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语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當“之”字是指物(或相當於物)的直接賓語 時,與指人的間接賓語互換位置。
3.“間接賓語+動詞+直接賓語” 式 • 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 《呂氏春秋· 權勳》)
• 寡人將誰屬國?(《呂氏春秋· 貴公 》)
古代漢語雙賓結構的下列語義特點
1.“取予義”動詞帶雙賓語。 • 古代漢語的取予義動詞有 “賜”、“與”、 “授”、“予”、 “歸”、“遺”、“貽” 、“償”、“藉”、“齎”、“取”、“奪 ”等。例如: • 賜我先君履。(《左傳· 僖公四年》) • 活我,吾與女璧。(《左傳· 哀公十七年》)
• 叔孫為孟鐘。(《左傳· 昭公四年》) •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左傳· 僖公三十年》)
• 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左傳· 隱西元 年》) • 厚為之禮而歸之。(《左傳· 成公十年》)
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孟子· 滕文公上
》)
3.普通動詞帶雙賓語
• 諸呂舉兵關中,欲危劉氏而自立,今我破齊 還報,是益呂氏資也。(《漢書· 高五王傳》 ) • 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 。(《孟子· 萬章下》)
4.動詞“為” 帶雙賓語
“為”也常常用於雙賓結構“為+間接賓語+ 直接賓語”式。間接賓語是“為”的關涉物件 ,直接賓語是“為”的支配物件。
(四)無形式標誌的賓語前置
1、賓語直接提到動詞前。例如: •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詩經· 小雅· 節南山 》) • 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左傳· 僖公 四年》)
2、賓語直接提到介詞前
①《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 為政》) ②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韓非子· 喻老 》) ③室於怒,而市於色。(《左傳· 昭公十三年》 )
(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注意條 件)
•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 宣公十五 年》) •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 魏風· 碩鼠 》) •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孟子· 梁惠王上 》) •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来自百度文库莫之許也。(《 三國志· 諸葛亮傳》 。
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詩經· 魏風· 園有 桃》) •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 王風· 黍離 》) • 從先秦時代起,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就已經 開始從前置向後置發展了。到了漢代,這類 句子中的代詞賓語大都置於動詞之後。
古代漢語 的語序
特殊語序
一、謂語前置 1.強調前置的謂語。 ①賢哉,回也!(《論語· 雍也》 ②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趙策三》 ③誰與,哭者?(《禮記· 檀弓上》 ④子邪,言伐莒者?(《呂氏春秋· 難言》)( 說伐莒的人是您嗎?) ⑤勉哉,夫子!(《史記· 周本紀》
2.為了押韻、平仄或對仗的需要
• 公賜之食。(《左傳· 隱西元年》) •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論語· 陽貨》
2.“動詞+直接賓語+間接賓語” 式
• 吾既已言之王矣。(《墨子· 公輸》) • 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史記· 廉頗藺相如 列傳》) • 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史記· 周本紀》) • 又獻玉鬥範增。(《漢書· 高帝紀》)
• ①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 周南· 桃夭 》) • ②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 秋暝》)
二、賓語前置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 • 在疑問句中,如果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大都置 於動詞或介詞之前。 ①臣實不才,又誰敢怨?(《左傳· 成公三年》) ②許子奚為不自織?(《孟子· 滕文公上》) ③大王來何操?(《史記· 項羽本紀》) ④沛公安在?(同上) ⑤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司馬遷《 報任安書》)
(三)用“之”、“是”等結構助詞 構成賓語前置。
• 薑氏何厭之有?(《左傳· 隱西元年》) • 求,無乃爾是過與? (《論語· 季氏》) • 詩雲:“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此之謂 也。(《孟子· 離婁上》)) • 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左傳· 僖公四 年》)
這類前置的賓語前還常加上副詞“唯 ”字表示限制範圍,構成“唯……之 ……”或“唯……是……”的格式。
•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莊子· 達生》) • 去我三十裡,唯命是聽。(《左傳· 宣公十五 年》) • 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餘馬首是瞻。(《 左傳· 襄公十四年》)
此外,還有借助“焉”、“之為”構 成前置的。
• 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左傳· 隱公六年 》) • 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孟子· 告子上》)
三、雙賓語
• 就是一個謂語動詞帶了兩個賓語,第一個賓 語稱為間接賓語,又稱近賓語,表動作行為 的關涉物件,一般指人。第二個賓語稱為直 接賓語,又稱遠賓語,表動作行為的支配物 件,一般指物。其結構形式為“動詞+間接 賓語+直接賓語”。
(一)古代漢語雙賓語的結構形式
1.“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式。(典型 形式)
在上古漢語裡,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是比較嚴格的,有人視為一種語法規 則,儘管有例外,但極少。
①吾誰欺?欺天乎? (《論語· 子罕》) ②帝曰:欲於何所王之?”王夫人曰:“願置 之洛陽。”《史記· 三王世家》) • 注意:只有疑問代詞單獨作賓語才能前置, 如果賓語是名詞或以疑問代詞作定語的名詞 性片語,則一般不能前置。
•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史記· 廉頗藺相如 列傳》) • 秦昭公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史記· 廉頗 藺相如列傳》) •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國語· 越 語上》)
2.“問告義”動詞帶雙賓語
• 古代漢語的問告義動詞有“語”、“告”、 “示”、“教”、“問”、“謂”等。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 隱西元年》) 既入焉,而示之璧。(《左傳· 哀公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