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剖析
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与思想家

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与思想家古希腊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瑰宝,这个时期孕育了众多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与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及其代表性思想家进行探讨。
一、柏拉图的理念形式论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的核心观念——“理念形式”。
他认为,物质世界只是理念形式的不完善投射,真正的世界在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中。
柏拉图强调,人们应追求真理、美和正义,通过哲学思考以达到智慧和和谐的境界。
二、亚里士多德的实用主义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对柏拉图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真理,他提出了“统一即真理”的观点,认为真理包含在事物的本质中,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实践来理解真理。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对于科学和伦理道德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苏格拉底的启蒙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与年轻人的对话中。
苏格拉底将“认识自己”视为哲学的核心,他主张通过自我反省来寻找真理。
苏格拉底将知识与德行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内在道德的培养与提升。
他的启蒙思想在人类的认知和道德规范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转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的先驱,他提出了“万物流转”的观点。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整体,永恒的流动是它的本质。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领域。
五、伊壁鸠鲁的快乐至上伊壁鸠鲁主张以快乐为人生的目标。
他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而痛苦是最大的恶。
伊壁鸠鲁的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自律,他主张通过理性的追求来达到快乐的境界。
他的思想对后世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哲学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数学和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学是宇宙的本质,通过数学可以发现世界的原理和规律。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在苏格拉底之死后,深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柏拉图的灵魂观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了解他的整个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柏拉图的灵魂观中,灵魂被认为是永恒存在的,不朽的。
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肉体,而是灵魂,肉体只是灵魂的所在和服役之物。
柏拉图认为,灵魂在人的身体里是暂时的,而在人的死亡后,灵魂将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
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他描述了一个关于灵魂的寓言故事。
他说,灵魂起初是完美的、纯净的,并居住在天上的灵魂世界中。
灵魂渐渐地对人间的诱惑产生兴趣,并选择来到人间的身体中体验生活。
一旦灵魂降落到人间,它就会被人间的欲望和感官的束缚所困扰,从而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纯净与完美。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找灵魂的救赎,唯有在心灵的内在追求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不是来自于感官的经验,而是来自于灵魂对真理的觉悟和达到对真理的直接洞察。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与肉体的感官和欲望进行斗争的过程,通过反思和思考,去挖掘出灵魂中的真理和智慧。
灵魂在柏拉图的观点中是分层次的,他将灵魂分为三个部分:理性(理智的部分)、意志(消极情感部分)和情感(积极情感部分)。
他认为,只有当理性的部分统治着灵魂的其他部分,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和谐。
这是柏拉图思想的核心,与社会中的正义和公共利益不谋而合。
从苏格拉底的死亡中,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灵魂观的坚定信仰。
苏格拉底之死是他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也是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尽管苏格拉底面临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死亡而不是放弃自己的信仰。
这表明他相信灵魂是永恒存在的,并且死亡并不能终结灵魂的存在。
柏拉图的灵魂观是他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灵魂是永恒存在的,不朽的。
他通过寓言故事、思考和理性分析来阐述了灵魂的复杂性,并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一种追求灵魂救赎的过程。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总结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总结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广泛探讨了宇宙和人类的本质,尤其是关注了道德、政治和知识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的简要总结:1. 类型学的理论:柏拉图的思想包含了形而上学的元素,他提出了存在两个世界的理论-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
感官世界是我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而理念世界是不可感知但却是真实和稳定的。
理念世界中有各种“理念”,它们是完美、永恒和不变的。
2. 形而上学的本质:柏拉图认为,人类灵魂在诞生前曾经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并且通过知识的觉醒和追溯,我们可以重新连接到理念世界。
人类的目标是了解和追求真理,通过思考和哲学推理,我们可以超越感官世界的局限。
3. 论道德的哲学思考:柏拉图相信,道德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善和美,这些是理念世界中的统一和完美。
通过教育和培养,人们能够意识到道德根本上是对统一和真理的追求。
4. 共和国的政治理念:柏拉图在他的作品《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理论性的政治结构,他认为正确的治理应该是基于专业化和智慧的领导。
他主张哲学家应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因为只有那些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公共利益,并为之工作。
5. 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实现个体和社会完善的关键。
他提出了概念“哲学之爱”,它涉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他主张年轻人通过对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理性和审美感,并通过培养灵魂对善的向往来实现完美。
6. 知识论:柏拉图对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不是从感官世界中获得的,只有通过思考和理念的觉醒,人们才能获得持久和真实的知识。
