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教育课程
特殊教育的目标和课程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体系: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承担的特殊教育任务的培养目标
特殊学校(班)的课程(学科课程、活动)目标
特殊学校(班)教学活动单元目标
每节课每个活动的教学目标所构成
(二)我国对特殊教育提出的各个层次的教育目标体现出的两个基本点:
1.是在培养目标中体现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2.是培养目标中体现共同教育目标与特殊教育目标的统一
第二节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的含义:一是指课程门类的安排结构,主要由教学计划规定
二是指课程内容的安排结构,主要由教学大纲规定
对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淡化了学科课程、实行综合化教学,主要按照生活适应、活动训练、使用语算三个方面来安排。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
1.在课程设置结构上,增加学校课程,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构成的课程结
构。
2.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减少分科界限,增加课程的综合性。
3.教学内容将更贴近生活,贴近于学生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一、本文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前瞻》这篇文章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回顾了特殊教育课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创立与探索阶段,然后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与发展阶段,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创新与完善阶段。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文章揭示了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在适应国家教育政策、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章也指出了特殊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善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展望了未来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融合发展等方面。
本文旨在为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展开。
这一时期,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残疾儿童的基本教育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由于历史原因,特殊教育在这一阶段经历了不少波折,但课程改革始终在探索中前进。
在课程设置上,特殊教育开始注重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逐渐从单一的学科知识转向实用技能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残疾儿童的实际需要。
同时,教学方法也开始尝试多样化,如采用直观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以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的限制,特殊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着诸多困难。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匮乏等问题使得课程改革的效果有限。
受到“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冲击,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一度陷入停滞。
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特殊教育逐渐形成了适合残疾儿童特点的教育模式,为后来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3年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2023年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标准。
特殊教育课程目标是为具有不同研究需求和能力的学生提供支持和个性化的教育。
以下是2023年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标准:
1. 学生需求评估
在制定特殊教育课程前,学校应当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的研究需求评估,了解他们的学术、社交和情绪发展需求。
2. 个性化研究计划
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明确学生的研究目标、支持策略和评估方法。
3. 多元化教学内容
特殊教育课程应当包括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教学内容可以涵盖学科知识、实用技能和社交技巧等方面。
4. 强调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育技术在特殊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应当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提供在线研究资源和辅助工具。
5. 教师培训和支持
学校应当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和支持,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实施特殊教育课程。
6. 家长参与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应当积极鼓励和促进家长的参与。
学校应当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学生的研究目标和支持计划。
以上是2023年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应当根据本文档的指导,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2018-2019】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8-2019】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教育部发布实施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日前,教育部正式发布了《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X年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X年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X年版)》。
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标准,是对我国多年来特殊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集中总结,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对于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据悉,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共涉及42门学科,其中盲校18门、聋校14门、培智学校10门。
课程标准规定了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主要内容,明确了不同阶段残疾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教学、评价和实施建议。
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政治性、思想性和重大原则方面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特别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法治教育等做了系统规划与安排。
同时,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成长规律,对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做了科学调整与转化。
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经验,专门研制开发了一批特色课程,如盲校《定向行走》、聋校《沟通交往》、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等,重点解决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问题,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概论)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
特殊教育概论
(二)国外特殊教育基本目标与任务
第一独立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控制和选择自己 的生活,具有独立生活能力;
第二是生产性,使能力缺陷者掌握一定的工作技 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社会成员;
特殊教育概论
第六章 特殊教育目标 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特殊教育目标 第二节 特殊教育课程 第三节 特殊教育教学
特殊教育概论
二、特殊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和价值观念 生产力发展水平 残疾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特殊教育概论
三、特殊教育的目标体系
国家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总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活动单元教学目标
特殊教育概论
四、特殊教育基本目标与任务
(一)我国特殊教育基本目标与任务 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第2条 1998年《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第4条家教育方针,根 据学生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 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特殊教育概论
三、特殊教育环境建设原则
(一)建设原则
无障碍原则 补偿性原则
(二)无障碍教学环境特点
全面性 可及性 方便性 安全性 标识性
第三是参与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像其他人一样 运用社区资源,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与其他人正常 交流,在家庭或者类似于学校的环境中过正常生活。
特殊教育概论
第二节 特殊教育课程
一、特殊教育课程分类
(一)按需要性质划分
中国语文特殊教育学生课程标准解读
中国语文特殊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说起中国语文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嘞解读,咱们得先从“娃娃”们的特点讲起。
四川话里头讲,每个孩子都是“心头肉”,
特别是那些在学习语文上有特殊需要的娃娃,咱们更得用心呵护。
这个课程标准啊,就像是给这些娃娃量身定制的“学习秘籍”。
它不强求一刀切,而是讲究“因材施教”,根据娃娃们的不同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说,有的娃娃听力好但视力弱,那就多用音频、故事来教;有的呢,读写有困难,那就用图画、动作来辅助理解。
里头还特别强调了“情感交流”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咱们教娃娃们学语文,不光是认字读书,更是要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用语言去表达爱、传递正能量。
通过故事、诗歌、传统节日这些载体,让娃娃们的心里头种下文化的种子。
还有啊,这个标准鼓励“实践应用”,就是让娃娃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比如,去菜市场帮妈妈买菜,跟老板讨价还价,这就是最生动的语言实践嘛。
这样学出来的语文,才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总之,这个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就是给特殊娃娃们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学习语文的道路,让他们在爱的关怀下,自信地迈出每一步,走向更加宽广的世界。
