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
陈德宏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陈德宏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蜂窝网络、数字通信原理、多址技术等;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3G、4G和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3. 帮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组网方式和网络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移动通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规划、干扰排查等;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移动通信测试设备,进行网络测试和优化;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项目式学习,完成移动通信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激发他们投身于通信行业的热情;2. 引导学生认识到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旨在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求知欲,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概述- 蜂窝网络原理- 数字通信基础- 多址技术介绍2. 3G、4G和5G移动通信技术- 发展历程及关键标准- 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现状3.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组网方式- 基站子系统与核心网- 组网方式及演进趋势- 网络优化方法与实践4. 实践教学环节- 移动通信设备认识与操作- 网络测试与优化实践- 项目式学习:移动通信项目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移动通信概述第二周:3G、4G和5G移动通信技术第三周: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组网方式第四周:实践教学环节(设备认识与操作)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网络测试与优化实践)第六周:项目式学习(移动通信项目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移动通讯发展的课程设计
移动通讯发展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移动通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解释关键技术如频率分 duplex、TDMA、GSM、3G、4G、5G等的工作原理。
3.分析移动通讯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4.评估不同移动通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移动通讯的发展主线展开,具体包括:1.移动通讯概述:介绍移动通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趋势。
2.移动通讯技术基础:详细讲解频率、波段、多址技术等关键技术。
3.移动通讯系统:分析GSM、3G、4G、5G等不同移动通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移动通讯应用:探讨移动通讯技术在通信、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5.移动通讯与社会:讨论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所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系统讲解移动通讯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移动通讯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移动通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技术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移动通讯技术》等专业书籍。
2.多媒体资料:相关视频、动画、PPT等。
3.实验设备:移动通讯实验箱、模拟器等。
4.网络资源:专业、论坛、学术论文等。
以上资源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进行选择和整合,以优化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20%。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评的20%。
大专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大专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多址技术等;2. 学习并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 掌握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的整个过程,并进行简单的计算;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移动通信网络的模拟与优化;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移动通信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和优化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索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专院校移动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通信原理基础知识,但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认识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概述: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系统分类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2. 信号传输原理:学习信号传输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信道、噪声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信号传输原理3. 调制解调技术:掌握各种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调制解调技术4. 多址技术:学习FDMA、TDMA、CDMA等多址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多址技术5. 移动通信系统:介绍GSM、CDMA、TD-SCDMA、LTE等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 移动通信系统6.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学习网络规划、基站选址、覆盖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章节:第六章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7. 实践环节:结合理论教学,安排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七章 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依次进行教学,共计14周。
2024年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
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移动通信技术的全面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技术、扩频技术、编码技术等。
3.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和协议,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方法。
