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摄影基础是艺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和对影像要素的基本判断;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掌握传统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技能,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与摄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3.通过本课程学习,引导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所需要的各种摄影器材,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去掌握并创作拍摄全过程和后期数码暗房操作技能;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灵活掌握摄影中常用的拍摄方法、技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作和拍摄的工作作风;
5.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摄影器材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好作品,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1.建议教材
1彭国平、张宗寿.大学摄影基础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2.宋伟、宋挥.实用摄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
3.主要参考书
1.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010。
2.顾铮.西方摄影文论选.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o
3.顾铮.世界摄影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o
4.曾璜•报道摄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o。
初中摄影课程教案

摄影课程教案课程名称:摄影基础年级:初中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素养。
3.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提高拍摄能力。
教学内容:1.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摄影器材和拍摄技巧3. 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摄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发展趋势。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摄影器材的种类和功能,如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2. 教师讲解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曝光、聚焦、构图等。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相机,进行实地拍摄。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摄影技巧,进行拍摄实践。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摄影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如关注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摄影艺术的发展趋势,如数码摄影、手机摄影等。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相机,进行实地拍摄。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摄影技巧,进行拍摄实践。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摄影作品的质量,如曝光、聚焦、构图等方面。
2. 学生对摄影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摄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2. 摄影作品集。
3. 摄影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
3.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定义和历史2. 摄影器材的基本知识3. 摄影基本技巧:构图、曝光、对焦4. 摄影艺术欣赏5. 摄影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艺术欣赏。
2. 演示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特点。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拍摄心得,分享摄影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投影仪、幻灯片或视频资料。
2.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3. 摄影作品集。
4. 摄影场地和实践机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摄影的定义和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摄影器材的基本知识,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3. 演示: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特点。
4. 实践:学生动手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5. 交流:学生之间交流拍摄心得,分享摄影作品。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摄影基本技巧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摄影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实践并提交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摄影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提交的摄影作品,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运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摄影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摄影展览: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邀请专业摄影师讲座:邀请专业摄影师分享摄影经验和技巧,拓宽学生视野。
3. 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摄影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着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人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能力课程。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数字媒体技术行业实际需求,为培养专业摄影师、网页设计师、影视后期师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以培养学生摄影构图标准,培养学生的正确使用摄影工具、文明操作的意识,和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打造良好的技术平台。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根据岗位(群)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以摄影拍摄真实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入到项目中。
本课程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结合“教师线上建设课程—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答疑—学生完成任务—教师督导督学”步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练好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五、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摄影基础的具体应用,本课程的教学是其他课程能够开设和顺利进行的其他后续课程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数码相机于手机拍摄的操作技巧,采用一系列的案例拍摄方法,并能把以前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在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制作出完美的作品。
