凝血因子ⅧE.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8 )急性DIC 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显著减少,其中减少最为突出的是A. 纤维蛋白原B. 凝血酶原C. Ca 2 +D. 凝血因子ⅩE. 凝血因子Ⅻ答案:1.E 2.C 3.A 4.A 5.B 6.C 7.B 8.A二、名词解释:1.Thrombomodulin2.DIC:三、问答题:1.试述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出血的机制。
抗凝药知识答题及答案
抗凝药知识答题及答案1. 肝素可增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下列哪组凝血因子A.Ⅱa、Ⅸa、Ⅹa、Ⅺa、ⅫaB.Ⅱa、Ⅲa、Ⅳa、Ⅴa、ⅦaC.Ⅱa、Ⅵa、Ⅶa、Ⅷa、ⅨaD.Ⅱa、Ⅶa、Ⅷa、Ⅸa、ⅩaE.Ⅱa、Ⅶa、Ⅷa、Ⅹa、Ⅻa正确答案: A2.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的抗凝作用特点是A.对凝血因子Ⅱa、Ⅶa灭活作用强,对Ⅹa作用弱B.对凝血因子Ⅱa、Ⅸa灭活作用强,对Ⅹa作用弱C.对凝血因子Ⅹa、Ⅺa灭活作用强,对Ⅱa作用弱D.对凝血因子Ⅹa、Ⅻa灭活作用强,对Ⅱa作用弱E.对凝血因子Ⅹa、Ⅸa灭活作用强,对Ⅱa作用弱正确答案: D3. 下述药物中抗凝作用最强、最快的是A.肝素B.双香豆素C.苄丙酮香豆素D.噻氯匹啶E.链激酶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A本题考查肝素的作用特点。
肝素以起效迅速,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可防止急性血栓形成而成为对抗血栓的首选。
在体内、外均可延缓和阻止血液凝固,对凝血的各个环节均有作用。
故答案选A。
4. 肝素体内抗凝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B.肌肉注射C.皮下注射D.静脉注射E.舌下含服正确答案: D5. 关于利伐沙班注意事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药期间需定期测定血红蛋白B.如伤口已止血,首次用药应于术后立即给药C.用药过量可导致出血并发症D.对于不同的手术选择疗程不同E.可在进餐时服用,也可单独服用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B本题考查重点是利伐沙班的注意事项。
使用本品开始治疗后,应对出血风险高的患者进行监测,可定期检测血红蛋白。
如伤口已止血,首次用药时间应于术后6-10小时之间进行。
用药过量可致出血并发症,尚无特异解毒剂。
对于髋关节手术者推荐疗程为5周,膝关节手术者推荐疗程为2周。
可在进餐时服用,也可单独服用。
故答案选B。
6. 不能直接抑制凝血因子Ⅹa的药物是A.利伐沙班B.华法林C.达比加群酯D.阿哌沙班E.贝替沙班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B本题考查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
凝血与抗凝血-he
外周血:见裂体细胞;
血小板 :85 109/L(100~300 109/L); 纤维蛋白原:1.78 g/L(2~4g/L);
凝血酶原时间:20.9 秒(12~14);
3P试验:阳性(阴性);
讲述内容
• 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促凝
1.产生及吸附多种凝血物质(TF、Ⅴ等) 2.分泌多种黏附分子 3.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二)分子网络调节
• • • • 正反馈调节:发挥加速和放大的作用 负反馈调节: 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相互制约 凝血、纤溶、补体和激肽系统相互作用
(三)肝脾的调节作用
•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灭活凝血因子
诱 因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肝功能严重障碍 妊娠 酸中毒 微循环障碍 不正确应用纤溶抑制剂
•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功能受损
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功能
巨噬细胞吞噬
血液快速流动
轴流 边流
血液快速流动
血液快速流动
血液快速流动
血液快速流动
血液流动缓慢
轴流
边流
血液流动缓慢
轴流
边流
血液流动缓慢
• 纤溶酶将纤维蛋白(原)水解成FDP/FgDP(其具 有强大的抗凝作用) • 纤溶酶还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破坏
继发性纤溶亢进成因:
• 凝血酶、激肽释放酶和12因子激活纤溶酶原 • 凝血酶激活PC为APC(其抗凝、促进纤溶) • 纤维蛋白刺激VEC释放PAs致纤溶亢进 • 肝脏灭活PAs减少、纤溶抑制物合成减少
DIC出血(腹主动脉瘤术后)
(二) 器官功能障碍
微血栓形成
医学检验凝血试题及答案
医学检验凝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凝血因子?A. 纤维蛋白原B. 凝血酶C. 血小板D. 凝血因子VIII2. 凝血过程中,哪个因子的激活标志着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A. 凝血因子XB. 凝血因子IXC. 凝血因子XIID. 凝血因子VII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促进血液凝固B.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C. 溶解纤维蛋白D. 激活凝血因子二、填空题4.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将______转化为______。