4.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如5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技术概述(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2)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3)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和特点2.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1)调制解调技术(2)多址技术(3)扩频技术(4)编码技术(5)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6)数字信号处理技术3.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和协议(1)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2)移动通信网络的协议(3)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4.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1)5G技术(2)物联网技术(3)移动互联网技术(4)其他新兴技术5.实践教学(1)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2)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3)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验室实践,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网络规划与优化等技能。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
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LTE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OFDMA、SC-FDMA等关键技术。
2. 使学生了解LTE网络的架构、协议栈及相关接口,掌握其工作流程。
3. 帮助学生了解LTE系统的安全机制、服务质量保障及移动性管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如信号传输、干扰协调等。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LTE设备的能力,包括配置、调试及优化网络参数。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新技术、新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尊重知识产权,遵循行业规范。
3. 引导学生关注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为我国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通信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LTE基本原理- OFDMA、SC-FDMA技术原理及特点- LTE帧结构、调制解调技术2. LTE网络架构与协议栈- E-UTRAN、EPC网络架构及功能- LTE协议栈结构及各层功能- 主要接口及其作用3. LTE关键技术- 多天线技术、小区切换技术- 干扰协调、功率控制技术- 安全机制、服务质量保障4. LTE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规划原则、参数配置- 网络优化方法、性能指标-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5. LTE设备操作与维护- 设备功能、硬件结构- 常用操作命令、配置方法- 故障排查与维护6. 移动性管理- 移动性管理流程、关键算法- LTE网络中的切换技术- 网络附着、鉴权流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LTE基本原理2. 第二周:LTE网络架构与协议栈3. 第三周:LTE关键技术4. 第四周:LTE网络规划与优化5. 第五周:LTE设备操作与维护6. 第六周:移动性管理本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移动通信》 教学设计
《移动通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2、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帮助学生理解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如多址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等。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难点(1)多址技术的原理和比较。
(2)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移动通信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和问题解决。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通话、移动支付、导航等,从而引出移动通信的主题。
2、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约 20 分钟)(1)讲解移动通信的定义和特点,如移动性、无线接入、频谱资源有限等。
(2)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移动通信到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演进。
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约 30 分钟)(1)详细讲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等。
(2)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例子,解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4、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约 30 分钟)(1)讲解信号的传输过程,包括发射、传播、接收等环节。
(2)介绍频率复用和蜂窝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5、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约 40 分钟)(1)多址技术分别讲解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多址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2)调制解调技术介绍常见的调制解调方式,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讲解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如 PSK、QAM 等。
(3)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解释信道编码的目的和作用,如纠错编码。
介绍交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略显陈旧,而且该课程的内容专业性、理论性和物理性强,如何使授课内容紧跟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使学生学到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真正有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最新知识,对“移动通信系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变得尤为迫切。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与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以及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探讨了“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移动通信系统教学改革教学与实践在我国大学中,本科教育仍然是基础,如何更好地改革和发展本科教育,立足于所教授的课程,深入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切实问题[3]。
移动通信系统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课程涉及电磁波/电磁场、概率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等多个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是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合这门课的教学[4]。
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精选、整合教学内容《移动通信系统》课程特点:1)数学性强。
相对有线传输方式,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建立的数学模型更加复杂,而且需要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方面分析和理解信道、信号的特性。
