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二、课程性质《机械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为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

三、参考学时96学时四、学分6学分五、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掌握常用量具与量仪的结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

2.掌握各种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3.掌握液压的基础知识,熟悉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使用要求,具备识读和分析中等复杂液压系统图的能力。

4.初步具备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及科学的工作态度。

(2)掌握各类机械传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3)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六、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任务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任务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七、课程内容纲要项目一量具与量仪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和角度等的计量方法。

2.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长度量具的结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

3.掌握万能角度尺等角度量具的结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

4.了解其他常用量具和量仪的使用。

项目二机械传动任务一平面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机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质,并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基本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装配和工艺等方面的知识;3. 熟悉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包括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方面的知识;4. 具备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

二、课程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装配原理和工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3.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方面的基本工艺和技术;4. 机械实验和测试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

具体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3. 网络教学,通过网络课程、网络资源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全面客观,既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1. 理论水平评价,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3. 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考核、综合实习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总学时:95适用对象: _____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 __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简单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2)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3)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6)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综合素质:(1)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4)培养学生与人协助的能力(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跨两个学期,分为《基础知识》、《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和《液压、气压传动》四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基础知识模块;掌握机械传动,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知识》的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

难点章节是第七章。

《机械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

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机械零部件》的重点章节是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一章。

《液压、气压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机械基础》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121学时数:64 学分:4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材料、机械制图及机械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鉴别机械材料,熟悉机械制图,分析机械功能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注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扩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机械素养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专业领域对工匠素质的要求。

课程设计以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自助的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导向发展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2.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零件的表达方式。

3.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

4.了解轴系零部件。

5.熟悉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与标准。

6.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7.初步具有鉴别机械材料的能力。

8.初步具有机械制图、识图的能力。

9.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机械机械的能力。

10.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六、课程的内容标准(-)理论教学1.机械常用材料(1)了解材料的性能。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它属于专业核心基础课,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课程有《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机械中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金属材料知识、机械传动、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表达方法等主要内容。

其中重点讲解各种常用的机械结构与传动方式,掌握常用标准零件的用途、性能及相关参数等机械基础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从事机械人设备改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电路和气路安装等;(3)掌握机构传动的原理;(4)掌握装配过程、工具整理及现场管理步骤;(5)掌握解读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的各个参数;(6)掌握机械系统装调、系统操作和传动的各个步骤;(7)掌握故障诊断及异常处理、工业机器人机械传动状态检查等步骤及解决方法。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即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受力和判断直杆的基本变形;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和性能,正确选用材料;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掌握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并初步掌握选用方法;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标注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会正确使用常用气压和液压元件,并会搭建简单常用回路;能够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具备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机械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尝试对简单机械进行维修和改进;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知识,具备改善润滑、降低能耗、减小噪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养成自主研究的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结构该课程由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三部分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64学时。

综合实践模块是以典型机械拆装、调试和分析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

选学模块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的选择性内容。

各模块中标“*”的内容,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

基础模块教学单元绪论: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研究要求。

一般机械的组成及基本要求:了解机械的组成。

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力矩、力偶、力的平移:了解力矩、力偶和力的平移。

杆件的静力分析:了解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

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了解直杆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应力分析。

教学要求与建议学生应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研究要求,并掌握机械的组成。

同时,学生应该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力矩、力偶和力的平移。

在研究杆件的静力分析方面,学生应该了解约束、约束力、力系和受力图的应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 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 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 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 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 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 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19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使学生掌握一般工作条件下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同时,也为学生在生产中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二、课程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依据1.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实训两个环节。

授课过程中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课程深度、难度做出适当调整,根据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懂得机械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设计依据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为指导,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依据学校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三、教学方法建议1、明确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本课程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根据任务展开教学。

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任务。

2、抓好切入点(案例)。

理解、把握、利用好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活动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应根据任务实施的难易程度,给予必要的指导。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读生,学制三年二、适用专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课程性质《机械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数控技术应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平面连杆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联接、支承零部件、机械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等内容。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

注重机械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工程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约束、约束力和力系的基本知识,能对杆件的受力进行分析;(2)通过学习杆件的强度和刚度,了解杆件的内力、轴力等,进行杆件变形的内部受力分析;(3)通过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分类以及牌号,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4)通过学习运动副与机构的组成,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学会机构类型判断的方法;(5)通过学习凸轮机构、槽轮机构、棘轮机构等工作原理、结构、类型,了解它们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实例;(6)通过学习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的运动,掌握它们的运动特点和运用场合;(7)通过学习螺纹、键、销、支撑零件的类型和应用特点,掌握它们的运用特点及运用场合;(8)通过机械节能环保知识和安全防护措施,了解和增进我们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环保素养。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23年《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械工作原理和机械工程材料性能,能够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机械基础》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2. 了解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3. 掌握常用机械的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

4. 了解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5. 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