他主张哲学家通过对理念的研究来获得真理和智慧。
7. 爱的概念:柏拉图认为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它涉及到对美和完美的追求。
他通过分层理论解释了爱的本质,从对个人的爱逐渐拓展到对理念的爱。
柏拉图主张爱是一种引导人们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力量。
古希腊三贤的师承关系

不要专注于
对身外之物的追求, 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 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 真正的人 。
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 “雅典人啊! 我尊敬你们, 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
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
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
想着人身和财产, 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 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
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
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
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
出身贫寒, 但崇尚知识, 多方求学, 逐渐成为具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 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 “善” 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这些思想对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孔子与柏拉图对于“道德教育”都是很推崇的,他们都认为 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要重视对道德的教育。
他的其他早、 中期的
对话也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 阐述各种哲学思想。 此外, 和苏格拉底同时的诗人阿
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一个智者,以诡辩和谎言欺骗青年。但一 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要点是,他在批判自然哲学,特别是在批判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 中得出了目的论,在批判智者学派中得出了道德上的普遍原则,而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内 容是关于建立道德原则的普遍方法。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面:
《苏格拉底和他的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录》解读》

《苏格拉底和他的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录》解读》1. 引言1.1 概述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思辨方法和对德行与智慧关系的探索而闻名。
而他的学生柏拉图则通过《对话录》这部文献为后世保存下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深入探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解读《对话录》中所体现出来的观点。
首先,我们将介绍苏格拉底的生平背景,为读者提供一个对他背后环境的初步了解。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他思辩哲学和问答方法,并阐述德行与智慧之间的关联。
接下来,我们会简要介绍柏拉图的《对话录》,包括作者和内容概述,并着重分析其中对苏格拉底形象的塑造。
最后,在阐述柏拉图如何发展了苏格拉底思想观点、《对话录》如何反映了柏拉图对理念世界和真知识追求的同时,我们还将讨论这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话录》的解读,深入了解他们对古代哲学产生的影响。
我们将探索柏拉图如何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对话录》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主题,展示这些思想如何在古希腊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后,我们还会讨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是否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并探讨个人如何运用他们的思想以提升自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从中汲取灵感,以拓宽自己对于德行、智慧和真知识追求等方面认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能够反思古希腊时代哲学与现代社会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和相互借鉴之处。
2.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2.1 苏格拉底的生平背景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出生在雅典,父亲是雕塑家,母亲是助产妇。
虽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但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其他人的记录,我们能够了解到关于他的许多内容。
2.2 思辨哲学与问答方法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思辩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导师。
他出生于公元前469年,常常通过提问学生来发现、分析和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陷,他被认为是欧洲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崇尚真理和智慧,鄙视虚伪和无知。
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代哲学家影响巨大,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弟子柏拉图(Plato)。
柏拉图出生在公元前428或427年,是苏格拉底的最著名的弟子之一,他也是古代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
柏拉图认为,人的生命最高的目的是寻求智慧,建立一种理想国家,最终实现社会正义。
他通过创造对话和对比来表达思想,曾经写作了很多对话来探讨道德、政治、自然和神秘主题。
他也是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三位巨匠之一(另外两位是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也被称为柏拉图主义,它在欧洲哲学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承。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一起构建了古代希腊哲学的思想体系,他们的思想与思考一直影响着文化、科学、政治和社会生命的方方面面。
今天,他们的思想仍然在当代哲学领域受到广泛研究和探讨,因为它们为认识世界和我们自己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工具。
苏格拉底思想的核心是探索生命的真谛。
他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权力、财富或享乐,而是在于发现自己独特的真正性质。
他认为人们应该对世界和他们自己的存在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以建立一个更完美、更公正、更美好的世界。
他的哲学方法是通过对话和提问,让人们思考和澄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找出自己的成长和改善的方向。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塑性和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问,就能充分发掘出来。