(二)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网络优秀商业摄影作品。
能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客户的需求2.了解相机与手机的成像原理和工作方法;3.熟练使用画面构图的使用技巧;4.掌握光线在摄影中的应用;5.具备一定的文字编辑能力,叙述摄影作品的文字说明;6.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拍摄方案,拍摄过程实施;7.能够编写符合规范的实训报告,对自己策划的方案进行演示讲解。
摄影摄像教案摄影摄像理论基础

摄影摄像理论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摄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让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摄像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摄影摄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曝光、焦距、景深等。
3. 摄影摄像的基本技巧,如构图、光线、色彩等。
4. 摄影摄像的操作方法,如相机和摄像机的使用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摄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摄影摄像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摄影摄像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摄影摄像器材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相机或摄像机。
3. 制定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摄影摄像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摄影摄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摄影摄像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摄影摄像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和审美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摄影摄像的相关知识,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
2. 拍摄一组照片或制作一部短片,展示自己的摄影摄像技巧和审美能力。
3. 写一篇关于摄影摄像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摄影摄像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摄影摄像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摄影摄像作品的创意和审美水平。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摄影摄像比赛或展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邀请专业摄影师或摄像师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3. 开设摄影摄像俱乐部,鼓励学生课后交流和分享作品,提高兴趣和技能。
《创意摄影基础》教案

《创意摄影基础》教案创意摄影基础教案1.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主要目标是介绍学生创意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他们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创意摄影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使用光线、构图和色彩等元素进行创意摄影的基本技巧- 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摄影来传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 了解创意摄影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一些经典的创意摄影作品2.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2.1 创意摄影概述- 创意摄影的定义和特点- 创意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区别2.2 光线运用- 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创造特殊的氛围和效果- 掌握灯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技巧2.3 构图与角度- 运用对称、逆差和黄金分割等构图原则进行创意摄影- 尝试变换拍摄角度,创造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2.4 色彩运用- 利用色彩对比和色彩心理学进行创意摄影- 掌握基本的颜色调整和后期处理技巧2.5 表达与传达- 通过摄影来表达个人的情感、观点和故事- 培养观察力和发现美的能力2.6 历史与经典作品- 了解创意摄影的历史发展过程- 研究一些经典的创意摄影作品,分析其风格和表达方式3.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讲授:通过授课介绍创意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拍摄和创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分析: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他们改进和提升- 讨论:组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研究4. 考核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创意摄影的掌握程度,将采用以下考核方法:-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的创意摄影作品展示和评选- 口头报告: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进行口头报告- 研究笔记: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撰写的研究笔记和反思5. 资源准备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资源:-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光源:自然光、灯光等- 课程讲义:提供创意摄影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 电脑和后期处理软件:用于对照片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和调整6.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学时,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创意摄影概述- 第二学时:光线运用- 第三学时:构图与角度- 第四学时:色彩运用- 第五学时:表达与传达- 第六学时:历史与经典作品- 第七-第九学时:实地拍摄和创作- 第十学时:作品展示和总结以上是《创意摄影基础》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创意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光圈、快门、感光度等。
3.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定义与分类2. 摄影的历史与发展3. 摄影器材与技术4. 摄影基本技巧(光圈、快门、感光度)5. 摄影构图与审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演示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构图、光线、色彩等要素。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摄影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摄影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投影仪、音响设备:用于展示摄影作品和教学课件。
2.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3. 摄影教材或课件:包含摄影基本知识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摄影的定义和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摄影的基本技巧(光圈、快门、感光度)和构图原则。