5. 抗凝血酶的主要功能是抑制______和______等凝血因子。
三、简答题6. 简述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
7. 描述一下什么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四、论述题8. 论述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五、计算题9. 如果一个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为15秒,对照组的PT为12秒,计算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C二、填空题4.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5. 凝血酶;因子Xa三、简答题6.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包括:启动速度快,依赖于组织因子(TF),在血管损伤时迅速激活,主要发生在血管外表面。
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全身性凝血和抗凝血机制失衡,导致微血管内广泛性血栓形成,同时伴有出血倾向的临床综合征。
四、论述题8.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诊断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等。
其重要性在于维持血液流动性和防止不必要的血栓形成,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五、计算题9. INR = (患者PT / 对照组PT)^(ISI的倒数),其中ISI是国际敏感性指数。
假设ISI为1,则INR = (15 / 12)^(1) = 1.25。
病理生理学习题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最重要的生理性凝血启动因子是( )。
A畅TF B畅FⅫ C畅FⅡ D畅FⅥ E畅FⅤ2畅在凝血瀑布反应过程中,共同凝血途径是指( )。
A畅从FⅢ开始的途径 B畅从FⅫ开始的途径 C畅从FⅡ开始的途径D畅从FⅪ开始的途径 E畅从FⅩ开始的途径3畅凝血系统激活过程中最关键的酶是( )。
A畅纤溶酶 B畅激活激肽释放酶 C畅凝血酶D畅胰蛋白酶 E畅凝血酶原4畅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Ca2+、FⅩa和FⅤ构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畅激活激肽释放酶原 B畅激活凝血酶原 C畅激活TFD畅激活FⅧ E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5畅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A畅纤溶酶原 B畅纤溶酶 C畅尿激酶 D畅纤溶抑制物 E畅FDP6畅关于TF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畅正常血浆含有酶原形式的TF B畅它是一种跨膜脂蛋白C畅人体各种细胞均可恒定地表达TF D畅VEC损伤时,TF表达/释放减少E畅VEC损伤时,TF表达/释放增多7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主要作用于( )。
A畅FⅡa、FⅦa B畅FⅦa、FⅨa C畅FⅦa、FⅩaD畅FⅧa、FⅩa E畅FⅦa、FⅪa和血小板8畅下述哪项功能障碍不可能是DIC引起的?( )A畅急性肾衰竭 B畅急性呼吸衰竭 C畅心源性休克D畅席汉综合征 E畅再生障碍性贫血9畅血小板的致密颗粒在释放反应中释放( )。
A畅ADP和5-羟色胺 B畅纤维蛋白原 C畅纤维连接蛋白D畅凝血酶敏感蛋白 E畅TF10畅血友病A的病因是( )。
A畅FⅨ缺乏 B畅FX缺乏 C畅FⅧ缺乏 D畅FV缺乏 E畅TF缺乏11畅血友病B的病因是( )。
A畅FⅨ缺乏 B畅FⅩ缺乏 C畅FⅧ缺乏 D畅FⅤ缺乏 E畅FⅦ缺乏12畅激活的蛋白C(APC)抵抗发生于( )。
A畅FⅤ基因突变 B畅FⅩ基因突变 C畅FⅧ基因突变D畅F Ⅸ基因突变 E畅F Ⅻ基因突变13畅激活的蛋白C(APC)对血液凝固调控的主要作用是通过( )。
凝血药物试题及答案大全
凝血药物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凝血药物的主要作用?A. 加速凝血过程B. 减少出血C. 预防血栓形成D. 治疗贫血答案:D2. 维生素K是哪一类药物的拮抗剂?A. 抗凝血药B. 抗血小板药C. 纤维蛋白溶解药D. 凝血因子答案:A3. 下列哪种药物属于抗血小板药物?A. 华法林B. 阿司匹林C. 肝素D. 重组因子VIIa答案:B4. 肝素过量时,应使用哪种药物进行逆转?A. 维生素KB. 鱼精蛋白C. 血小板D. 重组因子VIIa答案:B5. 以下哪项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A. 华法林B. 阿加曲班C. 肝素D. 阿司匹林答案:B二、填空题6. 抗凝血药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以减少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答案:抑制凝血过程7. 在使用抗凝血药物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________水平,以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地工作。
答案:国际标准化比率(INR)8.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不可逆地抑制________酶,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