他的探索和思考,启示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精神也成为了道德和人类尊严的象征。
柏拉图思想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和社会。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错误和丑恶源于人类个人和群体的自私和无知,并将这种自私和无知比喻为人类的囚禁。
他认为只有通过合理和公正的法律来控制人类的欲望,并通过智慧和正义来包容和调节人类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正义和公正。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让· 布丹的主权理论
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 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最高权力。主权是指对 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具有独立平 等的权力。 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久的性质。
第四章 17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 思想
胡果· 格老秀斯(Hugo Grotius , 1583—1645)
荷兰人,近代西方资 产阶级思想先驱,国 际法学创始人。其名 著《战争与和平的权 利》(1625年)不仅 是重要的国际法著作, 而且是西方资产阶级 人权学说的基础自然 法或自然权利理论的 开创性著作。
•
阿奎那对政体的分类
正义政体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 非正义政体 ——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
但丁· 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 , 1265—1321年)
. 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 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 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 开端的历史人物。他 的文学名著《神曲》 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 山之作,但他的政治 思想基本上属于中世 纪的范畴。
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 人的双重本质:人是由肉体和灵魂同时构成的 ↓ • 人类社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城——即社会,是一个有序的人的群体) ↓ • 双城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以不同的“爱”为基础 • 双城在现实生活中混在一起,只有在末日审判的时候才会 分开
第二章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方法(统治术)
• 宁可做令人惧怕的君主而不是受人敬爱的君主
• 君王必须同时扮演狮子与狐狸的角色
• 马基雅维里是西方第一个关注统治术的思想家, 充分体现了他的目的/手段论,即“以目的说明手 段正确的政治无道德论”。但其本质是一个爱国 主义者。
Is it better to be loved than feared, or the reverse? The answer is that it is desirable to be both, but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join them together, it is much safer for a prince to be feared than loved, if he is to fail in one of the two┉ Nevertheless, the wise prince makes himself feared in such a way that, if he does not gain love, he escapes hatred; this he will always achieve if he refrains from the property of his citizens and his subjects and from their women. --------Machiavelli, The Prince, pp62-63
古希腊三杰思想总结图

古希腊三杰思想总结图古希腊三杰是指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于西方哲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涉及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等多个领域,对人类思维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启示。
以下是对古希腊三杰思想的一些总结。
首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三杰中最早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人定律”的概念。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需要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调查来发现真理,并将之运用于生活中。
他强调人的精神成长与升华,主张通过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来提高人的道德品质。
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是以对话和提问为中心的,通过质疑和批判来引导人们思考,他认为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找到真理。
苏格拉底的人定律思想为后来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基础。
其次,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在苏格拉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哲学思想。
柏拉图以“理念”为中心,认为真理存在于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中。
他通过对比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差异来揭示真理的本质。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有两个重要的观念,一是分别观念,即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和分类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二是超验观念,即真理的本质超越了感官世界的表面现象。
柏拉图的理念哲学对于后来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存在于事物的本质之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来获取真理。
他提出了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一系列的哲学理论,并建立了自己的思辨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逻辑学成为了后来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总结来说,古希腊三杰的思想都与人类自身的思考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苏格拉底提出了思考和调查的重要性,柏拉图以理念为中心,揭示了真理的本质,而亚里士多德则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来发现真理。
他们的思想方法各有特色,但都强调人的思考和发现真理的能力。
古希腊三杰的思想及其对后来哲学和科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为人类思维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在他的学生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柏拉图,他不仅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还是其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灵魂观的深刻阐述更是成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