教育部特殊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教育部特殊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针对特殊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了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调整。
本文将介绍这些调整的内容。
课程设置新的课标课程设置旨在提供更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
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并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2. 专项课程:专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设置,例如语音训练、康复训练、社交技能培养等,旨在提升学生的特定能力和技能。
3.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辅助课程:辅助课程提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辅助支持,例如研究方法指导、心理疏导等,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
课时安排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接受教育,课时安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具体的课时安排如下:1. 平均课时分配: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特殊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制定课时方案,确保课时的平均分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受益。
2. 弹性课时安排:针对特殊情况下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弹性的课时安排。
例如,对于需要康复训练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康复课时。
3. 个性化课时计划: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课时计划,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要和研究节奏。
4. 课时监控与评估:教师和学校将对课时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课时的合理利用,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教育部特殊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调整旨在提供更全面、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促进其全面发展。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改进课程设置和内容1. 综合素质课程:特殊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合其学习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内容,包括生活自理、社交技能、情绪管理、体育锻炼等。
2. 学科课程:根据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学科课程的改革。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材料,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支持。
同时,增加实践和体验环节,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3. 扩展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特长发展,特殊教育课程还要设置扩展课程,如音乐、美术、手工制作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特长,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1. 个别化教学:面向特殊教育学生的教学要以个别化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通过一对一或小组教学,提供个体化的帮助。
2. 多元化教材和教具: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要多样化的教材和教具来辅助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具,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教学资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3. 利用技术手段: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
教师要了解并熟练应用相关技术,如电脑、智能设备、软件等,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交互。
利用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1. 培养特殊教育教师: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其提供系统的培训和研修机会,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2. 支持学校开展专业化工作:学校要加强特殊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2023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2023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特殊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标准和指导。
特殊教育是为研究和发展存在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和服务的教育形式。
为了确保特殊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标准和要求。
课程目标特殊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当具备以下目标:1. 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以满足其特殊需求和发展潜能;2. 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研究障碍,提高研究成绩;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4. 促进学生与其他同学和社会的融合,鼓励相互理解和尊重。
课程内容特殊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达到的具体研究目标和技能要求。
2. 研究内容:设计合适的研究内容和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3. 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研究、多媒体教学等。
4. 评估方法: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5. 支持服务: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如康复治疗、心理支持等。
6.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师资要求为确保特殊教育课程的质量,教师应当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具备专业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2. 了解不同研究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学生,具备个性化教学的能力;3. 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研究和心理需求;4. 能够与其他教育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5. 持续研究和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
结论特殊教育课程的设置标准是确保特殊教育教育质量的基础。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提供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和服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也是课程设置成功的重要保证。
以上是关于2023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标准的简要说明,希望能对特殊教育工作者和相关教育机构有所帮助。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23)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23)概述本方案旨在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和支持。
我们致力于为每个特殊教育学生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研究环境,以实现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成功。
目标- 提供符合特殊教育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育计划。
- 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学术能力、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 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的发展。
- 帮助特殊教育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或职业生涯。
课程设置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旨在提供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为特殊教育学生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社会科学- 艺术和音乐2. 个性化研究计划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将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
个性化研究计划将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兴趣和目标,结合专业评估结果和家长意见,定制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3. 支援服务我们将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务,以帮助特殊教育学生克服研究障碍和发展特长才能。
支援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个别指导和辅导- 集体辅导和小组活动- 职业咨询和就业准备- 家庭支持和协作评估和监测我们将定期评估和监测特殊教育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
评估将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标准化测试、学术作业和观察。
评估结果将用于调整个性化研究计划,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资源和合作为了支持特殊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合作机会。
我们将与学校内外的相关机构、专业人员和家长密切合作,以确保特殊教育学生能够得到最佳的教育和支持。
结语通过本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我们将为特殊教育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发展。
我们相信,每个特殊教育学生都有能力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和积极的社交经验,我们将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和资源。
程益基:特殊教育国家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2019/11/1
21
四、研制情况说明
1.《课程标准》的研制,不仅涵盖了义务教育课程的全部 科目,又按照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三类特教学校义务教 育课程设置方案,对课程的整体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 建议等方面做了适切性的调整。
2019/11/1
22
四、研制情况说明
2.盲聋校学科课标除《沟通与交往》、《律动》和《定向 行走》外,主要参照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框架研制。
2019/11/1
4
2019/11/1
5
2019/11/1
6
2019/11/1
7
二、新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1.两次特教国际会议我们怎么看?我们怎么办?