这样就会有较为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
2)专业性强。
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要求熟练掌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电磁波/微波理论基础,来分析电磁波传播特性。
3)物理性强。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原理和物理量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仔细体会、深刻理解[5]。
对于工科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需要引入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实际计算。
移动通信系统课程除了具有以上特点,还要根据发展情况,教学内容也要发生变化。
《移动通信》教学改革的探讨
l 广 移动通信》 《 教学改革的探讨
L
[ 《 动 通 信 》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在 课 程 教 学 中合 理 安 排 教 学 内容 , 用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的 教 学 方 法 , 重 实验 针 移 教 应 采 注
和 实践 环 节 的作 用。 通 过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 深入 , 课 程 教 学 内容 能 适 应 社 会 发展 的 需要 , 高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和 实践 能力 。 使 提
实验和 实践
1 . 教学 实验 多 数 高 校 移 动通 信 实 验 都 采 用 实 验 箱 , 内容 大 多 是 一 些 验
教 学 改革
《 移动通信 》 课程的改革 目标是使 学生不仅掌 握 目前主流 的 移动通信系统 , 还要 了解 今后发展的技术 , 对各种 技术之间 的联
系 有 一 定认 识 。
实验 。
3 G设备设计 和商用 的不同阶段 ,G与 3 2 G设备和技 术之间始终 存 在着 密切 联系 ,G系统的知识是理解 3 2 G系统 的基础 , 并且通 过 目前 的商 用 化 , 家 也 逐 渐 形 成 共 识 ,G也 只 是 移 动 通 信 向更 大 3 快 数 据 传 输 、 好 服 务 的一 个 过 渡 阶段 ,G与 3 之 问 是 密 不 可 更 2 G 分 的。 一些教材中已经开始介绍 4 因为该 阶段涉及 的技术大都 G, 还 处在 理 论 研 究 阶 段 , 握 的 资料 有 限 且 较 难 , 据 课 时 和 学 生 掌 根 的理解情 况 , 为课程知识 的拓展 , 作 可适 当介绍 4 G系统 的特点
结语
通过 教学改革 与实践 , 院通 信专业《 动通信 》 程 的教 我 移 课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设计
失败原因分析
指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错误。
教训总结
43
2024/1/25
选题建议
鼓励学生选择与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热点相关的课题。
引导学生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44
2024/1/25
实验设计指导
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和预期结果。
18
2024/1/25
接入网功能及协议
负责用户设备的接入和无线资源管理。
主要协议包括RRC、MAC等,用于实现用户设备的连接建立、维护和释放等功能。
19
2024/1/25
传输网功能及协议
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主要协议包括PTP、MPLS等,用于实现数据的快速、可靠传输和交换。
20
2024/1/25
配置合适的软件环境
如仿真软件、测试软件等。
38
2024/1/25
03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01
确保网络连接稳定:以保障实验数据的准确传输。
0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9
2024/1/25
01
02
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以便后续分析。
在进行实验前,充分了解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40
2024/1/25
在数据传输前,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定的编码处理,加入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信道编码
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还原出原始数据,同时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信道解码
15
2024/1/25
04
CHAPTER
基于CDIO理念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课题展示新课程NEW CURRICULUM随着就业市场对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掌握主流工程化移动通信专业技术无疑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国内外的很多大学展开了CDIO (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 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CDIO 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产业对能力的要求,以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
采用CDIO 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协调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CDIO “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完全适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
本文主要借鉴CDIO 工程教育理念,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项目化设计。
一、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在讲授时,实训环节往往就是让学生上机实现书上的示例,没有与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术及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联系起来。
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内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普遍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难以很快融入现代IT 企业的运作。
因此,国内高职院校需要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工程化改造,逐步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并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训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国内一些工程学院和软件学院积极开展了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和实践,其中最重要的实践之一是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CDIO 工程教育理念。
CDIO 代表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 )、实现(Implement )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日新月异。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加深对移动通信技术原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具体要求包括:1、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无线信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多址接入等。
2、选择合适的技术和算法,设计系统的架构和模块功能。
3、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4、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如误码率、吞吐量、频谱效率等,并分析影响性能的因素。
5、提出优化方案,提高系统性能。