苏格拉底的死对柏拉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苏格拉底的死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和斐德罗的对话,诠释了自己的灵魂观。
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用一种特殊的比喻,将人的灵魂比喻为一匹马车,由马匹拉动,驾驭者要控制住两匹不同性格和倾向的马。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人的内心矛盾和斗争,也成为了后世灵魂观的重要来源之一。
柏拉图的灵魂观注重灵魂的纯洁和提升,他认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不死的,而肉体的死亡只是暂时的阻碍。
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进一步展开了自己对灵魂的思考,他认为人的灵魂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理性部分、意志部分和贪欲部分。
这三个部分分别对应着灵魂的理性、勇气和节制,而一个完整的人应当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治理和协调,达到灵魂的和谐、完美和超越。
柏拉图认为,人要通过对自己灵魂的提升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而对自己灵魂的提升和完善,需要通过对理性的培养和执掌,以及对贪欲的克制和约束,通过意志的坚定和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而在《理想国篇》中,柏拉图更是提出了他的“理想国”建构,对理性统治和灵魂提升的理念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讨与阐述。
苏格拉底的死对柏拉图而言,更像是一种启示和神启。
苏格拉底对真理、对正义、对灵魂的追求和探索,让柏拉图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对于灵魂观和理想国的追求。
苏格拉底的死成为了柏拉图思想的源泉,对灵魂观的深刻探讨和阐释,成为了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的对话篇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的对话篇章概述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是古代希腊哲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人物。
他们的对话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并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并探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的对话篇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1.知识与无知苏格拉底对自己并没有展示出过多知识,相反,他坚信人们内心都存在着无知。
他认为真正智慧的人是那些能意识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且努力寻求真理。
2.慎独和审问苏格拉底强调个体内省、自我反省以及批判性思维。
他鼓励人们质疑传统观点,审视自己的信念,并通过艰难而富有启发性的对话来揭示真理。
3.美德与道德苏格拉底相信人们的行为是受到他们对善和美善的追求的驱使。
他认为道德价值是可以被理性找出的,通过探索真理和反思自己来实现心智的净化。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的对话篇章在苏格拉底逝世后,他最杰出学生之一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了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框架。
1.《对话录》柏拉图写了许多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国家》,《茶津铭文》等。
2.形而上学柏拉图从苏格拉底得到启发,提出了哲学中著名的“理念”概念。
他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其本质存在于理念境界中。
这种哲学观点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哲学。
3.政治哲学在《国家》一书中,柏拉图探讨了关于合理政治组织及个体与社会关系等问题。
他建议通过完善法律和教育实现一个正义而有序的社会结构。
结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种独特而重要的理性探索方法。
通过慎独、审问、对话以及追求真理和道德美善,他们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西方思想传统的基石。
正因如此,掌握并理解他们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西方文化与人类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摘要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位,他对柏拉图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而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
苏格拉底的哲学上的观点有以下几点1.认识你自己这个观点是苏格拉底用神庙上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的,是建立在批判自然哲学和智者的基础上的。
苏格拉底一方面批判自然哲学家搞错了研究的对象,自然是神创造的,人不能力所不能及地研究自然现象,而且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的,还造成了众说纷纭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批判智者高扬个性,虽然他们也关注人与社会问题,但是对普遍理性是否定贬低态度,他们是不可能真正地对人有真正认识,更违背了追求知识的哲学初衷。
他们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虽然从人出发,但是把人理解为一个个孤立的人,而不是从普遍意义上的人去研究;从人出发应该是要发现人的共同本质,而不是一个个主观意识。
所以,苏格拉底跟他们不一样的是:首先他认为哲学应该研究的对象是人自身,而且要认识到自己无知,因为是神谕的意思是真正的智慧是自知自己无知,只有自知无知而追求智慧才是真正的有智慧。
地位:这个宣言标志着苏格拉底摒弃感觉,高扬理性,划时代地实现了西方哲学史中的重大转折(从关注自然、主张感觉到关注人自身、主张理性)。
2.神学目的论苏格拉底在了解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推动安排万物后,认为没有说清楚是怎么安排万物的。
他认为,既然是安排那就是有目的的,就像人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模样,一定是神的精心安排。
神把灵魂赋予人,并且把自然安排成为一个以人为目的的系统,人则是以认识神为最终目的。
3.德性(美德)即知识前面所说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身,其实就是认识自己内在的心灵的原则,这个内在的原则就是“德性”。
德性原指一事物之所以为它自身的本性,对人而言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
又:“善”是万物的内在目的和原因,到人身上就是“德性”。
所以在人的身上,善等同于德性。
苏格拉底认为,德性是人人都潜在的拥有的,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够发现认识的,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认识和实现,成为人的“善”。
古希腊哲学三贤的哲学思想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古希腊哲学三贤的哲学思想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
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
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的。
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
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
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
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
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