——1880年米兰国际聋教育大会,它所提出的纯口语和对手语 的批判和禁用,长期影响着聋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了人们对聋 教育方法的选择。
2019/11/1
2019/11/1
18
三、课程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4.倡导沟通方法多元化
——倡导沟通方式的多元化,是因为各种沟通方式只有相对的优 势,而无绝对的优势。
——每一种沟通方式的选用及其优势发挥,都需要多种条件的配 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要加强口语、手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转换能力的培养,提高转 换水平。
2019/11/1
20
三、课程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整个特 殊教育课程实施的灵魂,它的出台将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教 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慎重、严肃地参与和 从事这项工作。但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 只能在探索中前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特教的教学 水平、教学效率,使课程改革的目标真正变为课堂的教学现实。
近五年特殊教育新课程改革政策
近五年来,特殊教育新课程改革政策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殊教育旨在提供给有残疾、智力障碍或学习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以教育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融入社会并获得与其他人一样的教育权利。
新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旨在加强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关怀和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政策解读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一直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特殊教育新课程改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特殊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增加了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室的建设,增加了特殊教育教师和辅导人员的编制,加强了特殊教育教材和教学设备的研发和更新。
2. 促进特殊教育多元化发展。
政策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机构多样化发展,支持特殊教育学生参与普通教育和社会活动,推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3.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政策提出要培养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和专业人才,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4. 加大对特殊教育学生关爱和支持。
政策要求在学校和社会中加强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关爱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政策意义新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和保障,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政策的实施将有力促进特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条件的改善,能够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
再次,政策要求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政策要求增加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关爱和支持,这将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政策影响新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内容特殊教育学校是为了满足一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而设立的一种学校形式。
这些学生可能具有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障碍、视觉或听觉障碍等。
基于这些学生的特殊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与普通学校存在差异,并且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等角度来介绍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内容。
一、教育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是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设定的。
教育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具体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帮助学生逐步独立生活;4.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5.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普通教育课程、特殊教育课程和扩展课程等。
其中,普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与普通学校的课程内容相似,但是教材和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
特殊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语言训练、认知训练、行为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行为和交往方式,提高学习成绩。
扩展课程则涵盖美术、音乐、体育、手工等方面,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技能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三、教学方法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与普通学校有所不同,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设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 成就导向教学法:这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会为学生设置一些小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
2. 多元化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学生个体差异,事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长,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特殊教育学课程标准