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和传输网络等部分组成。
无线信道是移动通信中信号传输的媒介,具有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移等特性。
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影响,采用了多种技术,如分集接收、均衡、纠错编码等。
调制解调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模拟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多址接入技术用于多个用户共享有限的频谱资源,常见的有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四、系统设计与实现1、系统架构设计基于对移动通信系统原理的理解,设计了一个包括发送端、无线信道和接收端的简单系统架构。
发送端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等模块;接收端包括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等模块。
2、模块功能实现信源编码采用了高效的压缩算法,以减少数据量。
信道编码选用了具有较强纠错能力的卷积码或 Turbo 码。
调制方式选择了 QPSK 或 16QAM 等,根据系统要求和信道条件进行调整。
3、软件工具选择使用了 MATLAB 作为主要的建模和仿真工具,利用其强大的通信工具箱和信号处理功能。
五、系统性能评估1、误码率分析通过改变信道条件(如信噪比),仿真得到系统的误码率曲线。
移动通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想和 网络 系统 发展脉络 ,并结合移动 通信 技 术 和 系 统 的 最 新 进 展 ,及 时 教 学 内 容 。 目前 ,移动通信整个 内容体 系应该 由三部 分 组 成 ,第 一 部 分 是 移 动 网 络 的 基 本 技
E DGE— WC DMA— L TE 和 I S 9 5 一 CDM A2 0 0 0
l x -CDM A2 00 0 EV DO — CDM A2 00 0 EV
该考虑该课程 的整体性 与结构性 。这提醒 我们在教学 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中,要注意 这对关系 。在 以往 的教 学体系 中,移动通
构域技术 ,第三部分是第三 、四代移动 网 络技 术 。 在 这 三 部 分 中 , 第 三部 分 目前教
学 的 内容 偏 少 ,应 该 适 当 的 增 ] J  ̄ O F D M、
2 G 到现在三大运营 商竞争激烈的3 G 业务 ,
以及 以中国移动 的T D — L T E 为标 准的4 G业
教学 中先从最 简单 的系统 知识讲起 ,随着
讲 解 的 深 入 并 逐 步 丰 富 系统 ,新 的 知 识 模 块 被 加 入 进 来 ,系统 就 这 样 由 各 个 部 分 有 机 地 组 织 起 来 。移 动 通信 网 络 系 统 结 构 两 条 主 要 思 路 为 :G S M— HS C S D — G P R S —
选 择 或 编 写移 动 通 信 课 程 案 例 ,同 时 要 求
的国际发 展形势 ,市场需求 ,人才需求 等 方面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综合 能力 ,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对教 学 内容 的组织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 了
2024年《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CDMA扩频通信原理
介绍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扩频码的选择和产生 方法,以及扩频通信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
2024/2/29
19
3GPP LTE/LTE-A网络架构及协议
01
3GPP LTE/LTE-A网络架构
包括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PC)、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 入网(E-UTRAN)和用户设备(UE)等组成部分。
30
用户隐私泄露风险及应对策略
用户隐私泄露风险
在移动通信中,用户隐私泄露可能导致身份盗窃、垃圾信息骚扰等 问题。
隐私保护技术
如数据加密、匿名化处理等,这些技术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 被非法获取。
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包括加强用户权限管理、建立数据泄露应急响应机制等,以确保用户 隐私得到全面保护。
2024/2/29
包括恶意软件、钓鱼攻击、DDoS攻击等, 这些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 重后果。
2024/2/29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包括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补丁、限制不必要 的网络访问等,以降低网络被攻击的风险。
网络安全技术
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加密技 术等,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网络的安全 性。
行业自律和规范
许多行业组织也制定了相应的自 律规范和标准来指导网络安全和 隐私保护工作。这些规范和标准 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数据处 理实践,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 平。
2024/2/29
32
08
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
2024/2/29
33
实验环境搭建和实验内容安排
硬件设备
包括基站、移动台、信道模拟器等。
2024/2/29
12
03
无线传输技术
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字
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人们应当把它作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来考虑。
近年来,随着4G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4G网络覆盖越来越广,各行各业也开始将4G技术运用于实际生产中,这也使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受到了更多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这无疑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带来了巨大机遇。
要想把4G技术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必须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实施。
首先,校方需要给予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更多的投入。
教育部门应该让教育机构和学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为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使其能够更好地响应新技术的发展变化。
其次,要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有关4G技术的内容。
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4G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4G技术实验室里进行实践,从而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掌握4G技术,从而有助于他们日后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以及服务社会。
此外,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应该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
从而促进学生尊重他人,合理使用移动网络,提高他们的社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要想使4G技术能够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得到有效运用,必须要做出大量的改革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普及4G网络的覆盖,最终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高职高专《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根 据 信 息 产 业 部 分 析 , 计 电子 信 息 预 产 业 仍 将 以 高 于 经 济 增 速 两 倍 左 右 的 速 度 快 速 发 展 , 业前 景 十分 广 阔 , 兴通 信业 产 新 务如数据 通信 、 多媒 体 、 联 网 、 话 信 息 互 电 服 务 、 机短 信 等业 务也 将 迅 速 扩 展 。 信 手 通 工 程 专 业 与 及 电 子 类 专 业 仍 然 是 热 门 专 业 , 生 也 就会 越 来越 多 。 代移 动 通 信 技 学 现 术是通 信专业 的一门重要 的专业 课程 , 该 课 程 课 时 不 多也 不 少 , 学 生 开 始 接 触 移 是 动 通 信 专 业 的 重 要 课 程 , 是 学 生 毕 业 后 也