2. 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3. 结合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关注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四、课程实施建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所谓综合性,是因为这门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方面的内容:所谓基础,是因为无论从事机械制造或维修,还是使用、研究机械或机器,都要运用这些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在实验、实习、生产劳动中积累经验,观察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拓宽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构建自己的职业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在培养体系上从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出发,以机械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点,并参考有关部门颁布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力图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模块化教学,先从工程力学入手,再到机器的组成、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通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同时,通过企业“6S”管理方法使学生树立使用机电设备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后续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结构以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为线索设计,包括:金属材料的性能、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共8个模块。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0学时,其中60学时为理论课教学。

2.课程目标可以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特性和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了解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应用;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材料的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模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冶金设备应用与维护、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技术、选矿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

实验教学总目标:《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运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机械基础实验是重要的实验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能绘制实际机械的运动简图,对简单机械进行运动和动力参数测试,以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现代实验方法,巩固、深化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各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及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常用平面机构的名称、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2.加深平面机构组成原理及运动特点的认识。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结合实物初步了解各种常用平面机构的名称、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观察各种常见机构的运动轨迹,运动特点。

3.加深平面机构组成原理及运动特点的认识。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平面机构组成原理及运动特点的认识,提高机构综合设计的能力。

2.掌握机构运动参数(线位移、线速度、线加速度及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测试方法,对比分析机构的运动性能。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结合实物确定各种常用平面机构的名称、结构、类型、特点。

2.观察各种常见机构的运动轨迹,运动特点。

3.画出要求的机构运动结构简图,计算出相关自由度。

4.通过实验机构的比较,巩固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实验三:渐开线齿廓范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渐开线齿廓发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

2.掌握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廓的原理和过程。

3.加深对相互啮合的齿廓互为包络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提前准备好实验所用的材料和工具;2.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廓的基本原理,观察渐开线齿廓曲线的形成过程;3.通过绘制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了解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为适应机械产业升级和企业高速发展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旨在加强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机械设计、机械结构认识与应用能力培养。

机械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技术装置,在现代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以实用为原则,以会用为目标。

重点研究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熟悉蜗杆传动、轮系等传动,了解螺旋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机构形式及键、销等连接方式。

熟悉轴、轴承及联轴器、离合器等结构、类型与应用。

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对机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掌握,并能合理应用机械结构等。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通过项目任务和工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惯,让学生在研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通过课后拓展训练,巩固课堂项目研究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研究的良好惯。

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机械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计算的能力。

本课程适用于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学时为48~56学时,学分为3~4学分。

开设时间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信息处理能力,本课程将搭建课程网络研究平台和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在社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通过项目任务交流与互助,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此外,课后训练将拓展研究项目,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将掌握机械工程手册查阅能力,并培养爱岗敬业、精准求精的基本素养。

在专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将使学生掌握齿轮、带、链等机械传动的类型、原理及应用,并具备机械传动装置的分析与选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熟悉轮系的类型、作用,以及定轴轮系的有关计算;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的结构、原理及性质,并具备常用机构的应用能力;了解棘轮机构等间歇运动等机构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熟悉螺纹、键、销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熟悉轴及轴承类型、应用及特点,并具备分析轴结构的能力;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场合。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 熟悉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制作和维修工作。

4. 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机械工程基本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工程基本技能,包括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4.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项目等。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和工程项目等方面的教学。

四、考核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如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工程项目报告等。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号:总学时数:6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作为机械的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从而为研究开发机器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从事简单机械装置设计以及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和故障分析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机械基础》课程为学生机械工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部分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课程支撑;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机械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对建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设计思路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以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工程技术为模块,设计教学单元,每一技术模块关联专业设备的相关内容。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课程能力培养分解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将本课程进行专项能力划分,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分五、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解决相关仪器设备应用与维护中具有共性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将来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所需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应用广、技术知识含量高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零件、机械原理、液压气压传动等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工程力学、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分析机械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有关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机械传动等方面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并旨在培养身体素质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具有在各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线的操作、维护等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他人相处。

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工程知识了解掌握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内容。