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
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
比如柏拉图式的爱情等等。
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
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理想国的设计。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哲学思想研究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哲学思想研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领域中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们留下了众多的哲学著述,为后世的哲学思想启迪了无数人。
本文将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入手,探讨他们的学说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领域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是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考者。
他的思想和哲学教义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坚信通过对话和讨论来探求真理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方法。
苏格拉底同时也是柏拉图的导师,掌握了斯多亚学派的认知辩证法,并在其哲学中增加了某些自己的思想。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念是基于三个核心思想,这些思想包括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和真理的本质。
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质疑和讨论来探究世界的本质,这种方法类似于现代科学的方法。
他也强调了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真理和智慧,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和世界。
苏格拉底用其思想向人们展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方式,同时强调了真理思考的重要性。
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许多人,为哲学思想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和作家,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在哲学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他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也是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之一,通过亚里士多德将其思想传递到了后世。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知识论、形而上学等领域。
柏拉图的哲学核心观点是关于“理念”的学说。
他认为真理和静态的目标不应该来自经验,而应该来自于人们心中对于思想、理念以及根本道德的理解和感受。
他强调了人的心灵及神秘的自我存在,并将其与现实中物质的世界进行了对比。
他认为我们应该通过移除我们的思想和感受的限制,以接近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思维精深,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观念,这些观念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在哲学领域中吸引了众多的精英,并影响了数百年的哲学思想。
总结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对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哲学思想也被广泛地传播和应用。
第1讲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版社,2007 ❖ 柏拉图:《柏拉图全集》,人民出版社,2003
本讲参考书目(研究著作)
❖ 巴克:《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及其前人》,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 帕帕斯 :《柏拉图与〈理想国〉》,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7
❖ 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③正义是恶(bad),是愚蠢的表现,而不正义是善 (good),是明智的的表现;
苏格拉底的反驳:
❖ (a)正义者不想去超过同类(正义者),而想超过 异类(不正义者),不正义者却既想超过同类(不 正义者)又想超过异类(正义者);
❖ (b)聪明的人是好人,不会刻意去超过同类(聪明 的人),而会去超过异类(愚蠢),无知的人是坏 人,却既想超过同类(无知者)又想超过异类(聪 明者) ;
❖ 不正义的人总是生活得比正义的人要好
做不正义的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 正义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 此交往的过程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 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 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 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 义的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 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正 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所谓最好, 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惩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 罪而没法报复。 ( p. 46)
❖ 赵敦华: 《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第三、 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余纪元:《〈理想国〉的生与死
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469—前399年 )
❖ 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 泰然明净的化身。(马克思)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

从苏格拉底之死论述柏拉图的灵魂观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他的死亡也成为了后人所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
苏格拉底的死对柏拉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灵魂观也在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苏格拉底的死亡引起了柏拉图的深刻思考,他在《对话录》中多次讨论了灵魂和死亡的问题。
在《费多》一书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的话语表达了对灵魂不朽的信念,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家应该不惧怕死亡,因为死亡只是灵魂迁移到更高层次的存在。
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的例子教育人们应该努力追求智慧和真理,而不是被世俗的欲望所迷惑。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灵魂的本质和结构。
他认为每个人的灵魂都由三个部分组成:理性的部分、感性的部分和意志的部分。
理性的部分是最高尚的,它能够领导和控制其他两个部分,追求真理和智慧。
感性的部分负责感知外在世界,而意志的部分则是决策和执行的部分。