《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特殊儿童教冇》是特殊教冇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特殊教冇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认识特殊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树立科学的教冇观,能正确地分析特殊教冇现象,提髙解决特殊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特殊学校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热爱特殊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教师师徳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特殊儿童心理》,为《特殊儿童教m 课程学习提供基础依据:后续课程为《特姝学校课程与教学法》,培养学生从事特殊学校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课程的前后续衔接得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一一帮助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时能迅速进入角色,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学生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去识别和纠正常见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上错误:(2)能够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3)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的能力;(4)具备初步的教冇科研能力。
2.知识目标《特姝教育学》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全面讲授特殊教冇的基本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发展方针、理论基础、特殊教冇政策与法规、发展趋势、特殊儿童评估等;系统讲授各类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冇,同时介绍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职业教冇等问题。
学生要掌握从事特殊教冇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当代教冇科学的最新成果,提高对教冇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3.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激发他们参与特殊教冇改革的积极愿望。
(2)培养他们热爱教冇事业、热爱儿童的专业情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博爱意识,能关心、支持与帮助残疾儿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将来胜任特殊学校或康复中心的教学与康复训练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特殊教育课程具体内容
第三讲特殊教育课程一、特殊教育课程含义1. 广义:特殊教育学校设置学科的总和,或者学生在教师教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 狭义:特殊学校中的各门学科。
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
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
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即活动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
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
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
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
课程即经验,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
”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
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二、特殊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唯物论与人道主义的传播从思想上为特殊教育扫清了道路,康复医学的进步从5科学上为特殊教育课程提供了依据,而盲文和聋人手势语的创造则从语言文字上为特殊教育课程做了准备。
课程的前提是语言文字,有了语言文字,课程才能提到日程上来。
2.第二阶段养护机构的建立。
由于尚未具备诊断测量的工具,受教育者的障碍程度无法分辨,只得不分障碍程度的轻重,一律加以教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补偿或治疗缺陷,为残疾者参与和适应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养护也意味着慈善救济,反映在课程上就是只停留在生活适应的低水平,并且不分残疾轻重。
教育部特殊教育课程方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育部关于印发《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7〕1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部修订了《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试行)》、《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课程计划(征求意见稿)》,并更名为《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各盲、聋、培智学校应根据新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将以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组织力量研制盲、聋、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及据新标准编写新的教材。
发行和使用时间另行通知。
二○○七年二月二日附件:一、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参照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结合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盲校课程。
课程设置从视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依法维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生规划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
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自闭症教育》是高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自闭症的原因、行为、语言特征,掌握自闭症教育与训练的技能。
前导课程是《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心理》、《特殊儿童教育》,后续课程是《残疾预防与康复》、《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标
1. 能力目标
(1)具备对自闭症儿童症状的分析能力;
(2)训练计划与方案的制订能力;
(3)训练计划的执行能力;
(4)康复评估能力等。
2. 知识目标
(1)掌握自闭症的原因、行为、语言特征;
(2)指导自闭症儿童的家长;
(3)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方法。
3. 态度目标
(1)具备爱心,培养学生热爱残疾儿童的思想感情;
(2)具备责任心,熟练掌握自闭症教育与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敢于为改善残疾儿童的残疾状况而努力。
三、课程设计
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掌握自闭症训练所需的能力为目标。
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自闭症诊断与评估、自闭症行为训练、自闭症主动性训练、自闭症言语训练、自闭症人际交往训练的方法和技能。