3. 演示: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光线、色彩等要素。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摄影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摄影技巧和审美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拍摄一组照片,体现所学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摄影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构图、曝光、焦距等方面。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摄影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摄影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提高自信心和审美水平。
2. 参观摄影展览:组织学生参观摄影展览,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3. 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摄影比赛,锻炼摄影技巧和审美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摄影基础大学课程构图教案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构图方法,如三分法、对称法、框架构图等。
3. 学会运用构图技巧,提升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意识。
课程时长:2课时教学对象:摄影专业或摄影爱好者教学工具:PPT、相机、摄影作品图片、投影仪教学内容: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构图在摄影中的重要性。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摄影构图技巧与练习。
二、摄影构图基础知识1. 讲解构图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构图在摄影中的地位。
2. 介绍常见的构图原则,如平衡、对比、节奏、主次等。
3. 讲解摄影构图的三大要素:主体、陪体、背景。
三、常见构图方法1. 三分法:讲解三分法构图原理,展示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三分法构图。
2. 对称法:讲解对称法构图的特点,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对称法构图在摄影中的应用。
3. 框架构图:讲解框架构图的定义和特点,展示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框架构图。
4. 留白构图:讲解留白构图的意义和技巧,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留白构图在摄影中的作用。
5. 引导线构图:讲解引导线构图的概念和运用,展示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引导线构图。
四、实际操作与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台相机和一张摄影作品图片。
2.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所学构图方法对摄影作品进行二次构图。
3. 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构图心得,选取最佳作品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构图在摄影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摄影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运用所学构图方法。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构图方法拍摄一张具有创意的摄影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摄影构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摄影实践中运用构图技巧的能力。
3. 学生对摄影作品审美和创作意识的提升。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

数字影像技术专业《摄影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摄影基础》课程是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商业摄影方向)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其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数码设备的各项功能使用、光圈、快门、曝光、ISO、WB、构图等摄影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商业摄影行业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零的基础上,能运用数码相机的光圈、快门、曝光、景深、ISO、WB、焦距以及构图、用光、布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摄影助理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熟悉商业摄影的总体工作流程,具备影楼或工作室摄影助理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国家初级摄影师职业资格的鉴定要求。
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和生态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1.教学目标通过摄影基础知识讲解和拍摄练习,学生能掌握数码摄影的各项基础知识及运用,让学生能顺利进入人像摄影基础阶段的教学2.教学要求1、能熟练掌握数码影像设备各项功能的合理使用,数码影像设备常见问题处理。
2、掌握数码摄影的光圈、快门、曝光、景深、ISO、WB、焦距、构图等基础知识,3.教学内容(1)数码摄影设备的功能和使用① 机身(品牌介绍、数码单反)介绍②镜头(变焦环、对焦环、焦距)③熟悉功能键(开关、主功能盘、副功能盘、菜单)(2)数码摄影基础知识① 曝光三角(光圈、快门、ISO)的学习及运用②WB的学习和运用③摄影基础构图(3)人像用光①光的属性(光质、光强、光向、光比、光的类型)②单灯布光(鳄鱼光、蝴蝶光、三角光、阴阳光)③多灯布光法(二)1.教学目标通过模拟工作室套系拍摄练习,掌握各种摄影用光技巧,培养学生在商业摄影工作中的交际与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摄影术语。
2.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
4. 培养学生运用摄影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摄影的定义摄影术和摄影艺术的区别摄影术语的解释(如:曝光、对焦、景深等)2. 摄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的区别镜头的种类和作用相机的基本设置和使用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术语和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曝光、对焦等特点。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拍摄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的情况。
2. 摄影作品:学生拍摄的摄影作品,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摄影教材: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摄影知识学习材料。
2. 摄影作品:收集各类优秀的摄影作品,用于示范和分析。
3. 相机和镜头:为学生提供拍摄所需的相机和镜头设备。
4. 摄影场地:为学生提供拍摄实践的场地,如校园、公园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摄影作品,引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进而引入摄影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
2. 讲解摄影基本概念和术语:详细讲解摄影的定义、摄影术和摄影艺术的区别,以及曝光、对焦等摄影术语的含义。
3. 分析摄影器材:介绍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的区别,讲解镜头的种类和作用,指导学生了解相机的基本设置和使用方法。
4. 实践拍摄: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拍摄,现场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拍摄实践。