柏拉图通过这种三部分的划分,解释了人与灵魂的关系,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和美好生活源于灵魂的升华和完善。
柏拉图还通过寓言《洞穴寓言》进一步阐述了他对灵魂的看法。
在这个寓言中,他将人类比喻为生活在一个洞穴里的囚徒,他们只能看到洞穴内的阴影,不能看到外部的光明和真实世界。
只有通过哲学的智慧,人们才能走出洞穴,见到真理和美好。
这个寓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柏拉图对于灵魂觉醒和升华的期望,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让灵魂得到升华和解放。
柏拉图的灵魂观受到了苏格拉底的灌输和启发,在他的哲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通过对灵魂三部分的划分和洞穴寓言的比喻,表达了他对灵魂不朽和升华的信念。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和美好生活源于灵魂的升华和完善,而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享受和世俗的追求。
柏拉图的灵魂观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思想,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小编分享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欢迎阅读!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
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
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
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
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
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The Republic)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
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
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
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
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Socrates
柏拉图(Plato, 约前427年-前347年)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 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 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
“政治是大写的人”
德行:智慧、勇敢、节制 正义个人:理性、意志、情欲
城邦:统治者、保卫者、生产者
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 人的双重本质:人是由肉体和灵魂同时构成的 ↓ • 人类社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城——即社会,是一个有序的人的群体) ↓ • 双城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以不同的“爱”为基础 • 双城在现实生活中混在一起,只有在末日审判的时候才会 分开
第二章 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
• . 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 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 作家,也是佛罗伦萨的爱 国者、公务员,以及政治 理论家。他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 是他的《君主论》一书提 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 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 共和主义理论。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 总体上倾向于性恶论的人性论 • 从人性论出发论证国家起源问题(国家学 说) • 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政治的根 本问题在于权力
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 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驳斥了君权神授的 理论;
•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但在 形式上还没能彻底摆脱神权政治思想的影响,将 人的生活分为尘世生活和精神生活;
• 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 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需的和平。
马西略(Marsilius ,约1280—1342 年)
——《沉思录》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9年,第51页。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的璀璨星空中,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无疑是两颗耀眼的巨星。
他们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思想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记录得以流传下来。
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话和辩论来揭示真理。
他经常在雅典的街头与人们交谈,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他常常以一种谦逊的态度指出,他自己并不是一个拥有智慧的人,而是一个不断追求智慧的探索者。
这种对无知的认识,成为了他哲学思考的起点。
他认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有追求真理的动力。
苏格拉底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美德即知识”。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取决于他对善的认识。
如果一个人真正知道什么是善,他就会去行善。
反之,如果一个人作恶,那是因为他对善的认识不足。
这种观点将道德与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对于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苏格拉底还提出了“灵魂不朽”的观点。
他认为,灵魂是永恒的,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失。
灵魂在生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死后会继续存在。
这种观点为后来的哲学和宗教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并建立了自己庞大而系统的哲学体系。
柏拉图的哲学核心是“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实体: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
可感世界是我们通过感官所感知到的现实世界,它是不断变化和不完美的。
而理念世界则是永恒不变、完美无缺的。
例如,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各种具体的桌子,都是不完美的、变化的,但存在着一个完美的“桌子”的理念,所有现实中的桌子都是对这个理念的模仿和分有。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存在的,而可感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和表象。
他用“洞穴比喻”来解释这种关系。
想象有一群人被囚禁在一个洞穴中,他们只能看到洞穴后壁上的影子,却误以为这些影子就是真实的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如果他们一辈子头颈被限制了不能转动,他们 又怎样能看到别的什么呢? 苏:那么,后面路上人举着过去的东西,除了它 们的阴影而外,囚徒们能看到它们别的什么吗? 格:当然不能。
苏:那么,如果囚徒们能彼此交谈,你不认为,他们会断
定,他们在讲自己所看到的阴影时是在讲真物本身吗?