以工程材料、机械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以及机械零件等工程技术为模块,设计教学单元,每一技术模块关联专业设备的相关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注重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学生阶段性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综合能力训练,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1、2学期;学时:125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机械工程力学基本知识;2.熟悉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的基本知识;3.了解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4.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掌握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的方法;5.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理解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的标注;6.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车床操作工、中高级铣床操作工、中高级数控车床操作工、中高级数控铣床操作 工、中高级焊工。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培养学生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场交流能力;培 养学生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 .
1、20 钢、45钢、T10钢、灰铸铁、 W18Cr4V 钢试件准备; 2、台式砂轮机或手提式砂轮机准备; 3、使用手提砂轮时夹持试件的夹具平口钳的准备; 4、观察各试件的外观特点; 5、磨削不同试件,观察火花特点,从不同的火花形态识别不同的金属材 料; 6、实验报告撰写。
职业能力培养要点:
1、掌握火花鉴别金属材料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流程; 2、能熟练安全的操作使用砂轮机; 3、能根据材料的磨削火花特征和标准钢种的火花特征的对比,进行钢种 的鉴别。
6
3、锻造与装备;
4、焊接与装备;
5、型材与切割。
1、工件表面的成形运动;
6
2、切削运动与切削三要素;
3、金属切削刀具;
4、金属切削过程;
5、刀具磨损与质量管理。
1、外圆的加工;
16
2、孔的加工;
3、平面的加工;
4、螺纹的加工;
5、圆柱齿轮的加工与装备。
1、机械制造工艺的解读;
6
2、零件的装夹定位;
-1-
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 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 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 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熟悉各类 型机械加工机床的性能特点,能熟练解读机械加工图纸,具有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夹具、检 具及其它工艺装备的选用能力,具备热处理、机械加工、铸造、焊接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具有制定零件加工方案,编制零件制造工艺的能力。
本项目周期: 1
学时: 1
1、20 钢、45钢、T10钢试件准备; 2、布氏硬度、洛氏硬度计准备; 3、实验操作; 4、实验报告撰写。
职业能力培养要点:
能操作力学拉伸机进行力学拉伸实验; 1、能正确操作硬度计完成硬度测试实验; 2、能正确测定试件的洛氏硬度及布氏硬度; 3、能正确撰写报告。
(6)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掌握零件装夹定位的知识,掌握轴类、平面内、箱体 类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能编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掌握机械设备装配工艺知 识。
3、素质目标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生
产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做事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团结
1.主要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精简学科理论知识, 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前因后果”关系,按照“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综合利用”对教学内容进 行序化,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加工初步能力,到掌握机械制造 的方案设计和工艺编制的工程应用能力。
(2)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掌握机械制造常用钢和铸铁的分类方法及性能特点、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到的非金属 材料,掌握热处理原理,掌握工厂中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热处理设备。
(3)掌握毛坯制造中常用到的型材切割、铸、锻、焊等各方法的特点,学习铸造、焊接、 锻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切割、铸、锻、焊等机械制造中使用到的设备及特点。
职业能力培养要点:
1、能正确使用常用尺寸测量器具; 2、能正确的测量不同形状零件的尺寸; 3、能正确使用和理解测量和检验用具。
教学环境: 公差实验室
教学要件: Φ 30,Φ50 外圆轴,Φ 40,Φ50 套类零件;游标卡尺;千分
尺;内径千分尺;百分表;块规;光洁度对比板;塞规;卡规。
考核方式: 现场讨论提问;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报告。
协作的精神;
三、内容标准
本课程分为 7 个项目,以 15 个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 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入到项 目训练中。
(一)内容标准
1、内容设计 -4-
编号
学习情境(项目)
机械制造概述 一
公差与测量技术 二
工程材料 三
毛坯的加工 四
切削加工基本知识 五
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 六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七
学习情境三: 学习领域编号:三
讲授单元 行动单元


1、知识准备 2、材料的分类 3、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4、非金属材料
学习领域编号:三
项目名称: 金属材料认识
项目教学性质: 实践教学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基础
名称:工程材料
学时
0.25 0.5 2 0.25
-7-
工作程序:
本项目周期: 1
学时: 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 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 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 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 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 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 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 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0.5 0.5
项目名称: 机械加工视频观看
项目教学性质: 实践教学
工作程序:
本项目周期: 1
学时: 1
1、相关视频收集整理; 2、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机械加工的视频; 3、在机械加工视频播放过程中,对设备,刀具、夹具、量具、加工方法 等进行讲解。
职业能力培养要点:
1、对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夹具、量具、加工方法有初步认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要件: 计算机;投影仪;视频课件。
考核方式: 现场讨论提问。
学习情境二: 学习领域编号:二
讲授单元


1、标准
2、机械设计与加工的有关标准 解读 3、表面质量的解读 4、测量与验收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基础
学时
0.5 1.5
1.5 0.5
-6-
行动单元
学习领域编号:二
(3)社会能力: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3-
(1)掌握机械零件图中的公差配合知识,了解标准的概念,掌握常用的 配合类型,掌握尺寸公差的代号与数值转化方法,掌握形位公差的含义及检测方法, 掌握工厂加工生产中常用到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子情境(任务)
1、机械制造; 2、机械加工的方法与常见 加工设备; 3、机械加工视频观看。
1、标准; 2、机械设计与加工的有关 标准解读; 3、表面质量的解读; 4、测量与验收。 1、知识准备; 2、材料的分类; 3、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4、非金属材料。
学时 2 6
10
1、认识毛坯; 2、铸造与装备;
(4)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掌握切削用量的要素及选用原则,熟悉各机械加工机 床的加工方法、特点及加工范围,了解切削力、切削热的构成及特点,掌握刀具磨损 的特点。
(5)掌握车床、铣床、镗床、磨床、钻床等机械加工机床的结构原理、加工方式、加工类 型,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刀具、夹具、量具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机械零件外 圆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掌握机械零件孔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掌握机械零件 平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掌握机械零件螺纹面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了解圆柱 齿轮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掌握键槽的加工方法与加工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 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 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 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
足于实际运用。 (4)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多的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以图、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
展示,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5)实施项目教学,直观实用,可操作性强。 (6)突出高职教育特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标准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机械加工类的职业岗位的要求是相符的,如:中高级
3、典型轴类零件的工艺编
制;
4、套类零件的工艺编制; 5、箱体类零件的工艺编制;
6、等高圆锥螺旋齿轮箱的
装配。
-5-
2、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