答案:环氧合酶(COX)9. 肝素是一种________,它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答案:糖蛋白10. 重组因子VIIa是一种新型的凝血药物,它通过直接激活凝血级联反应中的________因子来加速凝血过程。
答案:因子X三、简答题11. 简述华法林的主要作用机制及其副作用。
答案: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血药,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来发挥作用,这些凝血因子包括因子II、VII、IX和X。
华法林的副作用包括出血风险增加、皮肤坏死、骨质疏松等。
12. 描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方法。
答案:HIT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血栓形成和/或出血的临床表现。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用肝素,并使用替代抗凝血药物,如阿加曲班或利伐沙班。
四、论述题13. 论述在围手术期如何合理使用抗凝血药物以平衡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
血凝试题及答案简答
血凝试题及答案简答一、简答题1. 什么是血凝?答:血凝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血液凝固的简称。
2. 血凝的生理意义是什么?答:血凝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受伤时血液流失过多,同时封闭伤口,防止细菌等病原体侵入。
3. 血凝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血凝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和血液凝固。
4. 请简述血管收缩的作用。
答:血管收缩的作用是减少受伤部位的血流,减缓血液流失。
5. 血小板凝集是如何进行的?答:血小板凝集是通过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与血管内皮的胶原纤维结合,以及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附来实现的。
6. 血液凝固过程涉及哪些主要的凝血因子?答:血液凝固过程涉及的凝血因子主要包括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II(凝血酶原)、V、VII、X、XI、XII等。
7. 请解释抗凝血酶的作用。
答:抗凝血酶是一种抗凝血酶原,能够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防止血液过度凝固。
8. 血凝障碍可能引起哪些疾病?答:血凝障碍可能引起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或者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
9. 血凝检查有哪些常用的方法?答:血凝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纤维蛋白原测定等。
10. 抗凝治疗的常见药物有哪些?答:抗凝治疗的常见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11. 请简述血凝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答:血凝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密切,血凝是血栓形成的生理基础,而血栓形成是血凝过程的异常表现。
12. 血凝检查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性?答:血凝检查在临床上对于诊断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以及指导抗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3. 血凝因子缺乏症有哪些?答:血凝因子缺乏症包括血友病A(凝血因子VIII缺乏)、血友病B (凝血因子IX缺乏)等。
14. 血凝检查结果异常可能提示哪些问题?答:血凝检查结果异常可能提示有出血倾向、血栓形成风险、抗凝治疗不足或过量等问题。
凝血试题及答案
凝血试题及答案1. 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促进纤维蛋白形成B. 释放凝血因子C. 形成血栓D. 激活凝血酶原答案:C2. 以下哪个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因子?A. 因子XB. 因子VIIC. 因子IXD. 因子XII答案:B3.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因子是:A. 因子XIIB. 因子XIC. 因子VIIID. 因子X答案:A4. 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需要哪种酶?A. 凝血酶B. 抗凝血酶C. 纤维蛋白溶酶D. 纤维蛋白原酶答案:A5. 抗凝血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促进凝血B. 抑制凝血酶C. 溶解血栓D. 激活凝血因子答案:B6. 以下哪种疾病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A. 血友病B. 血小板减少症C. 血栓形成D. 贫血答案:A7. 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是什么?A. 血小板聚集B. 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C. 血管内皮损伤D. 凝血因子激活答案:B8. 以下哪种药物可以作为抗凝血药物?A. 阿司匹林B. 肝素C. 维生素KD. 肾上腺素答案:B9. 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A. 维生素K缺乏B. 维生素C过量C. 钙离子过多D. 血小板数量正常答案:A10. 血栓溶解的过程主要依赖于哪种酶?A. 凝血酶B. 抗凝血酶C. 纤维蛋白溶酶D. 纤维蛋白原酶答案:C。