四、课程考核
1.期末考核及方式说明期末考核以笔试的形式进行。
2.过程考核说明考核以期末与实训考核及平时考核相结合。
3.集中实训考核说明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目的,按照学生编写的训练方案(给出案例)可行性进行评定给出成绩。
4.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实训 40%+考试 40%+平时 20%。
特殊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特殊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特殊教育国家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案,以便有效地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发展目标。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课程设置1. 提供个性化的研究计划:根据每位特殊教育学生的具体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确保其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个别化的支持和指导。
2. 强调实际应用:注重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课堂研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具体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培养综合素养:除了学科知识的培养,还需注重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社交技能、情绪管理、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4. 多元化的评估方式:针对特殊教育学生的研究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际操作等,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能力发展。
5. 提供支持和辅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导,包括教师的个别指导、志愿者的协助等,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实施步骤1. 制定特殊教育学生的研究需求评估方法和指标。
2. 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
3.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实际应用。
4. 制定评估方案,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反映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发展。
5. 提供支持和辅导,包括教师指导、志愿者协助等。
结论通过实施上述特殊教育国家课程设置的方案,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为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这将有助于提升特殊教育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成果,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满足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智培学校的课程建设
首先,智培学校需要教材。从智障儿童的特点看, 其本质特征即在于因大脑器官的器质性损伤导致的认 知能力的下降,智障的程度越重,越难以自然获得, 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更需要依托精心设计、严格审 订的教材。 智障儿童能掌握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要求的基 本的行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和能力 培养等内容。 培智教育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智障儿 童的包括言语能力在内的基本感官能力的教育内容, 二是生活自理的内容,三是学科内容。
A.特殊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学业评价的依据,也是课程 管理和评价的基础。基于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的分立开发思 路,我国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也是分别按照盲校、 聋校、培智学校类型分别进行制定。 就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而言,套用传统隔离 分立的思路分别开发研制各自的课程标准,这在学校类型的概 念上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事实上却存在着逻辑的悖论,即 课程标准的基础性统一要求与学生多样化的特殊需要相矛盾。 目前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建设标准,如何汲取国际先进的融 合理念和经验,参与普通课程学习、融于普通课程标准以适应 不同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
策略——“通用设计”的运用
通用设计指的是让包括那些面临障碍风险或有障碍的所有 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并取得实际成果的一种课程设计方式。 并且不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另外补充或调整其他专门设计。 “通用设计”有着三个方面的特性: 学习信息的多样呈现: 学习反馈的多样表达; 学习方式的多样参与; 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 水平和能力进行灵活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这 样,通过调整后的课程“不仅能使障碍儿童的学习可融入普 通课程内容,也同样可以融入普通课程标准和评价系统,即 使对于一些重度障碍儿童也能够参与全部或部分课程。
通过对普通课程的连续性可选择的调整,可以为每一个障碍学 生提供可选择的四种不同课程变式: 普通课程(General Curriculum),即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统一 课程。 变通课程(Adapted Curriculum),不改变课程内容的基础, 以变通的形式对普通课程内容呈现的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 适应性的调整,使学生能以感知、理解和参与的方式进行学习。 增扩课程(Augmented Curriculum),以某些方式对普通课程 进行强化或扩展,它针对的不仅仅是普通课程的内容,同时也包 括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普通课程学习所必需的技能。 替代课程(Alternative Curriculum),在普通课程的基本框 架下,因为学生的特殊需要而对课程的内容、目标、学习水平进 行替换、改变。 这就形成了以一个统一的普通课程框架为基础标 准,然后根据每一个障碍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做适应性调整,实现 个别化的教学。
2.融合参与的课程模式
融合参与课程模式是基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群体 多样的异质性假设,而进行的整体融合式的设计。 其课程目标是让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能 参与统一的基于普通课程框架的学习与学业评价。 尤其是对那些承载着读写、计算等最基本概念 与技能的核心课程(如语文、数学、科学等),应 在尽力满足学生特殊需要的基础上,保证所有学生 尽可能地完成基于普通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具有挑战 性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和维持他(她)们可接受 的学习水平和机会。