5. 作品分享与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拍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作品的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步骤7. 摄影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摄影作品进行评价,从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给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摄影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学习教案

摄影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摄影基础》教材中的第二章“摄影构图”和第三章“摄影用光”。
具体内容包括:摄影构图的原则与方法,如三分法、对角线法、框架构图等;摄影用光的基础知识,如光线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以及如何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进行拍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提高他们的画面审美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不同光线进行摄影创作,提高照片的艺术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摄影兴趣和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将摄影构图原则和用光技巧灵活运用到实际拍摄中。
教学重点: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及光线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对摄影作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摄影作品示例。
学具:数码相机、三脚架、反光板、闪光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良好构图和用光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摄影构图和用光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摄影构图原则:介绍三分法、对角线法、框架构图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2)摄影用光:讲解光线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以及如何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拍摄实践,运用所学构图原则和用光技巧。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其构图和用光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指定场景进行拍摄,并分享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摄影构图原则:三分法对角线法框架构图2. 摄影用光:光线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拍摄一组具有良好构图和用光的照片,并附上简要说明。
2. 答案:照片要求:主题明确,构图合理,用光得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摄影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摄影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摄影构图原则的实践运用2. 摄影用光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的掌握3. 实践操作中的巡回指导和疑问解答4. 作业设计中的照片评价标准一、摄影构图原则的实践运用1. 三分法:将画面分为九宫格,重要元素放在交点或线上,使画面更加平衡和谐。
摄影基础教学教案

摄影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曝光、焦距、光圈等。
2.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用光、拍摄角度等。
4. 培养学生运用摄影技巧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概述:摄影的起源、发展及应用领域。
2. 摄影术语解释:曝光、焦距、光圈、快门速度等。
3. 摄影器材介绍: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4. 摄影基本技巧:构图、用光、拍摄角度等。
5. 摄影实践:户外拍摄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基本概念、术语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构图、用光等方面的特点。
3. 实践法:户外拍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拍摄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四、教学准备:1.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2. 摄影教材、参考资料。
3. 相机、镜头、三脚架等摄影器材。
4. 户外拍摄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引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讲解摄影器材:介绍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4. 摄影技巧讲解:构图、用光、拍摄角度等。
5. 户外拍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拍摄练习,教师现场指导。
6. 作品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拍摄作品,相互交流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7. 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如拍摄一组照片,主题为“生活中的美”)。
六、摄影构图技巧进阶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摄影构图的深层次原则,如视觉引导、平衡、对比等。
培养学生运用高级构图技巧创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
2. 教学内容:摄影构图的深度原则:层次感、透视、视觉引导。
构图中的视觉平衡:对称、不对称、动态平衡。
对比在构图中的应用:颜色、明暗、形状对比。
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构图。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构图的深度原则、视觉平衡和对比的应用。
演示法:通过示例作品分析高级构图技巧。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器材和拍摄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摄影手段记录和表达生活、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基本概念:摄影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
2. 摄影器材:相机种类、镜头选择、配件介绍。
3. 摄影技巧:曝光、对焦、构图、色彩、光影运用。
4. 摄影艺术:摄影风格、摄影流派、摄影作品欣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基本概念、技巧和艺术特点。
2. 演示法:展示摄影作品,分析拍摄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4.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之间交流拍摄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摄影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摄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示范: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拍摄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拍摄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和作品质量。
3. 学生摄影作品:收集学生的摄影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摄影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摄影基础》教材或相关摄影书籍。
2. 器材:数码相机、镜头、三脚架、灯光等摄影设备。
3. 软件: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Lightroom等。
4. 网络资源:摄影网站、博客、教程视频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投影仪和白板。
2. 实践场地:校内或校外拍摄场地,如公园、街道、建筑物等。