…I Iຫໍສະໝຸດ UU 科 教 研 究
C hne Ed aton nn aton i uo l I ov 1 He al r d
高职 高 专 现 代 移 动 通 信 技 术 课 程 的 教 学 改 革
陆伟艳 黎运 字 ( 广西 民族 师范学 院物 理与信 息技 术 系 广 西崇 左 5 2 0 ) 3 2 0 摘 要 : 了深化教 育教 学改 革 , 高《 代移 动通信技 术》 程在 高职 高专 中的教 学质量 , 为 提 现 课 本文 探讨 了如何使 高职 高专学生 学好《 现代 移动通 信技术 》 课程 的 问题 , 如何 引导 学生入 门到通 信行 业中 。 在教 学内容 、 方法 、 高学生对本课 程 的兴趣 等方 面进行 了改革和 摸索 , 提 并且在教 学中进行 了多年的 实践 ,获得 了学生 的高度认 可 。 关 键词 : 移动通 信 教 学改革 引导 学生 高职 高专 中图分 类号 : G62 3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9 ( 0 ) 2b 一o 7 —o 1 3 7 5Z l 0 () o l 1 6 2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
2 0 0 9年 1月 7 日 .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为 中 国 移 动 、 中 国 电 信 和 中 国联 通 发 放 了 第 三 代 移 动 通 信 ( 3 G) 牌
照 , 标 志 着 我 国正 式 进 入 3 G 时 代 。3 G发牌 后 , 形 成 一 条包括 3 G 网络 建 设 、 终 端设 备 制 造 、 运 营服 务 、 信 息 服 务在 内的通 信 产业 链 . 对相 应 的业 务 技 能人 才 需求 将 呈 现 阶跃 型 的增 长态 势 . 这 对 高 职 高 专 层 次 通 信 专
对应 岗位 必备 素质 与技 能 移 动通 信从 业人 员必 备 的基础 知识 : G S M 网络 维护 、 测试、 运 营商 客服 、 设 备销 售 ; C D M A 网络维 护 、 测试 、 运营 商客 服 、 设备 销售 ; 3 G设备 安装 与调 测 : 3 G网络 运行 、 维护 、 测试: 3 G网络 客服 、 设 备销 售 : 3 G网络 售后 服务 教学模 块 无 线信 号 传播理 论 G S M( T D M A) 移动 通 : 信 系 统 原理 : C D MA及 3 G移动 通 信 系 统 原理 : 3 G基站设备运行与维护
岗位 , 因此 。 基 础 理论 方 面应 以理 解 、 了解 为 主 , 不 必
做 深 入 的 研 究 与 探 讨 课 程 中 应 该 多 介 绍 移 动 新 技 术 的 应用 与发 展 . 以 拓 展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的 培 养更 为重 要 。 所 以. 在课 程设 计 中应 体 现 理论 教 学 内 容 改 革 . 理 论 与 实 践 教 学 比 例 的 变 化 以术 》 课 程 以无 线 与 移 动 通 信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最新教育文档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理论性和实践性强。
最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发展态势非常迅猛,移动通信技术的变革和市场的发展都使通信企业对通信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
移动通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基本原理,包括移动信道、数字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和组网技术;二是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三是移动通信中的各类新技术,包括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和OFDM等。
大量的知识点和有限的学时构成了矛盾。
另外,移动通信技术更新速度快,目前2G的手机用户仍占大多数,3G的手机用户已经接近3亿,而4G的TD-LTE牌照已经发放,未来几年2G、3G与4G将是互为补充、长期并存的状态。
不断增多的教学内容和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2.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许多院校的移动通信课程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由于上课人数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不能及时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不思考、不主动学习,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主观能动性根本无法发挥。
3.实验内容脱离实际。
移动通信实验通常采用模块化的实验箱来完成,一般都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比如:信道编码与解码、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实验等。
这些实验内容很难组合和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仅仅能验证一些以前在理论课学习过的知识,而且与现实的手机用户、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等元素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差别较大。
很多信号处理过程都被集成在模块中,学生无法观察移动通信网络中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过程,理论和实际无法结合,做完实验后学生对于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还是缺乏感性认识。
二、改革措施1.以社会需求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特别是3G 和4G系统的应用,未来几年内通信行业人才需求会更加旺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移动增值软件开发、移动通信工程类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
作者:胡苏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6期
摘要:针对移动通信原理专业课本科教育的效率问题,本文从加强学生对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原创性应用为目标,从面向4G、5G的实际实验场景入手,重构未来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实验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课程效应,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本科学生的移动通信工程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
关键词:移动通信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55-02
移动通信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大家对移动性、传输数量、可靠性、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移动通信系统从传统的3G时代全面升级到4G时代,并且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5G系统也正在积极研发和标准化制定过程中。
从移动通信原理出发,该学科属于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线性代数、统计概率学、电子元器件、射频电子技术等诸多领域,因而移动通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包括物理层传输,MAC协议栈设计,网络路由协议,信息安全、上层应用开发(APP)等,移动通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贯穿于专业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
对于移动通信原理这门课程而言,重点在于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系统中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典型的信号处理手段,力争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的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以及后续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打好良好的课程基础。