凝血与抗凝血异常
断狼疮性抗凝物质常用试验,(肝素作用机制使II/X/XI/XII失活加快),
监测测肝素时一般维持在相当正常值的1.5-2.5倍认为是安全的。
PT(11-13s):在抗凝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Ca2+,观察血液凝固时 间。 是监测外源性凝血途径常用的筛选试验,超过正常值的3s以上 则认为异常。 外源性凝血途径中涉及的凝血因子II/VII/X,各种原因引起的这些因子 缺乏,则PT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受检者血浆的PT/正常人血浆中的PT INR=PTR[S],[S]是国际灵敏度指数.
2)除了Ca2+外,都是蛋白质。
3)TF是唯一的不存在于正常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
4)许多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FⅡ、FⅦ、FⅨ和FⅩ的合 成,还必须有维生素K的参加。
除了凝血因子外,还有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 PK)、高分子激
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HK)和血小板磷脂也直接
过量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
此外,新型口服抗凝药
Ⅹa因子直接抑制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 Ⅱa因子直接抑制剂:达比加群。
特点:
针对单个有活性的凝血因子; 不依赖于抗凝血酶; 口服起效快,相对于华法林半衰期较短,具有良好的剂效关系; 与药物之间很少相互作用; 口服使用无需监测常规凝血指标;
XII
XIIa
VIIa
IX
选择通路
VII TFPI
XI
Ca2+
VIII
XIa
IIa
Ca2+ IXa VIIIa Ca2+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抗凝全血检测考核试题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抗凝全血检测考核一、选择题1 .探针安装时,是否用试剂杯盖边缘轻触探针底部,保证探针安装到位。
()[单选题]*A.是√8 .否2.安装试剂杯前,是否需要敲击试剂杯使试剂杯内粉末沉底?()[单选题]*A.是√B.否3 .在检测槽内安装试剂杯时,是否需要轻按试剂杯边缘,使试剂杯安装到位(打开试剂杯盖时一定要在试剂杯预制槽内打开\ ()[单选题]*A.是√B否4 .在氯化钙和血液混匀的过程中,需上下颠倒混匀几次?()[单选题]*A.1-2次8.2- 3次C3-5次√5 .抗凝全血检测的参考范围是多少?()[单选题]*A.ACT:1OO-155,CR:1O-36,PF:>1B.ACT:100-240,CR1O-35,PF>1√6 .长时间持续受到干扰是否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单选题]*A.会VB不会7 .枸穆酸钠抗凝管采血不足,少于标准采血量1/4时会出现什么问题?()[单选题]*A.检测出的结果比真实的凝血功能偏高凝8 .检测出的结果比真实的凝血偏功能低凝√C.无影响二、判断题1氯化钙溶液的浓度是0.25mo1∕1.[判断题]*对V错2 .检测开始后在软件界面进行详细记录。
[判断题]*对V错3 .检测结束后及时清理试剂杯及反应探针。
[判断题]*对V错4 .实验结束后进行清理消毒工作。
[判断题]*对V错5 .移液器的使用应符合操作规范,使用完毕后进行清洁并调至最大量程来确保移液器的使用寿命。
[判断题]*对V错6 .仪器在检测运行过程中可以进行移动,不受震动干扰。
[判断题]*对错V7 .周围有运行中的打印机或离心机时,仪器检测会受到干扰。
[判断题]*对V错8 .每天第一次开机进行空气质控。
[判断题]*对V错9 .X射线或MRI设备运行中在其周围可以进行检测。
[判断题]*对错V10 .清理仪器应采用酒精棉擦拭。
[判断题]*对V错11 .在仪器端查阅已有的检测数据应先点击"菜单",选择要查看的数据,点击"加载数据",返回界面。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选择题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B.纤溶亢进C.凝血功能障碍D.大量微血栓形成E.溶血性贫血2.在DIC发生明显出血时,下列哪项错误:A.体内凝血物质减少B.FDP没有形成C.激肽系统被激活D.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E.纤溶系统被激活3.关于组织因子(TF)的表述,哪项不正确:A. 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B. 血管内皮细胞恒定表达TFC.TF可通过Ca2+与Ⅶ形成复合物D. TF-Ⅶa复合物可激活因子ⅩE. TF-Ⅶa复合物也可激活因子Ⅸ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主要作用于:A. 凝血因子Ⅱa,ⅦaB. 凝血因子Ⅶa,ⅨaC. 凝血因子Ⅶa,ⅩaD. 凝血因子Ⅷa,ⅩaE. 凝血因子Ⅶa ,Ⅸa和血小板5.下列哪项不是血小板的激活剂A. 胶原B. TXA2C. 凝血酶D. 肾上腺素E. 蛋白C6.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D.凝血因子X被激活E.直接激活凝血酶7.关于GPⅡb/Ⅲa的表述,下列哪项错误A.