3. 网络环境:校园网或WiFi,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作品。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摄影基本概念和器材介绍。
2. 第3-4周:摄影技巧讲解和实践。
3. 第5-6周:摄影艺术欣赏和创作。
4. 第7-8周:摄影作品展示和评价。
5. 第9-10周:摄影知识复习和考试。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
3.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定义与分类2. 摄影历史与发展趋势3. 摄影基本技巧:构图、曝光、对焦4. 摄影器材与拍摄场景选择5. 摄影作品的评价与欣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构图、曝光等元素。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摄影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摄影基本概念、技巧和优秀作品等内容。
2.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3. 拍摄场地:户外风景、室内场景等。
4. 投影仪:展示摄影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摄影的定义与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摄影历史与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发展背景。
3. 演示: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构图、曝光等元素。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拍摄实践,教师现场指导。
5. 讨论:分组讨论摄影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摄影技巧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提交一幅摄影作品,并写明拍摄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摄影作品:评价学生提交的摄影作品,从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进行评估。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摄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摄影展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邀请摄影师讲座:邀请专业摄影师分享他们的摄影经验和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摄影比赛:组织校内或校外的摄影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摄影技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word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为广大摄影初学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摄影的平台。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技巧以及拍摄方法,从而能够独立进行摄影创作。
本教案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用于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以及对摄影有兴趣的人士。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摄影史。
2. 掌握摄影器材的基本知识,包括相机、镜头、附件等。
3. 学习摄影基本技巧,如曝光、对焦、景深、构图等。
4. 掌握拍摄方法,如户外拍摄、人像拍摄、风光拍摄等。
5. 培养学生的摄影审美观和独立摄影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摄影概述:摄影的定义、分类和摄影史。
2.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附件等的基本知识。
3. 摄影基本技巧:曝光、对焦、景深、构图等。
4. 拍摄方法:户外拍摄、人像拍摄、风光拍摄等。
5. 摄影审美观:如何欣赏摄影作品、培养自己的摄影审美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拍摄方法。
2. 示范:现场演示摄影技巧和拍摄方法。
3. 实践:学生现场实践,老师指导。
4. 讨论:组织学生交流摄影心得,分享摄影作品。
5. 鉴赏:欣赏经典摄影作品,分析摄影技巧。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摄影概述、摄影器材。
2. 第二课时:摄影基本技巧。
3. 第三课时:拍摄方法。
4. 第四课时:摄影审美观。
5. 第五课时:作品欣赏与分析。
六、摄影构图与视觉引导教学目标:1. 理解摄影构图的原则和目的。
2. 学习如何使用线条、形状、色彩和纹理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3. 掌握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如三分法、对称构图、框架构图等。
4. 培养创作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摄影构图的重要性。
2. 构图的基本原则:平衡、对比、一致性、节奏。
3. 构图的元素:线条、形状、色彩、纹理。
4. 构图技巧的实际应用:三分法、对称构图、框架构图等。
5. 构图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方法:1. 讲授构图的原则和目的。
摄影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摄影基础与技巧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摄影作品评价和鉴赏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摄影基础知识:摄影史、摄影器材、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构图原则等。
2. 摄影实践技巧: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微距摄影、夜景摄影等。
3. 摄影后期处理:图像编辑软件的使用、照片修整、色彩调整等。
4. 摄影作品评价与鉴赏: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赏析、摄影比赛规则与技巧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摄影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摄影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摄影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摄影技巧。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摄影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摄影技巧。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摄影基础知识讲解,包括摄影史、摄影器材、曝光三要素等。
2. 第3-4周:摄影实践技巧讲解,包括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微距摄影、夜景摄影等。
3. 第5-6周:摄影后期处理讲解,包括图像编辑软件的使用、照片修整、色彩调整等。
4. 第7-8周:摄影作品评价与鉴赏,包括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赏析、摄影比赛规则与技巧等。
5. 第9-10周:摄影实践与作品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摄影实践,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实践成绩:包括摄影实践作品数量和质量、后期处理水平等。
3. 期末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摄影作品,进行评价和打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摄影基础与技巧》2. 教学课件:摄影基础知识、实践技巧、后期处理等。
3. 摄影器材:相机、三脚架、镜头等。
4. 摄影作品: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摄影基础教案 第一课

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教案标题: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摄影的基本构图技巧。
3. 掌握摄影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 摄影器材:相机、三脚架等。
2. 幻灯片或投影仪。
3. 实例照片和摄影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精美的摄影作品,引起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摄影的认知,引导他们思考摄影的意义和作用。