从聋教育来看,尤其是就全聋(听力损失在 91 分 贝以上)的学生而言,其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特殊性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和义务教育课程相比,增加两门课程,即听力 (听能)言语训练和手语,并在一年级入学初先行开设 这两门课程,其中手课的内容要和口语、文字密切结合 起来; 二是针对聋生可能的言语缺陷制定与义务教育教材 相关内容的教学指南。由于听力损失 91 分贝以下的聋 生经过早期的听力言语训练(即听能言语训练)可以获 得不同程度的口语和听能。
B.现状 (一)课程理念:意图融合,实则分离 以07年实验方案为代表的课程设计在理念上已意 识到融合的重要意义,其中对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基础性 的强调,就是这一意识的集中体现,但在其实践的形态 上仍然维持着与普通课程隔离分立、“分庭抗礼”的状 态。在课程设计上,实验方案仍然按盲校、聋校、培智 学校分设不同的课程方案;在课程目标上依然试图按学 校类别制等。 (二)课程领域:聚焦特教学校,忽略随班就读 在推进随班就读的过程中,也很少从课程这个抓手 去研究如何有效帮助残疾儿童参与普通课程学习,进而 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譬如,如何确定随班就读学生的 个别化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适应性调整、如 何采取替代性的策略评价学业成就等等。
3.传统特殊教育课程所面临的困境
随着特殊教育对象的变化及融合安置方式的改变,特别 是对特殊教育质量的期待,平行分立的课程模式越发显现出 其自身固有的局限,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困境。 第一,在课程设计的理念上它是站在隔离分立的立场上, 其对特殊儿童专属性的强调强化了消极“标签”的影响, “不仅成为特殊儿童特殊的一种有形标志,且不断拉大特殊 儿童与同龄普通孩子的差距”,无形中降低了教育的期望而 导致特殊教育质量的低下。 第二,平行分立课程模式其潜在的假设是:每一个障碍类 型就是一个具有同质性的学习群体,具有同样的课程需求。 因此,盲校、聋校、智障学校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封闭的, 仅限于它所设定的残疾类型需要。 这样,既忽视了其他障碍 类别的学生,也忽视了同一类型不同障碍程度以及兼有其他 障碍的多重残疾学生差异的多样性、复杂性。
三、当下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融合参与的课程模式
1.全纳教育理念主导特殊教育改革
2.融合参与的课程模式 3.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纳教育理念主导特殊教育改革
在“全纳”理念的引导下,教育工作者开始探 索如何帮助特殊需要学生在普通学校课程中进行 有效学习,并积累了大量的有益经验。 于是对普 通课程调整的适应性研究成果也被运用于特殊学 校课程设计。 基于这一背景,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在内的课程 改革也开始了“回归”融合之路,使得平行分立 的课程模式逐渐被融合参与课程模式所替代。
2.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A.历史发展 (一)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萌芽时期(1949 -1977) 其标志为我国政府改革相关学制, 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 校培育特殊儿童 ,制定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针与任务 ,编 制教学计划, 修订教学大纲,编写部分特殊教育专用教材。 如《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 (二)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探索时期(1978 -1987) 该阶段首先表现为理论移植性特点 ,即开始翻译介绍国 外特殊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 以推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 ;其 次表现为政策规划性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对我国特殊教育和课程发展 作出规划, 强调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开发与研究 。
C.趋势 随着融合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隔离的特殊教育安 置模式逐渐融入普通教育。与此同时,特殊教育的 对象不断扩大,“有特殊教育需要”已远远超出盲、 聋、智障这老三类范围。基于这一背景,特殊教育 课程改革也开始了“回归”融合之路,使得平行分 立的课程模式逐渐被融合参与课程模式所替代。
3.特殊教育课程标准、范式、设计及评价等
功能性课程——社会学生态模式
C.特殊教育课程设计: 特殊教育课程设计取向必须兼顾特殊学校的类 型和学生的具体特殊教育需要 ,做到相互渗透 、 和谐统一 。 并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特殊学校的类型 来说 ,盲校 、聋校课程设置可以发展性课程为主 要取向 ,兼顾课程的功能性和补偿性 ,而对于培 智学校的课程 ,可以功能性课程为主要取向 ,兼 顾课程的发展性和补偿性。 就学生障碍的程度来说 ,中重度障碍学生课程 的功能性要高于其他学生 ;就障碍的程度来说 , 相对而言 ,重度或兼有多重障碍学生的课程 ,更 趋向于功能性和补偿性的设置。
2.盲、聋、智培学校课程内容建设
A.盲、聋校的课程建设
从盲教育来看,就全盲的学生而言,其课程建设和实施的 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比,增加三门课程,即盲文、 方向辨别与定向行走、生活自理。 二是为这些课程配备全的盲文版教材; 三是为学生配备与义务教育课程配套的触摸教具,尤 其要为低年级学生配备足够的触摸教具,包括数学中的几 何教具; 四是为某些课程配备有声读物。 就非全盲学生而言,其采取相应的手段把教材的内容大字 化是基本的特殊性,包括印刷大字课本、课堂上使用各种 放大设备等。
(三)课程实施:基于经验的多,基于标准的少
课程教学与评价是课程实施最直接的途径与手 段,而基于普通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是当代融 合参与课程模式的重要实施取向。 现实的情况是,无论是随班就读,还是特殊教 育学校,基于经验的教学几乎是普遍现象。教师 完全凭借自身具备的知识和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 即“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 的经验,至于“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和“如何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仅关 注得不多,而且也没有学理的和权威的依据。
(三)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发展时期(1988 年至今) 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央教 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成立 ;同年第一次全国 特殊教育会议召开 ,提出特殊教育作为专业性很强的 学科只有加强研究才能促进其发展的战略思想。该阶 段呈现课程研究的制度化 、专业化 、规范化、细微 化等特点。 2007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盲校、聋校、培智学 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标志着我国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的基本状况 以及发展
1 8 级 研 特 教 董 翌 暄
一、概述 二、传统特殊教育课程发展 ——平行分立的课程模式 三、当下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 融合参与的课程模式
一、概述
1.特殊教育课程的内涵 2.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3.特殊教育课程标准、范式、设计及评价等
1.我国传统的平行分立课程模式
2.盲、聋、智培学校课程内容建设
3.传统特殊教育课程所面临的困境
1.我国传统的平行分立课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