是位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B.活化后成为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受体C. GPⅡb/Ⅲa不可表示为aⅡbβD. 是粘附分子整合素家族中的成员E. 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8.关于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乏,下列哪项错误A. Ⅷ因子缺乏可引起血友病AB. Ⅺ因子缺乏可引起血友病BC. vWF缺乏可引起血管性假血友病D. 血友病A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E. 血友病患者凝血障碍有出血倾向9.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10.DIC时产生的贫血属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11. DIC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强B、血液凝固性降低C、血液凝固性先增强后降低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强E、主要是纤溶活性的改变12.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A.PAFB.纤维蛋白单体C.PFD.FDPE.MDF13. 代偿性DIC主要表现为:A.凝血物质生成超过消耗B.凝血物质消耗超过生成C.凝血物质生成与消耗相平衡D.凝血与纤溶程度相平衡E.凝血系统与激肽系统功能相平衡14.下列哪项指标可检查继发性纤溶亢进A.凝血时间测定B.凝血酶时间测定C.凝血酶原时间测定D.D-二聚体检查E.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15.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释出红细胞膜磷脂在DIC中的作用是A.局限凝血因子,导致大量凝血酶生成B.激活凝血Ⅻ因子C.促进凝血Ⅲ因子释放D.激活纤溶酶原E.促进FDP的大量生成二、名词解释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FDP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三、问答题1.试说明休克与DIC之间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单择题1.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血小板B.FⅦC.FⅫD.FⅢE.凝血酶2.正常时表达TF的细胞是 ( )A.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血液单核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3.局部组织损伤后TF启动的凝血过程不能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存在 ( )A.PCB.AT-ⅢC.肝素D.TFPIE.PS4.TF-Ⅶa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因为激活了 ( )A.FⅧB.FⅨC.FⅩD.FⅪE.FⅫ5.血小板的激活剂不包括 ( )A.ADPB.凝血酶C.TXA2D.PGI2E.肾上腺素6.血小板释放反应中,致密颗粒可释放 ( )A.5-HTB.纤维蛋白原C.TXA2D.纤维连结蛋白E.凝血酶敏感蛋白7.在抗凝系统中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的是 ( )A.AT-ⅢB.α2-APC.PCD.C1抑制物E.HCⅡ8.使AT-Ⅲ灭活凝血酶作用明显增强并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是 ( )A.PGI2B.NOC.ADP酶D.APCE.HS9.肝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抗凝物质是 ( )A.TXA2B.NOC.TMD.TFPIE.PC10.激活的蛋白C(APC)可水解 ( )A.FⅡB.FⅢC.FⅤD.FⅦE.FⅩ11. APC阻碍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由于其灭活了 ( )A.FⅡaB.FⅤaC.FⅦaD.FⅨaE.FⅪa12.APC的作用不包括 ( )A.水解FⅤaB.水解FⅧaC.水解FⅡaD.限制FⅩa与血小板的结合E.灭活PAI-113.可使PK分解为激肽释放酶的是 ( )A.FⅧaB.FⅨaC.FⅩaD.FⅪaE.FⅫa14.可通过外源性激活途径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是 ( )A.激肽释放酶B.FⅪaC.uPAD.凝血酶E.FⅫa15.激活TAFI所必需的高浓度凝血酶的产生主要依赖于 ( )A.FⅪaB.FⅩaC.FⅨaD.FⅧaE.FⅦa16.不受Vi t K缺乏影响的凝血因子是 ( )A.FⅡB.FⅩC.FⅦD.FⅨE.FⅢ17.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APC抵抗的凝血因子是 ( )A.FⅡB.FⅢC.FⅣD.FⅤE.FⅦ18.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促进DIC发生的原因是 ( )A.抗凝物质合成障碍B.血液高凝状态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D.微循环障碍E.纤溶系统受抑制19.使AT-Ⅲ消耗增多的情况是 ( )A.肝功能严重障碍B.口服避孕药C.DICD.肾病综合征E. AT-Ⅲ缺乏、异常症20.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 ( )A.