步骤二:介绍摄影基础知识(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光线、曝光、焦距等。
2. 解释摄影中常用的术语,如快门速度、光圈、ISO等,确保学生对这些概念有基本了解。
步骤三:讲解摄影构图技巧(20分钟)1. 介绍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称、主题等。
2. 通过展示实例照片,解析不同构图技巧的效果和运用。
3. 引导学生分析构图技巧对照片表达的影响。
步骤四:操作实践(30分钟)1. 向学生展示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调整焦距、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等。
2. 给学生分发相机,让他们亲自操作并拍摄照片。
3. 指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构图技巧,拍摄几张具有艺术性的照片。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拍摄的照片,分享拍摄过程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摄影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实践摄影技巧,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摄影的艺术表达,参加摄影比赛或展览。
2. 组织学生进行摄影实践活动,例如户外拍摄或摄影展览。
3. 鼓励学生使用摄影软件进行后期处理,提高照片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操作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对相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构图技巧的运用。
2. 学生展示的照片质量和艺术性评估。
备注:根据教学班级和学生水平的不同,教案中的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一学期总学时:80课时(5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辅助课、理实一体课。
(二)课程作用通过了解摄影的基础理论知识,认识摄影器材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提高学生对摄影专业的学习热情,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理论知识上以够用为原则,注重实习实践。
(二)设计思路课堂以多媒体展示与老师讲授相结合,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后,组织实践拍摄,加强实操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提高美学修养,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谈判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备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知识目标要充分了解光学原理,掌握摄影学科的基础理论概念。
(三)能力目标掌握照相机的使用技巧。
能够熟练掌握器材,并进行专业操作。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的教师。
(二)教学方法建议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训操作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协作精神和科学严谨、耐心细致的习惯。
(三)教材要求选用的教材,应满足本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言应精炼、准确、科学,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材使用:《摄影技艺教程》(四)教学环境与设备要求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如摄影工作室、光学单反相机、数码相机、投影仪、照相机镜头、三脚架、闪光灯等。
六、课程考核与评价(一)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程前后的认识总结、上课考勤及学习态度,作出评价,占单元成绩的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作者:————————————————————————————————日期:浅谈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广州市番禺区陈子峰[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的教学是着重于技能的培训,摄影教学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知识性内容为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单一技术性的课程转化为技术与艺术并重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摄影比其他学科更重要,不要只局限于摄影本身。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和训练创作意识,以客观存在的形象为起点,激发创作思维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一种创作过程。
[关键词]摄影教学、教与学、实训、技术与艺术、创意培养导言本文所指摄影基础课程,是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门课程。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的教学是着重于技能的培训,摄影教学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知识性内容为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单一技术性的课程转化为技术与艺术并重的课程,突出摄影的技能特点,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就是“技能强化”。
其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达到专业摄影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一、引起学生对摄影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就能创造奇迹;只要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就能还你一个惊喜的结果。
一位教育家说过:“所谓课上得有乐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我对学生说:“要想摄影学得好,那你就把这门课程当作是一门‘玩意’,只要你觉得好玩,就会对它产生兴趣。
艺术的起源就是‘玩意’”。
如何才能让学生觉得好玩?1、学生青春爱美的天性和风光如画的校园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条件,让他们拍一些人像、风光的照片,尽快培养出他们对摄影的兴趣,又能让那些“零”摄影知识的学生为专业摄影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2、除了数码相机外,学院装还备了一批35㎜机械单反机及各种焦距的镜头,还有一架4×5英寸单轨座机,让学生用这些相机装上黑白胶卷(片)拍摄,从中认识到专业“摄影”与一般“照相”的区别。
3、让学生体验暗房技术的神妙,他们会从亲手冲洗自己拍摄的胶卷、印放照片中获得乐趣。
4、教师要对学生多指导、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创作激情,树立信心,成为摄影学习、创作不竭的动力。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摄影活动、参观各种摄影作品展览。
5、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提高艺术创造能力的基础。
教育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熏陶。
熏陶是来经典名作,解读就是熏陶的内容与方式之一。
向学生讲述这些优秀作品创作时的故事,使学生开阔视野。
首先,让学生以各自的感受去阅读,对他们的看法要给予肯定及尊重;然后,才以“公式化”的分析去讲解作者构思,以及拍摄时,多种摄影因素的成功组合、技法的运用;最后,再陈述教师自己的体会。
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对图片的审美感受,加深对摄影艺术的理解。
二、“教”与“学”1、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决定着教学质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素质的学生。
“教师”,首先具有献身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事业的激情,并且要具有高度责任感。
否则,就没有资格成为真正的教师。
摄影专业的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强有力的课堂控制能力、充分的备课、过硬的实操能力。