一、移动通信原理实验体系
在以前的实验体系当中,通信原理相关仪器的使用和相关实验安排在《通信原理》课程,主要关注点在传统模拟调制以及简单的数字调制方式。
对于移动通信专业而言,以往更多的针对移动通信发展过程给学生讲解基本原理,基本没有安排合理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
这样设置的结果是实验环节的安排比较零散,实验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且实验操作没有跟上移动通信行业快速的发展,教学与实际衔接不顺畅,因此学生无法真正从实验和实践中理解移动通信基础理论的内在联系。
为此,结合移动通信原理课程内容,把实验和实践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融合,重点突出2G/3G/4G/5G系统所采用的数字调制方式。
通过这种学生使用MATLAB软件能够搭建移动通信中最基本的通信链路,让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物理传输信道,信源调制,信宿解调,信源编码,信宿解码等环节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对移动通信系统基础框架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改革移动通信实验和实践手段
在以往的移动通信实验和实践环节,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对移动通信原理基本原理进行讲解,然后在开始实验和实践环节,给学生分发课程实验和实践指导书,指导教师进行实验和实践过程讲解,最后由学生完全根据指导书的内容,逐步完成指导书的每一个不走[2]。
当实验和实践流程结束以后,学生写出实验报告上交就算结束了一个实验环节。
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学生完全没有主动或者积极的参与移动通信的实验和实践。
从本质上而言,学生成了实验和实践的观众,完全跟着教师做就万事大吉,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实验和实践结果缺少必要的深入分析。
最终结果是实验环节不能真正发挥其在移动通信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以实验和实践为主导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法重点是完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指导工作,在实验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即从教师转变为导师。
比如在实验开始之前,安排学生自主熟悉移动通信原理实验内容,比如无线信道的测量方法,室内定位准则等。
指导教师会概括讲解上述移动通信应用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部分核心信号处理手段,然后指导老师让学生自主组建实验小组,每个组3-4个人,完成相应的必修题目和选修题目。
每个组由组长牵头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编写基于MATLAB软件和示波器、频谱仪的实验流程后交由指导教师审核。
在审核通过后,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必修题目和选修题目,并撰写实验报告和答辩PPT,在课堂进行现场课程设计答辩,指导教师根据测量数据可靠性,方法合理以及完备性,结论分析以及现场答辩效果等环节,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考评。
最为重要的是,该考评成绩全部纳入课程成绩,并占30%的份额。
通过方式,移动通信实验和实践环节能够实现几个目的:(1)通过每个小组独立实现必修题目和选修题目,避免不同小组互相抄袭,充分发挥不同小组的主观能动性;(2)由于课程设计占到课程成绩30%,学生对待课程设计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以往消极应对课程设计变为积极主动参与;(3)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各个环节都有很深入的认识,对后续的移动通信4G,以及未来5G移动通信系统奠定了理解的基础。
(4)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挖掘,进行探究性实验,结合具体的移动通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能否利用手机APP软件对使用者电磁环境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上报给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中心节点,最后一个基于分布式的大数据无线电磁统计分析系统就能够顺利搭建。
这种实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本科生已经可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应用MATLAB平台和National Instruments(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软件无线电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并发表相应的学术论文。
三、教学改革评价方法
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实际上是把移动通信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所以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也不仅仅凭期末考试来评定,需要综合考虑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及移动通信原理课前和课后的能力。
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课外成绩的内容,并赋予一定的权重。
课前成绩的考察主要根据课前制订的实验方案采集无线数据是否合理可行、测试系统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然后给出小组成绩。
课后的探究实验成绩,不作为总分的组成部分,但是可以作为加分内容,根据研究的方法和采用的研究手段是否可行、取得的成果是否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而给出成绩。
对于一些原创性比较高的课程实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以此为学生赢得第二课堂的分数。
四、结论
对于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而言,实验和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移动通信开发和应用的基础。
如果缺少实验和实践环节积累的相关经验,学生也难以做好更高层次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比如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要从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出发,强调工程学科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从移动通信基本的实验环节抓起。
本文通过深入的分析,认为移动通信实验和实践体系设计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只有将实验体系梳理清楚才能使教师和学生清楚实验知识体系的脉络,做到有的放矢。
而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比如采用MATLAB软件,手机APP 软件,NI软件无线电等方式。
只有在移动通信原理授课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才能使学生认同教师的教学理念,体会到以动手为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
评价方法的改革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有利保障,只有评价方法科学合理,才能保证教学的公平,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张国强,陈峻,王昊“.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3):134-136.
[2]张向阳,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实验体系设计与改革,教育教学论坛,2015,12(52).
[4]李利华,王海军,吕延勤.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27-29.
[3]臧晓冬,周和平,柳伍生.工程教育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1):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