少尿B.出血C.呼吸困难D.贫血E.嗜睡21. 导致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 )A.FⅫ的激活B.FⅢ的大量入血C.凝血酶大量生成D.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FⅤ的激活22.急性DIC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减少,其中减少量最为突出的是: ( )A.纤维蛋白原B.凝血酶原C.Ca2+D.FⅩE.FⅫ23.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 )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24.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 )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E.溶血性贫血25.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C.小血管内血流淤滞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E.小血管强烈收缩26.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B.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D-二聚体并不增高C.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D.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E.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27.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 )A.凝固性增高B.凝固性降低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28.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是因为 ( )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29. TF-Ⅶa复合物经传统通路可激活 ( )A.FⅤB.FⅩC.FⅢD.FⅪE.FⅨ30. F-Ⅶa复合物经选择通路可激活:A.FⅤB.FⅩC.FⅢD.FⅪE.FⅨ二、问答题1.简述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的机制。
2.简述严重感染导致DIC的机制。
3.简述DIC引起出血的机制。
4.简述引起APC抵抗的原因及其机制。
5.简述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抑制纤溶过程的机制。
6.简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使FⅦa-TF失去活性的机制。
7.简述TM-PC系统的抗凝机制。
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参考答案】一、单择题1.D2.A3.D4.C5.D6.A7.C8.E9.D 10.C 11.B 12.C 13.E 14.C15.A 16.E 17.D 18.C 19.C 20.B 21.C 22.A 23.D 24.B25.B 26.D 27.C 28.D 29.B 30.E二、问答题1.缺氧、酸中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严重感染、内毒素等原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受损可产生如下作用:(1)促凝作用增强,主要是因为:①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TF,启动凝血系统,促凝作用增强;②带负电荷的胶原暴露后可通过FⅫ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2)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降低。
主要表现在:①TM/PC和HS/ATⅢ系统功能降低;②产生的TFPI减少。
(3)血管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降低,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减少,而PAI-1产生增多,(4)血管内皮损伤使NO、PGI2、ADP酶等产生减少,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的功能降低,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
(5)胶原的暴露可使FⅫ激活,可进一步激活激肽系统、补体系统等。
激肽和补体产物(C3a、C5a)也可促进DIC的发生(图11-1)。
缺氧、酸中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严重感染、内毒素ADP酶Ⅶ血图11-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机制示意图2.严重的感染引起DIC可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毒素及严重感染时产生的TNFα、LI-1等细胞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可使TF表达增加;而同时又可使内皮细胞上的TM、HS的表达明显减少(可减少到正常的50%左右),这样一来,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原抗凝状态变为促凝状态;②内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胶原,使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并释放ADP、TXA2等进一步促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促进微血栓的形成。