格:必定如此。 苏:又,如果一个过路人发出声音,引起囚徒对面洞壁的 回声,你不认为,囚徒们会断定,这是他们对面洞壁上移 动的阴影发出的吗?
影像
可知世界
本原
意见(经验事物) 科学知识对象
想象
相信
推理
理智直观
2、洞穴之喻 洞穴之喻说明我们对可感世界的知识和对理念洞 见之间的关系。在洞穴中,囚徒手脚被绑,背对 洞口,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身后有把火, 在火与囚徒之间,各种物体被从这边运送到那边, 从而在囚徒面朝的洞壁上投射移动的影子。囚徒 认为这些移动的影子就是实在。
中期对话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
《克拉底鲁》、《泰阿泰德》、《巴门尼德》、《 斐多》、《斐德罗》、《国家》卷二至卷十、《会 饮》 晚期对话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 《克里底亚》、《法律》、《斐莱布》、《政治家 》、《智者》和《蒂迈欧》
不成文学说(unwritten works)
著作译著
活呢?
格:我想,他会宁愿忍受任何苦楚也不愿再过囚徒生活的。
苏:如果他又回到地穴中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你认为会 怎么样呢?他由于突然地离开阳光走进地穴,他的眼睛不 会因黑暗而变得什么也看不见吗? 格:一定是这样的。
苏:这时他的视力还很模糊,还没来得及习惯于黑暗——
再习惯于黑暗所需的时间也不会是很短的。如果有人趁这
导读类
《柏拉图与〈理想国〉》,(美)N.帕帕斯 著;朱清 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解读柏拉图—英汉对照》,安娜斯(Annas,J.) 著
,高峰枫 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一)理念论 (二)回忆说 (三)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四)政治哲学
1、理念如何派生事物 一是“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 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如果在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美 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它分有美自身。每类事物
都是如此 。”
所谓“美自身”或“某某自身”,意指美的理念
或某某理念。
二是“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
雅典学园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
好坏)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 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 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 非柏拉图哲学的。 ——波普尔
欧洲哲学传统最可信赖的一般特征是,它是由柏拉图的一
系列注脚所构成的。 我这样说并不是指学者们充满疑虑地从他的著作中所抽引 出来的那种系统的思想图式。我是指那些散见于这些著作 中的、由一般观念所构成的思想财富。 他的个人天赋,他在那个伟大的文明时期广泛体验的各种 机会,他的那些尚未由过分的系统化所僵化的理智传统的
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 遍共相,亦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
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 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 成其为事物的; 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 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格:他们一定会这样断定的。
苏:因此无疑,这种人不会想到,上述事物除阴影而外还
有什么别的实在。
格:无疑的。
苏:那么,请设想一下,如果他们被解除禁锢,矫
正迷误,你认为这时他们会怎样呢?如果真的发生
如下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
站了起来,转头环视,走动,抬头看望火光,你 认为这时他会怎样呢?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痛 苦的,并且,由于眼花缭乱,他无法看见那些他 原来只看见其阴影的实物。
如果有个囚徒获得自由,能转身看见投射出这些 影子的物体时,他才发现他以前认为实在的东西 只不过是真实物体的影像。 如果这个囚徒进而再走出洞穴,朝向日光,瞥见 太阳的话,那他会大为震惊,当他回到洞穴去告 诉其他人他所看见的东西,只能看到洞壁上移动 影子的其他囚徒却不相信他的话。这个比喻说明 了理念论的主要观点。
(一)理念论
“理念”(Idea, Form)源于苏格拉底关 于“是什么”的定义
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 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 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而理念是一,它作
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
理念的多重含义
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
“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
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其它事物 亦同样。”
就此而论,有三种桌子存在,即作为理念的桌子
自身,因摹仿理念而存在的可感的桌子,以及因
摹仿可感的桌子而存在的画家所描绘的桌子。
日喻 “日喻”即太阳之喻。可感的事物世界由太阳所 主宰,可知的理念世界由“善”理念所统治。
格:更真实得多呀!