对学生提出的技术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答案,而且在解释答案时必须有技术上的依据,例如:镜头上的光圈数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景深大小与光圈大小、焦距长短有关系?等等。
绝不能用模棱两可或想当然的答案去搪塞学生,更不能以“你们不是研究相机制造的”来敷衍学生。
否则,学生会打骨子里看不起教师,其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的摄影基础教育课程仍然是以传统摄影技术为主,教材基本上都是由器材、拍摄技术、冲洗加工技术、摄影构图及技法等组成。
而且,内容几乎都是以器材为主,往往超过篇幅的一半。
很多内容都已经陈旧过时,而新的知识却层出不穷,但教材却是多年不变。
因此,教师要随时对教案进行修正,适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成就、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删除陈旧的东西,订正修改讹误之处。
影像数字化正逐步成为主流,授课时渗入数字化摄影、电子暗房和多媒体编辑的知识,传统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摄影技术学习得更为扎实。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一个能动过程,是依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能动地构建起关于客体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迸发出学习热情与智慧潜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智能与身心的和谐发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不要过分强调摄影课程比其他学科更重要,摄影教育并不是孤立独行的,一定要与美术、艺术类学科及其他实际应用学科的结合,与社会全面接触,不要只局限于摄影本身。
拍摄和照片的制过程作应当占较多的课时,暗房、色彩、灯光的技术必须掌握。
每个班的计划授课时数为54节,而实训课时数就占了当中的34节。
因为是摄影基础教学,所以特别注重黑白暗房操作技术,占了整个课程的60%。
提高对创作实践的要求,对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步骤。
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直观的表达效果远胜于干巴巴地讲原理。
与影视动漫专业的教师一起合作,共同制作动画课件。
借助计算机演示,让学生非常直观地、逼真地了解摄影各个环节的每一具体过程的细节。
以摄影机的工作过程为例:卷片上弦→按下快门→光圈收缩→反光镜上翻→快门开启→光路产生变化→快门关闭→曝光后光圈回复→反光镜下落。
把整个过程形象、生动、逼真、完整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更透彻地了解摄影机拍摄原理。
4、以实验室的方式进实践训练整个实训过程都要按照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标准来进行。
每完成一个课题,每人都要撰写一份《实训报告》,列明该课题在实训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
必须具体到:在拍摄阶段所使用的器材:相机、镜头、测光表、感光胶片的种类、影室灯的型号及光的输出量、反光板的位置等,并且要绘画摄影布光图。
在底片冲洗阶段,具体到感光胶片的冲洗方式,显影的配方、温度、时间等。
照片印放阶段,所使用的放大机、放大镜头、黑白放大相纸种类、曝光量、显影的配方、药液温度浓度等。
最后,要求学生从课题实践中作出自我总结,发现当中的问题(技术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要认真批改,写上评语,指出存在问题,解决的方法。
5、从学生的作品中寻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即将结束之前公示全班作品,让学生都来充当“评委”相互评品,把自己对每一张照片的看法、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都打印在稿纸上,不署名,上交教师。
教师用2至3节课的时间,结合《实训报告》讲评作品,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
三、强调学生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实训课程是体现摄影教育专业特点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之后,都必须进行技术方面的实践,其教学方式就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模式。
摄影实验室包括摄影室、暗房和计算机操作室,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设施。
学生对感光化学、光学物理学及电子影像技术的实际接触基本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必须严按照标准的规程进行,拍摄时的测光和调焦、药液的配制、冲洗(包括相纸)时药液的浓度、温度和冲洗时间都有严格的标准,绝不允许那些“土”操作方法出现在实验室。
具体运用教学手段:1、让学生正确理解调焦与曝光,如何做到调焦准确和曝光正确。
(1)以放大镜在阳光下聚焦可以点着火来解释镜头的调焦原理。
(2)打比喻:光圈大小=水管直径的大小、快门速度=放水时间、底片=水盆。
推导出公式:光圈大小×快门时间=曝光量VS水管直径×放水时间=水出量结果:底片曝光正确=水盆恰当地装满水;底片曝光不足=水盆没有装满水;底片曝光过度=水盆的水溢出并淹了水盆。
2、引导学生以中学时代的化学知识来理解感光材料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光化学:红纸在长期的光照下会褪色,只不过比感光材料对光的敏感性低而已。
中和反应:显影剂属于碱性,定影剂属于酸性。
化学材料的两重性:定影液既作为银盐的溶剂来使用,又起中和反应的作用。
3、必要时,适当做一些破坏性试验,如:拍摄时调焦不准确、曝光不正确;冲洗的温度和时间的配合不当;先定影后显影;超大倍率裁放照片等等。
强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摄影。
摄影本身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严密的科学性是摄影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技术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成败,绝不能存有“将错就错”、“歪打正着”的念头,任何环节的操作不当都会导致功败垂成,这也是摄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不同之处。
不要过分地依赖后期的制作技术,制作只是拍摄的完善和补充(特技除外)。
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得好,才能获得一张完美的作品。
否则,最终都是有瑕疵。
四、发挥学生的创意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潜意识里也具备了相当的艺术修养。
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
要激发和引导学生去用心思考,按课题去完成作业,这就是专业摄影区别于非专业摄影的根本所在,等同于在社会工作中按合同完成一项设计任务。
这是高职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达到的要求。
摄影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教学过程要技能强化与创意培养并重。
“创意培养”就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和训练创作意识,讲授“图形创意”、“创意摄影”等知识的过程中,创意基础和创意理论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连接,相互融合,配合“平面设计”、“色彩构成”、“环境透视”等课程,对学生美学综合素质的全面塑造。
教师要将创意培养的内容结合到具体课程中去,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多举例,多示范,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勤思考、勤观察、勤比较、勤学习的习惯,上课后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不断激发学生的技能表现欲望,逐步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训练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以直觉联系想象。
高尔基说:“艺术直觉产生于贮存的印象。
”创作思维往往是以艺术的直觉为先导,为引爆点,才能构思出美的艺术作品。
以客观存在的形象为起点,激发创作思维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一种创作过程。
实训是培养学生把摄影技术与创新思维和创作意识融为一体的重要环节,运用创意理念和创新手法,与其他学科结合完成作业(即作品)。
作品要表达出对美学、人文、历史的理解。
并不是简单地去做一次作业,而是去学习如何构思、设计,选择最佳方案去完成一项创作。
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谐统一,从中体现出作者的独创性,即要有自己的个性、风格。
以经典名作来体会照片制作的标准,让学生从优秀的黑白摄影作品的相纸上的银颗粒上的黑、白、灰中感受色彩、光影的变化,用心灵去感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