此外,内毒素也可通过激活PAF,促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③严重感染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可激活白细胞,激活的白细胞可释放蛋白酶和活性氧等炎症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使其抗凝功能降低;④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减少,而PAI-1产生增多。
使生成血栓的溶解障碍,也与微血栓的形成有关。
总之,严重感染时,由于机体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不足,血小板、白细胞激活等,使凝血与抗凝功能平衡紊乱,促进微血栓的形成,导致DIC的发生、发展。
3.DIC导致出血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DIC时,大量微血栓形成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FⅤ、FⅧ、FⅩ等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明显减少,使凝血过程障碍,导致出血。
(2)纤溶系统激活:DIC时纤溶系统亦被激活,激活的原因主要为:①在FⅫ激活的同时,激肽系统也被激活,产生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可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激活了纤溶系统;②有些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官,如子宫、前列腺、肺等,由于大量微血栓形成,导致缺血、缺氧、变性坏死时,可释放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系统;③应激时,肾上腺素等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④缺氧等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也增多,从而激活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的激活可产生大量纤溶酶。
纤溶酶是活性较强的蛋白酶,除可使纤维蛋白降解外,尚可水解凝血因子如:FⅤ、FⅧ、凝血酶、FⅫ等,从而导致出血。
(3)FDP的形成:纤溶酶产生后,可水解纤维蛋白原(Fbg)及纤维蛋白(Fbn)。
产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或FDP)这些片段中,X,Y,D片段均可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Y,•E片段有抗凝血酶作用。
此外,多数碎片可与血小板膜结合,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
这些均使患者出血倾向进一步加重。
4.产生APC抵抗的原因和机制主要为:(1)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有高滴度抗磷脂抗体,APA可抑制蛋白C的活化或抑制APC的活性及使蛋白S减少等作用,因而产生APC抵抗。
(2)FV基因突变产生的APC抵抗:现认为,APC灭活FVa的机制是:APC与FVa轻链结合,分解FVa重链的506、306、679三个位点上的精氨酸(Arg),而使其灭活。
同时,被APC分解的FVa作为一种辅助因子也参与APC对FⅧa的分解。
因此,FV具有凝血作用的同时,由于促进了APC分解FⅧa也发挥着抗凝作用。
当FV基因核苷酸序列第1691位上的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G1691A)时,则所编码的蛋白质506位上的精氨酸被置换为谷氨酰胺,这一变化不仅使FVa对APC的分解产生抵抗,也同时使FⅧa对APC的分解产生抵抗。
同样FV分子306位上的精氨酸被苏氨酸(Thr)置换(Arg306Thr)也可产生APC抵抗。
APC抵抗可使抗凝活性明显降低,而FVa、FⅧa的促凝活性明显增强,导致血栓形成倾向。
此外,因为蛋白S作为APC的辅酶,可促进APC清除凝血酶原激活物中的FⅩa,发挥抗凝作用。
蛋白S缺乏也可产生APC抵抗;而抗PC抗体当然也可产生APC抵抗。
5.TAFI抑制纤溶的机制: TAFI抑制纤溶的机制目前认为,凝血发生后,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部分被降解的纤维蛋白分子中C末端赖氨酸残基可以和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同时并与tPA结合为tPA -纤维蛋白-纤溶酶原复合物,其中tPA分解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
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可不被α2-巨球蛋白等灭活;另一方面产生的纤溶酶可再降解纤维蛋白使其产生新的C末端赖氨酸残基,形成更多的tPA -纤维蛋白-纤溶酶原复合物,使纤溶酶的产生进一步增多,形成正反馈。
而激活的TAFI可降解纤维蛋白的C末端赖氨酸残基,从而使tPA -纤维蛋白-纤溶酶原复合物形成减少,限制了纤溶酶的产生。
虽然血浆中凝血酶可激活TAFI,但效率较低,而如果凝血酶与TM、TAFI结合为凝血酶-TM-TAFI复合物则可使凝血酶对TAFI的激活作用增加12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