苏:如果他被迫看火光本身,他的眼睛会感到痛
苦,他会转身走开,仍旧逃向那些他能够看清而
且确实认为比人家所指示的实物还更清楚更实在
的影像的。不是吗?
格:会这样的。
苏 :再说,如果有人硬拉他走上一条陡峭崎岖的 坡道.直到把他拉出洞穴见到了外面的阳光,不让 他中途退回去,他会觉得这样被强迫着走很痛苦, 并且感到恼火;当他来到阳光下时,他会觉得眼 前金星乱蹦金蛇乱串,以致无法看见任何一个现 在被称为真实的事物的。你不认为会这样吗?
选自《理想国》第七卷
苏:接下来让我们把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 质比作下述情形。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长长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
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 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 想象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 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沿着
时就要他和那些始终禁锢在地穴中的人们较量一下"评价
影像",他不会遭到笑话吗?人家不会说他到上面去走了一 趟,回来眼睛就坏了,不会说甚至连起一个往上去的念头 都是不值得的吗?要是把那个打算释放他们并把他们带到 上面去的人逮住杀掉是可以的话,他们不会杀掉他吗?
格:他们一定会的。 苏:亲爱的格劳孔,现在我们必须把这个比喻整个 儿地应用到前面讲过的事情上去,把地穴囚室比 喻成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成太阳的能力。如果
格:当然啰。
苏:这样一来,我认为,他大概终于就能直接观 看太阳本身,看见它的真相了,就可以不必通过 水中的倒影或影像,或任何其他媒介中显示出的 影像看它了,就可以在它本来的地方就其本身看 见其本相了。 格:这是一定的。
苏:接着他大概对此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了:造成四季交替和
年岁周期,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也
Plato: Complete Works,John M. Cooper,D. S. Hutchinson (Author, Editor)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柏拉图对话集》,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4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杨绛译,辽宁人民出 版社,2000 《柏拉图的〈会饮〉》,刘小枫译,华夏出版社, 2003 《巴曼尼得斯篇》,陈康译注,商务书馆,1982 《柏拉图全集》,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目录
1. 柏拉图生平与著作
2. 柏拉图哲学 2.1.理念论 2.2 回忆说 2.3 对理念论的修正 2.4 政治哲学
柏拉图 Plato
一、柏拉图生平 出身雅典贵族,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 大约二十岁时,开始追随苏格拉底。
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 柏拉图逃离雅典避难,后到各地游历。 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学园 柏拉图(约公元 (Academy)。 前427-前347年) 前390、367、361年,出游大希腊。 第一次到达叙拉古,欲将自己的理念 付诸实施,最终未能成功,反被卖做 奴隶,后由朋友赎回 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 学、写作
路边已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
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格:我看见了。
苏:接下来让我们想象有一些人拿着各种器物举过墙头, 从墙后面走过,有的还举着用木料、石料或其他材料制作 的假人和假兽。而这些过路人,你可以料到有的在说话,
有的不在说话。
格:你说的是一个奇特的比喻和一些奇特的囚徒。 苏:不,他们是一些和我们一样的人。你且说说看,你认 为这些囚徒除了火光投射到他们对面洞壁上的阴影而外, 他们还能看到自己的或同伴们的什么呢?
柏拉图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两个世 界必须被区分开
是/在(being),永远不变 → 理性的对象 变,且永远不是“是/在” → 感觉的对象
前者是真正实在的世界,理念世界,是概念性知 识的对象 后者是相对现实性的世界,生成毁灭着的世界, 它是感觉能力的对象
理念是非物质的形式,不可能在空间或物质中出现, 只是自身纯粹存在。 一种理性主义知识论必须以非物质论的形而上学为前 提
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 格:显然,他大概会接着得出这样的结论。 苏:如果他回想自己当初的穴居、那个时候的智力水平, 以及禁锢中的伙伴们,你不认为,他会庆幸自己的这一变